点线面体说课稿共32页文档
二年级美术课《点线面》说课稿范文
二年级美术课《点线面》说课稿范文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二年级美术课《点线面》。
在这堂课中,我们将通过欣赏、绘画和创作来感受点线面带来的不同视觉效果和情感体验,从而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和创作能力。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点、线、面的概念及其在美术中的应用。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和分析,让学生掌握点、线、面的基本特征和表现方式,培养学生的美术表现能力和创造力。
3.情感目标:通过本堂课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点、线、面所带来的不同视觉效果和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对美术的热爱。
二、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1.教学内容:通过欣赏和分析点、线、面的不同表现形式,让学生掌握点、线、面的基本特征和表现方式,并自主创作一幅以点、线、面为主题的美术作品。
2.重点:让学生了解点、线、面的概念及其在美术中的应用,掌握其基本特征和表现方式。
3.难点:如何灵活运用点、线、面的表现方式,创造出具有个性化和表现力的美术作品。
三、教学方法及教学环节1.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示范教学、实践教学、互动式教学等多种方法相结合。
2.教学环节(1)导入新课: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与点、线、面有关的美术作品,让学生感受到点、线、面在美术中的重要性,并引导学生思考点、线、面所带来的不同视觉效果和情感体验。
(2)新课讲解:通过讲解点、线、面的概念和基本特征,让学生了解点、线、面在美术中的应用。
同时通过示范教学,让学生掌握点、线、面的基本表现方式。
(3)实践环节:通过实践练习,让学生掌握点、线、面的不同表现方式。
在绘画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创造出具有个性化和表现力的美术作品。
(4)评价与展示:通过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
同时,展示学生的优秀作品,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和成就,增强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自信心。
(5)课堂小结:对本堂课的知识点进行回顾和总结,同时布置课外作业和下节课的预习内容。
点线面体说课稿
4.1.2《点、线、面、体》说课稿拉麻中学——王召林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和老师,大家好!我是一位来自拉麻中学的数学老师,我叫王召林。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点、线、面、体》。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重难点、学情、教法和学法、教学设计、板书设计,课后反思几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本节课主要是在学生了解了我们身边的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基础上,从节日的烟火、汽车上摆动的雨刷、长方形绕某条边的旋转等实例出发,引出了“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这一事实,从运动的观点揭示了点、线、面、体之间的内在联系,借助直观的图片与实例让学生从中感受点、线、面、体的含义,体验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几何图形是由点、线、面、体组成的,点线面体的学习不仅是学生认识与理解图形,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的基础,还是以后学好三角形、四边形、圆等内容的必要基础知识。
二: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进一步认识点、线、面、体等有关概念,进一步发展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形象思维的能力;2、结合具体的几何模型和身边的环境,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感知、明确点、线、面、体的关系;3、知道点、线、面、体是构成几何图形的基本元素,能正确判定由点、线、面、体经过运动变化形成的简单的几何图形。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探索点、线、面、体之间关系.(静态和动态两方面)难点:对点、线、面、体关系的理解.(静态和动态两方面)四:说学情:⑴知识掌握上,七年级学生仅对简单的几何图形有初步的直观认识,而对点、线、面、体的抽象概念很难理解,需要让学生从直观中去感受抽象。
⑵由于七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特征和年龄特征,学生好动性强,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等特点,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这一生理心理特点,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⑶心理上,学生对丰富多彩的图形这样的数学课比较感兴趣,老师应抓住这个有利因素,引导学生认识到数学课的科学性,学好数学有利于其他学科的学习以及学科知识的渗透性.五:说教法、学法:根据七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特征,他们往往需要依赖直观具体形象的实例理解学习,为使课堂生动,有趣,高效,特将整节课以观察,思考,想像,讨论贯穿于整个教学环节之中,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和学生自主互助式教学模式,注重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六、说教学设计:1、复习平面图形尤其是立体图形的概念,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生活中的体、面、线、点的图片,这些图片的内容与学生的年龄特征联系紧密,使学生对本节课产生兴趣,有助于学生对这些概念有初步的认识,然后让学生举出关于点、线、面、体的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并完成导学案上的自主预习部分,进一步使学生加深对上述概念的理解;2、从静态的角度感知、明确点、线、面、体的关系,借助多媒体先给学生展示有关的图片,然后以长方体为例,让学生试着从静态的角度讲述点、线、面、体的关系,最后对其进行归纳,得出结论;3、从动态的角度感知、明确点、线、面、体的关系,以猜谜语“千条线,万条线,落入水中看不见.(打一物)”的方式进入话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动画演示,使学生从直观的角度体会“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这一事实,完成对这一知识点的学习。
二年级美术课《点线面》说课稿
二年级美术课《点线面》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二年级美术课《点线面》。
在这堂课中,我们将通过观察和创造各种点线面的形象来培养孩子们的美术素养和创作能力。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点、线、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了解它们在美术设计中的应用。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作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和爱好,让他们感受到美术创作的快乐和成就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点、线、面的概念和性质,了解它们在美术设计中的应用。
2.教学难点:如何运用点、线、面来创作一幅有创意的美术作品。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本堂课将采用观察法、实践法、讲解法等多种教学方法,通过观察和实践来引导学生学习,通过讲解来帮助学生理解。
2.教学手段:本堂课将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PPT演示和实物展示来辅助教学。
四、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点、线、面的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并思考这些作品的特点和应用。
2.学习新课:通过观察、分析、比较等活动,帮助学生掌握点、线、面的概念和性质。
3.实践活动:通过设计一张以点、线、面为主题的海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作能力。
4.评价展示:通过互评、老师评价等方式,评价学生的作品,并通过展示来引导学生感受美术创作的快乐和成就感。
5.总结新课:通过总结本堂课所学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点、线、面的概念和性质,以及它们在美术设计中的应用。
五、教学反思本堂课中,我们通过观察、实践和讲解等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掌握了点、线、面的概念和性质,并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作能力。
在实践活动中,孩子们积极参与,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创作出了一些非常有创意的作品。
同时,在评价展示环节中,孩子们也感受到了美术创作的快乐和成就感。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例如有些孩子对一些细节的处理不够到位,需要老师进行指导。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4.1.2 《点、线、面、体》说课稿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4.1.2 《点、线、面、体》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点、线、面、体》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点、线、面、体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通过这部分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点、线、面、体在几何学中的重要地位,为后续几何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接触过一些几何图形,但对点、线、面、体的概念和性质认识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生动的实例和直观的演示,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点、线、面、体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点、线、面、体的基本概念和性质,能够正确识别各种点、线、面、体。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沟通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点、线、面、体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难点:点、线、面、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和转化。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方法进行教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几何画板等手段,直观展示点、线、面、体的特征和性质。
六. 说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通过生活实例引入点、线、面、体的概念,让学生初步感知它们的存在。
2.讲解与演示:详细讲解点、线、面、体的定义和性质,并通过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进行演示,让学生直观理解。
3.实践操作:让学生利用几何画板或其他工具,自己动手绘制点、线、面、体,加深对它们的认识。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点、线、面、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和转化,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沟通能力。
5.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提出一些拓展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能够突出点、线、面、体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可以设计如下板书:点:没有长度和宽度,只有位置。
二年级美术课《点线面》的说课稿范文
二年级美术课《点线面》的说课稿范文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事们,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二年级美术课《点线面》。
在本节课中,我将以“感知点线面”、“了解点线面”、“创作点线面”三个环节为主线,通过欣赏、讲解、互动和创作等方式,引导学生们认识和理解点线面的基本概念和表现方法,激发他们的美术兴趣和创作能力。
一、感知点线面首先,我会向学生们展示一些涉及点线面的生活物品,如报纸、杂志、笔记本等,让他们寻找其中的点、线和面。
接着,我会引导学生们欣赏一些优秀的美术作品,如米罗的《星空》、梵高的《星夜》等,让他们感知点线面的艺术表现力和美感。
二、了解点线面接下来,我将向学生们介绍点线面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点是构成画面的基本元素之一,它具有大小、形状、方向等属性;线是点的移动轨迹,它具有长度、宽度、方向等属性;面是由线或点排列而成的,它具有形状、大小、方向等属性。
通过这些讲解,学生们将初步了解点线面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三、创作点线面在了解了基本概念和特点后,我将引导学生们进行点线面的创作。
首先,我会让他们用点、线、面来表现一个具体的形象或场景,如画一只小鸟或一个城市风景。
在这个过程中,我将鼓励学生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尽可能地运用点线面的表现方法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其次,我将组织学生们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作品和创作思路,让他们互相学习和借鉴。
通过这种互动方式,学生们将更加深入地了解点线面的表现方法和技巧。
最后,我将对每个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总结,肯定他们的优点和亮点,同时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们将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找到改进的方向。
四、拓展思维在课程结束之前,我将向学生们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如:“你们认为点线面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应用?”,让学生们进行思考和探讨。
这些问题将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总之,《点线面》这节美术课旨在引导学生们认识和理解点线面的基本概念和表现方法,激发他们的美术兴趣和创作能力。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4.1.2《点、线、面、体》说课稿3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4.1.2《点、线、面、体》说课稿3一. 教材分析《点、线、面、体》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4章第1节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几何图形的基础知识,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几何图形的性质和特点具有重要意义。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包括点的定义、线的定义、面的定义以及体的定义,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这些基本几何概念,并能够正确识别各种几何图形。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小学阶段的几何知识,对于一些基本的几何图形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几何图形的定义和性质还不够系统和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抽象出几何图形,并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活动,理解几何图形的定义和性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点的定义,能够正确识别点;使学生理解线的定义,能够正确识别线;使学生理解面的定义,能够正确识别面;使学生理解体的定义,能够正确识别体。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点的定义,线的定义,面的定义,体的定义。
2.教学难点:点的特征,线的特征,面的特征,体的特征。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几何模型等教学手段,直观展示几何图形,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几何图形的性质和特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几何图形,引导学生关注几何图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探究点的定义,线的定义,面的定义,体的定义。
3.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总结点的特征,线的特征,面的特征,体的特征。
4.探究学习:学生通过操作几何模型,观察几何图形的性质和特点,进一步理解几何图形的定义和性质。
初中数学《点、线、面、体》说课稿
初中数学《点、线、面、体》说课稿我说课的的题目是《点、线、面、体》。
下面我就从教材分析、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及教学程序等方面向大家介绍我们对本节课的理解和设计。
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章是初中几何教学的开篇,从本章开始,数学学习由具体运算转入到进行演绎推理的学习。
如何使学生从一开始就对几何产生兴趣,是学习本节的关键,也为今后系统地学习几何知识做好心理准备。
2、教学目标的确定和依据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结合本节教材,我们从几下几个方面确定本节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教学重点、难点和教学设计教学重点:结合实例观察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组织好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活动。
点没有大小。
在教学中,我们应用多媒体给学生创设了生动的学习活动情景,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美妙画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点、线、面、体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再利用课件动态演示让学生从另一个角度对所学知识进行再认识。
让学生在一种动态变化中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自己发现规律归纳总结,即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也提高了学生能力。
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为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循序渐进与启发式的教学原则。
这节课我们将灵活运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采用启发探究,引导自学等教学方法,创设情境,以多媒体为教学辅助手段,启导学生观察、抽象、分析图形的特征,揭示概念形成中所蕴含的数学方法。
三、学习方法的引导: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是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
因而在教学中,我们特别重视学法指导,在课堂结构上,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我们设计了(!)创设情境-----引入新课(2)学生自学-----解决问题(3)讨论研究------深化概念(4)即时训练------巩固新知(5)总结反思------教师释疑(6)当堂测试-------提高认识六个层次的学法,它们环环相扣,层层深入,从而顺利完成教学目标。
《点、线、面、体》说课稿
《点、线、面、体》说课稿《点、线、面、体》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点、线、面、体》,下面我对本课题进行分析:一、说教材分析(地位与作用)《点、线、面、体》是人教版必修教材第4章第1节第2个课题。
因此,本课题的理论、知识是学好以后课题的基础,它在整个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一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进一步认识点、线、面、体的概念。
(2)理解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
2、解决问题:使学生经历用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用它们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情感态度:让学生认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各种数学活动发展学生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意识。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教学重点: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点动成线、线动作成面、面动成体的.活动。
由于这个活动比较抽象,为了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课题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上谈谈。
四、说教法分析为了激发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渴望,并且要培养学生以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1、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觉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3、集体讨论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五、说教学流程:活动1从静态的角度认识体、面、线、点之间的关系,即“体由面组成,面与面相交成线,线与线相交成点”。
这是本节课的重点,为了突破这个重点,我将抽象的概念融于大量生动形象、具体的实例中,有助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记忆。
让学生体验图形是有效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从而使学生乐于接触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点线面体说课稿
设计意图
从学生经验出发,
激发起学生学习数学
的兴趣.
利用模型给出常 见几何体,便于学生 直观感受“体”.
2.①知道这些立体图 形是由什么围成的吗?它们 有什么不同吗?
②面与面相交的地方形 成了什么?它们有什么不同 呢?
③线与线相交之处又得 到了什么?
由学生思考点、线、面、体 之间的关系.
3.举出生活实际中分 别给体、面、线、点的形象 的例子.
③你能再举出一些例子 进一步说明这一结论吗?
《4.1.2 点、线、面、体》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章是初中几何教学的开篇,在此之前,学生习惯于数字运算,从本章开
始由数量转入到空间形式,从具体运算转入到逐步进行演绎推理的学习.而本 节又是几何教学的入门课,如何使学生从一开始就对几何产生兴趣,是学习本 节的关键,为今后系统学习几何知识做好心理准备.
(二)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几何体、平面和曲面的意义,能正确判定围成几何体的面是平 面还是曲面; (2).了解几何图形构成的基本元素是点、线、面、体及其关系,能正确 判定由点、线、面、体经过运动变化形成的简单的几何图形.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点、线、面、体的关系的数学活动过程,提高空间想像能力和抽 象思维能力,发展运动变化的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经历本节课的数学活动过程,养成主动探索、求知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 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体验数学活动中小组合作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难点及关键 重点:正确判定围成立体图形的面是平面还是曲面,探索点、线、面、体 之间的关系是重点. 难点:探索点、线、面、体运动变化后形成的图形是难点. 关键: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进行探究学习是本节课的关键. 二.学法分析 (一)学法分析 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鼓励学生做好课前准备活动,采用自主探索,合作 交流的研讨式学习方式,让学生积极思考问题,获取知识,掌握方法,借此培 养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发现式学习的特点是重视知识发生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智力, 特别是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我根据教材的结构特点,学生的知 识能力水平,将教材划分为一个一个的发现过程,然后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
点线面体说课稿
(3)教学重难点及关键: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关键
认识点、线、面、体的几何特征,感受它们之间的关系 探索点、线、面、体运动变化后形成的图形。 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进行探究学习是本节课的关键。
《点、线、面、体》
2.说学情、学法和教法
小学认识的 图形基础
(1)学情分析
初步具有自学能力和分 组讨论的经验
年龄小, 好动
面对的 学生
由代数运算向几何推 理过渡的较好时期
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 逻辑思维转变的阶段
存在问题:概念性问题枯燥, 如何引导激发学习兴趣
《点、线、面、体》
(2)学法分析
鼓励学生做好课前准备活动
采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方式
以学习小组为载体,学生动手 实践、自主互助、合作探究。
培养学生动手、动脑 、动口的能力
1.体 几何体也简称体。 生活中的实例 几何体
3.线
面和面相交的地方是线。
线分为曲线和直线。 生活中的实例
几何体中的线
2.面 包围着体的是面。 4.点 线与线相交的地方是点。 面有平的面和曲的面(即平面和曲面)。 生活中的实例 生活中的实例
几何体中的面
几何体中的点
面
曲面
(1分钟)
平面
面与面相交的地方形成线
• 总之,本课力求达到:“凡是能由学生提出 的问题不要由教师给出;凡是能由学生解的 例题不要由教师解答;凡是能由学生完成的 表述就不要由教师写”.
5.教学设计说明
• 本节课首先让学生举出一些所熟悉的立体 图形,从学生的经验出发,创设情境,提 出问题.利用模型给出常见几何体,形象 、生动,便于学生直观感受几何图形:点 、线、面、体。
(4).夏天里,人们会拿着扇子扇风,你 能用数学知识说说扇子扇动时会形 成什么样的图形吗?
点线面体说课稿
点线面体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点线面体”。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点线面体”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中的内容。
这部分知识是从对具体物体的观察和操作入手,引导学生认识点、线、面、体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为后续学习立体几何打下基础。
本节课的教材内容注重联系实际生活,通过丰富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几何图形的构成,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他们对直观的事物比较感兴趣,但抽象思维能力还有待提高。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对简单的几何图形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对于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还缺乏系统的理解。
三、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点、线、面、体的概念,知道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基本事实,并能举例说明。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抽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探索点、线、面、体的关系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点、线、面、体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基本事实,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五、教法与学法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法和学法:教法:直观演示法、启发引导法、讲练结合法。
学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图片,如夜晚的霓虹灯、流星划过天空、折扇的展开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图片中蕴含着哪些几何元素,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点线面体。
(二)讲授新课1、点、线、面、体的概念(1)展示一个乒乓球,让学生观察并指出乒乓球上的点。
《点线面》说课稿(精选3篇)
《点线面》说课稿(精选3篇)《点线面》说课稿1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内容是苏教版小学美术课本第四册第10课----《点、线、面》一、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认识“点,线、面”,欣赏感受“点、线、面”,学习运用点、线、面去装饰物体。
教材中选入了与生活直接相关的各种图片,通过对这些作品的分析,了解大干世界都是由点、线、面这些最基本的元素组成的,感受艺术可以表现生活,艺术可以表达情感。
2、本节课在整体知识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本单元属由六课组成,主要讲植物。
编者为何把《点线面》放在这里呢?我分析教材,发现在本节课前面安排了《花儿朵朵》、《我爱树木》、《树上树下》、《水墨画树》等课,这几课已经让学生接触到了用点线面来表现画面,并了解了点线面在水墨画中丰富的变化。
而《点线面》这节课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了解点线面的特点,组合及变化规律等,复习运用了前几节课的学习内容。
而在本节课后面安排了《会变的花树叶》这节课主要是通过点线面等基本元素来装饰花树叶,《点线面》的教学也为此打下基础。
所以本节课在整体知识结构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
3、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本课重点在于让学生感受点线面的结合与变化,在此基础上设计点线面作品。
教学难点——点线面的使用要富有变化,有节奏感,不能单一。
二、学情分析:二年级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点线面,并且在绘画中,也会用简单的线条和色块来表现他们所知道的东西。
但对点线面的组合规律运用还比较陌生。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学生情况的把握,确定本课教学目标:认知领域:让学生在欣赏陶艺作品、绘画作品、服装用品等的图片中感受点线面的美。
操作领域:让学生初步了解用点线面装饰的方法。
情感领域:培养学生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四、教学法分析:1、观察动画激发学习兴趣。
2、欣赏图片感受点线面的艺术魅力。
3、通过比较,通过观察探讨,感受点线面不同的组合会产生不同装饰效果。
4、创设情境激发创作潜能。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4.1.2《点、线、面、体》说课稿2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4.1.2《点、线、面、体》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点、线、面、体》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第一节的一个内容。
这一节主要介绍了点、线、面、体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通过这一节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点、线、面、体的基本特征,掌握它们之间的联系,为后续的几何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接触过一些几何概念,但对点、线、面、体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以下问题:1. 对点、线、面、体的概念理解不清晰;2. 无法正确区分点、线、面、体;3. 对点、线、面、体之间的联系理解不透彻。
三. 说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和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 让学生理解点、线、面、体的概念及基本特征;2. 让学生掌握点、线、面、体之间的相互关系;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点、线、面、体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1. 对点、线、面、体之间联系的理解;2. 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我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和手段:1. 采用直观教具,如模型、图片等,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点、线、面、体的概念;2.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点、线、面、体的动态变化,增强学生的空间想象力;3. 采用分组讨论、合作交流的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点、线、面、体的相互关系;4. 通过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点、线、面、体实例,如建筑、家具等,引导学生关注点、线、面、体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点、线、面、体的概念及基本特征,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理解点、线、面、体的内涵。
3.实例分析:分析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如衣服、桌子等,让学生掌握点、线、面、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合作探究点、线、面、体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合作精神。
七年级(人教版)集体备课说课稿:4.1.2 《点、线、面、体》
七年级(人教版)集体备课说课稿:4.1.2 《点、线、面、体》一. 教材分析《点、线、面、体》是七年级(人教版)数学教材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初步认识点、线、面、体的基本概念,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能够运用这些基本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直观地感受点、线、面、体的特征,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部分知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点、线、面、体》之前,已经学习了平面几何的基本概念,对图形的认识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三维空间中的点、线、面、体的概念,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对于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还不够,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提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点、线、面、体的基本概念,认识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践,培养空间想象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点、线、面、体的基本概念,认识它们之间的关系。
2.教学难点:学生对三维空间中的点、线、面、体的概念的理解,以及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践活动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几何画板等辅助教学,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建筑物、家具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出点、线、面、体的概念。
2.自主探究: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践,自主探索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理解它们的基本概念。
3.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发现和理解,互相学习和借鉴。
4.教师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反馈,进行讲解和解答疑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点、线、面、体的概念。
点线面体说课稿(终稿)
《点、线、面、体》
2、学法分析
以学生主动参与为前提,引 导学生动手、动脑、合作交流。
合作探究学习、情境 体验、媒体动画
以学习小组为载体,学生动 手实践、自主互助、合作探究。
课前小组交流、自我 感知、分组讨论 、分 享交流、综合训练
3、教学过程
• (1)观察特例
长方体
正方体
圆柱
球
三棱柱
三棱锥
圆锥
以上这些都是几何体。几何体也简称体。
面 —— 包围着体的部分
线 —— 面与面相交而成
平 面 几 何 图 形 立
三角形 长方形 正方形 圆 圆柱 •••
体 —— 物体的图形
体
圆锥 圆台
长(正)方体
图
形
•••
三角形 绕一边 旋转成 圆锥体
长方形 绕一边 旋转成 圆柱体
《点、线、面、体》
说课堂板书
点、线、面、体
点 动 成
直线
点是构成图形的基本元素
线
曲线
动 成 面
平面 曲面
动 成 体
点、线、面、体经过 运动变化,就能组合成各 种各样的几何图形,形成 多姿多彩的图形世界。
《点、线、面、体》
4、教学评价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一)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
(二)评价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的能力,教师反思教学水平。
总之,“凡是能由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要 由教师给出;凡是能由学生解的例题不要 由教师解答;凡是能由学生完成的表述就 不要由教师写”.
《点、线、面、体》
《点、线、面、体》说课稿
《点、线、面、体》
主要内容
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数学 上册第四章第二节课
1.教材分析 2.学情分析 3.教学过程 4. 教学评价 5.教学设计说明
二年级美术课《点线面》说课稿范文
二年级美术课《点线面》说课稿二年级美术课《点线面》说课稿范文说教材教材分析:《点、线、面》是苏少版小学美术课程标准教材第4册第10课内容。
它是整套教材中以双基一条线展开的编写内容之一,相关双基内容还有《七彩生活》、《圆圆的世界》、《方方的物》、《找找三角形》、《点彩游戏》、《原色和间色》、《黑、白、灰》、《近大远小》、《退远的色彩和变化的笔触》等组成。
《点、线、面》旨在使学生了解它是构成画面的最基本元素,同时也是组成现实生活中俯拾皆是的造型的最基本条件。
对于“点、线、面”的理解与表现既可以是具象的,也可以是抽象的;是生活的,也可以是非生活的。
根据《美术课程标准》对学习领域的划分,本课应属“设计·应用”学习领域。
通过学习,应让学生感受各种材料的特性,并合理利用多种材料和工具进行创作,同时,学生可以了解艺术形式的美感以及与设计功能的统一。
提高学生对生活用品和自己周边环境的审美评价能力,激发美化生活的愿望。
学习此课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形成初步的设计意识和动手创造能力。
教学中的教师应该遵循学生认知发展规律,从学生实际出发,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特别是对于二年级的学生而言,更应加强趣味性和可操作性,使学生始终保持对学习的浓厚兴趣和创造愿望。
教学内容:选择自己喜欢的工具或材料,表现一幅以“点、线、面”为基本元素的画面。
教学目标:了解点、线、面是构成画面(图案)最基本的要素等知识。
通过多种途径,使学生了解点、线、面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学会以点、线、面为基本元素表现画面并合理搭配。
感受现实生活中点、线、面的美。
教学重点:学会用点、线、面表现画面。
(可具象,也可抽象)教学难点:画面中点、线、面的搭配巧妙,布局合理,富有美感。
教学准备:铅画纸、水彩笔、彩色铅笔、油画棒、毛笔、颜料等。
教师:教师找几幅较为典型的“点、线、面”图案作品。
学生:看一遍书上的文字及图片,最好多准备几种不同类型的笔和画纸。
搜集生活中的图片资料。
(完整word版)点线面体说课稿.docx
《 4.1.2 点、线、面、体》说课稿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章是初中几何教学的开篇,在此之前,学生习惯于数字运算,从本章开始由数量转入到空间形式,从具体运算转入到逐步进行演绎推理的学习.而本节又是几何教学的入门课,如何使学生从一开始就对几何产生兴趣,是学习本节的关键,为今后系统学习几何知识做好心理准备.(二)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1).了解几何体、平面和曲面的意义,能正确判定围成几何体的面是平面还是曲面;(2).了解几何图形构成的基本元素是点、线、面、体及其关系,能正确判定由点、线、面、体经过运动变化形成的简单的几何图形.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点、线、面、体的关系的数学活动过程,提高空间想像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发展运动变化的观念.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本节课的数学活动过程,养成主动探索、求知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体验数学活动中小组合作的重要性.(三)教学重难点及关键重点:正确判定围成立体图形的面是平面还是曲面,探索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是重点.难点:探索点、线、面、体运动变化后形成的图形是难点.关键: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进行探究学习是本节课的关键.二.学法分析(一)学法分析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鼓励学生做好课前准备活动,采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研讨式学习方式,让学生积极思考问题,获取知识,掌握方法,借此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发现式学习的特点是重视知识发生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智力,特别是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我根据教材的结构特点,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将教材划分为一个一个的发现过程,然后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基本知识的特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各种途径主动去研究问题,总结规律,以达到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的目的。
促使学生在老师指导下,生动活泼的学习,积极有效的参与.(二 )教法分析在教学中,我以课程标准为依据,渗透新的教育理念,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结合学生的求知心理和已有的认知水平开展教学.侧重于学生能力的提高、思维的训练。
二年级美术课《点线面》说课稿范文
二年级美术课《点线面》说课稿范文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二年级美术课《点线面》。
在这堂课中,我们将通过欣赏、绘画和创作来了解点、线和面的基本概念,掌握它们在美术中的运用,提高同学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一、教学目标通过本堂课的教学,学生将能够:1.了解点、线和面的基本概念及特点;2.掌握点、线和面在美术中的运用,包括在造型、色彩等方面的应用;3.通过实际操作,提高同学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4.培养同学们的审美情趣和对美术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及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点、线和面的作品,让同学们初步感受点、线和面在美术中的运用。
并引导同学们回忆自己在实际生活中见过的点、线和面。
2. 新课教学点通过展示一些典型的点的图片,让同学们了解点的概念。
点可以是圆形、方形或其他任何形状。
点在美术中可以起到平衡画面的作用,也可以形成聚散的效果。
让同学们试着用笔在纸上画一些不同大小、形状和颜色的点,感受它们在画面中的作用。
线通过展示不同形状和特点的线条,引导同学们了解线的概念。
线可以是直线、曲线、折线等。
线在美术中可以表达情感,如直线表达刚劲有力,曲线表达柔软流畅等。
让同学们试着用笔在纸上画出不同的线条,感受它们的特点和在画面中的作用。
面通过展示一些典型的面的图片,让同学们了解面的概念。
面可以是圆形、方形或其他任何形状。
面在美术中可以形成各种质感,如平面、立体等。
让同学们试着用笔在纸上画出不同的面,感受它们的特点和在画面中的作用。
3. 实践活动根据本堂课的教学内容,组织同学们进行绘画创作。
可以让同学们用点、线和面来创作一幅自己喜欢的画,也可以让同学们以某个主题为例进行创作。
同时鼓励同学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创作出有特色的作品。
三、教学评价与反馈1. 自评与互评让同学们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评价,介绍自己的创作思路和表现手法。
同时让同学们互相评价彼此的作品,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教师可以在此过程中给予一定的指导和建议。
二年级美术下册说课稿 《第3课 点、线、面》 人教版
二年级美术下册说课稿《第3课点、线、面》人教版本课是二年级美术下册的第3课,主要教学内容是点、线、面。
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体验,从生活实践中感知表现的基本要素,掌握点、线、面这三种基本造型要素在形式的创造中的应用。
一、教材分析1.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以下三点:1.感受点线面在生活和艺术中的表现形式;2.培养学生观察和感知的能力;3.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基本造型要素的使用和表达。
2.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教授以下内容:1.点、线、面的定义和特点;2.点、线、面在生活中的表现形式;3.点、线、面在艺术中的表现形式;4.利用点、线、面来进行创作。
3.教学重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点、线、面在生活和艺术中的表现形式。
4.教学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如何让学生通过感性体验理解点、线、面在生活和艺术中的表现形式。
二、教学方法本节课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示范法;2.实践操作法;3.讨论交流法。
通过以上方法的综合运用,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实践中感知,从观察中理解,进一步培养学生创造的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
三、教学准备为了更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需要教师做以下准备工作:1.备好教学用具,如黑板、粉笔、彩色笔、画笔、颜料、纸张等;2.确定教学方法和教学步骤;3.预习和复习教材;4.整理好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等。
四、教学步骤1.导入教师可以以引发学生兴趣的方式,介绍点、线、面在生活中的表现形式,比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的点有哪些,线有哪些,面有哪些,等等。
2.新课讲解教师可以通过示范和讲解,详细解释点、线、面的定义和特点,让学生对其有更深的理解。
3.实践操作教师可以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感性体验点、线、面在生活和艺术中的表现形式,同时培养学生表达和创造的能力。
具体的实践操作可以有以下几个环节:1.让学生通过观察的方式,找出环境中存在的点、线、面;2.让学生尝试用颜料和画笔,画出不同形状的点、线、面,并互相欣赏和评价;3.让学生分组创作,用点、线、面来表达某一主题或意境,例如用点、线、面来表达自己的家乡、自己的理想城市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