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优质课课件)教学教材

合集下载

《桃花源记》公开课一等奖优质课件

《桃花源记》公开课一等奖优质课件

《桃花源记》公开课一等奖优质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语文园地四》中的《桃花源记》。

该文为东晋时期陶渊明所著,描绘了一个理想化的世外桃源。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文章背景介绍、生字词解析、文章结构分析、主题思想探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分析文章结构;了解陶渊明及其作品。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文章结构的分析,主题思想的探讨。

2. 教学重点:生字词的掌握,文章内容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勾画生字词,了解课文大意。

3. 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交流生字词、课文内容的理解,教师巡回指导。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解答,详细解析生字词,分析文章结构,讲解文章主题。

5. 例题讲解:结合课文内容,设计一道阅读理解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6.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桃花源记》2. 作者:陶渊明3. 生字词:xx、xx、xx4. 文章结构:总分总5. 主题思想:追求美好生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桃花源”的理解。

2. 答案要求:观点明确,语言流畅,不少于200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程度较好,但对文章结构的分析仍存在困难,今后需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陶渊明的其他作品,如《归园田居》、《五柳先生传》等,了解其人其文,提高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设计;3. 板书设计;4. 作业设计;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教学难点与重点是教学过程中的核心部分。

《桃花源记》优秀课件教学课件

《桃花源记》优秀课件教学课件

《桃花源记》优秀课件教学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桃花源记》。

该篇文章选自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主要讲述了主人公偶然发现一个与世隔绝的理想境地——桃花源,以及他在那里的所见所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技巧。

2. 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理想社会的认识,提高审美情趣。

3. 引导学生学会从故事中提炼人生哲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析课文内容,理解桃花源的理想境界。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提炼出人生哲理,联系现实生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课件:包括课文原文、注释、图片等。

2. 黑板、粉笔。

3. 学生准备:课文预习、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引发学生对美好境界的向往,进而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桃花源记》。

2. 课文朗读:让学生朗读课文,感受文言文的韵律美。

3. 课文解析:对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句式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4. 内容分析:引导学生分析桃花源的理想境界,探讨作者的创作意图。

5. 例题讲解:选取一道关于课文理解的例题,进行详细讲解。

6. 随堂练习:让学生做一道关于课文内容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就“如何找到心中的桃花源”进行讨论,引导学生联系现实生活。

六、板书设计1. 课文《桃花源记》2. 重点词语:世外桃源、渔人、仙境、向往等。

3. 课文结构图:展示课文的主要情节和结构。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桃花源”的理解。

答案示例:桃花源是一个与世隔绝的理想境地,人们在那里过着安宁、和谐的生活。

它象征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反映了人们对现实社会的失望。

2. 拓展延伸:请学生查阅关于陶渊明的资料,了解他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学习《桃花源记》,使学生了解了中国古代理想社会的风貌,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在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对作业的完成情况,及时进行反馈和指导。

《桃花源记》公开课一等奖课件

《桃花源记》公开课一等奖课件

创作背景
陶渊明在归隐之后,深感社会动荡和 人生苦短,创作《桃花源记》寄托自 己的理想和追求。
《桃花源记》以虚构的故事情节描绘 了一个理想的社会景象,反映了作者 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PART 02
《桃花源记》的文学艺术 特色
语言特色
总结词
简练优美、生动形象、音韵和谐
详细描述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语言简练,用词精准,描绘出了一幅优美的画面。文章中 运用了大量的形容词和修辞手法,使得语言生动形象,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同时 ,文章的语言音韵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给人以美的享受。
2023-2026
ONE
KEEP VIEW
《桃花源记》公开课 一等奖课件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25
CATALOGUE
目 录
• 《桃花源记》的背景与作者介绍 • 《桃花源记》的文学艺术特色 • 《桃花源记》的主题思想与内涵 • 《桃花源记》的传播与影响 • 《桃花源记》的教学设计与实践
PART 01
关注社会问题
作品提醒我们要关注现实社会中的各 种问题,如贫富差距、环境保护等。
追求和谐社会
反思个人价值观
引导人们反思自己的价值观,思考什 么是真正的幸福和自由,以及如何实 现自己的内心追求。
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追求和谐美 好的社会环境。
PART
04
《桃花源记》的传播与影 响
文学史上的地位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被誉为 中国古代散文的代表作品之一。
和艺术特色。
多媒体辅助
利用PPT课件、音频、 视频等多媒体手段,丰 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
的学习兴趣。
任务驱动法
布置阅读任务,要求学 生完成相关作业,巩固

第9课《桃花源记》课件(共54张ppt)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9课《桃花源记》课件(共54张ppt)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作者描绘了一副怎样的桃花林美景?有什么作用?
这里的景物描写富有神秘色彩,暗示将会 出现奇境,为渔人进入桃花源渲染了神秘气氛, 也为下文描绘桃花源的美好生活图景做了铺垫
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桃花源的?有什么用意?
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桃花源的?有什么用意?
桃花源的美好意境 ① 自然环境优美 ② 社会安定和平 ③ 百姓生活和乐
(三) 离开桃花源,探本心
学习任务:当我们徜徉在桃花源中流连忘返时,我听到这样一种 观点:桃花源根本不存在,它是作者虚构的理想社会!你同意吗?小 组探究考证,考证桃花源是否存在,不存在,证据何在?
示例1:不存在,证据:(课文中句子)既然桃花源不存在,陶公为何 虚构这样一个社会?作者当时所处的东晋社会现实是士族、地主 把持朝政,社会黑暗。作者抑郁不得志,辞官归隐,于是创造了 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的世外桃源寄托自己的理想,但是由于时 代局限,是不能实现的。
处处志之( 名词做动词,做记号

未果,寻病终( 名词做动词,实现

3.详略得当,主题鲜明
本文开头、结尾写得极其简略,中间写得 详细具体,鲜明地突出了文章的主题。作者写 此文的目的是寄托自己的社会理想,因而仅用 寥寥数语便点明了故事的背景和结果,而对进 入桃花源的经过、在桃花源的所见所闻描写得 极为详细。
主旨:本文以
为线索,描绘了一
个没有
,没有
,人人
,彼
此和睦相处的理想社会;表达了作者对
《桃花源记》是一篇虚构作品,有着浓郁的主观理想色彩,可读 来却给人一种“逼真”的效果。作者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
(1)进出桃花源的路径,真切具体,似乎有迹可循。渔人离开的时 候,“处处志之”,所经所历也是真实可感。此外,渔人往来所坐的 交通工具——船,也是日常所见之物。这一切都是人间经历,没有任 何奇幻的仙界色彩,都使人感到真实。 (2)桃花源虽然美好,也是人间太平盛世的情景,而非仙界气象。 (3)文章首尾设计的两位人物,都似真实可信。开篇以一个捕鱼人 的经历为线索展开全文。开头的交代,时代、渔人的籍贯,都写得很 肯定,似乎真有其事;结尾的刘子骥是当时存在的一个真实人物,这 便更加增加了故事的真实性。

《桃花源记》公开课一等奖课件

《桃花源记》公开课一等奖课件
陶渊明出生在东晋末年一个没落的官僚家庭,从小便接受了 严格的儒家思想教育。他一生经历了几度出仕,但因为社会 动荡、政治黑暗,最终选择归隐田园。
《桃花源记》的创作背景
《桃花源记》是陶渊明42岁任彭泽县令时的作品,当时他因不满官场黑暗而辞官 归隐,但心中仍怀着对理想社会的向往,于是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名篇。
《桃花源记》公开课一 等奖课件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23
目录
• 《桃花源记》的背景介绍 • 《桃花源记》的内容解析 • 《桃花源记》的艺术特色 • 《桃花源记》的影响与评价 • 《桃花源记》的实践与应用
01
《桃花源记》的背景介绍
作者陶渊明的简介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号五柳先生,入刘宋 后改名潜。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 人之宗”,代表作有《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五 柳先生传》等。
语言特点的分析
总结词
富有音乐感
详细描述
文章语言富有音乐感,通过押韵 、节奏和优美的语调,使得文章 读起来抑扬顿挫,悦耳动听,给 人以美的享受。
语言特点的分析
总结词
独特的修辞手法
详细描述
作者运用了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 手法,使得文章语言更加丰富多彩, 表达更加生动有力。
写作手法的探讨
总结词
叙事性强的写作手法
03
《桃花源记》的艺术特色
语言特点的分析
01
总结词:简练明快
02
详细描述:文章语言简练明快, 用词精准,句子结构紧凑,表达 力强,能够迅速吸引读者的注意 力。
语言特点的分析
总结词:生动形象
详细描述:作者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形 象的描绘,使得文章语言生动形象, 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让读者能够 感受到桃花源的美丽和神秘。

《桃花源记》(优质课课件)

《桃花源记》(优质课课件)
五部分:
精选可编辑ppt
27
文章结构:
发现桃花源
进入桃花源
再寻桃花源
访问桃花源 精选可编辑ppt
离开桃花源 28
研读课文
课文中的桃花源 是一个什么样的
地方呢
精选可编辑ppt
29
渔人怎样发现桃花源的?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 林,……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 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 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 然开朗。
(作标记,动词) (标记、记号,名词) (寻找,动词) (随即、不久,副词) (这、那) (他的,代渔人的) (作为) (对,向)
③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给)
精选可编辑ppt
17
一义多词
• 悉如外人 咸来问讯 都
皆叹惋
• 缘溪行
便扶向路 沿着
• 便邀还家 延至其家 请
• 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说
精选可编辑ppt
精选可编辑ppt
24
同义词:悉 并 具 咸 皆
(都)
词类活用:
渔人甚异之。(意动用法,对……感到诧异)
欲穷其 林。(走到……的尽头,形容词用作动 处处志之。词()作标记,名词用作动词)
精选可编辑ppt
25
复述故事
精选可编辑ppt
26
文章结构 渔人进出桃花
源的行踪
• 本文按时间先后叙事,以
• 为线索,请同学们把课文分为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民风淳朴)
精选可编辑ppt
32
桃花源人为什么来到这地方?哪些语句 写出了桃花源人与世隔绝的久远(所闻)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9 桃花源记 课件(共45张PPT) 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下册

9 桃花源记 课件(共45张PPT) 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下册

学习引导
竟然,居然 不要说,更不必说
对,向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
感叹惋惜
邀请
告诉
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
不值得,不必
“不足为外人道也。”
学习引导
村民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 不必说魏晋两朝了。渔人把自己知道的事一一详尽地告诉了他们, 听完以后,他们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请到自己家 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渔人停留了几天,向村里人告辞离开。 村里的人对他说:“我们这个地方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起。”
预学检测
2.掌握下列字音字形。
缘( yuán ) 诣( yì ) 语( yù ) 要( yāo )
俨然( yǎn ) 间隔( jiàn ) 垂髫( tiáo ) 怡然( yí )
huò然( 豁 )
qiān mò( 阡陌 )
bīn fēn ( 缤纷 )
学习引导
1.阅读课文,完成下面的填空。 (1)本文概括而成的成语是 世外桃源 ,现 在用来比喻指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幻想中美 好的世界。 (2)根据提示,把渔人的行踪写完整。 发现桃花源→ 进入桃花源→做客桃花源→离开 桃花源→ __再__访__桃__花__源___
局外人

古义:
隔离
;今义:
距离

预学检测
2.指出下列标蓝词语的词类活用现象。
(1)渔人甚异之 (2)处处志之
(意动用法,对……感到惊异) ( 名词作动词,做标记 )
3.指出下列句子的特殊句式。 (1)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 (2)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 省略句) ( 判断句)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9课《桃花源记》课件(共44张PPT)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9课《桃花源记》课件(共44张PPT)

• 2.曲折回环,层次分明。
• 桃花源记里的情节经历两次曲折,第一个发现世外桃源, “忽逢桃花林”,纯属意外,完全是偶然。
• 由第一二段发现桃源你能联想到古代哪两句诗?
• 答: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 第二个曲折,明明亲身经历的,回来还做了标记,“便扶 向路,处处志之”,却再也找不到了,也是没有原因的, 寻找的人很快死了,更是没有原因的,这就使得这个情节 迷离恍惚。独特神秘。而这种神秘正恰当的表现了陶渊明 理想的虚幻性。
渔人的桃源之行首先见到了什么?
1.桃源外部美 渔人进入桃源之前先看到了美丽的桃林
2、作者是如何描写桃花林中的自然景色的?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芳草鲜美, 落英缤纷。
• 1作者描写桃花林的句子整齐,节奏鲜明, 朗朗上口,请同学们自由诵读,读出韵律 美。
• 2这是一片怎样的桃林?请同学们一边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读 一边想象,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桃林美 景。
• 现在,同学们定能志存高远,向着理想勇往直前。
名句默写: • 1.描写桃花林美丽景色的语句是: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 2.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平和的语句是: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 3.表现桃花源中自然环境美好的句子: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4.表现人民生活安适的句子:
• 大家尝试用这样的语句来描述:
• 我觉得桃源内的…… 是美的,(因 为)…… 我是从……句话中看出来的。
• 1.我觉得桃源内的自然环境是美的:因为这里土 地平坦开阔,房舍整齐,物产丰富,有肥沃的农 田,美丽的池塘,茂盛的桑树和竹林。我是从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这 句话中看出来的。

《桃花源记》优秀课件教学课件

《桃花源记》优秀课件教学课件

《桃花源记》优秀课件教学课件一、教学内容教材章节:《桃花源记》详细内容:本课主要讲述了一个渔夫偶然发现一个与世隔绝的理想社会——桃花源,并描述了他与桃花源中人们的生活情景。

文章通过对桃花源的描绘,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生活的不满。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桃花源记》的内容。

2. 学生能够掌握文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

3. 学生能够分析并评价桃花源的理想性及其对现实生活的启示。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并运用文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

重点:分析并评价桃花源的理想性及其对现实生活的启示。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盒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想象自己是一个渔夫,偶然发现了一个与世隔绝的理想社会,引导学生思考理想社会的特点。

2. 阅读理解:让学生阅读《桃花源记》,并回答相关问题,如:桃花源在哪里?桃花源中的人们生活如何?3. 字词解析:解释文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如“世外桃源”、“捕鱼为业”等。

4. 翻译练习:让学生翻译文中的重点句子,加深对文意的理解。

5. 分析讨论:让学生分析桃花源的理想性及其对现实生活的启示,引导学生思考并表达自己的观点。

6.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桃花源记》板书结构:1. 桃花源的位置和特点2. 桃花源中人们的生活情景3. 桃花源的理想性及其对现实生活的启示七、作业设计1. 题目:请根据《桃花源记》的内容,写一篇关于你心中的理想社会的短文。

答案:略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拓展延伸:让学生进一步阅读其他有关理想社会的文章,如《乌托邦》、《理想国》等,并比较它们的异同,从而更好地理解理想社会的概念。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如何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进入《桃花源记》所描绘的理想世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兴趣。

2. 阅读理解:如何确保学生准确理解《桃花源记》的内容,包括对文中细节的把握和对主旨大意的领会。

第9课《桃花源记》课件(共43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9课《桃花源记》课件(共43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世外桃源的生活十分美好,那里有良田美池, 人们生活富足且怡然自乐。是不是桃花源外的世界 也如此?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结合社会背景,联 系课文作答。
环节二:悟读课文,剖析作者意图。 1.结合背景,了解社会。
世外桃源的生活十分美好,那里有良田美池, 人们生活富足且怡然自乐。是不是桃花源外的世界 也如此?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结合社会背景,联 系课文作答。
3.自由诵读,熟读成诵。
课堂小结
本文是一篇经典的文言文,文章以渔人进 出桃花源为线索,描绘了一个奇异的“世外桃 源”。请同学们课后继续诵读,进一步理解桃 花源奇异之处,并思考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样一 个美好的地方。
桃花源记 陶渊明
发现桃源 — 进入桃源— 访问桃源— 离开桃源—再寻桃源
渔人的行踪 为线索
见渔人,乃大惊( 连词,于是,就 )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副词,竟然,居然 )
(3)文言句式 判断句: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也”表判断) 倒装句: 问所从来(宾语前置,正常语序应为“问从所来”) 省略句: ①林尽水源[省略介词“于”,可补充为“林尽(于) 水源”] ②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省略宾语“之”,可补充为 “此人一一为(之)具言所闻”]
新鲜 落花。一说, 美好 初开的花。 繁多的样子
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异,惊异,诧异。这 想要走到那片林子
里是对……感到诧异。 的尽头。穷,尽。 ①
【译文】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鱼 为生。一天他顺着溪水划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的两岸,长达几百 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芳草遍地,鲜嫩而美丽,落 花纷纷。渔人对此非常诧异, 继续往前走,想走到那片林 子的尽头。

统编版八年级下第9课《桃花源记》课件(共38张PPT)

统编版八年级下第9课《桃花源记》课件(共38张PPT)

既出, 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
已经
沿
动词,做标志
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

随其往,寻向所志, 遂迷,不复得路。南阳
名词,标志
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
计划前往
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不久
译文:
(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 来时的路划回去,处处都做了记号。到了郡下, 去拜见太守,报告了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人跟 着他去,寻找先前所做的记号,最终迷失了方向, 再也找不到(通往桃源的)路了。
屋舍俨然( 房屋 ) 3、捕鱼为业 ( 作为 )
便扶向路 ( 原路 ) 4、乃大惊 ( 就 )
不足为外人道也(值得) 乃不知有汉( 竟然 )
5、往来种作( 劳作 ) 6、阡陌交通( 相通连 )
设酒杀鸡作食中(准备 ) 才通人 ( 通过 )
7、寻向所志 ( 寻找 ) 8、既出( 出来

寻病终 ( 不久 )
4、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 境
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 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 这个跟人世隔绝的地方 5、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 有过汉朝,(至于)魏、晋两朝就更不用 说了。 6、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村里人嘱咐他说:“(这里)不值得对外 边的人说啊!”

交通 古义: 交错相通 今义:交通运输
今 妻子 古义: 妻子儿女

今义:男方的配偶,老婆 绝境 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

今义:没有出路的地方
无论 间隔
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 今义: 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 古义:间离断绝 今义 事物在时空上的距离

《桃花源记》优秀ppt课件

《桃花源记》优秀ppt课件

3
象征暗示
运用象征手法,暗示作者心境和理想追求。
与其他隐逸题材作品比较
与《归去来兮辞》比较
两者均写隐逸生活,但《桃花源记》更侧重理想社会的描绘,而 《归去来兮辞》则更多表现个人情感。
与《小石潭记》比较
两者都是山水游记,但《桃花源记》的社会意义更为深远,而《小 石潭记》则更多表现自然美景和作者情感。
思考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思考应用
学生思考如何将《桃花源记》中的思想精髓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如 构建和谐人际关系、保护自然环境等。
交流探讨
学生相互交流探讨,教师提供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转 化为实践能力。
案例分析
结合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分析《桃花源记》中的思想在实际生活中的 应用效果。
THANKS
小组讨论
学生分组讨论《桃花源记》中的社会制度、人际关系、自然环境 等方面,探讨其与现实社会的异同。
分享交流
各小组选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补充。
分享个人阅读心得体会
学生分享
学生自愿分享自己阅读《桃花源记》 的感悟和体会,如对人性的理解、对 理想社会的向往等。
教师引导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将个人感悟 与课文内容相结合,加深对文章主旨 的理解。
对桃花源中的景象和人物描绘详细, 对渔人发现和离开桃花源的过程则相 对简略。
描绘桃花源景象技巧探讨
景物描写
通过描绘桃花源的自然环 境、建筑风貌、田园风光 等,展现出一种宁静、和 乐、自由的生活图景。
对比手法
将桃花源外的纷乱世界与 桃花源内的宁静生活进行 对比,突出了桃花源的美 好和神秘。
想象与夸张
鼓励购买环保产品,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 提倡循环利用等。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9课《桃花源记》课件(共19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9课《桃花源记》课件(共19张PPT)

全原 文文 注翻 释译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 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1)太元:东晋孝武帝的年号(376-397年)。(2)武陵:郡名,今武陵山区或湖南常德一带。(3)为业:把……作为职业, 以……为生。为,作为。(4)缘:顺着、沿着。(5)行:行走这里指划船。(6)远近:偏义复词,仅指远。(7)忽逢:忽然遇 到。逢,遇见。(8)夹岸:两岸。(9)杂:别的,其他的。(10)鲜美:鲜艳美丽。(11)落英:落花。一说,初开的花。(12) 缤纷:繁多而纷乱的样子。(13)异之:以之为异,即对此感到诧异。异,意动用法,形作动,以……为异,对……感到 诧异,认为……是奇异的。之,代词,指见到的景象。(14)复:又,再。(15)前:名词活用为状语,向前。(16)欲:想 要。(17)穷:尽,形容词用做动词,这里是“走到……的尽头”的意思。
桃花源记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 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73)既:已经。(74)便扶向路:就顺着旧的路(回去)。扶:沿着、顺着。向,从前的、旧的。(75)处处志之:处处都做了 标记。志,动词,做标记。处处,到处。(76)及郡下:到了郡城。及,到达。郡,太守所在地,指武陵郡。(77)诣(yì): 到。特指到尊长那里去。(78)如此:像这样,指在桃花源的见闻。(79)寻向所志:寻找以前所做的标记。寻,寻找。向,先 前。志,名词,标记。(80)遂:终于。(81)得:取得,获得,文中是找到的意思。(82)高尚:品德高尚。(83)士:人士。(84) 也:表判断。(85)欣然:高兴的样子。(86)规:计划。(87)未果:没有实现。果,实现。(88)寻:随即,不久。(89)终:死亡。 (90)问津:问路,这里是访求、探求的意思。(91)津:渡口。

《桃花源记》公开课课件(完整版)

《桃花源记》公开课课件(完整版)

《桃花源记》公开课课件(完整版)一、课程目标1. 了解《桃花源记》的背景和作者陶渊明。

2. 领悟《桃花源记》中描绘的理想社会和人物形象。

3. 掌握《桃花源记》中的写作手法和艺术特色。

4.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水平。

二、课程内容1. 《桃花源记》背景介绍《桃花源记》是东晋时期文学家陶渊明创作的一篇散文,讲述了一个渔夫偶然发现一个与世隔绝的理想社会——桃花源的故事。

这篇作品表达了陶渊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社会的批判。

2. 作者陶渊明简介陶渊明(365427),字元亮,号靖节,东晋时期文学家、政治家。

他曾任江州刺史、彭泽县令等职务,后因不满官场腐败,辞官归隐。

陶渊明以诗、文、赋、辞著称,作品多反映了他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现实社会的批判。

3. 《桃花源记》故事梗概故事讲述了渔夫武陵人偶然发现桃花源的过程。

他在一次捕鱼时,误入桃花林,发现一个与世隔绝的理想社会。

这里的人们过着安居乐业的生活,没有战乱、贫困和疾病。

渔夫在这里逗留了几天,感受到了这里的美好。

然而,当他再次寻找桃花源时,却怎么也找不到。

4. 《桃花源记》人物形象分析(1)渔夫:故事的叙述者,代表现实世界中的普通人。

他向往美好,勇于探索,但最终未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2)桃花源人:代表理想社会中的居民,他们勤劳、善良、热情,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

5. 《桃花源记》写作手法和艺术特色(1)运用对比手法,突出现实社会的黑暗与桃花源的宁静美好。

(2)通过渔夫的视角,展示桃花源的全貌,增加故事的真实性。

(3)运用象征手法,将桃花源象征为理想社会,表达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4)语言优美,富有诗意,使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三、课堂活动1. 学生分组讨论《桃花源记》的主题和寓意。

2. 分析《桃花源记》中的写作手法和艺术特色。

3. 模仿《桃花源记》的写作手法,创作一篇关于理想社会的短文。

4. 观看《桃花源记》的相关影视作品,感受作品的艺术魅力。

四、课后作业1. 阅读陶渊明的其他作品,如《归园田居》、《饮酒》等,了解他的创作风格和思想。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9课《桃花源记》课件(共52张PPT)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9课《桃花源记》课件(共52张PPT)

文言现象——文言句式
省略句 便舍船,从口入 省略主语“渔人”,可补充为“(渔人)
便舍船,从口入”。
便要还家 省略主语“桃花源人”和宾语“渔人”,可补充
为“(桃花源人)便要(渔人)还家”。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省略宾语“之”,可补充为“此人
一一为(之)具言所闻”。
林尽水源 省略介词“于”,可补充为“林尽(于)水源”。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 /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 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 /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自学指导二
结合课下注释,口头翻译课文。
(翻译时注意蓝色字词的解释)
自学检测二
沿着、顺着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竟然、居然
不要说、更不必说 对、向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无论 魏晋。此人一一 为
详细地说出
邀请
具言所闻,皆叹 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感叹 惋惜
告辞 离开

对,向 说
停数日,辞 去。此中人语(yù)云,不足 为外人道也。
告诉
不值得、不必
译文: (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
9 桃花源记
陶渊明
学习目标
在熟练诵读诗词的基础上,能够有意识 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重点字词中,提高自 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记”文体名。古人将以“记”名篇的文章称为“杂记体”。杂记 内容复杂,有的记人叙事,有的记物状景。写法上灵活多样,有的主记 叙议论,有的尚描写抒情。今人一般将古代的“记”分为台阁名胜记、 山水游记、书画杂物记和人事杂记四类。

第9课《桃花源记》课件(共48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9课《桃花源记》课件(共48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8、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古义:请 今义:延长,延伸
9、不足为外人道也
古义:不值得 今义:不充足,不满
黄发:借指老年人 两个借代 垂髫:借指儿童
四对同义词
咸=悉=皆=并 (全、都) 缘=扶 (沿着、顺着) 要=延 (邀请) 乃=遂 (于是,就)
特殊句式
判断句: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也”表判断。)
桃 花 源陶 记渊

全国有许多叫作“桃花源”的地方——














安徽歙【shè】县的“桃花源”



世外桃源
原指与现实社会隔绝、生活安乐的理想境界。 后亦指环境幽静,生活安逸的地方。 亦指幻想中的美好世界。
无论是传说中的“桃花源”,还是人 们对某地美好风光的赞誉“世外桃源”, 都有着同一个出处——
桃花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 就到头了,(紧接着)就看见 了一座山,山边有一个小洞, 洞里隐隐约约好像有亮光。 (渔人)便离开小船,从小口 进入。起初时,洞口很窄,仅 能容一个人通过。又往前走了 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敞亮了。 这里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整 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 池塘,以及桑树竹子这类。田 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 能互相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
满院春色尚留香 望君珍惜韶华 莫负春光!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了解文体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
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 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记”的分类:
①碑记:古代一种刻在石碑上记叙人物 生平事迹的文体。
②游记:是一种描写旅行见闻的散文体裁。 ③杂记:是古代因事见义,杂写所见

第9课.《桃花源记》课件(36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9课.《桃花源记》课件(36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作品有《归园田居》《桃花源记》《饮 酒》《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
读准字音
读准下列红色字的音。 豁然开朗( huò) 屋舍俨然( yǎn ) 黄发垂髫( tiáo) 便要还家( yāo) 无人问津( jīn ) 间隔( jiàn ) 诣太守( yì ) 刘子骥( jì ) 阡陌交通( qiān mò )
33
巩固提升
1、解释下面句子中的蓝色字。 (1)缘溪行( 沿着 ) (2)欲穷其林( 走完 ) (3)并怡然自乐( 愉快 ) (4)咸来问讯( 都 )
巩固提升
2、下面句子中的“其”字与“得其船”的其 字意义与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B )。 A.其一犬坐于前。 B.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C.惧其不已也。 D.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源内之美
2.桃花源外桃林迷人,桃花源内风景如画。那么 ,这般美好的只是这里的环境吗?有人说:“最美的 风景应是人。”在这美丽祥和的世外桃源中,人们的 生活是怎么样的呢?
(1)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桃花源里的人们过着男耕女织、夫唱妇随、自给 自足的农耕生活。 (2)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老人高寿头发会由白变黄,所以称“黄发”; “垂髫”,古时候童子没成年时头发是垂着的。没有 直接说老人小孩,而是说他们的特征“黄发垂髫”, 这种修辞叫借代,使得语言更生动形象。
借代老人小孩
形容高兴而满足的样子。 8
课文解读 (他找到)林子的尽头,(发现这里)有一
座山,就是小河的源头,山脚下有个小洞,隐约 好像有点光亮。
起初山洞非常狭窄,仅容一个人通过。又向前 走了很多步,(眼前)突然(变得)宽阔敞亮了。 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 池塘和桑树竹林之类的景物。
这里景色优美,土地肥沃,物产丰富,风 俗淳朴,社会平等,没有战乱、压迫和苛捐杂 税,人们自食其力,生活和美安乐。作者虚构 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世外桃源,寄 托了自己对社会及政治的美好理想,表达了自 己反对剥削压迫、反对战乱的愿望,也反映了 当时人民的美好愿望。

《桃花源记》公开课一等奖课件

《桃花源记》公开课一等奖课件

100%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讲解、讨论等方式,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
80%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隐逸文化的理解和欣 赏能力,体会作者对理想世界的 追求。
课程安排与时间
课程安排
导入新课、介绍背景及作者、讲解文本内容、分析人物形象、探 讨主题思想、课堂小结。
时间分配
导入新课(5分钟),介绍背景及作者(10分钟),讲解文本内容 (20分钟),分析人物形象(10分钟),探讨主题思想(10分钟 ),课堂小结(5分钟)。
简要回顾《桃花源记》的作者陶渊明及其时代背景等元素。
文章内容梳理
回顾文章的主要情节和脉络,包括渔人发现桃花源、与桃源人的交 流、离开桃花源等。
重点词句解析
对文中的重点词句进行回顾和解析,如“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等 ,加深学生印象。
学生提问及讨论环节
学生自由提问
分享交流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 的问题或困惑,进行课堂互动。
对比手法
运用对比手法,将现实世界的纷争 与桃花源的宁静进行对比,从而突 出作者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对理想 社会的追求。
人物形象与情感表达关系
人物形象塑造是情感表达的基础
01
通过对主要人物形象的塑造,使得读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作者
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情感表达丰富人物形象
02
通过对人物情感的深入挖掘和表达,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立体、
学生自主创作实践指导
01
02
03
04
选定主题
选择一个与《桃花源记》相关 的主题,如理想家园、和谐社 会等。
构思情节
在选定主题的基础上,构思故 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注重细节 描写和情感表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

详细 通”邀”,邀请
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
都 消息
祖先
时乱,率妻子 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妻子儿女 乡邻 与世隔绝的地方
隔绝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
判断动词 竟然
更不用说

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
不久
就 问路,这里指探访、访求,津,渡口
词句翻译
▲翻译第四、五段:
(渔人)出来后,找到他的船,就沿着旧 路回去,(一路上)处处做了记号。回到郡 里,去拜见太守,报告了这些情况。太守立 即派人跟他前往,寻找前次做的标记,竟迷 失了(方向),再也没找到路。
南阳刘子骥,是志趣高尚的名士,听到 这件事,高兴的计划前往,没有实现,不久 病死了。此后就再也没有访求的人了。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桃花源记
陶渊明
从课文题目中,你能联想到一个什么成语?
世外桃源 比喻与外界隔绝的幽静美好的
地方或幻想中美好的世界。
陶渊明(公元365—427年), 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因宅边曾有五棵柳 树,又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 西南)人。东晋著名诗人、散文家。陶渊明少年时 代既好读六经,有大济苍生的宏愿,又厌恶世俗, 热爱纯净的自然。
都 其余的人 邀请 自己
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 为 外人道也。”
离开
告诉 不值得 对 外面的人
▲翻译第三段:
(那里面的人)见了渔人,竟大吃一惊,问(渔 人)从哪里来。(渔人)详尽的回答了他们。(那人) 就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备酒杀鸡做饭菜(款 待他)。村中的人听说有这样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 (他们)说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就带领妻 子儿女及乡邻来到这与世隔绝的地方,不再从这里出 去,于是就与外面的人断绝了往来。(他们)问起现 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 了。这个人(为他们)详细的介绍了自己所听到的事, (他们听罢)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也请(渔人)到 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渔人在这里) 住了几天,就告辞离去。这里的人告诉(他)说: “(这儿的情况)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东晋 年间
作为 沿着 行船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忽然
夹着
鲜艳美丽 繁多的样子
渔人甚
异 之。
很 对…感到惊异 又
复前行,欲穷 其林。 走完,尽 那
词句翻译
▲翻译第一段:
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靠捕鱼 谋生。(有一天)他顺着小溪划船,忘了 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 (桃树)夹着溪流两岸,长达几百步,中 间没有别的树。芳草鲜艳美丽,落花纷纷。 渔人对此感到非常诧异。再往前走,想走 到这林子的尽头。
既出,得其船,便扶 向路,处处志 之。 及郡
已经 代渔人的 沿着 原来的 作标记 (动词) 到
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 志,

派 代渔人 原来的 标记
遂迷,不复得路。
终于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 之,
代渔人去桃源这件事
(名词)
欣然 规往。
高兴的样子 计划
未果,寻病 终。后遂无问津者。
兵连祸结的晋、宋期间(公元421年),其 时作者57岁,已隐退农村达十多年,对广大农 民的苦难深有感受。文中描绘了一个没有压迫、 没有剥削,人人安居乐业,彼此和睦相处的理 想社会。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农民的愿望, 音:
.豁然(huò)
阡陌(qiān mò)
·· · 垂髫( tiáo )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
看到,发现
小洞口
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舍弃
很 仅 一个人 又 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宽阔敞亮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 交通,
平坦开阔 整齐的样子
类 田间小路 交错相通
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
·俨然( yǎn ) ·邑人( yì) ·语云( yù )
·怡然( yí ) ·间隔(jiàn) · 平旷( kuàng )
·缘( yuán )
· · · 诣( yì ) 遣(qiǎn) 要( yāo )
· ·· 刘子骥( jì ) 落英缤纷( bīn fēn)
不足为( wèi)外人道也
·郡下(jùn )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题解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多用来记载事物,有的作者还 会在记载事物的同时发一些议 论或感慨。
题解
本文是陶渊明<<桃花源诗>>前面的“序”, 因为语言清新自然,状物亲切逼真,想象奇特 新颖,被人们当作一篇独立的文章来读,并成 为传诵千古的名篇佳作。

老人
垂髫(tiáo),并怡然自乐。
小孩

“然”字是个语缀性的词 与现代汉语的“地”相当,作“……的 样子”讲(有时可不翻译)。 如本文中: “豁然”——开阔通达的样子。 “俨然”——整整齐齐的样子。 “怡然”——安适愉快的样子。 “欣然”——高兴的样子。
词句翻译
▲翻译第二段:
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没有了,(紧接着)就看到 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里面)好象有光似的。 (渔人)就离了船,从洞口进去。初进时,洞口很窄, 仅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 亮了。(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舍整整齐齐,有肥沃 的田地,美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田间小路交错相 通,(村落间)能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人们来来往往 耕田劳作,男女的穿戴,完全象桃花源以外的世人。老 人和小孩都充满喜悦之情,显得心满意足。
③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给)
一词多义
①便舍船,从口入
(放弃、舍弃,动词)
②屋舍俨然
(房屋,名词)
①处处志之 ②寻向所志 ①寻向所志 ②未果,寻病终 ①复前行,欲穷其林 ②既出,得其船 ①武陵人捕鱼为业 ②不足为外人道
(作标记,动词) (标记、记号,名词) (寻找,动词) (随即、不久,副词) (这、那)
(他的,代渔人的)
(作为) (对,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