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将死的几种脉象

合集下载

二十八脉的示意图、脉象、示意图解、主病

二十八脉的示意图、脉象、示意图解、主病

二十八脉的示意图、脉象、示意图解、主病之阿布丰王创作脉象由脉位、脉力、脉率、脉形等的混合演变构成28脉。

脉象示意图即以图象表达脉象的位置、力量、形状和频率等。

以便初学脉学者易于识别掌握。

脉象示意图,将正凡人的脉搏力量假设作6个脉力单位,在示意图上以五个黑格暗示。

脉象由脉位、脉力、脉率、脉形等的混合演变构成28脉。

脉象示意图即以图象表达脉象的位置、力量、形状和频率等。

以便初学脉学者易于识别掌握。

脉象示意图,将正凡人的脉搏力量假设作6个脉力单位,在示意图上以五个黑格暗示浮、中、沉,每部脉象分别用三图暗示之。

代表诊脉时浮中沉三候。

正凡人脉的宽度,假设作两个单位计算,在示意图中于脉搏升波的基底部用两个黑格暗示,如脉细则填画一个或一个半横格,大脉、洪脉较正常为宽则填画两个半或三个格,以示比正常脉象宽的倍数。

正常脉的波峰,假设为7个波,为正凡人脉搏跳动的次数。

1.浮脉(一)脉象:轻按即得,浮泛于皮肤之表。

举之则泛泛流利,按之则稍减而不空。

(二)浮脉体状诗:浮脉惟从肉上行,如循榆荚似毛轻;三秋得令知无恙,久病逢之却可惊。

(三)图解:以浮取上边之黑线为皮层,其波峰透出黑线,暗示脉搏浮泛于皮肤之上,其脉力浮取脉力较猛,正常脉力一般为五个脉力单位,在最上大黑线中为五个小黑格。

浮脉的脉力,浮取超出正常,故浮取黑线中为6格;中取较弱,故在中取部位为5格;重取有的为4个脉力单位,在沉取部位画4格。

脉形一般不宽,故在起波基底横线上,绘两个格。

说明浮脉脉力,浮取较猛,中取稍软,而重取显弱。

而浮脉在持脉时毫不加压,即明显的泛泛于皮肤之上。

若轻按不显,中取方见,重取明显,即非浮脉。

(四)主病:浮脉主表,为六淫之邪侵入肌表,当外邪侵袭肌表,人体之气血为捍卫机体,而趋向于表,故脉应之而浮。

浮脉虽属外邪袭表之征,但有虚实之分,浮而有力为表实,浮而无力为表虚。

不管表实表虚,只要脉现浮象,必有发热恶寒头痛身痛之表证。

表实者可发汗以宣邪,麻黄汤主之。

图解中医脉诊,28种脉口诀,不用拜师就能学会号脉!

图解中医脉诊,28种脉口诀,不用拜师就能学会号脉!

图解中医脉诊,28种脉口诀,不用拜师就能学会号脉!脉诊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它是我国古代医学家长期医疗实践的经验总结。

《史记》中记载的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医扁鹊,便是以精于望、闻、问、切的方法特别是以脉诊著名的。

要有效地治疗疾病,首先必须有正确的诊断。

现代医学利用科学技术的有关成就,诊断疾病的手段越来越多了。

但在古代,医生诊病主要靠眼望、口问、耳听、鼻闻、手摸等方法。

这在古代世界许多国家几乎都是这样,而且各国都有自己丰富的经验。

我国古代医学在诊断疾病方面采用的脉诊,是一项独特诊法。

脉诊又叫切脉,是中医“四诊”(望、闻、问、切)之一,也是辨证论治的一种不可少的客观依据。

图文解释脉象:脉诊歌1、浮脉:浮在皮毛,如水漂木;举之有余,按之不足。

【主病】浮脉为阳,其病在表。

寸浮伤风,头疼鼻塞;左关浮者,风在中焦;右关浮者,风痰在膈;尺脉得之,下焦风客,小便不利,大便秘涩。

【兼脉】无力表虚,有力表实。

浮紧风寒,浮迟中风;浮数风热,浮缓风湿。

浮芤失血,浮短气病;浮洪虚热,浮虚暑惫;浮涩血伤,浮濡气败。

2、沉脉:沉行筋骨,如水投石;按之有余,举之不足。

【主病】沉脉为阴,其病在里。

寸沉短气,胸痛引胁;或为痰饮。

或水与血。

关主中寒,因而痛结;或为满闷,吞酸筋急。

尺主背痛,亦主腰膝;阴下湿痒。

淋浊痢泄。

【兼脉】无力里虚,有力里实。

沉迟痼冷,沉数内热;沉滑痰饮,沉涩血结;沉弱虚衰,沉牢坚积;沉紧冷疼,沉缓寒湿。

3、迟脉:迟脉属阴,象为不及;往来迟慢,三至一息。

【主病】迟脉主脏,其病为寒。

寸迟上寒,心痛停凝;关迟中寒,癥结挛筋;尺迟火衰,溲便不禁,或病腰足,疝痛牵阴。

【兼脉】有力积冷,无力虚寒。

浮迟表冷,沉迟里寒;迟涩血少,迟缓湿寒;迟滑胀满,迟微难安。

4、数脉:数脉属阳,象为太过;一息六至,往来越度。

【主病】数脉主腑,其病为热。

寸数喘咳,口疮肺;关数胃热,邪火上攻;尺数相火,遗浊淋癃。

【兼脉】有力实火,无力虚火。

浮数表热,沉数里热。

古代生死脉是如何摸出的?附上28种脉象,教你辨别不同脉象不同病,

古代生死脉是如何摸出的?附上28种脉象,教你辨别不同脉象不同病,

古代生死脉是如何摸出的?附上28种脉象,教你辨别不同脉
象不同病,
展开全文
古代生死脉是如何摸出的?附上28种脉象,教你辨别不同脉象不同病,记不住先收藏!
我们有时看古代宫斗剧,皇上总是给人一种体弱多病,随时要倒下的感觉。

结果没过多久,御医一把脉说,活不了几天了,再过一段时候,啪,跪在地上:皇上薨了。

我当时很好奇,这个生死脉到底是如何摸出的呢?
我第一次见到,是一个60多岁的老翁,他左尺部脉浮而散,犹如树木无根,这是提示肾精枯竭,生命不保。

这个脉象摸上去就是散而不聚,很没有力气,重按感觉不到快慢,强弱,就像是存在但又不存在。

还有一次,就和大家所理解“回光返照”一个意思。

一个患者,面容憔悴,形体消瘦,双目像是翻鱼眼,可脉象却弦硬有力,十分强硬。

这其实是真气衰竭,垂死挣扎罢了。

最后附上28种脉象,自己学会辨别脉象,不同的脉对应的病也不同,希望能帮到你,有什么疑问可以留下。

《死症之脉》

《死症之脉》

《死症之脉》听着很可怕,说的是医者仅从脉象上就可以断定出疾病的预后及其凶险死期等。

具体如下:第一条“阴搏阳别谓之有子”。

文中所谓的“阴搏”指的是阴脉搏动有力;“阳别”则说的是此阴脉与阳脉的搏动有着明显的区别。

所以整体意思是说,如果妇人的阴脉搏动有力,并与阳脉的搏动有着明显区别,那么这便是是怀孕的脉象。

第二条“阴阳虚肠澼死”。

此条中“阴阳”,指的是人体的尺脉与寸脉;“阴阳虚”则是指人体的尺脉与寸脉同时虚弱的脉象。

如果见到这种脉象,并且患者还患有痢疾的,那就是死症。

第三条说的是“阳加于阴谓之汗,阴虚阳搏谓之崩”。

文中“阳加于阴”指的是患者之阳脉加倍于阴脉的脉象。

这种情况下患者则当有汗出,并且阴脉虚而阳脉搏击;此为火迫血行,在妇人则临床多表现为血崩之症。

第四条“三阴俱搏,二十日夜半死”。

其中“三阴”指的是手太阴肺经与足太阴脾经之脉;即这两条经脉如果俱搏击于指下,那么患者则大约到二十天之后的半夜时分就会死亡。

第五条“二阴俱搏,十三日夕时死”。

其中“二阴是指手少阴心经与足少阴肾经;如果此二经之脉俱搏击于指下,那么患者则大约到第十三天的傍晚时分就会死亡。

第六条“一阴俱搏,十日平旦死”。

“一阴”指的是手厥阴心胞络与足厥阴肝经之脉;如果临床见此二经之脉俱搏击于指下,那么该患者有可能在第十天的清晨时分死亡。

第七条“三阳俱搏且鼓,三日死”。

“三阳”指的是手足太阳经之脉;即如果小肠经、膀胱经的脉象俱搏击于指下,而且鼓动过甚的,这类患者一般三天后就会死亡。

第八条“三阴三阳俱搏,心腹满,发尽,不得隐曲,五日死”。

这条说的是手足太阴经的经脉与手足太阳经的经脉如果同时俱搏于指下,而且患者伴见心腹胀满,大小便不通;此表明患者阴阳之气已发泄殆尽,五日后则必死。

第九条“二阳俱搏,其病温,死不治,不过十日死”。

此条说的是,人体手足阳明经的经脉如果俱搏击于指下,同时患者患有温病的,此则无法治疗,不过十日之后患者亦必死。

我们说,以上诸多“死脉”之象,完全出于古人的长期临床观察,个中并无内在逻辑;再说时过境迁,古人的当时的社会生活环境亦不可能与我们今天的同日而语了。

28种脉像总结大全

28种脉像总结大全


牢脉主体内的阴寒之邪亢盛;比如阴寒内盛所致的心腹疼痛,风痉拘急等症候都会出现牢脉。
牢脉附着在筋骨上,坚牢不移,因此脉形比较弦长。
当体内的阴寒亢盛时,由于寒邪的特性为收引凝滞,以至于阳气潜藏而难以升张,因此会出现沉而弦长,坚牢不移的脉象。
牢脉与沉脉、伏脉类似。脉象的差别:牢脉比沉脉深沉,几乎是贴着筋骨固定不移的搏动,但是相对来说,牢脉还比不上伏脉来的深沉。
当外部有治病之气侵袭肌表时,人体卫气与外邪相互斗争,因此脉气搏动有力,脉位符而明显。
当人体因久病而虚衰时,由于体内的气血亏损,阳气不能附于阴液而浮越于外,此时的脉象就显得浮大而无力
浮脉与芤、濡、虚、散4种脉象类似。这些脉象的特点是脉位都位于肌表浅处,因此很容易与浮脉混淆。脉象的特征的差别:1.脉象的脉形不大不小,轻取明显,重按稍减,脉体没有空虚感。2.芤脉的脉位浮,脉体形大却有空虚感,如同按在葱管上。3.濡脉的脉位浮,脉形细小而柔软。4.虚脉的脉象软弱无力,脉形细小并且有空虚感。5.散脉的脉位浮,好像没有根基的浮萍一样散乱,脉形细小并且至数不齐。
革脉浮大中空却搏指有力,如同按在鼓皮上,周围的脉象显得较为干硬,中空无力;重按脉象减弱。
当体内的精血严重亏损时,由于阴血不足以充润脉管,因而造成脉管空虚,此时阳气没有阴液可以依附,而浮越在外。于是形成脉管浮大中空之革脉。一般来说,革脉的脉象比芤脉更强而有力,显示革脉的阳气比芤脉更为强盛。
革脉于芤脉、虚脉类似。三者都具有脉管中空的脉象。脉象的差别:1.革脉浮大中空却搏指有力,如同按在鼓皮上,周围的脉管较为刚硬。2.芤脉脉象浮大中空,如同按在葱管上,周围的脉管较为柔软。3.虚脉的脉位浮大,浮中沉三候均软弱无力,却仍有根。
促脉与结脉、代脉类似,三者都具有突然歇止的脉象。脉象的差别:1.促脉的脉象急数,每次歇止的间隔没有一定的规律,歇止的时间也比较短暂。2.结脉的脉象迟缓,每次歇止的间隔没有一定的规律,歇止的时间也比较短暂。3.代脉比促脉迟缓,每到一定的规律就突然歇止。每次歇止的时间较长。

6种脉象必死无疑

6种脉象必死无疑

6种脉象,必死无疑脉象非常神奇,仅仅按身上几个点,就能知道你哪里生病了。

《内经》记载有21种脉象,《伤寒杂病论》记载26种,《脉经》记载24种,《景岳全书》只分为16种,虽然历代名家对脉象的种类记载不同,但是原理其实都一样。

寸口脉寸关尺示意图寸口诊法中,左手寸、关、尺分别对应身体的心、肝、肾,右手寸、关、尺分别对应身体的肺、脾、肾。

常见脉象1、浮脉【特征】轻取及得。

【意义】一般见于表证。

【机理】表证见浮脉是机体驱邪向外的表现。

外邪侵袭肤表,卫阳抗邪于外,人体气血就会趋向于肤表,脉气也鼓动在外,所以出现了浮脉。

2、沉脉【特征】轻取不应,重按始得。

【意义】多见于里证。

【机理】一是邪实内郁,正气尚盛,邪正相争于里,可见于气滞、血瘀、食积、痰饮等病证;二是气血不足,或阳虚气乏,无力升举鼓动,见于各脏腑虚证。

3、迟脉【特征】脉跳得慢,频率小于正常脉率。

【意义】多见于寒证,迟而有力为实寒;迟而无力为虚寒。

亦见于实热证。

【机理】若迟而有力,是阴寒内盛但正气不衰的实寒证;若迟而无力,是心阳不振,无力鼓运气血;若为实热证,是因便秘,导致气血运行受阻,脉道不利,所以迟而有力。

此外,运动员或经过体力锻炼之人,在静息状态下脉来迟而和缓;正常人人睡后,脉率较慢,都属生理性迟脉。

4、数脉【特征】脉率较正常快。

【意义】见于热证,也见于里虚证。

【机理】热证是因为气血受邪热鼓动,从而运行加速;虚证是虚热内生,或者气血不足,脉虽然跳得快,但是肯定是无力的。

5、虚脉【特征】脉搏力量软弱。

【意义】见于虚证,多为气血两虚。

【机理】气推不动血,脉就跳不动。

慢而无力多阳虚,快而无力多阴虚。

6、实脉【特征】脉搏搏动力量强,脉管宽大。

【意义】见于实证,也见于常人。

【机理】邪正相搏,气血塞盛,脉管内充盈度较高,所以脉充实有力。

7、洪脉【特征】来盛去衰,状若波涛汹涌。

【意义】多见于阳明气分热盛。

【机理】洪脉是阳脉,夏天出现很正常。

洪脉多见于外感热病的中期,温热病邪内入脏腑,邪正剧烈交争,脉管扩大,脉大而充实有力。

中医死脉口诀

中医死脉口诀

中医的脉象诊断是中医临床诊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死脉”(又称绝脉、死证脉)是指病情危重或生命垂危时出现的特殊脉象。

通常情况下,死脉的出现预示着病势凶险,生存机会渺茫。

以下是一些关于死脉的口诀:
1. 浮脉:正常情况下,浮脉并不意味着死亡,但极度虚弱的浮脉可能是病情严重的表现。

2. 沉脉:沉脉如果与疾病状况相符,并且病人身体机能明显下降,可能预示着死亡风险较高。

3. 迟脉:正常的脉搏跳动为每分钟60-100次,如果低于这个范围且持续减慢,尤其是降到40次/分以下,被称为“迟脉”,在一些严重的疾病中可能会出现。

4. 数脉:脉搏过快也是不健康的信号,尤其当超过120次/分并伴随其他严重症状时,可能存在生命危险。

5. 微脉:指脉搏极其细小、难以捉摸,表明气血虚衰到了极点,常常是死亡的前兆。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口诀仅作为参考,真正的临床诊断需要结合多种因素综合判断,包括但不限于病人的整体状况、症状、体征、舌象等。

现代医学对疾病的认识和治疗手段已经相当发达,传统的中医诊断方法也需要与时俱进并与现代医学相结合,以提高疾病的诊治水平。

中医把脉不骗人,看黄帝内经教把脉,五脏正常脉象、病脉和死脉

中医把脉不骗人,看黄帝内经教把脉,五脏正常脉象、病脉和死脉

中医把脉不骗人,看黄帝内经教把脉,五脏正常脉象、病脉和死脉中医平人的脉象是怎样的?黄帝内经给出了两个要点:一个呼吸脉跳5次,另一个要点是有胃气。

这个胃气不好理解,简单来说就是不快不慢和缓有力,脉跳有神。

那如果不正常的脉象又是怎样呢?黄帝内经根据五脏,在脉象大概的表现,总结出了五种大类异常的脉象甚至死脉。

接下来继续看平人脉象篇的条文:这篇提出一个很关键的要点,脉要有胃气。

平人之常气禀于胃,胃者平人之常气也,人无胃气曰逆,逆者死。

下面的条文提出了正常的脉象有两个要点:根据时间不同,四季的脉有差别,但也是正常的。

春胃微弦曰平,弦多胃少曰肝病,但弦无胃曰死。

胃而有毛曰秋病,毛甚曰今病。

脏真散于肝,肝脏筋膜之气也。

长夏胃微软弱曰平,弱多胃少曰脾病,但代无胃曰死,软弱有石曰冬病,弱甚曰今病。

脏真濡于脾,脾藏肌肉之气也。

夏胃微钩曰平,钩多胃少曰心病,但钩旡胃曰死,胃而有石曰冬病,石甚曰今病。

脏真通于心,心藏血脉之气也。

秋胃微毛曰平,毛多胃少曰肺病,但毛无胃曰死,毛而有弦曰春病,弦甚曰今病。

脏真高于肺,以行营卫阴阳也。

冬胃微石曰平,石多胃少曰肾病,但石无胃曰死,石而有钩曰夏病,钩甚曰今病。

脏真下于肾,肾藏骨髓之气也。

春天脉微弦,长夏胃微软弱,夏胃微钩,秋胃微毛,冬胃微石。

如果过多了就是偏了,就是生病了。

太弦胃气少时肝病,没有胃气是死脉,后面类推。

春天的脉如果微微浮是秋天(肺)的病,浮的厉害就是当下的病,例如感冒等外感病。

长夏,脉象是弱很厉害的而是脾的病,没有胃气是死,软而沉是冬(肾水)病,稍微弱一点是当下的病。

夏天脉是过于洪大是心病,洪大没有胃气是死,洪大而且沉在里边是冬病,沉的厉害是刚刚得的病。

秋天脉是浮的,太浮是肺有病,没有胃气是死。

浮且弦是春天的病,弦厉害是当下的病。

冬天脉微微沉,沉的多了是肾病,没有胃气是死,沉而洪大是夏天的病,沉的厉害是刚得的病。

小结:一年四季脉也会随着四季变化而变化,这是正常的。

只要春天弦,长夏缓,夏天洪大,秋天浮,冬天沉。

中医诊脉28脉象动态图,清晰简单,中医从业者爱好者值得收藏

中医诊脉28脉象动态图,清晰简单,中医从业者爱好者值得收藏

中医诊脉28脉象动态图,清晰简单,中医从业者爱好者值得收藏脉象:沉行筋骨,如水投石;按之有余,举之不足。

主病:沉脉为阴,其病在里。

寸沉短气,胸痛引胁;或为痰饮。

或水与血。

关主中寒,因而痛结;或为满闷,吞酸筋急。

尺主背痛,亦主腰膝;阴下湿痒。

淋浊痢泄。

脉象:迟脉属阴,象为不及;往来迟慢,三至一息。

主病:迟脉主脏,其病为寒。

寸迟上寒,心痛停凝;关迟中寒,癥结挛筋;尺迟火衰,溲便不禁,或病腰足,疝痛牵阴。

脉象:促为急促,数时一止;如趋而蹶,进则必死。

主病:促因火亢,亦由物停。

左寸见促,心火炎炎;右寸见促,肺鸣咯咯。

促见左关,血滞为殃;促居右关,脾宫食滞。

左尺逢之,遗滑堪忧;右尺逢之,灼热为灾脉象:代为禅代,止有常数;不能自还,良久复动。

主病:代主脏衰,危恶之候。

脾土败坏,吐利为咎;中寒不食,腹疼难救。

两动一止,三四日死;四动一止,六七日死。

次第推求,不失经旨。

脉象:动无头尾,其动如豆;厥厥动摇,必兼滑数。

主病:动脉主痛,亦主于惊。

左寸得动,惊悸可断;右寸得动,自汗无疑。

左关若动,惊及拘挛;右关若动,心脾疼痛。

左尺见之,亡精为病;右尺见之,龙火奋迅。

脉象:短脉涩小,首尾俱俯;中间突起,不能满部。

主病:短主不及,为气虚证。

短居主寸,心神不定;短见右寸,肺虚头痛。

短在左关,肝气有伤;短在右关,膈间为殃。

左尺短时,少腹必疼;右尺短时,真火不隆。

脉象:伏为隐伏,更下于沉;推筋著骨,始得其形。

主病:伏脉为阴,受病入深。

伏犯左寸,血郁之证;伏居右寸,气郁之疴。

左关值伏,肝血在腹;右关值伏,寒凝水谷。

左尺伏见,疝瘕可验;右尺伏藏,少火消亡。

脉象:浮在皮毛,如水漂木;举之有余,按之不足。

主病:浮脉为阳,其病在表。

寸浮伤风,头疼鼻塞;左关浮者,风在中焦;右关浮者,风痰在膈;尺脉得之,下焦风客,小便不利,大便秘涩。

脉象:大弦急,浮取即得;按之乃空,浑如鼓革。

主病:革主表寒,亦属中虚。

左寸之革,心血虚痛;右寸之革,金衰气壅。

人临死前三大预兆

人临死前三大预兆

人临死前三大预兆一、生理方面1.意识状态改变许多临终者会出现意识模糊的情况。

他们可能会陷入昏睡状态,难以被唤醒,或者时而清醒时而糊涂。

这是因为身体机能衰退,大脑供血、供氧不足等多种因素导致的。

例如,在心脏功能衰竭的晚期,心脏无法有效地将血液泵送到全身,包括大脑,从而引起大脑功能的紊乱,使患者的意识状态发生改变。

有的患者还会出现幻觉或谵妄。

他们可能会看到不存在的人或事物,听到奇怪的声音等。

这可能是由于身体内环境紊乱,如电解质失衡、感染引起的毒素作用于神经系统等情况导致的。

例如,严重的肾衰竭患者,体内的尿素氮等代谢废物不能正常排出,在血液中积累,这些毒素会干扰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引发幻觉。

2.呼吸变化呼吸模式会发生明显改变。

临终者可能会出现呼吸急促的现象,这是身体在努力获取更多氧气的一种代偿反应。

比如,在肺部疾病终末期,肺部的有效通气面积大大减少,为了维持身体的氧供,呼吸频率会加快。

另一种常见的呼吸模式是潮式呼吸(陈—施呼吸),表现为呼吸逐渐增强增快又逐渐减弱减慢与呼吸暂停交替出现。

这是因为大脑对呼吸中枢的调节功能紊乱,导致呼吸节律的异常。

这种呼吸模式通常预示着病情较为严重,患者可能处于濒死状态。

3.身体机能衰退临终者的身体会逐渐失去力量,肌肉松弛。

他们可能无法自主活动四肢,甚至连抬头、翻身等简单动作都难以完成。

这是因为肌肉得不到足够的能量供应,神经对肌肉的控制能力也在下降。

例如,在癌症晚期,肿瘤的消耗以及身体各器官功能的衰竭,使得身体无法正常合成和利用能量,导致肌肉萎缩和无力。

体温调节也会出现异常。

有些患者会出现体温下降的情况,四肢变得冰冷。

这是因为身体的血液循环变差,外周血管收缩,热量无法有效地输送到肢体末端。

同时,身体的新陈代谢率降低,产热减少。

皮肤可能会发生变化,变得苍白或者出现斑点((称为“尸斑样”(改变)。

这是由于血液循环障碍,血液在身体低垂部位淤积,皮肤的色泽和质地随之改变。

二、心理方面1.情绪和行为变化很多临终者会有情绪上的波动。

脉诊之秘十六条决生死,测寿命,辨肿瘤

脉诊之秘十六条决生死,测寿命,辨肿瘤

脉诊之秘十六条决生死,测寿命,辨肿瘤读脉书初时学习脉诊,必须将脉书读熟,王叔和的《脉经》,李濒湖的脉学。

所谓:脉书不厌百回读,而且不仅要熟读,还要烂读,烂,像吃的肉一样,必须烂,才不要嚼。

这样,然后才可以谈切脉的道理。

呼吸定脉初学脉时,要仔仔细细的以呼吸定脉,后来纯熟了,就不必数呼吸,而且要闭住呼吸,再细心听脉。

切不要虚应故事,以为诊脉只不过是一种形式。

看脉知病看脉知病,不是不可能的,但要苦打苦炼。

有极大部分的人,一面看脉,一面问病人:头痛吗?胸痛吗?这样,便不会看见脉,所以学习脉诊,要先看脉,切莫忙着问病,慢慢的自然便能够体会脉象所反映的病症了。

脉学的基本精神脉是两两相对的:有数,就有迟,有滑,就有涩,有大,也有小,有短,也有长。

从相对的当中,找出它所反映的病症和疾病的机理,作为诊断和处方的依据。

平人脉&病时脉常脉和病脉不同,以缓为平,以独为病。

这在张景岳已经有较详的论述。

独是什么?独就是不同。

脉有三部,两手六部;如五部同等,一部不同,那便是病。

所谓不同,是独大、独小、独虚、独实。

死生&寿夭&性情不但平人有平人的脉,病人有病人的脉,而且据脉断病,可知生死。

七怪脉如出现,那多数是死脉,不能得生。

久病的脉,有胃气则生。

所谓胃气的脉,就是所谓“阿阿缓若春杨柳”,善状胃状者也。

六部俱如是象,则俱有胃气。

此外,尺为生命之根,尺部无力细微,病状虽轻,而脉象所指示的真实病情,是岌岌可危的。

若是两尺无力,而又浮散,那么生命不能超过三天。

据脉还可以知道情绪的起伏,定其喜怒:心脉浮大,主心有喜,六脉沉伏,主忧思失志,无精打采,胃纳欠佳。

同时,还能从脉上征验一个人的性格:脉数疾的,则性情急躁,脉柔顺和缓的,则人亦和蔼。

脉象不但可以察知平人的性情,而且能够看出寿命的长短。

例如人长脉短,为大损,寿命只能有30岁。

人短脉长,也是一种大损,寿命只能有40岁,平人脉长,为长寿之征。

看脉既可以知寿夭,那么脉象表征病情的顺逆,不是不可能测验的。

十二种常见脉象简述

十二种常见脉象简述

沉脉:沉脉与浮脉相反,脉象显现部位较深,轻按不明显或无搏动的感觉,重按才有明显搏动的感觉。

沉脉主里证,沉而有力主里实,说明内脏的邪气盛,正气也不很弱。

沉而无力,表示里虚证,里虚是指正气虚。

脾气虚、肾气虚,都可见沉而无力的脉。

四肢水肿的脉也可以沉,所以脉沉还有水饮为患。

迟脉:迟脉是指每一息脉跳动不足四次,即每分钟脉跳在六十次以下。

这种跳得很慢的脉,表示寒邪为患。

寒则血凝,使血气运行缓慢,所以脉搏跳动也慢。

迟而有力是实寒证,即实实在在的寒邪致病。

迟而无力是虚寒证,主要是阳气虚弱,无力推动血液运行。

这种寒是因为阳寒引起的,如冬天的寒冷,是因为阳光弱一样,并非实在的寒邪或寒水,所以脉现迟而无力。

数脉:数与迟相反,指一息脉跳五次以上,即每分钟脉搏在九十次以上。

脉搏动快,是有热的反映。

数而有力为实热。

邪热鼓动,血流加快,热邪与正气搏斗,所以脉快而有力。

数而无力为虚热。

这种热不是来自外界六淫之热邪,而是内脏阴阳失调产生的虚热。

阴虚内热,脉现细数无力。

阴虚,脉管中津液阴血都不充盈,所以脉细小,虚热虽可使血流加快,但鼓动无力,所以脉即细小又快而无力,是阴虚内热或阴虚火旺的典型脉象。

虚阳外浮,也可现脉数大而无力。

虚阳外浮常是由阴盛格阳,阳气不能入于阴,而向外浮越,这无根之火,如那无油的灯火样,快熄灭之前,火焰要向上窜几下,显得特别明亮,可是很快就灭了。

虚阳外越也是如此,那快消失的虚阳向外浮越,使脉形浮大而数,但散乱无根,即无力,又不均匀。

这是人将死亡的先兆,应及时抢救。

细脉:细脉是指脉管在指下感觉细小,有的形容脉细如丝,但脉起落搏指明显,能分清次数。

其特点是脉窄,波动小。

脉细主虚证。

主要指阴虚、血虚,阴血不足脉管不充盈,所以脉现细小。

阴阳气血都不足的久病虚证,脉也细小。

点单纯的阳虚气虚,脉现沉微,阳虚气虚较重出现阳亡气脱的危险阶段时,脉反现浮大无力。

水湿较重的病人,由于水湿充斥皮肤,脉管受到挤压便显得细小,但细而柔软。

中医七种危险脉象

中医七种危险脉象

中医七种危险脉象中医七种危险脉象即釜沸、虾游、屋漏、雀啄、解索、弹石脉等,称为真脏脉,又叫七绝脉,凡见七绝脉,必死无疑.雀啄脉是一种脉来急速,节律不齐,止而复发,犹如雀喙啄食的脉象,表现为脉搏在连续快速跳动3—6次之后,出现一次较长时限的歇止,并反复发作,短促而不规则。

是脾气已绝的表现.多见于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心肌梗塞等。

屋漏脉是一种脉来迟缓,许久方来,如屋漏滴水的脉象,这种脉搏约为每分钟20——-40次。

可见于冠心病、风湿热、白喉、室间隔缺损等病症,反映了体内营养胃气的绝乏.弹石脉是一种来势沉实,指下如以指弹石的脉象,由于血管高度硬化,弹性极差而伴有外周血管阻力增加所致。

常见于各种心血管病症,如桡动脉粥样硬化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心肌梗塞病症等.解索脉是一种脉来如绳索之解散,节律紊乱,忽疏忽密的脉象,其脉率多在每分钟80—150次.常见于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人.鱼翔脉是一种脉来时起时伏,似有似无,如鱼之翔在河水的脉象,表现为严重的心律紊乱,脉率为每分钟160次以上,发作初期脉体尚清楚,持续时间长时脉搏即突然减弱,似有似无.可见于心脏实质严重损害的疾病,如心肌梗塞、心肌炎、克山病等。

虾游脉是一种来隐隐约约,去时一跃即逝,如虾游之状的脉象。

其表现为严重心律紊乱,脉率快至每分钟160次以上, 脉位表浅而脉搏无力,并反复隐没,血压甚至降为零。

持续隐没时间为数秒至数分钟不等。

常见于低血钾症、冠心病、房室传导阻滞、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心肌炎等病症。

釜沸脉是一种脉来极快,有出无入,如锅中水沸,绝而无根,时出时灭的脉象。

其表现为心率超过每分钟180次以上, 脉律突发突止,常见于阳热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电解质紊乱的低血钾等。

偃刀脉是一种来势弦细而紧急,如同以手摸刀刃之口的脉象。

原因是由于诸多因素导致中小动脉血管紧张度增高.常可见于肾性高血压等动脉硬化症病人脉中。

到底什么脉象,可断定病人命不久矣呢?一起来看看哈~

到底什么脉象,可断定病人命不久矣呢?一起来看看哈~

到底什么脉象,可断定病人命不久矣呢?一起来看看哈~在古代典籍或古装剧中,常有这样一个情节:医生一边摸着病人的脉象,一边满面痛惜地摇了摇头,其中含义不言而喻——病人没救了。

那么,医生到底摸到了什么脉象,才断定病人命不久矣的呢?这是故事的戏剧效果还是真实可信的医术呢?今天,就为大家揭秘这诊脉断人生死(或病情轻重)的“神奇”方法,快来文中看看吧!作为合格的中医师,不仅要能够辨证施治,达到“虽未能尽愈诸病,庶可以见病知源”的程度,还必须能用自己的方式来“视死别生”。

不能因为病人拿来的化验单结果表现病重就认为他病重,也不能因为病人拿来的化验单结果表现病轻就认为病易治,我们必须有自己判断病人病情轻重的方法。

中医眼中的重病人在西医眼中甚至可能认为没病,而很多西医认为重病不治的病人,来到中医这里看可能是很简单的小病,当然更多的是中医看是大病,西医检查结果也是大病。

下面我就通过脉象和症状来说明中医决死生之法。

中医从脉象判断是否病重,一般看脉“是否阴阳离决”与“是否有胃气”。

判断阴阳是否离绝用人迎气口诊法,即关前一分与关脉的差异,如果关前一分远远大于关脉,甚至关前一分是关脉的三四倍,这为外关脉,说明阴阳马上就要分离了。

如果关前一分远远小于关脉,甚至关脉是关前一分的三四倍,这为内格脉,也说明阴阳马上就要分离了。

关格者与之短期,很快就有生命危险,“关格之脉赢,不能极于天地之精气,则死矣。

”“人无胃气曰逆,逆者死”,判断病人死生还要看是否有胃气,即使没有出现关格脉,病人出现没有胃气的脉也是死脉。

知常篇提纲要脉,总归浮、沉、迟、数、滑、涩六类。

包括表里、阴阳、寒热、虚实、脏腑气血。

浮为阳为表,沉为阴为里;迟为在脏,为寒为虚;数为在腑,为热为实;滑为血有余,涩为气独滞。

浮沉以举按轻重言。

洪、芤、弦、虚、濡、长、散,皆轻按而得之类,故统于浮;短、细、实、伏、牢、革、代,皆重手而得之类,故统于沉。

迟数以息至多少言。

若微、弱、缓、结,皆迟之类,故统于迟;紧、促、动皆数之类,故统于数。

八种基本脉象

八种基本脉象

八种基本脉象包括浮、沉、迟、数、滑、涩、长、短。

1. 浮脉:轻按即感到脉浮,重按则逐渐减小。

这种脉象多见于外感病初期或阳气亢盛的正常人体。

2. 沉脉:轻按即不明显,重按则明显。

这种脉象多见于内伤病或阳气虚弱的病人。

3. 迟脉:脉来缓慢,每分钟在60次以下。

这种脉象多见于寒证或阳虚的病人。

4. 数脉:脉来快速,每分钟在90次以上。

这种脉象多见于热证或阴虚的病人。

5. 滑脉:脉来流利圆滑,如珠滚盘。

这种脉象多见于痰饮、食积、实热等病证。

6. 涩脉:脉来艰涩不畅,如轻刀刮竹。

这种脉象多见于气滞、血瘀、痰饮等病证。

7. 长脉:脉来长而有力,如浮而长大。

这种脉象多见于阳明腑实证。

8. 短脉:脉来短小无力,如按刀切。

这种脉象多见于气血亏虚的病人。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需要,建议查阅中医书籍或咨询专业医生。

中医28种脉象

中医28种脉象

就是平常健康人的脉象。

【1】一般而言,脉来不大不小,不浮不沈,来去从容,一息四五至(正常人的一呼一吸叫做一息),就属于平脉。

而常人的脉又会随着时令、年龄、性别、体力、生活情况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例如「春弦」、「夏洪」、「秋毛」、「冬石」。

由于这些都是因为季节而有的脉象变化,因此并不属于病况,所以称为「平脉」。

年老人脉较快且硬,成年人脉较慢而柔,小儿脉更快;男子脉较慢,女子脉较快,这是因男女老幼不同而有的脉象差异;至于经常劳动体力的人,脉多大而有力,经常用脑的人,脉细且无力。

在运动后、饮酒、洗浴、激动之后,脉会较快。

相反地,安静或睡眠时,脉会较慢,这是因生活起居不同而有所变化的平脉。

大体而言,这些脉象的变动,只是会稍微地变化,与正常的脉象并不会有太大出入。

在切脉时,必须把握「不大不小、不浮不沈、来去从容、一息四五至」(小儿一息可有六至)的原则。

如果超过了这些范围,又出现了其它的病象时,就属于病脉。

◎病脉与「平脉」相出入时,就称为「病脉」。

古人将它分为二十八脉:浮、沈、伏、迟、数、疾、代、促、结、洪、细、长、短、弦、虚、实、弱、微、散、缓、濡、紧革、牢、滑、动、涩」各自描写出不同的脉象与主病。

在临症上,言二十八种脉象,很少只见一种脉象,通常都是兼见几种的脉象。

为了便于记忆,清代名医陈园将这二十八脉分为八大类,并且以浮、沈、迟、数、细、大、短、长八脉为纲,分别叙述各种脉象与主病。

浮脉:(附洪脉、虚脉、散脉、芤脉、革脉、濡脉)浮脉的脉象,是指用轻的指力,就可以得到脉象,虽然彰明易见,但是重按反而不见。

它的主病,是表症、阳症与腑病。

在浮脉相类的脉象中,又包括洪、虚、散、芤、革、濡等六种脉象。

凡是浮而有力的叫洪脉,主要是邪盛火亢;浮而无力的是虚脉,主要是气血虚弱;浮且中空如管的是芤脉,主病为失血;脉象浮而散乱的是散脉,主病是肾气衰败;浮而外强中空较芤为剧的是革脉,主病是阴阳不交而极为细软的是濡脉,主要为阳虚有湿。

二十八脉脉诀

二十八脉脉诀

二十八脉[脉诀]1;浮脉浮迟中风浮数风热,浮紧风寒浮缓风湿。

浮虚暑伤浮芤失血,浮洪虚热浮散劳疾。

浮脉为阳表病居、迟风数热紧寒拘。

浮而有力多风热、无力而浮是血虚。

寸浮头痛眩生风、或有风痰聚在胸。

关上土衰兼木旺、尺中溲便不流通。

2;[沉脉]沉脉主里,有力里实,无力里虚,沉则为气,又主水畜,沉迟痼冷,沉数主热,沉滑痰实,沉涩气病。

沉紧冷痛,沉牢冷积。

沉潜水蓄阴经病,数热迟寒或有痰。

无力而沉虚于气,沉而有力疾病寒。

寸沉痰淋水停胸,关主中寒痛不通。

尺部浊遗并泻痢,肾虚腰及下元痛。

3;[迟脉]迟脉主脏;有力冷痛,无力虚寒。

浮迟表寒沉迟里寒。

一吸三至来去既慢。

多有塞障现象。

迟司脏病或多痰,沉痼煨瘕仔细看。

有力而迟为冷痛,迟而无力定虚寒。

寸迟必是上焦寒,关主中寒痛不堪。

尺是肾虚腰脚重,溲便不禁疝牵丸。

4;[数脉]数脉主腑,有力实火无力虚火,浮数表热沉数里热,气口数实肺结瘫数虚肺痿,一吸六至脉流薄疾。

数脉为阳热可知,只将君相火来医。

实遗凉泻虚稳补,肺病秋深及畏之。

寸数咽喉口舌疮,吐红咳嗽肺生疡。

当关胃火并肝火,尺属滋饮降火汤。

5;[滑脉]滑主痰饮,浮滑风痰沉滑食痰,滑数痰火滑短宿食。

滑脉为阳元气衰,痰生百病食生灾。

上为吐逆下畜血,女脉调时定有胎。

寸滑膈痰生呕吐,吞酸舌强咳嗽多。

当关宿食肝脾热,渴痢浊淋看尺部。

6;[涩脉]涩主血少伤精病,妇人有孕为胎病,无孕为败血。

涩缘血少或伤精,反胃亡阳汗雨淋。

寒湿入营为血痹,妇人无孕即无经。

寸涩心虚痛肘胸,胃虚肋胀察关中。

尺为精血俱伤候,肠结溲淋或下红。

7;[虚脉]血虚脉虚弱,久病脉虚为死脉,虚病在内气血两亏。

虚脉身热为伤暑,自汗怔仲惊悸多。

发热阴虚须早治,养营血气莫蹉跎。

血不营心寸口虚,关中腹胀食难舒。

骨蒸痿痹精血病。

却在神门两部居。

8;[实脉]血脉实者为水谷之病。

血脉虚者[营养不良]。

实脉为阳火并成,发狂言语吐频频。

或是阳毒或伤食,大便不通或气疼。

寸实应知面热风,咽痛舌强气填胸。

29种经典脉象的简单记忆法(总结收藏版)

29种经典脉象的简单记忆法(总结收藏版)

29种经典脉象的简单记忆法(总结收藏版)脉诊中有经典的29种脉象,这里我们进行了记忆歌诀的汇总,希望大家在学习以后可以轻而易举的去记并实践。

一、浮脉类(轻取即得浮脉主,浮洪濡散芤革全)1.浮脉:举之有余按不足,表证为主虚阳浮。

2.洪脉:脉体阔大实有力,来盛去衰热盛主。

3.濡脉:濡脉浮细软无力,虚证湿困二类主。

4.散脉:浮取散漫而无根,脉力不匀伴至数,脏气将绝元气散。

5.芤脉:浮大中空如葱管,伤阴之际如失血。

6.革脉:中空边坚浮搏指,亡血失精半产崩。

二、沉脉类(重按始得沉脉类,沉脉伏脉弱与牢)1.沉脉:轻取不应重按得,沉脉主里是唯一。

2.伏脉:重按推至筋骨得,邪闭厥病与痛极。

3.弱脉:弱脉沉细无力软,阳气虚衰气血虚。

4.牢脉:沉按实大而弦长,疝气癥积阴寒积。

三、迟脉类(一息不足四至迟,迟缓涩脉与结脉)1.迟脉:迟脉一息不足四,寒证亦见邪热聚。

2.缓脉:脉来怠缓息四至,平人脾虚与湿病。

3.涩脉:迟滞不畅往来艰,精伤血少为虚证,气滞血瘀痰食阻。

4.结脉:迟而时止无定数,寒痰瘀血气血虚,阴盛气结症候全。

四、数脉类(五至以上数脉征,数疾促动4类分)1.数脉:五至以上不足七,热证亦主里虚证。

2.疾脉:脉来急疾七八至,热证亦主里虚证。

3.促脉:数而时止无定数,阳亢脏衰痰瘀食。

4.动脉:脉短如豆是动脉,滑数有力痛惊恐。

五、虚脉类(应指无力虚脉类,虚脉细脉微代短)1.虚脉:举按无力指松软,虚脉虚证一对一。

2.细脉:脉细如线指明显,气血俱虚与湿证。

3.微脉:似有似无极细软,气血大虚阳气衰。

4.代脉:迟而中止有定数,跌仆痛惊脏气衰。

5.短脉:不及本部首尾短,无力气损有力郁。

六、实脉类(应指有力实脉类,实滑弦紧长大6)1.实脉:举按充实而有力,实证平人两类全。

2.滑脉:往来流利指圆滑,痰湿食积与实热,青壮年脉或孕妇。

3.弦脉:端直以长按琴弦,肝胆病疼或痰饮,疟疾老年健康者。

4.紧脉:绷急弹指如转索,实寒疼痛与宿食医学教|育网整理。

二十八种脉象的脉诊歌诀(附动态图解)

二十八种脉象的脉诊歌诀(附动态图解)
【体象歌】弦如琴弦,轻虚而滑;端直以长,指下挺然。 【主病歌】弦为肝风,主痛主疟,主痰主饮。弦在左寸,心中必痛;弦在右寸,胸及头疼。左 关弦兮,痰疟癥瘕;右关弦兮,胃寒膈痛。左尺逢弦。饮在下焦;右尺逢弦,足挛疝痛。 【兼脉歌】浮弦支饮,沉弦悬饮。弦数多热,弦迟多寒。弦大主虚,弦细拘急。阳弦头痛,阴 弦腹痛。单弦饮癖,双弦寒痼。 19、动脉
【体象歌】散脉浮乱,有表无里;中候渐空,按则绝矣。 【主病歌】散为本伤,见则危殆。左寸之散,怔忡不寐;右寸之散,自汗淋漓。左关之散,当 有溢饮;右关之散,胀满蛊疾。居于左尺,北方水竭;右尺得之,阳消命绝。 26、芤脉
【体象歌】芤乃草名,绝类慈葱;浮沉俱有,中候独空。 【主病歌】芤脉中空,故主失血。左寸呈芤,心主丧血;右寸呈芤。相搏阴伤。芤入左关,肝 血不藏;芤现右关,脾血不摄。左尺如芤,便红为咎;右尺如芤,火炎精漏。 27、伏脉
之有余,举之不足。
【主病歌】沉脉为阴,其病在里。寸沉短气,胸痛引胁;或为痰饮。或水与血。关主中寒,因 而痛结;或为满闷,吞酸筋急。尺主背痛,亦主腰膝;阴下湿痒。淋浊痢泄。
【兼脉歌】无力里虚,有力里实。沉迟痼冷,沉数内热;沉滑痰饮,沉涩血结;沉弱虚衰,沉 牢坚积;沉紧冷疼,沉缓寒湿。
【体象歌】长脉迢迢,首尾俱端;直上直下,如循长竿。 【主病歌】长主有余,气逆火盛。左寸见长,君火为病;右寸见长,满逆为定。左关见长,木 实之殃;右关见长,土郁胀闷。左尺见之,奔豚冲兢;右尺见长,相火专令。 10、短脉
【体象歌】短脉涩小,首尾俱俯;中间突起,不能满部。 【主病歌】短主不及,为气虚证。短居主寸,心神不定;短见右寸,肺虚头痛。短在左关,肝 气有伤;短在右关,膈间为殃。左尺短时,少腹必疼;右尺短时,真火不隆。 11、洪脉
【体象歌】伏为隐伏,更下于沉;推筋著骨,始得其形。 【主病歌】伏脉为阴,受病入深。伏犯左寸,血郁之证;伏居右寸,气郁之疴。左关值伏,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之将死的几种脉象
真脏脉是在疾病危重期出现的脉象,真脏脉的特点是无胃、无神、无根。

为病邪深重,元气衰竭,胃气已败的征象,又称“败脉”、“绝脉”、“死脉”、“怪脉”。

《素问·玉机真藏论》说:“邪气胜者,精气衰也。

故病甚者,胃气不能与之俱至于手太阳,故真脏之气独见,独见者,病胜脏也,故曰死。

”真脏脉的形态在该文中亦有具体描述:“真肝脉至中外急,如循刀刃责责然,如按琴瑟弦……,真心脉至坚而搏,如循薏苡子累累然……;真肺脉至大而虚,如以毛羽中人肤……;真肾脉至搏而绝,如指弹石辟辟然……;真脾脉至弱而乍数乍疏……。

诸真脏脉见者,皆死不治也。

”《医学入门·死脉总诀》说:“雀啄连来三五啄,屋漏半日一滴落,弹石硬来寻即散,搭指散乱真解索,鱼翔似有又似无,虾蝦静中跳一跃,更有釜沸涌如羹,旦占夕死不须药。

”可供参考。

根据真脏脉的主要形态特征,大致可以分成三类:
1.无胃之脉无胃的脉象以无冲和之意,应指坚搏为主要特征。

如脉来弦急,如循刀刃称偃刀脉;脉动短小而坚搏,如循薏苡子为转豆脉;或急促而坚硬如弹石称弹石脉等。

临床提示邪盛正衰,胃气不能相从,心、肝、肾等脏气独现,是病情重危的征兆之一。

2.无根之脉无根脉以虚大无根或微弱不应指为主要特征。

如浮数之极,至数不清;如釜中沸水,浮泛无根,称釜沸脉,为三阳热极,阴液枯渴之候;脉在皮肤,头定而尾摇,似有似无,如鱼在水中游动,称鱼翔脉。

脉在皮肤,如虾游水,时而跃然而去,须臾又来,伴有急促躁动之象称虾游脉,均为三阴寒极,亡阳于外,虚阳浮越的征象。

3.无神之脉无神之脉以脉率无序,脉形散乱为主要特征。

如脉在筋肉间连连数急,三五不调,止而复作,如雀啄食之状称雀啄脉;如屋漏残滴,良久一滴者称屋漏脉;脉来乍疏乍密,如解乱绳状称解索脉。

以上脉象主要由脾(胃)、肾阳气衰败所致,提示神气涣散,生命即将告终。

但是,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通过不断研究和临床实践,对真脏脉亦有了新的认识,其中有一部分是由于心脏器质性病变所造成的,但并非一定为无药可救的死证,应仔细观察,尽力救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