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人学汉语的语法偏误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们的做法是, 直接或间接搜集到的以英语为母语的初学汉语的学生的偏误做形式上的归纳, 共得1 92 项, 并按偏误的性质把它们分为遗漏、误加、误代、错序四大类。对外汉语教学的语法项目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词语的使用, 也包括各种词类的使用, 尤其是副词、连词、助词等虚词的使用, 也包括各种短语( 如介宾短语) 、结构等的使用。另一类是句法项目, 包括各句子形式( 在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中则主要表现为句型的教学) 。这两大类语法项目都会有遗漏、误加、误代、错序的偏误, 所不同的是, 前者是与词语的意义、用法有关的偏误; 后者是由词语充当句子成分使用上的偏误。下面我们将以偏误的四种类型为基本框架, 对外国人学汉语的语法偏误,进行一些分析。

一遗漏偏误

顾名思义, 遗漏偏误指由于在词语或句子中遗漏了某个/ 几个成分导致的偏误。遗漏偏误常常出现在下列情况下:

1 .某些意义上比较“虚”的成分比较容易被遗漏。这包括某些副词、连词, 特别是复句或结构中某些起关联或呼应作用的副词、连词。在我们的资料中有遗漏偏误的复句结构有: 不管⋯,[都] ⋯( 注:[ ] 中的成分为被遗漏者, 下同。)

宁可⋯, [也] ⋯

另如:

结构: 除了⋯以外, [ 都]⋯

除了⋯以外, [也]

表示强调: 一点儿[也」不⋯

疑问代词活用: 谁[都/也] ⋯

以上这些起关联或呼应作用的副词、连词之所以容易被遗漏,原因就在于它们的意义比较“虚”。卜丁是关联词语, 处于句首的那些, 地位突出, 说话人要说这些话时, 首先想到的就是这些词,二般( 实际上我们没有发现一例) 不会漏掉。

与学生的母语对比, 这些词语( 除“而且”外) 都是不出现的。就复句结构说,虽然也有对应的成对词语, 但是在英语的复合句中只能出现其中之一,两个都用是典型的偏误。至于“beside ”,“exc ept ” , “ not in the least ⋯, “ anyone/no one ”这些与“除了⋯以外, 都⋯” , “ 除了⋯以外, 也⋯” , “ 一点儿也不⋯”等相对应的词语,使用时根本没有与“都”, “也”等对应的成分。这些都构成了对外国人使用这些结构的干扰, 而造成遗漏偏误。

再如外国学生在使用某些动词一结果补语词组时, 常常遗漏一个成分( 动词或结果补语) , 如:

(1 ) 记[住] 听[到] 听[见] 看[见] 跑[到] 寄[给]

( 2 ) [听] 完(了) [看]完(了) [做]完(了) [学]完(了)

在汉语中, 这样的动补词组的两个成分,在语义上一般都是一主一次, 次要成分往往是比较“虚”的。以上第一组是前为主, 后次; 第二组是前为次,后为主。外国学生的偏误恰恰是遗漏了次要成分。这不是偶然的。从思维过程说,他们常常只想到主要成分,而没有想到次要成分。再就是在学习这些词组之前,他们往往已经学了前边的动词, 在他们还不熟悉或者还没有掌握这种新的结构形式的时候, 还不能自觉地把两个成分联系起来,或者还不能从意义上把已经学过的动词和新学的动补词组区别开来, 因而造成遗漏。

母语的干扰也是造成这种遗漏偏误原因之一。上面第二组中各词组的意思在英语中可以用一个词“to finish ”( 完) 表示。虽然我们可以把这一组中的四个词组分别译为“to finish listening”,“to finish reading/watc hing ” , “ to finish doing ” , “ to finish study ing ”, 但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并不常这样说。这种情况造成了对学习汉语这一类动补词组的干扰。

2 ·同类词语中用法特殊者容易被遗漏。如“天、星期、月、年”是一个表示时段的时间名词系列, 其中“天、星期、年”被认为具有量词性, 直接跟数词: “一天、一( 个) 星

期、一年”; “月”是这个系列中的特殊者,在与数词连用时, 中间一定要像普通名词一样用量词,说“一个月、两个月”, 量词“个”不能省略。但是外国学生不知道“月”在这个系列中的特殊性, 说出* “我在北京语言学院学中文三[ ]月”这样的带有遗漏偏误的句子。

按照一般规则,容词作定语时, 都可以直接修饰( 有时后边要加“的”) 中心语,但“多”作定语时前边必须加“很”。正因为学生没有掌握这一特殊情况, 所以才出现遗漏“很”的偏误, 说出诸如“我们学校有[ ] 多学生”这样的句子。

3 .需要重复的成分容易被遗漏。如:

( 1 ) * 打球[打]了三个钟头

(2 ) *看小说[看]累了

(3 ) * 他有照相机, 也[有]录音机。

( 4 ) * 李老师教文学, 也[教]历史。

前两句话在结构上需要重复动词; 后两句因为“也”是副词, 只能修饰动词和形容词。这里应该重复“有”和“教”。造成这类偏误的原因主要是母语的影响。前两例是因为英语中没有汉语这样的形式而造成遗漏。后两例的偏误是学生把英语的“also”的用法套用在“也”上造成的。

4 .附加成分, 如词尾、结构助词等, 容易被遗漏, 如:

( 1 ) *他们打[得]很好。

( 2 ) * 他们看[的]木偶戏非常有意思。

( 3) * 上星期日下午玛丽看[了]三个钟头小说。

造成这种遗漏偏误的原因比较复杂,主要是这些附加成分都是学生母语中所没有的, 在他们还没有掌握的时候, 往往采取初学外语的人经常采取的策略—简单化。再者, 就例( 1) 来说, 也有母语影响的间题。英语中, 一般用状语表达汉语的状态补语( 对外汉语教材中通常称作“程度补语”) 的意思。学生实际上是把想好了的一个英语句子( They played wonderfully . ) 逐词翻译成汉语。

5 .汉语中是复合成分, 英语中是单纯成分时, 常常受母语影响出现遗漏偏误。例如:

( 1 ) * 从他[那儿/家/左边/身上⋯]

( 2 ) *往嘴[里/边⋯]

( 3 ) *在河[里/上/边/对岸⋯]

从上面的例句可以看出, 偏误都出在介词“从、往、在”的宾语上。“从、往、在”的宾语必须是表示处所的名词、代词或方位词, 一般名词和代词( 即不表示处所或方位的) 必须加上表示处所的名词、代词或方位词, 才能作“从、往、在⋯的宾语。英语中与“从、往、在”相对应的“from , towards , at (in, on⋯) ”对宾语没有这个限制,只有表示人所在地方的时候, 才用“his , Tom’s ”之类的形式。把英语介词的用法用在汉语上, 就出现遗漏偏误。实际上, 这种偏误还发生在“到、来、去”等动词的宾语上, 道理一样。

6 .表达中需要, 但还没有学到,或学到了还没有掌握时, 会出现遗漏。我们的学生是成年人,他们具有健全的、完全的思维, 他们要用学到的有限汉语去表达复杂的思想, 就必然会遇到一些表达不出来的东西, 这时候就会形成遗漏偏误。例如:

(1 ) * 左边( 的) [ 那〕张床是我的。

假如要说“那张床是我的。”学生是不会漏掉“那”的,可是又加上了“左边”,形式就复杂起来了, 初学者表达起来就困难了。而漏掉“那”,也可以从母语方面找原因。“左边那张床”在英文是“the bed on the lef t ”,学生已经正确地把“on the left”,译作定语, 放在“床”的前边, 而且他知道“床”的前边还应该有量词, 就是不知道如何处理“the”,因而出现了偏误。

( 2 ) *你不[要] 做那件事。

这里学生想说的是“Don’t do that ,”我们一般把“don’t”译作“别”,可是在没出“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