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博藏竹书《恒先》试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博藏竹书《恒先》试解
摘要:竹书《恒先》以“恒先”为宇宙的终极,以天地的生成为现实世界的起点,以“作”
(创造)作为讨论的核心。

本文是对《恒先》的注解与说明。

关键词:恒先;气;作上
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恒先》是一篇重要的先秦思想,[1]因其失传,在释读上有很大
难度。

李零先生已作有很好的释文和注释,李学勤、庞朴、廖名春、李锐等先生也先后发表文章,提出自己的看法。

本文在诸位学者的基础上,对《恒先》试作通篇解说。

以下先录出释文,逐句作注解,然后再说明几个问题。

一恒先【3背】恒先无有,朴、静、虚。

朴,大朴;静,大静;虚,大虚。

自厌,不自忍。

或作。

又(有)或焉又(有)气,又(有)气焉又(有)又(有),又(有)又(有)焉又(有)始,又(有)始焉又(有)往者。

未又(有)天地,未【1】又(有)作行、出生。

虚静为一,若寂寂梦梦,静同,
而未或明,未或兹生。

气是自生,恒莫生气。

气是自生自作。

恒气之【2】生不蜀(独),又(有)与也,或,恒焉,生或者同焉。

昏昏不宁,求其所生。

异生异,鬼(归)生鬼(归),韦生非,非生韦,依生依。

求欲自復,復【3】生之生行,浊气生地,清气生天。

气信神哉,云云相生,信盈天地。

同出而异生,因生其所欲。

业业天地,焚(纷)焚(纷)而【4】多采勿(物)。

先者又(有)善,又(有)治无乱。

又(有)人焉又(有)不善,乱出于人。

先又(有)中,焉又(有)外。

先又(有)小,焉又(有)大。

先又(有)柔,焉【8】又(有)刚。

先又(有)圆,焉又(有)枋(方)。

先又(有)晦,
焉又(有)明。

先又(有)耑(短),焉又(有)长。

天道既载,隹(唯)一以犹一,隹(唯)復以犹復。

恒气之生,因【9】復其所欲。

明明天行,唯復以不灋(废),知既而
荒思不天。

又(有)出于或,生出于又(有),音出于生,言出于音,名出于【5】言,
事出于名。

或非或,无胃(谓)或;又(有)非又(有),无胃(谓)又(有);生非生,无胃(谓)生;音非音,无胃(谓)音;言非言,无胃(谓)言;名非【6】名,无胃(谓)名;事非事,无胃(谓)事。

恙(详)宜(义)利,主采物,出于作,作焉又(有)事,不作无事。

与(举)天〔下〕之事,自作为事,甬(用)以不可赓(更)也。

凡【7】言名先,者(诸)又(有)疑,荒言之后者校比焉。

举天下之名,虚树,习以不
可改也。

举天下之作,强者果天下【10】之大作,其炽尨不自若作,甬(用)又(有)
果与不果,两者不废。

举天下之为也,无夜(亦)也,无与也,而能自为也。

【11】举
天下之生,同也,其事无不復。

〔举〕天下之作也,无许极,无非其所。

举天下之作也,无不得其极而果遂,甬(用)或【12】得之,甬(用)或失之。

举天下之名,无又(有)废者。

与〔举〕天下之明王、明君、明士,甬(用)又(有)求而不患。

【13】恒先无有,朴、静、虚:李零先生已指出:“恒先”见于马王堆汉墓帛书《道原》:“恒先之初,
迵(洞)同大虚,虚同为一,恒一而止,湿湿(混混)梦梦,未有明晦。

”[2] 朴、大朴,静、大静,虚、大虚:道家文献凡在某一词语前加一“大”字,大都是超越的意思。

[3] 自厌:自足。

不自忍:不自我克制。

简本《老子》乙4:“亡为而亡不为。

”因其自足,故
无为也;因其不自我克制,故无不为也。

或作,有或焉有气,有气焉有有,有有焉有始,
有始焉有往者:或作,空间初成。

或读为域,“作”,创作,如同“述而不作”(《论语·述而》)、“杜康作秫酒”(《说文》引《世本》)之“作”。

有了空间,于是有气;有了气,于是有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有了具体的物,于是有开始。

有了开始,于是有运动。

[4] 未有天地,[5]未【1】有作行、出生:[6] 未有天地,天地尚未形成,即不知有天,不知有地,不知天何以为天,不知地何以为地。

未有作行,未有创造。

“作行、出生”,下文“气是自生自作”,则“作行”犹“作”,“出生”犹“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