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课 顶碗少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文解析第4课顶碗少年

有些偶然遇到的事情,竟会难以忘怀,并且时时萦绕于心。【这一句总写“有些偶然遇到的事情”会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文中作者难以忘怀的偶然遇到的事情是指观看顶碗少年的表演。】因为,你也许能从中不断地得到启示,悟出一些人生的哲理。

【第一部分:写作者由自己的人生感悟入笔,引发对往事的回忆。】

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情了。有一次,我在上海大世界的露天剧场里看杂技表演。节目很精彩,场内座无虚席。【“座无虚席”是指座位没有空着的,形容观众、听众或出席的人很多。“座无虚席”一词说明了节目精彩的程度和观众很多,也写出了人们对杂技精彩表演的期待。】坐在前几排的,全是来自异国的旅游者,优美的东方杂技,使他们入迷了,他们和中国观众一起,为每一个节目喝彩鼓掌。【“异国的旅游者”体现了观众身份的多样性。通过描写中外观众的表现渲染当时的气氛,为少年出场设定了环境。】【这几句话是对这次表演的场面描写。从“座无虚席”和“坐在前几排的,全是来自异国的旅游者”两方面写出了这样表演的非比寻常。】【这一自然段交代了杂技表演的时间、地点以及杂技表演的热烈场面。】

一位英俊少年出场了。在轻松幽雅的乐曲声里,只见他头上顶着高高的一摞金边红花白瓷碗,柔软而又自然地舒展着肢体,做出各种各样令人惊羡的动作,忽而卧倒,忽而跃起……碗,在他的头顶上摇摇晃晃,却总是不掉下来。【这是对顶碗少年表演的第一次具体的描写,在这段描写中作者是怎样表现东方杂技的优美和顶碗少年的高超技艺的?答:一是通过环境烘托,轻松优雅的乐曲声烘托了少年表演的柔美动作;二是动作描写,“柔软而又自然地舒展着肢体”,与乐曲融为一体,体现了东方杂技的优美,给人以美的感受。“忽而卧倒,忽而跃起……”写出了表演动作的变化,柔中有刚,省略号蕴含着表演动作的变化无穷;三是侧面描写,对碗的描写衬托了少年的表演技艺高超,同时也可以看出表演的难度极大。】最后他骑在另一位演员身上,两个人一会儿站起,一会儿躺下,一会儿用各种姿态转动着身躯。【“骑”“站”“躺”“转动”“晃动”等词以及三个“一会儿”的排比的写法,说明了顶碗少年表演动作不但优美,而且难度极大。进一步突出了表演者的技艺高超,体现出表演的精彩。】站在别人晃动着的身体上,很难再保持平衡,他头顶上的碗,摇晃得厉害起来。【这句话预示着表演情况将发生变化。】在一个大幅度转身的刹那间,那一大摞碗突然从他头上掉了下来!【句末的感叹号写出了对这次表演失败的无限惋惜之情。】这意想不到的失误,让所有观众都惊呆了。【“惊呆”一词极为贴切地写出了顶碗少年的表演突然发生失误后,观众悬着的心受到强烈震撼时的神态,表演的结果与观众的期待形成鲜明的对比,观众的反应也与下文少年的沉着,淡定形成鲜明的对比。】

【这一自然段具体描述了顶碗少年那令人惊羡的表演场景,以及第一次表演失败的情景。】

台上并没有慌乱。顶碗的少年歉疚地微笑着,不失风度地向观众鞠了一躬。【这句话是对顶碗少年哪些方面的描写?从中可以体会到什么?答:这句话是对顶碗少年第一次表演失败时的神态描写,动作描写,从中可以看出顶碗少年对观众的歉意和内疚。从“微笑”“不失风度”还可以看出顶碗少年对表演有足够的信心和勇气。】一位姑娘走出来,扫起了地上的碎瓷片,又捧出一大摞碗,还是金边红花白瓷碗,整整十只,一只不少。【“又”“还是”“一只不少”说明这次表演的难度并没有降低,也写出了少年要克服的困难依然很大。】于是,音乐又响起来,碗又高高地顶到了少年头上,一切重新开始。少年很沉着,不慌不忙地重复着刚才的动作,依然是那么轻松优美,紧张不安的观众又陶醉在他的表演之中。【顶碗少年又重拾信心,观众也从紧张不安到陶醉,写出了表演的精彩。】到最后关头了,又是两个人叠在一起,又是一个接一个艰难的转身。碗,又在他头顶厉害地摇晃起来。观众们屏住气,目不转睛地盯着他头上的碗……【这是对顶碗少年表演的第二次具体描写。三个“又”字以及“屏住气”“目不转睛”等词语烘托了当时的紧张气氛。也从侧面烘托出顶碗杂技的难度很大。】眼看身体已经转过来了,几个性急的外国观众忍不住拍响了巴掌。【通过侧面描写外国观众的表现,从侧面烘托出顶碗少年的第二次表演同样扣人心弦。】那一摞碗却仿佛故意捣蛋,突然跳起摇摆舞来。少年急忙摆动脑袋保持平衡,可是来不及了。碗,又掉了下来。【“又”说明第二次表演失败了。通过再次强调表演用具,写出了作者的万般惋惜之情。】【这一自然段写在扣人心弦的表演中,碗又一次从少年的头上掉下来,第二次表演又失败了。】

场子里一片喧哗。台上,顶碗少年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汗珠,他有些不知所措了。【“呆呆地站着”“不知所措”等语句是对顶碗少年哪些方面的描写?从中可以看出什么?这样的描写起什么作用?答:这是对顶碗少年的神态描写。从中可以看出第二次表演的失败使少年信心顿失,勇气锐减。这样的描写将顶碗少年此时的沮丧、尴尬刻画得淋漓尽致,入木三分。】还是那一位姑娘,走出来扫去了地上的碎瓷片。观众中有人在大声地喊:“行了,不要再来了,演下一个节目吧!”好多人附和着喊起来。【对观众的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交代了观众目睹少年两次失败后的躁动情绪,这样也加重了少年的心理负担。我们也可以感受到少年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一位矮小结实的白发老者从后台走到灯光下,他的手里,依然是一摞金边红花白瓷碗。他走到少年面前,脸上微笑着,并无责怪

的神色。他把手中的碗交给少年,然后抚摩着少年的肩胛,轻轻摇了一下.嘴里低声说了一句什么。【这几句话是对白发老者的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微笑”“抚摸”“轻轻摇了一下”“低声说”,从这些词句我们可以体会到老者对少年的安慰和鼓励。“依然”表明少年的表演难度没有丝毫的降低。】【白发老者可能会对顶碗少年说些什么?答:白发老者可能会说:“失败是成功之母,要对自己有信心。”】少年镇静下来,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地向观众鞠了一躬。【“镇静”一词表现了经历过两次失败后,少年没有被困难吓倒,他经受住了考验,有了勇气与信心,重新开始第三次表演。】【是什么力量使少年镇静了下来?说明了什么?答:老者的安慰和宽容给了少年勇气和力量,使他镇静下来。这说明少年没有被失败吓倒,经受住了失败的考验。】

【这一自然段主要写少年在老者的鼓励下重新树立信心,准备第三次表演。】

音乐第三次奏响了!场子里静得没有一丝声息。有一些女观众,索性用手捂住了眼睛。【夸张修辞手法和侧面描写的运用写出了观众的紧张心情已完全不同于前两次,在前两次表演失利的环境下,可以想象顶碗少年此时背负的心理压力之大。】

【这一自然段交代了少年第三次表演时场内的压抑、紧张气氛。】

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这句话是作者看了表演后发出了感叹,也是文章的题眼所在。表达了作者对顶碗少年不畏艰难不怕挫折、承受压力、敢于拼搏的赞叹。】【作者为什么说这是一场惊心动魄的表演?答:(1)从少年前两次表演都失败了可以感受到表演难度很大;(2)观众看表演时的反应可以表明难度极大;(3)用了拟人的手法对“碗”进行描写,体现了表演的难度很大。】当那摞碗又剧烈地晃动起来时,少年轻轻抖了一下脑袋.终于把碗稳住了。【这句话是对顶碗少年表演的第三次描写。】【文章三次描写少年表演顶碗的过程,为什么对第一次表演描写得很详细,而对第二次和第三次表演却只描写了最后一组难度极大动作完成的情况呢?答:因为对顶碗少年来说,表演最后的成功在于完成最后一组难度极大的动作。第一次表演时,前面的动作描写得越详细、精彩,就越能突出后面动作的难度大。而到了第二次和第三次表演,对顶碗少年和观众来说,前面的表演已经不是大家关心的重点了,只有最后一组动作是否能完成才是重点,所以其他就不写了,只重点描写了最后一组难度极大的动作。作者这样详略得当的文章结构,使文章重点更突出,主次更分明。】全场响起了暴风雨般的掌声。【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观众热烈的反应。这“暴风雨般的掌声”是观众为表演成功而高兴,也是被顶碗少年的拼搏和坚持精神所打动的自然表现,既是观众送给这场精彩表演的,更是观众送给这位勇敢、执着的少年的。】

【这一自然段写少年的第三次表演获得了成功。】

【第二部分:详细描写了少年三次表演顶碗的惊心动魄的过程。】

在以后的岁月里,不知怎的,我常常会想起这位顶碗少年,想起他那一次的演出,每每想起,总会有一阵微微的激动……【这句话与课文开头的第一句话相照应,“不知怎的”“每每”“总会”表明这次杂技表演给作者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对作者的影响极大。】【你从文末的省略号中读出了什么?答:省略号表达了作者从中受到的启示耐人寻味,可以读出作者从顶碗少年的表演中获得的人生启示——“失败乃成功之母”,面对挫折,我们要勇于拼搏,不要轻易放弃。只有拼搏过的生命才值得我们尊敬和赞叹。】

【第三部分:写那位顶碗少年给“我”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

【主题思想】:本文采用回忆的方式,写一位少年杂技演员在表演顶碗时,失败了两次后仍不放弃努力,第三次表演终于获得成功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顶碗少年不怕挫折、敢于拼搏的赞叹,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悟。

1、作者看了一场怎样的杂技表演?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这场杂技表演的紧张程度的?

答:作者看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杂技表演。顶碗的少年第一次表演失败了,但他不失风度地向观众鞠了一躬,一切重新开始;第二次,碗又掉下来了,少年在老者的鼓励下又镇定下来,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向观众鞠了一躬;第三次,少年终于把碗稳住了,全场响起了暴风雨般的掌声。在以后的岁月里,作者每每想起,总会有一阵微微的激动。

作者是从三个方面展开描写的。(1)抓住了少年表演时的动作、神情进行描写,以此来表现顶碗表演动作的高难度;(2)具体描写了观众观看表演时的反应,突出了表演的扣人心弦;(3)采用拟人的手法对“碗”进行描写,不仅体现了表演的难度之大,还烘托了表演的紧张气氛。

2、为什么时隔二十多年,作者对这场表演念念不忘呢?

答:因为这件事情使作者悟出了一个人生哲理,那就是在艰难曲折的人生和艺术道路上,遇到失败和挫折不能退却,而应鼓起勇气,坚持到底,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获得成功。作者被顶碗少年坚持到底的精神所震撼,所以对这场表演念念不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