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摘要:现代思维科学认为,思维过程起始于问题的形成和确定,任何思维过程总是指向某一具体问题。以“问题解决”为特征之一的数学课,对增强学生问题意识,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变课堂上的老师问、学生答的传统教学模式为学生主动探求、创造起着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创新能力数学教学

现代思维科学认为,思维过程起始于问题的形成和确定,任何思维过程总是指向某一具体问题。爱因斯坦也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数学上的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问题,却需要创造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在哈佛大学师生中流传着一句名言: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让人不断提出问题、思考问题。以“问题解决”为特征之一的数学课,对增强学生问题意识,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变课堂上的老师问、学生答的传统教学模式为学生主动探求、创造起着积极的作用。

一、创设情境,培养学生质疑兴趣,使他们乐于发现问题

学生思维的开启需要各种刺激和诱因,各种刺激和诱因中最有价值的莫过于由疑问引起的思维,这就是说,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索,是学习的内驱力,它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因此,要使学生在课堂上乐于提问,教师就要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

培养学生质疑的兴趣,以趣生疑,由疑点燃他们的思维火花。

1.向学生展示数学知识形成的背景材料,生活中的问题情境,为学生营造新的、有待解决的数学文化氛围。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基于经验提出问题。

例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计算”时,教师利用课件给学生演示吊车上的沙土徐徐流下,慢慢形成一个圆锥形状的过程。

师:看到这堆插图,你们想知道哪些知识?

生1:我想知道沙土堆的形状叫什么?

生2:我想知道这堆沙土的体积是多少立方米?

生3:我想知道它的占地面积有多大?

生4:我想知道这堆沙土重多少吨?

生5:我想知道怎样测量它的高?

……

师:我们能不能想些办法解决这些问题呢?

生1:我们刚刚学过圆柱的有关知识,能不能通过圆柱的有关知识来解决这些问题呢?

生2: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可以动手做个小实验。

师:这个办法很好!以小组为单位,用老师为大家提供的材料试一试吧!

……

师:通过刚才的实验,你又能提出哪些问题呢?

生1:圆锥的体积与圆柱的体积有什么关系?在什么样的条件下

有这样的关系呢?

生2:能不能把求圆锥的体积转化为圆柱的体积来计算呢?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成为某一课题的提出者、主持者和实施者,并且对课程目标的实现负有主要责任,学生被置于学习主体地位。因为是从感兴趣的问题出发,他们就会专心致志、全神贯注地思考、想象、尝试、探索、发现、纠正、优化、再探索、发现,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2.为学生提供更多动手、动口、动脑的机会,使其在实际问题的活动中不断产生质疑。创设操作式的情境,让学生基于直观提出问题。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这一教学内容时,教师首先让学生用指定的两组角构建三角形。第一组角为30°、70°、100°;第二组角为20°、30°、80°。学生认为这很容易,肯定能完成,结果怎么也作不出三角形,老师问:“为什么呢?”学生答不出来,想了一会儿,有的学生隐隐感到构成三角形可能有什么规则,这会是什么规则呢?这时,老师建议学生画大小、形状不同的各种三角形,并分别量出内角的度数,再算出三个角的和。学生惊奇地发现,每个三角形的内角和差不多都是180°。学生在兴奋、惊奇、疑惑之际不禁发问:“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刚才指定的两组角作不出三角形呢?学生经过自己思考、独立探索和刚才的实际操作,说明作不出的原因是两组角的和都不是180°。这时候,老师让学生翻开教科书,阅读并带领学生证明“三角形的内

角和等于180°”。整节课,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通过动手、动口、动脑的思考,产生需要提出问题的愿望,并积极地提出要研究的问题,教师再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解决,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之中。

二、帮助学生消除心理障碍,使他们敢于发现问题

长期以来,受旧的教育传统观念的束缚,教学中常常忽视学生发现的学习潜能,教师经常压抑儿童好问的天性,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参与学习的主动性,致使学生产生了各种心理障碍,在课堂上无法形成发现问题的氛围。怎样帮助学生消除心理障碍,使他们能在课堂上敢于提出问题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因地制宜,因人而异。

由于情绪紧张,担心在课堂上说不清楚的学生,可以让他在课外继续提问;不敢在大众场合提问的学生,可以让他个别或在小组内提问;口头表达能力较差的学生可以让他把问题写成文字后再提问。

2.营造积极和谐的课堂氛围。

教师的教学行为及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是影响氛围的主要因素。在课堂上,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与个性,不在学生中划好、中、差等级。在彼此交往中,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不仅给予更多的语言表扬,而且要用微笑、关注、点头、肯定手势及关怀式的接触等方式进行鼓励;同时,要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消除学生在学习过程

中的紧张感和焦虑感,使他们敢于提出问题。

3.增强学生的独立意识和批判的精神。

由于老式的教育模式,学校包办过多,因而使学生产生了在课堂上只靠老师讲解,做作业照套例题,懒于提问的依赖心理,教师要有意识地增强学生的独立意识和批判精神,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努力培养他们积极探索和独立发现的能力,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在问题解决中具有的独创性的方法。

4.举行竞赛活动。

经常举行以小组为单位的提问竞赛活动,通过比提问题的数量和质量,评定小组或个人的竞赛成绩,学生会在这样的氛围中消除各种心理障碍,养成大胆质疑的习惯。

5.保护学生提问题的积极性。

对于平时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一旦他们积极争取提问题,就要尽可能优先让他们发言。即使提出的问题不够准确或价值不大,也要以真挚的情感予以热情的肯定和表扬,绝不讲“××同学今天有进步”“××同学今天也学会提问题”这样明褒暗贬的话语,以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

三、增强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使他们感到生活中处处有问题

所谓发现问题的意识,是指思维的问题心理品质,表现为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的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为了增强学生发现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