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学生读图能力培养[论文]
《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浅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学生识图能力的培养
一
文 献标 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4 — 9 3 2 4 ( 2 0 1 4 ) 1 9 — 0 1 0 1 — 0 1
识 图教 学 的基本 理 念 在 内容繁杂的社会学科领域课程 中,如果能通过视觉 工具( 如地图、 表格 、 概念图) 来协助学生建构概念和意义 , 让学生在庞杂信息中迅速抓到重点, 厘清信息的意义 , 以获 致宏观的理解 ,相信将有助学生达成社会学科领域的教育 目标。 所 以若能将图形融人于社会领域课程 内容申的《 历史 与社会》教学 中,相信对于学生相关概念的整合将有所帮 助。 一般常见的表格、 地图、 概念 图、 思考地 图、 心智绘图等 , 都算是识图教学的一种 。 表格是一种更详尽 的识 图教学 , 也 是 一种 二 维空 间 的识 图教 学 ,可 以协 助教 师归 纳 相关 主 题 的重要信息。而地图除了可以指引区域 的方向并明确标出 各区域的位置之外 ,还可从 中轻易地获取到关键性 的信息 ( 非文字的 ) , 如地 图中呈现的山 、 河、 溪谷 , 从而可与我们既 有的概念直接连结。至于概念图、 思考地图 、 心智绘图等类 型相似之处多于差异之处 ,主要都是用来统整与衔接所学 的概念 。 换句话说 , 识图教学已成为制造与呈现概念和想法 的 连结 物 。
2 0 1 4年 5月 第 1 9期
教 育 教 学 论 坛
E DU CA TI ON TE AC HI NG F OR UM
Ma y 2O14
N O. 19
浅谈七年级《 历史与社会》 教学 中学生识图能力的培养
狄美 峰
( 浙江省临安青山初中 , 浙江 临安 3 1 1 3 0 0 )
、
的重要概念形成连结 ;识图教学能使长期记忆 中的信息保 留更容易 。但也有研究显示 , 识图教学运用于教学时, 仍有 其 限制所在。其最常见的限制在于识图教学仅适合视觉型 的学生 , 不是所有学生都能轻易地发展建构出识图教学 。 且 在使用识图教学前要先教导学生使用识 图教学的方法 , 这 步骤会需要许多额外 的教学时间。 三、 七年级《 历 史与社会》 教 学中学生识 图能力的培养
注重历史读图能力的培养
“ 读图时代 ”( 主要是指对 图片的解读成为主 流 阅 读方 式 之一 ) 正 如海 德 格 尔 说 的 “ 。 我们
进 入 了世界 图景 时代 ,世 界对 于 大 多数人 来 说 已经变 成 了一 系列 图景 。 ”有 调 查表 明 ,在 当 今 大众 获取 的全 部社 会信 息 中 , 少有 6 %的 至 0
如,中国古代的服饰受礼教和封建社会道 德规范所限制,在特定的时间内服饰是守礼遵 规 的一 种表 现 ,人人 各 守本份 ,不得 僭越 。以 宋 代 为例 ,宋 代 理学 是 以儒家 经 学为基础 ,兼 收 佛教 、道 教思想 形 成 的新儒 学 ,它 强调封 建 伦理纲常,提倡 “ 存天理,去人欲” ,对宋代 服饰 特 别是对 妇 女服 饰产 生 了较 大 的影 响 。
地球引力的影响绕着地球转” 第二层信息 “ , 月 亮 运行 同时 还受 到其 它星 体 引 力 的影 响 ” ,科 学 家 们 正 是 根 据 万 有 引力 定 律 预 测 和 计 算 才 发现 了海 王星 。
3 5
显然 ,历 史教 学 中,适 当穿插 、合理 运用 图片 ,可 以帮助 学 生形成清 晰 的历 史概 念 ,因 为 一些 内在 的、本质 性 的东西 ,是可 以通过 历 史 形象 的各种表 征 显露 或折 射 出来 。适 时地 运
用 历史 图片 , 努力 做到 “ 图各 一事 , 事一 图 ” 一 ,
不仅为历史教材编写者所重视 ,也为历史高考 命题 人所 喜爱 。在 2 1 0 0年 高考历 史卷 中 ,无 论是 全 国卷 还是 各 省 自主 命题 卷 ,都 设置 了一 定数 量的 由各类 图 片组成 的材 料性 试题 。这些 试题 “以图像 为 中心 ” ,承 继 “ 图右史 ”的 左 史学传 统 ,既 为历 史学 习也 为史学 研究 打开 了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课堂教学中历史地图读图能力的培养
C、疆域图:重点观察国家(政权)及重要的地方行政区及四周边界和作物、手工业分布图:重点观察典型物产分布地、手工业中心及其具体位置。
B、 河流水利图:重点观察重要水利工程的名称、位置及与其连接的河流。运河图一定要搞清楚各河段的名称,连接的河流及重要的城市。
2.析图要运用辨证的思维方法
在析图的过程中要切忌片面的、绝对的、静止的思维方法分析问题。应既要找出历史发展的规律,又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疏漏个别历史现象。例如:中国近代史上《开放的通商口岸》图和《对外开放》图,二者一个共同的规律:开放都是从东南沿海到整个沿海,再到内地的过程,但他们的开放是两种不同的情形的结果,前者是被动接受,后者是主动进行经济贸易。
一、观图
观图是读图的第一步,正确观察历史地图的类型、特点,针对不同类型的地图,采取相对应的读图措施,以求达到明白图的类型、内容、要点。现教材中,历史地图一般可分为政治、经济、军事和对外关系四大类。不同类型的地图,又各有特点,观图时要采取不同的观图方式和侧重点。
3、军事类图
主要包括战争形势图和进攻路线图,重点观察进攻方进攻路线及战场、战役的位置名称及敌对双方的控制区域对比变化等。
4、对外关系图
该类图 重点观察对外交往路线,尤其是陆路、海路交通出发点、所到达的区域、沿途的主要国家和主要的城市。
历史这一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历史地图的前后知识的联系性,要将不同历史阶段的相同或相近范畴的地图进行比较,挖掘历史地图自身所隐含的历史信息,分析、判断历史事态发展变化的进程。在比较鉴别中更加深入的理解和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性。例如:大运河地图。隋朝的大运河是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程分为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沟通五大水系(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并把沿途的通都大邑连辍在一起,保证隋王朝能够获取最富饶地区的资源。元朝时,洛阳不再是中心,元世祖在位时开凿了位于山东境内的会通河,不再绕道洛阳,使大运河的行程大大缩短。通过对两幅图的比较我们可以看出不同阶段大运河的发展变化过程。隋朝大运河通过东都洛阳,呈大弯曲状。元朝运河不经洛阳,截弯取直。这是适应当时统治者的政治、经济、军事需要而出现的,并且随着不同时期统治者的需要而发生变化。
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如何增强学生读图能力
浅谈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如何增强学生的读图能力【摘要】在初中《历史与社会》的课程讲授中,地图是一种形象、好联系、易记忆的学习工具,笔者为在校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结合自身使用地图的经验,讲授《历史与社会》,深受学生的喜欢和认可,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中学历史与社会地图教学读图能力人教版《历史与社会》教材的一个鲜明特点是“图文并茂”。
教材除了文字系统以外,各种地图、景观图、示意图、统计图等等,有机构成了一个“图像系统”。
它具有感官刺激强、信息容纳量大、表述简明扼要等优点。
本文从《历史与社会》教学的目的出发,对《历史与社会》教材中出现的地图进行分类,并分别讲述这些地图的不同特点和关系和作用,并提出了如何帮助学生提高《历史与社会》的读图能力。
1 《历史与社会》教学的目的1.1 阅读地图和绘制地图其目的不仅在于使学生学会看地图,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理解和分析地图,并应用地图来说明问题,使学生真正做到理解地图的语言。
至于对七年级《历史与社会》教材中所出现的有关行政区划、山川湖泊、交通旅游以及一些历史地名等内容,并不要求学生去死记硬背,而是要求学生能学会在地图上找出这些地名,分析有关问题读图、识图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对课文的理解。
课文中内容的说明,解释往往借助于地图的运用,同学们的读图能力提高,可以帮助他们理解课文,加深记忆,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图识图能力的培养,有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有助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伟大的祖国,热爱世界和平的激情2 《历史与社会》教材地图的特点和分类2.1 政治类的地图(1)地域划分形势图:此类地图的特点是颜色的不同往往政权管辖的范围不一样,此种地图的绘制主要根据描述对象的主旨,侧重于描述问题的重点,而绘画的政权范围、活动领域。
(2)领土扩张图此类地图往往跟周边地区的范围发生关系,扩张的范围往往是周边地区。
2.2 经济类的地图(1)军事类地图此类地图顾名思义,主要包括爆发战争形成的各种形势图和进攻路线图,这种地图在学习观察中,应该重点观察进攻方进攻被进攻方的路线及战场的布置、战役发生的时间地点名称及敌对双方的伤亡情况、战后控制区域对比变化等。
有效运用《历史与社会图册》提高学生读图能力
有效运用《历史与社会图册》提高学生读图能力摘要]新版《历史与社会图册》改进了传统图册的功能,它紧密联系教材,图册内容与教材正文的黑字标题对应,是教科书的扩展,深化或具体化。
但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对教材内容的开发比较重视,没有发挥图册应有的功能,没有真正做到资源有效整合。
本文阐述有效运用《历史与社会图册》,做到整合资源,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辨别能力等问题。
[关键词] 《历史与社会图册》学生读图能力学会读图善于读图是学生能否学好《历史与社会》的关键。
读图能力是学生终身受用的一种“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参与社会和改造社会的能力”。
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却发现许多学生学习时对着图片一脸茫然。
具体存在的问题是学生缺乏图片意识,读图能力差,有的学生连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向都不知道,个别学生眼中无图,心中无图。
为了改变这种现象,全面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针对《历史与社会图册》上的各种图表,我以七年级上册的《历史与社会图册》为例,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引导学生读图、用图。
一、利用图册,对教材内容进行讲解或说明通过看图和识图,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建立丰富的地图表象,从而引起积极的思维活动,产生广泛的地理想象,加强学生有意义的理解记忆。
如学习《不同肤色的人们》时,如果仅仅看文字,就不可能形成鲜明的空间概念,容易导致死记硬背,但结合阅读中图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图册》上册第29页“世界人种的分布图”以及三大人种占世界人口的比重,就会很容易地弄清三大人种的空间分布、人口数量以及环境对人种形成的影响,从而找出人种分布的规律。
更为重要的是,要告诉学生一个道理:世界人种只有肤色之分,没有高低优劣之别,他们都是世界大家庭的主人。
树立人种平等的观念,进而达到灵魂升华和觉悟提高的读图目标。
二、利用图册,对教材内容进行类举或细化通过想图和说图,分析图上直接或间接显示的地理事物或现象,动脑筋思考,并通过口头和文字表达出来。
它主要解决“为什么”,以揭示地理特征、地理关系、地理规律和地理成因等问题。
中学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初探
中学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初探【摘要】本文旨在探讨中学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读图能力的方法与重要性。
首先介绍历史教学中的图像素材及其在教学中的作用,进一步阐述学生读图能力的重要性,探讨培养学生读图能力的方法。
通过实验设计和实验结果的分析,探讨了如何有效提升学生的读图能力。
最后总结培养学生读图能力的重要性,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有望为中学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读图能力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中学历史教学,读图能力,培养,学生,图像素材,重要性,方法,实验设计,实验结果,结论,展望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图像素材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图像资料在历史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能够生动形象地展现历史事件和人物,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学生在欣赏历史图片的过程中,需要具备一定的读图能力才能准确理解图像所传达的信息。
而目前许多学生在历史教学中缺乏对图像的认知和分析能力,导致他们无法准确理解历史事件的脉络和内涵。
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学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读图能力的有效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内容。
通过对历史教学中的图像素材进行分析,探讨学生读图能力的重要性,提出有效的培养学生读图能力的方法,并通过实验设计和实验结果的分析,深入探讨如何在历史教学中促进学生的读图能力的提升。
希望通过本研究的探讨,能够为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图像素材应用和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目的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探讨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历史教学中的图像素材在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学生需要通过分析和理解这些图像来获取更多的历史信息。
目前很多学生在读图能力方面存在欠缺,无法准确理解图像所代表的历史内容,影响了他们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学习效果。
本研究旨在探讨如何通过有效的方法和实践,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历史图像素材,从而提升历史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绩。
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学生地理读图能力的培养
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学生地理读图能力的培养【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学生地理读图能力的培养,以提升学生对历史与社会事件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第一部分引言中将介绍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
接着在将详细阐述地理读图能力的定义与重要性,以及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的作用。
同时还会探讨地理读图能力培养的方法与策略,并通过案例分析和跨学科整合的方式展示其实际效果。
最后结论部分将强调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学生地理读图能力的重要性,并提出未来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将为教育实践提供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关键词:地理读图能力、历史与社会教学、学生、培养、方法、案例分析、跨学科整合、重要性、未来发展、综述。
1. 引言1.1 研究背景通过对地理读图能力的研究与实践,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在这方面的困难所在,并寻找有效的解决方法。
通过培养学生的地理读图能力,不仅可以提高他们对历史与社会的理解能力,还可以增强他们的空间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旨在探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学生地理读图能力的培养,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学生地理读图能力的培养方法与策略,通过分析地理读图能力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的作用,为教育工作者提供可操作性的建议。
本研究旨在促进学生对历史地理概念和事件的理解,培养其地图阅读能力,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和实地调研,深入挖掘跨学科整合的地理读图能力培养模式,探索更加适合历史与社会教学的地理教育策略。
希望通过本研究的实施和成果,能够为优化历史与社会教学课程设计、提高学生学习效果、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1.3 意义地理读图能力的培养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地理读图能力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与社会中地理信息的意义和作用,有助于他们更深入地理解文化、经济和政治事件的发生和发展。
地理读图能力可以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空间观念,提高他们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历史和社会中的复杂问题。
历史课堂中读图能力培养的思考
观察体验推理概括——历史课堂中读图能力培养的思考【主题与背景】中学历史教育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而且学生在校时间长,学习任务重,在此背景下,要求学生利用大量的课外时间收集和使用历史材料,解决历史问题是不现实的。
所以我们必须把研究性学习引入课堂,找回研究性学习在课堂教学中应有的位置,改变传统课堂教学过分倚重接受性学习的倾向。
但是课堂时间有限,如何充分把握时机,片段式地组织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是我们必须关注的。
读图题已经成为文科综合高考出现频率很高的形式,培养学生从图片和地图中获取停息的能力尤为重要。
我校是省一级重点中学,学生基础较好,学习能力较强,学习主动性也挺好。
高三的一次学校教研活动中,笔者开出了一堂公开课,开课班级平时课堂气氛活跃,成绩优异。
课题为古代史第六章第五节《明清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教研组内十余位老师参与了听课和评课。
我校一堂课时间为40分钟。
课堂至第14分钟时,笔者设计了读图环节,旨在培养学生从图片中获取停息的能力。
【案例描述与分析】师:展示四幅与长城有关的图片和地图。
图一图二图三图四师:你能从图中获取哪些信息,我们应该如何评价万里长城?生:思考3分钟。
生1:民族精神的象征。
师:何以见得?生1:图一长城极为威武,图三长城横贯东西万里,需要中国人的勤劳、勇敢与智慧。
师:你的思维顺序是怎样的,直接看出民族精神吗?生1:稍作思考回答。
先看到长城的威武雄伟和绵延万里,然后再思考做需要中国人的优秀品质,然后再得出结论:是民族精神的象征。
师:请同学们注意这位同学的思维顺序。
还有同学有其他观点吗?生2:能抵御少数民族南下侵扰。
师:你又是怎么看出来的?生2:我也看出了长城的雄伟,而古代史上的中国北方少数民族主要的军种是骑兵,骑兵是无法跨越长城的。
师:但清军不是进入山海关了吗?生2:看来长城在这方面的作用应该表述为:只是消极的防御手段,不能根本解决问题。
师:很好!还有不同观点吗?生3:阻碍交流。
培养学生历史读图能力的教学策略分析
培养学生历史读图能力的教学策略分析【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如何通过教学策略来培养学生历史读图能力。
在教学目标设定方面,我们将明确目标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置不同的阶段性目标。
在课堂教学设计上,我们将采用多媒体教学、小组合作等方式提升学习效果。
而在教学方法选择方面,我们将结合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教学评价方式,我们将注重综合评价,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
教师角色将更多地作为引导者和激励者,引领学生积极参与学习。
通过总结和展望,我们期望能够提高学生的历史读图能力,使他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历史中的图像信息。
【关键词】学生历史读图能力、教学策略、教学目标、课堂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方式、教师角色、总结、展望1. 引言1.1 引言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镜子,通过历史的学习,我们可以了解过去的故事和经验,从中汲取智慧和经验。
而读图能力在历史学习中也是至关重要的。
历史图片不仅可以直观地展现历史事件和人物,还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视觉信息,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历史知识。
培养学生历史读图能力不仅可以提高他们对历史的理解能力,还可以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情。
如何有效地教授历史读图能力,成为历史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从教学目标设定、课堂教学设计、教学方法选择、教学评价方式和教师角色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历史读图能力。
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能为历史教学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提高学生历史学习的效果和兴趣。
2. 正文2.1 教学目标设定教学目标设定是培养学生历史读图能力的教学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步。
教学目标的设定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能力水平和课程要求来确定,以确保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教学目标应包括提高学生对历史图片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帮助他们从图片中获取历史信息并进行正确的解读。
这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学会识别图片中的人物、事件、地点和其他重要元素来实现。
教学目标还应包括培养学生对历史背景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帮助他们将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和现象与历史背景联系起来,形成完整的历史认知。
试论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读图能力
传递的重要信息。在教学中 , 往往要求学生“ 欣赏 ” 图片 , 却没有深 了“ 兰溪杨梅 ” “ 兰溪小 萝 卜 ” “ 兰溪地 下长河” 等图片 , 告诉学 生兰
入挖掘有效信息。 二、 要深入挖掘 图片所蕴含的重要信 息
一
溪独特 的地域环境 , 兰溪也 是在 因地制 宜地发展水 果经济 、 旅 游
量的文物古迹 , 一 目了然。 又问学生西安在哪个省 ? 古时候 称为什 油的来之不易 。又引导学生思考横溪镇这些年汽车数量的不断增
同样 需 要 消 耗 大量 的石 油 。可 想 而 知 , 整个 中 国需 要 消 耗 多 少 么? 等等 , 这就引出了大量有关西安的信息 , 让学生感受到小小的图 加 , 石 油 , 让学生 明 白日常生 活中应节约资 源 , 形成 可持续 发展 的科 片包含着大量 的信息 , 也教会 了学生如何从 图片 中获取有效信息 。
三、 要注重培养学生理 论联 系实 际的能力 读 图教学 中 , 掌握知识 的同时 , 也要培 养理论联 系实 际的能
学理念 。
在读 图教学 中, 要让学生懂得辨证地看 问题 。当读到 “ 山地之
图片时 , 让学 生认 识 到 瑞 士 在 发 展 旅 游 业 的 同 时 , 生 态 也 遭 到 力 。例 如 : 在教学生读第 二单元第 二课 “ 自然环境” 一 课地形多样 国 ” 的“ 世 界地 形 ” 图时, 比较 图 2 — 1 4北美 洲的落基 山脉 、 图2 一 l 5中 了一 定 程 度 的破 坏 ,不少 动植 物 的 数 量 急 剧 减 少 甚 至 相 继 灭 绝 。
图片在课本 中 占有重要 的地位 , 这主要 表现 为数量多 、 占幅 “ 日本耕海牧 渔” 图时 , 不 同区域 的人们依据不 同的 自然 条件 , 因
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摘要:初中历史教材中有很多精美的插图,它们是教材文字内容的补充,不仅让教材变得美观,更应用形象、生动、直观的方式表达出丰富的历史信息。
因此,作为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重视读图引导,让学生利用教材插图更有效地掌握历史知识。
关键词:历史;读图;策略;脉络;兴趣;思维;重点;难点历史教材有大量的插图:地理的、人物的、事件的,也有漫画的。
图无疑是中学历史教材内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一向都很重视图的直观演示作用,但往往忽视了对学生进行读图能力的培养,不能够有效地挖掘图的背后蕴藏的信息,降低了教材的生动性、趣味性,这是对教材资源的极大浪费。
一、在读图中把握历史发展脉络不论新旧历史教材,历史地图都占有大量比例,其特点是能显示历史事件发展的时空动态。
因此,弄清历史地图所显示的时间和空间发展线索,就能把握历史发展的脉络。
中国历史上的“人口南迁”和“经济重心转移”,假如利用好下面一系列地图,就能让学生一目了然。
这些地图是《夏、商、周地理位置图》《春秋战国形势图》《秦汉疆域图》《三国形势图》《两晋南迁移民分布图》《宋代经济分布图》。
首先,从《夏、商、周地理位置图》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华文明的发源地是以黄河中下游为中心的;至春秋战国时期,群雄争霸的主战场也是在黄河中下游;再到大统一的秦汉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仍是黄河中下游,如秦的咸阳,两汉的长安、洛阳。
可见北方的经济文化繁荣是长期的历史积淀。
历史发展到“三国两晋南北朝”和“五代十国”时期。
两次大的分裂,北方多战乱,南方相对稳定,导致人口陆续大量南迁:一是黄河以北的少数民族迁至黄河流域,二是黄河中下游的汉人迁至长江中下游。
少数民族多是游牧民族,他们的南迁,对黄河中下游的农业起到了破坏作用,而黄河中下游的汉人南迁,却给南方带去了先进的农耕技术和大批劳动力,再加上南方优越的自然条件、和平稳定的环境,南方的经济迅速发展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试论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集体备课材料叶红试论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读图水平人教版《历史与社会》教材的一个鲜明特点是“图文并茂”。
它不但做到了教材外在形式的美,更重要的是,图像与文字之间相互呼应、协调──图文互证、新鲜活泼、雅俗共赏。
图像是初中生学习历史与社会课程的重要工具。
读图学习是历史与社会学科的特色。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教材除了文字系统以外,各种地图、景观图、示意图、统计图等等,有机构成了一个“图像系统”。
它具有感官刺激强、信息容纳量大、表述简明扼要等优点。
这就要求我们引导学生重视“图像系统”的学习,借助“图像系统”能够更好地掌握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进一步理解地理概念、原理。
所以,学会读图、善于读图就成为学生能否学好历史与社会的关键。
读图水平是学生终生受用的一种“理解社会、适合社会、参与社会和改造社会的水平”。
培养学生的读图水平,符合新课标“以育人为本”的理念。
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却发现很多学生学习时对着图片一脸茫然。
具体存有的问题是学生缺乏图片意识,读图水平差,有的学生连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向都不知道,个别学生眼中无图,心中无图。
为了改变这种现象,全面提升学生的读图水平,针对课本上的各种图像,我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引导学生读图、用图。
一、看图和识图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选择好一堂课上需自始至终展示的主图和随教学进程需持续更换展示的辅图。
要求学生将课本内容与图片紧密结合起来,凡是课文中出现的地名或地理规律,基本上应在地图上找到其位置或了解其分布特点。
不同类型的图,看图和识图的要求也不同,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地图对于地图,要求学生掌握以下基本知识。
1.识图例和注记。
地图是一种图形语言,它是由各种图例、文字、数字、颜色等符号系统组成。
识图例是为了明确图中符号所表示的地理事物和现象“是什么”。
2.确定方向。
即某种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以及与其他地理事物的相对位置。
定向主要解决地理事物“在哪里”的问题。
3.建立比例概念。
中学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初探
中学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初探【摘要】中学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对于学生的历史学习和思考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对历史图片和地图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和时代背景,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目前中学历史教学中存在着学生读图能力普遍较弱的现状,主要是因为教学方法单一、学生思维方式不够灵活等影响因素。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多种策略,如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图片背后的含义、提供相关背景知识等来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教师还可以结合具体案例进行教学实践,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
未来,中学历史教学应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从而提升他们的历史学习效果和能力。
【关键词】中学历史教学、读图能力、培养、学生、重要性、现状、影响因素、策略、教学实践、案例、结论、未来发展方向。
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中学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初探引言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图像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之一。
而对于中学生而言,培养他们的读图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历史教学作为中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历史知识,更需要他们具备分析图像、理解图像所传达信息的能力。
现今中学历史教学中大多数时间还是以课本知识点的灌输为主,对于学生的图像阅读能力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
本文旨在探讨中学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读图能力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应的培养策略,以期能够引起更多教育者的重视,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通过对中学历史教学中读图能力的初步探讨,我们希望能够为今后的教学实践提供一些借鉴和指导,使学生在历史学习中不仅能够掌握知识,还能够培养自己的图像阅读能力,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的背后含义。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学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读图能力的重要性,并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通过对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影响学生读图能力培养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策略与建议。
本研究将通过教学实践案例的研究,进一步探讨如何在实际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培养初中学生《历史与社会》读图能力的探索
培养初中学生《历史与社会》读图能力的探索作者:王辉荣来源:《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7年第1期【摘要】初中《历史与社会》七年级的内容是以地理知识为主,既包含了丰富的文字知识,也包含了丰富的地图知识,学生往往对文字知识比较重视,而轻视地图知识,又或是学习不得要领。
本文从吃透关键知识点、依据时空顺序、变换角度、整体宏观把握四个方面探讨了提高学生读图能力的教学策略,并在读图策略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了画图辅助读图的教学方式,以供同行交流。
【关键词】初中《历史与社会》;读图;画图;教学策略一、缘起初中历史与社会七年级的知识体系以地理知识为主,本人多年从事历史与社会学科的一线教学,深感学生在学习七年级地理知识时的困难重重,成绩也往往不理想。
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就学科学习技能方面来讲,学生普遍存在读图能力不强,机械知识的记忆无法转化为读图能力,以至于无法取得优秀的成绩。
七年级的历史与社会学科与其他学科有所不同,除了文字知识体系外,教学更应该重视图像知识体系。
首先,图像知识体系包含了丰富的地理文字知识;其次,通过着重学习图像知识体系,可以巩固学生对地理文字知识的掌握;再次,七年级的考题往往更多地是以图像形式呈现,成为地理文字知识的载体。
因此,必须重视图像知识体系的教学,本人根据多年教学实践,总结了以下几种使用的教学策略。
二、提高学生读图能力的教学策略(1)要吃透关键知识点,扫除读懂地图的障碍点。
有时,学生在读图时,图像内容和文字都能看懂,但由于对隐藏的关键知识点掌握不够,而发生“卡壳”的现象,因此,针对此类问题,就是要吃透关键知识点。
如有的学生在读一些平面图判定方向时,无法判别觉得困难,究其原因,要么是对一般平面图隐含的“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这一关键知识点没有掌握,要么是对有些平面图中,指向标倾斜后方向判定不清,要解决这类读图障碍,就要吃透这些关键知识点。
(2)要依据一定时间和空间顺序,通过仔细读图,注重细节和规律,系统地掌握地图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
图,为教师讲解知识提供了依据,也为学生获取知识提供了方便。
学生通过对图的观察、分析,增长知识,启发思维,对培养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思考力等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是无法替代的。
所以,只有真正重视读图教学,重视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才能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注入不竭的源泉。
图文并茂是历史与社会教材编排的重要特色。
不过,同业者们有否发现,2012年新版七年级(上)的历史与社会教材同旧教材相比,又增加了更多的图,图片占据了每一页的一半以上版面,有平面图、地形图、政区图、景观图、示意图、统计图等等,“图文并茂”特色更浓郁了。
这些图作为知识的“载体”,负载着大量显性的或隐性的信息,具有感官刺激强、信息容纳量大、对比鲜明等优点,它们把抽象的内容直观化、形象化,起到语言文字难以表述的作用。
一方面,图为教师讲解知识提供了依据;另一方面,图为学生获取知识提供了方便。
所以,只有真正重视读图教学,重视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才能有效地提高历史与社会教学效果。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一、演示过程,激发学生读图兴趣力
演示过程,就是利用实验或实物等把事物的内容或过程显示出来,让人认识或理解。
有些图学生拿到手后,看不懂、无法理解,兴趣就不高。
为了让学生有兴趣读图,更为了让学生理解,我们可以适当演示该图的内容或过程,化抽象为直观。
对于七年级学生来
说,在历史与社会教材(上册)中,最先接触的图是p4的两幅平面图:杜娟画的平面图和王朋画的平面图。
我在幻灯片中出示这两幅图,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两幅图画的是同一小区,怎么看起来不一样?有很多学生怎么看也看不明白这两幅图画的是同一小区。
为了让学生明白,我借助了ppt功能,将王朋的图向右转动了90度,与杜娟的图方向一致。
这样学生就一目了然了。
又如,等高线地形图,学生也很难看懂,于是我用视频播放等高线地形图的形成过程,一个个横切面落在平面上,一条条等高线显现在纸上,我从学生的眼神中看到了惊奇、看到了兴趣。
二、看图说话,提高学生读图观察力
看图说话,就是观察图,说出图中“有什么”、“怎么样”。
观察是一个人认识事物的重要途径,是智力活动的基础,有观察,才会有发现,才能获得丰富的感性知识。
所以,拿到一幅图,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去观察,并耐心等待学生把观察结果说出来。
学生获得知识的最佳途经是自己探究,不是教师教出来的。
如,历史与社会教材(上册)p25大陆和岛屿示意图,我让学生观察陆地的组成部分。
有不少学生回答错误,说是由大陆、半岛和岛屿三部分组成。
我提醒学生:再仔细观察半岛和岛屿有什么不同?学生观察后发现半岛一面是与大陆相连的,而岛屿是四面环水的。
学生恍然大悟,与大陆相连的半岛当然是属于大陆的。
这幅景观图形象并直观地告诉我们:陆地是由大陆和岛屿两部分组成的。
图上有很多信息、知识值得学生多去观察。
作为教师,要有耐心倾听,当学生回答出错
时,要及时提醒,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不断去观察图、提高观察力。
三、联系分析,启发学生读图思维力
分析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活动,是在感性认识所获得的大量经验材料基础上进行的,有分析,才会有真知。
分析是提高读图能力的关键,其根本要求是准确理解图的内涵,分析出“为什么”。
通过观察,我们看到了现象,在脑子中积累了感性认识,但没有看到本质,它只解决了是什么,没有完成“为什么”的学习任务。
所以,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联系分析,为什么是这种状况,学生才能获得真正的知识,才能启发学生读图思维力。
如,学习历史与社会教材(上册)第四单元第三课《it新城:班加罗尔》,认识班加罗尔的气候。
先出示亚洲的气候类型图,学生知道印度是热带季风气候;再出示了同样是热带季风气候的班加罗尔和孟买两地的气温与降水图,学生发现孟买终年高温,年均温在30度左右,而班加罗尔的年均温在20度左右,是个四季如春的地方。
让学生观察p101图4-19班加罗尔在印度的位置,学生观察到它在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跟它西北面的孟买比,更靠近赤道,从常理上讲,应该比孟买更热。
这是为什么?学生查阅印度地形图,学生发现班加罗尔地处德干高原,海拔在900多米以上。
学生分析得出:受高海拔的影响,班加罗尔全年气温比较温和。
又联系了地理位置和地形,分析了班加罗尔的气候成因。
通过联系分析,学生明白图所包含的内在知识,启发了思维,提高了读图能力。
四、方法技巧,提升学生读图判断力
有些图,经过我们的探究、总结形成了方法、技巧甚至是口诀。
这些方法、技巧、口诀在以后读图中可以直接应用,大大提升了我们读图判断力。
如,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如何判断两点的位置关系。
一个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移动地图,把指向标朝上,这样就符合了一般定向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要求,很容易判断。
对于等高线地形图,已经形成这样结论:等高线闭合,外低内高的是山峰,外高内低的是盆地;等高线向高处凸出的是山谷,向低处凸出的是山脊;等高线重合的是悬崖。
所以,看等高线地形图,我们只要看清楚等高线高低走向,把这些理论应用就行。
又如,比例尺与地图所表示的范围与内容详略程度的口诀是:大小详细,小大粗略。
指的是图幅相同的地图,比例尺越大,所表示的实地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所表示的实地范围越大,内容越粗略。
五、手脑并用,培养学生读图空间想象力
读图能力的培养是眼、脑和手多种感官密切协作的结果。
在读图过程中,让学生亲自动手指一指、画一画,可以加深对地理事物的印象。
如,波斯湾石油输出线路,到西欧、美国的两条线路和到东亚的一条线路,我不仅要求学生在图上能用手指出来;而且在没有图的情况下,也能用手指比划出来,做到“手中无图,脑中有图”。
又如,马赛人在东非热带草原上放牧,随着旱季来临要迁徙。
我让学生用手比划马赛人由南向北、再由北向南的迁徙路线,同时让学生想象马赛人“逐水草而居”的放牧迁徙场景:5月份,南方草原一片枯黄,马赛人带着牛羊从南方的多多马迁到北方水草丰美的基
塔莱;10月份,南方雨季来临,马赛人又从北方的基塔莱回迁到南方的多多马。
手脑并用,可以熟悉图中事物的位置关系,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读图空间想象力。
培养和提高学生读图能力是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是历史与社会教学中重要的常规任务,是学生终身发展必备的素质。
学生通过对图的观察、分析,增长知识、开拓思路、启发思维、开发智力,对培养学生的兴趣力、观察力、思维力、判断力、空间想象力等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由此可见,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图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其他文字无法替代的。
作为历史与社会教师,要坚持不懈地抓好读图的训练,培养和提高学生读图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注入不竭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