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

合集下载

2022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2022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8.能详细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依据日常生活须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9.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实力,学会倾听、表达与沟通,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
10.学会运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实力。
二、阶段目标
第一学段(1~2年级)
(一)识字与写字
1.喜爱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确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化阶段的重要地位。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6.学习独立识字。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用音序检字法查字典。(部首)
(二)阅读
1.喜爱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初步养成爱惜图书的习惯。
2.学习用一般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
3.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4.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憧憬美妙的情境,关切自然和生命,对感爱好的人物和事务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沟通。
5.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绽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美丽。
6.相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7.积累自己喜爱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原10条,现7条,更紧凑)
(三)写话
1.对写话有爱好,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像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四周事物的相识和感想)

(完整word版)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

(完整word版)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注:凡是加粗的部分,均是课程标准(修订稿)新改动的,或增或删,或调或整合。

第一部分前言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培养和造就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

为适应和满足社会进步与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改革,应以马克思主义和教育科学理论(调换词序)为指导,总结我国语文教育的成败得失,借鉴国外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努力建设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语文课程。

语文课程应为提高学生道德品质(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积极的作用。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

同时,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

新疆全日制民族中小学双语汉语课程标准

新疆全日制民族中小学双语汉语课程标准

新疆全日制民族中小学双语汉语课程标准第一部分前言双语教育是我国民族教育的主要形式,在少数民族双语教育体系中,汉语是主要的授课语言之一。

汉语教学是实施双语教学的前提和保障。

随着我国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发展,随着少数民族地区改革开放的深入,对少数民族公民的汉语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他们具备包括表达交流与识字阅读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

根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关于全面实施双语教学的精神和要求,在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汉语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基础上,并参照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制定出本标准。

一、课程性质1.汉语教学是国家通用语教学国家通用语的教学和民族语言的教学是两个不同层次的语言教学。

学习、掌握作为国家通用语的汉语,对确立国家认同、中华民族认同,全面提高民族素质,培养学生面向全国、面向世界,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等方面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2.从课程来看,汉语课程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性质工具性是指汉语课作为民族中小学的主课程之一,应该完成对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

所谓基本素质包括热爱祖国、热爱家园,热爱学习,学会学习,打下终身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汉语课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在双语教学中,汉语是少数民族学习其他学科和文化的主要工具,是促进少数民族学生全面发展的工具。

人文性是指语言包含的深刻文化内涵。

汉语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在自己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创造出来的,它记载了我国数千年的历史文明,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和民族精神。

这就是汉语的人文性。

学习汉语就是学习中华文化,确立中华文化认同,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同时,学习汉语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念、审美情操的过程,是综合培养学生学会学习,获得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的过程。

3.从语言学习的先后顺序来说,汉语教学是第二语言教学汉语学习是在学生学习母语后进行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利用母语学习的经验和知识,逐步学习汉语知识,获得听说读写的交际能力。

《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解读

《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解读

《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解读
《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是国家教育部颁布的一项汉语课程标准。

该标准规定了民族
中小学汉语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要求。

它从基础教育语文课程的全面发展出发,根据民族中
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适合民族中小学汉语教学的标准。

《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的内容主要包括:一是基本要求,包括课程目标、学科特点、学习要求、教学内容及原则等;二是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三个部分:汉语课程内容、语文
知识与能力、汉语文体。

汉语课程内容包括普通话、听说、读写、语言文化等;语文知识
与能力包括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能力等;汉语文体包括书面文体、口头文体、文言
文等。

《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的实施,有助于提高民族中小学汉语教学的质量,培养学生
爱护母语的意识,树立民族文化的自信,促进各民族文化的交流,增强学生汉语能力,更
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

《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的实施,对于中小学汉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课堂教学应
重视对学生的兴趣和能力的培养,多种教学模式应结合实际情况,使教学更有趣、更有效;课程设置要科学合理,使学生具有良好的语言知识、文化知识和语言能力;教材应按照有
效的教学方法编写,注重突出民族特色,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母语;教师应加强师资培训,
提高专业水平,不断提高民族中小学汉语教学质量。

只有坚持贯彻《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才能真正提高民族中小学汉语教学质量,让
学生更好地掌握母语,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

新疆少数民族中小学汉语教材评估标准研究

新疆少数民族中小学汉语教材评估标准研究
[ 稿 日期 ] 20 — 6— 收 08 0 0 4
为一个新 的 突 出 的矛盾 。 目前 , 们 的 中小 学汉 我
语 教材虽 然是在 汉语 教学法 和教材 编写理 论 的指
导 下编写 的 , 有一定 的权威 性 和统 一性 , 教材 具 但
[ 者 简 介 ] 范 晓玲 (95一)女 , 作 16 , 四川 泸 州 人 , 疆 财 经 大 学 中 国 语 言 学 院 副 教 授 , 学 硕 士 , 要从 事 双 语 教 学 新 文 主

材, 以及 大量汉 语教辅 材料都是 近 l O年左 右开 发
出版 的。这些 教材在一 定程度 上保证 了中小学 汉
语 教 学 的 实 施 , 少 数 民族 基 础 汉 语 教 学 的 学 科 对
代 中小学 汉语教 材 的诞 生 。 … 少数 民族 汉语教 材存 在 的问题是影 响少数 民
V0 .0 12 Ge ea n r lNo. 93
新疆 少 数 民族 中小 学 汉语 教 材评 估 标 准研究
范 晓 玲
( 新疆 财 经 大 学 中国 语 言学 院 ,新疆 乌 鲁 木 齐 80 1) 30 2
[ 摘
要 ] 少数 民族 汉语 教 学是 当前 我 国民 族 教 育 教 学改 革 的 热 点 和 重 点 。 少 数 民族 基 础 教 育在 整 个
20 0 9年 第 4期 第 2 0卷 总第 9 3期
No. 2 0 4, 0 9
民族 教 育 研 究
J u n l f e e r h O d c t n frE h i Mio ie o r a s ac H E u ai tnc n r is oR o o t
和对 外 汉 语 教 学 与研 究 。

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

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

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是教育部颁布的一项重要教育标准,旨在规范和指导我国各民族中小学汉语教学工作。

汉语是中华民族的母语,也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之一,因此,制定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首先,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注重学生语言文字的基本功。

语言文字是人类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工具,而学生的语言文字基本功是语文学习的基础。

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通过大量的课堂练习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他们能够准确、流利地运用汉语进行交流。

其次,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阅读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有效手段。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各种文学作品、科普读物和实用性文章,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此外,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写作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重要体现。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多写作、多练习,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使他们能够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最后,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文化素养。

语言文字是民族文化的载体,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了解汉字的起源、演变和文化内涵,学习古代文学名著,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增强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心和认同感。

总之,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的实施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传承民族文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推动作用。

教师应该严格按照课程标准要求,认真备课、扎实教学,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坚实的语文基础。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版)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版)

(2011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目录第一部分前言 (1)一、课程性质 (2)二、课程基本理念 (2)(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2)(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3)三、课程设计思路 (3)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与内容 (3)二、学段目标与内容 (4)第一学段(1~2年级) (4)第二学段(3~4年级) (5)第三学段(5~6年级) (6)第一部分前言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活动,存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渐增强,现代科学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的交流媒介不断出现,给社会语言生活带来巨大变化,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对语言文字运用的规范带来新的挑战。

时代的进步要求人们具有开阔的视野、开放的心态、创新的思维,对人们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文化选择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语文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

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一、课程性质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二、课程基本理念(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最新部编版)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最新部编版)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最新部编版)现代社会需要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因此语文课程需要适应社会进步和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语文课程应该深化改革,与时俱进,着力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文化品位、审美情趣和思想道德修养,为培养未来公民的生存与发展能力,提高国民素质发挥奠基作用。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应以马克思主义、、、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继承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汲取当代教育科学理论的精髓,借鉴国外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积极的作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在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提高思想文化修养。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

语文课程应该深化改革,与时俱进,着力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文化品位、审美情趣和思想道德修养,为培养未来公民的生存与发展能力,提高国民素质发挥奠基作用。

三、课程的设计思路语文课程的设计应该贯彻全面发展的理念,注重语言文字的实际运用,突出语文素养的培养,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要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注重语文教育与其他学科的融合,注重语文教育与社会实践的结合。

要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注重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和开放性,注重教学方式的互动性和启发性,注重教学评价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语文课程的设计应该注重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发展特点,注重学生的兴趣和潜能,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审美体验。

要注重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交际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道德素养的培养。

MHK教学大纲教学文稿

MHK教学大纲教学文稿

M H K教学大纲《MHK》教学大纲课程名称:MHK学时:72适用对象:母语非汉语的汉语学习者先修课程:汉语精度,汉语阅读,汉语听说开课学院:语言系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中国少数民族汉语水平等级考试(MHK),是在第二语言教学理论的指导下,结合我国少数民族学习汉语的特点,专门测试母语非汉语少数民族汉语学习者汉语水平的国家级标准化考试。

民族汉考主要考查应考者实际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考查应考者运用汉语工具完成生活、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任务的能力。

过去,许多少数民族地区各级各类学校的汉语教学,主要沿用普通汉族中小学语文教学的方法,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效果不甚理想,少数民族学生实际运用汉语的能力较差。

过于强调语法、语文知识、篇章结构、中心思想、段落大意、文学特色等,对听、说、读、写的技能训练不足。

二.教学要求MHK考试以强调人文性、文学性的改革思路和强调学语言、强调交际能力培养、强调技能训练的改革思路为主要路线,为满足少数民族地区汉语教学的需要,建立适合少数民族学习汉语的科学评价体系,全面推进汉语教学改革,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管理等方面的改革,以便提高少数民族实际运用汉语的能力,适应生活、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的需要”,教育部决定开发专门为测试母语非汉语少数民族汉语学习者的汉语水平的国家级标准化考试。

三级考试对象:①接受过1200—1600学时现代汉语正规教育的学习者;②准备进入高等院校汉语授课班学习的少数民族学生;③希望向有关招聘部门证明自己汉语水平的少数民族应考者;④希望评价自己汉语水平的汉语学习者。

有关部门在招生、招工、人员任用等决策过程中评价应考者汉语水平的依据;各类学校允许学生免修汉语课程的参考依据;以汉语授课教师的任职资格评审的参考依据之一;汉语教学机构汉语教学效果评价的参考依据之一;帮助应考者了解自己的学习进程。

民族汉考的等级体系:MHK从低级到高级,共分为四个等级,互相衔接:一级:小学毕业生应该达到的水平二级:初中毕业生应该达到的水平三级:高中毕业生应该达到的水平四级:大学毕业生应该达到的水平,即基本接近母语的水平。

教育部出台《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义务教育)》

教育部出台《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义务教育)》

龙源期刊网
教育部出台《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义务教育)》
作者: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14年第07期
《全日制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试行)》自2006年发布以来,极大地促进了少数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建设,有力推动了少数民族中小学汉语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根据试行情况,教育部组织专家对《全日制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试行)》进行了修订完善,形成了《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义务教育)》,于2014年秋季学期开始执行。

各地要将《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义务教育)》作为双语教师培训的一项重要内容,认真组织开展对民语授课为主、单科加授汉语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汉语教师、校长以及各级汉语教研员的培训,帮助他们全面理解、深入领会和准确把握修订后汉语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和主要变化,切实将汉语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和基本要求全面落实到汉语教学中。

(教育部网站,2013-12-25)。

民族中小学设汉语课程 通过等级考试检验成效

民族中小学设汉语课程 通过等级考试检验成效

民族中小学设汉语课程通过等级考试检验成效今日在其官方网站发布《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义务教育)》明确,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可选用相应级别少数民族汉语水平等级考试,考查学生的汉语能力,检验汉语教学取得的成效,查找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

根据有关法律规定,普通话和规范汉字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少数民族学生在学习和使用民族语言文字的同时,应该加强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学习和使用。

全日制民族中小学开设汉语课程,汉语课程标准分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两个阶段。

本课程标准适用于母语为非汉语、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课程的少数民族学生,适用于以民族语言文字授课为主、单科加授汉语(含采用其他双语教学模式)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汉语教学。

义务教育阶段的汉语课程应适应和满足社会进步与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深化改革,与时俱进,着力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为培养民汉兼通的少数民族人才发挥奠基作用。

《标准》要求,用好中国少数民族汉语水平等级考试(MHK)这一评价工具。

中国少数民族汉语水平等级考试是一个有效的评价工具,该考试的一级和二级分别与义务教育阶段第一到第三学段和第四学段的课程目标相一致,主要考查应考者实际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可以根据本地的具体情况和教学实际,选用相应级别的考试,考查学生的汉语能力,检验汉语教学取得的成效,查找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重视汉语教师的专业发展,建立健全汉语教师评价体系。

汉语教师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准确把握汉语课程作为第二语言课程的性质和教学规律,具备符合教学需要的汉语能力,对汉语教师的评价,不应简单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唯一依据,而应对教师进行全面、动态的评价。

鼓励采取教师自评、教师间互评与学生评价、学校评价及家长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

汉语教师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健全,要与汉语教师培养、培训机制的建立相结合。

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应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订有效、持续的师资培训计划,并建立相关的交流平台,为汉语教师的进步和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我国重新修订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

我国重新修订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

龙源期刊网
我国重新修订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
作者:吴晶
来源:《江西教育·管理版》2014年第04期
记者日前从教育部获悉,在2006年发布的《全日制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试行)》基础上修订的《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义务教育)》已投入使用,更加注重培养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应用能力。

据介绍,汉语应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学生的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文化意识、学习策略和情感态度五个方面综合发展的基础之上,新的课程标准按照九年一贯的学习系统进行设计,按一至二年级、三至四年级、五至六年级、七至九年级四个学段,分别提出“学段标准”。

同时,这一标准为学生制定了包括认知策略、调控策略、交际策略和资源策略等一系列专业技能在内的学习策略,学生可在学习中根据不同情况,学会应用各种学习策略,找到适合自己的有效学习方法,促进学业的发展,还针对民族地区的特色情况给出教学、评价以及课程资源开发等方面的建议。

(新华网 2014年2月1日)。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少数民族中小学汉语教学大纲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少数民族中小学汉语教学大纲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少数民族中小学汉语教学大纲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一个以维吾尔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居住地区,使用多种语言文字。

汉语是各民族之间最通用的语言。

少数民族学习汉语,对于提高民族素质,推动民族地区社会的发展和繁荣,促进经济的发展,加强各民族之间的交往,增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具有重要的意义。

汉语课是我区少数民族中小学的主课之一,在整个民族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为指导汉语教学的教学、考核评估,标准教材编写与审查,促进整个汉语教学学科的发展,现根据《中国少数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和《中国汉语水平等级标准》以及词汇、汉字、语法等级大纲,参照我区少数民族汉语教学和中国对外汉语教学的实践经验,特制定本大纲,作为我区少数民族中小学汉语教学安排、教材编写、课堂教学的组织、成绩考核与教学评估检查的依据。

一、教学的性质汉语课是母语为非汉语的少数民族中小学学生学习第二语言的课程。

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其教学原则、规律和特点有不同于母语教学的特殊性;作为少数民族中小学的课程之一,它又是整个民族教育体系中的一环,要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服务。

二、教学的对象汉语课的教学对象是母语为非汉语的少数民族中小学学生,包括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蒙古、锡伯、塔吉克、乌孜别克、塔塔尔、达斡尔、俄罗斯等民族的、正在用本民族语学习的学生。

三、教学目标汉语课分为小学、初中、高中三个阶段,不同阶段的教学侧重点不同,要求到达的标准也不相同。

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高中毕业时到达“民汉兼通”,即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一般的听说能力和一定的写的能力,使他们能较自由地用汉语交流信息。

同时,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掌握良好的语言学习方法和语言学习习惯。

四、教学的内容和基本要求汉语课分为小学、初中和高中三个阶段,由于各地语言学习的环境,学生入学前汉语的能力不同,每一个阶段的教学要求分为基本要求和较高要求两种。

各阶段的教学要求如下:小学阶段A、基本要求小学毕业时到达汉语水平等级标准的初等一级标准。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能力需要注重学生的实际应用和实践操作。

同时,语文教育也应该注重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鼓励他们在语文研究中发挥自己的特长和才能。

三)强调跨学科和综合素养的培养语文教育不仅仅是研究文字和语言,更是涉及到各个领域的知识和能力。

因此,语文课程应该注重跨学科和综合素养的培养,帮助学生在语文研究中掌握各种学科的知识和方法,提高综合素质和跨学科能力。

四)注重个性化和差异化教育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拥有不同的研究特点和能力水平。

因此,语文教育应该注重个性化和差异化教育,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适合自己的教育。

三、课程目标和要求一)语言能力方面1.掌握基本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知识,能够正确地使用汉语语言。

2.具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各种类型的文本,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文本分析和评价。

3.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能够运用语言进行简单的写作和表达。

4.具有一定的口语交际能力,能够进行简单的口头表达和交流。

二)思想道德方面1.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2.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跨学科能力。

3.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增强民族自信心和民族凝聚力。

三)科学文化素养方面1.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

2.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现代技术应用能力,使他们能够熟练地运用现代技术进行信息搜集和处理。

四、教学内容和方法一)教学内容1.语音、词汇和语法知识的研究。

2.各种文本类型的阅读理解和分析。

3.写作和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4.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5.科学文化知识的研究和应用。

6.信息素养和现代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自主研究和发现知识。

2.合作研究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多媒体教学法,利用现代技术手段进行教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目录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性质……………………………………………………二、课程基本理念…………………………………………………三、课程设计思路…………………………………………………第二部分课程目标……………………………………………………第三部分学段标准……………………………………………………一、语言知识……………………………………………………………二、语言技能……………………………………………………………三、文化意识……………………………………………………………四、学习策略……………………………………………………………五、情感态度……………………………………………………………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二、评价建议……………………………………………………………三、教科书编写建议…………………………………………………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附录附录Ⅰ要求掌握的现代汉语常用字(略)附录Ⅱ要求掌握的现代汉语常用词(略)(1)(1)(2)(4)(5)(9)(9)(10)(12)(13)(14)(16)(16)(24)(27)(28)第一部分前言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

根据我国有关法律规定,普通话和规范汉字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少数民族学生在学习和使用民族语言文字的同时,应该加强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学习和使用。

民汉双语教学有利于促进各民族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有利于促进各民族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有利于增强各民族学生的祖国意识,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全日制民族中小学开设汉语课程,汉语课程标准分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两个阶段。

本课程标准适用于母语为非汉语、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课程的少数民族学生,适用于以民族语言文字授课为主、单科加授汉语(含采用其他双语教学模式)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汉语教学。

义务教育阶段的汉语课程应适应和满足社会进步与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深化改革,与时俱进,着力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为培养民汉兼通的少数民族人才发挥奠基作用。

汉语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汉语应用能力,提升学生的汉语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汉语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优良传统,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汉语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义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汉语课程应充分发挥在义务教育课程体系中的基础作用,努力实现与其他课程的衔接和贯通。

一、课程性质汉语课程是一门学习运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基础性、实践性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

汉语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汉语应用能力,使学生基本学会运用普通话和规范汉字进行交流沟通。

汉语课程应使学生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逐步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树立民族团结意识和祖国意识。

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汉语课程有利于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课程基本理念(一)全面提高学生的汉语素养义务教育阶段的汉语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汉语素养。

汉语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了解、认识并逐步掌握普通话和规范汉字,初步掌握学习汉语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口语交际能力、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并能丰富汉语的积累,培养语感,逐步形成汉语思维能力。

(二)遵循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规律,正确把握汉语教育的特点汉语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通过汉语实践活动帮助学生获得汉语知识和汉语技能,培养学生的汉语应用能力。

汉语课程应切实考虑学生的汉语基础、生活环境、文化差异、认知经验和年龄特点等实际情况,精心设置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内容。

汉语教学应遵循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基本规律,目标明确,循序渐进,注重实效,努力营造轻松、和谐、富有趣味的教学情境,开展多种形式的汉语实践活动。

在教学活动中,应鼓励学生更多地接触语言材料,给他们创设尽可能多的汉语学习氛围,引导他们不仅在课堂上而且在课外活动和日常生活中,都能应用汉语进行表达和交流。

让学生在大量的汉语实践中学习、体验、思索汉语言文字的运用规律,形成一定的汉语应用能力。

汉语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精神世界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学生对汉语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往往是多元的。

因此,应重视汉语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培育良好的文化素养,同时尊重学生在汉语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交际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汉语课程应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尊重个性差异,培养合作意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交际的学习方式。

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应用学习既符合汉语教学的实际,又具有现代社会的学习特征,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实践活动中全面提高汉语素养,有利于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汉语课程应重视应用学习的作用,注重听说读写的相互联系,注重汉语与生活的结合,注重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整体发展。

(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汉语课程汉语课程的建设应继承我国民族中小学汉语教育的优良传统,注重学习和积累,注重应用与实践;应密切关注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汲取中小学相关学科的教学经验,拓宽汉语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养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汉语素养。

汉语课程应富有创新活力和开放性。

要尽可能满足不同民族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确立适应时代需要的课程目标,开发与之相适应的课程资源,努力拓宽学习渠道,形成相对稳定而又灵活的实施机制,不断自我调节,更新发展。

三、课程设计思路义务教育阶段的汉语课程,应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继承我国民族中小学汉语教育的优良传统,汲取当代教育科学理论的精髓,遵循汉语教学的规律,努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汉语基本素养,为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增强中华民族的创造力和凝聚力、培养民汉兼通的少数民族人才发挥积极作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课程标准适用于以民族语言文字授课为主、单科加授汉语(含采用其他双语教学模式)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汉语教学。

课程目标九年一贯设计。

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之下,从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文化意识、学习策略和情感态度五个方面,按一至二年级、三至四年级、五至六年级、七至九年级四个学段,分别提出“学段标准”,体现汉语课程的整体性、阶段性和连贯性。

各个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体目标。

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部分,对教学、评价、教科书编写、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等,提出了实施的原则、方法和策略,同时也为具体实施留有创造的空间。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义务教育阶段汉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汉语应用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目标的设计着眼于汉语素养的整体提高。

汉语应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学生的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文化意识、学习策略和情感态度五个方面综合发展的基础之上。

其中,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和文化意识是形成汉语应用能力的基础;学习策略是提高学习效率、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保证;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这五个方面相互作用,共同促进学生汉语应用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如图所示。

义务教育阶段的汉语课程在总体目标之下,按一至二年级、三至四年级、五至六年级、七至九年级四个学段分别提出课程目标。

每个学段的课程目标均对学生的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文化意识、学习策略和情感态度五个方面的行为综合地提出要求。

以下是各学段目标的具体描述。

第三部分学段标准为了实现汉语课程的总体目标,课程标准对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文化意识、学习策略和情感态度五个方面提出相应的学段标准。

为增加汉语课程的弹性和可操作空间,同时为体现义务教育一至六年级的连贯性,课程标准把第一到第三学段合在一起提出标准,第四学段单独提出标准。

一、语言知识语言知识是培养语言应用能力的基础。

汉语的语言知识包括语音、汉字、词汇和语法四个方面的内容。

二、语言技能语言是交际的工具,语言技能是培养语言应用能力的核心,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

这四种技能在语言学习和训练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三、文化意识语言本身就是文化的一部分,是文化的重要载体。

中华传统文化历史悠久,现代社会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进行文化教学,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热爱中华文化。

四、学习策略学习策略包括认知策略、调控策略、交际策略和资源策略等。

认知策略帮助学生记忆、组织和理解所学知识;调控策略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态度;交际策略为学生在学习和应用汉语时排除困难,顺利完成交际性任务提供保证;资源策略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合理利用时间、有效设置环境和积极寻求支持。

学生应在学习中根据不同情况,学会应用各种学习策略,找到适合自己的有效的学习方法,促进学业的发展。

五、情感态度情感态度指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相关因素,以及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祖国意识和民族团结意识。

积极的情感态度是学习成功的重要因素。

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按照课程的总体目标,汉语教学应综合考虑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文化意识、学习策略和情感态度五个方面,根据学生的发展状况,整体规划各个学段的教学任务,有效整合课程资源,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一)基本原则1.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是汉语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汉语教学应在师生有效互动的过程中进行。

汉语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

接受性学习与自主、合作、交际的学习方式相辅相成,根据学生学习的特点,给学生以恰当的指导,引导学生在主动积极、相互合作的语言交际实践中,掌握语言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教师应掌握第二语言习得规律,了解学生母语对汉语学习的影响,并能选择与学生学习语言的进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注重吸收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

应认真钻研教科书,根据学生的汉语程度和民族语言的特点,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科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