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学生汉语教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少数民族学生汉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教育学家斯普朗格说:“教育决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在它是一个人格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即是说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诱导出来。

传统的教育观念总是把学生当作需要接受教育的被动者,教师主要是依靠重复、强化来维持学习活动,产生学习效果。这种教学活动,没有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和积极性,而且学生的创造性受到抑制,也体会不到学习的愉悦感。从当前课堂教学的现状来看,学生被动应付、缺乏主体意识是影响学生发展的主要症结。

一、转变观念,树立少数民族学生在汉语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在少数民族汉语教学中,真正意义上的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无论在第二语言教学理论还是在实践方面都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新课程改革实验的主阵地是课堂教学改革,要真正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作用,首先要解决老师思想观念更新的问题。对少数民族学生在汉语课堂教学中的定位是根本性的认识问题。学生是课堂上学习的主体,作为目的语的汉语是学生认识、学习及掌握的对象,是客体。但在实际教学中,老师还没能真正做到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体,主要表现如下:

(一)学生被当成语言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不是创造性语言的

使用者

我们在以往教学实践中发现,最能反映老师这种观点的一句话是:“我讲过多少遍,你怎么还不会?”我们先分析一下“我讲过多少遍”所包含的意思。“讲”就是把语言知识讲清楚,那么“讲过多少遍”指的是老师一遍又一遍地讲过,似乎任务已经完成。那么“你怎么还不会呢?”这是把学生当成语言知识被动接受者的典型表现。“讲过多少遍”并不表示老师的课堂教学任务已经完成,更重要的是老师应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为表达服务,做到语言形式、意义的结合。只有在这种服务和结合中,才能使教和学互相促进、融合,才能使学生在课堂实践中逐步学会做一个积极的创造性语言的使用者。

(二)学生被当成单独的学习个体,而不是共同管理学习过程的参与者和合作者

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老师往往居高临下地看待学生,很少考虑培养学生对学习过程的共同管理能力。从课堂教学的即时效应看,老师填鸭式地完成了教学计划,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但从长效性来看,老师决定一切,学生的主体能力遭到埋没。

“学生是共同管理学习过程的参与者、合作者”的观点必须牢固地扎根于老师的头脑中,切实地贯彻于教学实践,这是培养学生主体性的必然要求。但鉴于军校教育的特殊性,我们没有必要学习国外那些过激的做法,让学生走上讲台代替老师做这做那,完全由学生独立选择学习材料、决定学习进度和考试日期等。

二、搭建学生主体地位平台,促进汉语教学质量提高

课堂上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我们不仅要使学生学会,而且要使学生会学。

(一)发挥学生主体性,培养学生语言学能

1.要培养语言学习策略。汉语学习策略指的是学生在学习汉语知识、发展汉语技能过程中采取的步骤、方法和技巧。为避免学生学习策略的随意性,我们要对其进行相应的指导:(1)根据学习的内容确定培养目标,进行学习策略培训;(2)根据课堂上发现的个别问题进行即时培训,以点带面,争取大多数学生的提高;(3)坚持在课堂教学的长期过程中,针对学生出现的策略问题,根据学习内容设计有意义的课堂交流活动。使学生在完成活动的同时,既能学会用语言形式表达语言意义,又能使自己的策略能力得到提高。2.要培养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学生学习主体性的高层次表现。具有创新个性的学生在语言学习中表现为学习兴趣强烈,富于想象,不怕犯错,具有探索精神。老师应把培养学生的创新个性贯穿于汉语课堂教学的全过程:(1)鼓励质疑创新观点,大胆地提出与众不同的问题,培养学生的语言创新思维能力;(2)催化迁移不断求新。老师不应等待学生旧知识技能向新的迁移或者任其自然。我们要引导学生把旧的认知结构运用到新的认知结构中去,逐步形成识别、发展和组合其它知识结构的技能,以帮助他们独立学习;(3)创设疑问情境,强化动机,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用不同方式表达意义,从多方面思考寻求变异,以达到扩展

和深化的目的。其中句型转换是一种激发学生发散思维的好形式。在句型转换的基础上,还可以再进一步要求学生说一段话或写一段话,进行不同的表达练习。虽然不能说这种活动方式能全面提高创新能力,但可以用来激发对语言运用的发散思维。

(二)老师创设平台,激发学生主体性的体现

发挥学生主体性并不等于老师丧失了作用或减轻负担,相反对老师的要求更高、更具挑战性。新教学理念下的课堂和传统课堂不同的是老师控制减少了,学生投入增加了,学生自主性加强了。我们必须明确的是,不管老师是示范者、组织者还是监督者,在课堂教学全过程中应起到协调、促进和指导的作用。

主体性要求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但学生只有做什么和怎样做好它的自由,而没有不做它的自由。课堂交互活动进行协商,并不等于一切都是可协商的。学生在课堂上是不能完全把握自己的,他们会走弯路甚至走错路,老师的帮助和指导是他们发挥主体性能力的后盾,使他们觉得有安全感,充满信心,也有了方向。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为学生搭建展现其主体性的平台:

1.要在课堂交互活动中,尽量减少指令性的规定,这样学生就能在比较宽的范围内,根据自己的能力自由选择参加交互活动,尽量发挥出最高水平。所以老师在练习的选择、设计上,就要形式多样:从人员参与上说,有个人的练,合作的练;从人的感官调动上说,有听觉的练,视觉的练,思维逻辑的练;从练的媒体上说,有笔头的练,口头的练。

2.要创造积极实用的学习环境。尽量用学生学过的汉语知识进行教学,提出要求,讲解语法、课文,在长期积累过程中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使学生既有语言交流的愿望又能学到实际有用的汉语。他们可以试着用汉语去说、去写,从而提高独立表达、交际的能力。

3.要把语法学习和交际任务结合起来。我们学习语法的目的是为了表达意义,完成交际任务。在有意义的情景中把语法学习和交际任务结合起来,至少有三个方面的优点:(1)语法学习摆脱了枯燥的形式,变得生动有趣;(2)语法符号传递了有意义的信息,使学生从中学会判断、推理、综合等思维形式;(3)语法学习的最终目的得以实现,语法形式被用来完成交际任务。学生在利用所学知识中完成“表达自己日常生活”的过程中,锻炼了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使主体性得到了发挥。

素质教育作为一种主体性教育,充分弘扬了人的主体性,强调要以学生为出发点,按照学生的内在需要发展学生的个性、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能主动、全面的发展。其关键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全面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们要认真研究新理念下的汉语教学,真正解决好我院少数民族汉语教学中存在的“学生主体”理念和操作层面中的问题,关注个体差异,满足学生学习汉语的不同需求,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汉语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汉语的能力,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