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目中理想的学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心目中理想的学生

当今社会的竞争是以经济和科技为中心的综合国力的竞争,但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竞争。而教育竞争归根到底又是取决于学生培养质量的高低。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学生是主体,所有的教育都是围绕学生展开的。没有了学生,教育也就是不存在了。教育的真谛是要把学生塑造成未来社会的顶梁柱。那么。未来社会的顶梁柱应具备什么样的优秀素质呢?

一、理想的学生,应该是品行端正、善解人意、热爱生活、富有理想、朝气蓬勃的学生。

成人和成才是同一道理,不成人也就是不能成才。优秀的学生应该把道德完善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力争做到真善美的和谐统一。其中,爱和同情心是品行端正的两个重要的表现。

可以说,一个没有爱和同情心的人是“不健康”的人。爱应从身边的事做起,从爱一草一木、一树一花、小动物、父母、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到爱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爱岗和敬业),最后到爱集体、爱祖国、爱人民。苏霍姆林斯基在他的学校大门上写“爱你的妈妈”来教育学生,激发学生固有的爱心。有人对此不以为然,苏霍姆林斯基驳斥道,一个人如果连他的母亲都不爱,他还能爱什么呢?

爱心无价!培养一颗爱心很重要,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一颗爱心,其他的品质都是爱心的延伸。只有爱,才能感受到生活的乐趣;只有爱,才能享受到人生的真谛;只有爱,才能感受到人类的伟大。天底下最辽阔的是天空和大海,而比天空和大海更辽阔的是人的心灵。一个满怀爱心的人,是永远不会感到寂寞的。只有爱才能赢得爱。愿天底下的每一个学生都从爱自己的爸爸妈妈开始,去爱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

同情心也是品行端正的重要体现。一个没有同情心的学生在“冷酷”对待他人的同时,也会被社会所“孤立”。只有具备同情心,才能帮助弱者,体现出自己的价值;只有具备同情心,才能使社会涌起爱的浪潮;只有具备同情心,才能使社会真正具有平等意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优秀的学生应学会乐于帮助身边学习上和生活上有困难的学生,帮助他们共同成长。这是培养学生同情心的重要方式。

品行端正的另外一种表现是要有公正性。对于公正,通常有四种境界:大公无私、先公后私、先私后公、公私兼顾。要求一个人完全没有私心,完全做到大公无私,的确有点儿苛刻,但公正地处理各种问题是每个人都能够并且应该做到的。社会公正是社会是否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一个社会如果连最起码的公正都没有了,

社会的良性发展也就失去了最基本的前提。优秀的学生从小就应该培养一种公正的品质。学生是否具有公正性品质,有很多不同的表现形式,如学校中发生的考试作弊就是不公正的表现形式之一。作弊者试图用最少的投入,甚至谈不上投入,即纯粹凭投机取巧来达到一己之私的目的。他的作弊成功对于其他辛辛苦苦,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来获得成绩的同学来说,就是一种不公正。如果学生把从学生时代就形成的这种不公正的品质带到社会中,就会形成自私自利、徇私舞弊等许多对社会发展十分不利的不良道德品行。

此外,学生是否具有远大的志向和理想也是学生成功的重要前提之一。我国古代将树立远大的理想称做“立志”。自孔子以来的历代学者都把“立志”作为学习的必备条件。孔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明代学者王守仁说:“是以君子之学,无时无处不以立志为事。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飘荡奔逸,终亦向所底乎?”而王明阳甚至认为,“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虽百工技艺,未有本于志者。”作为学生来说,从学生时代就树立远大的理想和人生目标,意义更是重大。

理想是学生腾飞的翅膀。一名满怀理想的学生,他的生活一定是很充实的。有了理想,才会有前进的方向;有了理想,才会有前进的动力。一个学生如果没有明确而远大的理想,没有头美好的希望和追求,他的行动就会失去方向和动力。在学习和生活中稍遇挫折就会心灰意冷,一蹶不振。反之,如果一个学生具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就会清醒地认识到自己行动的意义,就会按照目的,自觉地调节自己的行动,不达目的,决不罢休。革命导师马克思有一句名言:“我的目标始终如一”。这就是他为什么能在颠沛流离、家贫如洗、妻病子亡的艰难条件下,矢志不移、奋勇搏击的原因所在。

学生理想的树立不能好高婺远,脱离现实基础与条件。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万丈高楼起于垒土。任何理想的实现,都应该脚踏实地,从眼前工作做起,缺乏挑战性,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这样的理想也就失去了激励的意义。理想是学生对未来美好前景的一种憧憬,它是美丽而神奇的。为了理想而奋斗,再苦、再累也是乐在其中。反之,没有了理想,也就意味着前进道路的停止;没有了理想,也就意味着人生意义的终结。学生是富有理想的,这是他们成功的希望所在。让每个学生都满怀激情的拥抱理想,走向明天吧!

二、理想的学生,应该是积极进取、敢于创新、敢于标新立异、富有个性、富有自己独特见解和思想的学生。

创新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正成为教育探讨的热点问题之一。伴随人类迈进21世纪知识经济社会,新世纪需要的人才不是“读书机器”,而是富有个性的创新人才。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被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而日益受到重视。虽然早在20世纪30年代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就曾极力倡导创造教育,他的老师美国

教育家杜威也曾就传统教育中缺乏创造性的弊端提出过批评,提倡创造教育,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能力,但是,由于工业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创造教育并未真正被重视。即使在当代,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学生的创新素质培养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传统的学习只是一种继承性、维持性的学习,学生通过学习获得原来已经确立起来的观念、方法和原则,以应付已知的、重复的情景,这在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还可以解决问题。然而,在即将到来的知识经济时代,文化知识、科技以及经济发展瞬息万变,思考问题的方式也与以往大有不同。人们不仅要适应原有社会的生活规律,更需要改造和创造新的生活条件,不断完善自我,这就需要强调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观念和创新行为的形成。学生也只有接受创新的教育,进行创新的学习,才能在知识经济中敏捷地接受新知识,才能创造世界,创新生活。哈佛大学校长陆登庭在北京大学讲坛上讲了这样一段发人深省的话:“在迈向新世纪的过程中,一种最好的教育就是有利于人们具有创新性,使人们变得更善于思考,更有追求的理想和洞察力,成为更完善、更成功的人。”

可以说,卓越的创新能力充分体现了一个人发现问题、积极探索的心理取向和善于把握机会的敏锐性。创新能力绝不仅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人格特征和精神状态以及综合素质的体现。基于创新教育对人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1996年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曾把它作为教育的最高目标:“教育的任务是毫不例外地使所有人的创造才能和创造潜力都能结出丰硕的果实……这一目标比其他所有的目标都重要。”总之,不论从国家和民族发展的角度看,还是从个人发展的角度看,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都是显得十分急迫。

学生素质的培养离不开学校、社会以及家庭的教育,但是学生自身有意识地使自己向这一目标努力也是创新素质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我国传统的教育思想里,有一种“随大流”的思想,许多同学也形成了一种人云亦云的习惯,不敢表明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不敢否定权威,这些学生在创新意识、创新思维方面明显缺乏,没有一种创新的个性。而优秀的学生从学校里就自觉培养“敢为人先”的个性,对一些疑难问题敢于提出自己的个人见解,敢于“钻牛角尖”,不盲从所谓的权威,敢于跳出原有的圈子,为了真理,从实际出发,敢于向任何权威挑战,这种学生不仅在学校中,而且在以后的工作中,也会不断产生创新的观点和思路,为社会作出更加突出的贡献,成为社会真正的栋梁。

创造性的个人特征并非是天生的,它是在学校、家庭、社会的影响下逐步形成的。只要做个有心的人,绝大部分学生都可以形成创造性的个性特征。

三、理想的学生,应该是自信自强,永不放弃,在困难和挫折面前永不低头,充满旺盛斗志和乐观精神的学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