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_《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一、童谣导入,复习回顾

1、播放春节童谣,学生跟读,感受欢乐氛围。

这首童谣正是对我国传统节日——春节的描述。今天,我们将继续跟随老舍先生,走进老北京,进一步地感受老北京魅力十足的年文化。

2、回顾上节课所学,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引导学生按时间顺序回顾所学。

二、品读体味,感受年味

在作者描绘的一幅幅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中,你最喜欢哪一幅?(学习提示: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反复读一读,划出最能表现春节年味的重要词语或句子,把你的感受写在旁边。)

学生精读课文,做好批注,准备交流。

(一)除夕(出示段落)

1、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除夕真热闹”呢?

(1)人们的活动:“家家赶”“到处”“男女老少都”“万不得已”“必定”“除了”“都”等词语体会

理解“守岁”:一重意思,年长的人守岁,有珍惜光阴的意思;二重意思,年轻的人守岁,则是为了父母延寿。

师:从这些词语当中,我们可以看到人们是多么重视除夕夜的团圆啊,差不多所有的人都在欢度除夕,当然热闹了。

(2)从味、色、声的描写

“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红红的对联”“各色的年华”“鞭炮声日夜不绝”

师:从味道到色彩到声音,除夕这一夜,作者进行了全方位的描写,无不体现出除夕的热闹,也让你我感受到了老舍观察的细腻。

2、除夕这天,你是怎么过的呢?生自由说,出示学生过年时的照片小结:是啊,热闹的除夕,处处洋溢着喜庆,诉说着团圆的故事。让我们怀着过年的喜悦再来读读这一段吧!

(二)初一

1、“正月初一”与“除夕”又什么截然不同的呢?

课件出示:“铺户……全城都在休息。”

这样的“截然不同”让我们感受到了什么呢?板书:悠闲

2、你还从哪些地方感受到正月初一,人们的悠闲自在?

人们的活动:男人们,女人们,小孩们。板书:开心

小结: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人,每个人都在拜年,走亲访友、或者逛街、比赛。总之都没有闲着的,分明都是那么快乐轻松自在。

3、指导朗读:谁能读出这轻松自在的感觉。

4、大年初一,你们要先去给谁拜年?(敬老孝亲)

长辈为什么给小孩子压岁钱?(同“祟”音,寓意健康成长)(三)元宵节

1、我们可以看出在元宵节这天,作者写的最多的是什么?

2、再读课文,把描写灯的语句画出来,读一读,看看能体会到什么?

3、学生汇报交流:

“正月十五……红火而美丽。”板书:红火而美丽

“有名的老铺子……故事。”一连串的排比,让我们感受到了“灯”的数量多、种类多。

4、同学们在元宵节看了怎样的花灯呢?(生回忆交流)

师:让我们也进入这灯的世界里遨游,感受这份红火而美丽吧!

课件演示:各种灯的图片。

4、小结:我们在这五光十色的灯的世界里畅游,让人流连忘返,难怪老舍先生说课件演示:——“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

——“这的确是美好而快乐的日子”

三、交流探讨,领悟表达特点

1、一个“又”字说明了什么?

小结:春节有多次高潮,作者在写这三次高潮时又抓住最主要的特点来展示了不一样的热闹。

2、作者又是怎样写其他日子的呢?

学生交流,感受作者描写的有详有略,思考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小结:抓住主要特点来描写。突出了北京春节的民俗特点,让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在我们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我们的习作中也可以运用这种详略得当,抓主要特点描写的方法,使自己的作文更具特色。

四、拓展总结,布置作业

1、老舍先生用及其凝练的语言为我们勾勒出了一幅幅热闹喜庆、欢

乐祥和的春节画卷,抒发了自己对节日、传统文化的认同喜爱,也唤起了我们的春节回忆。中国的春节是最具文化内涵和传统魅力的日子,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凝聚,古人也留下了许多描写春节的诗词佳作,大家课下都搜集了哪些呢?(学生分享)

2、除了春节,我国还有许多其他的传统节日,(播放视频),每个传统节日背后都有不一样的故事、不一样的情感寄托,也产生了不一样的风俗习惯。请同学们用上本文学习的表达方法,写一写我们不一样的传统节日。(按照一定顺序,介绍清楚节日的风俗习惯,抓住重点,突出节日特点。)

《北京的春节》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是五年级学生。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自学感悟能力和搜集资料的能力,在第一课时的学习基础上,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本班学生均来自农村,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学生在课文朗读上需要突破。老舍先生在本文中运用通俗的风格和京味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这使有些学生在朗读理解上有一定难度。

因为学生对春节这一传统节日是比较熟悉的,所以我采用创设情境的方法,选用了学生春节期间拍摄的一些图片,将文本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连接,在对比中感悟春节的独特魅力,感受中华民族特有的民俗文化,然后再回到文本具体语句,精读感悟,引导学生思考作者为突出北京春节的民俗特点所采用的表达方法,实现教学目标。

《北京的春节》效果分析

本文作者老舍先生的语言通俗易懂、朴实简洁,列举了大量的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又充满趣味。春节是我国最隆重的一个传统节日,学生都十分熟悉,同时,处于农村,学生的春节年味相对还比较浓厚,所以文章中的许多描写都能调动起学生的生活经验。由此我就想办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在一种欢快的氛围里感受文本描写的热闹。

首先,教室里周边小黑板贴上了对联、剪纸,黑板前挂上了小灯笼,学生走进教室就感受到了一份喜庆,有的孩子忍不住问:“我们这是要过年吗?”可见对于春节的贴春联、挂灯笼的习俗学生都十分熟悉。上课一开始,跟着音频朗读春节童谣,学生都十分投入,很欢乐,在一种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开始了本次课程。其次,在“除夕”这一部分,学生明确了文中提到的习俗,感受了热闹之后,我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除夕夜,学生畅所欲言,随后我播放了几张学生春节时的照片,学生都兴趣高涨,由此怀着这份喜悦之情再读课文,情感体验更加深刻了。在“大年初一”这部分,有许多老北京的传统习俗是学生不熟悉的,通过图片展示学生发现了老北京大年初一的不一样。最后在“元宵节”这一部分,老舍先生主要写了元宵节的灯,学生在欢快的音乐声里欣赏花灯,回忆自己看的花灯,感受了元宵节的红火和美丽。这部分可以节选学生写的“看花灯”的习作片段,对比阅读应该更能发现写作上的特点。

读是培养学生语感和语言素养的最佳途径之一,也是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本文的语言生动形象,通俗易懂,感情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