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合一,至乐无乐--论庄子审美的生态智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人合一,至乐无乐--论庄子审美的生态智慧

余泽娜

【摘要】庄子思想中蕴含着深刻的生态智慧,其思想动因最初是为了超越时代的恶。要超越时代的恶,人道应以天道为据,自然无为。为此庄子提出了证道的境界——“天人合一、至乐无乐”,这是庄子生态智慧的核心思想。“自然”是理解它的关键,审美是其特色。在庄子的生态智慧中,他展示了一种不断追求境界超越的生存格调和人与自然亲和的生活方式。%Zhuangzi’s thoughts contain profound ecological wisdom, and the ideological motivation is to surpass the evil of the era. To surpass the evil of the era, human should follow the law of nature and let things take their own courses. Therefore, Zhuangzi put forward the thought of“unity of man and nature”and the thought of“extreme pleasure is no pleasure”, the core conceptions of Zhuangzi’s ecological wisdom, the key of which is nature,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which lie in aesthetics. Zhuangzi’s ecological wisdom displays a living philosophy in constant pursuit of surpassing and a living style which keeps the affinity between man and nature.

【期刊名称】《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4(000)004

【总页数】9页(P41-49)

【关键词】天人合一;至乐无乐;庄子;审美;自然;生态智慧

【作者】余泽娜

【作者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哲学部

【正文语种】中文

随着西方深层生态学的兴起,中国道家思想在西方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例如美国学者卡普拉称赞道家思想表达了一种最深刻、最美妙的生态智慧,科利考特认为道家思想是东亚的传统深层生态学,澳大利亚学者西尔万和贝内特认为道家思想蕴含着生态学取向,等等。但西方深层生态学家们对中国道家思想的关注焦点,大多落在老子和《道德经》上,对庄子及《庄子》则不够重视。实际上,借助庄子可以更好地理解老子。憨山曾评价老庄曰:“老言古简,深隐难明。发挥老氏之道者,唯庄一人而已……间尝私谓中国去圣人之,即上下千年负超世之见者,去老唯庄一人而已。”② 释德清:《观老庄影响论》,《老子道德经憨山注·庄子内篇憨山注》,新文丰出版公司(台北),1993年,第7-8页。从生态智慧角度观之,道理亦同——庄子既继承了老子,又发展、甚至在有些方面超越了老子。从思想特点上看,庄子的生态智慧是审美式的,他所提出的以“天人合一、至乐无乐”的精神境界为核心的审美的生态智慧,不仅仅是对当代深层生态学理论的古代回应,而且在实质上也代表了一种不断追求精神境界超越的生存格调和一种人与自然亲和的生活方式。庄子思想中虽然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智慧,但其最初却不是为了解决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其动因主要是为了超越时代的恶。

从春秋到战国,这一阶段是历史上的大变革时期,同时也是礼崩乐坏、纷争迭起、多元分裂、动荡混乱的时期——“天下何其嚣嚣也”③《庄子·骈拇》,《庄子今

注今译》(上、下),陈鼓应注译,商务印书馆,2007年。以下《庄子》引文均同。。在这长达四百多年的历史卷轴中,刀光剑影、血雨腥风、哀鸿遍野,虽然“社会由此向前蠕动了一步,但这一步却又是通过踏碎社会良心实现的”① 冯达文:《回归自然——道家的主调与变奏》,广东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45

页。。

为何那个时代世道如此动荡,如此破碎、冷酷和苦难?庄子认为,根本原因就在于争鸣的各家学说、尤其是儒家的仁义道德学说违背了天道自然无为的本性。老子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②《老子·二十五章》,《老子今注今译》,陈鼓应注译,商务印书馆,2003年。以下《老子》引文均同。人道应以天道为据,取法自然。而儒家的仁义道德反其道而行之,对人欲的引导方向是错误的——编罗织网、以“克己”为主,违逆自然之天性、束缚心灵之自由,使人长期

处于压抑的状态,这样反而容易诱发智巧伪诈的百出机心,导致名不副实、道貌岸然的分裂状态。人如是,社会也受波及。例如“夫仁义之行,唯且无诚,且假夫禽贪者器”③《庄子·徐无鬼》。。“仁义”成为俗世功利者、采纳仁义学说的诸侯

国自我标榜的口号,沦为逐物欲、竞名利、争权势的工具,引致社会上是非混乱、纷扰不断,既不仁也不义,生出种种恶来。所以庄子指出,“自我观之,仁义之端,是非之涂,樊然淆乱,吾恶能知其辩!”④ 《庄子·齐物论》。《马蹄》篇这一思想表达得更加激烈:“及至圣人,蹩躠为仁,踶跂为义,而天下始疑矣;澶漫为乐,摘僻为礼,而天下始分矣。……道德不废,安取仁义!性情不离,安用礼乐!……

毁道德以为仁义,圣人之过也。”⑤ 《庄子·马蹄》。

这样的学说引起的是非纷扰越厉害,人离道也就越远,私心与偏好也就越来越强烈;以此心观物、逐物,是非纷扰更甚,陷入恶性循环的怪圈——“是非之彰也,道

之所以亏也。道之所以亏,爱之所以成。”⑥ 《庄子·齐物论》。要超越时代的恶,首先要齐是非,也就是要以更高的视界跳出这是非纷争的漩涡。要看到,人与人之间的是非之争根本没有正当性,争论的胜败并不能说明孰是孰非。如果以道观之,根本就无是无非、不是不非。天道,是最高的参照视界。所以关键还是要体证天道、以人道合天道,自然无为。如能体证天道,也就超越了时代的恶,精神上获得彻底的超脱。到那时,即便身处乱世的污泥浊水之中,也仍然逍遥自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