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甲复审营养科资料:常见疾病营养治疗流程规范

合集下载

住院患者营养评估和营养治疗管理制度

住院患者营养评估和营养治疗管理制度

住院患者营养评估和营养治疗管理制度第三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住院患者营养评估和营养治疗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规范住院患者营养评估与营养治疗管理,为患者提供合理的营养治疗,根据《军队三级综合医院等级评审标准》有关要求,结合医院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营养评估包括营养风险筛查和营养状况评价。

第三条本规定适用于全院所有医务人员。

第二章营养评估第四条所有患者入院后24小时内,经治医生必须完成营养风险筛查并填写《第三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住院病人营养风险筛查表》(见附件1)。

第五条对营养风险评分<3分的患者,经治医生可采取下列方式改善患者营养状况,降低营养风险:1.鼓励患者多摄入有利于病情恢复的食物,并改变不良饮食习惯。

2.与责任护士交流,协助患者多进食。

3.必要时请营养科会诊。

第六条对营养风险评分≥3分的患者,经治医生应在完成营养风险筛查后24小时内通过军字1号医生站向营养科发出电子会诊申请,危重症病人可电话通知营养科。

第七条营养科接到病区营养会诊申请后,应于24小时内到病区会诊,危重症病人30分钟内到达病区会诊,并对患者进行营养状况评价,填写《住院病人营养状况评价表》。

第八条营养师会诊后与经治医生共同制定营养治疗方案,经治医生应将营养治疗方案告知患者或其家属,必要时请患者家属一起参与协助实施。

第九条对实施营养治疗的患者,营养科应每72小时或依据病情,进行营养再评估。

经治医生应及时观察患者对营养治疗的反应和治疗效果,必要时(病情变化或临床治疗需要)可再次请营养科会诊调整营养治疗方案。

第十条经治医生应及时将营养评估结果及相关营养治疗情况记入病历。

如患者不接受或中途自愿停止营养治疗,患者或家属必须签订自愿放弃营养治疗同意书。

第十一条对出院后饮食营养有特殊要求的患者,经治医生必须根据需要给予出院营养健康宣教和指导,并在出院记录中写明。

第三章肠内营养治疗第十二条营养科根据患者营养治疗方案及时提供相应的肠内营养液。

营养科三甲复审分解任务201412022

营养科三甲复审分解任务201412022

营养科三甲复审分解任务
共五部分:P1营养科负责人 P2营养科医师 P3营养科工作人员
P4临床科室 P5相关科室
营养科负责人 现场要求
科室主任专业技术
职称证明和协会任职证明 营养科主

推荐上午,5分钟 数据或实例显示,
营养科各类膳食应用管理持续改进有成效
营养科负
责人
推荐上午,5分钟 数据或实例显示,
重点病房进行营养
风险筛查,治疗膳食医嘱的效果评价持续改进有成效
营养科负
责人
推荐上午,5分钟 治疗膳食医嘱数据
与患者就餐数据比对 营养科负
责人
推荐上午,5分钟 数据或实例显示,
临床营养工作持续改进有成效 营养科负
责人
推荐上午,5分钟。

创三甲评审标准中营养科检查的资料及项目

创三甲评审标准中营养科检查的资料及项目

创三甲评审标准中营养科检查的资料及项目【1】SJPSC-2-76-20.1 营养科质量管理及持续改进(4分)P 48 2010-3评审内容20.1营养独立设置、专业设置、人员配备、设备设施与医院功能相适应,工作满足临床需要。

营养科人员结构合理,职责明确。

评审要素20.1.1独立设置,专业技术人员(营养医师、营养技师、营养护士)与其规模相适应。

营养医师、技师与床位的比例1: 150;营养医师、营养技师比例为1:1,营养护士不少于3人。

20.1.2.科室负责人有医疗专业副高以上职务任职资格,营养医师为执业医师;营养护士有临床资格并经过专业培训考核。

20.1.3营养门诊、配制室、代谢实验室和治疗膳食配制所需设备满足工作需要。

20.1.4定期查房,执行膳食医嘱,参与病例讨论。

对重点患者建立营养病历,并按要求书写。

开展患者营养评价,提供适合其病情需要的膳食。

为出院患者提供膳食营养指导,对住院患者进行营养与健康宣传教育为医护人员提供临床营养信息。

开展教学、科研工作。

评审方法20.1.1-20.1.2查资料、证书。

20.1.3实地查看。

20.1.4查资料和病历,询问有关人员。

扣分标准120.1.1-20.1.2未设立独立设置扣2分,人员不符合要求一项扣0.1分。

20.1.3有一项做不到扣0.25分。

20.1.4有一项做不到扣0.25分。

准备资料一、营养科花名册(按照医院建制有主管院长、科主任、营养医师、营养技师、营养护士),毕业证、执业证书、技术等级证书。

营养医师、技师与床位的比例1: 150;营养医师、营养技师比例为1:1,营养护士不少于3人(负责人具有副高以上职称,营养医师为执业医师,护士具有职业资格)。

二、营养科排班表三、实地查看布局及设施1、科室及功能区分区清楚,标志明显。

2、医疗区设:营养门诊、配制室、肠内营养(30平米)、肠外营养(30平米)并符合医疗流程。

3、营养治疗制备区包括治疗膳食配制室、肠内营养配制室、肠外营养配制室(可位于PIV As内或单独设置)4、配备营养软件的计算机、身高体重计、握力器、皮褶厚度计、测量软尺、听诊器、血压计、代谢车(可选)、人体成分分析仪、操作台、消毒柜、量杯、量筒、搅拌棒、灌装机、匀浆机、冰箱、微波炉、电磁炉、冰箱、蒸锅、电子秤等,百级净化台、针剂柜、冰箱、紫外线四、营养科技术操作科目1、重点病种患者的营养病历、查房记录、会诊记录2、感染控制和消毒记录3、营养评价、饮食医嘱执行记录4、专业技能及营养配置(肠内、肠外处方、糖尿病食等.5、营养治疗产品的管理和使用规范6、发表论文及科技成果证书7、带教资料8、询问营养师、营养技师及护士各一人,了解相关疾病的膳食指导(内容见附件)9、现场考核护士肠内、肠外营养液配置过程、询问注意事项10、查看宣教资料(照片、板报、宣传栏、印刷品)网站、教具、食物模型等五、工作制度、人员职责1、膳食管理制度2、营养科/厨房值班制度3、食品采购、保管、供应和采样留检制度4、食品库房管理、制度5、烹调加工制度6、膳食供应制度7、菜肴采样留检制度8、备餐间管理制度9清洁消毒制度10、卫生制度11、各类人员岗位职责(科主任、医护技等)12、询问营养师、营养技师及护士各一人,了解相关规章制度、职责熟知情况六、就餐率≥80%、询问患者就餐情况(就餐率降低10%扣0.5分)七、满意度调查,患者对营养科服务满意度(问卷调查患者10人)满意度<90%,每降低1%扣0.5分【2】SJPSC-2-76-20.2营养科质量管理及持续改进(食堂)2分(4)P482010-3评审内容20.2建立健全并落实临床营养工作管理制度。

规范营养治疗流程

规范营养治疗流程

规范营养治疗流程
一、评估阶段
1.收集信息
(1)患者病史
(2)身体检查结果
2.评估营养状态
(1)评估体重变化
(2)计算营养摄入量
二、制定营养方案
1.确定营养目标
(1)确定能量需求
(2)确定营养素需求
2.制定饮食计划
(1)设计均衡饮食
(2)考虑个体差异
三、营养干预
1.营养补充
(1)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
(2)补充蛋白质和其他营养素
2.饮食调整
(1)调整饮食结构
(2)控制饮食摄入量
四、监测与调整
1.营养监测
(1)定期体重测量
(2)检测营养指标
2.调整营养方案
(1)根据监测结果调整方案
(2)个性化调整营养计划
五、教育与指导
1.患者教育
(1)解释营养治疗重要性
(2)指导饮食行为改变
2.家属指导
(1)提供营养知识
(2)教导家属如何支持患者营养治疗。

术后营养支持操作流程及其评分标准

术后营养支持操作流程及其评分标准

术后营养支持操作流程及其评分标准术后营养支持是为了满足手术后患者身体的营养需求,促进康复和恢复健康而设计的一项重要护理措施。

本文将介绍术后营养支持的操作流程,并详细说明该流程所采用的评分标准。

一、术后营养支持操作流程1. 评估患者的情况:在进行术后营养支持之前,首先需要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评估。

这包括患者的体重、身高、年龄、手术类型、并发症风险等。

通过评估患者的情况,可以制定出最适合患者的营养支持方案。

2. 制定营养支持方案:根据患者的评估结果,结合营养学知识,制定适合患者的术后营养支持方案。

这包括确定能量摄入量、蛋白质摄入量、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量等。

3. 确定途径和方法: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自身条件,确定合适的营养支持途径和方法。

常见的途径包括口服、肠内营养和静脉营养。

同时,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营养给予,如饮食调整、肠内营养配方或静脉营养输注。

4. 监测与调整:在营养支持的过程中,需要不断监测患者的营养状况和临床表现,并根据监测结果进行调整。

这包括测量体重、观察症状、进行实验室检查等,以确保患者得到充分的营养支持。

5. 教育与指导:对患者及其家属提供相应的营养知识和操作指导,以便他们能够更好地参与术后营养支持的过程。

这可以使患者在出院后继续正确地进行营养补充,促进康复。

二、术后营养支持评分标准术后营养支持评分标准是指根据患者在营养支持过程中的表现,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评分,以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和对营养支持的反应。

1. 营养评估指标:包括患者的体重、身高、BMI(体重指数)、血红蛋白水平、白蛋白水平等。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患者的营养状况和代谢情况,为评估提供重要依据。

2. 营养干预指标:包括患者的饮食摄入量、营养制剂的摄入量、肠内营养的耐受性、静脉营养的安全性等。

这些指标可以评估患者对于不同营养干预方式的反应,以指导后续的营养支持措施。

3. 营养支持效果评估指标:包括患者的体重变化、病情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等。

第7章-常见疾病营养治疗

第7章-常见疾病营养治疗

20
肥胖症患者的营养防治
控制总能量摄入 增加低血糖生成指数的食物 补充新鲜蔬菜和水果 注意烹调方式及三餐分配 改善饮食习惯
21
肝胆系统疾病与营养
病毒性肝炎 脂肪肝 肝硬化 胆道疾病
22
一、病毒性肝炎
营养防治
适量的能量 适量的碳水化合物和脂肪 足量优质蛋白 充足的维生素 和 矿物质 丰富的膳食纤维和水分 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煎炸、熏烤、腌制的方法。
8
忌用食物: 生冷、粗糙、辛辣刺激性食品; 高脂肪食物和油煎油炸食品; 难消化食品; 各种酒类、含酒精的饮料、碳酸饮料等。
9
二、消化性溃疡
消化性溃疡(peptic ulcer)主要 指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球部的慢 性溃疡。
(一)相关营养素 1、蛋白质; 2、脂肪; 3、维生素; 4、能量
31
营养防治
适当能量 严格控制脂肪,低胆固醇 适量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 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 高膳食纤维和水 少食多餐、定时定量 烹调方式 注意饮食卫生
32
心血管疾病与营养
与营养关系密切疾病主要有动脉粥样 硬化、冠心病、高血压。
发病与膳食结构不合理有关,在某些 危险因素如遗传、肥胖、吸烟等作用 下导致疾病发生。
56
57
肿瘤的营养治疗
恶性肿瘤的发病原因中膳食营养因素约占1/3,
并且在肿瘤的发生、发展、治疗等过程均发挥作用。
58
二、促发因素
(一)膳食营养成分与肿瘤的关系
脂肪过多 蛋白质过多
膳食纤维缺乏
与结肠癌、直肠癌、睾丸癌、卵巢癌及 乳腺癌的发生有关。
增加正常量的3培可增强化学物质诱发肿 瘤的现象; 低蛋白质摄入者,食管癌和胃癌的发生 率较高。 与结肠癌、胰腺癌发病有关

《临床营养操作规范》完整电子版

《临床营养操作规范》完整电子版

临床营养操作规范第一章营养状况的调查第一节营养风险筛查与综合营养评估一、营养风险筛查2002(nutritional risk screening 2002,NRS2002)1.用途用于对住院患者进行存在营养不良风险情况进行筛查,以便为临床营养干预提供线索。

2.操作步骤:(1)首次风险筛查先要询问以下内容并进行判断:①BMI < 18.5 是否②患者在过去3个月有体重下降吗?是否③患者在过去一周内有摄食减少吗?是否④患者有严重的疾病吗?(如ICU治疗)是否结果判断:如果以上任意一问题回答“是”,则直接进入第二步营养监测如果所有的问题回答“否”,应每周重复调查1次。

(2)最终筛查:评估结果由3部分分数构成评分一:营养状态受损评分()没有 0分正常营养状态轻度 1分 3个月内体重丢失>5%,或食物摄入比正常需要量低25%~50%中度 2分一般情况差或2个月内体重丢失>5%,或食物摄入比正常需要量低50%~75%重度 3分 BMI<18.5且一般情况差,或1个月内体重丢失>5%(或3个月体重下降15%),或者前1周食物摄入比正常需要量低75%~100%评分二:疾病的严重程度评分()没有 0分正常营养需要量轻度 1分需要量轻度提高:髋关节骨折,慢性疾病有急性并发症者:肝硬化,COPD,血液透析,糖尿病,一般肿瘤患者中度 2分需要量中度增加:腹部大手术,脑梗,重度肺炎,血液恶性肿瘤重度 3分需要量明显增加:颅脑损伤,骨髓移植,ICU患者评分三:年龄超过70岁者总分加1,年龄调整后总分值(3)营养风险筛查结果评估评估:总分≥3分:患者处于营养风险,开始制定营养治疗计划;总分<3分:每周复查营养风险筛查。

二、微型营养评估(mini nutritional assessment,MNA)1.用途:微型营养评定法内容包括人体测量、整体评估、膳食问卷及主观评估等。

各项评分相加即得MNA总分。

三甲评审临床营养部分教案资料

三甲评审临床营养部分教案资料

二十二、临床营养管理与持续改进评审标准评价要素与方法4..23.1 营养科具备与其功能和任务相适应的场所、设备、设施和人员条件。

由有资质的人员从事临床营养工作,执行《食品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4..23.1.1设营养科(室),并配备与其规模相适应的(医师、技师、护士、厨师、护理员等)营养专业人员。

【达到“C”级】1. 设置营养科(室)。

2. 配备与其规模相适应的(医师、技师、护士、厨师、护理员等)营养专业人员。

3.营养医师具有执业医师证书,具备相应的基本技能。

4.营养护士具有执业护士证书,具备相应的基本技能。

5.有各级各类人员岗位职责。

6.各级各类人员熟悉并履职本岗位职责。

【达到“B”级】符合“C”,并:1.营养科设有营养门诊、营养代谢实验室(可在检验科内设置)、治疗膳食配置室、肠内营养配置室。

2.临床营养专业人员与床位比不少于1:200。

3.营养医师占专业人员的比例大于50%,有完整的人才梯队。

4.科室负责人应具备营养专业或医学专业学历背景及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

【达到“A”级】符合“B,并:1. 营养食堂有A级资质证书。

2.营养医师占专业人员的比例≥50%,有完整的人才梯队。

3.科室主任为正高职或担任全国性、省级专科协会的常委。

4.23.1.2开展临床营养工作。

【达到“C”级】1. 营养门诊配备满足门诊工作的基本设施。

2. 肠内营养配制室应具有相应工作条件。

3. 开展营养风险筛查和营养评定。

4. 治疗膳食配制部门按操作区配备基本使用设备。

【达到“B”级】符合“C”,并:1. 营养门诊每周不少于5个单元。

2. 肠内营养制剂的应用种类不少于10种。

【达到“A”级】除达到“B”级要求外,还应:1. 开展相关社区营养门诊。

2. 与临床科室合作开展专科营养门诊。

3. 开设健康体检营养咨询服务。

4.23.1.3营养科(室)建立健全并落实临床营养工作管理制度,并对各级人员进行岗位培训,知晓并得以遵循。

【达到“C”级】1. 各项规章制度齐全,并有完整的装订。

营养评估及营养治疗流程图

营养评估及营养治疗流程图
பைடு நூலகம்
营养筛查、评估及营养治疗流程图
患者入院,各临床科室护士利用营养风险筛查表对患者 进行营养风险评估
评分<3
主管医生开具饮食医嘱
营养师对饮食医嘱进行网上筛 查或电话会诊
营养查房:患者饮食习惯、每 日饮食量、是否偏食、有否食 物过敏、患病期间饮食情况、 目前疾病情况及服药情况等
评分≥3
护士告知本科室医生,临床营 养医师通过信息系统开具营养 会诊医嘱
营养医师查房
主管医生调整 营养治疗医嘱
营养医生与临床医 生、患者及家属沟 通、协商共同制定 营养治疗方案、完 成营养评估表
建立营养病历,施 行三级查房制度, 及时完善病历。
据病情变化及时调 整、完善营养治疗 方案
营养治疗效果评价/ 出院前营养状况评 估(营养医师); 出院时营养病历暂 放临床营养科保存
临床营养医师在接到会诊医嘱 后即刻或24h内,由有会诊资 质的营养医师会诊(填会诊 单),填写营养评估表包括营 养诊断,个体化营养治疗方案
营养医师综合分析、计算营养 治疗计划
配餐通知单 餐饮中心制作
配餐员配送 营养师查房 营养评估,调整膳食治疗 记录并存入营养病历
主管医生根据 营养医师的营 养治疗方案开 具相应的医嘱

三级医院营养科制度流程建设

三级医院营养科制度流程建设

第二章药学部营养科管理制度一、营养科是在院长领导下工作,临床营养是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营养科是对住院患者进行营养评价、营养治疗的部门,属于医技科室。

二、三级甲等以上医院设营养科,从事临床营养工作的专业人员与床位比不能少于1:200。

临床营养医师具有执业医师证书,具备相应的基本技能。

营养护士具有执业护士证书,具备相应的基本技能。

肠外营养配制室。

馈记录文件。

养指导;为临床医护人员提供临床营养学信息。

十、各类医院住院患者膳食应当包括基本膳食(如普通膳食、软食、半流质膳食、流食);治疗膳食(如低盐膳食、低脂低胆固醇膳食、高蛋白膳食、低蛋白膳食、高膳食纤维膳食、少渣(或无渣)膳食、糖尿病膳食、配方膳食);诊断膳食。

根据医院收治病种增添治疗膳食种类。

营养科承担肠内营养支持及肠外营养支持治疗工作。

十一、由营养科主任负责召集,每年召开1次有临床营养专业人员和营养厨房的管理人员、厨师长参加的联席会议,汇报和评估临床营养工作有关各项工作制度执行、协调情况,并有会议记录。

十二、参加住院患者座谈会,听取并征求住院患者及家属意见;参加医、护、技联席会议,汇报对诊疗服务流程中存在的缺陷(问题),提出协调意见。

十三、对营养食堂实行外包服务的,营养科协助管理与监督管理。

营养科工作制度一、参加全院疑难、危重及手术患者的营养会诊,在接到会诊单24小时内到科案。

值。

二、营养科接到会诊单,应于24小时内由具备营养会诊资质的营养医师到病区会诊。

三、会诊时应对病人进行全面营养评估,结合病情和临床治疗,制定营养治疗计划,应按照《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书写会诊记录,重点病人建立营养病历。

四、会诊意见及时通知临床主管医生。

五、对营养会诊的患者定期查房,及时调整营养治疗方案。

营养科查房、宣教制度一、对给予营养支持的患者定期查房,特别对危重、疑难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了解,与主管医生沟通,必要时制定新的营养诊疗方案。

二、对给予治疗饮食的患者定期查房,了解病人病情,营养状况的变化和对治疗膳食的意见及要求,及时调整。

三甲营养科材料参考

三甲营养科材料参考

三甲营养科材料参考第一篇:三甲营养科材料参考检查内容意见反馈(一)文件及资料查询1.临床营养科室及人员等资料查阅(1)临床营养科独立建制及负责人任命文件(2)临床营养科全体人员名册、执业资格证书及注册情况(3)临床营养科负责人的学历、职称(4)营养食堂资质等级证书2.营养科室岗位职责及各项工作制度(1)营养科各级人员岗位职责(包括科主任、营养师、营养士、营养食堂管理员、营养食堂库房保管员、营养食堂采购员、营养食堂配餐员、营养厨师)(2)营养科查房、会诊及门诊工作制度(3)营养治疗医嘱执行工作制度及完整明晰的膳食医嘱执行路径(4)肠内营养配制室工作制度(5)营养科重点病房治疗膳食医嘱的效果评价制度(6)独特的治疗膳食种类及制备技术标准(7)营养科业务学习、岗位培训及工作考核制度(8)营养科质量安全管理制度(9)住院患者的各类膳食的适应症和膳食应用原则手册及效果评价办法(10)营养科与临床科室的协作制度(11)食品操作(准备、处理、贮存、运送)标准与程序(12)食品卫生相关制度(13)营养科感染管理制度(14)餐前检查制度(15)食物留样制度(16)食物残渣、餐具清洗消毒贮存的操作标准与程序(17)营养科工作人员职业道德、行为规范要求(18)营养科住院患者满意度调查制度(19)监督指导营养食堂财务管理、成本核算、库房管理以及卫生工作制度(20)营养膳食若是外包服务,则应提供外包合同,及食品监督质量与安全制度(21)营养科设备维护维修制度3.营养科室相关岗位职责及工作制度执行情况记录(1)餐具消毒记录(2)食物品尝记录(3)食品留样记录(4)餐车卫生检查记录(5)征求意见记录,定期座谈会记录及总结分析记录(6)业务学习与培训记录等 4.临床营养治疗工作记录(1)临床营养风险筛查、营养评定记录(2)重点病人临床营养病历(含查房记录、会诊记录等),以及各类营养不良/营养失衡患者的营养支持方案(3)住院患者治疗膳及就餐率日、月、年统计报表(4)开展对各类人员临床营养相关健康教育工作及开设健康体检营养咨询工作记录。

医院营养科工作流程及表格使用说明

医院营养科工作流程及表格使用说明

.临床营养科工作流程(基本诊疗路径)一、住院病人临床营养科应组织实施对入院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与评估(筛查结果记录放入大病历),对无营养风险的患者定期复查;对存在营养风险、且有营养治疗适应症的患者在接到会诊单后24h内进行营养会诊。

(条件不足的可针对医院相关重点专科,如外科、慢性疾病、危重症、肿瘤、消化、老年及干部保健的住院患者进行营养筛查,为制定营养支持计划提供依据。

)通过必要的营养检测、评估和诊断,给予患者个体化营养支持/治疗方案。

对于需要连续营养治疗5天及以上的患者,营养医师应建立营养病历,并书写专门的营养治疗医嘱单放入大病历或直接在大病历上开具营养治疗医嘱。

对建立营养病历的患者进行三级营养查房、书写病程记录。

对于实施个体化营养支持/治疗的住院患者,定期进行营养治疗效果评价或出院前营养状况评估,对于出院时仍存在营养风险/营养不良的患者,应继续通过营养门诊随访。

患者出院后营养病历暂放临床营养科保存。

二、门诊病人临床营养科挂号问询病史能量代谢测定人体营养评价人体成分分析实验室/生化检测膳食营养评价个体化营养支持/治疗方案临床营养科的业务流程(一)住院患者营养评价工作流程1.临床营养科组织实施,由营养(技)师、营养护士或各病区经过临床营养专业培训的医务人员对新入院患者、定期对住院患者进行营养筛查和评价。

2.对于其中存在营养风险且有营养治疗适应症的患者,由主管床位医师开具营养会诊单,24小时内主治以上或有会诊资质的营养医师进行会诊(填会诊单),包括营养诊断、营养治疗。

3.对长期住院患者应定期进行营养筛查和评价。

有条件的应对患者进行营养治疗效果评价或出院前营养状况评估。

(二)营养查房工作流程1.经管营养医师应每天对所负责病区接受营养治疗的患者进行营养查房,了解病情变化,查看相关检查结果,检查医嘱执行情况,并与临床医师进行必要的讨论,提出进一步检查和营养治疗意见。

对疑难复杂情况应向上一级营养医师或科主任汇报。

病人营养评估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病人营养评估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病人营养评估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

而作为保障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营养饮食的重要性也逐渐被人们认识和关注。

在医疗领域,为了确保病人的营养需求,营养评估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病人营养评估的操作流程和评分标准。

一、病人营养评估操作流程1. 收集基本信息:在进行营养评估之前,首先需要收集病人的基本信息,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病史等。

这些信息有助于细致地进行评估和制定个性化的营养方案。

2. 进行体格检查:体格检查是评估病人的营养状态的重要步骤。

医生或护士需要通过观察病人的体型、皮肤、黏膜、指甲等来判断其有无营养不良的表现,如消瘦、皮肤干燥、贫血等。

此外,还需要检查病人的口腔状况、食欲情况等。

3. 记录膳食摄入情况:了解病人的膳食摄入情况对营养评估至关重要。

医疗人员可以通过询问病人或病人家属的方式获取相关信息,如每日饮食内容、进食量等。

这有助于评估病人的能量和营养素摄入是否充足。

4. 进行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是评估病人营养状况的客观依据。

通过检查血液、尿液、粪便等样本,可以获取有关病人的生化指标信息,如血红蛋白水平、血清蛋白浓度等,从而判断其是否存在营养不良。

5. 评估营养风险:根据以上收集的信息和检查结果,医疗人员可以综合评估病人的营养风险。

营养风险的评估包括评估病人的营养摄入状况、能量消耗状况、机体代谢状况等,以及判断病人是否存在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

6. 制定个性化营养方案:最后,根据病人的营养评估结果和营养风险等级,医疗人员可以制定个性化的营养方案,以满足病人的营养需求。

这包括确定合适的热量摄入量、蛋白质摄入量,以及补充维生素、矿物质等。

二、病人营养评估评分标准营养评估的评分标准可以基于不同的评估工具和评估方法。

这里我们介绍常用的Malnutrition Universal Screening Tool (MUST)评分标准。

1. 第一步:确定BMI(Body Mass Index)值根据病人的身高和体重,计算BMI值,公式为:BMI = 体重(kg)/ 身高(m)的平方。

临床营养操作规程(3篇)

临床营养操作规程(3篇)

第1篇一、总则1. 为确保临床营养治疗的安全、有效和规范,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健康,特制定本操作规程。

2. 本规程适用于医院内所有临床营养治疗工作。

3. 临床营养治疗应遵循个体化、全面化、科学化的原则,确保患者营养需求得到满足。

二、人员要求1. 临床营养治疗人员应具备相关专业学历和执业资格,熟练掌握临床营养治疗技术和方法。

2. 临床营养治疗人员应定期参加专业培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三、操作流程1. 营养评估(1)对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评估其营养状况。

(2)根据患者病情、年龄、性别、体重等因素,制定个体化营养治疗方案。

2. 营养处方(1)根据患者营养需求,开具营养处方。

(2)营养处方应包括营养素种类、剂量、频率、途径等。

3. 营养治疗(1)肠内营养治疗①按照营养处方,配制肠内营养制剂。

②严格无菌操作,确保肠内营养制剂质量。

③根据患者病情,调整肠内营养制剂的剂量和途径。

(2)肠外营养治疗①按照营养处方,配制肠外营养制剂。

②严格无菌操作,确保肠外营养制剂质量。

③根据患者病情,调整肠外营养制剂的剂量和途径。

4. 营养监测(1)定期监测患者营养状况,评估营养治疗效果。

(2)根据监测结果,调整营养治疗方案。

5. 营养健康教育(1)对患者进行营养健康教育,提高患者营养知识水平。

(2)指导患者正确使用营养制剂,确保营养治疗效果。

四、质量控制1. 营养制剂配制室应定期进行消毒、清洁,保持清洁卫生。

2. 营养制剂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配制,确保质量。

3. 临床营养治疗人员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交叉感染。

4. 定期对临床营养治疗工作进行质量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五、附则1. 本规程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 本规程由医院临床营养科负责解释。

3. 本规程如有未尽事宜,可根据实际情况予以补充和修订。

第2篇一、总则为了确保临床营养治疗的安全、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特制定本操作规程。

本规程适用于医院内所有临床营养治疗相关工作人员。

重症患者营养支持流程(五步法)

重症患者营养支持流程(五步法)

重症患者营养支持流程(五步法)目前重症患者营养支持缺乏一个较为规范的流程,很多重症患者的营养支持不规范、效果不理想,甚至影响预后。

因此,制定并推广一个相对规范的流程显得十分必要。

第一步ICU内预计3d以上不能经口进食及存在高营养风险的患者需要进行营养支持,营养风险评估推荐使用疼痛数字评分法(NRS)或危重症营养风险(NUTRIC)评分,NRS或NUTRIC超过5分的患者视为高营养风险。

第二步对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应等血流动力学稳定[推荐使用平均动脉压>65 mmHg(1mmHg=0.133 kPa),血乳酸<4 mmol/L且血管活性药物逐渐减量至去甲肾上腺素<0.2 μg·min-1·kg-1的标准后再行营养支持。

第三步开始营养支持前,先对患者进行胃肠功能评估,推荐使用2012年欧洲危重病学会急性胃肠损伤(AGI)分级,胃肠功能正常或轻度受损的患者,采用初始25 ml/h整蛋白肠内营养配方;胃肠功能重度损害的患者,采用10~15 ml/h预消化肠内营养配方;对于胃肠功能重度受损患者暂缓肠内营养,其中高营养风险患者3~5 d内从小剂量开始启用肠外营养,低营养风险的患者7~10 d后启用肠外营养。

第四步对于开始实施肠内营养的患者应进行误吸风险评估,低风险患者肠内营养从鼻胃管入,而高风险患者则从鼻肠管入。

第五步肠内营养实施后,每4~6 h进行耐受性评分或监测胃残留量(GRV),至少2次,根据评估结果调整肠内营养,耐受性评分0~1分的患者加量,1~2分的患者维持原速度,3~4分或者GRV>500 ml 的患者需减慢速度,评分超过5分或GRV>500ml 3次的患者则需暂停或更换营养途径。

肠内营养实施期间需每天评估耐受性,逐渐增量至目标热量;7~10 d后如果实际热量摄入仍不能达到目标量,则需添加肠外营养渐至目标热量,同时每天继续评估肠内营养耐受性,根据评估结果调整肠内营养,具体流程见图1。

营养科工作流程

营养科工作流程

营养科工作流程营养科以患者营养治疗为工作重点,独立设置,负责对门诊和住院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营养评价、营养诊断、营养治疗,面向全院开展工作。

一、住院患者营养评价工作流程1、由临床营养中心组织实施,采用NRS2002风险筛查,由营养医师、营养技师或各病区经过专业培训的医务人员对新入院患者、定期对住院患者进行营养筛查。

2、对于NRS2002风险筛查大于3分的患者,主管医师请营养中心会诊,营养医师24小时内前往科室对患者进行营养评估。

3、对于其中存在营养风险切有营养治疗适应症的患者,营养医师与主管医生沟通,共同指定营养治疗方案。

营养医师做出营养诊断、营养治疗方案并完成会诊意见。

4、对长期住院患者应定期进行营养筛查和评价,并应对患者进行营养治疗效果评价或出院前营养状况评估。

二、营养查房工作流程1、主管营养医师应每天对所负责病区接受营养治疗的患者进行营养查房,了解病情变化,查看相关检查结果,检查医嘱执行情况,并与临床主管医师进行必要的讨论,提出进一步检查和营养治疗意见,对疑难复杂情况应向上一级营养医师或科主任汇报。

2、主管营养医师根据查房结果和上一级营养医师或科主任查房意见,经主管临床医师委托书写治疗医嘱和病程记录。

3、中心主任(或副主任)、主任营养医师(或副主任营养医师)或主治营养医师应按照三级查房制度进行查房。

4、与患者的主管医师和护士沟通,随病情变化调整营养治疗方案。

三、营养门诊工作流程1、营养医师按时出诊,医师助手准备营养咨询相关资料。

2、营养医师书写营养门诊病历,按诊疗规范对患者进行营养检测和评价,做出营养诊断、指定营养治疗方案,并行营养指导。

创三甲临床营养科评审细则手册

创三甲临床营养科评审细则手册

第一站:营养科【实地访视】点位:营养科(室)办公室内容:C1、营养科(室)标牌和办公区C2、依据人事资料对照营养科悬挂的人员一览表,并核对实际人员C3、营养科悬挂的各级各类人员岗位职责【资料查阅】一、制度目录:(共30项)C1、营养风险筛查制度C2、营养评估制度C3、营养科查房制度C4、营养会诊制度C5、营养科值班、交接班制度C6、营养科食品卫生相关制度C7、营养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C8、营养科设备维护维修制度C9、营养科工作人员职业道德、行为规范与考核制度C10、营养食堂财务管理制度C11、营养食堂库房管理制度C12、营养食堂卫生制度C13、营养食堂财会和成本核算监管制度C14、营养食堂餐具回收及监管制度C15、膳食医嘱执行制度(含膳食医嘱执行路径图、重点病房膳食医嘱效果评价等项)C16、治疗膳食管理制度C17、营养宣教制度B1、营养门诊工作制度B2、营养代谢实验室工作制度B3、治疗膳食配制室工作制度B4、肠内营养配制室工作制度B5、膳食配送及监管制度B6、营养科与临床医护及病患沟通制度A1、肠外营养配制室工作制度A2、社区营养门诊工作制度A3、专科营养门诊工作制度A4、健康体检营养咨询工作制度A5、营养管理督导检查制度A6、营养科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A7、住院患者膳食效果评价、持续改进制度二、岗位职责目录:(共12项)C1、营养科主任岗位职责C2、高级营养医师岗位职责C3、中级营养医师岗位职责C4、初级营养医师岗位职责C5、高级营养技师岗位职责C6、中级营养技师岗位职责C7、初级营养技师岗位职责C8、高级营养护士岗位职责C9、中级营养护士岗位职责C10、初级营养护士岗位职责C11、营养厨师岗位职责C12、营养配餐员岗位职责三、工作流程目录:(共4项)B1、营养门诊工作流程A2、社区营养门诊工作流程A3、专科营养门诊工作流程C4、诊断、治疗膳食工作流程四、培训、教育资料目录:(共5项)C 1、营养厨师接受针对性培训和考核的资料C2、各级人员岗位培训计划C3、各级人员岗位培训考核记录B4、膳食营养手册培训计划(全院医护人员、营养科、营养厨师、配餐员等)B5、膳食营养手册培训记录五、工作与监管记录目录:(共10项)C1、营养风险筛查工作记录、营养评定工作记录C2、营养食堂财会和成本核算监管记录C3、营养科与临床科室定期座谈会记录C4、营养科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记录B5、多种形式的营养宣教相关记录资料(印刷品、展板、张贴画、讲座幻灯片、视频、稿件等)B6、定期座谈会记录及总结分析B7、膳食配送监管记录(在盛装后能在40分钟内送至病房)B8、餐具回收监管记录(能在病人用餐后30分钟内回收餐具撤离病房)B9、重点患者全程营养诊疗服务追踪评价记录A10、营养风险筛查工作记录六、质量控制与持续改进目录:(共9项)C1、营养科质量管理组织(小组或专人)成立文件C2、营养科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计划C3、营养科质量与安全指标资料B4、营养科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记录(含持续改进部分)A5、住院患者膳食效果评价、持续改进记录A6、营养管理督导检查、效果评价与改进的记录A7、重点病房治疗膳食医嘱的效果评价工作记录A8、住院患者治疗膳食的持续性改进措施工作记录A9、各科室和患者的满意度调查表七、文件与资质目录:(共10项)C1、成立营养科(室)的文件C2、营养厨师培训合格证C3、各类营养专业人员的人事资料(人事科提供)C4、执业医师证书复印件(人事科提供)C5、执业护士证书复印件(人事科提供)B6、医院实际开放的床位数资料B7、临床营养专业人员与床位比不少于1∶200B8、营养医师占专业人员的比例≥50%B9、营养科主任的人事资料(人事科提供:营养专业或医学专业学历背景及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A10、营养科主任在专科学会/协会任职的资格证书资料(正高职称或担任全国性、省级专科协会的常委)八、其他文件目录:(共13项)九、C1、《住院患者膳食营养手册》(含适应证、膳食原则、方案、食谱举例、注意事项等内容)C2、重点患者营养病历(含查房记录部分)C3、营养评估单C4、营养会诊单(针对特殊、疑难、危重及大手术患者)C5、营养宣教计划C6、营养宣教相关记录资料(印刷品、展板、张贴画、讲座幻灯片、视频、稿件等)C7、患者出院时膳食营养指导资料(含印刷品、幻灯片、视频等)C8、为临床医护人员提供的临床营养学信息资料(印刷品、简报、简讯、视频、幻灯片等)B9、营养科与临床医护及病患沟通计划B10、住院患者治疗膳食就餐率统计报表(院患者治疗膳食就餐率≥60%)B11、营养科与临床各科的协作方案A12、营养风险筛查表A13、住院患者治疗膳食就餐率统计报表(院患者治疗膳食就餐率≥80%)第二站:营养门诊【实地访视】一、点位:营养门诊内容:C1、设于医院门诊区域,有专用的房间,有安装相应营养软件的计算机、身高体重计、握力器、皮褶厚度计、测量软尺、听诊器、血压计等设备B2、诊室、设备配置,门诊日志,排班表,收费联二、A点位:专科营养门诊(可与营养门诊合用诊室)三、A点位:健康体检营养咨询服务门诊(可设置在体检科,也可与营养门诊合用诊室)【资料查阅】(共6项)C1、营养门诊设备清单B2、营养门诊工作记录或/和门诊电子病历A3、社区营养门诊工作记录或/和门诊病历A4、专科营养门诊工作记录或/和门诊病历A5、健康体检营养咨询工作记录A6、健康体检营养评估、指导和宣教单第三站:营养代谢实验室/肠外营养配制室【实地访视】一、B点位:营养代谢实验室内容: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糖尿病营养治疗流程1、询问病史(1)症状:有无“三多一少”,有无并发症(心脑血管、肾脏、眼、植物神经)的表现。

(2)用药情况:是否用降糖药。

(3)饮食情况:摄入食物频度调查(近2~3个月)。

2、测算体型(1)测身高、体重、腰围,计算标准体重。

标准体重(kg)=身高(cm)-105或标准体重(kg)=[身高(cm)-100]×0.9(2)计算体质量指数,根据附表1(BMI)判断体型:体质量指数(BMI)=体重(kg)/[身高(m)]2附表1 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2003年)项目体重过轻体重正常超重肥胖体质量指数(kg/㎡)<18.5 18.5~23.9 24~27.9 ≥28腰围(cm)男性≥85女性≥803、查看化验单及相应检查(1)空腹血糖(FBS),餐后2h血糖(PBS),糖化血红蛋白(HbA1C),75g葡萄糖耐量试验:血糖/胰岛素/C肽(0分钟、30分钟、60分钟、120分钟)。

(2)血脂: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

(3)肝功能全套。

(4)肾功能:尿素氮(BUN)、肌酐(Cr)、尿酸(UA)。

(5)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UmA1b/Cr)(6)血压。

(7)眼底检查。

(8)心电图、超声心动图。

(9)X片、CT等。

附表2 血糖代谢异常的诊断静脉血糖(mmol/L)项目空腹餐后2小时(口服葡萄糖75g)正常人<6.1 <7.8糖尿病≥7.0 ≥11.1(或随机血糖)糖耐量减退(IGT)<7.0 7.8~11.1空腹血糖调节受损(IFG) 6.1~7.0 <7.84、计算热能及营养素摄入,制订营养处方。

附表3 糖尿病患者体型、劳动强度与热能摄入热能供给[kcal/(kg·d)]劳动强度消瘦正常超重卧床20~25 15~20 15轻35 30 20~25中40 35 30重45~50 40 35(1)根据患者体型,劳动强度,计算热能(附表1、附表3)。

三大产能物质占总热能比例分别为:蛋白质12%~15%,脂肪27%,碳水化合物55%~58%。

(2)儿童1型糖尿病:热能=1000kcal+100×(年龄-1)kcal。

三大产能物质占总热能比例分别为:蛋白质20%,脂肪30%,碳水化合物50%。

儿童乙型糖尿病酌情而定。

(3)热能餐饮分配:一日三餐(30%,35%,35%)(4)对采用三餐血糖控制不佳者可用一日六餐(25%,5%。

30%,5%,30%,5%)。

(5)各种食物的摄入量可按食物交换份获取见附表4。

附表4 糖尿病不同热量食物分配热量单位谷薯类蔬菜类肉类乳豆蛋油脂水果(kcal)(份)(份)(份)(份)(份)(份)(份)1200 14 6 1 2 2 2 11400 16 7 1 3 2 2 11600 18 8 1 4 2 2 11800 20 10 1 4 2 2 12000 22 12 1 4 2 2 1注:1单位=1份食物,产生热能90kcal。

谷类1份=米面(干重)25g;蔬菜1份=干菜类500g;肉类1份=瘦肉50g;乳豆类1份=牛乳110ml;油脂1份=烹调油10ml;水果1份=苹果200g。

血糖控制不好时,可把水果1个交换份换成粗杂粮1份。

5、具体饮食类型:糖尿病饮食。

糖尿病患者饮食应注意:(1)在主食摄入中适量选用粗杂粮(荞麦、燕麦、玉米等),50-75g/d。

(2)蔬菜中叶菜类选用最好达到全天蔬菜量一半,150-25-g/d。

(3)红肉(猪、羊。

牛瘦肉)用量≤75g/d。

(4)两餐之间食用水果,按附表4方案选择。

(5)选用坚果(花生、核桃、腰果等)要扣除相应油脂摄入量。

(6)严格控制葡萄糖、蔗糖及甜点、饮料的食用。

(7)慎饮酒。

6、糖尿病并发症(1)糖尿病合并并发症①实验室检查:血糖升高;血脂异常,如胆固醇(TC)升高、甘油三酯(TG)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降低、低密度脂蛋白(LDL)升高。

②根据附表3计算热能。

三大产能营养素占总热能比为:蛋白质15%~17%,脂肪25%~27%,碳水化合物56%~60%,胆固醇≤300mg/d。

③具体食谱类型:糖尿病低脂饮食。

④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饮食还应注意一下几点:∙每日植物油≤25ml。

∙慎用油煎炸及富含脂肪食物(烧鸡、烤鸭、熏鱼等)。

∙慎用荤汤(大排汤、蹄膀汤、鸡汤等)。

∙慎用富含胆固醇食物(鱼仔、虾仔、蟹黄等)。

∙增加黄绿色蔬菜(芹菜、菠菜、西兰花、胡萝卜等)摄入。

∙增加菌藻类食物(香菇、木耳、蘑菇、海带、紫菜等)摄入。

(2)糖尿病肾病①肾病三期(尿微量蛋白30~299mg/24h尿):热能摄入对照附表3计算得到。

三大产能物质占总热能比例分别为:蛋白质0.8~1.0g/kg,脂肪27%~30%,碳水化合物50%~55%。

②肾病四期(尿微量蛋白>300mg/24h尿,肌酐、尿素氮升高,血压升高,血尿,下肢水肿等):热能摄入对照附表3计算得到。

三大产能物质占总热能比例分别为:蛋白质0.8g/kg,脂肪27%~30%,碳水化合物50%~55%。

具体食谱类型:糖尿病优质低蛋白饮食。

糖尿病合并肾病三、四期患者饮食除按以上糖尿病饮食应注意:∙优质蛋白质(瘦肉、鸡鸭、鱼虾)占全天蛋白质摄入量70%。

∙慎用黄豆及其制品。

∙若有浮肿,高血压,每日食盐≤3g(1g食盐=5ml酱油)。

∙若有浮肿、高血压,每日根据尿量摄入液体里。

③肾病五期(尿毒症期,高血压、浮肿,血浆尿素氮及肌酐升高):热能摄入对照附表3计算得到。

三大产能物质占总热能比例分别为(非透析者)蛋白质0.6-0.7g/kg,脂肪27%~30%,碳水化合物50%-55%。

具体食谱类型:糖尿病优质低蛋白饮食。

糖尿病合并肾病五期患者饮食还应注意以下几点:∙优质蛋白质(瘦肉、鸡鸭、鱼虾)占全天蛋白质摄入量70%。

∙慎用黄豆及其制品。

∙若有浮肿、高血压,每日食盐≤3g(1g食盐=5ml酱油)。

∙若有浮肿、高血压,每日根据尿量摄入液体量。

∙高钾血症限制富含钾食物摄入。

∙缺铁性贫血者增加富含铁(动物血)摄入,每周3~4次。

∙选用纯淀粉食物(芋头、山药、土豆等)代替米面粉作为全天主食一部分。

④肾病五期尿毒症期(血液透析者):热能摄入对照附表3计算得到。

三大产能物质占总热能比例分别为:蛋白质1.0g/kg,脂肪27%~30%,碳水化合物50%~55%。

应选用富含铁、维生素C、维生素B的食物。

(3)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出现呼吸有烂苹果气味,尿酸酮体(+),甚至昏迷。

应充分补充液体摄入量及根据血浆电解质检查补充富含钾、钠的食物。

具体食物类型:糖尿病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7、营养咨询及营养教育指导纠正不良生活方式(合理的食用酒精饮料、饮茶。

戒烟等),根据患者的生活方式(作息时间、运动情况、饮食特点等)针对性制定个性化营养处方并指导其执行。

8、饮食治疗疗效观察对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尤其对超重及肥胖者,HbA1c<7%,无糖尿病并发症者可以先采用单纯饮食调整及运动治疗,4周后血糖控制在目标范围,继续采用原饮食方案;并每月减轻体重2~4kg,若血糖控制不明显,则在饮食调整基础上加用降糖药物,并减轻体重直至理想体重的±5%,以期达到糖尿病的控制目标,见附表5。

附表5 糖尿病控制目标(亚洲-太平洋地区2型糖尿病政策组,2005年第4版)指标目标值HbA1c 6.5%血压130/80mmHgLDL-C 2.5mmol/LHDL-C 1.0mmol/LTG 1.5mmol/L尿白蛋白/肌酐 2.5mmol/L(男性)3.5mmol/L(女性)运动150分钟/周对1型糖尿病及合并糖尿病并发症的患者,实施饮食调整并使用胰岛素及其他治疗并发症的药物,以期达到有效控制血糖,延缓并发症的发展。

对合并出现新并发症或病情发生变化(如出现酮症酸中毒),应及时调整饮食方案。

对儿童糖尿病患者,应至少每年重新制订一个饮食方案,以保证儿童正常生长发育对营养的需要。

血糖控制目标:空腹血浆葡萄糖4.4~6.1mmol/L,非空腹血浆葡萄糖4.4~8.0mmol/L。

(二)高尿酸血症及痛风营养治疗流程1、询问病史(1)症状:是否有关节疼痛、肾结石发作史。

(2)饮食情况:摄入食物频度调查(近2~3个月)。

2、测算体型测身高、体重、腰围,计算BMI评价体型:体质量指数(BMI)=体重(kg)/[身高(m)]23、查看化验单(1)血尿酸。

(2)血脂: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

(3)尿微量白蛋白。

4、计算热能及营养素摄入,制订营养处方(1)热能供给根据患者体型计算得到(以保持适宜体重为准)。

(2)三大产能物占总热量比例分别为:蛋白质10%~15%,脂肪27%~30%,碳水化合物55%~63%。

5、痛风营养治疗应分期进行(1)急性痛风关节炎发作期:单侧拇趾及第一跖趾关节突然剧烈疼痛,数小时后受累关节出现肿、热、痛和功能障碍,其余依次为踝、膝、腕、指、肘关节,多在午夜或凌晨发作,血尿酸高或正常者应实施:①严格控制食物中嘌呤的摄入量(≤150mg/d)。

②选用精白米面、牛奶及鸡蛋及浅色蔬菜为主要食物。

③充分饮水:每日饮水量2000~3000ml。

④慎用荤汤类,如大排汤、羊肉汤、牛肉汤、鸡汤等。

⑤禁食油炸及富含脂肪食物,如烧鸡、烤鸭、熏鱼等。

⑥禁用酒类食品,如白酒、啤酒、黄酒等。

(2)稳定期或缓解期: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发作稳定后第7天开始实行。

①控制食物中嘌呤的摄入量(<600mg/d)。

②可适量选用瘦肉、禽类、河鱼类:50~100g/d。

③多吃蔬菜≥500g/d。

④多饮水1500~2000ml/d。

⑤少用油炸及富含脂肪食物,如烧鸡、烤鸭、熏鱼等。

⑥慎用荤汤类,如大排汤、羊肉汤、牛肉汤、鸡汤等。

⑦慎用海产品,尤其贝壳类,如牡蛎、文蛤、蛭子等。

⑧超重及肥胖者逐渐减轻体重5%~7%,接近理想体重。

6、营养咨询及营养教育,指导纠正不良习惯,建立良好生活方式:(1)每日食用油摄入量25~30mg。

(2)合理饮用酒精饮料,每日酒精饮料中酒精量≤25g/d。

(3)充分饮茶饮水,每日饮水量2000ml左右。

(4)建立符合自身科学饮食方式,按以上营养师制订的营养处方实施。

(5)坚持每日运动,相当于中速步行每日6000~10000步。

(6)注意关节保暖。

7、饮食治疗疗效观察已建立良好生活方式:血尿酸降至正常或接近正常;超重及肥胖者减轻体重5%~7%,接近标准体重。

(三)高脂血症营养治疗流程1、询问病史(1)高脂血症病史:发病年限,服用降脂药物情况。

(2)饮食情况:摄入食物频度调查(2~3个月)。

2、测算体型(1)测身高、体重、腰围,计算标准体重:方法1 标准体重(kg)=身高(cm)-105或标准体重(kg)=[身高(cm)-100]×0.9方法2 男性:理想体重=[身高(cm)-100]×0.9女性:理想体重=[身高(cm)-100]×0.85(2)计算BMI评价体型:体质量指数(BMI)=体重(kg)/[身高(m)]23.查看化验单(1)血脂: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参见附表6、附表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