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市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
清远至德庆高速公路最新规划
清远至德庆高速公路最新规划
根据《肇庆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十四五”规划》中的重大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示意图来看,这条高速公路计划从广宁县与清新区交界处的南踏顶北侧开始,顺接清远段线路,向西南方向前进,大致沿着355国道前行,途经江屯镇,中华村后,稍微转向西前进,预计由广宁县县城北侧经过,穿过大窝顶,跨越绥江,转向西南方向前进,途经二广高速、洲仔镇和木格镇后,进入德庆县境内,继续向西南方向前进,途经古有村、莫村镇后,大致沿着234国道前行,途经高良镇、广佛肇高速、马圩镇后,进入新圩镇,转向南行驶,由德庆县县城东侧经过,预计穿过大岭头,跨越西江,接入云浮市为止。
(注:最终线路以官方公布为准)
目前,这条高速公路还在规划中,具体线路信息还不明确,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作用,最终以批复线路为准,以实际建成通车为准。
关注家乡的丝丝变化,愿我们的家乡建设得更加美好!
信息来源:参考《肇庆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十四五”规划》、《肇庆市“十四五”重大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示意图》整理而成,。
交通科技创新智慧交通实施方案
交通科技创新智慧交通实施方案到2025年,交通运输技术研发应用取得新突破,科技创新能力全面增强,创新环境明显优化,初步构建适合加快建设交通强国需要的科技创新体系,创新驱动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一、发展目标到2025年,交通运输技术研发应用取得新突破,科技创新能力全面增强,创新环境明显优化,初步构建适合加快建设交通强国需要的科技创新体系,创新驱动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关键技术研发应用取得新突破。
交通运输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显著加强,关键核心技术取得重要突破,北斗导航系统、工业互联网、5G、区块链等前沿技术与交通运输加速融合,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广泛涌现。
其中,在基础设施上,掌握30公里以上长大隧道建造技术,长寿命路面设计施工能力、特大桥梁和长大隧道自动化监测检测能力明显提升;在交通装备上,具备交付运营时速400公里高速轮轨、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悬浮等轨道交通移动装备的技术能力,掌握500米饱和潜水装备制造、施工作业技术能力,具备10万吨深水救助打捞技术保障能力;在运输服务上,自动驾驶、智能航运、机场智能运行管控等技术在部分场景得到示范应用。
——科技创新能力全面增强。
初步建成覆盖全国主要节点和关键工程的交通基础设施长期性能科学观测网。
在新能源、人工智能、公共安全等领域布局30家以上行业重点科技创新平台,围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布局交通运输技术创新中心,依托重大工程建设布局交通运输工程研究中心。
新增3家以上国家级科技创新基地、5家以上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平台、30家以上国家交通运输科普基地。
高层次科技人才不断涌现,形成梯队化的科技创新人才队伍。
二、强化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一)强化交通战略科技力量。
加强新能源、人工智能、公共安全等领域重点科技创新平台布局。
支持高校、科研院所与交通运输企业整合优势资源,联合组建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解决关键共性技术瓶颈制约,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河北省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的实施意见
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河北省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1.08.25•【字号】冀政办字〔2021〕109号•【施行日期】2021.08.2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交通运输综合规定,城乡规划正文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河北省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的实施意见各市(含定州、辛集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雄安新区管委会,省政府各部门:为深入贯彻落实《河北省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加快构建现代化高质量综合立体交通网,经省政府同意,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和《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为遵循,按照《河北省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立足打造一流设施、技术、管理、服务,优化网络布局,加强统筹融合,提高发展质量,加快构建便捷顺畅、经济高效、绿色集约、智能先进、安全可靠的现代化高质量综合立体交通网,为新时代全面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当好先行。
二、主要目标到2025年,多节点、网格状、全覆盖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更加完善,“六纵六横一环”综合通道能力更加充分,基本建成“轨道上的京津冀”,京津雄及环京津1小时交通圈得到强化,市县间实现一级及以上公路连接,县县间实现二级及以上公路连接,乡镇通三级及以上公路。
世界一流港口建设取得重要进展,运输航空服务覆盖所有市,通用航空服务覆盖85%的县(市、区)。
综合交通枢纽布局进一步优化,各运输方式衔接更加高效。
到2035年,基本建成便捷顺畅、经济高效、绿色集约、智能先进、安全可靠的现代化高质量综合立体交通网,面向全球的陆海空立体互联大交通格局全面构筑,联系全国主要城市群的综合运输通道全面畅通,京津冀高效便捷交通体系全面形成,城镇节点干线交通网络全面覆盖,有力支撑“513出行交通圈”(中心城市与卫星城之间0.5小时连通、京津冀主要城市间1小时通达、全国主要城市3小时覆盖)和“123快货物流圈”(国内1天送达、周边国家2天送达、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达)。
“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解读)
用户答卷预览【55138】的答卷【试卷总题量: 20,总分: 100.00分】 用户得分:80.0分,用时462字体: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秒,通过一、单选题 【本题型共8道题】1.《“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指出,促进形成统一开放市场,建立以( )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
A.制衡B.民主C.惩戒D.信用正确答案:[D]用户答案:[D] 得分:5.002.交通运输行业进入深化改革创新、转变发展方式的( )期。
A.预备B.攻坚C.机遇D.关键正确答案:[B]用户答案:[B] 得分:5.003.《“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指出,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实现邮政普遍服务业务与( )业务分业经营。
A.国际B.竞争性C.金融D.邮递正确答案:[B]用户答案:[B] 得分:5.004.坚持党对交通运输发展的全面领导,加强组织协调、要素支撑和督促指导,发挥( )示范带动作用,确保规划有力有序有效实施。
A.党员B.榜样C.试点D.干部正确答案:[C]用户答案:[A] 得分:0.005.《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指出,到( )年,基本建成交通强国。
A.2030B.2025C.2035D.2050正确答案:[C]用户答案:[C] 得分:5.006.《“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指出,要统筹考虑运输需求和效益,合理规划建设铁路项目,严控( )平行线路建设。
A.普速公路B.普速铁路C.高速铁路D.高速公路正确答案:[C]用户答案:[C] 得分:5.007.《“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指出,要强化重点项目用地、用海、用能等资源要素保障,做好资源要素预留和( )。
A.供应B.保护C.利用D.管理正确答案:[A]用户答案:[A] 得分:5.008.“十四五”时期综合交通运输发展主要指标具体包括( )类一级指标。
A.5B.4C.6D.8正确答案:[B]用户答案:[B] 得分:5.00二、多选题 【本题型共4道题】1.《“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指出,要扩大优质运输服务供给,其具体内容包括( )。
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建设的顶层设计
NDUSTRY 产业第1期90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建设的顶层设计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络是交通强国战略的重要基础和组成部分。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建议》中再次强调,要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完善综合运输大通道、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网络,加快城市群和都市圈轨道交通网络化,提高农村和边境地区交通通达深度。
这为构建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建设的顶层设计指明了方向。
在此,按照《交通强国战略规划纲要》中提出的“构建现代化高质量综合立体交通网络”的具体要求,就城乡区域经济现代化条件下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建设的顶层设计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综合立体交通网络是城乡区域经济体系的内在组成部分从纯粹的空间和区域经济角度看,人类经济活动的国土空间占有和利用方式只有“点、线、面”三种形态,并构成城乡区域经济的“点、线、面”空间结构体系。
其中:“点”指城乡居民点体系(或城镇体系),是人类经济社会活动的主要空间场所,按照城乡居民点之间的关系可构成城市群绵延带、城市群、都市圈、中心城市区和中心城市等。
“面”指农田和生态,是人类经济社会活动的自然本底和基础,可进一步划分农田、草原、山地、丘陵和荒漠等(未包括海洋国土)。
而“线”,则是指连接各城乡居民点之间的交通线路网络,是人类经济社会活动的空间框架,可进一步按居民点的行政级别划分若干层次的连接网络。
事实上,各城乡居民点之间的连接网络是构建综合立体交通网络的基础和目的,这充分说明综合立体交通网络是城乡区域经济重要的内在组成部分。
而所谓城乡区域经济,就是建立在“点、线、面”空间结构基础上,由这三种经济活动的基本空间占有形态缺一不可地有机组合而成的空间分区体系,并按照空间区域范围尺度的大小可分别构成乡镇域、县域、地(市)域、省区和国域(以及大洲域和全球域)等多个空间分区层次,由此形成的多层次的城乡区域经济空间分区体系。
为分析和研究方便起见,这里将这些多层次城乡区域经济分区体系归纳为高层大尺度、中层中尺度和基层小尺度等三个大的分区层次。
沈阳市综合枢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构建国家信息枢纽
沈阳市综合枢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构建国家信息枢纽利用公路、铁路、航空等交通优势,国家级大数据试验区的信息优势,以沈阳为中心的区域城市群集聚的人口优势,构建“通道+枢纽+网络”互联互通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国际交通运输大通道,完善国家铁路运输网络建设,推动沈阳现代化都市圈城际铁路和市域(郊)铁路建设,提升公路网络化水平,打造快速通达、高效经济、智慧先进、绿色安全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汇聚更广范围、更高层次的人流、物流、信息流,打造国家现代综合枢纽,建设交通强市。
一、建设综合立体交通枢纽打造国际航空枢纽。
提质扩容沈阳桃仙国际机场,加快推进第二跑道和T3航站楼综合交通换乘中心建设,启用改造T2航站楼,开展T4航站楼前期研究,引入地铁2号线,预留城际铁路设站建设条件,构建“北客南货”道路集疏运网络,推动机场西出口路建设。
构建通达通畅的航线网络,巩固加强在俄罗斯远东、日韩、东南亚等主要市场的固有优势地位,拓展欧美地区通航点;优化国内航线,加大干线和支线机场衔接合作深度及广度,增加与国内各区域中心城市间航线数量,稳步提高国内二、三线城市覆盖率,逐步实现高频、直达。
推进通航基础设施建设,改扩建法库财湖通航机场、于洪全胜机场,新建康平苇塘机场,形成沈阳通航机场群;巩固提升国家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建设成效,拓展通航产业、通用飞机研发制造、航空会展等服务功能。
构建陆路快速交通网络体系。
加快高速铁路建设,推进沈阳至白河高速铁路建设,规划沈金铁路,预留中—朝—韩高铁通道,积极融入国家高铁网络,启动秦沈二通道方案研究。
推进“公转铁”项目建设,优化铁路货运运输结构,重要节点配建铁路专用线,打通连接重要港区、重点园区、大型工矿企业多式联运最后一公里,建设沈阳国际陆港、宝马大东厂区、华润热电等一批铁路专用线项目,强化铁路场站、口岸与保税、集装箱物流、多式联运、公路集散分拨、供应链服务、商贸物流、综合服务等功能。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清远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清远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3.08.26•【字号】粤府函〔2023〕196号•【施行日期】2023.08.2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清远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粤府函〔2023〕196号清远市人民政府,省自然资源厅:《清远市人民政府关于上报〈清远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审批的请示》(清府〔2023〕14号)收悉。
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清远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是清远市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请认真组织实施。
《规划》实施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围绕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和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任务,为清远在融湾发展、城乡融合、生态保护利用方面提供有力支撑。
二、清远市是全国旅游名城、广东省区域协调发展示范市、环大湾区新兴产业基地、生态宜居示范城市。
清远市要立足国家战略、区域职能和本地实际,将建设人民城市作为新时代清远城市发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努力探索出一条内涵式、集约型、绿色化的发展路线。
要在《规划》的指导下,推进清远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加强与省外周边地区的合作交流。
积极参与广州都市圈建设,纵深推进广清一体化发展,提升产业协作、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
三、严守国土空间安全底线。
到2035年,清远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1708.88平方公里(256.33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1528.05平方公里(229.21万亩);陆域生态保护红线不低于4311.95平方公里;城镇开发边界面积控制在550.64平方公里以内。
李小鹏详解《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
政策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Monthly reading / 月读.政策7色集约、智能先进、安全可靠的现代化高质量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实现国际国内互联互通、全国主要城市立体畅达、县级节点有效覆盖,支撑“全国123出行交通圈”,也就是都市区1小时通勤、城市群2小时通达、全国主要城市3小时覆盖。
要支撑“全球123快货物流圈”(国内1天送达、周边国家2天送达、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达)。
《规划纲要》还提出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现代化高质量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
实现“人享其行、物优其流”,全面建成交通强国,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当好先行。
第二,《规划纲要》明确了三方面主要任务。
一是优化交通布局,将构建70万公里的交通网线,建设6轴、7廊、8通道主骨架,建设100个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完善面向全球的运输网络。
二是在推进融合发展方面,推进各种运输方式的融合发展,推进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和服务网络、信息网络的融合发展,推进各个区域间交通协调发展,还要推进交通运输与旅游业、现代制造业、快递物流业、现代物流业的融合发展。
三是在高质量发展方面,推进安全发展,推进智慧发展,推进绿色发展,提升交通运输的治理水平。
第三,《规划纲要》提出了5方面的保障措施。
也就是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加强组织协调、加强资金保障、资源供给、实施管理。
总之,此次发布的《规划纲要》,与2019年9月印发的《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共同描绘出我国未来交通发展的宏伟蓝图,我们一定要贯彻落实好。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交通运输行业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我们要贯彻落实好建设纲要、规划纲要两个纲要,以此为统领,打造一流设施、一流技术、一流管理、一流服务,加快建设人民满意、保障有力、世界前列的交通强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支撑、优质服务、当好先行。
清远市绿道网规划建设实施方案
清远市绿道网建设实施方案根据《清远市绿道网建设实施意见》的指示精神,为加快推进我市绿道网规划建设工作,确保实现“一年启动建设,两年基本建成,三年到位完善”的建设目标,现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强化生态保护意识,满足人的多样性需求,制定整体规划,明确建设标准,分期推进建设,体现绿道的多样化、本土化和生态化,进一步优化区域生态格局和生态环境,打造绿色开敞空间,切实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市民生活环境。
增强清远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快融入珠三角的步伐。
二、工作目标(一)总体目标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和《广东省绿道网总体规划纲要》的要求,确保区域绿道网建设实现“一年启动建设,两年基本建成,三年到位完善”的目标。
从2011年开始,力争用3年的时间,建设宜居宜业、生态安全、环境优美、低碳节能的城乡环境;构筑对接珠三角绿道网,串联城乡自然与人文景观,城乡一体化的区域、城市、社区三个层面多类型、多功能的绿道网系统;建设以区域绿地(Greenland)为背景、绿道(Greenway)及绿网(Greennet)为骨架的清远市绿化体系,打造岭南休闲宜居名城。
(二)分期目标2011年目标:启动我市绿道网示范段—北江一江两岸绿道、城西大道绿道和飞来湖环湖绿道的建设,年底前完成北江一江两岸绿道清远大桥至凤城大桥段建设(总长约12公里)及飞来湖环湖绿道建设(总长约7.5公里);各县(市、区)和有关部门要按照《广东省绿道网总体规划纲要》和《清远市绿道网规划》,结合自身实际,以《城市绿道规划设计技术指引》等为标准,完成当地绿道网详细规划与设计,制定年度实施计划,并按照计划组织实施(市经济开发区的绿道纳入市区的统一规划,开发区根据市绿道网规划,组织实施辖区内绿道建设)。
2012年目标:制定年度实施计划,对市绿道网示范段进行配套完善;制定市主线绿道“四横一纵”建设方案,年内主框架基本贯通,配套设施基本完善;启动支线绿道建设。
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的县级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研究
0 引言 2018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宣布,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1],长三角一体化真正按下“快进键”。
2019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赋予长三角地区“一极三区一高地”的战略定位[2],长三角地区关系将向更紧密更高效的方向发展。
2020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合肥主持召开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进一步强调必须深刻认识长三角区域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以一体化的思路和举措打破行政壁垒、提高政策协同,让要素在更大范围畅通流动[3]。
当前,长三角三省一市正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有力有序有效地推动一体化发展各项工作落地生根。
交通运输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领域。
近几年来,在交通强国建设要求下,国家和地方层面正积极组织开展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编制工作,以指导未来30年我国交通运输发展。
县级城市是我国规模最庞大、数量最多的行政单元,其交通运输的发展是推动交通强国建设的关键环节。
在长三角一体化不断加速的大形势下,县级城市有必要也有条件构建更加完善的综合运输网络,实现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有效衔接,以更优化的资源配置来谋求城市的更大发展。
本文将立足于长三角一体化这一重大国家战略,着重分析长三角地区县级城市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的方向和路径,并以常熟市为例进行实证研究。
1 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综合交通发展趋势 区域一体化的核心是实现要素资源的自由流动,包含人流、物流、信息流等方面。
交通是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前提和保障[4]。
结合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的要求,未来的综合交通发展必须紧紧围绕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
1.1 交通一体化 (1)综合交通的一体化不仅体现为构建一体衔接的交通基础设施网络,更体现在枢纽共享、服务一体、信息互联、管理协同等涉及交通建设、运营、管理的方方面面。
(2)综合交通一体化不仅表现为交通系统内部一体化,更要关注交通与区域经济社会、产业发展、空间环境等的有机协调,体现交通一体化对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助推作用。
清远市人民政府关于同意《清远市城市综合交通专项规划》的批复-清府函〔2015〕7号
清远市人民政府关于同意《清远市城市综合交通专项规划》的批复正文:---------------------------------------------------------------------------------------------------------------------------------------------------- 清远市人民政府关于同意《清远市城市综合交通专项规划》的批复清府函〔2015〕7号市城乡规划局:报来《关于审批<清远市城市综合交通专项规划>的请示》(清规〔2014〕117号)收悉。
经研究,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清远市城市综合交通专项规划》。
二、规划背景研究范围包括清远市域范围,面积约1.9万平方公里。
核心研究范围包括清城区和清新区的太和、太平、山塘与三坑四镇,面积约1833平方公里。
近期重点建设地区包括燕湖新区的范围,面积约513平方公里。
规划年限近期至2016年,远期至2030年,远景为2030年以后。
三、规划以实现清远交通“高效、畅达、公平、安全、低碳”为愿景,建设支撑“桥头堡”战略的区域性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建设一体化、现代化、高品质的绿色城市综合交通体系。
四、规划市域形成“三横五纵”高速路网格局。
“三横”是指佛清从高速、汕湛高速、汕昆高速;“五纵”是指京港澳高速、广乐高速、连州至英德高速、清连—广清高速、二广高速。
规划形成“七横八纵一环”的骨架路网。
其中包括“两横五纵”快速路。
两横是指湖城大道—清佛公路、银英公路—清三大道(S269),五纵是指城西大道、清西公路、东环快速、S114、漫江大道北延线;“五横三纵”干线性主干路。
五横是指城北大道、院环路、人民路、燕南大道、城南大道,三纵是指广清大道、清辉路、白庙路。
“一环”是指核心区外围形成的快捷路,由城北大道、东环快速、城南大道、城西大道围合而成。
五、本规划是指导城市交通建设及下一步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的重要依据,请市城乡规划局会同相关职能部门做好批后公布及组织实施工作。
立体交通一体化建设方案
立体交通一体化建设方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的不断增长,交通拥堵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立体交通一体化建设方案应运而生。
本文将从城市规划、交通枢纽建设、智能交通技术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探讨立体交通一体化建设方案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一、城市规划城市规划是立体交通一体化建设的基础。
传统的城市规划往往以道路为主,忽视了其他交通方式的发展。
在立体交通一体化建设方案中,城市规划应更加注重公共交通系统的布局,包括地铁、轻轨、公交等,以及非机动车道的建设。
同时,要合理规划交通枢纽和停车场的位置,以便实现不同交通方式的无缝衔接。
二、交通枢纽建设交通枢纽是立体交通一体化建设的核心。
通过合理规划和建设交通枢纽,可以实现不同交通方式的无缝衔接,提高交通效率。
交通枢纽应包括地铁站、公交站、停车场等设施,并且要与周边的道路和建筑物相互衔接。
此外,交通枢纽还应具备良好的服务功能,包括商业设施、休息区等,以提高乘客的出行体验。
三、智能交通技术智能交通技术是立体交通一体化建设的重要支撑。
通过引入智能交通技术,可以实现交通信号的智能控制、交通信息的实时共享等功能,提高交通运行效率。
智能交通技术还可以应用于交通管理和交通安全领域,如智能监控系统、智能交通信号灯等。
此外,智能交通技术还可以与城市规划和交通枢纽建设相结合,实现更加智能化的交通管理。
四、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立体交通一体化建设的重要目标。
传统的交通方式往往依赖于石油资源,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而立体交通一体化建设方案可以通过推广公共交通和非机动交通,减少对石油资源的依赖,降低碳排放。
此外,立体交通一体化建设还可以通过优化交通流量,减少拥堵,提高交通效率,降低能源消耗。
五、案例分析为了更好地理解立体交通一体化建设方案的实施效果,我们可以对一些已经实施的案例进行分析。
例如,中国的深圳地铁系统在城市规划、交通枢纽建设和智能交通技术应用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深圳地铁系统通过合理规划地铁线路,建设了一体化的交通枢纽,并且引入了智能交通技术,大大提高了交通效率和乘客的出行体验。
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加快建设
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加快建设
殷缶;梅深
【期刊名称】《水道港口》
【年(卷),期】2022(43)5
【摘要】本刊从中国交通新闻网获悉,交通运输部和国家铁路局、中国民用航空局、国家邮政局发布《关于加快建设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的意见》(简称《意见》),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的战略部署,全面落实《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加
快建设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
根据《意见》,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是
我国综合立体交通网的主通道、国土空间开发的主轴线、国民经济循环的主动脉。
【总页数】1页(P700-700)
【作者】殷缶;梅深
【作者单位】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42
【相关文献】
1.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建设的顶层设计
2.落实《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精神加快建设交通强国
3.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布局
4.《国家综合立体交通
网规划纲要》框架下的海外港口建设5.基于复杂网络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
架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东省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2023-2035年)的通知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东省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2023-2035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3.11.05•【字号】鲁政字〔2023〕204号•【施行日期】2023.11.0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交通运输综合规定正文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东省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2023-2035年)的通知鲁政字〔2023〕204号各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现将《山东省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2023-2035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山东省人民政府2023年11月5日山东省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2023-2035年)为贯彻落实《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山东省贯彻〈交通强国建设纲要〉的实施意见》《关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三个走在前”重要指示精神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统筹交通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编制本规划纲要。
规划期至2035年,远期展望至本世纪中叶,涵盖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等交通方式,兼顾邮政与管道设施。
一、总体要求(一)规划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力支撑”的重要指示要求和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讲话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推进交通基础设施通道集约、线网优化、枢纽互联,构建能力充分、覆盖广泛、结构合理、便捷顺畅、衔接高效、绿色集约、智能先进、安全可靠的现代化高质量综合立体交通网,加快推进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和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为“走在前、开新局”、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山东实践、全面建成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当好开路先锋。
新城东:清远市区中轴线核心区
本文档格式为PDF,如需转换为TXT,免费下载转换软件:/file/931788 4解压密码:/byby777go 自上周四广清轻轨动工为清远各界带来激动人心的好消息,尤其是对房地产行业带来极大的利好后,本周清远中轴线四大方案征集意见出炉,再次为兴奋中的清远楼市带来好消息。
中轴线是一个城市的景观、功能与发展轴线,更是一个城市的“大动脉”。
清远城市中轴线核心区覆盖职教基地、老洲心、大燕湖片区。
中轴规划区约39平方公里主规划区覆盖新城东 在城市规划学中,“城市中轴线”是指在城市的核心部分,由系列建筑或街道显示的一条规划直线,在城市整体平面布局中居于控制性的地位。
据了解,目前规划局经过全国范围内竞标、整合各方案优点后形成了4个方案,现正处于公示阶段。
从4个方案中可以看到,中轴线位于中心城区东部区域,是以规划中的北江四桥和规划中的城市主干道清晖路为中心轴。
该城市中轴线跨越北江两岸和大燕湖片区,规划面积约39平方公里。
其中江北覆盖东城,具体规划范围为:凤翔大道以东,规划中的北江五桥以西,北至松苏岭山体区域和规划中的职业教育基地,南至北江北岸。
北江以南的新城部分主要覆盖老洲心。
具体范围为连接北江四桥的清辉路两侧的800米至1200米以内为主。
南部片区则一直延续到目前的大燕河。
具体范围为清远大道以南,大燕湖,广清大道以东,武广高铁以西。
其中,大燕湖片区位于清远市北江南岸,是清远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中心区。
根据规划,大燕湖片区集城市轻轨站、高速公路门户和高品质自然环境于一体,未来将以TOD、高密度路网、高品质生态景观、功能混合发展等理念,通过水道、绿道来串联城市中心区的各个功能模块,着力培育城市服务功能,打造成为新的市级城市中心。
中心区大幅扩容 新城东区最先受益 城市中轴线是一个城市的景观、功能与发展轴线,是城市的“主动脉”。
目前国内稍大一点的城市都基本有了自己的城市中轴线。
清远城市中轴线的规划对外“南融”,积极承接大广州休闲、度假、会议中心、休闲养老等功能;对内则体现山水特色、突出宜居,并梳理城市功能。
《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4
《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全文分为几个文档,可在店铺中按标题找到)四、推进综合交通统筹融合发展(一)推进各种运输方式统筹融合发展统筹综合交通通道规划建设。
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对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的指导约束作用,加强与相关规划的衔接协调。
节约集约利用通道线位资源、岸线资源、土地资源、空域资源、水域资源,促进交通通道由单一向综合、由平面向立体发展,减少对空间的分割,提高国土空间利用效率。
统筹考虑多种运输方式规划建设协同和新型运输方式探索应用,实现陆水空多种运输方式相互协同、深度融合。
用好用足既有交通通道,加强过江、跨海、穿越环境敏感区通道基础设施建设方案论证,推动铁路、公路等线性基础设施的线位统筹和断面空间整合。
加强综合交通通道与通信、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统筹,提高通道资源利用效率。
推进综合交通枢纽一体化规划建设。
推进综合交通枢纽及邮政快递枢纽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协同管理。
推动新建综合客运枢纽各种运输方式集中布局,实现空间共享、立体或同台换乘,打造全天候、一体化换乘环境。
推动既有综合客运枢纽整合交通设施、共享服务功能空间。
加快综合货运枢纽多式联运换装设施与集疏运体系建设,统筹转运、口岸、保税、邮政快递等功能,提升多式联运效率与物流综合服务水平。
按照站城一体、产城融合、开放共享原则,做好枢纽发展空间预留、用地功能管控、开发时序协调。
推动城市内外交通有效衔接。
推动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融合建设,并做好与城市轨道交通衔接协调,构建运营管理和服务“一张网”,实现设施互联、票制互通、安检互认、信息共享、支付兼容。
加强城市周边区域公路与城市道路高效对接,系统优化进出城道路网络,推动规划建设统筹和管理协同,减少对城市的分割和干扰。
完善城市物流配送系统,加强城际干线运输与城市末端配送有机衔接。
加强铁路、公路客运枢纽及机场与城市公交网络系统有机整合,引导城市沿大容量公共交通廊道合理、有序发展。
(二)推进交通基础设施网与运输服务网、信息网、能源网融合发展推进交通基础设施网与运输服务网融合发展。
《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规划期为2021—2035年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m i i i i i i i m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M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丝路报道New silk road horizon《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规划期为2021 —2035年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
其中提出,到 2035年,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实体线网总规模合计70 万千米左右(不含国际陆路通道境外段、空中及海上航 路、由P路里程)。
据知,该规划期为2021—2035年,远景展望到21世纪中叶。
《纲要》分为规划基础、总体要求、优化国 家综合立体交通布局、推进综合交通统筹融合发展、推 进综合交通高质量发展、保障措施等6个部分。
分析运输需求,《纲要》预计2021—2035年旅客 出行量(含小汽车出行量)年均增速为3.2%左右。
高铁、民航、小汽车出行占比不断提升,国际旅客出行以及 城市群旅客出行需求更加旺盛;预计2021—2035年全 社会货运量年均增速为2%左右,由政快递业务量年均 增速为6.3%左右。
外贸货物运输保持长期增长态势,大宗散货运量未来一段时期保持高位运行状态。
《纲要》提出发展目标:一一到2035年,基本建成便捷顺畅、经济高效、绿色集约、智能先进、安全可靠的现代化高质量国家 综合立体交通网,实现国际国内互联互通、全国主要 城市立体畅达、县级节点有效覆盖,有力支撑“全国 123出行交通圈”(都市区1小时通勤、城市群2小时 通达、全国主要城市3小时覆盖)和“全球123快货物 流圈”(国内1天送达、周边国家2天送达、全球主要 城市3天送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远市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一、规划背景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广东省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精神,构建清远市现代化高质量综合立体交通网,更好发挥交通在清远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支撑引领作用,结合清远实际编制本规划。
二、规划范围规划范围为清远市域,总面积约1.9万平方公里,统筹考虑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粤东西北城市、省外、全国的连接。
三、规划期限规划期为2021至2035年,远景展望到本世纪中叶。
四、规划对象本规划的研究对象包括公路、水路、铁路(含轨道)、民航、管道组成的综合立体交通网。
五、规划成果本规划由规划文本和规划图纸两部分组成,规划文本和图纸是相互联系的整体。
六、规划目标到2035年,全面建成清远市综合立体交通网络,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更加高效可靠,运输服务更加优质便捷,统筹融合和高质量发展达到新的高度,全面实现“广清半小时生活圈”和“123交通时空圈”I,有效支撑广清一体化发展和粤港澳大湾区北缘门户1"半小时生活圈”:清远中心城区至广州中心城区半小时通达。
“123交通时空圈”:以清远中心城区为中心,打造枢纽城市建设。
交通网络基础设施、综合运输服务水平、交通体系高质量发展等方面位居粤北前列。
一一交通网络基础设施。
统筹铁路、公路、水运、民航、管道、邮政等方式,全方位形成水陆空联动的大容量、快速度、高效率、优品质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总规模约2.4万公里。
其中,铁路里程约560公里,公路通车里程约2.2万公里(高速公路约1520公里),管道网里程约590公里,航道网里程约430公里。
一一综合运输服务水平。
全面加强与广州、深圳、佛山等综合交通枢纽的衔接,建设一批高效能、多层次、广覆盖的客货运枢纽,基本实现综合客运枢纽5分钟换乘,乡镇15分钟上干线公路,中心城区30分钟进入高铁站,港口1小时内换装。
一一交通体系高质量发展。
精品建造和精细管理深入推广,抵御自然灾害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显著提高。
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应用,数字交通体系基本建成。
绿色集约的客货运输网络全面构建,交通能源动力系统更加清洁、高效,交通发展与生态空间更加协调。
资源空间利用更加集约高效,交通融合深度和广度迈上更高水平。
人文交通建设深入推进,特殊人群出行便利程度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
展望2050年,新技术、新业态加快发展,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向更高质量、更高效率、更高品质迈进。
七、主要内容(一)构建“三横三纵”综合运输通道新格局严格落实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通道布局,以粤港澳■成渝和京津冀■粤港澳主轴为基础,紧抓广清永高铁建设机遇,全力打造清远“三纵三横”2交通综合运输大通道,为“双清远南部区县城区1小时工作圈,联系深圳1小时通达;联系北部三连一阳地区、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城市2小时通达;联系省内其他城市3小时通达。
“三纵”:京港澳通道、广连通道、粤湘渝通道;“三横”:汕湛通道、汕昆通道、厦昆通道。
循环”发展新格局提供基础支撑。
(二)打造交通南强北优双中心新格局以广清城际清远至省职教城段、清远西站至佛冈快速路、清远西站至英德快速路等重点项目为抓手,打造以市域融合核心区为中心,英德、佛冈为副中心的清远南部融湾发展区,抢抓“双区”“双城”发展重大机遇,全方位深化广清一体化,充分发挥南部地区毗邻湾区的地理优势和产业优势,为清远抢当粤东西北融湾崛起排头兵打好基础。
以北部地区永州经清远至广州高铁站点、厦昆高铁(韶柳铁路)、三连地区快速路、韶贺高速等重点项目为抓手,打造以连州为中心,辐射连南、连山、阳山的清远北部绿色生态发展区,充分发挥北部地区民族特色和旅游特色,为清远打造全省高质量民族发展区、全省绿色生态发展示范区、乡村振兴发展示范区、全国破解城乡二元结构试验区开好局。
(三)完善外联内畅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1.构建多网融合的轨道交通网重点推进纵向干线铁路建设,连接大湾区与成渝经济地区双城经济圈,实现清远南部与北部地区高铁相连。
谋划推动横向干线铁路建设,实现清远北部横向轨道建设新突破。
抢抓城际建设机遇,推动清远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城际网络,提高与广州、佛山、肇庆等湾区城市通行效率。
强化支线铁路货运功能,推动货运铁路更高水平联通工业园区、物流集聚区、港口作业区,延伸铁路货运“最后一公里”。
加强清远市南部组团和广州的快速联系,助力清远融入广州城市轨道网。
2.构建外联内畅的干线公路网以功能和需求为基础,以提质增效为重点推进方向,统筹存量和增量发展,推动公路交通体系由互联互通向直连直通和快联快通转变,着力构建高质量公路交通支撑体系。
3.构建干支结合的内河航道网抢抓赣粤运河建设机遇,以北江航道扩能提升为抓手,全力提高北江在全省航道“一张网”中的地位和能级。
积极打造北江连江绿色产业经济带,稳步推动连江特色航道建设。
加强航道网与轨道交通、公路交通网衔接协调,统筹航道与沿线桥梁、隧道规划建设,减少相互影响和制约。
4.建设全面覆盖的天然气管网统筹发展与安全,完善以中心城区为核心、各县(市)为节点的天然气供给网络,早日实现天然气主干管道“县县通二优化气源供应布局,形成多方向多气源供气保障格局。
统筹天然气储运设施布局、调整与建设,补齐天然气储运设施短板,加强天然气长输管道互联。
5.建设普惠高效的邮政快递网巩固提升邮政快递基础设施服务水平,加强功能集成、模式多元、标准规范的网点建设,加强以县级公共分拣中心、乡镇服务网点、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为支撑的农村寄递物流设施建设。
完善多元化寄递通道,让清远制造、智造产品走向全国、全球。
(四)建成高效便捷的综合交通枢纽1.建设全国内河主要港口构建以清远港区和英德港区为重点港区的“一港两区”港口总体格局。
提升清远港专业化集装箱作业能力,谋划新建一批水上客运码头,焕发港区新活力。
加强与广州南沙港合作,积极参与沿海港口及大湾区沿江港口间“一港通”业务模式,实现与大湾区港口群联动发展。
2.参与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机场群建设推动与周边机场合作发展加快融入广州国际航空枢纽体系。
加快推进连州支线机场前期工作,谋划推动通用机场开展前期工作。
积极拓展直升机、私人飞机、商用小型飞机等通用航空业务,加快交通运输新业态发展。
明确直升机起降点布点位置,优先完善枢纽建筑楼顶配套直升机起降点。
3.建设铁路主导的综合交通枢纽结合清远境内干线铁路和城际铁路发展情况,推动铁路客运枢纽体系建设。
完善铁路客运站场配套设施设,推进既有铁路枢纽的升级改造。
积极完善源潭铁路货运站物流枢纽功能,完善源潭站“公铁水”联运体系。
积极探索铁路货运站场与区域产业互动,依托站场打造综合物流园区,促进多式联运专用载运设备、快速转运设备应用,推动公铁、水铁无缝运输服务。
4.推进公路运输枢纽转型发展推动既有场站瘦身或改作公交场站,推动既有场站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构建与其他运输方式协调发展、衔接紧密、可持续发展的客运枢纽体系。
推动公路货运物流枢纽体系建设。
(五)推进综合交通融合发展1.推进各种运输方式统筹融合发展加强土地、岸线、空域等空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加强清远主要客运枢纽与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客运枢纽互联互通。
推进铁路“四网融合”,打造高度融合的路网体系,统筹清远市区高速无缝对接干线路网,打造中心城区“15+30”交通时空圈。
依托综合客运枢纽,打造联程联运客运服务体系。
以铁水联运、江海联运为重点,优化清远港货物运输组织。
2.推进区域交通运输协调发展强化与广州公路网络互联互通,提高清远城区联接广州花都、从化的普通公路服务水平。
打通清远与广州跨界断头路,全方位对接大湾区公路网建设标准。
重点推动联通内地的高速铁路建设,增加清远出省通道。
推进联通湖南、广西的高速公路建设。
谋划推动联通佛山、肇庆的城际轨道开展前期工作,全力推动北江航道升级工程。
加强市域内南北地区交通衔接,提高中部地区通道承载能力。
3.推进交通运输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鼓励邮政、快递企业与航空、铁路、水路运输企业加强合作,协调民航和铁路的线路、时刻、中转停靠等资源,加强联运标准衔接、信息共享。
依托清远交通主轴,引导产业沿交通干线和辐射区域集聚布局,引导资源要素向各大产业园区汇聚,构建“交通+产业”大平台发展模式。
依托北江等水资源,塑造集运动健身、休闲娱乐、特色风情等于一体的旅游休闲带。
加快构建清远市生态旅游公路体系,建设广东南岭生态旅游公路清远段。
支持红色旅游、特色旅游、乡村旅游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强化农村公路与干线公路、城市道路以及其他运输方式的衔接。
加强资源路、旅游路、产业路建设。
提高农村交通安全保障能力,优化农村地区客运服务供给。
4.推进交通网与信息网、能源网融合发展支持推进智慧高速公路、智能铁路、智慧航道等建设,加快普通干线公路智慧化改造,推进车路协同智能网联交通设施体系建设。
统筹交通基础设施与能源设施规划建设,保障“输能”。
探索江海联运、罐箱多式联运建设。
融合“用能”,完善公路沿线充电基础设施,推动在高速公路边坡带、服务区等空闲场地布设光伏发电设施。
(六)推进综合交通高质量发展1.推进交通安全发展树立全寿命周期高质量发展理念,推动有条件的路段实施机非分离管理。
健全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制度和机制,提升安全管理能力。
推广“互联网+安全监管”模式,完善相关监管系统和平台的建设。
加强公路货运市场治理,强化重型货运车辆装卸源头监管和动态监控。
构建高效的应急指挥体系,加强应急救援专业装备配备和资金保障。
开展多种形式的演练演习,提升交通运输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强化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应急响应机制建设。
2.推进交通智慧发展推动交通感知网络与新建交通基础设施同步规划建设,加强重要通道和枢纽数字化感知监测覆盖。
建设智慧新交管系统和交通运行管理平台。
完善交通数据采集及接入、智慧公交、智慧停车、出行信息服务等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推动交通基础设施“智慧+”升级。
引入互联网+移动支付技术,构建路内电子停车管理系统。
打造北江智慧航道系统,助力北江经济带发展。
推动桥梁防撞系统在跨江大桥上应用。
完善共享交通停车位,鼓励共享出行。
大力推进公交科技发展,鼓励先进科技在公交领域的应用。
3.推进交通绿色发展和人文建设加快交通能源动力系统清洁化、低碳化、高效化发展,推动LNG船舶改造。
持续开展“公路服务区+旅游驿站”的建设模式。
完善交通基础设施、运输装备功能配置和运输服务标准,满足不同群体出行多样化、个性化要求。
加强无障碍设施建设,完善无障碍装备设备。
健全老年人交通运输服务体系,满足老龄化社会交通需求。
营造良好的文明创建氛围,加强交通文明宣传教育,弘扬优秀交通文化,提高交通参与者守法意识和道德水平。
4.提升交通治理能力坚持法治引领,深化交通运输法治政府部门建设。
规范网约车、网络货运平台等交通运输新业态管理。
全面提升交通运输执法队伍能力和水平,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