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三中华文明的鼎盛——隋唐、宋元时期课件
合集下载
(新高考)2020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通史整合(三)中华文明的繁荣—隋唐时期课件
材料三 唐代以三省首长“品位既崇,不欲轻以授人,故常 以他官居宰相职,而假以他名”,主要有“平章事”和“同中书门下 三品”等。
——摘编自《新唐书·百官志》 [解读] 材料说明了唐朝时三省长官位高权重,威胁皇权; 以他官居相职可以牵制三省长官,分散相权,加强皇权。
[怎分析—据史材史观] 1.唐太宗常以品位较低的官员同三省长官共议国政,加以“参
破了九品中正制以来世家大族对仕途的垄断,“门阀士
族”失去了政治基础,进而逐渐衰亡,故选 A 项。 答案:A
3.有学者运用现存明朝进士登科史料中的有效样本进行统计分
析,发现从明代初期到后期,平民家庭出身的进士占进士总
人数的比例从 75%跌至 45%,而官员家庭出身的比例从 24%
提高到 53%。这主要反映出
()
A.平民弃儒从商现象的普遍
B.选官考试程序的不公
C.科举制度僵化程度的加深
D.恩荫入仕机会的增多
解析:据材料可知,平民家庭出身的进士占进士总人数减少,官 员家庭出身的比例上升说明明朝科举制在促进社会阶层流动方 面功能减弱,逐步僵化,故选 C 项;材料强调的是科举制中进 士出身的变化,而未涉及平民经商现象,排除 A 项;依据所学, 科举制采用糊名、誊录等方式,程序比较公平,排除 B 项;材 料主要强调的是科举制下成员出身比例的变化,而不是强调恩荫 入仕,排除 D 项。 答案:C
决策与 行政分
离
在三省体制下,政事堂是最高的决策机构,尚书 省是最高行政机构,也就是说,决策与行政是分 开的。这样既能互相制衡,也能分工合作,从而 推动机构合理运转
[怎看待—悟史料实证] 材料一 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 再下中书,中书付以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 中书又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 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
2020高考通史复习: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宋元时期[课件]
(2015海南单科,6,2分)元朝时,大规模的漕粮海运前所 未有,海外贸易繁荣,泉州还被誉为“世界第一大港” 。这反映出当时 ( ) A.重农抑商政策废止 B.造船航海技术进步 C.内河航运严重不畅 D.陆上丝绸之路受阻
材料四:
从近代的“人心”“政俗”来看,无论是政治理 念、思想文化方面的创新或是因循,宋代带来的影响, 都深深地渗透在中国社会的肌体之中。特别是儒家的 复兴,到了13世纪,儒学不仅是有教养的上层阶级的 行为准则,也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成为国家正统的意 识形态,进而重塑了整个社会,形成“传统中国”的 典范。
(2018·全国卷Ⅲ,25)下表据学者研究整理而成,反映出两宋
时期
宋代宰相祖辈任官情况表
曾祖、祖父或父亲任官情况
高级官员 中级官员 低级官员
宰相人数
北宋(71)
南宋(62)
20
8
15
10
12
8
A .世家大族影响巨大 B .社会阶层流动加强 C .宰相权力日益下降 D .科举制度功能弱化
(2016 全国卷Ⅰ,26)史载,宋太祖某日闷闷不乐,有人问他原因, 他说:“尔谓帝王可容易行事耶 ……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 ,我所以不 乐也。”此事反映了( )
王安石 商业 突破了时空限制,“草市”文艺
变法
普遍,瓦子出现;城市发
展
程朱理学;陆 九渊创立心学
指南针用于航海; 火药广泛应用; 活字印刷术
《清明上河图》、 宋词繁荣、行书 四大家、话本
元代
农业 一省二
农作物品种增多,棉 花广泛种植
科技
王祯:转轮排字盘、 郭守敬:《授时历》
(1271~ 院、行
黄道婆推广棉纺织技术、
阶段特征
二轮复习全攻略必修专题突破课件第2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隋唐、宋元(60张PPT)
(1) 农业方面出现了 曲辕犁和筒车;手 工业方面,缂丝技 术推动了丝织业的 发展 (2) 制瓷技术进步, 制瓷业成为独立的 生产部门,瓷器取 代丝绸成为对外贸 易的代表 (3) 唐代商业繁荣, 交通便利,长安成 为国际大都市,但 商业贸易受官府严 格控制,重农抑商 政策有所松动
(1)租佃关系的发展推动了农 业生产的繁荣,王安石变法 力图限制土地兼并,增加政 府财政收入,成效甚微 (2)南宋时,中国古代社会经 济重心南移完成,江南成为 全国经济重心;棉花种植传 播,元代黄道婆改进技术, 推动了棉纺织业的发展,棉 纺织业成为新兴经济部门 (3)商业发达,宋代坊市的界 限被打破,出现了夜市、晓 市,宋代汴梁、元代大都都 是繁华的商业大都会;纸币 交子出现,推动了商业发 展;海外贸易兴盛,出现了 许多大港口
高 考 突 破
考向一 唐、宋、元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措施、 特点及影响
典题例证
【典例1】 (2012· 山东文综,10)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 高宗时,打破宰相任用资历限制,允许三省中四品以 下官员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名义行宰相权,参预 朝政。其目的是 A.重用人才,推行科举取士 B.分割相权,加强君主专制 C.分工协作,提高行政效率 D.缓和矛盾,抑制朋党之争 ( )。
(1)佛、儒、道三家思 想均有所发展,儒家 的权威地位受挑战, “三教合一”潮流弥 漫到社会生活各领域 (2) 科技发展,雕版印 刷术、火药发明 (3) 以吴道子为代表的 绘画艺术,展现了雍 容华贵的盛唐气象; 楷书、草书流行,出 现了欧阳询、颜真卿 等书法名家 (4) 唐代诗歌发展进入 黄金时期,出现了李 白、杜甫等诗人,唐 文化泽被后世
的官员也行宰相权,参预朝政,这是对传统相权的分割,从
制定政策的统治者的角度出发,是加强君主专制的需要。A、 D两项不能从材料中获取信息,C项在实施三省六部制之初就 有此作用。 答案 B
2020届历史高考二轮专题复习课件:第2讲 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隋唐、宋元时期
解析:根据材料“按照‘家世、道德、才能’三条 标准,选拔‘俊秀之士’”可知,当九品中正制选拔官 员要求德才并举,故D项正确;材料反映不出九品中正 制选官标准的变化,故A项错误;B、C两项在材料中未 体现,均排除。
答案:D 点拨 九品中正制在创立之初,评议人物的标准是 家世、道德、才能三者并重。但由于魏晋时充当中正者
(5)绘画:代表作有初唐阎立本的《步辇图》,盛唐 画圣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
(6)书法:楷书大家有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 草书大家有张旭、怀素等。
纠错练3 三教合一并非佛教、道教、儒教合为一个 整体
(2019·洛阳、许昌二模)隋文帝曾多次下诏提倡儒家 的礼仪道德,上台伊始,依照儒家典籍的规范,复汉魏 之旧。然而《隋书》中却这样记载:“佛,日也;道, 月也;儒,五星也。”这表明当时( )
答案:D
2.(2018·全国卷Ⅱ)武则天时期,将中书、门下二省 名称分别改为凤阁、鸾台,通过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 事”头衔,使低品级官员得以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 政。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
A.扩大中书、门下二省的职权 B.为官员提供迅速晋升的机会 C.便于实现对朝政的全面控制 D.强化宰相参政议政职能
解析:根据材料“门第之在当时,无论南北,不啻 如乱流中岛屿散列,黑夜中灯炬闪耀。北方之同化胡 族,南方之宏扩斯文,斯皆当时门第之功”可知门第对 于当时传统文化之保存有其贡献,具有存在的合理性, 故选B项;材料主旨强调南北朝时期的门第,未涉及选 官制度,排除A项;材料主旨强调南北朝时期的门第, 未涉及儒学正统地位,排除C项;“门第之在当时,无 论南北,不啻如乱流中岛屿散列,黑夜中灯炬闪耀”可 知人才选拔以门第为依据,有封闭性,排除D项。
一般是二品,二品又有参与中正推举之权,而获得二品 者几乎全部是门阀世族,故门阀世族完全把持了官吏选 拔之权。于是在中正品第过程中,才德标准逐渐被忽 视,家世则越来越重要,甚至成为唯一标准,到西晋时 终于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
高考历史复习课件:专题3中国传统文明的繁荣——隋唐、宋元
必修3
必修3
专题一
专题二
第三课
宋明理学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相关内容)
【知识梳理】 1.政治上 国家政权由分裂逐步走向统一:宋代积贫积弱,民族矛盾尖 锐,王安石变法(背景,内容,影响,失败原因)未能改变这种局 面,汉族政权先后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辽,北宋,西夏并立; 南宋与金对峙),最终元朝实现中国古代第四次大统一,建立了 疆域空前辽阔的大帝国。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继续发展和完善:宋朝中央设“二 府”、参知政事和三司,削弱宰相的职权,进一步加强皇权,削 地方兵权财权,设立知州,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强化中央集权, 解决了长期以来地方与中央的矛盾;元朝创立行省制度,有效地 管理地方政府,为后世所沿用,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4
3.对儒家思想的认识
儒家思想的现代价值:它所提倡的道德规范意识有利于培养现代公民意识; “大一统”思想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定团结;“以人为本”的治国思想有利于 今天的政治文明建设;“和为贵”的思想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民本思想有利于 “三农”问题和其他社会问题的解决;“义利观”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 儒家思想的世界影响:儒家思想在世界上产生了广泛影响,成为中国文化的象 征。在日本、韩国,在东南亚、欧洲影响巨大,对中国“软实力”的增强,对树立 良好的大国形象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对待儒学的正确态度:继承精华,剔除糟粕,否定其中的消极因素,继承儒家 传统文化中的宝贵遗产。如“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社会责任感,尊老敬贤、见利思 义的做人准则。 1.有人说“儒家及老庄皆有政治思想……虽不相同,然皆从人民之观点,以论政 治。……唯法家从‘一夫’出发,基本上冲着平民而来”。这主要是因为当时法家 A.主张加强君主集权,实行严刑峻法 B.宣传天道与自然无为 C.要求以“礼”约束百姓 D.实行控制思想的“焚书坑儒” 2.《论语•八佾》:“孔子谓季氏,‘八佾(yì,是奏乐舞蹈的行列)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 忍。”材料表明孔子强调 A.仁爱思想 B.忠恕之道 C.等级秩序 D.以德治民 3.“明明是流氓地痞、靠杀人放火、打家劫舍发迹的人,只要一登皇位,就自然而然 戴上这样神圣的光环(即‘奉天承运’、‘继天立极’)”。下列为“戴神圣光环”提 供相应理论基础的历史人物是 A.孔子 B.董仲舒 C.王阳明 D.李贽
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新方略课件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隋唐宋元
印刷术的发明与改进
宋元时期,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与改进,极大地推动了书籍的广泛传播和文化的普及。同 时,火药和指南针的发明与应用,也对当时的军事和航海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科技文化交流与传播
丝绸之路的繁荣
唐文化的对外传播
魏晋南北朝时期,丝绸之路的繁荣促 进了中国与中亚、西亚等地的科技文 化交流。如佛教的传入、琵琶等乐器 的传播等,都丰富了中国的文化内涵 。
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与融合
魏晋南北朝时期,少数民族的内迁带来了不同的生产技术和文化,如胡服骑射、佛 教文化等,促进了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隋唐时期,随着国家统一和经济发展,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更加频繁,如丝 绸之路的繁荣促进了西域文化与中原文化的交流。
宋元时期,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更加深入,如蒙古帝国的建立促进了东西方 文化之间的交流,同时也推动了各民族之间的融合。
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北宋时期,周敦颐、程颢、程颐 等人创立了理学,南宋朱熹将其
发扬光大,对后世影响深远。
文学艺术的繁荣
宋词和元曲成为当时文学艺术的 代表,涌现出苏轼、辛弃疾、关
汉卿等一大批优秀作家。
科技成就突出
北宋时期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南 宋时期发明了管型火器“突火枪 ”,元朝时期郭守敬主持编订了 《授时历》,成为当时世界上最
1 2
农业生产的进步
农业生产技术的提高和水利设施的兴修,促进了 农业生产的发展,为经济的繁荣提供了物质基础 。
手工业与商业的兴盛
手工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和商业贸易的繁荣,促进 了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商品流通的扩大。
3
对外贸易的拓展
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和对外贸易的拓展,促进了 中国与世界的经济文化交流,为隋唐时期的繁荣 注入了新的活力。
宋元时期,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与改进,极大地推动了书籍的广泛传播和文化的普及。同 时,火药和指南针的发明与应用,也对当时的军事和航海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科技文化交流与传播
丝绸之路的繁荣
唐文化的对外传播
魏晋南北朝时期,丝绸之路的繁荣促 进了中国与中亚、西亚等地的科技文 化交流。如佛教的传入、琵琶等乐器 的传播等,都丰富了中国的文化内涵 。
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与融合
魏晋南北朝时期,少数民族的内迁带来了不同的生产技术和文化,如胡服骑射、佛 教文化等,促进了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隋唐时期,随着国家统一和经济发展,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更加频繁,如丝 绸之路的繁荣促进了西域文化与中原文化的交流。
宋元时期,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更加深入,如蒙古帝国的建立促进了东西方 文化之间的交流,同时也推动了各民族之间的融合。
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北宋时期,周敦颐、程颢、程颐 等人创立了理学,南宋朱熹将其
发扬光大,对后世影响深远。
文学艺术的繁荣
宋词和元曲成为当时文学艺术的 代表,涌现出苏轼、辛弃疾、关
汉卿等一大批优秀作家。
科技成就突出
北宋时期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南 宋时期发明了管型火器“突火枪 ”,元朝时期郭守敬主持编订了 《授时历》,成为当时世界上最
1 2
农业生产的进步
农业生产技术的提高和水利设施的兴修,促进了 农业生产的发展,为经济的繁荣提供了物质基础 。
手工业与商业的兴盛
手工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和商业贸易的繁荣,促进 了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商品流通的扩大。
3
对外贸易的拓展
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和对外贸易的拓展,促进了 中国与世界的经济文化交流,为隋唐时期的繁荣 注入了新的活力。
2020届二轮复习:第2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隋唐、宋元(课件)(99张)
2.宋代的文官政治 (1)形成概况 宋初最高统治者将兵权、政权、财权集于中央,各路监 司、各州的长官,大多重用文人,并以文人掌兵权,根 除藩镇跋扈之祸。同时,宋初统治者又提倡文教,复兴 儒学,扭转五代颓风,激励士大夫的忠义节气,养好士 风。“兴文教,抑武事”,崇尚文治,奖励儒术是宋代 基本国策。这样,两宋时期的文臣群体的政治地位不断 提高,以科举出身为主体的文官队伍成为政治的中坚力 量,独具特色的文官士大夫政治体制得以确立。
把脉高考·定考情考向
[考情分析]
年份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全国卷Ⅰ
全国卷Ⅱ
全国卷Ⅲ
命题角度
儒家思想对文
唐代的文化风尚
程朱理学
化的影响、北
宋募兵制
1. 唐 宋 时
唐代藩镇、北宋民营
宋代科举制的
唐代三省六部
期的政治
手工业发展、宋代乡
发展、唐宋医
制、大豆的种植
文明。
约制度
药学的发展
A.民族交融淡化了族群之间的差异 B.科举制度导致旧的门阀士族衰落 C.大一统局面改变人们的家国意识 D.藩镇割据摧垮了世代荫袭的家族
解析 题目中提到唐代以“世家大族的籍贯族源 地”作为墓志署名的现象与魏晋南北朝时期相比大幅减 少,这说明世家大族逐渐没落,再结合唐代科举制的作 用可知B项正确。A、C、D三项与材料主旨不符。
第2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 ——魏晋、隋唐、宋元
主干排查·建通史体系
[主干排查]
时间
魏晋南北朝时期 (220~589年)
隋朝(581~618年)
基础梳理
政治:①九品中正制;②北魏孝文帝改革 ;③三省体制形成。 经济:①曹魏翻车,北魏推行均田制,江 南经济开发。②灌钢法,北朝烧出成熟白 瓷;③“草市”出现,市坊制度。 文化:①道教、佛教盛行;②《抱朴子》 、火药;③形成书法艺术和文人画,王羲 之、顾恺之。
高考历史高分大二轮复习第2讲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隋唐宋元市公开课一等奖课件名师大赛获奖课件
结束分裂,统一多民族 国家进一步发展;形成 三省六部制、科举制, 标志着中国古代政治制 度的成熟
由政权并立到走向大一统,民族融 合;宋代二府三司制、元朝行省 制,皇权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制 度进一步完善,基本解决了中央集 权和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元代行 省制影响深远
江南经济进一步发展; 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商品经济活
5.(高考典型题)中国历史上有监察区转为行政区的现象,如汉代的州、唐代的道、
宋代的路。这体现出
()
A.中央集权促成地方行政制度变迁
B.经济发展造成地方行政区域调节
C.中央对地方的监察力度越来越弱
D.疆域变化影响地方行政区域设立
解析:本题考察古代监察制度的影响。中国古代实施监察制度的目的是加强中央
集权,让地方服从中央。题干材料阐明中央集权促成了地方行政制度的变迁,故
二、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三个阶段和四方面影响 (1)三个阶段
朝代
表现
初步形成稻麦兼种、水陆互补的作物体
魏晋南北朝
系,耕地面积和产量大幅度提高。农业、 手工业和商业发展,出现了拥有上百万人
口的大城市
特征 江南得到初步开发
中唐以后 南方经济继续加速发展,逐渐赶上北方 南北经济总量基本持平
南宋时期
经济上南强于北的局面完全确立,南方正 式成为中国古代的经济重心
4.(2016·高考全国卷Ⅰ)史载,宋太祖某日闷闷不乐,有人问他因素,他说:“尔谓 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因此不乐也。”此事反映了 () A.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 B.宋代史官所撰史书全都真实可信 C.史官与君主间存在锋利矛盾 D.宋太祖不肯史书统计其真实言行
解析:据题干“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宋代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帝王 不可“容易行事”,故选A项;“全都真实可信”过于绝对化,故B项错误;史官统 计皇帝真实言行,客观上利于皇帝减少“误失”,“锋利矛盾”的说法过于夸张, 故C项错误;材料只是表述宋太祖紧张自己有误失会遭史官统计,而没有直接反映 出宋太祖不肯史书统计其真实言行的意图,故D项错误。 答案:A
2020高考历史新增分大二轮(课件):板块一 第2讲 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隋唐、宋元
12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主题一 主题二 主题三 主题四
6.宋代为防止“有理者不获申,无辜者反受害”,规定司法判决生效后,犯人 及其家属可以依法逐级申诉,从所属县,经州、转运司、提点刑狱司、御史台、 登闻鼓院,甚至可以通过专门机构直诉至皇帝。这反映出( ) A.官僚机构日益臃肿 B.社会矛盾异常尖锐 C.司法实践严谨慎刑 D.专制主义不断强化
16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主题一 主题二 主题三 主题四
解析:材料体现世家大族入仕者受限,故A项错误;“宋代选官入仕的途径相 当多元”不能体现君主专制,故B项错误;“选官入仕的途径相当多元,通过 恩荫入仕者尤多;但相对于进士出身者,这些人在当时被认为‘无出身’,在 出官、转迁等方面都受到种种限制”可以说明宋代科举制更加完善,故C项正 确;“通过恩荫入仕者尤多;但相对于进士出身者,这些人在当时被认为‘无 出身’”限制的是“贵族体制”,不是“官僚体制”遭到破坏,故D项错误。 答案:C
14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主题一 主题二 主题三 主题四
7.宋神宗元丰改制时,有臣僚建议废除枢密院,仿唐制将军事事务归兵部。宋神
宗以“祖宗不以兵柄归有司,故专命官统之”为由未予允准。这反映了宋朝( )
A.谏议制度的完善
B.部院间矛盾尖锐
C.中央集权的加强
D.重视权力的制衡
解析:据材料“祖宗不以兵柄归有司,故专命官统之”可知宋代重视权力的制衡,
20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主题一 主题二 主题三 主题四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作者认为元朝行省制是郡县制的发展,也是两宋加强中央 集权的继续,故选A项;作者主旨强调元朝行省制是郡县制的发展,也是两宋 加强中央集权的继续,行省制“巩固了元朝中央统治和国家的统一”史实正确, 但与作者主旨不符,排除B项;行省制消除了地方分权,夸大其词,史实错误, 排除C项;行省制不能解决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矛盾,排除D项。 答案:A
高三历史复习课件:第三章隋唐、宋元 (共15张PPT)
理学的内涵可以分为如下三个方面:
(1)这个学派首先提出“理”,作为其哲学的本质特征。程朱以“理”作为其哲学最高范畴、宇宙 本原。认为理既是客观事物的规律性,也是仁、义、礼、智等道德规范的概括和升华,从而形成 了有别于以往任何哲学的独特的理论形态。
(2)理学家都强调“遏人欲,存天理”或“存天理,去人欲”,企图通过哲学的思辨,把封建道德、 伦理和等级制度安放在理的宇宙观和人性论的基础上。
• (2)手工业:已有工匠在官营手工作坊内定期服役的制度,官营手工业规模相 当大。随着城市和商品经济的发展,私营手工业兴起。制瓷业形成南青北白 两大制瓷系统(越窑青瓷、邢窑白瓷等)。丝织业吸收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 民间手工业也很发达,朝廷赋税户调的布、绢、锦等来自农夫织妇之手。唐 朝时,中国瓷器大量出口。
1.背景: (1)内忧外患:土地兼并严重,社会矛盾激化,农民起义不断,辽和西夏的威胁。(2)积贫积弱:财政 危机,机构重叠,官俸开支多,军队训练废弛,战斗力弱。(3)直接目的:改变积贫积弱局面.实现 富国强兵。(4)根本目的:为了挽救北宋统治危机,巩固封建统治秩序。 2.内容: (1)富国之法:①青苗法。②农田水利法。③免役法。④市易法。⑤方田均税法。⑥均输法。(2)强兵 之法:①保甲法。②保马法。③将兵法。④设军器监。(3)取士之法:①改革科举制度。②整顿太学。 3.作用: (1)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积贫积弱的局面。(2)促进了北宋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政治、军事实力的壮大。 4.局限性: (1)新法的实行显得操之过急,执行导致走形。(2)农民处境没有根本改变,负担依然沉重。(3)偏重 于谋求开辟财源,利用国家行政权力强制进行收购、运销,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 5.结果: (1)新法触犯了大地主、大商人利益,遭到激烈反对。(2)宋神宗死后,司马光任宰相,最终废除新法。
(1)这个学派首先提出“理”,作为其哲学的本质特征。程朱以“理”作为其哲学最高范畴、宇宙 本原。认为理既是客观事物的规律性,也是仁、义、礼、智等道德规范的概括和升华,从而形成 了有别于以往任何哲学的独特的理论形态。
(2)理学家都强调“遏人欲,存天理”或“存天理,去人欲”,企图通过哲学的思辨,把封建道德、 伦理和等级制度安放在理的宇宙观和人性论的基础上。
• (2)手工业:已有工匠在官营手工作坊内定期服役的制度,官营手工业规模相 当大。随着城市和商品经济的发展,私营手工业兴起。制瓷业形成南青北白 两大制瓷系统(越窑青瓷、邢窑白瓷等)。丝织业吸收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 民间手工业也很发达,朝廷赋税户调的布、绢、锦等来自农夫织妇之手。唐 朝时,中国瓷器大量出口。
1.背景: (1)内忧外患:土地兼并严重,社会矛盾激化,农民起义不断,辽和西夏的威胁。(2)积贫积弱:财政 危机,机构重叠,官俸开支多,军队训练废弛,战斗力弱。(3)直接目的:改变积贫积弱局面.实现 富国强兵。(4)根本目的:为了挽救北宋统治危机,巩固封建统治秩序。 2.内容: (1)富国之法:①青苗法。②农田水利法。③免役法。④市易法。⑤方田均税法。⑥均输法。(2)强兵 之法:①保甲法。②保马法。③将兵法。④设军器监。(3)取士之法:①改革科举制度。②整顿太学。 3.作用: (1)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积贫积弱的局面。(2)促进了北宋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政治、军事实力的壮大。 4.局限性: (1)新法的实行显得操之过急,执行导致走形。(2)农民处境没有根本改变,负担依然沉重。(3)偏重 于谋求开辟财源,利用国家行政权力强制进行收购、运销,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 5.结果: (1)新法触犯了大地主、大商人利益,遭到激烈反对。(2)宋神宗死后,司马光任宰相,最终废除新法。
2020高考历史二轮课件:专题三 中华文明的鼎盛——隋唐、宋元时期
——隋唐、宋元时期
命题命研题究研究
知识重组
史料实证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武则天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由材料可知,武 则天增加了行使宰相权力的官员的数量,这实际上降低了原来中书、 门下二省的职权,故A项错误;作为最高统治者的武则天,她的主要 目的是加强自身的统治,并非为官员提供晋升的机会,故B项错误; 武则天增加宰相数量的主要目的是削弱相权,加强皇权,故C项正确; 题干只反映出宰相数量的变化,或者说分割了宰相的权力,并不能 反映宰相参政议政职能的强化,故D项错误。
专题三 中华文明的鼎盛——隋唐、 宋元时期
专题三 中华文明的鼎盛——隋唐、宋元时期
时空纵览·宏观概要 时空坐标
命题研究
知识重组
史料实证
专题三 中华文明的鼎盛——隋唐、宋元时期
命题研究
知识重组
史料实证
阶段特征
隋唐时期,典章制度发达,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度进一步完善
政治 了中央集权制度,在此基础上,宋元中央集权制进一步完善和
专题三 中华文明的鼎盛——隋唐、宋元时期
命题命研题究研究
知识重组
史料实证
解析:本题考查两宋时期的选官制度。从表中数据可看出两宋时期 出身于“无官职记录”(即平民)家庭的宰相数量所占比重最大,且从 北宋到南宋人数增加,这说明宋代科举制促使平民政治取代贵族政 治的趋势加速,故B项正确。从表中数据可看出出身于高、中级官 员家庭的宰相数量在减少,这说明世家大族的影响在减弱,故A项错 误;题干中未涉及宰相的权力,故C项错误;题干表格中数据的变化 是宋代科举制发展的结果,反映了科举制度的功能在增强,故D项错 误。
专题三 中华文明的鼎盛——隋唐、宋元时期
命题命研题究研究
知识重组
史料实证
命题命研题究研究
知识重组
史料实证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武则天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由材料可知,武 则天增加了行使宰相权力的官员的数量,这实际上降低了原来中书、 门下二省的职权,故A项错误;作为最高统治者的武则天,她的主要 目的是加强自身的统治,并非为官员提供晋升的机会,故B项错误; 武则天增加宰相数量的主要目的是削弱相权,加强皇权,故C项正确; 题干只反映出宰相数量的变化,或者说分割了宰相的权力,并不能 反映宰相参政议政职能的强化,故D项错误。
专题三 中华文明的鼎盛——隋唐、 宋元时期
专题三 中华文明的鼎盛——隋唐、宋元时期
时空纵览·宏观概要 时空坐标
命题研究
知识重组
史料实证
专题三 中华文明的鼎盛——隋唐、宋元时期
命题研究
知识重组
史料实证
阶段特征
隋唐时期,典章制度发达,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度进一步完善
政治 了中央集权制度,在此基础上,宋元中央集权制进一步完善和
专题三 中华文明的鼎盛——隋唐、宋元时期
命题命研题究研究
知识重组
史料实证
解析:本题考查两宋时期的选官制度。从表中数据可看出两宋时期 出身于“无官职记录”(即平民)家庭的宰相数量所占比重最大,且从 北宋到南宋人数增加,这说明宋代科举制促使平民政治取代贵族政 治的趋势加速,故B项正确。从表中数据可看出出身于高、中级官 员家庭的宰相数量在减少,这说明世家大族的影响在减弱,故A项错 误;题干中未涉及宰相的权力,故C项错误;题干表格中数据的变化 是宋代科举制发展的结果,反映了科举制度的功能在增强,故D项错 误。
专题三 中华文明的鼎盛——隋唐、宋元时期
命题命研题究研究
知识重组
史料实证
2020版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中外古代文明的演进第2讲古代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课件
(1)农业:江东地区出现了曲辕犁;创制
了灌溉工具——筒车,农业经济繁荣; (1)思想:隋唐时,儒学家提出“三教合一”
隋及唐前期推行均田制;唐中叶后,均 的主张,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
田制渐被废弃。
(2)科技:唐朝时,出现了雕版印刷术,发明
(2)手工业:陶瓷业形成“南青北白”两 了火药并在唐末开始用于军事。
(1)思想 ①程朱理学:以北宋二程和南宋朱熹为代表,主张 “理”是万物本原,强调“存天理,灭人欲”,要 求“格物致知”。 ②陆九渊的心学:主张“心即理也”,求理方法是 “发明本心”。 (2)科技:毕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宋朝在军 事上广泛使用火药;北宋时,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元朝郭守敬编订的《授时历》。 (3)文学:宋代以词为代表,宋词分为婉约派与豪 放派;元代以散曲为代表;宋元时期出现话本。 (4)书法:北宋苏轼、元朝赵孟 的行书备受世人 喜爱。 (5)绘画:北宋风俗画的代表作是张择端的《清明上 河图》,元代文人画的代表作是王冕的《墨梅图》。 (6)戏曲:元杂剧把戏曲艺术推向了成熟。
考向一 魏晋至宋元时期的制度变化与创新
(3)绘画:东晋顾恺之的绘画理论和
朝(220 又有中书省、门下省。 (2)手工业:南北朝时期发明灌
作品成就突出。
—589 (2)选官制度:采取九 钢法;北方烧出成熟的白瓷。
(4)思想:佛教盛行,道教在民间广
年) 品中正制,朝廷要职多 (3)商业:商业税收成为东晋和
为传播;儒学面临着危机。
由世家大族担任。
1.政治上:魏晋南北朝时期,国家分裂,社会动荡,民族融合进一步发展;隋唐 形成了三省六部制、科举制,标志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走向成熟;宋元中央集权制进 一步完善。
2.经济上:魏晋时期,北方战乱,生产遭到破坏,商品经济水平低,南方得到开 发;隋唐时期,南方经济政策调整,生产工具改进,交通发达,农业、手工业繁荣, 南北经济趋于平衡;宋元时期,农耕经济继续发展,商品经济高度繁荣,经济重心南 移,海陆贸易发达,对外交往空前繁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思想 文化
科技:火药、指南针、印刷术的发明及其外传;文化:唐诗、宋 词、元曲和反映市民生活的风俗画各具时代特色;思想:程朱 理学的发展
命题研究
近三年高考试题统计与命题预测
年份 卷别 题号 考查角度
命题预测
卷Ⅰ 26
2019 年
卷Ⅱ
26
卷Ⅲ 26
25
卷Ⅰ
2018
26
年 卷Ⅱ 26
命题研究
7.(2017课标全国Ⅲ,26)
土地规模(亩)
20 以下 20—130 131—300 300 以上 小计
户数
24 103 10 2 139
户数比例
17.3% 74.1% 7.2% 1.4% 100%
上表为唐代后期敦煌某地土地占有情况统计表。据此可知,当时该 地( ) A.自耕农经济盛行 B.土地集中现象突出 C.均田制破坏严重 D.农业生产效率提高 答案:A
专题三 中华文明的鼎盛——隋唐、 宋元时期
时空纵览·宏观概要 时空坐标
阶段特征
隋唐时期,典章制度发达,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度进一步完善
政治 了中央集权制度,在此基础上,宋元中央集权制进一步完善和
发展,基本上解决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
隋唐时期,南方经济政策调整,生产工具改进,交通发达,农业、
经济 手工业繁荣;宋元时期,农耕经济继续发展,商品经济高度繁
卷Ⅲ 25
卷Ⅰ 26
2017 卷Ⅱ 26 年
卷Ⅲ 26
唐代社会观念 程颐的理学思 想 宋代募兵制 唐朝藩镇割据 宋朝民营手工 业 唐三省六部制 宋朝选官制度 唐朝史料实证 经济重心南移
唐朝自耕农经 济
(1)从考查范围看,经济、政治、思想 文化、史学常识等都有涉及,以经济 领域的考查最为突出。唐宋时期尤 其是宋代考查密度大,元代较少。 (2)从考查频率看,不回避高频考点,如 经济重心南移多次考查。 (3)由于宋代土地制度具有相当的典 型性,与当今的“三农”问题联系密切; 比较隐形的知识如宋代社会观念的 变化、唐宋的军事制度改革等可能 是 2020 年高考命题的热点。从反押 题的角度考虑,元朝尤其是元朝的手 工业、绘画成就和行省制度也要适 当关注。
命题研究
解析:本题考查唐朝自耕农经济发展状况。从表格数据来看,占有 20—130亩土地的户数占了绝大部分(74.1%),故A项说法正确。占 有高额土地数量的户数较少,还不足10%,故B项说法错误。土地兼 并不明显,无法反映出均田制是否遭到破坏,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 的是土地占有情况,无法反映农业生产率问题,故D项错误。
命题研究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武则天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由材料可知,武 则天增加了行使宰相权力的官员的数量,这实际上降低了原来中书、 门下二省的职权,故A项错误;作为最高统治者的武则天,她的主要 目的是加强自身的统治,并非为官员提供晋升的机会,故B项错误; 武则天增加宰相数量的主要目的是削弱相权,加强皇权,故C项正确; 题干只反映出宰相数量的变化,或者说分割了宰相的权力,并不能 反映宰相参政议政职能的强化,故D项错误。
命题研究
4.(2018课标全国Ⅲ,25) 宋代宰相祖辈任官情况表
曾祖、祖父或 父亲任官情况 高级官员 中级官员 低级官员 无官职记录
宰相人数 北宋(71) 20 15 12 24
南宋(62) 8 10 8 36
上表据学者研究整理而成,反映出两宋时期( ) A.世家大族影响巨大 B.社会阶层流动加强 C.宰相权力日益下降 D.科举制度功能弱化 答案:B
命题研究
真题诊断 题点一 唐宋时期的制度创新 1.(2019课标全国Ⅲ,26)北宋实行募兵制,兵士待遇较为优厚,应募者 以此养家糊口,兵员最多时达120多万人。这一制度( ) A.加重了政府财政负担 B.提升了军队的战斗力 C.弱化了对地方的控制 D.加剧了社会贫富分化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宋代的募兵制。题干材料描述了宋代募兵制的状况, 即士兵待遇优厚、兵员数量多,这就加重了政府财政负担,故A项正 确;B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宋代军队中的精锐力量都直接控制 在中央手中,这一措施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故C项错误;题干中的 军费是政府支出,与社会上贫富分化现象无直接关系,故D项错误。
命题研究
题点三 唐宋时期的社会观念与思想文化变化
8.(2019课标全国Ⅰ,26)唐代之前,荆楚民间存在一种祈求丰收的“牵
钩之戏”,至唐代称作“拔河”,广为流传。唐玄宗《观拔河俗戏》诗
云:“壮徒恒贾勇,拔拒抵长河。欲练英雄志,须明胜负多……预期年
岁稔,先此乐时和。”据此可知,在唐代( )
A.江南文化成为主流
文 化
火药;北宋时,指南针应用于航海;元朝郭守敬编订的《授时历》, 是我国古代优秀的历法 (3)文学:宋代文学以词为代表;元代以散曲为代表;宋元时期出
命题研究
解析:本题考查两宋时期的选官制度。从表中数据可看出两宋时期 出身于“无官职记录”(即平民)家庭的宰相数量所占比重最大,且从 北宋到南宋人数增加,这说明宋代科举制促使平民政治取代贵族政 治的趋势加速,故B项正确。从表中数据可看出出身于高、中级官 员家庭的宰相数量在减少,这说明世家大族的影响在减弱,故A项错 误;题干中未涉及宰相的权力,故C项错误;题干表格中数据的变化 是宋代科举制发展的结果,反映了科举制度的功能在增强,故D项错 误。
命题研究
2.(2018课标全国Ⅱ,26)武则天时期,将中书、门下二省名称分别改 为凤阁、鸾台,通过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头衔,使低品级官员得 以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这一 做法的目的是( ) A.扩大中书、门下二省的职权 B.为官员提供迅速晋升的机会 C.便于实现对朝政的全面控制 D.强化宰相参政议政职能 答案:C
唐朝颜真卿的行书备受世人喜爱
(5)绘画:展子虔的《游春图》、阎立本的《步辇图》、吴道子
的《送子天王图》等都是传世佳作
二、宋元时期(960—1368年)
(1)宋朝:
①加强中央集权:兵权收归中央,充实禁军;派文官担任地方长
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财权收归中央
政 ②分割相权: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别分割宰相的行政
命题研究
3.(2018课标全国Ⅰ,25)据学者研究,唐朝“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的
藩镇基本情况如下表所示。
“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唐朝藩镇基本情况表
藩镇类型 数量(个) 官员任免 赋税供纳 兵额与功能
河朔型 7
藩镇自擅 不上供 拥重兵以自立
中原型 8
朝廷任命 少上供 驻重兵防骄藩
边疆型 17
朝廷任命 少上供 驻重兵守边疆
(1)思想:隋唐时,儒学家提出“三教合一”的主张,唐朝统治者奉
行三教并行的政策
(2)科技:唐朝时,出现了雕版印刷术,发明了火药并开始用于军
事
文 化
(3)文学:诗歌的发展进入了黄金时期,诗体完备,内容丰富,风格 多样 (4)书法:唐朝的张旭、怀素都是草书大家;唐代楷书步入盛世,
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的楷书分别被称为欧体、颜体和柳体,
判断其普及程度,故C项错误;材料只涉及盐业生产环节,未涉及流
.(2017课标全国Ⅱ,26)北朝时,嗜好奶类制品的北方人常常嘲笑南 方人的喝茶习俗。唐中期,北方城市中,“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 道俗,投钱取饮。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据此可 知,唐中期( ) A.国家统一使南茶开始北运B.南北方饮食习惯趋于一致 C.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上升D.南方经济水平已超越北方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经济重心南移与社会习俗变迁。唐朝中期北方城市 中出现了很多茶铺,饮茶之人颇多,茶铺的茶叶多来自南方。北方 人由嘲笑南方人喝茶到大量饮茶,这说明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上升, 南方的习俗也被北方人接受,故选C项。材料无法体现南茶开始北 运,故排除A项。饮茶习惯只是饮食习惯的一个方面,南宋时期南方 经济水平超越北方,排除B、D两项。
治 权、军权和财权
③继续完善科举制
(2)元朝:中书省是最高行政机关;在地方实行行省制;行省之下,
分设路、府、州、县;设宣慰司管理边远民族地区
(1)农业:宋朝以后,经济重心转移到江浙地区;宋朝出现了利用
水力的高转筒车
经 济
(2)手工业:宋朝时,制瓷技术大放异彩,织锦吸收了花鸟画的写 实风格。元朝时,黄道婆改进了棉纺织技术 (3)商业:宋朝时,城市中坊和市的时空界限被打破;出现了世界
B.耕战结合观念深入人心
C.阳刚与力量受到推崇 D.诗歌以描写宫廷生活为主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唐代的社会生活。题干材料中的“恒贾勇”“英雄志”
等信息反映出唐代广为流传的“拔河”运动体现了当时人们对阳刚
与力量的推崇,故C项正确。题干材料中并未就江南文化与其他地
区的文化进行比较,因此无法得出“江南文化成为主流”的结论,故A
C.雇佣劳动已经普及
D.盐业专卖制度解体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民营手工业的发展。中国古代手工业经营形式有官
营、民营和家庭手工业三种,明代以前雇佣关系只可能出现于民营
手工业中,故材料中以雇工和新技术制作井盐的现象说明民营手工
业得到发展,故A项正确;在中国古代社会体系中,手工业者社会地
位低下,故B项错误;材料涉及的雇佣关系只出现于四川井研,无法
命题研究
题点二 唐宋时期的经济变动
5.(2018课标全国Ⅰ,26)北宋前中期,在今四川井研县一带山谷中,密
布着成百上千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筒井。井主所雇工匠大多来
自“他州别县”,以“佣身赁力”为生,受雇期间,若对工作条件或待遇
不满意,辄另谋高就。这反映出当时( )
A.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 B.手工业者社会地位高
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元朝时,大都成为国际性的商业大都会;
泉州是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
(1)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