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出道室性早搏射频消融

合集下载

室早射频消融手术流程

室早射频消融手术流程

室早射频消融手术流程
室早射频消融手术是一种治疗室性早搏的方法,通过消融异常的心脏组织来减少或消除室性早搏。

以下是一般的室早射频消融手术流程:
1. 麻醉:手术开始前,患者会接受全身麻醉或局部麻醉,以确保手术过程中的舒适和安全。

2. 插管:医生会在患者的胸部插入一根导管,以便在手术过程中监测心电图和血压等指标。

3. 定位异常组织:医生会使用导管上的电极来定位心脏中异常的组织位置。

这通常通过在患者身体上放置一些传感器来完成。

4. 消融异常组织:一旦异常组织的位置确定,医生会使用射频消融仪将高频电能传递到异常组织中,以破坏它们并消除室性早搏。

这个过程通常需要多次射频能量的传递,以确保彻底消融异常组织。

5. 监测和评估:在手术过程中,医生会持续监测患者的心电图和其他指标,以确保手术进展顺利。

手术结束后,医生会对患者进行评估,并根据需要制定后续的治疗计划。

需要注意的是,室早射频消融手术的具体流程可能会因医生的个人经验和患者的具体情况而有所不同。

因此,在接受手术前,您应该与您的医生详细讨论手术的具体细节和风险。

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的射频消融治疗

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的射频消融治疗

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的射频消融治疗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治疗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的方法和疗效。

方法选择52例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患者进行射频消融法治疗,男28例,女24例,年龄15~67岁,平均45.1岁;病史3~14年,平均6.8年均有明显症状,但无器质性心脏病的证据。

多种抗心律药物治疗无效,心电图显示室性早搏均呈左束支阻滞图形,Ⅱ、Ⅲ、A VF导联为高大的R波。

采用起搏标测。

结果即刻成功率94%(49/52)。

术前与术后1周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室性早搏为(11250~37460)次/24h和(0~1120)次/24h,两者间差异(P<0.01)。

随访2~32个月,无复发。

结论无器质性心脏病顽固性右室流出道室早的导管射频消融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方法。

标签: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射频消融室性早搏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近年来报道用射频导管消融(RFCA)治疗室性早搏且疗效明显[1]。

我院和浙一医院从2001年1月至2004年8月对52例室性早搏行RFCA,取得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ECG确定为右室流出道单形性室早病人52例(呈典型左束支阻滞图形,V1和v2导联呈QS或rS型;Ⅱ、Ⅲ、A VF导联为高大的R波),男28例,女24例;年龄15~67岁,平均45.1±5.2岁;病史3~14年,平均6.8年,既往无心脏病史。

经常规体检、心肌酶学、风湿免疫系列、胸部x线、心脏彩超检查均未见异常,所有病人曾应用2~3种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效果不佳,且心悸症状明显。

术前停用抗心律失常药物5—8个半衰期。

24h动态心电图记录示频发单形性室早(11250~37460)次/24h,有时呈二联、三联律或成对。

1.2标测与消融:经股静脉置人右心室心尖部电极、右室流出道电极,采用起搏标测,标测到室早时提前的心室激动后行起搏刺激。

选择至少11个导联QRS波群相似的起搏部位为消融靶点。

射频功率25~45W,消融过程中如频发室早逐渐减少并消失,则继续消融至200s。

AMC起源的室性早搏的射频消融

AMC起源的室性早搏的射频消融

AMC室性早搏室性早搏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可见于正常人和各种器质性心脏病患者。

心室的任何部位均可引起室性心律失常,但心室流出道是其好发部位,此处的室早导管消融的成功率可高达90%以上。

而提示左室流出道来源的室性心律失常在体表心电图上的表现也具有特征性,通常可起源于下列部位:(1)主动脉根部及窦部,(2)二尖瓣环,(3)间隔基底部上段,(4)心外膜,(5)主动脉-二尖瓣连接处(aortomitral continuity,AMC)。

尽管AMC来源的室早及室性心动过速并不常见,但由于其独特的结构基础和消融策略,近年来越来越得到重视。

1.AMC心律失常的可能机制McGuire等人报道AMC区域存在心房心室连接细胞(AV junctional ce lls),可能是这一区域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来源之一。

合并器质性心脏病的室性心动过速则除了触发机制以外,局部瘢痕和纤维化产生的缓慢传导也是形成心律失常的基础。

AMC区域存在着支撑瘢痕组织的折返环路,这种折返环路可引起室性心律失常,并且往往可将AMC区域临近结构扩展形成新的环形瓣膜。

另外,AMC区域的纤维化将进一步促进折返环路的维持,导致缓慢传导,从而增加了射频消融的难度。

2.关于AMC2.1 AMC的解剖位置AMC位于主动脉窦和二尖瓣环之间的三角形区域,毗邻主动脉窦(ASC)和右室流出道(ROVT)。

与其它常见室性心动过速的起源点不同,AMC区域并非心室肌结构,而是主要由纤维组织构成(具体见图1,图2)。

2.3 AMC与LCC的解剖关系(图6)3.AMC的体表图特征3.1文献报道AMC来源室速的心电图既可以表现为右束支传导阻滞图形,也可以表现为左束支传导阻滞图形。

V3-V6以及Ⅱ,Ⅲ,aVF均表示为主波向上(R/S>1)。

具体见图7。

3.2 Jian Chen等的研究表明室性心律失常除了起源于心肌外,也可由纤维环状结构引起,包括肺、主动脉、二尖瓣等的环状纤维组织。

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右心室流出道室性早搏的临床价值分析

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右心室流出道室性早搏的临床价值分析

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右心室流出道室性早搏的临床价值分析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经导管射频消融已经成为一种非常有效的治疗右心室流出道室性早搏的方法。

右心室流出道室性早搏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心律失常,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脏功能都会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如何进行有效的治疗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右心室流出道室性早搏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右心室流出道室性早搏是指源自右心室流出道的室性早搏,其来源于右心室流出道的心肌细胞。

该类型室性早搏具有较高的频率和易复发性,严重时甚至可导致室颤和猝死。

临床上,右心室流出道室性早搏表现为心前区或心前区不适感、心悸、胸闷等症状。

经导管射频消融已经被证实是一种治疗该病的有效方法,其可以通过摧毁起搏点,阻断异常传导途径,从而减少或消除早搏的发作,达到治疗的目的。

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右心室流出道室性早搏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由于该方法是经导管进行干预治疗,因此避免了传统手术切开胸腔的创伤,减少了手术的并发症和感染的风险,大大提高了患者的手术安全性。

射频消融治疗过程中可以通过监测心脏电生理参数和3D心脏成像技术,精确定位早搏的起搏点和传导途径,避免了误伤正常心肌,从而降低了治疗的风险,提高了治疗的安全性。

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右心室流出道室性早搏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可以更好地保障患者的健康。

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右心室流出道室性早搏的效果显著。

许多临床研究表明,该方法可以显著降低患者早搏的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改善心脏的电生理功能,恢复正常的心脏节律。

经过射频消融治疗,患者的心悸、胸闷等症状得到了明显的缓解,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部分患者甚至可以完全消除早搏的发作,摆脱了心律失常的困扰。

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右心室流出道室性早搏的疗效显著,可以为患者带来明显的临床好处。

该方法还具有较低的复发率。

经过射频消融治疗后,患者的早搏发作频率可以得到有效控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复发的概率逐渐降低。

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右心室流出道室性早搏的临床疗效

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右心室流出道室性早搏的临床疗效

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右心室流出道室性早搏的临床疗效摘要:目的分析經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右心室流出道室性早搏(室早)的预后效果及应用价值。

方法 86例接受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的右心室流出道室早患者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消融即刻成功率与各项手术操作时间;比较患者消融前后早搏频率;通过门诊、电话或通信方式进行术后随访,记录患者室早复发情况、复发患者再次手术的手术成功率及有无急性或远期并发症发生;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调查患者的生活质量。

结果 86例患者中,消融后82例流出道室早不再自发,消融即刻成功率为95.3%(82/86);患者平均消融操作时间(48.2±18.5)min,X线曝光时间(6.9±4.2)min,总放电时间(473.8±252.6)s。

患者消融后早搏频率为(456.4±896.7)次/24 h,低于消融前的(23825.8±13075.8)次/24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患者术后平均随访(17.6±3.8)个月,复发7例,复发率为8.5%(7/82);再次手术,成功5例,成功率为71.4%(5/7),所有病例均未出现急性或远期并发症。

患者消融后,SF-36评分为(79.5±5.1)分,高于消融前的(62.3±7.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右心室流出道室早的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关键词:室性早搏;右心室流出道;经导管射频消融;临床预后【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prognostic effect and application value of radiofrequency catheter abla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ventricular premature beatsfrom righ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Methods A total of 86 cases of ventricular premature beats from righ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 undergoing radiofrequency catheter ablation as study subjects,and their immediate success rate of ablation and operation time were recorded.The frequency of premature beats before and after ablation was compared.The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by outpatient,telephone or communication.The success rate of re-operation and the occurrence of acute or long-term complications were recorded.The short-form 36 health survey questionnaire(SF-36)was used to assess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Results In 86 cases,82 cases of ventricular premature beats from righ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 stopped after ablation,and the immediate success rate of ablation was 95.3%(82/86).The mean ablation time,X-ray exposure time and total discharge time were(48.2±18.5)min,(6.9±4.2)min and(473.8±252.6)s respectively.After ablation,the frequency of premature beats(456.4±896.7)time/24 h of patients was lower than that(23825.8±13075.8)times/24 h before ablation,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The average follow-up time was(17.6±3.8)months.7 patients had recurrence and the recurrence rate was 8.5%(7/82).5 patients had successful reoperation and the success rate was 71.4%(5/7).No acute or long-term complications occurred in all cases.After ablation,the SF-36 score(79.5±5.1)points in patients was higher than(62.3±7.8)points before ablation,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 Radiofrequency catheter ablation has excellent effect in the treatment of ventricular premature beats from righ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and it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Key words】 Ventricular premature beats;Righ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Radiofrequency catheter ablation;Clinical prognosis室早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非器质性室早85%源于右心室流出道,一般主张使用药物对患者病情进行控制,但抗心律失常药物有致心律失常作用,长期使用容易产生不良情况,特别是患者负荷≥15%时有可能发生心功能不全现象[1]。

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右心室流出道室性早搏的临床价值分析

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右心室流出道室性早搏的临床价值分析

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右心室流出道室性早搏的临床价值分析【摘要】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在右心室流出道室性早搏中的临床应用逐渐受到关注。

本文旨在分析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右心室流出道室性早搏的临床价值。

在介绍右心室流出道室性早搏的临床特点的基础上,详细探讨了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的原理和方法。

通过临床疗效观察和并发症分析,揭示了该治疗方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结论部分强调了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在右心室流出道室性早搏中的价值,并展望了未来研究的方向。

本文对于指导临床实践和促进进一步研究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右心室流出道室性早搏、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临床价值、疗效观察、并发症、射频消融原理。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右心室流出道室性早搏是一种较常见的心律失常,通常表现为心房-心室结构异常或传导组织异常所导致的室性心动过速。

虽然这种心律失常在一般人群中并不罕见,但对于一些患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来说,室性早搏可能导致心源性猝死等严重后果。

寻找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成为临床医生们努力的方向。

本研究旨在探讨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在右心室流出道室性早搏中的临床应用及其临床疗效,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治疗选择,并为减少室性心动过速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

通过对照试验观察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的疗效及并发症,分析其在右心室流出道室性早搏中的价值,为今后的临床实践提供指导。

1.2 研究目的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右心室流出道室性早搏在临床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然而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右心室流出道室性早搏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探讨其疗效与安全性,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

具体而言,研究目的包括:1. 分析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右心室流出道室性早搏的临床特点,深入了解其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为治疗提供依据;2. 探讨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的原理及方法,评估其治疗效果和操作难度;3. 观察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在右心室流出道室性早搏患者中的疗效,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4. 分析并发症发生情况,评估治疗安全性。

射频消融在室性早搏治疗中的应用

射频消融在室性早搏治疗中的应用

射频消融在室性早搏治疗中的应用目的观察射频消融在室性早搏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室性早搏患者35例,采取射频消融治疗,观察治疗效果。

结果本组35例患者中,消融成功率88.57%;起源于右室流出道患者22例,其中消融成功20例;起源于左室流出道患者13例,其中消融成功11例;心電图定位于室性早搏,起源于右侧的患者24例,腔内电生理证实有22例患者起源于右侧,定位于左室流出道的患者13例,心电图的定位准确率94.29%。

消融靶点位于单极腔内,心电图呈完全负相的患者有22例,均一次性消融成功,其中单极腔内心电图中,有小r 波患者9例,加大消融能量,且延长放电时间后,9例均消融成功,但是1个月后,其中4例复发。

本组35例患者中,有2例患者出现了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本组35例患者中,有2例患者在术中即刻消融成功,但是术后1h,发生一过性频发室性早搏,心电图监测情况呈三联律,观察2h后,室性早搏消失,与消融后的效应可能有关。

所有患者均随访1个月,在门诊接受随访,复发4例。

结论射频消融对于形态单一,起源点固定,频发且药物治疗无效的室早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且应用安全,临床价值较高。

标签:射频消融;室性早搏;治疗室性早搏为临床最常见的心率失常之一,大部分属于良性过程,不具有危险性,采取药物保守治疗即可,然而对于症状明显,长期持续且药物治疗无效或者无法耐受长期抗心律失常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射频消融法是一种较好的选择[1]。

而对射频消融法的具体效果以及安全性进行研究,也可为医师患者选择该方法时作为参考,指导选择。

本文对射频消融法治疗室性早搏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自收治的室性早搏患者35例,其中男22例,占62.86%,女13例,占37.14%,年龄在40~70岁,平均年龄(55.1±3.1)岁,病程1~21年,平均病程(10.9±1.1)年;其中合并与室早形态相同非持续性单行性室性心动过速患者8例,占22.86%;合并高血压4例,占11.43%,合并冠心病4例,占11.43%。

室性早搏射频消融治疗

室性早搏射频消融治疗

室性早搏射频消融治疗室性早搏(prematureventricularcontraction,pvc)是一种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可见于正常人和各种心脏病患者。

健康人群中,至少发生一次pvc的比例在12导联ecg查出率为0.78〜6%,在24小时动态心电图查出率为39〜80%[1]。

偶发室性早搏属于良性室性早搏,多由情绪激动、烟、酒、咖啡等引起,心脏无器质性病变。

这种室性早搏一般在祛除诱因之后即可消失,对身体没有不良影响[2]。

一般认为有危害的室性早搏指的是有器质性心脏病变基础,如心肌病、冠心病等引起的室性早搏。

它的危害多为室性早搏引起室性心动过速导致患者死亡率增加。

因此,器质性心脏病如心肌肥厚、冠心病等患者,出现室性早搏时需要谨慎注意,频发性室性早搏有演变为严重心律失常、或导致心绞痛、心衰的可能。

这种有预后意义的室性早搏需要在医生指导下用药,还需要针对诱发原因进行治疗。

而既往的观点认为,正常心脏的频发室性早搏是良性的,无需处理[2]。

正因为如此,临床医生往往对器质性心脏病频发室早关注较多,而对健康人群所发生的频发室性早搏的重视程度相对少。

近几年,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事实并非如此,正常心脏的频发室性早搏并非是完全良性的,也需要积极干预。

1关于pvc诱发的心肌病样改变2000年,chugh等报道了一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有频繁发作的室性早搏,射频消融治疗pvc后,心肌功能得到完全恢复,首次证明pvc会诱发心肌病,其心脏征象和临床表现与扩张型心肌病一致,为心动过速性心肌病(tachycardiomyopathy,tcm)[4]。

后来又有多个临床研究证实,频发pvc可导致心脏扩大、二尖瓣返流、心胸比增大、心功能降低,且与pvc发作频度呈正相关[5,6,14~18]。

2008年一个前瞻性研究,共入选108左室功能正常的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均为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且室早>10个/小时,随访5年。

结果显示,24小时室性早搏次数在1000次以内的有24例,在1000~10000之间的有55例,大于10000次的有29例,5年后,左室功能异常发生率分别为4%、12%、34%,研究者认为,频发的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是左室功能异常的独立预测因素[5]。

右室流出道顽固性室性早搏及室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的临床探讨

右室流出道顽固性室性早搏及室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的临床探讨

右室流出道顽固性室性早搏及室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的临床探讨王和平;夏雷;丁坤;朱超【期刊名称】《淮海医药》【年(卷),期】2003(021)005【摘要】目的采用导管法射频消融术治疗顽固性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室早)及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并通过临床效果、安全、可靠等特点方面以探讨该术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方法采用起搏标测的方法,以起搏12导联心电图与室早及室速发作完全相同点为消融靶点.以即刻室早消失及右室心尖部和流出道不能诱发室速为消融终点.结果 6例室早消融即刻早搏消失,5例无器质性心脏病室早.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室性早搏消融前为(16728±2752)次/24 h,消融后为(216±112)次/24 h(P<0.05).1例先心室间隔修补术后室早消融前为21856次/24 h,消融后为17569次/24 h(P >0.05).1例右室心肌病右室流出道室速发作时,药物及食道调搏均未终止发作,行急诊射频消融即刻成功.2 d后再次发作右室流出道另一部位室速,再次行射频消融术成功,随访1月无复发.结论无器质性心脏病顽固性右室流出道室早的经导管射频消融术,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方法,对右室流出道且发作时血液动力学稳定的室速经导管射频消融已得到临床认可,值得进一步推广.【总页数】2页(P345-346)【作者】王和平;夏雷;丁坤;朱超【作者单位】安徽省蚌埠市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233000;安徽省蚌埠市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233000;安徽省蚌埠市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233000;安徽省蚌埠市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23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相关文献】1.特发性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触发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四例的临床特点[J], 梁延春;王祖禄;梁明;李世倍;金志清;韩雅玲2.分析射频消融用于室性早搏触发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J], 张瑞波3.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及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导管射频消融治疗 [J], 徐波;何国平;周惠芬4.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及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导管射频消融治疗 [J], 徐波;何国平;周惠芬5.右室流出道频发室性早搏射频消融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J], 刘增长;殷跃辉;佘强;罗开良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左心室流出道不同部位室性早搏的心电图特征及射频消融治疗_林加锋

左心室流出道不同部位室性早搏的心电图特征及射频消融治疗_林加锋

左室射血分数与心脏大小的相关性分析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心血管内科 施凤梅 杨鹏麟 郑如莲目的 探讨左室射血分数(LVEF)与心脏大小的关系。

方法 选取2009-2011年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641例基础病因为扩张型心肌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老年退行性心脏病等心血管疾病患者,根据其心脏超声多普勒分为2组: LVEF正常组(≥50%)和下降组(<50%)。

应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V)、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V)、左房内径(LAD)、右室内径(RVD)等多项指标,对比分析不同LVEF值患者心脏大小的情况。

结果 LVEF下降组LVEDV、LVESV、LAD及RVD明显大于LVEF正常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LVEF与LVEDV、LVESV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0.726,P<0.01;r=-0.828,P<0.01)。

结论 LVEF与LVEDV、LVESV呈显著负相关,随着LVEDV、LVESV的增大,LVEF不断减少。

【关键词】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心力衰竭左心室流出道不同部位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特征及射频消融治疗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心内科林加锋 林佳选 季亢挺 李 嘉 殷日鹏 李岳春 李 进 张文武目的 探讨左心室流出道(LVOT)不同起源室性早搏(PVCs)/室性心动过速(VT)的心电图特征及射频消融治疗结果。

方法 52例LVOT PVCs/VT均采用常规标测技术经股动脉逆行途径在LVOT主动脉瓣上或瓣下进行标测与消融;随机选取同期住院并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的104例右心室流出道(RVOT) PVCs/ VT进行对照分析,比较RVOT、LVOT及其不同部位PVCs/VT的心电图特征并提出鉴别流程。

结果 52例起源于LVOT PVCs/VT射频消融成功47例,成功率90.38%。

流出道室性早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ppt课件

流出道室性早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ppt课件

04
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的效果和预后
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的效果
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是目前治疗流 出道室性早搏的有效方法之一, 其治疗效果主要取决于早搏的起
源和病灶情况。
对于起源于肺动脉瓣环或其附近 的早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的成 功率较高,可达90%以上,且复
发率较低。
对于起源于其他部位的早搏,如 主动脉瓣环、二尖瓣环等,导管 射频消融治疗的成功率略低,但
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的过程
导管插入
通过股静脉或颈静脉将导管送 入心脏,并使用X线或超声心 动图进行定位。
消融治疗
将射频能量传递到导致心律失 常的心肌细胞上,消除异常电 信号。
术前准备
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 查和实验室检查,确定适应症 和排除禁忌症。
电生理检查
进行电生理检查以确定心律失 常的起源和机制。
引发其他心律失常
流出道室性早搏可能引发其他严重心律失常,如室性心动过速、室 颤等,危及生命。
流出道室性早搏的诊断方法
心电图检查
心电图是诊断流出道室性早搏的 主要方法,可以记录心脏电活动
的变化。
动态心电图监测
通过动态心电图监测可以发现更多 、更隐蔽的流出道室性早搏,有助 于早期诊断。
心内电生理检查
心内电生理检查是诊断和治疗心律 失常的金标准,可以明确心律失常 的类型和发生机制。
通过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可以有效改 善患者症状,降低并发症风险,提高 生活质量。
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流出道室性早搏具 有创伤小、恢复快、疗效显著等优点 。
02
流出道室性早搏的成因和影响
流出道室性早搏的成因
心脏传导系统异常
流出道室性早搏可能是由 于心脏传导系统异常引起 的,如心肌梗死、心肌炎 等。

室早射频消融术指征

室早射频消融术指征

室早射频消融术指征简介室早射频消融术是一种常见的心脏介入治疗方法,适用于某些心律失常患者。

本文将详细探讨室早射频消融术的指征,包括病情评估、检查手段、适应症以及手术操作等方面。

病情评估室早射频消融术是一项复杂的治疗方式,因此在决定是否进行该手术前,需要进行详细的病情评估。

以下是常用的评估方法:传统心电图通过传统心电图可以初步判断室早的频数和类型,是评估的基础。

心脏 Holter 监测Holter 监测是一种连续 24 小时的心电监测,能够记录详细的心电图信息,可以帮助医生进一步了解室早的发作情况。

心电图动态记录仪心电图动态记录仪是一种可以长时间记录心电图数据的便携式设备,通常需佩戴数天。

检查手段在病情评估的基础上,还需要结合其他检查手段来进一步确认是否适合进行室早射频消融术。

心脏超声检查心脏超声检查是一种常用的非侵入性检查手段,通过超声波检测心脏结构和功能,可以排除其他心脏病变和评估治疗效果。

心脏核磁共振心脏核磁共振是一种高级的心脏影像学检查,能够提供更为详细的心脏结构和功能信息。

适应症在进行病情评估和必要的检查后,需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综合分析,以确定是否适合进行室早射频消融术。

症状明显适用于症状明显的室性早搏患者,包括心悸、胸闷等明显的症状。

频繁发作适用于频繁发作及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室性早搏患者。

反复复发适用于室性早搏反复复发、多次用药无效的患者。

手术操作室早射频消融术是一项需要在导管室中进行的介入治疗,通常需要经过以下步骤:术前准备麻醉师将普通区域麻醉转为全麻,心脏电生理专科医生在导管室进行介入治疗,准备治疗所需的设备和材料。

射频消融医生在导管室内,通过将导丝引入心脏,准确定位室早的起源部位,并使用射频能量进行消融。

后续观察术后需要在导管室内对患者进行观察,以确保手术的效果和患者的安全。

风险与并发症任何一种治疗方法都存在一定的风险和并发症,室早射频消融术也不例外。

以下是可能的风险与并发症:1.出血:手术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血管损伤,导致出血。

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右心室流出道室性早搏的临床价值分析

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右心室流出道室性早搏的临床价值分析

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右心室流出道室性早搏的临床价值分析引言室性早搏是一种心律失常,主要发生在心室内,与心脏的电活动相关。

室性早搏通常在心脏节律突然或者不规则地发生,不仅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影响,还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尤其是右心室流出道室性早搏,由于其发生在右心室流出道,使得患者更容易出现室性心动过速,并且可能增加心源性猝死的风险。

寻找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显得格外重要。

导管射频消融术是目前治疗室性早搏的一种重要方法,尤其对于右心室流出道室性早搏的治疗效果显示出明显的优势。

本文将对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右心室流出道室性早搏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探讨其疗效及临床意义。

一、经导管射频消融的原理及技术优势导管射频消融术是一种通过导管插入患者心脏内部,利用射频能量对心脏组织进行消融的治疗方法。

其治疗原理是利用高频射频能量作用于心脏组织,使组织局部产生高温,破坏异常的电生理环路,从而消除室性早搏的产生点或传导途径,恢复心脏正常的节律。

经导管射频消融术相比传统手术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包括操作简便、创伤小、恢复快等特点,同时术中监测和评估功能的发展也为治疗效果的提高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由于电生理图谱揭示了室性早搏的发生机制及电生理属性,术前精准测定消融靶点,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

二、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右心室流出道室性早搏的疗效研究显示,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右心室流出道室性早搏的疗效显著,能够明显减少患者的室性早搏发作次数,改善心脏的电生理环境。

一项研究结果显示,经过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的患者,术后24小时室性早搏发作次数平均减少了85%,72小时减少了90%。

而且在长期随访中,疗效仍然保持稳定,术后室性心律失常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还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心脏功能,提高心输出量,减少左心室负荷,降低舒张末期压力,改善心脏重构等。

有研究显示,治疗后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心室舒张功能明显提高,患者的心衰症状得到明显缓解。

流出道室性早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

流出道室性早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
N Engl J Med 1985;312:193–197.
Am Heart J. 2019;143:535-540. Shanghai East Hospital
概述
分类:
– 频率:偶发和频发(频发室早,>30次/h) – 形态:单形和多形 – 起源部位:单源和多源 – 联律间期:R on T室早和舒张晚期室早
Shanghai East Hospital
心电图定位
QRS形态与室早出口:左 & 右
Shanghai East Hospital
心电图定位
QRS形态与室早出口:间隔 & 侧壁
Shanghai East Hospital
心电图定位
QRS形态与室早出口:上 & 下
Shanghai East Hospital
Shanghai East Hospital
Shanghai East Hospital
Shanghai East Hospital
Shanghai East Hospital
Shanghai East Hospital
典型病例
2. 左冠窦起源室早:
男性,62 岁 主诉:胸闷心悸一年余,加重一周 曾在江苏省多家医院门诊就诊,予以慢心律等口服,口服
Shanghai East Hospital
Shanghai East Hospital
Shanghai East Hospital
Shanghai East Hospital
Shanghai East Hospital
Shanghai East Hospital
Shanghai East Hospital
Shanghai East Hospital

频发室早射频消融手术成功标准

频发室早射频消融手术成功标准

频发室早射频消融手术成功标准
近年来,室早在心脏病患者中发生率不断增加,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

频发室早的消融手术成为了治疗室早的重要方法之一。

然而,不同医院和医生对于手术成功的标准并不统一,给患者造成了困扰和不确定性。

目前,国内外多项研究均表明,频发室早消融手术的成功标准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消融效果:手术后室早发作的次数、持续时间和室颤/室速的
发生率等指标应显著降低。

2.复发率:手术后一定时间内(例如6个月、1年等)是否出现再次室早发作,以及复发率的高低。

3.心功能改善:手术后患者的心功能指标(如左心室射血分数)是否有所提高。

标准化的成功评估是指导患者术后治疗和随访的重要依据,也是医生评价手术效果的基础。

希望未来能够通过更深入的研究和实践,进一步完善频发室早消融手术成功标准,提高手术治疗的效果和质量。

- 1 -。

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右心室流出道室性早搏的临床价值分析

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右心室流出道室性早搏的临床价值分析

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右心室流出道室性早搏的临床价值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右心室流出道室性早搏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表现为心脏在收缩期突然出现的早搏,在心电图上呈现为宽QRS波。

这种心律失常通常会导致心悸、乏力、胸闷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经过多年的研究和临床实践,发现经导管射频消融已经成为治疗该病的有效手段之一。

本文旨在分析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右心室流出道室性早搏的临床价值,探讨其在临床应用中的优势与局限,并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推动其在心律失常治疗中的广泛应用。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右心室流出道室性早搏的临床价值,评估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效果。

具体研究目的包括:1. 探讨经导管射频消融在治疗右心室流出道室性早搏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 分析术前准备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探讨术前评估和筛选患者的重要性。

3. 比较不同治疗过程对患者的影响,探讨最佳治疗方案。

4. 调查治疗后的随访结果,评估治疗效果及长期预后。

5. 分析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和预防措施,提高治疗的安全性。

通过以上研究目的,我们希望全面评估经导管射频消融在治疗右心室流出道室性早搏中的临床价值,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具参考价值的治疗方法,并为患者提供更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

2. 正文2.1 患者选择标准患者选择标准是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右心室流出道室性早搏的关键步骤之一。

患者选择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心电生理检查:患者需要接受心电生理检查,确认室性早搏的形态和起源位置。

这可以帮助医生确定是否适合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

2. 心脏功能评估:患者需要接受心脏功能评估,包括心脏超声检查和心功能评估。

只有心脏功能正常的患者才能进行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

3. 临床症状:患者的临床症状也是考虑的因素之一。

如果患者出现明显的心悸、胸闷等症状,并且与室性早搏相关,那么就需要考虑进行治疗。

4. 年龄和全身健康状况:年龄和全身健康状况也需要考虑。

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右心室流出道室性早搏的临床价值分析

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右心室流出道室性早搏的临床价值分析

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右心室流出道室性早搏的临床价值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右心室流出道室性早搏(RVOT-VAs)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心律失常,通常表现为频发室性早搏(PVCs),甚至短阵室速。

这些早搏来源于右心室流出道,并可能引起心律失常症状、心悸、非典型胸痛等不适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传统的药物治疗往往效果不佳,甚至存在药物耐受性和毒副作用的问题。

寻找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变得尤为重要。

对于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右心室流出道室性早搏的临床价值尚未得到全面的认识。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一定数量的患者进行随访观察,评估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从而为临床实践提供更为可靠的依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右心室流出道室性早搏的临床价值,并评估其疗效及安全性。

具体目的包括:1. 评估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对右心室流出道室性早搏的临床疗效,包括射频消融后早搏的消除率、心律的稳定性等指标。

2. 分析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右心室流出道室性早搏的并发症发生率及处理方式,探讨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与安全性。

3. 通过随访结果,评估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右心室流出道室性早搏的长期效果,包括随访期间早搏的复发率、患者的心脏功能及生活质量等方面的变化。

本研究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关于该治疗方法的临床数据和参考,为患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1.3 研究意义研究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右心室流出道室性早搏的临床价值,不仅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案,还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心衰和猝死的发生率。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为临床医生提供更为准确和全面的指导,推动治疗方法的更新和改进,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效果,促进心律失常的早期干预和防治工作,最终造福广大患者群体。

2. 正文2.1 患者选取和方法患者选取和方法是临床研究中非常重要的环节,直接影响到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科学性。

在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右心室流出道室性早搏的临床研究中,患者选取和方法的合理性将直接关系到治疗效果的客观评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流出道室早消融成功病例
病例二:肺动脉瓣上消融
流出道室早消融成功病例
病例二:肺动脉瓣上消融
流出道室早消融成功病例
病例二:肺动脉瓣上消融
流出道室早消融成功病例
病例二:肺动脉瓣上消融
流出道室早消融成功病例
病例二:肺动脉瓣上消融
流出道室早消融成功病例
病例二:肺动脉瓣上消融
病例三:肺动脉瓣下顺行贴靠消融
流出道室早消融成功病例
病例三:肺动脉瓣下顺行贴靠消融
流出道室早消融成功病例
病例三:肺动脉瓣下顺行贴靠消融
流出道室早消融成功病例
病例四:肺动脉瓣下顺行贴靠消融
流出道室早消融成功病例
病例三:肺动脉瓣下顺行贴靠消融
流出道室早消融成功病例
病例三:肺动脉瓣下顺行贴靠消融
第一次术中室早消融三维靶点图,导管顺行贴靠
流出道室早消融复发一例
第一次术后室早复发 术后:出院前,心电监护偶发室早 第一个月:24小时动态心电图室早1万多次 第三个月:24小时动态心电图室早3万多次
流出道室早消融复发一例
第一次术后三个月室早复发
流出道室早消融复发一例
复发原因 导管贴靠不牢 肺动脉瓣上起源 左室流出道起源
流出道室早消融成功病例
病例一:肺动脉瓣上消融
流出道室早消融成功病例
病例一:肺动脉瓣上消融
流出道室早消融成功病例
病例一:肺动脉瓣上消融
流出道室早消融成功病例
病例一:肺动脉瓣上消融
流出道室早消融成功病例
病例一:肺动脉瓣上消融
流出道室早消融成功病例
病例一:肺动脉瓣上消融:术后DCG
流出道室早的标测 先标左侧还是右侧? 首选肺动脉瓣上还是肺动脉瓣下? 如何权衡利弊得失?成功率与并发症? 我的想法 首选左侧标测,有助于定下消融决心
右室流出道有条件可先行瓣上标测消融,顺行法 进行瓣下消融巩固
病例五:左室流出道左窦底室早消融
流出道室早消融成功病例
病例五:左室流出道左窦底室早消融
流出道室早消融成功病例
病例五:左室流出道左窦底室早消融
流出道室早消融成功病例
病例五:左室流出道左窦底室早消融
流出道室早标测一例
右室流出道不早,未放电,考虑左窦底,未进一步标测
关于流出道室早消融的思考
病例四:左室流出道左窦底室早消融
流出道室早消融成功病例
病例四:左室流出道左窦底室早消融
流出道室早消融成功病例
病例四:左室流出道左窦底室早消融
流出道室早消融成功病例
病例四:左室流出道左窦底室早消融
流出道室早消融成功病例
病例五:左室流出道左窦底室早消融
流出道室早消融成功病例
流出道室早消融复发一例
右室流出道室早消融的应对策略 肺动脉瓣上窦内消融 肺动脉瓣下顺行贴靠
流出道室早消融复发一例
流出道是立体结构,毗邻复杂
流出道室早消融复发一例
右室流出道室早的标测 顺行法标测--有可能早搏标测过程中室早碰停 逆行法标测,标测导管很难到位 容易到位,先行瓣上标测消融;不容易到位,顺行 法进行瓣下消融
流出道室早消融成功病例
病例二:肺动脉瓣上消融
流出道室早消融成功病例
病例三:肺动脉瓣下顺行贴靠消融
流出道室早消融成功病例
病例三:肺动脉瓣下顺行贴靠消融
流出道室早消融成功病例
病例三:肺动脉瓣下顺行贴靠消融
流出道室早消融成功病例
病例三:肺动脉瓣下顺行贴靠消融
流出道室早消融成功病例
流出道室早消融复发一例
第二次术中室早心电图:I导联S波加深,出口发生改变
流出道室早消融复发一例
第二次术中室早消融靶点图
流出道室早消融复发一例
第二次消融:红把二维导管,靶点X线影像,考虑前窦起源
流出道室早消融复发一例
第二次消融术后心电图
流出道室早消融复发一例
第二次消融术后24小时DCG
流出道室早消融复发一例
麻付胜 主任医师
流出道室早消融复发一例
患者女性、56岁 反复心悸5年,美托洛尔服用无效 心脏彩超:LV EF 建议:射频消融术
流出道室早消融复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一例
第一次术中室早心电图
流出道室早消融复发一例
第一次术中室早消融三维靶点图,导管顺行贴靠
流出道室早消融复发一例
流出道室早消融成功病例
病例三:肺动脉瓣下顺行贴靠消融
流出道室早消融成功病例
病例三:肺动脉瓣下顺行贴靠消融
流出道室早消融成功病例
病例四:左室流出道左窦底室早消融
流出道室早消融成功病例
病例四:左室流出道左窦底室早消融
流出道室早消融成功病例
病例四:左室流出道左窦底室早消融
流出道室早消融成功病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