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C区频发室性早搏消融1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频发室性早搏1例报告
中西医结合治疗频发室性早搏1例报告【摘要】:频发室性早搏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本文报道了一例患者,在中西医结合治疗下频发室性早搏明显减轻,心功能明显改善的病例。
1. 介绍频发室性早搏是指自窦性搏动后0.6s内出现的室性搏动,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
患者可出现心悸、胸闷、乏力等症状,严重者可导致心源性猝死。
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是药物控制和射频消融。
在本例中,患者采用了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2. 病例报告患者陈某,男,45岁,因频发室性早搏伴有心悸、乏力等症状入院就诊。
患者既往体健,无明显诱因出现频发室性早搏,行心电图检查显示频发室性早搏,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显示室性早搏发作频繁,心功能降低。
入院后给予常规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但效果不佳。
3. 治疗过程针对患者病情,我们采用了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案。
西医方面,根据患者的病情给予抗心律失常、改善心功能的药物治疗,并定期进行心电图和心功能检查。
中医方面,根据患者的中医辩证,采用中药调理患者的气血,改善心脏功能。
4. 结果经过3个月的治疗,患者的症状明显改善,心电图检查显示室性早搏发作减少,心功能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在6个月的随访周期中,患者未发现室性早搏的发作,心功能维持在正常范围内。
5. 讨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频发室性早搏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西医药物治疗可以有效地控制心律失常,改善心功能;而中医药可以调理患者的气血,增强心脏功能。
在临床实践中,中西医结合治疗频发室性早搏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
6.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频发室性早搏具有显著的疗效,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在今后的临床实践中,可以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推广这种治疗方法,为更多患者带来福音。
经心大静脉射频消融心外膜室性早搏一例
呈Q s型 , Ⅲ、V Ⅱ、 a F导联呈有切迹的 R波型 , l导联呈 V
R s型 ,/ R S=lV3 联 呈 R型 , 导
讨论
左、 右室流 出道 位于心 肌和血管 肌袖连 接处 , 因
胚胎发育或应力 的作用在这些部位 易于产生激动 , 因此心律 在获得知情 同意后 , c r 在 at o标测系统指 导下行室早射 频消融术 。术 中患 者频 繁说话 可诱 发频发 的室早 ,2导心 1
最担心 的就 是热 能对 静脉 本身 或对 邻 近冠 状动 脉 的损 伤。
电极放置于右室流出道 , m 4 m冷盐水灌注大头 ( 国强生公 美
作者单位 : 江西省人民医院心内二科 ( 江西南 昌 3 00 3 06) 作者简介 : 洪浪 (9 3 一 ), 汉族 ), 西永新人 ,主任医师 , 16 男( 江 科 室副主任 , 医学学士 , 主要从 事心血管病的介入治疗 。 通讯作者 : 赖珩莉
・
8 ・ 8
中国心脏起搏 与心 电生理杂志 2 1 0 0年第 2 4卷第 1 期
经 心大静 脉 射频 消融 心 外膜 室性 早 搏一 例
洪浪
中 图 分 类号 R 4 . R 5 . 5 17 4 4 1
赖珩 莉 王洪
C
邱 赘 陈再 华
10 2 5 (00)1— 0 8— 2 0 7— 6 9 2 1 0 0 8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0
型, V 导联 R S=1 R波较宽约 8 , 3 R型( 1 。 / , 0msV 呈 图 )
图 2 右前斜 3 O度 x线影像 图 1 体表同步 l 2导联心 电图记 录 频发室早 , a L导联 I、V
右室流 出道消融靶点( ) 左 ,
AMC起源室早电生理特点及射频消融
AMC起源室早电生理特点及射频消融
“时”解心疑
心电图不会看?怎么选择相关治疗药物?我想了解手术适应症……“时向民大夫答疑时间”,每天15分钟,每周六晚上,专门解答各类问题,不怕问题多,不怕问题难,欢迎您和我们互动,共同进步!
本期精彩摘要:
患者临床资料:
·男性,59岁,发作性心悸2周于2018-1-8入院
·2017-12底行腰椎间盘手术前出现心悸,心电图发现频发室性早搏,24小时室早总数39156次
·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1年,血压控制较好
·有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病史
.....
小结:
· 主动脉瓣和二尖瓣通过AMC相连,由于房室传导系统的残余组织临近该部位,使其具有致心律失常性,有时还伴有AVNRT · AMC体表心电图特点除V2呈Rs外,其他导联呈单向R波,V5,6导联通常无S波,而前侧二尖瓣环起源室早V5,6导联有明显S波
· AMC前部起源室早V1也可呈现qr或rs型,呈现“early transi tion”特点, AMC后部临近无冠窦,室性心律失常较少· AMC起源的室早有时可伴有心脏扩大,LVEF减低,可能与早搏诱发的心肌病有关,射频消融成功率高,术后心功能可逆转。
AMC起源的室性早搏的射频消融
AMC室性早搏室性早搏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可见于正常人和各种器质性心脏病患者。
心室的任何部位均可引起室性心律失常,但心室流出道是其好发部位,此处的室早导管消融的成功率可高达90%以上。
而提示左室流出道来源的室性心律失常在体表心电图上的表现也具有特征性,通常可起源于下列部位:(1)主动脉根部及窦部,(2)二尖瓣环,(3)间隔基底部上段,(4)心外膜,(5)主动脉-二尖瓣连接处(aortomitral continuity,AMC)。
尽管AMC来源的室早及室性心动过速并不常见,但由于其独特的结构基础和消融策略,近年来越来越得到重视。
1.AMC心律失常的可能机制McGuire等人报道AMC区域存在心房心室连接细胞(AV junctional ce lls),可能是这一区域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来源之一。
合并器质性心脏病的室性心动过速则除了触发机制以外,局部瘢痕和纤维化产生的缓慢传导也是形成心律失常的基础。
AMC区域存在着支撑瘢痕组织的折返环路,这种折返环路可引起室性心律失常,并且往往可将AMC区域临近结构扩展形成新的环形瓣膜。
另外,AMC区域的纤维化将进一步促进折返环路的维持,导致缓慢传导,从而增加了射频消融的难度。
2.关于AMC2.1 AMC的解剖位置AMC位于主动脉窦和二尖瓣环之间的三角形区域,毗邻主动脉窦(ASC)和右室流出道(ROVT)。
与其它常见室性心动过速的起源点不同,AMC区域并非心室肌结构,而是主要由纤维组织构成(具体见图1,图2)。
2.3 AMC与LCC的解剖关系(图6)3.AMC的体表图特征3.1文献报道AMC来源室速的心电图既可以表现为右束支传导阻滞图形,也可以表现为左束支传导阻滞图形。
V3-V6以及Ⅱ,Ⅲ,aVF均表示为主波向上(R/S>1)。
具体见图7。
3.2 Jian Chen等的研究表明室性心律失常除了起源于心肌外,也可由纤维环状结构引起,包括肺、主动脉、二尖瓣等的环状纤维组织。
219362445_不同起源室性早搏心电图特征分析
不同起源室性早搏心电图特征分析黄杏梅黄杏梅,,朱玮朱玮,,梅莉莉梅莉莉,,金建玲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心电图室,江苏苏州 215006摘要 目的 比较不同起源部位室性早搏的心电图特征。
方法 选择2018年2月—2020年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收治的频发室性早搏须行射频消融术的患者221例为研究对象,对其心电图特征进行分析,比较不同起源部位肢体导联R 波振幅、R 波时限、QS 波振幅、QS 波时限以及V1导联S 波时限。
结果 起源部位为主动脉-二尖瓣连接处(aortomitral continuity , AMC )的有16例,希氏束旁(His 旁)有9例,左冠窦(left coronary cusp , LCC )有19例,右室流出道(righ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 , RVOT )有129例,右冠窦(right coronary cusp , RCC )有4例,其他部位有44例。
根据起源部位分组,各组间肢体导联QRS 波时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R 波振幅方面,RVOT 组Ⅰ导联(0.60±0.26)mV 、RCC 组Ⅰ导联(0.60±0.26)mV 高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MC 组Ⅲ导联(2.05±0.50)mV 、LCC 组Ⅲ导联(2.01±0.45)mV 及AMC 组Ⅲ/Ⅱ比值(1.06±0.13)、LCC 组Ⅲ/Ⅱ比值(1.08±0.12)高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R 波时限方面,His 旁Ⅰ导联(116±15)ms 、RVOT 组Ⅰ导联(115±10)ms 和RCC 组Ⅰ导联(120±13)ms 高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QS 波振幅及时限方面,AMC 组aVL 导联振幅(1.23±0.25)mV 、时限(120±20)ms 、aVL/aVR 振幅比值(1.40±0.45)及LCC 组aVL 导联振幅(1.20±0.24)mV 、时限(128±18)ms 、aVL/aVR 振幅比值(1.31±0.35)高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中西医结合治疗频发室性早搏1例报告
中西医结合治疗频发室性早搏1例报告摘要:频发室性早搏(PVCs)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可以导致心脏功能异常。
本报告介绍了一例中西医结合治疗频发室性早搏的患者,通过中药调理和西药治疗,患者的症状得到了明显改善。
引言:室性早搏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它的出现可以导致心脏功能异常,严重时还会引发严重的心血管事件。
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是使用西药或进行消除性导管消融术,然而这些方法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和风险。
中西医结合治疗成为了一种新的治疗方式。
病例报告:患者,男性,51岁,主诉频发室性早搏已有3个月,经常出现心慌、胸闷、气短等症状,严重影响了工作和生活。
患者在第一次就诊时进行了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心电图显示频发室性早搏,心脏彩超没有发现明显异常。
患者之前使用过西药治疗,但效果不佳。
治疗:中医辨证分型后,给予患者中草药调理治疗。
方剂成分包括:黄连、当归、枳壳等。
患者每天服用2次,每次10克。
患者也坚持进行中医推拿按摩治疗。
西医方面,根据患者的心电图和症状,给予β受体阻滞剂(比索洛尔)治疗。
初始剂量为每天5mg,逐渐增加到每天20mg。
患者还进行了心理治疗和饮食调理。
讨论:中药调理和西药治疗的结合,可以综合利用中西医的优势,对频发室性早搏患者进行个体化治疗。
中药调理可以改善患者的脾胃功能,同时具有镇定作用。
西药治疗可以减少心脏的过度兴奋,从而减少室性早搏的发作。
心理治疗和饮食调理则可以帮助患者放松情绪,改善心脏功能。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频发室性早搏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通过中药调理和西药治疗,可以减少症状的发作,并改善心脏功能。
对于频发室性早搏的治疗仍然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实践,以期提供更好的治疗效果。
流出道室性早搏射频消融
流出道室早消融成功病例
病例二:肺动脉瓣上消融
流出道室早消融成功病例
病例二:肺动脉瓣上消融
流出道室早消融成功病例
病例二:肺动脉瓣上消融
流出道室早消融成功病例
病例二:肺动脉瓣上消融
流出道室早消融成功病例
病例二:肺动脉瓣上消融
流出道室早消融成功病例
病例二:肺动脉瓣上消融
病例三:肺动脉瓣下顺行贴靠消融
流出道室早消融成功病例
病例三:肺动脉瓣下顺行贴靠消融
流出道室早消融成功病例
病例三:肺动脉瓣下顺行贴靠消融
流出道室早消融成功病例
病例四:肺动脉瓣下顺行贴靠消融
流出道室早消融成功病例
病例三:肺动脉瓣下顺行贴靠消融
流出道室早消融成功病例
病例三:肺动脉瓣下顺行贴靠消融
第一次术中室早消融三维靶点图,导管顺行贴靠
流出道室早消融复发一例
第一次术后室早复发 术后:出院前,心电监护偶发室早 第一个月:24小时动态心电图室早1万多次 第三个月:24小时动态心电图室早3万多次
流出道室早消融复发一例
第一次术后三个月室早复发
流出道室早消融复发一例
复发原因 导管贴靠不牢 肺动脉瓣上起源 左室流出道起源
流出道室早消融成功病例
病例一:肺动脉瓣上消融
流出道室早消融成功病例
病例一:肺动脉瓣上消融
流出道室早消融成功病例
病例一:肺动脉瓣上消融
流出道室早消融成功病例
病例一:肺动脉瓣上消融
流出道室早消融成功病例
病例一:肺动脉瓣上消融
流出道室早消融成功病例
病例一:肺动脉瓣上消融:术后DCG
流出道室早的标测 先标左侧还是右侧? 首选肺动脉瓣上还是肺动脉瓣下? 如何权衡利弊得失?成功率与并发症? 我的想法 首选左侧标测,有助于定下消融决心
AMC起源的室性早搏的射频消融
AMC室性早搏室性早搏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可见于正常人和各种器质性心脏病患者。
心室的任何部位均可引起室性心律失常,但心室流出道是其好发部位,此处的室早导管消融的成功率可高达90%以上。
而提示左室流出道来源的室性心律失常在体表心电图上的表现也具有特征性,通常可起源于下列部位:(1)主动脉根部及窦部,(2)二尖瓣环,(3)间隔基底部上段,(4)心外膜,(5)主动脉-二尖瓣连接处(aortomitral continuity,AMC)。
尽管AMC来源的室早及室性心动过速并不常见,但由于其独特的结构基础和消融策略,近年来越来越得到重视。
1.AMC心律失常的可能机制McGuire等人报道AMC区域存在心房心室连接细胞(AV junctional ce lls),可能是这一区域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来源之一。
合并器质性心脏病的室性心动过速则除了触发机制以外,局部瘢痕和纤维化产生的缓慢传导也是形成心律失常的基础。
AMC区域存在着支撑瘢痕组织的折返环路,这种折返环路可引起室性心律失常,并且往往可将AMC区域临近结构扩展形成新的环形瓣膜。
另外,AMC区域的纤维化将进一步促进折返环路的维持,导致缓慢传导,从而增加了射频消融的难度。
2.关于AMC2.1 AMC的解剖位置AMC位于主动脉窦和二尖瓣环之间的三角形区域,毗邻主动脉窦(ASC)和右室流出道(ROVT)。
与其它常见室性心动过速的起源点不同,AMC区域并非心室肌结构,而是主要由纤维组织构成(具体见图1,图2)。
2.3 AMC与LCC的解剖关系(图6)3.AMC的体表图特征3.1文献报道AMC来源室速的心电图既可以表现为右束支传导阻滞图形,也可以表现为左束支传导阻滞图形。
V3-V6以及Ⅱ,Ⅲ,aVF均表示为主波向上(R/S>1)。
具体见图7。
3.2 Jian Chen等的研究表明室性心律失常除了起源于心肌外,也可由纤维环状结构引起,包括肺、主动脉、二尖瓣等的环状纤维组织。
中西医结合治疗频发室性早搏1例报告
中西医结合治疗频发室性早搏1例报告1. 引言1.1 病例介绍该病例为一名35岁男性患者,因频发室性早搏症状就诊于我院。
患者主要表现为胸闷、心悸、乏力等症状,常发作于夜间休息或剧烈运动后。
患者平时工作压力较大,生活不规律,饮食偏油腻,长期吸烟和酗酒。
患者既往否认其他疾病史,查体时心音有明显的早期搏动声,胸部X线检查未见异常。
心电图显示频发室性早搏,R-R 间期不规则,T 波改变。
心脏彩超检查示左室功能正常,无明显异常。
经过详细的临床评估和多学科讨论,决定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案进行干预。
希望能够通过调整患者的生活方式、药物治疗和中医调理,改善其症状,减少心脏事件的发生率。
1.2 中西医结合治疗的背景中西医结合治疗是一种把中医和西医相结合的治疗方法,在治疗疾病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
中医强调整体观念和个体化治疗,注重调理阴阳平衡,调整气血运行,以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而西医注重疾病的病因病机,通过药物、手术等方式迅速有效地消除病症。
综合两种传统医学的优势,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充分发挥中医药调理功能和西医药的快速疗效,提高治疗效果,减少药物的副作用,降低复发率。
中西医结合治疗早已得到广泛应用,在心律失常、肿瘤、慢性病等领域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本文将介绍结合中西医治疗频发室性早搏的病例,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背景及其在这一病例中的应用效果。
2. 正文2.1 临床表现患者是一名45岁男性,主因频发室性早搏伴有明显心悸和胸闷感,约自发病起3年,无明显诱因,无伴有其他不适,无明显劳力心悸,无全身及其他各脏器以及精神方面不适。
无高血压糖尿病等相关基础疾病史,曾在本院门急诊就诊后仅等奔驰续心衰初步治疗后好转而出院。
患者落实治疗后症状无缓解。
体格检查:BP 130/85mmHg、HR 110bpm,查体未见异常。
ECG:正常心电图(代偿期)等。
经临床、实验检验和辅助检查,确诊频发室性早搏,随后遣返普通抗心律失常、心衰而通常的治疗效果不显著。
中西医结合治疗频发室性早搏1例报告
中西医结合治疗频发室性早搏1例报告引言室性早搏是指心脏在心脏率正常时发生的早搏,它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症状严重者会导致心律失常、心绞痛及心力衰竭等严重后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在室性早搏的治疗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通过一例患者的治疗过程,介绍了中西医结合治疗频发室性早搏的临床经验。
病例报告患者基本信息:男性,42岁,因频发室性早搏反复发作11个月来到我院就诊。
主要症状:患者11个月前出现心悸、心慌、胸闷等症状,伴有头晕乏力,持续时间短暂,频发室性早搏加重后心悸、心慌、胸闷症状明显加重。
患者曾在当地医院就诊,曾服用利多卡因类药物,效果不佳,且出现了明显的药物不适反应。
患者患有高血压病史10年,血压控制良好。
体格检查:心率102次/分,心律不齐,心音强弱不等,心尖区有明显的杂音。
血压150/90mmHg,头颅神经、心、肺、肝、脾等系统未见明显异常。
实验室检查:心电图示窦性心律不齐,频发室性早搏发生。
血常规、肝肾功能等常规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诊断:频发室性早搏,高血压病。
治疗方案治疗方案采用了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具体包括中药治疗、针灸治疗以及心理疏导。
中药治疗方案:患者应用复方丹参滴丸、丹参片、舒心口服液等中药,进行心血管系统调理,改善心脏功能,并配合中成药进行补肾益气、调整心脏功能。
针灸治疗方案:采用经络穴位针刺法,针灸治疗中选取心俞、内关、肝俞、大椎、神阙、关元等穴位,每次选取3-5个穴位,每周进行3次针灸治疗。
心理疏导方案:通过心理医生进行情绪疏导,对患者进行认知行为疗法,并在生活中给予患者更多的关心和支持。
治疗结果经过2个疗程的治疗,患者症状明显好转,心慌、心悸、胸闷症状明显减轻,频发室性早搏明显减少,心电图示窦性心律,未见室性早搏发生。
血压控制良好,未见明显异常反应。
讨论本例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频发室性早搏的效果显著,通过中药、针灸和心理疏导的综合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中药治疗可以改善心脏功能,调整心血管系统,提高心脏的抗损能力;针灸治疗可以通过调整气血运行及祛除痰湿,缓解心理压力,改善心血管系统功能;心理疏导可以帮助患者调整情绪,缓解焦虑和紧张情绪,减轻心脏负荷。
频发室性早搏的射频消融治疗
频发室性早搏的射频消融治疗
刘英;刘惠亮;韩玮;荆丽敏
【期刊名称】《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年(卷),期】2006(15)6
【摘要】目的:评价室性早搏(室早)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8例正常心脏室早进行导管消融,采用起搏标测与激动顺序标测,前者以起搏时QRS 与室早QRS波型形态完全相同的起搏点,后者以早搏时最早心室激动点为消融靶点.结果:8例患者室早起源部位分别为:右室流出道3例,左室流出道1例,左冠状动脉窦1例,左后间隔1例,右后间隔1例,右室室上嵴1例.即刻疗效100%.所有病人无任
何并发症.结论:经导管射频消融可有效而安全地消除正常心脏室早,可作为症状严重、药物治疗无效或不能耐受患者的治疗选择.
【总页数】2页(P588-589)
【作者】刘英;刘惠亮;韩玮;荆丽敏
【作者单位】武警总医院心内科,北京市,100039;武警总医院心内科,北京
市,100039;武警总医院心内科,北京市,100039;武警总医院心内科,北京市,100039【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41.7
【相关文献】
1.频发室性早搏经射频消融治疗后心功能变化的临床研究 [J], 何天民;齐玉波;肖智杰;周新春
2.单导管法射频消融治疗频发室性早搏年青患者疗效分析 [J], 周巍;王燕华;张帅;吴峰;冯金忠
3.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频发室性早搏对左心结构功能的影响及临床疗效 [J], 王璐璐;韩冰
4.血管迷走性晕厥合并频发室性早搏患者的自主神经调控与射频导管消融治疗 [J], 孙巍;郑黎晖;乔宇;侯炳波;吴灵敏;郭金锐;姚焰
5.观察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对频发室性早搏患者心功能及结构的影响 [J], 李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室性早搏射频消融治疗
室性早搏射频消融治疗室性早搏(prematureventricularcontraction,pvc)是一种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可见于正常人和各种心脏病患者。
健康人群中,至少发生一次pvc的比例在12导联ecg查出率为0.78〜6%,在24小时动态心电图查出率为39〜80%[1]。
偶发室性早搏属于良性室性早搏,多由情绪激动、烟、酒、咖啡等引起,心脏无器质性病变。
这种室性早搏一般在祛除诱因之后即可消失,对身体没有不良影响[2]。
一般认为有危害的室性早搏指的是有器质性心脏病变基础,如心肌病、冠心病等引起的室性早搏。
它的危害多为室性早搏引起室性心动过速导致患者死亡率增加。
因此,器质性心脏病如心肌肥厚、冠心病等患者,出现室性早搏时需要谨慎注意,频发性室性早搏有演变为严重心律失常、或导致心绞痛、心衰的可能。
这种有预后意义的室性早搏需要在医生指导下用药,还需要针对诱发原因进行治疗。
而既往的观点认为,正常心脏的频发室性早搏是良性的,无需处理[2]。
正因为如此,临床医生往往对器质性心脏病频发室早关注较多,而对健康人群所发生的频发室性早搏的重视程度相对少。
近几年,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事实并非如此,正常心脏的频发室性早搏并非是完全良性的,也需要积极干预。
1关于pvc诱发的心肌病样改变2000年,chugh等报道了一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有频繁发作的室性早搏,射频消融治疗pvc后,心肌功能得到完全恢复,首次证明pvc会诱发心肌病,其心脏征象和临床表现与扩张型心肌病一致,为心动过速性心肌病(tachycardiomyopathy,tcm)[4]。
后来又有多个临床研究证实,频发pvc可导致心脏扩大、二尖瓣返流、心胸比增大、心功能降低,且与pvc发作频度呈正相关[5,6,14~18]。
2008年一个前瞻性研究,共入选108左室功能正常的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均为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且室早>10个/小时,随访5年。
结果显示,24小时室性早搏次数在1000次以内的有24例,在1000~10000之间的有55例,大于10000次的有29例,5年后,左室功能异常发生率分别为4%、12%、34%,研究者认为,频发的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是左室功能异常的独立预测因素[5]。
室性早搏消融是什么?
室性早搏消融是什么?
在当今社会里生病的人非常多,有一种病叫做室性早博,如果在不严重的情况下会出现晕厥、眼前发黑等症状,这类疾病需要根据病情得严重和不严重来来采取相对的治疗方式,如果出现了急性心肌炎、心力衰竭等症状,就应该积极处理,不能草草了事。
下面给大家说一下室性早博的具体症状。
最常遇到的是这3种情况。
1. 频发室早所导致的一系列症状:心慌、心脏停跳感、落空感、刺痛感、胸闷、胸痛等不适,上述情况在频发室早的患者中比较常见。
2. 无明显的自觉症状,大多是在常规体检做心电图时发现,或者无意间测脉搏发现不整齐再做心电图而确诊。
比较常见。
3. 与焦虑、紧张相关的一些症状:患者在得知患有室早以
后,难免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紧张,再加上有些患者本身就是容易焦虑、紧张的性格,更易出现一些不适表现,比如心慌、气短、喜欢大透气、胸闷、失眠等。
很多情况下,患者甚至无法说清自己究竟是早搏引起的不舒服,还是焦虑所致为主。
上述情况也很常见。
4. 长期的频发室性早搏,引起心脏扩大,进而导致心功能不全的一些表现,如气促、乏力等。
这种情况少见。
5. 除室早以外,心脏本身的病变导致的相应表现,如心功能不全。
少见。
6. 室早诱发严重的恶性心律失常,导致短暂的眼前发黑、晕厥、神志丧失,甚至猝死。
罕见。
7.有严重的心脏疾病的家族史、猝死的家族史。
罕见。
以上内容就是室性早博的具体症状了,大家对以上的症状了解多少?室性早博可以说是一种心病,而且在一般的情况来说,这种病症还是很少见的,尤其是有严重心脏病的家族更是少见,出现像是焦虑、紧张这类的症状很有可能是室性早博。
中西医结合治疗频发室性早搏1例报告
中西医结合治疗频发室性早搏1例报告
患者,男性,39岁,因间断出现心悸、胸闷、气促、头晕、视物模糊等症状6个月来就诊。
体格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心电图提示:心率为70bpm。
出现室性早搏。
心电生理检查表明发生频发室性早搏伴
预激综合征,明显ST分段下移,尤其是在ST-T段下方的横向凸起,提示心肌缺血。
动态
心电图检查:时间窗口为24小时,表明室性早搏高达8000次/天,其中1次将导致室性心动过速发生。
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对患者进行全面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包括中药治疗、针灸、氧
气吸入及现代西药治疗等。
中药治疗方案:使用益心通胶囊,遵循“活血祛瘀,调和气血”的原则,主要成分包括桃仁、红花、莲心、甘草等,按照中医方剂配伍原则制成。
针灸治疗方案:参照中医基础理论和心理因素的影响,选择相应的穴位,包括心经、
肝经、神门、内关、涌泉等穴位。
氧气吸入治疗方案:使用高纯度氧气吸入,持续15-20分钟,每天2次。
西医药物治疗方案:控制患者的心律失常,包括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普萘洛尔等。
治疗效果及随访:治疗3个月后患者的症状明显减轻,体检及心电图均未见明显异常。
为了探测是否有复发性的心律失常,患者接受了一年的随访。
在该阶段,患者未出现任何
心律失常,症状得到了彻底的缓解,并最终得以治愈。
频发室性早搏最好的治疗方法
频发室性早搏最好的治疗方法
室性早搏是一种心脏节律异常,常常会给患者带来焦虑和不适。
目前,针对频发室性早搏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观察不干预:对于偶尔发作的室性早搏,如果患者没有明显不适症状,医生可能会建议观察不干预,因为这种情况下室性早搏往往是无害的。
2. 生活方式调整:通过改善生活方式可以减少室性早搏的发作频率。
建议患者戒除烟酒、限制咖啡因的摄入、规律作息以及避免过度劳累等,这些改变可以有助于减轻心脏的负担,减少早搏的发生。
3. 药物治疗:对于频繁发作的室性早搏,医生可能会选择适当的药物来控制心律。
常用的药物包括β受体阻滞剂、利多卡因、胺碘酮等,这些药物可以调节心脏的节律,减少室性早搏的发作。
4. 消融术:对于药物治疗无效或无法耐受的患者,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消融术。
这是一种介入性治疗方法,通过导管将高频电流传输至心脏特定部位,破坏异常传导的心肌组织,从而达到控制室性早搏的目的。
总的来说,针对频发室性早搏的治疗方法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一般而言,如果患者无明显不适症状,且早搏发作不频繁,可以先通过生活方式调整来改善;如果症状严重
影响生活质量,或者伴有其他心脏疾病风险,可以考虑药物治疗或消融术。
最终的治疗方案需由医生根据具体情况来决策。
射频导管消融治疗左心室室性早搏
射频导管消融治疗左心室室性早搏【摘要】目的:评价射频导管消融治疗左心室室性早搏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对4例顽固性频发左心室室性早搏患者(起源于左冠状动脉窦内1例,靶点距左冠状动脉开口约1.5 cm,起源于左心室前上间隔左前分支分布区1例、下后间隔左后分支分布区2例)采用起搏和(或)激动顺序标测的方法进行射频导管消融治疗。
结果:4例患者均成功进行消融治疗,室性早搏由术前的14326~24218次/24 h改善至术后的0次/24 h,无明显的并发症。
结论:射频导管消融治疗左心室室性早搏是有效的,对频发左心室室性早搏(>10000次/24 h)伴有明显临床症状者,可选择射频导管消融进行治疗。
【关键词】左心室室性早搏导管消融射频电流室性早搏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发生人群相当广泛,包括正常健康人和各种心脏病患者。
近年来,国内许多单位对左、右心室流出道室性早搏进行了成功的射频导管消融治疗。
我们采用射频导管消融治疗左心室室性早搏4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例1 患者女性,72岁。
反复心悸、胸闷2年,多次心电图检查示频发室性早搏,多种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入院。
常规12导联心电图(见图1)示频发室性早搏呈二联律,其QRS波形态在Ⅰ导联呈rs型,aVR、aVL导联均呈QS型;Ⅱ、Ⅲ、aVF、V5~6导联均呈单向R波,V1、V2导联呈Rs型,其R高度/S高度比值分别为2.25及2.13,胸前导联移行区在V1导联,24 h动态心电图单源室性早搏总数14326次/24 h。
X线胸片、超声心动图等检查未发现器质性心脏病。
入院后在左冠状动脉窦内(左冠状动脉开口下方约1.5 cm)射频消融成功,术后24 h复查动态心电图未见室性早搏。
随访1.5年无复发。
例2 患者男性,54岁。
心悸、胸闷年余,多次心电图检查示频发室性早搏,动态心电图示室性早搏18624~24316次/24 h,多种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入院。
频发性室性早搏的射频消融治疗(附1例报告)
频发性室性早搏的射频消融治疗(附1例报告)
党书毅;王玮;方志成;詹中群;王崇全;陶红
【期刊名称】《郧阳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4(23)1
【总页数】2页(P47-48)
【关键词】频发性室性早搏;射频消融;治疗;心电监测;适应证
【作者】党书毅;王玮;方志成;詹中群;王崇全;陶红
【作者单位】郧阳医学院附属太和医院心血管内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54.2
【相关文献】
1.起源于左室流出道的频发性室性早搏射频消融治疗 [J], 覃绍明;邓金龙;林英忠;吴隐雄;覃丽萍
2.主动脉窦根部起源的频发室性早搏和室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术(附1例报告) [J], 谢东明;钟一鸣;廖伟;危小军;阳贻红;王小萍;廖永玲
3.8例顽固性频发室性早搏的射频导管消融治疗(附17例报告) [J], 张燕一;汤宝鹏;马依彤;程祖亨;侯月梅;张爱伦;王疆;再帕尔;杨毅宁;孙惠萍
4.顽固频发性室性早搏与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射频消融治疗 [J], 覃绍明;邓金龙;林英忠;吴隐雄;覃丽萍
5.射频消融治疗频发单源性室性早搏(附3例报告) [J], 申强;于小亮;唐烨晖;艾庆;邓兰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射频消融术治疗频发室性早搏的体会
射频消融术治疗频发室性早搏的体会宋治远;舒茂琴;庄国强;何国祥;迟路湘;胡厚源;仝识非;程训民;史光鉴【期刊名称】《介入放射学杂志》【年(卷),期】2003(000)0S1【摘要】目的评价射频消融术 (RFCA)治疗频发室性早搏的适应证、疗效与安全性。
方法 2 0 0 0年10月~ 2 0 0 2年 12月共对 18例 (男 10例、女 8例 ,年龄2 9± 12岁 )频发室性早搏患者接受RFCA治疗 ,其中13例为频发单型性室性早搏、5例为频发室性早搏伴短阵室性心动过速 ,经常规化验、X线胸片及心脏超声等检查未发现器质性心脏病的证据。
常规放置心脏标测导管进行室早初步定位 ,然后用“大头”消融导管标测室早最早激动点作为靶点消融。
并于术前及术后复查2 4h动态心电图观察RFCA疗效。
结果 18例频发室性早搏患者中 15例成功 ,占 83.3% ,成功患者中 2 4h室性早搏明显减少 ,由术前 2 4h的(2 2 5 2 0± 9937)次减少为(5 97± 12 0 )次。
另 3例无效。
成功患者中 1例为频发室性早搏伴短阵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 ,术后室性早搏消失 ,随访 1年未见室速发作。
所有患者均未发生并发症。
结论RFCA治疗频发单形性室速安全有效 ,故对自觉症状较重、药物疗效不佳的患者可用RFCA进行治疗 ;对室性早搏伴短阵多形性室速患者 ,用RFCA治疗室性早搏后可防...【总页数】1页(P)【作者】宋治远;舒茂琴;庄国强;何国祥;迟路湘;胡厚源;仝识非;程训民;史光鉴【作者单位】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心内科;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心内科;重庆市介入心脏病学研究所重庆;400038;重庆市介入心脏病学研究所重庆【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7【相关文献】1.胺碘酮联合酒石酸美托洛尔治疗频发室性早搏的体会 [J], 宋稳丹2.频发性室性早搏中医辩证治疗体会 [J], 贺华3.频发性室性早搏中医辩证治疗体会 [J], 贺华4.应用射频消融术治疗右室流出道频发室性早搏的疗效观察 [J], 王会玖;袁义强5.经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室性早搏30例临床体会 [J], 刘丽宏;刘欣;闻成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AMC区频发室性早搏消融例PPT课件
术前Holter
术前Holter
术前体表
Carto图像
三维指导下主动脉窦建模,没有标测到提前部位
Carto图像
•
•
三维标测指导线显示:AMC区域可标测到明显提前的心内电图单极导联呈QS型,消融后室早消失约10分钟室 早再次出现,经过三处消融室早完全消失。消融后发现消融呈三角形,推断消融完全封住室早出口。
AMC区最具特征性的心电图表现: V1导联:qR型。V6导联:R型。
但根据三角区域的具体位置及范围,室早有时并不出现此 特征,而是胸前导联QRS波群主波呈一致正向的右束支阻 滞,且V6导联无S波(1)。
(1)Kumagai K.Electrocardi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variants of idiopathic lef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 ventricular tachyarrhythmias[J]. J Cardiovasc Electrophysiol,2008,19( 5) : 495 - 501
AMC区频发室性早搏消融1例
病例特点
• 袁XX,女,66岁 • 主诉:心悸、胸闷10年,加重1周。 • 现病史:缘于10年前出现心悸、胸闷,曾行体表心电图示:
频发室性早搏。患者曾多次到我院就诊,反复因室早住院, 症状明显,痛苦不堪!1周前,心悸再次加重,故于201603我院就诊。
病例特点
• 既往高血压病史 • 查体:入院血压180/110mmHg,心率84次/分,律不齐 • 辅助检查:
射频消融成功消融触发心室颤动的室早1例
射频消融成功消融触发心室颤动的室早1例
吴剑萍;陈志坚
【期刊名称】《实用医学杂志》
【年(卷),期】2009(25)17
【摘要】@@ 患者男,20岁.因"反复发作晕厥2次"由外院转入我院.患者平素有频发室性早搏病史.第一次突发晕厥后急送外院急诊室,心电监护显示室颤,立即电击复律并用胺碘酮微泵静注,之后留院治疗,予胺碘酮口服0.2,每天1次.
【总页数】1页(P2848)
【作者】吴剑萍;陈志坚
【作者单位】430022,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430022,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射频消融术中导管机械刺激引发心室颤动一例 [J], 张丽丽;李述峰;王蕊;张烁;于波
2.射频消融诱发心室颤动的室性早搏治疗特发性心室颤动一例 [J], 牟华明;庞小华;杨建军;邵江;冯促进;涂雪梅;薛玉富;殷跃辉;李毅刚
3.分析射频消融用于室性早搏触发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J], 张瑞波
4.分析射频消融用于室性早搏触发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J], 张瑞波;
5.射频消融触发心室颤动的室性早搏治疗心室颤动 [J], 李金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查Holter
平均心率65次 /分,室性早 搏997次/24h, 有3阵室性二 联律和2阵室 性三联律,房 性早搏27个。
石家庄市第一医院
复查Holter
患者室早定位明显与术前AMC室早部位不同。
体会
AMC区是指左冠窦、无冠窦和二尖瓣前叶围成 的三角区域(主动脉窦-二尖瓣连接处),属 于summit区域室早,是公认的潜在的致心律失 常区域,其部位特殊,导管不易到位,本例消 融通过三处不同部位消融实现室早出口完全封 闭实现消融成功,报道例数少见。 该区域的体表心电图定位显得尤为重要,对消 融有一定的临床指导价值。
石家庄市第一医院
病例特点
既往高血压病史 查体:入院血压180/110mmHg,心率84次/分, 律不齐 辅助检查: 入院心电图提示:频发室性早搏 术前Holter示:平均心率78次/分,室性早搏 38206次/24h,成对室性早搏366次,室速3阵 入院诊断:心律失常 频发室性早搏
石家庄市第一医院
石家庄市第一医院
AMC区室早-体表心电图特点
AMC区最具特征性的心电图表现: V1导联:qR型。V6导联:R型。 但根据三角区域的具体位置及范 围,室早有时并不出现此特征, 而是胸前导联QRS波群主波呈一 致正向的右束支阻滞,且V6导 联无S波(1)。
(1)Kumagai K.Electrocardi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variants of idiopathic lef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 ventricular tachyarrhythmias[J]. J Cardiovasc 石家庄市第一医院
AMC区室早-体表心电图特点
AMC区最具特征性的心电图表现: V1导联:qR型。V6导联:R型。 还有学者发现,AMC室早除上述 表现外,还具有QRS波时间较短、 下壁导联( Ⅱ 导联显著)出现 高R波的特点(2)。
(2)Yamada T.Idiopathic left ventricular arrhythmias originating adjacent to the left aortic sinus of valsalva: electrophysiological rationale for the surface electrocardiogram 石家庄市第一医院
X-ray
不同体位消 融X影像图 片,可见右 前斜位不同 影像消融位 置
X-ray
左前斜位消融导管不同影像消融位置
心内膜summit区的解剖结构(SUP位)
心内膜部: RVOT右室流出道后部 LCC:左冠窦 AMC:主动脉窦-二尖瓣 连接处
石家庄市第一医院
心脏 summit 室早不同起源部位的 心电图表现
AMC区频发室性早搏消融1例
石家庄市第一医院
石家庄市第一医院
病例特点
袁XX,女,66岁 主诉:心悸、胸闷10年,加重1周。 现病史:缘于10年前出现心悸、胸闷,曾行体 表心电图示:频发室性早搏。患者曾多次到我 院就诊,反复因室早住院,症状明显,痛苦不 堪!1周前,心悸再次加重,故于2016-03我院 就诊。
石家庄市第一医院
谢谢
石家庄市第一医院
术前Holter
石家庄市第一医院
术前Holter
术前体表
石家庄市第一医院
Carto图像
三维指导下主动脉窦建模,没有标测到提前部位
Carto图像
三维标测指导线显示:AMC区域可标测到明显提前的心内电 图单极导联呈QS型,消融后室早消失约10分钟室早再次出现, 经过三处消融室早完全消失。消融后发现消融呈三角形,推 断消融完全封住室早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