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概率与统计的数学实验

第五章 概率与统计的数学实验
第五章 概率与统计的数学实验

第四章 概率与统计的数学实验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数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其问题的求解也很重要。MATLAB 语言提供了专用的统计学工具箱,其中包括大量的函数,可以直接求解概率论与数理统计领域中的问题。

5.1 概率计算基本命令

5.1.1 常见分别的概率密度函数与分布函数

Poisson 分布:Poisson 分布的概率密度是参数为λ的函数,且λ是正整数,

即 (),0,1,2,3,...!

x

x p x e x x λλ-==。可以用(),()p o i s s p d f p o i s s c d f 函数分别求出Poisson 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数和分布函数,它们的调用格式为:(,)y poisspdf x λ=和(,)F poisscdf x λ=。其中,x 为选定的一组横坐标向量,y 为x 各点处的概率密度函数的值,F 为x 各点处的概率密度函数的值。

正态分布:可以分别调用下面的命令生成正态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数和分布函数 (,,)y normpdf x μσ= 和(,,)F normcdf x μσ=。其中,x 为选定的一组横坐标向量,μ为均值,σ为标准差,y 为x 各点处的概率密度函数的值,F 为x 各点处的概率密度函数的值。

2χ分布:可以分别调用下面的命令生成2

χ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数和分布函数 2(,)y chi pdf x k =和2(,)F chi cdf x k =。其中,x 为选定的一组横坐标向量,k 为正整数,y 为x 各点处的概率密度函数的值,F 为x 各点处的概率密度函数的值。以下的概率密度函数和分布函数中的x ,k ,y ,F 。

T 分布:概率密度函数和分布函数:(,)y tpdf x k =和(,)F tcdf x k =。

F 分布:概率密度函数和分布函数:(,,)y fpdf x a b =和(,,)F fcdf x a b =。,a b 为参数。 二项分布:概率密度函数和分布函数:(,,)y binopdf x n p =和(,,)F binocdf x n p =。 指数分布:概率密度函数和分布函数: exp (,)y pdf x λ=和exp (,)F cdf x λ=。其中μ 为均值,σ为标准差。

均匀分布: 概率密度函数和分布函数:(,,)y unifpdf x a b =和(,,)F unifcdf x a b =。其中μ为均值,σ为标准差。

例1 分别画出2(,)μσ为(1,1),(0,1),(0,9)-时的正态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数和分布函数。 解 M-文件为

x=[-3:0.01:3]';y1=[];y2=[];mu=[-1,0,0];

sig1=[1,1,9];sig2=sqrt(sig1);

for i=1:length(mu)

y1=[y1,normpdf(x,mu(i),sig2(i))];

y2=[y2,normcdf(x,mu(i),sig2(i))];

end

plot(x,y1),figure;plot(x,y2)

执行后结果为

概率密度函数

分布函数

5.1.2 常见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数与分布函数

由随机变量的分布函数可以计算相应的概率问题。 分布函数按{}()P x F x ξ≤=定义,由此可以得到一些常用且重要的公式,如:{}()()P a b F b F a ξ≤≤=-, {}1()P x F x ξ≥=-。

例2 假设随机变量(2,16)X N ,求该随机变量落入区间{14},{2}P X P X ≤≤≥。 解 MATLAB 命令为

>> mu=2;sig=16;

>> p1=normcdf(4,mu,sig)-normcdf(1,mu,sig)

>> p2=1-normcdf(2,mu,sig)

例3 设二维随机变量(,)ξη的联合密度函数为

2,01,02(,)30,

xy x x y p x y otherwise ?+≤≤≤≤?=???, 求11{,}22P ξη<<。

解 MATLAB 命令为

>> syms x y;

>> f=x^2+x*y/3;

>> p=int(int(f,x,0,1/2),y,0,1/2) %通过对概率密度函数积分计算相应概率

5.2 基本统计命令及其使用

5.2.1 随机变量的均值和方差

若已知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律,可用求和命令或级数知识计算出期望和方差;若已知连续型随机变量的密度函数,可用积分命令求出均值和方差。

若已知一组随机变量样本数据构成的向量,则可以分别使用以下MATLAB 命令求出随机变量的均值和方差:

()m mean x = %求样本均值

1var()s x = %求样本方差

2()s std x = %求样本标准差

例4 试生成一组3000个正态分布随机数,使其均值为0.5,标准差为1.5,试分析这些

数据实际的均值,方差和标准差。

解 先用命令(,,,)p normrnd

m n μσ=生成一组均值为μ,标准差为σ的正态分布m n ?矩阵。

MATLAB 命令为

>> p=normrnd(0.5,1.5,3000,1); %生成正态分布随机数

>> [mean(p),var(p),std(p)]

ans =

0.5037 2.3230 1.5242

即这组数据的实际均值为0.5037,方差为2.323,标准差为1.5242,与理论值比较接近。

多个随机变量的协方差矩阵,可用以下命令求出

cov()C X =,其中X 的各列均表示不同的随机变量的样本值。

例5 试生成4个满足标准正态分布的随机变量,并求出它们的协方差矩阵。

解 MATLAB 命令为

>> p=randn(3000,4); %矩阵p 的4列即为4个标准正态分布随机变量

>> cov(p)

5.2.2 参数估计和区间估计

MATLAB 工具箱中提供了由极大似然法给出相应参数估计的命令:

2

[,]()normfit x μσ= %该命令给出正态分布随机变量的参数估计,其中x 为样本值,2,μσ 分别为参数期望和方差的估计值。

22

[,,,](,)normfit x μσμσα??= %该命令给出置信度为100(1)α-的正态分布随机变量的参数估计,其中x 为样本值,22,,,μσμσ?? 分别为参数期望和方差的估计值以及它们的置信区间。 ()poissfit x λ= %该命令给出Poisson 分布随机变量的参数估计,其中x 为样本值,λ 参数的估计值。

[,](,)poissfit x λλα?= %该命令给出置信度为100(1)α-的Poisson 分布随机变量的参数估计,其中x 为样本值,,λλ? 分别为参数的估计值以及它的置信区间。

其它分布的参数估计科可类似做出。

例6 假设均值为0.5,标准差为1.5,试生成一组3000个正态分布随机数,再将这些数

据作为样本数据对参数进行估计。(假设置信度为95%)

解 MATLAB 命令为

>> p=normrnd(0.5,1.5,3000,1); %生成正态分布随机数

>> [mu,sig,a,b]=normfit(p,0.05) %参数估计命令

mu =

0.5054

sig =

1.5101

a =

0.4513

0.5594

b =

1.4728

1.5493

即期望的估计值为0.5054,方差的估计值为1.5101,期望的置信区间为(0.4513,0.5594),方差的置信区间为(1.4728,1.5493)。

5.2.3 假设检验

下面介绍正态分布均值的假设检验:

[,,](,,,,)H p ci ztest x mu tail σα= %正态分布均值的Z 检验,其中x 为样本值,mu 是0H 假设中的0μ,σ为总体标准差,α为显著性水平,tail 为备择假设1H 的选择(1H 为0μμ>时1tail =;1H 为0μμ<时1tail =-;1H 为0μμ≠时0tail =(可省略))。当检验结果0H =时表示不能拒绝0H 假设;否则拒绝0H 假设。p 表示在假设0H 下样本均值出现的概率,ci 是0μ的置信区间。

[,,](,,,)H p ci ttest x mu tail α= %正态分布均值的T 检验,其中x 为样本值,mu 是0H 假设中的0μ,α为显著性水平,tail 为备择假设1H 的选择(1H 为0μμ>时1tail =;1H 为0μμ<时1tail =-;1H 为0μμ≠时0tail =(可省略))。当检验结果0H =时表示不能拒绝0H 假设;否则拒绝0H 假设。p 表示在假设0H 下样本均值出现的概率,ci 是0μ的置信区间。

注: 当标准差已知时用Z 检验法,当标准差未知时用T 检验法。

例7 试用正态分布随机数函数生成一组随机数,并对该随机数进行均值的假设检验。 解 假设已知(1,4)X N ,假设0:1H μ=,由于标准差已知,故可用Z 检验法。 MATLAB 命令为

>> x=normrnd(1,2,500,1); %生成500个随机数

>> [H,p,ci]=ztest(x,1,2,0.05) %用Z 检验法检验,假设显著性水平为0.05 H =

p =

0.9952

ci =

0.8242 1.1748

由于结果0H =,所以接受0H 假设,即认为均值为1 。

如果认为标准差未知,则用T 检验法进行检验:

MATLAB 命令为

>> x=normrnd(1,2,500,1); %生成500个随机数

>> [H,p,ci]=ttest(x,1,0.05) %用T 检验法检验,假设显著性水平为0.05

H =

p =

0.9954

ci =

0.8183 1.1806

由于结果0H =,所以接受0H 假设,即认为均值为1 。

另外,统计中还有一些常用的命令,如

max()x %求最大值

min()x %求最小值

()median x %求中值

()geomean x %求几何平均数

()corrcoef x %求相关系数。

5.2.4 回归分析

本节主要讲多项式拟合。

多项式拟合的命令格式为: [,](,,)p s polyfit x y n =

功能:对已知的数据组,x y 进行多项式拟合,拟合的多项式的阶数为n ,其中p 为多项式的系数矩阵,s 为预测误差估计值的矩阵。

例8 设[00.10.20.30.40.50.60.70.80.91]x =,

[2.32.52.12.53.23.63.03.14.15.13.8]y =。试分别用二次,三次和七次拟合曲线来拟合这些数据,观察哪个拟合曲线的效果最好。

解 MATLAB M-文件为

x=0:.1:1; %数据点

y=[2.3 2.5 2.1 2.5 3.2 3.6 3.0 3.1 4.1 5.1 3.8]; %数据点

p2=polyfit(x,y,2); %二次多项式拟合

p3=polyfit(x,y,3); %三次多项式拟合

p7=polyfit(x,y,7); %七次多项式拟合

disp('二次拟合曲线'),poly2str(p2,'x') %转换成字符串形式的多项式

disp('三次拟合曲线'),poly2str(p3,'x')

disp('七次拟合曲线'),poly2str(p7,'x')

x1=0:.01:1; %重新 取点,以便后面求拟合多项式的值

y2=polyval(p2,x1); %求拟合多项式在相应点的值

y3=polyval(p3,x1);

y7=polyval(p7,x1);

plot(x,y,'rp',x1,y2,'--',x1,y3,'k-.',x1,y7) %作图比较

legend('拟合点','二次拟合','三次拟合','七次拟合')

运行结果如下所示:

二次拟合曲线

ans =

0.64103 x^2 + 1.6226 x + 2.1734

三次拟合曲线

ans =

-4.9728 x^3 + 8.1002 x^2 - 1.2218 x + 2.3524

七次拟合曲线

ans =

1056.2558 x^7 - 4598.0392 x^6 + 7609.4771 x^5 - 6077.9223 x^4

+ 2424.1142 x^3 - 439.9012 x^2 + 27.5161 x + 2.2942

拟合曲线的对比

习题5

1 某次外语考试抽样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外语考试成绩近似服从正态分布,且其均值为72分,并已知超过96分的人数占总数的2.3%,试求出考试外语成绩介于60到80分之间概率。

2 已知某随机变量的概率密度函数为2

222,0()0,0x

b x e x f x b x -??≥=??

,求该随机变量的分布函

数,均值和方差。

3 假设在某固定气压下对水的沸点进行多次测试,得出一组数据为113.53,120.25,106.02,101.05,116.46,110.33,103.95,109.29,93.93,118.67(单位:℃),并假设它们满足正态分布,试求出置信水平0.05α≤的条件下,该气压下水沸点的总体方差的置信区间。

4 10个失眠者用A ,B 两种药后,延长睡眠时间由下表给出,试判断两种药对失眠的疗效

[4.85,5.2,5.6,6.2,6.5,7.0,7.5,8.0]y =,求对它们的一次,二次拟合曲线。

初一数学上册《 余角和补角》

余角和补角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 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第三节《余角和补角》第一课时。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法与学法及教学手段、教学书设计四部分来说这一节课,其中,教学过程分为:设置问题,以趣激情;以旧探新,引出课题;初步应用,巩固新知;范例教学,练习反馈;知识整理,归纳小结和作业布置六部分。 1、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图形的初步知识》这一章节是学生进入平面几何大厦的“门槛”。《余角和补角》是《图形的初步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线段的概念引出射线的概念进而引入角的概念,在认识了直角、平角,比较角的大小后,就引进了余角、补角的概念及性质;是实验几何逐渐向证明几何的过渡,为以后证明角的相等作铺垫,也是为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观察分析能力、演绎归纳能力打基础。 2、说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学内容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初一学生现有认知水平确定,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在具体情境中了解余角与补角,理解余角与补角的性质,通过练习掌握其概念及性质,并能运用他们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经历、观察、操作,探究等过程,发展学生几何概念,培养学生推理能力和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乐于探究、合作的习惯,体验探索成功,感受到成功的乐趣,进一步体会“数学就在我的身边”,增强学生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2)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余角和补角的概念教学时可运用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三结合的训练方法强调概念的本质特征,突出教学重点。难点:关于余角和补角应用常常需要说理,或综合运用代数知识,特别是用代数的方法来计算角的度数,由于学生缺乏经验,是教学中的难点。可通过由浅入深、讨论比较、归纳小结等方法及变化训练突破上述难点。3、说教法 (1)教法分析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知识是不能为教师所传授的,而只能为学习者所构建.”也就是说,教学过程不只是知识的(传)授——(接)受过程,也不是机械的告诉与被告诉的过程,而是一个学习者主动学习的过程.因而,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本节通过师生之间的相互探讨和交流进行教学,即以探究研讨法为主,结合讲练结合法、谈话法等展开教学.为让学生体验概念产生的过程;以及概念的形成和同化相结合,促进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同时让学生主动暴露思维过程,及时得到信息的反馈。我采用对比、类比、尝试教学,让学生始终处于主动学习的状态,课堂上教师起主导作用,让学生有充分的思考机会,使课堂气氛活泼,有新鲜感。 (2)学法指导 根据新课程标准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学习的帮助者,引导者.考虑到这节课主要通过老师的引导让学生自己发现规律,在自己的发现中学到知识,提高能力,我主要引导学生自己观察、归纳,采用自主探究的方法进行学习,并使学生从中体会学习的乐趣。 (3)教学手段 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加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果。 4.、说设计: 一、导入设计 由数字入手向学生提问:90°和180°在几何中表示哪两个角的度数?然后请学生画出这两个角。并与书上合作学习作比较得出课题。

概率统计-习地的题目及答案详解(1)

习题一 1.1 写出下列随机试验的样本空间,并把指定的事件表示为样本点的集合: (1)随机试验:考察某个班级的某次数学考试的平均成绩(以百分制记分,只取整数); 设事件A 表示:平均得分在80分以上。 (2)随机试验:同时掷三颗骰子,记录三颗骰子点数之和; 设事件A 表示:第一颗掷得5点; 设事件B 表示:三颗骰子点数之和不超过8点。 (3)随机试验:一个口袋中有5只球,编号分别为1,2,3,4,5,从中取三个球; 设事件A 表示:取出的三个球中最小的号码为1。 (4)随机试验:某篮球运动员投篮练习,直至投中十次,考虑累计投篮的次数; 设事件A 表示:至多只要投50次。 (5)随机试验:将长度为1的线段任意分为三段,依次观察各段的长度。 1.2 在分别标有号码1~8的八张卡片中任抽一张。 (1)写出该随机试验的样本点和样本空间; (2)设事件A 为“抽得一张标号不大于4的卡片”,事件B 为“抽得一张标号为偶数的 卡片”,事件C 为“抽得一张标号能被3整除的卡片”。 试将下列事件表示为样本点的集合,并说明分别表示什么事件? (a )AB ; (b) B A +; (c) B ; (d) B A -; (e) BC ; (f) C B + 。 1.3 设A 、B 、C 是样本空间的事件,把下列事件用A 、B 、C 表示出来: (1)A 发生; (2)A 不发生,但B 、C 至少有一个发生; (3)三个事件恰有一个发生; (4)三个事件中至少有两个发生; (5)三个事件都不发生; (6)三个事件最多有一个发生; (7)三个事件不都发生。 1.4 设}10,,3,2,1{ =Ω,}5,3,2{=A ,}7,5,3{=B ,}7,4,3,1{=C ,求下列事件: (1)B A ; (2))(BC A 。 1.5 设A 、B 是随机事件,试证:B A AB A B B A +=-+-)()(。 1.6 在11张卡片上分别写上Probability 这11个字母,从中任意抽取7张,求其排列结果为ability 的概率。 1.7 电话号码由6位数字组成,每个数字可以是0,1,2,…,9中的任一个数字(但第一位不能为0),求电话号码是由完全不相同的数字组成的概率。 1.8 把10本不同的书任意在书架上放成一排,求其中指定的3本书恰好放在一起的概率。

高中数学专题――概率统计专题.

专题二概率统计专题 【命题趋向】概率与统计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学习内容,它是一种处理或然问题的方法,在工农业生产和社会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概率与统计的基础知识成为每个公民的必备常识.概率与统计的引入,拓广了应用问题取材的范围,概率的计算、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和数学期望的计算及应用都是考查应用意识的良好素材.在高考试卷中,概率与统计的内容每年都有所涉及,以解答题形式出现的试题常常设计成包含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与期望、统计图表的识别等知识为主的综合题,以考生比较熟悉的实际应用问题为载体,以排列组合和概率统计等基础知识为工具,考查对概率事件的识别及概率计算.解答概率统计试题时要注意分类与整合、化归与转化、或然与必然思想的运用.由于中学数学中所学习的概率与统计内容是最基础的,高考对这一部分内容的考查注重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该部分在高考试卷中,一般是2—3个小题和一个解答题. 【考点透析】概率统计的考点主要有:概率与统计包括随机事件,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互斥事件有一个发生的概率,古典概型,几何概型,条件概率,独立重复试验与二项分布,超几何分布,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期望和方差,抽样方法,总体分布的估计,正态分布,线性回归等.【例题解析】 题型1 抽样方法 -)中,在公证部门监督下按照随机抽取的方法确【例1】在1000个有机会中奖的号码(编号为000999 定后两位数为的号码为中奖号码,该抽样运用的抽样方法是() A.简单随机抽样B.系统抽样C.分层抽样D.以上均不对 分析:实际“间隔距离相等”的抽取,属于系统抽样. 解析:题中运用了系统抽样的方法采确定中奖号码,中奖号码依次为:088,188,288,388,488,588,688,788,888,988.答案B. 点评:关于系统抽样要注意如下几个问题:(1)系统抽样是将总体分成均衡几个部分,然按照预先定出的规则从每一部分抽取一个个体,得到所需要的样本的一种抽样方法.(2)系统抽样的步骤:①将总体中的个体随机编号;②将编号分段;③在第一段中用简单随机抽样确定起始的个体编号;④按事先研究的规则抽取样本.(3)适用范围:个体数较多的总体. 例2(2008年高考广东卷理3)某校共有学生2000名,各年级男、女生人数如表.已知在全校学生中随机抽取1名,抽到二年级女生的概率是0.19.现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在全校抽取64名学生,则应在三年级抽取的学生人数为() A.24B.18C.16D.12 Array 分析:根据给出的概率先求出x的值,这样就可以知道三年级的学生人数,问题就解决了. x=?=,这样一年级和二年级学生的解析:C 二年级女生占全校学生总数的19%,即20000.19380 +++=,三年级学生有500人,用分层抽样抽取的三年级学生应是总数是3733773803701500 64 50016 ?=.答案C. 2000 点评:本题考查概率统计最基础的知识,还涉及到一点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运算能力,题目以抽样的等可能性为出发点考查随机抽样和分层抽样的知识. 例3.(2009江苏泰州期末第2题)一个社会调查机构就某地居民的月收入调查了10000人,并根据所得数据画了样本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如下图).为了分析居民的收入与年龄、学历、职业等方面的关系, 2500,3500(元)月收入段应抽要从这10000人中再用分层抽样方法抽出100人作进一步调查,则在[) 出人.

初中数学余角和补角(含答案)

7.6 余角和补角 课内练习 A组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90°角是余角;(B)如果一个角有补角,那么它一定有余角 (C)若∠1+∠2+∠3=180°,则∠1,∠2,∠3互补;(D)等角的余角一定相等2.如图1,∠AOB=∠COD=90°,则∠AOC=∠BOD,这是根据() (A)同角的余角相等;(B)直角都相等; (C)同角的补角相等;(D)互为余角的个角相等 (1) (2) (3) (4) 3.如图2,O是直线AB上一点,OD是∠BOC的平分线,OE是∠AOC的平分线,在下列说法中错误 ..的是() (A)∠COD与∠COE互余(B)∠COE与∠BOE互补 (C)∠EOC与∠BOD互余(D)∠BOD与∠BOE互补 4.一个角的补角等于这个角的3倍,则这个角的度数是() (A)45°(B)60°(C)75°(D)30° 5.如图3,从O点看A点,下列表示A点位置正确的是() (A)东偏北52°(B)南偏西38°;(C)西偏南38°(D)东偏南38°6.55°18′的角的余角等于______,34°56′的角的补角等于________. 7.∠1与∠2互余,∠2和∠3互补,且∠3=113°,则∠1=_______. 8.一个角与它的余角之比为9:1,求这个角的度数是 ________. 9.如图4,∠ACB=90°,CD垂直于AB,∠1的余角有_______ 个. 10.已知∠α=32°21′,则∠α的余角的补角的度数是 _______. 11.如图:(1)射线OA表示的是________方向; (2)射线OB表示的是________方向; (3)画方向线:西北方向(OC); (4)画方向线:南偏西40°方向(OD).

高中数学概率统计专题

高中数学概率统计专题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高三文科数学:概率与统计专题 一、选择题: 1.为评估一种农作物的种植效果,选了n块地作试验田.这n块地的亩产量(单位:kg)分别为x1,x2,…,x n,下面给出的指标中可以用来评估这种农作物亩产量稳定程度的是 A.x1,x2,…,x n的平均数B.x1,x2,…,x n的标准差C.x1,x2,…,x n的最大值D.x1,x2,…,x n的中位数2.有3个兴趣小组,甲、乙两位同学各自参加其中一个小组,每位同学参加各个小组的可能性相同,则这两位同学参加同一个兴趣小组的概率为 A.1 3 B. 1 2 C. 2 3 D. 3 4 3、在一组样本数据(x1,y1),(x2,y2),…,(x n,y n)(n≥2,x1,x2,…,x n不全相 等)的散点图中,若所有样本点(x i,y i)(i=1,2,…,n)都在直线y=1 2x+1上,则这组样本 数据的样本相关系数为 (A)-1 (B)0 (C)1 2(D)1 4.如果3个整数可作为一个直角三角形三条边的边长,则称这3个数为一组勾股数,从1,2,3,4,5中任取3个不同的数,则3个数构成一组勾股数的概率为 (A)10 3 (B) 1 5 (C) 1 10 (D) 1 20 5.如图,正方形ABCD内的图形来自中国古代的太极图.正方形内切圆中的黑色部分和白色部分关于正方形的中心成中心对称.在正方形内随机取一点,学科&网则此点取自黑色部分的概率是 A.1 4B. π 8 C.1 2 D.π4

6.如图所示的茎叶图表示的是甲、乙两人在5次综合测评中的成绩,其中一个数字被污损,则甲的平均成绩超过乙的平均成绩的概率是( ) 二、填空题: 7、从1,2,3,4,5中任意取出两个不同的数,其和为5的概率是_______。 8、将2本不同的数学书和1本语文书在书架上随机排成一行,则2本数学书相邻的概率为_____. 9.某单位为了了解用电量y (度)与气温x (℃)之间的关系,随机统计了某4天的用电量与当天气温,制作了对照表: 方程y ^=b ^x +a ^由表中数据得回归直线 中的b ^=-2,预测当气温为-4 ℃时,用电量约为________度. 三、解答题 10.某花店每天以每枝5元的价格从农场购进若干枝玫瑰花,然后以每枝10元的价格出售。如果当天卖不完,剩下的玫瑰花做垃圾处理。 (Ⅰ)若花店一天购进17枝玫瑰花,求当天的利润y (单位:元)关于当天需求量n (单位:枝,n ∈N )的函数解析式。 (Ⅱ)花店记录了100天玫瑰花的日需求量(单位:枝),整理得下表: 日需求量 n 14 15 16 17 18 19 20 频数 10 20 16 16 15 13 10 (1)假设花店在这100天内每天购进17枝玫瑰花,求这100天的日利润(单位:元)的平均数; (2)若花店一天购进17枝玫瑰花,以100天记录的各需求量的频率作为各需求量 气温(℃) 18 13 10 -1 用电量(度) 24 34 38 64

高中数学统计与概率知识点(原稿)

高中数学统计与概率知识点(文) 第一部分:统计 一、什么是众数。 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据,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 众数的特点。 ①众数在一组数据中出现的次数最多;②众数反映了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当众数出现的次数越多,它就越能代表这组数据的整体状况,并且它能比较直观地了解到一组数据的大致情况。但是,当一组数据大小不同,差异又很大时,就很难判断众数的准确值了。此外,当一组数据的那个众数出现的次数不具明显优势时,用它来反映一组数据的典型水平是不大可靠的。 3.众数与平均数的区别。 众数表示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据;平均数是一组数据中表示平均每份的数量。 二、.中位数的概念。 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位于最中间的一个数据(当有偶数个数据时,为最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三 .众数、中位数及平均数的求法。 ①众数由所给数据可直接求出;②求中位数时,首先要先排序(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然后根据数据的个数,当数据为奇数个时,最中间的一个数就是中位数;当数据为偶数个时,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就是中位数。③求平均数时,就用各数据的总和除以数据的个数,得数就是这组数据的平均数。 四、中位数与众数的特点。 ⑴中位数是一组数据中唯一的,可能是这组数据中的数据,也可能不是这组数据中的数据; ⑵求中位数时,先将数据有小到大顺序排列,若这组数据是奇数个,则中间的数据是中位数;若这组数据是偶数个时,则中间的两个数据的平均数是中位数; ⑶中位数的单位与数据的单位相同; ⑷众数考察的是一组数据中出现的频数; ⑸众数的大小只与这组数的个别数据有关,它一定是一组数据中的某个数据,其单位与数据的单位相同; (6)众数可能是一个或多个甚至没有; (7)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都是描述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量。

(完整版)余角和补角的练习题

2.1 余角与补角 一、选择题 1.如图1所示,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 ,OE ⊥AB ,那么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 .∠AOC 与∠COE 互为余角 B .∠BOD 与∠COE 互为余角 C .∠COE 与∠BOE 互为补角 D .∠AOC 与∠BOD 是对顶角 2.如图所示,∠1与∠2是对顶角的是( ) 图 1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锐角一定等于它的余角 B .钝角大于它的补角 C .锐角不小于它的补角 D .直角小于它的补角 4.如图2所示,AO ⊥OC ,BO ⊥DO ,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1=∠2 B .∠2=∠3 C .∠1=∠3 D .∠1=∠2=∠ 3 图2 图3 图4 图5 二、填空题 5.已知∠1与∠2互余,且∠1=35°,则∠2的补角的度数为 . 6.如图3所示,直线a ⊥b ,垂足为O ,L 是过点O 的直线,∠1=40°,则∠2= . 7.如图4所示,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 ,OM ⊥AB ,?若∠COB=?135?,?则∠MOD= . 8.三条直线相交于一点,共有 对对顶角. 9.如图5所示,AB ⊥CD 于点C ,CE ⊥CF ,则图中共有 对互余的角. 三、解答题 10.如图所示,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 ,∠BOE=90°,若∠COE=55°,?求∠BOD 的度数. C O E D B A

11.如图所示,直线AB与CD相交于点O,OE平分∠AOD,∠AOC=?120?°. 求∠BOD,∠AOE的度数. 一、七彩题 1.(一题多解题)如图所示,三条直线AB,CD,EF相交于点O,∠AOF=3∠FOB,∠AOC=90°,求∠EOC的度数. 二、知识交叉题 2.(科内交叉题)一个角的补角与这个角的余角的和比平角少10°,求这个角. 3.(科外交叉题)如图所示,当光线从空气射入水中时,光线的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这就是光的折射现象.若∠1=42°,∠2=?28?°,则光的传播方向改变了______度. 三、实际应用题 4.如图所示是一个经过改造的台球桌面的示意图,图中4个角上的阴影部分分别表示4个入球袋.如果一个球按图中所示的方向被击出(?假设用足够的力气击出,使球可以经过多次反射),那么该球最后落入哪个球袋?在图上画出被击的球所走路程.

概率统计实验报告

概率统计实验报告 班级16030 学号16030 姓名 2018 年1 月3 日

1、 问题概述和分析 (1) 实验内容说明: 题目12、(综合性实验)分析验证中心极限定理的基本结论: “大量独立同分布随机变量的和的分布近似服从正态分布”。 (2) 本门课程与实验的相关内容 大数定理及中心极限定理; 二项分布。 (3) 实验目的 分析验证中心极限定理的基本结论。 2、实验设计总体思路 2.1、引论 在很多实际问题中,我们会常遇到这样的随机变量,它是由大量的相互独立的随机 因素的综合影响而形成的,而其中每一个个别因素在总的影响中所起的作用是微小的,这种随机变量往往近似的服从正态分布。 2.2、 实验主题部分 2.2.1、实验设计思路 1、 理论分析 设随机变量X1,X2,......Xn ,......独立同分布,并且具有有限的数学期望和方差:E(Xi)=μ,D(Xi)=σ2(k=1,2....),则对任意x ,分布函数 满足 该定理说明,当n 很大时,随机变量 近似地服从标准正 态分布N(0,1)。因此,当n 很大时, 近似地服从正 态分布N(n μ,n σ2). 2、实现方法(写清具体实施步骤及其依据) (1) 产生服从二项分布),10(p b 的n 个随机数, 取2.0=p , 50=n , 计算n 个随 机数之和y 以及 ) 1(1010p np np y --; 依据:n 足够大,且该二项分布具有有限的数学期望和方差。 (2) 将(1)重复1000=m 组, 并用这m 组 ) 1(1010p np np y --的数据作频率直方图进 行观察. 依据:通过大量数据验证随机变量的分布,且符合极限中心定理。

概率统计-历届全国高中数学联赛真题专题分类汇编

概率统计 1、(2009一试8)某车站每天8 00~900∶∶,900~1000∶∶都恰有一辆客车到站,但到站的时刻是随机的,且两者到站的时间是相互独立的,其规律为 一旅客820∶【答案】27 【解析】旅客候车的分布列为 候车时间的数学期望为10305070902723361218 ?+?+?+?+?= 2、(2010一试6)两人轮流投掷骰子,每人每次投掷两颗,第一个使两颗骰子点数和大于6者为胜,否则轮由另一人投掷.先投掷人的获胜概率是 . 【答案】 12 17 3、(2012一试8)某情报站有,,,A B C D 四种互不相同的密码,每周使用其中的一种密码,且每周都是从上周未使用的三种密码中等可能地随机选用一种.设第1周使用A种密码,那么第7周也使用A种密码的概率是.(用最简分数表示) 【答案】 61 243 【解析】用k P 表示第k 周用 A 种密码的概率,则第k 周末用A 种密码的概率为 1k P -.于是,有11(1),3k k P P k N *+=-∈,即1111()434k k P P +-=--由11P =知,14k P ? ?-???? 是首项为34,公

比为13-的等比数列.所以1131()443k k P --=-,即1311()434k k P -=-+,故761243 P = 4、(2014一试8)设D C B A ,,,是空间四个不共面的点,以 2 1 的概率在每对点之间连一条边,任意两点之间是否连边是相互独立的,则B A ,可用(一条边或者若干条边组成的)空间折线连接的概率是__________. 【答案】 3 4 2221219B C D -?-=点相连,且与,中至少一点相连,这样的情况数为()() 22(3)AB AD DB 无边,也无CD 边,此时AC,CB 相连有2种情况,,相连也有2种情况, ,,,,AC CB AD DB A B 但是其中均相连的情况被重复了一次,故可用折线连接的情况数为 222+2-1=7. 483++==.644以上三类情况数的总和为329748,故A,B 可用折线连接的概率为 5、(2015一试5)在正方体中随机取三条棱,它们两两异面的概率为. 【答案】 2 55 【解析】设正方体为ABCD-EFGH ,它共有12条棱,从中任意选出3条棱的方法共有3 12C =220种. 下面考虑使3条棱两两异面的取法数,由于正方体的棱共确定3个互不平行的方向(即AB 、AD 、AE 的方向),具有相同方向的4条棱两两共面,因此取出的3条棱必属于3个不同的方向.可先取定AB 方向的棱,这有4种取法.不妨设取的棱就是AB ,则AD 方向只能取棱EH 或棱FG ,共2种可能,当AD 方向取棱是EH 或FG 时,AE 方向取棱分别只能是CG 或DH. 由上可知,3条棱两两异面的取法数为4×2=8,故所求的概率为82 22055 =.

(最全)高中数学概率统计知识点总结

概率与统计 一、普通的众数、平均数、中位数及方差 1、 众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 2、平均数:①、常规平均数:12n x x x x n ++???+= ②、加权平均数:112212n n n x x x x ωωωωωω++???+=++???+ 3、中位数:从大到小或者从小到大排列,最中间或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 4、方差:2222121 [()()()]n s x x x x x x n = -+-+???+- 二、频率直方分布图下的频率 1、频率 =小长方形面积:f S y d ==?距;频率=频数/总数 2、频率之和:121n f f f ++???+=;同时 121n S S S ++???+=; 三、频率直方分布图下的众数、平均数、中位数及方差 1、众数:最高小矩形底边的中点。 2、平均数: 112233n n x x f x f x f x f =+++???+ 112233n n x x S x S x S x S =+++???+ 3、中位数:从左到右或者从右到左累加,面积等于0.5时x 的值。 4、方差:22221122()()()n n s x x f x x f x x f =-+-+???+- 四、线性回归直线方程:???y bx a =+ 其中:1 1 2 22 1 1 ()() ?() n n i i i i i i n n i i i i x x y y x y nxy b x x x nx ====---∑∑== --∑∑ , ??a y bx =- 1、线性回归直线方程必过样本中心(,)x y ; 2、?0:b >正相关;?0:b <负相关。 3、线性回归直线方程:???y bx a =+的斜率?b 中,两个公式中分子、分母对应也相等;中间可以推导得到。 五、回归分析 1、残差:??i i i e y y =-(残差=真实值—预报值)。分析:?i e 越小越好; 2、残差平方和:21?()n i i i y y =-∑, 分析:①意义:越小越好; ②计算:222211221 ????()()()()n i i n n i y y y y y y y y =-=-+-+???+-∑ 3、拟合度(相关指数):221 2 1 ?()1() n i i i n i i y y R y y ==-∑=- -∑,分析:①.(]20,1R ∈的常数; ②.越大拟合度越高; 4、相关系数 :()() n n i i i i x x y y x y nx y r ---?∑∑= = 分析:①.[r ∈-的常数; ②.0:r >正相关;0:r <负相关 ③.[0,0.25]r ∈;相关性很弱; (0.25,0.75)r ∈;相关性一般; [0.75,1]r ∈;相关性很强; 六、独立性检验 1、2×2列联表: 2、独立性检验公式 ①.2 2() ()()()() n ad bc k a b c d a c b d -= ++++ ②.犯错误上界P 对照表 3、独立性检验步骤

七年级数学上册 余角与补角

余角和补角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两个角互为余角和互为补角的概念,理解互余与互补的角的性质 2.能力目标:学会运用类比联想的思维方法思考,并初步学会用代数方法,(主要是列方程)解决几何问题.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运算能力。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使学生掌握两个角互为余角和互为补角的概念. 难点:余角和补角的性质.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自然引入 先观察如图,∠1+∠2与Rt ∠AOB 相等吗?你是怎样判断的? 再观察如图,∠α+∠β与∠AOB 相等吗?你是怎样判断的? (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方法:可以测量,也可以剪下来拼等等,学生的方法只要合理就应鼓励) (二)设问质疑,探究尝试 教师用多媒体演示∠1+∠2与Rt ∠AOB 重合,再移动一角,问∠1+∠2与Rt ∠AOB 相等吗? 同样∠α+∠β与∠AOB 重合,再移动一角,问∠α+∠β与∠AOB 相等吗? 通过上面的演示,我们看到有时两个角的和是90°,有时两个角的和是180°,也就是两个角之和正好成一直角,或两个角之和正好成一平角,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给出两个新的概念: 1、互为余角定义:如果两个锐角的和是一个直角,那么这两个角互为余角.简称互余.用数学式子表示为:因为∠1+∠2=90°,所以∠1与∠2互余.反之,因为∠1与∠2互余,所以∠1+∠2=90°. 2、互为补角定义:如果两个角的和是一个平角,那么这两个角互为补角.简称互补.用数学式子表示为:因为∠1+∠2=180°,所以∠1与∠2互补.反之,因为∠1与∠2互补,所以∠1+∠2=180°. (三)归纳总结,概括知识 1、试举出互余、互补角的例子. 1 2 A O B α β A O B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数学实验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数学实验 目录 实验一几个重要的概率分布的MATLAB实现 p2-3实验二数据的统计描述和分析 p4-8实验三参数估计 p9-11实验四假设检验 p12-14实验五方差分析 p15-17实验六回归分析 p18-27

实验一 几个重要的概率分布的MATLAB 实现 实验目的 (1) 学习MATLAB 软件与概率有关的各种计算方法 (2) 会用MATLAB 软件生成几种常见分布的随机数 (3) 通过实验加深对概率密度,分布函数和分位数的理解 Matlab 统计工具箱中提供了约20种概率分布,对每一种分布提供了5种运算功能,下表给出了常见8种分布对应的Matlab 命令字符,表2给出了每一种运算功能所对应的Matlab 命令字符。当需要某一分布的某类运算功能时,将分布字符与功能字符连接起来,就得到所要的命令。 例1 求正态分布()2,1-N ,在x=处的概率密度。 解:在MATLAB 命令窗口中输入: normpdf,-1,2) 结果为: 例2 求泊松分布()3P ,在k=5,6,7处的概率。 解:在MATLAB 命令窗口中输入: poisspdf([5 6 7],3) 结果为: 例3 设X 服从均匀分布()3,1U ,计算{}225P X .-<<。 解:在MATLAB 命令窗口中输入: unifcdf,1,3)-unifcdf(-2,1,3) 结果为:

例4 求概率995.0=α的正态分布()2,1N 的分位数αX 。 解:在MATLAB 命令窗口中输入: norminv,1,2) 结果为: 例5 求t 分布()10t 的期望和方差。 解:在MATLAB 命令窗口中输入: [m,v]=tstat(10) m = 0 v = 例6 生成一个2*3阶正态分布的随机矩阵。其中,第一行3个数分别服从均值为1,2,3;第二行3个数分别服从均值为4,5,6,且标准差均为的正态分布。 解:在MATLAB 命令窗口中输入: A=normrnd([1 2 3;4 5 6],,2,3) A = 例7 生成一个2*3阶服从均匀分布()3,1U 的随机矩阵。 解:在MATLAB 命令窗口中输入: B=unifrnd(1,3,2,3) B = 注:对于标准正态分布,可用命令randn(m,n);对于均匀分布()1,0U ,可用命令rand(m,n)。

七年级数学余角和补角习题精选

7.6 余角和补角 [基础训练] 1、如果两个锐角的和是 (即 °),则这两个角互为余角,如果两个角的和 是 即( °),则这两个角互为补角。 2、⑴∵1∠和2∠互余,∴=∠+∠21_____(或2_____1∠-=∠) ⑵∵1∠和2∠互补,∴=∠+∠21_____(或2_____1∠-=∠) 3、若∠α=50o,则它的余角是 ,它的补角是 。 4、7150'?=∠α,则它的余角等于________;β∠的补角是2183102'''?,则β∠=_______ 5.如果∠α=39°31’,∠α的余角∠β =_____,∠α的补角∠γ=_____,∠α-∠β=___. 一个角的补角比余角大 ° 6、若∠β=120o,则它的补角是 ,它的补角的余角是 。 7.已知∠1=200,∠2=300,∠3=600,∠4=1500,则∠2是____的余角,_____是∠4的补角. 8.若∠1+∠2=90°,∠3+∠2=90°,∠1=40°,则∠3=____°, 依据是_______。 5、如图,∠ACB=∠CDB=90o,图中∠ACD 的余角有 个。 6、若∠1与∠2互余,∠3和∠2互补,且∠3=120o,那么 ∠1= 。 余角与补角的性质 7、如果∠1+∠2=90 o,∠2+∠3=90 o,则∠1与∠3的关系为________,其理由是__________ 如果∠1+∠2=180 o,∠2+∠3=180 o,则∠1与∠3的关系为________,其理由是_________ 如果∠1+∠2=90 o,∠2=∠3,∠3+∠4=90 o则∠1与∠3的关系为________,其理由是 __________ 如果∠1+∠2=180 o,∠2=∠3,∠3+∠4=180 o,则∠1与∠3的关系为________,其理由 是__________ 对顶角 对顶角的性质: 8、如图,其中共有________对对顶角。 第8题图 第10题图 第11题图 A C B D

数学实验四(概率论)_6

数学实验四(概率论) 一.用MATLAB 计算随机变量的分布 1.用MA TLAB 计算二项分布 当随变量(),X B n p 时,在MATLAB 中用命令函数 (,,)Px binopdf X n p = 计算某事件发生的概率为p 的n 重贝努利试验中,该事件发生的次数为X 的概率。 例1 在一级品率为0.2的大批产品中,随机地抽取20个产品,求其中有2个一级品的概率。 解 在MATLAB 中,输入 >>clear >> Px=binopdf(2,20,0.2) Px = 0.1369 即所求概率为0.1369。 2.用MA TLAB 计算泊松分布 当随变量()X P λ 时,在MATLAB 中用命令函数 (,)P poisspdf x lambda = 计算服从参数为lambda 的泊松分布的随机变量取值x 的概率。用命令函数 (,)P poisscdf x lambda = 计算服从参数为lambda 的泊松分布的随机变量在[]0,x 取值的概率。 例2 用MATLAB 计算:保险公司售出某种寿险保单2500份.已知此项寿险每单需交保费120元,当被保人一年内死亡时,其家属可以从保险公司获得2万元的赔偿(即保额为2万元).若此类被保人一年内死亡的概率0.002,试求: (1)保险公司的此项寿险亏损的概率; (2)保险公司从此项寿险获利不少于10万元的概率; (3)获利不少于20万元的概率. 利用泊松分布计算. 25000.0025np λ==?= (1) P(保险公司亏本)= ()()15 250025000(3020)1(15)10.0020.998k k k k P X P X C -=-<=-≤=- ?∑ =15 5 051! k k e k -=-∑ 在MATLAB 中,输入 >> clear >> P1=poisscdf(15,5) P1 = 0. 9999 即 15 5 05! k k e k -=∑= P1 =0.9999 故 P(保险公司亏本)=1-0.9999=0.0001

高中数学概率统计教案

专题二 概率统计(文科) (一)统计 【背一背基础知识】 一.抽样方法 抽样方法包含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三种方法,三种抽样方法都是等概率抽样,体现了抽样的公平性,但又各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 二.用样本估计总体 1.频率分布直方图:画一个只有横、纵轴正方向的直角坐标系,把横轴分成若干段,每一段对应一个组的组距,然后以此段为底作一矩形,它的高等于该组的 频率 组距 ,这样得出一系列的矩形,每个矩形的面积恰好是该组上的频率,这些矩形就构成了频率分布直方图.在频率分布直方图中,每个小矩形的面积等于相应数据的频率,各小矩形的面积之和等于 1; 2.茎叶图:茎叶图是一种将样本数据有条理地列出来,从中观察样本分布情况的图.在茎叶图中,“茎”表示数的高位部分,“叶”表示数的低位部分. 3.样本的数字特征: (1)众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就是这组数据的众数(一组数据中的众数可能只有一个,也可能有多个).在频率分布直方图中,最高的矩形的中点的横坐标即为该组数据的众数; (2)中位数:将一组数据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则处于中间位置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则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在频率分布直方图中,中位数a 对应的直线x a =的左右两边的矩形面积之和均为0.5,可以根据这个特点求频率分布直方图中的中位数; (3)平均数:设n 个数分别为1x 、2x 、L 、n x ,则()121 n x x x x n = +++L 叫做这n 个数的算数平均数.在频率分布直方图中,它等于频率分布直方图中每个小矩形的面积乘以小矩形底边中点的横坐标之和; (4)方差:设n 个数分别为1x 、2x 、L 、n x ,则 ()()() 2222 121n s x x x x x x n ? ?=-+-++-????L 叫做这n 个数的方差,方差衡量样本的稳定

高中数学必修三 概率与统计

高中数学必修三:概率与统计 1.要从已编号(1-50)的50枚最新研制的某型号导弹中随机抽取5枚来进行发射试验,用每部分选取的号码间隔一样的系统抽样方法确定所选取的5枚导弹的编号可能是( ). A.5,10,15,20,25B.3,13,23,33,43C.1,2,3,4,5D.2,4,8,16,32 2.从鱼塘捕得同一时间放养的草鱼240尾,从中任选9尾,称得每尾鱼的质量分别是1.5,1.6,1.4,1.6,1.3,1.4,1.2,1.7,1.8(单位:千克).依此估计这240尾鱼的总质量大约是( ).A.300克B.360千克C.36千克D.30千克 3.以下茎叶图记录了甲.乙两组各五名学生在一次英语听力测试中的成绩(单位:分) 已知甲组数据的中位数为15,乙组数据的平均数为16.8,则,x y的值分别为()A.2,5B.5,5C.5,8D.8,8 4.为了考查两个变量x和y之间的线性关系,甲、乙两位同学各自独立作了10次和15次试验,并且利用线性回归方法,求得回归直线分别为l1,l2,已知两人得的试验数据中,变量x和y的数据的平均值都分别相等,且值分别为s与t,那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直线l1和l2一定有公共点(s,t)B.直线l1和l2相交,但交点不一定是(s,t) C.必有直线l1∥l2 D.直线l1和l2必定重合 5..设某大学的女生体重y(单位:kg)与身高x(单位:cm)具有线性相关关系,根据一组样本数据(x i,y i)(i=1,2,…,n),用最小二乘法建立的回归方程为$y=0.85x-85.71,则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y与x具有正的线性相关关系B.回归直线过样本点的中心(x,y)C.若该大学某女生身高增加1cm,则其体重约增加0.85kgD.若该大学某女生身高为170cm,则可断定其体重比为58.79kg

高中数学概率与统计测试题

概率与统计 1.如果一个整数为偶数的 概率为 (1)a+b 为偶数的概率; (2)a+b+c 为偶数的概率。 0.6 ,且 a,b,c 均为整数,求 2.从 10 位同学 (其中 6 女,4 男)中随机选出 3 位参加测验,每位女同学能通过测验的概率 43 均为,每位男同学能通过测验的概率均为,求55 (1)选出的 3 位同学中,至少有一位男同学的概率; (2)10 位同学中的女同学甲和男同学乙同时被选中且通过测验的概率。 3.袋中有 6 个白球, 4 个红球,甲首先从中取出 3 个球,乙再从余下的 7 个球中取出 4 个球,凡取得红球多者获胜。试求 (1)甲获胜的概率; (2)甲,乙成平局的概率。 4.箱子中放着 3 个 1 元硬币, 3 个 5 角硬币, 4 个 1 角硬币,从中任取 3 个,求总钱数超过 1 元 8 角的概率。 5.有 10 张卡片,其号码分别位 1,2,3?,10,从中任取 3 张。 (1)求恰有 1 张的号码为 3 的倍数的概率; (2)记号码为 3 的倍数的卡片张数为ξ,求ξ的数学期望。 6.某种电子玩具按下按钮后,会出现白球或绿球,已知按钮第一次按下后,出现红球与绿球 1 的概率都是,从按钮第二次按下起,若前次出现红球,则下次出现红球、绿球的概率2 1 2 3 2 分别为, ;若前次出现绿球,则下次出现红球、绿球的概率分别为, ,记第 n(n ∈ 3 3 5 5 N,n ≥1) 次按下后,出现红球的概率为P n

(1)求P2的值; (2)当 n∈N,n ≥2 时,求用P n 1表示P n的表达式; (3)求P n关于 n 的表达式。 7.有甲、乙两个盒子 ,甲盒子中有 8 张卡片 ,其中两张写有数字 0,三张写有数字 1 ,三张写有数字 2 ;乙盒子中有 8 张卡片,其中三张写有数字 0,两张写有数字1,三张写有数字 2 , (1) 如果从甲盒子中取两张卡片,从乙盒子中取一张卡片,那么取出的 3 张卡片都写有 1 的概率是多少? (2)如果从甲、乙盒子中各取一张卡片,设取出的两张卡片数字之和为ξ,求ξ的分布列和期望。 8.甲、乙两位同学做摸球游戏,游戏规则规定:两人轮流从一个放有 1 个白球, 3 个黑球, 2 个红球且只有颜色不同的 6 个小球的暗箱中取球,每次每人只取一球,每取出一个后立即放回,另一个人接着取,取出后也立即放回,谁先取到红球,谁为胜者,现甲先取 (1) 求甲摸球次数不超过三次就获胜的概率; (2) 求甲获胜的概率。 9.设有均由 A,B,C 三个部件构成的两种型号产品甲和乙,当A或 B 是合格品并且 C 是合格 品时,甲是正品;当 A, B 都是合格品或者 C 是合格品时,乙是正品。若 A 、 B、C 合格的概率均是 P,这里 A ,B,C 合格性是互相独立的。 (1) 产品甲为正品的概率P1是多少? (2)产品乙为正品的概率P2 是多少? (3)试比较P1与P2的大小。 10.一种电路控制器在出厂时每四件一等品装成一箱,工人在装箱时不小心把两件二等品和两件一等品装入了一箱,为了找出该箱的二等品,我们对该箱中的产品逐一取出进行测试。 (1) 求前二次取出的都是二等品的概率; (2) 求第二次取出的是二等品的概率; (3)用随机变量ξ表示第二个二等品被取出时共取的件数,求ξ的分布列及数学

初一数学上册《 余角和补角的性质》

余角和补角的性质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 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第三节《余角和补角》第一课时。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法与学法及教学手段、教学书设计四部分来说这一节课,其中,教学过程分为:设置问题,以趣激情;以旧探新,引出课题;初步应用,巩固新知;范例教学,练习反馈;知识整理,归纳小结和作业布置六部分。 1、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图形的初步知识》这一章节是学生进入平面几何大厦的“门槛”。《余角和补角》是《图形的初步知识》的严重组成部分,从线段的概念引出射线的概念进而引入角的概念,在认识了直角、平角,比较角的大小后,就引进了余角、补角的概念及性质;是实验几何逐渐向证明几何的过渡,为以后证明角的相等作铺垫,也是为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观察分析能力、演绎归纳能力打基础。 2、说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学内容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初一学生现有认知水平确定,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在详尽情境中了解余角与补角,理解余角与补角的性质,通过练习掌握其概念及性质,并能运用他们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经历、观察、操作,探究等过程,发展学生几何概念,培养学生推理能力和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乐于探究、合作的习惯,体验探索胜利,感受到胜利的欢乐,进一步体会“数学就在我的身边”,增强学生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2)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余角和补角的概念教学时可运用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三结合的训练方法强调概念的本质特征,突出教学重点。难点:关于余角和补角应用常常需要说理,或综合运用代数知识,特别是用代数的方法来计算角的度数,由于学生缺乏经验,是教学中的难点。可通过由浅入深、讨论比较、归纳小结等方法及变化训练突破上述难点。3、说教法 (1)教法分析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知识是不能为教师所传授的,而只能为学习者所构建.”也就是说,教学过程不只是知识的(传)授——(接)受过程,也不是机械的告诉与被告诉的过程,而是一个学习者主动学习的过程.因而,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本节通过师生之间的相互探讨和交流进行教学,即以探究研讨法为主,结合讲练结合法、谈话法等展开教学.为让学生体验概念产生的过程;以及概念的形成和同化相结合,促进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同时让学生主动暴露思维过程,及时得到信息的反馈。我采用对比、类比、尝试教学,让学生始终处于主动学习的状态,课堂上教师起主导作用,让学生有充分的思考机会,使课堂气氛开朗,有新鲜感。 (2)学法指导 根据新课程标准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学习的帮助者,引导者.考虑到这节课主要通过老师的引导让学生自己发现规律,在自己的发现中学到知识,提高能力,我主要引导学生自己观察、归纳,采用自主探究的方法进行学习,并使学生从中体会学习的欢乐。 (3)教学手段 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加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果。 4.、说设计: 一、导入设计 由数字入手向学生提问:90°和180°在几何中表示哪两个角的度数?然后请学生画出这两个角。并与书上合作学习作比较得出课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