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第七章 助人行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社会交换理论解释 助人是可以获利的
增加某人将来回助我们的可能性 减少作为旁观者的难过感和压力 社会赞许和增强自尊心
助人是有成本的 当代价很高时, *当代价很高时,助人行为会减少 会造成身体伤害, *会造成身体伤害,占用太多的时间等 讨论:救助老人与救助孩子的价值何在? 讨论:救助老人与救助孩子的价值何在? 遗传价值与伦理价值!! 遗传价值与伦理价值!!
(二)责任分散的实验验证 1、紧急报警实验 房间起烟( 、紧急报警实验——房间起烟(1968) 房间起烟 ) 结果: 结果:单独一人在屋,75%被试6分钟内报告, 50% 被试2分钟内做出反应。而当被试与其他人一 起在屋时,报告比例降至38% 2、紧急助人实验 、
让被试坐在小房间内通过通讯装置与他人一起参加讨论。 让被试坐在小房间内通过通讯装置与他人一起参加讨论。 在讨论过程中,其中一个人感到身体不舒服, 说自己头晕。 在讨论过程中 , 其中一个人感到身体不舒服 , 说自己头晕 。 然后他的声音变得模糊不清, 然后他的声音变得模糊不清 , 一会听到他的身体倒在地板 以后就听不到声音了。真被试只有一个, 上 , 以后就听不到声音了 。 真被试只有一个 , 其他人都是 研究助理,实验条件为: 研究助理,实验条件为: (1)被试感觉是在与一个人讨论问题 (2)被试感觉是在与两个人讨论问题 (3)被试感觉是在与五个人讨论问题
(三)纯粹利他主义解释——移情与利他 纯粹利他主义解释 移情与利他
移情:把我们置于他人的位置, 移情:把我们置于他人的位置,并以那个人的 方式体验事件和情绪的能力。 方式体验事件和情绪的能力。 移情-利他主义假设: 移情-利他主义假设:当我们对另一个人产生 移情, 移情,会试图处于纯粹的利他主义理由来帮助 这个人, 这个人,无论我们会得到什么
何时我们会提供帮助? 三、情境因素—何时我们会提供帮助? 情境因素 何时我们会提供帮助
(一)自然环境
2、天气:人们较有可能在晴朗的天气里帮
助他人,而较少在寒冷和刮风的天气里帮助 别人。 Why? 他人提供帮助的情境(榜样) (二)他人提供帮助的情境(榜样) 人们更可能在有一位助人榜样存在的前提下, 提供帮助
第四节
助人行为的培养
一、明确责任与增加互动 二、示范作用 三、助人情感倾向的培养 1、移情能力培养 、 2、内部动机提升 、 四、助人技能的学习 五、价值取向的教育 。。。。。。 思考与讨论:提高助人行为的其他有效建议? 思考与讨论:提高助人行为的其他有效建议?
(一)我们喜欢的人 ●朋友会比陌生人更容易得到帮助 ●外表有吸引力的人,女性, 女性比男性更容易获得帮助,特别是潜在帮助者 是男性的时候。 (二)与我们相似的人:肤色、社会地位、思想 观念 (三)值得帮助的人 ●看起来善良、友好,没有伤害过我们的人 ●归因的不同: 可控 or 不可控
谁会提供帮助? 二、助人者特点—谁会提供帮助? 助人者特点 谁会提供帮助
第七章
助人行为
第一节 助人行为及其根源 一、助人行为及其相关概念 亲社会行为: 亲社会行为:泛指一切符合社会期望而 对他人、群体或社会有益的行为。 助人行为: 助人行为:指向特定的个人或群体的亲 社会行为 利他行为: 利他行为:无个人动机,不期望获得任 何外在回报的助人行为。(自愿性;利他性; 无偿性;损失性)
(一)性别与年龄 ●在陌生人需要帮助而又有潜在危险时, 男性更可能提供帮助;但在较为安全的情 境中,女性提供帮助的比例稍大。若从长 期照顾和亲密关系着眼,女性显著比男性 更愿意提供帮助。 ●7-14岁儿童的行为逐渐由“自我中心化” 向“互惠化”发展(弗拉维尔,1968)
张向葵( 张向葵(1996)的实验研究 )
一、责任分散与紧急助人 (一)责任分散假设(拉特纳&达利) 责任分散假设(拉特纳 达利) 达利 当紧急事件发生时, 当紧急事件发生时,如果有很多旁观者 在场, 在场,那么任何一个旁观者出面帮忙的可 能性都不大。 能性都不大。 原因:?? 原因:?? (1)旁观者的人数影响个人助人责 ) 任的感知 (2)情境的不确定性 )
何时我们会提供帮助? 三、情境因素—何时我们会提供帮助? 情境因素 何时我们会提供帮助
(三)时间压力 ●达利和巴特森(Darley, & Batson, 1973) (1)正在做道德或者伦理思考的人们会比思 考其他问题的人们更少给予受助者以帮助。 (2)匆忙去解决个人事务的人们会比不着急 去做自己事情的人们给需要帮助者提供更少 的帮助。 ●需注意的问题: 需注意的问题: 需注意的问题 很多在时间压力下而匆忙行事的被试根本 没有注意到求助者发出的求助信息
实验情境: 实验情境: 最初一个女研究助理先请被试填写了一 份调查表格,然后她说要在隔壁房间里工作 片刻。几分钟后,被试开始听到从隔壁传来 的声音,揉纸、拉开抽屉,然后好像从椅子 上摔下来,好像受了伤。被试听到椅子被重Hale Waihona Puke Baidu重摔到地上,那位女性尖叫了一声,开始喊 “哎呀,我的脚……我的天哪……我不能动 了……我的脚……这个东西……”。事情持续 了两分钟。
总结:助人行为的原因 总结: 1. 助人是本能反应,以促进那些与我们基 助人是本能反应, 因近似者的福利 2. 助人是自私的,利己的,要考虑个人的 助人是自私的,利己的, 报酬的 3. 助人是由于对求助者的移情
第二节 责任分散与助人决策 一条街的良知都被冻死? “一条街的良知都被冻死?” ----吉诺维斯案引发的思考 吉诺维斯案引发的思考
●消极心境既可能会增加利他行为,也可能 会减少利他行为。 原因? 1、助人能获得内部酬赏,使自身注意力从自 我转向外部,消除或减弱原有的消极情绪。 2、消极情绪使人注意力集中在自己身上,对 外界事物的敏感性降低,减少利他行为。 内疚效应: 内疚效应:人在内疚情况下,会增加利他行 为,以减轻内疚感。 一个经常上教堂的人忏 悔前比忏悔后更愿意向慈善机构捐款。
二、助人行为的理论解释 (一)进化心理学解释 达尔文(1859):自然选择偏好那些促进个体生存 达尔文 : 的基因 威尔逊(1975)对动物长期观察:自我牺牲换取族 对动物长期观察: 威尔逊 对动物长期观察 群的生存 三个根植于基因的因素: 三个根植于基因的因素: 亲属选择: 亲属选择:自然选择偏好那些帮助亲属的行为 互利规范:期望帮助他人后, 互利规范:期望帮助他人后,能够增加他们将来 帮助我们的可能性 学习和遵从社会规范的能力: 学习和遵从社会规范的能力:人们有责任和义务 帮助依赖我们并需要我们帮助的人
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 单独等待的被试有70%的人以不同方式表示愿 意帮助受害者。 和一个朋友在一起,也有70%的人跑去帮助。 与一个陌生人在一起,有40%的人跑去帮助。 与一个消极的研究助理一起,只有7%的人去 帮助。 同时认为, 同时认为,他人在场中的他人如何表现很 重要。他人如果表现消极,人们的助人行为会 减少。如果表现积极,人们的助人行为会有所 增加。
(二)个性特点 ●利他人格:同理心强; 公平世界的理念; 利他人格:同理心强; 公平世界的理念; 利他人格 社会责任感; 社会责任感; 自我中心倾向较弱 ; 内控倾 向。 (三)个体认知对助人行为的影响 ●干涉的代价 ●他人受伤害的程度 ●受害者的求助线索 ●当时的情境 ●自我的认知
(四)心情 ●好心情效应(good mood effect):人 好心情效应( ):人 好心情效应 ): 心情好的时候比较容易帮助他人。 心情好的时候比较容易帮助他人。 84%的 的 有好心情的人有助人行为;中性情绪, 有好心情的人有助人行为;中性情绪,4% 如何解释? 如何解释? 1、延长好心情。 、延长好心情。 2、发现生活的光明面。 、发现生活的光明面。 3、增加自我注意,让自己更可能依据价 、增加自我注意, 值观与理想行事。 值观与理想行事。
1963年3月13日凌晨三点多,在纽约皇后区, 年 月 日凌晨三点多 在纽约皇后区, 日凌晨三点多, 女青年Kitty Genoves下班后行至她住所附近的 女青年 下班后行至她住所附近的 公寓大楼时,一名男子突然从暗中持刀袭击了她。 公寓大楼时,一名男子突然从暗中持刀袭击了她。 她挣扎并大声呼救。 她挣扎并大声呼救。公寓大楼住户的灯光一一亮 有人大喝一声, 到底怎么回事! 起,有人大喝一声,“到底怎么回事!” 经过一阵搏斗之后,她设法从攻击者那里挣脱 经过一阵搏斗之后, 出来,一边大声呼救,一边沿着大街奔跑。 出来,一边大声呼救,一边沿着大街奔跑。几分 钟以后,那位男子又抓住了她。 钟以后,那位男子又抓住了她。搏斗持续了半个 小时,她不断大声呼喊,直到最后被杀死。 小时,她不断大声呼喊,直到最后被杀死。她的 叫喊声至少有38人听到了 许多人曾到窗前查看。 人听到了。 叫喊声至少有 人听到了。许多人曾到窗前查看。 然而,没有人提供帮助,最后有一人报警, 然而,没有人提供帮助,最后有一人报警,警察 在两分钟后赶到,而歹徒已驾车逃逸。 在两分钟后赶到,而歹徒已驾车逃逸。
结果: 结果:在第一种条件下,85%的被试很快 作出了反应,另外15%的被试也在稍后作出 了反应;在第二种条件下,只有62%的被试 作出了反应;在第三种条件下,只有31%的 被试作出了反应。 3、不幸女士实验 被试分别处于四种状态 (1)单独一人 (2)与一个朋友在一起 (3)与一个生人在一起 (4)与一个态度消极的研究助理在一起
何时我们会提供帮助? 三、情境因素—何时我们会提供帮助? 情境因素 何时我们会提供帮助 (一)自然环境 1、社区大小:
小城镇帮助陌生人的比例明显高于大城市。
*城市过载假设:住在城市中的人经常被刺激所 城市过载假设:
轰炸,使得他们独善其身以避免被信息淹没。
大城市过于喧嚣,人们的注意力更容易分散; 城市人口密集,求助情境下的旁观者过多; 城市间相互认识的可能很小; 城市生活的压力大,人们的感觉麻木
二、助人决策五步历程模型( Darley和Latan , 助人决策五步历程模型( Darley和Latané, 1968) ) 决定 方式 责任 解释 注意 事件发生 社会因素等 缺乏有效途径 责任扩散 情况不明、 情况不明、归因 时间压力、 时间压力、未能注意
第三节 助人行为的影响因素 受助者特点—我们帮助谁 我们帮助谁? 一、受助者特点 我们帮助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