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3章牛顿运动定律第3讲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学案.doc
高考物理第一轮复习教案第3章《牛顿运动定律》3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一)
3.3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一)知识目标一、牛顿运动定律的解题步骤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问题时,应按以下步骤进行.1.分析题意,明确已知条件和所求量2、选取研究对象;所选取的对象可以是一个物体,也可以是几个物体组成的系统,同一个题目,根据题意和解题需要也可以先后选取不同的研究对象。
3.对其进行受力情况分析和运动情况分析(切莫多力与缺力);4.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出方程;说明:如果只受两个力,可以用平行四边形法则求其合力,如果物体受力较多,一般用正交分解法求其合力,如果物体做直线运动,一般把力分解到沿运动方向和垂直于运动方向;当求加速度时,要沿着加速度的方向处理力;当求某一个力时,可沿该力的方向分解加速度;5.把各量统一单位,代入数值求解;二、注意事项:①由于物体的受力情况与运动状态有关,所以受力分析和运动分析往往同时考虑,交叉进行,在画受力分析图时,把所受的外力画在物体上(也可视为质点,画在一点上),把v0和a的方向标在物体的旁边,以免混淆不清。
②建立坐标系时应注意:A.如果物体所受外力都在同一直线上,应建立一维坐标系,也就是选一个正方向就行了。
如果物体所受外力在同一平面上,应建立二维直角坐标系。
B.仅用牛顿第二定律就能解答的问题,通常选加速度a的方向和垂直于a的方向作为坐标轴的正方向,综合应用牛顿定律和运动学公式才能解答的问题,通常选初速度V0的方向和垂直于V0的方向为坐标轴正方向,否则易造成“十”“一”号混乱。
C.如果所解答的问题中,涉及物体运动的位移或时间,通常把所研究的物理过程的起点作为坐标原点。
③解方程的方法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先进行方程式的文字运算,求得结果后,再把单位统一后的数据代入,算出所求未知量的值。
另一种是把统一单位后的数据代入每个方程式中,然后直接算出所求未知量的值,前一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对结果的文字式进行讨论,研究结果是否合理,加深对题目的理解;一般都采用这种方法,后一种方法演算比较方便,但是结果是一个数字,不便进行分析讨论。
2021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课时1牛顿第一、第三定律和力学单位制学案新人教版
课时1 牛顿第一、第三定律和力学单位制一、牛顿第一定律1.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2.意义(1)揭示了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因此牛顿第一定律又叫惯性定律。
(2)揭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即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二、惯性1.定义:物体具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2.表现: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其惯性表现为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物体受外力作用时其惯性表现为阻碍运动状态的改变。
3.量度:质量是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质量小的物体惯性小。
三、牛顿第三定律1.内容:两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而且在同一条直线上。
2.表达式:F=-F′。
温馨提示:(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同种性质,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各自产生效果,不会相互抵消。
(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四、单位制1.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一起组成了单位制。
(1)基本量:只要选定几个物理量的单位,就能够利用这几个单位推导出其他物理量的单位。
这些被选定的物理量叫做基本量。
(2)基本单位:基本物理量的单位。
力学中的基本量有三个,它们是质量、长度、时间;它们的单位都是基本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分别是千克(kg)、米(m)、秒(s)。
(3)导出单位:由基本单位根据物理关系推导出来的其他物理量的单位。
2.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物理量及其单位时间t 秒s长度l 米m电流I 安[培] A 热力学温度T 开[尔文] K物质的量n 摩[尔] mol发光强度I 坎[德拉] cd考点一牛顿第一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明确了惯性的概念(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
2.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力的本质(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3.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不受力作用时物体的运动状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而物体不受外力的情形是不存在的。
2021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教案
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三定律【基础梳理】提示:匀速直线运动静止低速匀速直线运动静止质量相等相反F′=-F【自我诊断】判一判(1)物体不受外力时一定处于静止状态.( )(2)牛顿第一定律是实验定律.( )(3)运动的物体惯性大,静止的物体惯性小.( )(4)两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的力一定是相互作用力.( )(5)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不随运动状态的变化而变化.( )(6)人走在松软土地上下陷时,人对地面的压力大于地面对人的支持力.( )提示:(1)×(2)×(3)×(4)×(5)√(6)×做一做手拿一个锤头敲在一块玻璃上把玻璃敲碎了.对于这一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锤头敲玻璃的力大于玻璃对锤头的作用力,所以玻璃才碎裂B.锤头受到的力大于玻璃受到的力,只是由于锤头能够承受比玻璃更大的力才没有碎裂C.锤头和玻璃相互间的作用力应该是等大的,只是由于锤头能够承受比玻璃更大的力才没有碎裂D.因为不清楚锤头和玻璃的其他受力情况,所以无法判断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大小提示:选C.锤头敲玻璃的力与玻璃对锤头的作用力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但因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因物体的承受能力不同,产生不同的作用效果,故C正确,A、B、D均错误.牛顿第一定律【题组过关】1.(2020·浙江十校联考)漫画中的情景在公交车急刹时常会出现.为提醒乘客注意,公交公司征集到几条友情提示语,其中对惯性的理解正确的是( )A.站稳扶好,克服惯性B.稳步慢行,避免惯性C.当心急刹,失去惯性D.谨防意外,惯性恒在解析:选D.惯性是物体固有属性,恒在.2.如图所示,在一辆表面光滑且足够长的小车上,有质量为m 1和m2的两个小球(m1>m2)随车一起匀速运动,当车突然停止时,若不考虑其他阻力,则两个小球( )A.一定相碰B.一定不相碰C.不一定相碰D.无法确定解析:选B.因小车表面光滑,因此小球在水平方向上没有受到外力作用,原来两球与小车有相同的速度,当车突然停止时,由于惯性,两小球的速度将不变,所以不会相碰.3.(2020·舟山质检)在水平的路面上有一辆匀速行驶的小车,车上固定一盛满水的碗.现突然发现碗中的水洒出,水洒出的情况如图所示,则关于小车在此种情况下的运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小车匀速向左运动B.小车可能突然向左加速C.小车可能突然向左减速D.小车可能突然向右加速解析:选B.原来水和小车相对静止以共同速度运动,水突然向右洒出有两种可能:①原来小车向左运动,突然加速,碗中水由于惯性保持原速度不变,故相对碗向右洒出.②原来小车向右运动,突然减速,碗中水由于惯性保持原速度不变,相对于碗向右洒出,故B 正确.1.惯性和惯性定律的区别(1)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一种性质,与物体是否受力、受力的大小无关.(2)惯性定律(牛顿第一定律)则反映物体在一定条件下的运动规律.2.对牛顿第一定律的说明(1)明确惯性的概念: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一切物体所具有的一种固有属性——惯性,即物体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2)揭示力的本质: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3)理想化状态:牛顿第一定律描述的是物体不受外力时的状态,而物体不受外力的情形是不存在的.在实际情况中,如果物体所受的合外力等于零,与物体不受外力时的表现是相同的.(4)与牛顿第二定律的关系:牛顿第一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是相互独立的.力是如何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问题由牛顿第二定律来回答.牛顿第一定律是不受外力的理想情况下经过科学抽象、归纳推理而总结出来的,而牛顿第二定律是一条实验定律.牛顿第三定律【知识提炼】(2019·4月浙江选考)如图所示,小明撑杆使船离岸,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小明与船之间存在摩擦力B .杆的弯曲是由于受到杆对小明的力C .杆对岸的力大于岸对杆的力D .小明对杆的力和岸对杆的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解析] 小明与船之间存在静摩擦力,A 正确;杆的弯曲是由于受到小明对杆的作用力,B 错误;杆对岸的力与岸对杆的力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C 错误;小明对杆的力和岸对杆的力受力物体都是杆,两者不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D 错误.[答案] A1.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三同、三异、三无关”(1)“三同”:①大小相同;②性质相同;③变化情况相同.(2)“三异”:①方向不同;②受力物体不同;③产生效果不同.(3)“三无关”:①与物体的种类无关;②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③与物体是否和其他物体存在相互作用无关.2.相互作用力与平衡力的比较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一对平衡力 不同点 受力物体作用在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上 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依赖关系 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不一定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叠加性 两力作用效果不可抵消,不可叠加,不可求合力两力作用效果可相互抵消,可叠加,可求合力,合力为零 力的性质一定是同性质的力 性质不一定相同 相同点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应用牛顿第三定律需注意的三个问题(1)定律中的“总是”说明对于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牛顿第三定律都是成立的.(2)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虽然等大反向,但因所作用的物体不同,所产生的效果(运动效果或形变效果)往往不同.(3)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只能是一对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不能涉及第三个物体.【题组过关】1.(2020·1月浙江选考)如图所示,一对父子掰手腕,父亲让儿子获胜.若父亲对儿子的力记为F1,儿子对父亲的力记为F2,则( )A.F2>F1B.F1和F2大小相等C.F1先于F2产生D.F1后于F2产生答案:B2.如图所示为杂技“顶竿”表演,一人站在地上,肩上扛一质量为M的竖直竹竿,当竿上一质量为m的人以加速度a加速下滑时,竿对“底人”的压力大小为( )A.(M+m)gB.(M+m)g-maC.(M+m)g+maD.(M-m)g解析:选B.对竿上的人分析:受重力mg、摩擦力F f,由mg-F f=ma得F f=m(g-a).竿对人有摩擦力,人对竿也有反作用力——摩擦力,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对竿分析:受重力Mg、竿上的人对竿向下的摩擦力F′f、顶竿的人对竿的支持力F N,有Mg+F′f=F N,又因为竿对“底人”的压力和“底人”对竿的支持力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由牛顿第三定律得到竿对“底人”的压力大小F′N=Mg+F′f=(M+m)g-ma.B项正确.[随堂检测]1.(2018·4月浙江选考)通过理想斜面实验得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科学家是( )A.亚里士多德B.伽利略C.笛卡尔D.牛顿解析:选B.伽利略通过理想斜面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关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说法,得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2.如图所示,冰壶在冰面运动时受到的阻力很小,可以在较长时间内保持运动速度的大小和方向不变,我们可以说冰壶有较强的抵抗运动状态变化的“本领”.这里所指的“本领”是冰壶的惯性,则惯性的大小取决于( )A.冰壶的速度B.冰壶的质量C.冰壶受到的推力D.冰壶受到的阻力解析:选B.一个物体惯性的大小,与其运动状态、受力情况是没有任何关系的,衡量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因素是质量,故B正确.3.(2020·台州高二期中)如图所示,质量相等的甲、乙两人所用绳子相同,甲拉住绳子悬在空中处于静止状态;乙拉住绷紧绳子的中点把绳子拉断了,则( )A.绳子对甲的拉力小于甲的重力B.绳子对甲的拉力大于甲对绳子的拉力C.乙拉断绳子前瞬间,绳上的拉力一定小于乙的重力D.乙拉断绳子前瞬间,绳上的拉力一定大于乙的重力解析:选D.由平衡条件可知,绳子对甲的拉力大小等于甲受到的重力,A错;由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可知,绳子对甲的拉力等于甲对绳子的拉力,B错;乙能把绳子拉断,对于具有同样承受能力的绳子,说明乙拉断绳子前的瞬间绳上的拉力一定大于绳子的承受力,而甲拉的绳子能承受甲的重力,甲、乙质量相等,因此绳上的拉力一定大于乙的重力,C错,D对.4.如图所示,用细线将A物体悬挂在顶板上,B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A、B间有一劲度系数为100 N/m 的轻质弹簧,此时弹簧伸长了2 cm.已知A、B两物体的重力分别是3 N和5 N.则细线的拉力及B对地面的压力分别是( ) A.8 N和0 N B.5 N和7 NC.5 N和3 N D.7 N和7 N解析:选C.对A由平衡条件得F T-G A-kx=0,解得F T=G A+kx=3 N+100×0.02 N=5 N,对B由平衡条件得kx+F N-G B=0,解得F N=G B-kx=5 N-100×0.02 N=3 N,由牛顿第三定律得B对地面的压力是3 N,故选项C正确.[课后达标]选择题1.(2020·湖州质检)下列关于惯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A.开车系安全带可防止由于人的惯性而造成的伤害B.子弹飞出枪膛后,因惯性受到向前的力而继续飞行C.飞机起飞时飞得越来越快,说明它的惯性越来越大D.物体在粗糙水平面上比光滑水平面上难推动,说明物体在粗糙水平面上惯性大答案:A2.伽利略根据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实验和理想实验,提出了惯性的概念,从而奠定了牛顿力学的基础.早期物理学家关于惯性有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A.物体抵抗运动状态变化的性质是惯性B.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只能处于静止状态C.行星在圆周轨道上保持匀速率运动的性质是惯性D.运动物体如果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将慢慢停止下来答案:A3.下列关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合力为零B.物体相互作用时,先有作用力,后有反作用力C.马能将车拉动,是因为马拉车的力大于车拉马的力D.鸡蛋碰石头时,鸡蛋对石头的作用力与石头对鸡蛋的作用力大小是相等的答案:D4.为培养青少年足球人才,浙江省计划在2020年前,开设足球特色学校达到1 000所以上.如图所示,某足球特色学校的学生在训练踢球时( )A.脚对球的作用力大于球对脚的作用力B.脚对球的作用力与球对脚的作用力大小相等C.脚对球的作用力与球的重力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D.脚对球的作用力与球对脚的作用力是一对平衡力答案:B5.(2020·浙江十校联考)电动平衡车是一种时尚代步工具.当人驾驶平衡车在水平路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平衡车匀速行驶时,相对于平衡车上的人,是运动的B.平衡车的重力与地面对平衡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C.平衡车在加速过程中也是平衡的D.关闭电机,平衡车还会继续行驶一段路程是由于惯性解析:选D.本题考查了惯性、受力分析以及对一对平衡力的理解.以人为参考系,车是静止的,A错误;平衡车竖直方向还有人对其压力,所以B错误;平衡状态为物体是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C错误.6.如图所示,狗拉着雪橇在雪道上行驶,根据牛顿运动定律可知( )A.若加速前进,狗拉雪橇的力大于雪橇拉狗的力B.若匀速前进,狗拉雪橇的力与雪橇拉狗的力平衡C.若减速前进,狗拉雪橇的力小于雪橇拉狗的力D.狗拉雪橇的力与雪橇拉狗的力大小始终相等解析:选D.根据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与运动状态无关,因作用对象不同,效果不能抵消,故不能平衡或求合力,则D项正确.7.女子十米台跳水比赛中,运动员从跳台斜向上跳起,一段时间后落入水中,如图所示,不计空气阻力,随入水深度的增加,阻力增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她在空中上升过程中处于超重状态B.她在空中下落过程中做自由落体运动C.她即将入水时的速度为整个跳水过程中的最大速度D.入水过程中,水对她的作用力大小等于她对水的作用力大小解析:选D.她在空中上升过程中,加速度向下,故处于失重状态,A错误;运动员从跳台斜向上跳起,下落时速度有水平分量,则她在空中下落过程中不是做自由落体运动,B错误;入水后,运动员受到水的阻力作用,开始时重力大于阻力,做加速运动,随着入水深度的增加,阻力增大,当重力等于阻力时加速度为零,此时速度最大,故她即将入水时的速度不是整个跳水过程中的最大速度,C错误;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入水过程中,水对她的作用力大小等于她对水的作用力大小,D正确.8.建筑工人用如图所示的定滑轮装置运送建筑材料.质量为70.0 kg的工人站在地面上,通过定滑轮将20.0 kg 的建筑材料以0.5 m/s2的加速度拉升,忽略绳子和定滑轮的质量及定滑轮的摩擦,则工人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g取10 m/s2)( )A.510 N B.490 NC.890 N D.910 N解析:选B.设绳子对物体的拉力为F1则F1-mg=maF1=m(g+a)=210 N绳子对人的拉力F2=F1=210 N人处于静止,则地面对人的支持力F N=Mg-F2=490 N,由牛顿第三定律知人对地面的压力F N′=F N=490 N,故B项正确.9.(2020·嘉兴月考)如图所示,滑板运动员沿水平地面向前滑行,在横杆前相对于滑板竖直向上起跳,人与滑板分离,分别从横杆的上、下通过,忽略人和滑板在运动中受到的阻力.则运动员( )A.起跳时脚对滑板的作用力斜向后B.在空中水平方向先加速后减速C.越过杆后落在滑板的后方D.越过杆后仍落在滑板上起跳的位置解析:选D.相对滑板竖直向上起跳时,脚对滑板的作用力竖直向下,选项A错误;分离后,由于惯性,滑板做匀速直线运动,运动员在水平方向上不受力,水平方向上做匀速运动,越过杆后落在滑板上起跳的位置,选项B、C错误,选项D正确.10.一列以速度v匀速行驶的列车内有一水平桌面,桌面上的A处有一小球.若车厢内的旅客突然发现(俯视图)小球沿如图所示的虚线从A点运动到B点,则由此可以判断列车的运行情况是( )A.减速行驶,向北转弯B.减速行驶,向南转弯C.加速行驶,向南转弯D.加速行驶,向北转弯解析:选B.小球具有惯性,相对于列车向前运动,故列车在减速,相对于列车向北运动,故列车向南转弯,B正确.11.撑竿跳高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体育运动,如图所示,完整的过程可以简化成三个阶段:持竿助跑、撑竿起跳上升、越竿下落.撑竿跳高的过程中包含很多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持竿助跑过程,重力的反作用力是地面对运动员的支持力B.撑竿起跳上升阶段,弯曲的撑竿对人的作用力大于人对撑竿的作用力C.撑竿起跳上升阶段先处于超重状态后处于失重状态D.最高点手已离开撑竿,运动员还能继续越过横竿,是因为受到了一个向前的冲力答案:C12.(2020·浙江联考)如图所示,一个楔形物体M放在固定的粗糙斜面上,M上表面水平且光滑,下表面粗糙,在其上表面上放一光滑小球m,楔形物体由静止释放,则小球在碰到斜面前的运动轨迹是( )A.沿斜面方向的直线B.竖直向下的直线C.无规则的曲线D.抛物线解析:选B.对小球进行受力分析可知:小球所受的重力和支持力均沿竖直方向,小球在水平方向上不受力.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小球在水平方向上的运动状态不变,又因楔形物体由静止释放,故小球在水平方向上无运动,只沿竖直方向向下做直线运动.故B正确.13.(2020·浙江黄岩质检)如图所示是一种汽车安全带控制装置的示意图,当汽车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摆锤竖直悬挂,锁棒水平,棘轮可以自由转动,安全带能被拉动.当汽车突然刹车时,摆锤由于惯性绕轴摆动,使得锁棒锁定棘轮的转动,安全带不能被拉动.若摆锤从图中实线位置摆到虚线位置,汽车的可能运动方向和运动状态是( )A.向左行驶、突然刹车B.向右行驶、突然刹车C.向左行驶、匀速直线运动D.向右行驶、匀速直线运动解析:选B.简化模型如图所示,当小球在虚线位置时,小球、车具有向左的加速度,车的运动情况可能为:向左加速行驶或向右减速行驶,A错误,B正确;当车匀速运动时,无论向哪个方向运动,小球均处于竖直位置不摆动,C、D错误.14.如图将两根吸管串接起来,再取一根牙签置于吸管中,前方挂一张薄纸,用同样的力对吸管吹气,牙签加速射出,击中薄纸.若牙签开始是放在吸管的出口附近,则牙签吹在纸上即被阻挡落地;若牙签开始时放在嘴附近,则牙签将穿入薄纸中,有时甚至射穿薄纸.设牙签在管中受力恒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种情况下牙签击中薄纸时的速度相同B.两种情况下牙签在管中运动的加速度相同C.牙签开始放在吸管的出口处时,气体对其做功较大D.牙签开始放在近嘴处时,运动时惯性较大答案:B第2节 牛顿第二定律 两类动力学问题【基础梳理】【自我诊断】判一判(1)牛顿第二定律表达式F =ma 在任何情况下都适用.( ) (2)物体所受合外力大,其加速度一定大.( )(3)对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物体施加一个水平力,当力刚作用瞬间,物体立即获得加速度.( )(4)物体由于做加速运动,所以才受合外力作用.( )(5)F =ma 是矢量式,a 的方向与F 的方向相同,与速度方向无关.( ) (6)物体所受合外力减小,加速度一定减小,而速度不一定减小.( )(7)物理公式不仅确定了物理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同时也确定了物理量间的单位关系.( )答案:(1)× (2)× (3)√ (4)× (5)√ (6)√ (7)√ 做一做(2020·1月浙江选考)以下物理量为矢量,且单位是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的是()提示:作用力 质量 作用力 F =ma 惯性 宏观 低速 受力情况 运动情况 基本单位 导出单位 质量 时间 长度 基本量A .电流、AB .位移、mC .功、JD .磁感应强度、T答案:B牛顿第二定律的基本应用 【典题例析】(2020·余姚质检)如图所示,物块1、2间用刚性轻质杆连接,物块3、4间用轻质弹簧相连,物块1、3质量为m ,物块2、4质量为M ,两个系统均置于水平放置的光滑木板上,并处于静止状态.现将两木板沿水平方向突然抽出,设抽出后的瞬间,物块1、2、3、4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 1、a 2、a 3、a 4.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则有( )A .a 1=a 2=a 3=a 4=0B .a 1=a 2=a 3=a 4=gC .a 1=a 2=g ,a 3=0,a 4=m +MMg D .a 1=g ,a 2=m +M M g ,a 3=0,a 4=m +MMg [解析] 在抽出木板的瞬时,物块1、2与刚性轻杆接触处的形变立即消失,受到的合力均等于各自重力,所以由牛顿第二定律知a 1=a 2=g ;而物块3、4间的轻弹簧的形变还来不及改变,此时弹簧对物块3向上的弹力大小和对物块4向下的弹力大小仍为mg ,因此物【知识提炼】1.求解思路:求解物体在某一时刻的瞬时加速度,关键是明确该时刻物体的受力情况或运动状态,再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瞬时加速度.2.牛顿第二定律瞬时性的“两类”模型(1)刚性绳(轻杆或接触面)——不发生明显形变就能产生弹力的物体,剪断(或脱离)后,其弹力立即消失,不需要形变恢复时间.(2)弹簧(或橡皮绳)——两端同时连接(或附着)有物体的弹簧(或橡皮绳),特点是形变量大,其形变恢复需要较长时间,在瞬时性问题中,其弹力的大小往往可以看成保持不变.3.在求解瞬时加速度时应注意的问题(1)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是时刻对应的,当外界因素发生变化时,需要重新进行受力分析和运动分析.(2)加速度可以随着力的突变而突变,而速度的变化需要一个积累的过程,不会发生突变.块3满足mg =F ,a 3=0;由牛顿第二定律得物块4满足a 4=F +Mg M =M +mMg ,所以C 正确. [答案] C【题组过关】考向1 力与运动的关系1.(多选)如图所示,一木块在光滑水平面上受一恒力F 作用,前方固定一足够长的弹簧,则当木块接触弹簧后( )A .木块立即做减速运动B .木块在一段时间内速度仍可增大C .当F 等于弹簧弹力时,木块速度最大D .弹簧压缩量最大时,木块加速度为零解析:选BC.木块接触弹簧后向右运动,弹力逐渐增大,开始时恒力F 大于弹簧弹力,合外力方向水平向右,与木块速度方向相同,木块速度不断增大,A 项错误,B 项正确;当弹力增大到与恒力F 相等时,合力为零,速度增大到最大值,C 项正确;之后木块由于惯性继续向右运动,但合力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木块速度逐渐减小到零,此时,弹力大于恒力F ,加速度大于零,D 项错误.考向2 牛顿运动定律的瞬时性2.如图甲所示,一质量为m 的物体系于长度分别为L 1、L 2的两根细线上,L 1的一端悬挂在天花板上,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θ,L 2水平拉直,物体处于平衡状态.(1)现将线L 2剪断,求剪断L 2的瞬间物体的加速度.(2)若将图甲中的细线L 1换成长度相同(接m 后),质量不计的轻弹簧,如图乙所示,其他条件不变,求剪断L 2的瞬间物体的加速度.解析:(1)细线L 2被剪断的瞬间,因细线L 2对物体的弹力突然消失,而引起L 1上的张力发生突变,使物体的受力情况改变,瞬时加速度垂直L 1斜向下方,大小为a =g sin θ.(2)当细线L 2被剪断时,细线L 2对物体的弹力突然消失,而弹簧的形变还来不及变化(变化要有一个过程,不能突变),因而弹簧的弹力不变,它与重力的合力与细线L 2对物体的弹力是一对平衡力,等大反向,所以细线L 2被剪断的瞬间,物体加速度的大小为a =g tan θ,方向水平向右.答案:(1)g sin θ,方向垂直于L 1斜向下方 (2)g tan θ,方向水平向右瞬时问题的处理(1)两种模型:加速度与合外力具有瞬时对应关系,二者总是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具体可简化为以下两种模型:(2)求解瞬时加速度的一般思路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典题例析】(2019·4月浙江选考)小明以初速度v 0=10 m/s 竖直向上抛出一个质量m =0.1 kg的小皮球,最后在抛出点接住.假设小皮球在空气中所受阻力大小为重力的0.1.求小皮球(1)上升的最大高度;(2)从抛出到接住的过程中重力和空气阻力所做的功; (3)上升和下降的时间.[解析] (1)在上升过程中,有mg +F f =ma 1 解得a 1=11 m/s 2上升的高度h =v 202a 1=5011m.(2)重力做的功W G =0空气阻力做的功W f =-F f ·2h =-1011J.【知识提炼】1.解决两类动力学问题的关键(1)两类分析——物体的受力分析和物体的运动过程分析. (2)一个“桥梁”——物体运动的加速度是联系运动和力的桥梁. 2.解决动力学问题时的处理方法(1)合成法:在物体受力个数较少(2个或3个)时,一般采用“合成法”.(2)正交分解法:若物体的受力个数较多(3个或3个以上),则采用“正交分解法”.(3)上升的时间t 1=v 0a 1=1011s在下降过程中,有mg -F f =ma 2 解得a 2=9 m/s 2又h =12a 2t 22解得t 2=101133s.[答案] (1)5011 m (2)0 -1011 J(3)1011 s 101133s 【题组过关】考向1 已知受力求运动1.(2020·余姚月考)某市规划建设一新机场,请你帮助设计飞机跑道.飞机质量为5×104kg ,假设飞机在加速滑行过程中牵引力恒为F =8×104N ,受到的阻力恒为F f =2×104N ,起飞速度v =80 m/s.(1)从开始滑行到起飞的过程中飞机的位移是多大?(2)如果飞机在达到起飞速度的瞬间因故需要停止起飞,立即采取制动措施后能以 4 m/s 2的加速度减速,为确保飞机不滑出跑道,则跑道的长度至少多长?解析:(1)飞机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运动到离开地面升空过程中滑行的距离为x 1,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a 1=F -F f m =8×104-2×1045×104m/s 2=1.2 m/s 2 x 1=v 2-02a 1=802-02×1.2 m =8 0003m.(2)飞机匀减速直线运动的位移x 2, x 2=0-v 22a 2=-6 400-2×4 m =800 m所以跑道的长度至少应为x =x 1+x 2=8 0003m +800 m ≈3 467 m. 答案:见解析考向2 已知运动求力2.(2020·1月浙江选考)(9分)一个无风晴朗的冬日,小明乘坐游戏滑雪车从静止开始沿斜直雪道下滑,滑行54 m 后进入水平雪道,继续。
2021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3章 牛顿定律及其应用 第3讲 讲义(人教版浙江)
[考试标准]学问内容必考要求加试要求牛顿运动定律应用 d d超重与失重b考点一超重与失重现象1.超重:(1)定义: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大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2)产生条件:物体具有向上的加速度.2.失重:(1)定义: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2)产生条件:物体具有向下的加速度.3.尽管物体的加速度不在竖直方向,但只要其加速度在竖直方向上有重量,物体就会处于超重或失重状态.4.物体超重或失重的多少是由物体的质量和竖直加速度共同打算的,其大小等于ma.[思维深化]推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1)物体超重时,加速度向上,速度也肯定向上.(×)(2)减速下降的物体处于失重状态.(×)(3)加速度大小等于g的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4)站在台秤上的人下蹲过程,台秤示数减小.(×)1.[超重与失重的推断]关于超重和失重现象,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A.电梯正在减速上升,在电梯中的乘客处于超重状态B.磁悬浮列车在水平轨道上加速行驶时,列车上的乘客处于超重状态C.荡秋千时秋千摆到最低位置时,人处于失重状态D.“神舟九号”飞船在绕地球做圆轨道运行时,飞船内的航天员处于完全失重状态答案 D2.[对超重与失重的理解](多选)在游乐园中,游客乘坐升降机可以体验超重与失重的感觉,关于游客在随升降机一起运动的过程中所处的状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游客处于失重状态时,升降机肯定在加速下降B.游客处于失重状态时,升降机可能向上运动C.游客处于失重状态时,升降机肯定向下运动D.游客处于失重状态时,升降机的加速度方向肯定向下答案BD解析游客处于失重状态时升降机具有向下的加速度,此时升降机可能向下加速运动或向上减速运动,选项B、D正确.3.[对完全失重的理解]如图1所示,A、B两物体叠放在一起,以相同的初速度上抛(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1A.在上升或下降过程中A对B的压力肯定为零B.上升过程中A对B的压力大于A物体受到的重力C.下降过程中A对B的压力大于A物体受到的重力D.在上升和下降过程中A对B的压力等于A物体受到的重力答案 A解析无论物体在上升过程中还是下降过程中,两物体组成的系统都只受重力作用,系统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所以在整个过程中,A对B的压力始终为零,故选项A正确.4.[斜面上的超重与失重的推断]为了让乘客乘车更为舒适,某探究小组设计了一种新的交通工具,乘客的座椅能随着坡度的变化而自动调整,使座椅始终保持水平,如图2所示,当此车减速上坡时,则乘客(仅考虑乘客与水平面之间的作用)()图2A.处于超重状态B.不受摩擦力的作用C.受到向后(水平向左)的摩擦力作用D.所受合力竖直向上答案 C解析当车减速上坡时,加速度方向沿斜坡向下,人的加速度与车的加速度相同,依据牛顿其次定律知人的合力方向沿斜面对下,合力的大小不变.人受重力、支持力和水平向左的静摩擦力,如图.将加速度沿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分解,则有竖直向下的加速度,则:mg-F N=ma y.F N<mg,乘客处于失重状态,故A、B、D错误,C正确.超重和失重现象推断的“三”技巧1.从受力的角度推断,当物体所受向上的拉力(或支持力)大于重力时,物体处于超重状态,小于重力时处于失重状态,等于0时处于完全失重状态.2.从加速度的角度推断,当物体具有向上的加速度时处于超重状态,具有向下的加速度时处于失重状态,向下的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时处于完全失重状态.3.从速度变化的角度推断(1)物体向上加速或向下减速时,超重;(2)物体向下加速或向上减速时,失重.考点二动力学中的图象问题1.动力学中常见的图象v-t 图象、x-t图象、F-t图象、F-a图象等.2.解决图象问题的关键(1)看清图象的横、纵坐标所表示的物理量及单位并留意坐标原来是否从0开头.(2)理解图象的物理意义,能够抓住图象的一些关键点,如斜率、截距、面积、交点、拐点等,推断物体的运动状况或受力状况,再结合牛顿运动定律求解.[思维深化]图象问题反映的是两个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因此在某些状况下,要用有关物理规律和公式进行推导,得到两个变量的关系来分析图象的有关问题.5.[图象物理意义的理解](多选)一质点在外力作用下做直线运动,其速度v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如图3所示.在图中标出的时刻中,质点所受合外力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的有()图3A.t1B.t2C.t3D.t4答案AC解析当合外力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时,质点做加速运动.由v—t图象可知,质点在t1、t3时刻做加速运动,在t2、t4时刻做减速运动.故选项A、C正确,选项B、D错误.6.[图象与牛顿其次定律的结合](多选)如图4甲所示,某人正通过肯定滑轮将质量为m的货物提升到高处,滑轮的质量和摩擦均不计,货物获得的加速度a与绳子对货物竖直向上的拉力F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乙所示.由图可以推断()图4A.图线与纵轴的交点M的值a M=-gB.图线与横轴的交点N的值F N=mgC.图线的斜率等于货物的质量mD.图线的斜率等于货物质量的倒数1m答案ABD解析分析货物的受力状况,依据牛顿其次定律可得F-mg=ma,所以a=1m F-g.对比图象可知图线与纵轴的交点M的值a M=-g,与横轴的交点N的值F N=mg,故选项A、B正确.图线的斜率为1m,故选项C错误,选项D正确.7.[F-t图象分析物体运动]“蹦极”就是跳动者把一端固定的长弹性绳绑在踝关节等处,从几十米高处跳下的一种极限运动.某人做蹦极运动,所受绳子拉力F的大小随时间t变化的状况如图5所示.将蹦极过程近似为在竖直方向的运动,重力加速度为g .据图可知,此人在蹦极过程中的最大加速度约为( )图5A.gB.2gC.3gD.4g 答案 B解析 如题图,据二力平衡条件可知,人的重力大小约为35F 0,即mg =35F 0①人在最低点时绳的拉力大小约为95F 0,由牛顿其次定律得:95F 0-mg =ma ②由①②两式得a =2g ,故选项B 正确.求解图象问题的基本思路看清坐标轴所表示的物理量及单位并留意坐标原点是否从0开头,明确因变量与自变量间的制约关系,明确物理量的变化趋势,分析图线进而弄懂物理过程,写出相应的函数关系式,进而明确“图象与公式”“图象与物体”间的关系,以便对有关物理问题作出精确 推断.考点三 动力学中的临界极值问题1.概念临界问题是指某种物理现象(或物理状态)刚好要发生或刚好不发生的转折状态. 2.临界或极值条件的标志(1)有些题目中有“刚好”“恰好”“正好”等字眼,明显表明题述的过程存在着临界点;(2)若题目中有“最大”“最小”“至多”“至少”等字眼,表明题述的过程存在着极值,这个极值点往往是临界点.3.解答临界问题的三种方法极限法把物理问题(或过程)推向极端,从而使临界现象(或状态)暴露出来,以达到正确解决问题的目的假设法 临界问题存在多种可能,特殊是非此即彼两种可能时,或变化过程中可能消灭临界条件,也可能不消灭临界条件时,往往用假设法解决问题数学法将物理过程转化为数学表达式,依据数学表达式解出临界条件8.[接触与脱离的临界条件]如图6所示,质量均为m 的A 、B 两物体叠放在竖直弹簧上并保持静止,用大小等于mg 的恒力F 向上拉B ,运动距离h 时,B 与A 分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6A.B 和A 刚分别时,弹簧长度等于原长B.B 和A 刚分别时,它们的加速度为gC.弹簧的劲度系数等于mghD.在B 与A 分别之前,它们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答案 C解析 A 、B 分别前,A 、B 共同做加速运动,由于F 是恒力,而弹力是变力,故A 、B 做变加速直线运动,当两物体要分别时,F AB =0,对B :F -mg =ma , 对A :kx -mg =ma .即F =kx 时,A 、B 分别,此时弹簧处于压缩状态, 由F =mg ,设用恒力F 拉B 前弹簧压缩量为x 0,又2mg =kx 0,h =x 0-x ,解以上各式得k =mgh,综上所述,只有C 项正确.9.[相对滑动的临界条件](多选)如图7所示,A 、B 两物块的质量分别为2m 和m ,静止叠放在水平地面上.A 、B 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B 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12μ.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为g .现对A 施加一水平拉力F ,则( )图7A.当F <2μmg 时,A 、B 都相对地面静止B.当F =52μmg 时,A 的加速度为13μgC.当F >3μmg 时,A 相对B 滑动D.无论F 为何值,B 的加速度不会超过12μg答案 BCD解析 当0<F ≤32μmg 时,A 、B 皆静止;当32μmg <F ≤3μmg 时,A 、B 相对静止,但两者相对地面一起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当F >3μmg 时,A 相对B 向右做加速运动,B 相对地面也向右加速,选项A 错误,选项C 正确.当F =52μmg 时,A 与B 共同的加速度a =F -32μmg3m =13μg ,选项B 正确.F 较大时,取物块B 为争辩对象,物块B 的加速度最大为a 2=2μmg -32μmgm =12μg ,选项D 正确.10.[绳子断裂的临界条件]如图8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放置质量分别为m 、2m 和3m 的三个木块,其中质量为2m 和3m 的木块间用一不行伸长的轻绳相连,轻绳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F T ,现用水平拉力F 拉其中一个质量为3m 的木块,使三个木块以同一加速度运动,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图8A.质量为2m 的木块受到四个力的作用B.当F 渐渐增大到F T 时,轻绳刚好被拉断C.当F 渐渐增大到1.5F T 时,轻绳还不会被拉断D.轻绳刚要被拉断时,质量为m 和2m 的木块间的摩擦力为0.66F T 答案 C解析 质量为2m 的木块受到重力、质量为m 的木块的压力、m 对其作用的向后的摩擦力、轻绳的拉力、地面的支持力五个力的作用,故A 错误;对整体,由牛顿其次定律可知,a =F6m ;隔离后面的叠加体,由牛顿其次定律可知,轻绳中拉力为F T ′=3ma =F2.由此可知,当F 渐渐增大到2F T 时,轻绳中拉力等于F T ,轻绳才刚好被拉断,选项B 错误,C 正确;轻绳刚要被拉断时,质量为m 和2m 的木块整体的加速度a ′=F T3m ,质量为m和2m 的木块间的摩擦力为F f =ma ′=F T3,故D 错误.动力学中极值问题的临界条件和处理方法 1.“四种”典型临界条件(1)接触与脱离的临界条件:两物体相接触或脱离,临界条件是:弹力F N =0.(2)相对滑动的临界条件:两物体相接触且处于相对静止时,常存在着静摩擦力,则相对滑动的临界条件是:静摩擦力达到最大值.(3)绳子断裂与松弛的临界条件:绳子所能承受的张力是有限度的,绳子断与不断的临界条件是绳中张力等于它所能承受的最大张力,绳子松弛的临界条件是:F T =0. (4)加速度变化时,速度达到最值的临界条件:当加速度变为0时. 2.“四种”典型数学方法 (1)三角函数法(2)依据临界条件列不等式法 (3)利用二次函数的判别式法 (4)极限法等考点四 传送带模型两类传送带模型(1)水平传送带问题:求解的关键在于对物体所受的摩擦力进行正确的分析推断.推断摩擦力时要留意比较物体的运动速度与传送带的速度,也就是分析物体在运动位移x (对地)的过程中速度是否和传送带速度相等.物体的速度与传送带速度相等的时刻就是物体所受摩擦力发生突变的时刻.(2)倾斜传送带问题:求解的关键在于认真分析物体与传送带的相对运动状况,从而确定其是否受到滑动摩擦力作用.假如受到滑动摩擦力作用应进一步确定其大小和方向,然后依据物体的受力状况确定物体的运动状况.当物体速度与传送带速度相等时,物体所受的摩擦力有可能发生突变. [思维深化]1.将一物体静止放在倾斜传送带的底端,如图9,可能消灭什么样的运动情景?图9答案 若μ<tan θ,物体静止不动 若μ>tan θ,物体可能始终加速 也可能先加速到共速,再匀速.2.将一物体静止放在倾斜传送带的顶端,如图10,可能消灭什么样的运动情景?图10答案 可能始终加速到底端,此时摩擦力的方向沿斜面对下,也可能先加速再共速,此时μ=tan θ,也可能先加速再加速,此时μ<tan θ.11.[水平传送带模型](多选)如图11所示,水平传送带A 、B 两端相距x =4 m ,以v 0=4 m /s 的速度(始终保持不变)顺时针运转,今将一小煤块(可视为质点)无初速度地轻放至A 端,由于煤块与传送带之间有相对滑动,会在传送带上留下划痕.已知煤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4,取重力加速度大小g =10 m/s 2,则煤块从A 运动到B 的过程中( )图11A.煤块到A 运动到B 的时间是2.25 sB.煤块从A 运动到B 的时间是1.5 sC.划痕长度是0.5 mD.划痕长度是2 m 答案 BD解析 依据牛顿其次定律,煤块的加速度a =μmgm = 4 m/s 2,煤块运动到速度与传送带速度相等时的时间t 1=v 0a =1 s ,位移大小x 1=12at 21=2 m <x ,此后煤块与传送带以相同的速度匀速运动直至B 端,所以划痕长度即为煤块相对于传送带的位移大小,即 Δx =v 0t 1-x 1=2 m ,选项D 正确,C 错误; x 2=x -x 1=2 m ,匀速运动的时间t 2=x 2v 0=0.5 s ,运动的总时间t =t 1+t 2=1.5 s ,选项B 正确,A 错误.12.[倾斜向下传送]如图12所示为粮袋的传送装置,已知A 、B 两端间的距离为L ,传送带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工作时运行速度为v ,粮袋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正常工作时工人在A 端将粮袋放到运行中的传送带上.设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关于粮袋从A 到B 的运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图12A.粮袋到达B 端的速度与v 比较,可能大,可能小或也可能相等B.粮袋开头运动的加速度为g (sin θ-μcos θ),若L 足够大,则以后将以速度v 做匀速运动C.若μ≥tan θ,则粮袋从A 端到B 端肯定是始终做加速运动D.不论μ大小如何,粮袋从Α到Β端始终做匀加速运动,且加速度a ≥g sin θ 答案 A解析 若传送带较短,粮袋在传送带上可能始终做匀加速运动,到达B 端时的速度小于v ;μ≥tan θ,则粮袋先做匀加速运动,当速度与传送带的速度相同后,做匀速运动,到达B 端时速度与v 相同;若μ<tan θ,则粮袋先做加速度为g (sin θ+μcos θ)的匀加速运动,当速度与传送带相同后做加速度为g (sin θ-μcos θ)的匀加速运动,到达B 端时的速度大于v ,选项A 正确;粮袋开头时速度小于传送带的速度,相对传送带的运动方向是沿传送带向上,所以受到沿传送带向下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μmg cos θ,依据牛顿其次定律得加速度a =mg sin θ+μmg cos θm =g (sin θ+μcos θ),选项B 错误;若μ≥tan θ,粮袋从A 到B 可能始终是做匀加速运动,也可能先匀加速运动,当速度与传送带的速度相同后,做匀速运动,选项C 、D 均错误.13.[倾斜向上传送]如图13所示,为传送带传输装置示意图的一部分,传送带与水平地面的倾角θ=37°,A 、B 两端相距L =5.0 m ,质量为M =10 kg 的物体以v 0=6.0 m /s 的速度沿AB 方向从A 端滑上传送带,物体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处处相同,均为0.5.传送带顺时针运转的速度v =4.0 m/s ,(g 取10 m/s 2,sin 37°=0.6,cos 37°=0.8)求:图13(1)物体从A 点到达B 点所需的时间;(2)若传送带顺时针运转的速度可以调整,物体从A 点到达B 点的最短时间是多少? 答案 (1)2.2 s (2)1 s解析 (1)设物体速度大于传送带速度时加速度大小为a 1,由牛顿其次定律得Mg sin θ+μMg cos θ=Ma 1① 设经过时间t 1物体的速度与传送带速度相同,t 1=v 0-va 1②通过的位移x 1=v 20-v22a 1③设物体速度小于传送带速度时物体的加速度为a 2 Mg sin θ-μMg cos θ=Ma 2④物体连续减速,设经t 2速度到达传送带B 点 L -x 1=v t 2-12a 2t 22⑤联立得①②③④⑤式可得:t =t 1+t 2=2.2 s(2)若传送带的速度较大,物体沿AB 上滑时所受摩擦力始终沿传送带向上,则所用时间最短,此种状况加速度始终为a 2,L =v 0t ′-12a 2t ′2,t ′=1 s(t ′=5 s 舍去)分析传送带问题的三步走1.初始时刻,依据v 物、v 带的关系,确定物体的受力状况,进而确定物体的运动状况.2.依据临界条件v 物=v 带确定临界状态的状况,推断之后的运动形式.3.运用相应规律,进行相关计算.练出高分基础巩固题组1.应用物理学问分析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可以使物理学习更加好玩和深化.例如平伸手掌托起物体,由静止开头竖直向上运动,直至将物体抛出.对此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 A.手托物体向上运动的过程中,物体始终处于超重状态 B.手托物体向上运动的过程中,物体始终处于失重状态 C.在物体离开手的瞬间,物体的加速度大于重力加速度 D.在物体离开手的瞬间,手的加速度大于重力加速度 答案 D解析 手托物体抛出的过程,必有一段加速过程,其后可以减速,可以匀速,当手和物体匀速运动时,物体既不超重也不失重;当手和物体减速运动时,物体处于失重状态,选项A 错误;物体从静止到运动,必有一段加速过程,此过程物体处于超重状态,选项B 错误;当物体离开手的瞬间,物体只受重力,此时物体的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选项C 错误;手和物体分别之前速度相同,分别之后手速度的变化量比物体速度的变化量大,物体离开手的瞬间,手的加速度大于重力加速度,所以选项D 正确.2.如图1所示,滑雪爱好者从静止沿山坡匀加速滑下,在水平雪面上匀减速滑行一段距离停止,沿山坡下滑的距离比在水平雪面上滑行的距离大,斜面与水平雪面平滑连接.下列图中x 、v 、a 、F 分别表示滑雪爱好者位移大小、速度大小、加速度大小以及合力大小.其中正确的是( )图1答案 B解析 滑雪爱好者在斜面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水平面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而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故A 错误.对于匀加速直线运动有:v 2=2a 1x 1,对于匀减速直线运动有:v 2=2a 2x 2,由于x 1>x 2,所以a 1<a 2.依据v =at 知,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小,则时间长.故B 正确,C 错误.依据牛顿其次定律F 合=ma 知,在斜面上所受的合力小于在水平面上所受的合力.故D 错误.3.如图2所示,水平放置的传送带以速度v =2 m /s 向右运行,现将一小物体轻轻地放在传送带A 端,物体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若A 端与B 端相距6 m.求物体由A 到B 的时间为(g 取10 m/s 2)( )图2A.2 sB.2.5 sC.3.5 sD.4 s 答案 C解析 物体放在传送带上,传送带对物体有向右的滑动摩擦力,使物体开头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物体与传送带速度相等后滑动摩擦力消逝,物体与传送带以相同的速率做匀速直线运动.依据牛顿其次定律,μmg =ma ,物体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为a =μg =2 m/s 2,达到共同速度所用时间t 1=v a =1 s ,发生位移x 1=v2t 1=1 m ,此后匀速运动t 2=6 m -x 1v =2.5 s 到达B 端,共用时间3.5 s ,选项C 正确.4.(多选)质量为m 的物体放置在升降机内的台秤上,现在升降机以加速度a 在竖直方向上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若物体处于失重状态,则( ) A.升降机加速度方向竖直向下B.台秤示数削减maC.升降机肯定向上运动D.升降机肯定做加速运动答案AB解析物体处于失重状态,加速度方向肯定竖直向下,但速度方向可能向上,也可能向下,故A对,C、D错.由mg-F N=ma可知台秤示数削减ma,选项B对.5.(多选)一人乘电梯上楼,在竖直上升过程中加速度a随时间t变化的图线如图3所示,以竖直向上为a的正方向,则人对电梯的压力()图3A.t=2 s时最大B.t=2 s时最小C.t=8.5 s时最大D.t=8.5 s时最小答案AD解析由题图知,在上升过程中,在0~4 s内,加速度方向向上,F N-mg=ma,所以向上的加速度越大,电梯对人的支持力就越大,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人对电梯的压力就越大,故A正确,B错误;由题图知,在7~10 s内加速度方向向下,由mg-F N=ma知,向下的加速度越大,人对电梯的压力就越小,故C错误,D正确. 力量提升题组6.如图4所示,质量为M的木楔ABC静置于粗糙水平面上,在斜面顶端将一质量为m的物体,以肯定的初速度从A点沿平行斜面的方向推出,物体m沿斜面对下做减速运动,在减速运动过程中,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图4A.地面对木楔的支持力大于(M+m)gB.地面对木楔的支持力小于(M+m)gC.地面对木楔的支持力等于(M+m)gD.地面对木楔的摩擦力为0答案 A 解析由于物体m沿斜面对下做减速运动,则物体的加速度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即沿斜面对上,则其沿竖直向上的方向有重量,故系统处于超重状态,所以可确定A正确,B、C错误;同理可知,加速度沿水平方向的重量向右,说明地面对木楔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右,故D错误.7.放在电梯地板上的一个木箱,被一根处于伸长状态的弹簧拉着而处于静止状态(如图5),后发觉木箱突然被弹簧拉动,据此可推断出电梯的运动状况是()图5A.匀速上升B.加速上升C.减速上升D.减速下降答案 C解析木箱突然被拉动,表明木箱所受摩擦力变小了,也表明木箱与地板之间的弹力变小了,重力大于弹力,合力向下,处于失重状态,选项C正确.8.(多选)如图6所示,物体A放在物体B上,物体B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已知m A=6 kg,m B=2 kg.A、B间动摩擦因数μ=0.2.A物体上系一细线,细线能承受的最大拉力是20 N,水平向右拉细线,下述中正确的是(g 取10 m/s2)()图6A.当拉力0<F<12 N时,A静止不动B.当拉力F>12 N时,A相对B滑动C.当拉力F=16 N时,B受到A的摩擦力等于4 ND.在细线可以承受的范围内,无论拉力F多大,A相对B始终静止答案CD解析假设细线不断裂,则当细线拉力增大到某一值A物体会相对于B物体开头滑动,此时A、B之间达到最大静摩擦力.以B为争辩对象,最大静摩擦力产生加速度,由牛顿其次定律得:μm A g=m B a,解得a=6 m/s2以整体为争辩对象,由牛顿其次定律得:F m=(m A+m B)a=48 N即当绳子拉力达到48 N 时两物体才开头相对滑动,所以A 、B 错,D 正确.当拉力F =16 N 时,由F =(m A +m B )a 解得a =2 m/s 2,再由F f =m B a 得F f =4 N ,故C 正确.9.(多选)如图7所示,水平传送带A 、B 两端相距x =3.5 m ,物体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物体滑上传送带A 端的瞬时速度v A =4 m/s ,到达B 端的瞬时速度设为v B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图7A.若传送带不动,v B =3 m/sB.若传送带逆时针匀速转动,v B 肯定等于3 m/sC.若传送带顺时针匀速转动,v B 肯定等于3 m/sD.若传送带顺时针匀速转动,有可能等于3 m/s 答案 ABD解析 当传送带不动时,物体从A 到B做匀减速直线运动,a =μg =1 m/s 2,由2μgx =v 2A -v 2B得,v B =3 m /s ;当传送带逆时针转动时,物体相对传送带运动方向不变,物体以相同的加速度始终减速至B ,v B =3 m/s ;当传送带顺时针匀速转动时,传送带的速度不同,物体滑上传送带后的运动状况不同.有下面的五种可能:①匀速;②始终减速;③先减速后匀速;④始终加速;⑤先加速后匀速.所以本题正确选项为A 、B 、D.10.如图8甲所示,质量为m =1 kg 的物体置于倾角为θ=37°的固定斜面上(斜面足够长),对物体施加平行于斜面对上的恒力F ,作用时间t 1=1 s 时撤去拉力,物体运动的部分v -t 图象如图乙所示,g 取10 m/s 2.图8(1)求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和拉力F 的大小.(2)求t =6 s 时物体的速度,并在图乙上将t =6 s 内物体运动的v -t 图象补画完整,要求标明有关数据. 答案 (1)0.5 30 N (2)6 m/s ,方向沿斜面对下 见解析图解析 (1)设撤去拉力前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a 1,撤去拉力后物体沿斜面连续上滑的加速度大小为a 2,由v -t 图象,可知:a 1=20-01-0 m /s 2=20 m/s 2a 2=20-102-1m /s 2=10 m/s 2对物体在撤去拉力前应用牛顿其次定律得 F -mg sin 37°-μmg cos 37°=ma 1对物体在撤去拉力后上滑时应用牛顿其次定律得 mg sin 37°+μmg cos 37°=ma 2 解得F =30 N ,μ=0.5(2)加速上滑的时间t 1=1 s ,撤去拉力时的速度为v =20 m/s.设再经过t 2速度减至0.由0=v -a 2t 2得t 2=2 s. 在最高点时,因mg sin 37°>μmg cos 37°,故物体将沿斜面加速下滑,设加速度大小为a 3,据牛顿其次定律得mg sin 37°-μmg cos 37°=ma 3 解得a 3=2 m/s 2再经过3 s 物体的速度大小为6 m/s ,方向沿斜面对下,补画完整后的图线及有关数据如图所示.11.如图9所示,倾角为37°,长为l =16 m 的传送带,转动速度为v =10 m /s ,动摩擦因数μ=0.5,在传送带顶端A 处无初速度地释放一个质量为m =0.5 kg 的物体.已知sin 37°=0.6,cos 37°=0.8.g =10 m/s 2.求:图9(1)传送带顺时针转动时,物体从顶端A 滑到底端B 的时间; (2)传送带逆时针转动时,物体从顶端A 滑到底端B 的时间. 答案 (1)4 s (2)2 s解析 (1)传送带顺时针转动时,物体相对传送带向下运动,则物体所受滑动摩擦力沿斜面对上,又μ<tan 37°,故向下匀加速运动,设加速度为a ,依据牛顿其次定律有mg (sin 37°-μcos 37°)=ma 则a =g sin 37°-μg cos 37°=2 m/s 2, 依据l =12at 2得t =4 s.(2)传送带逆时针转动,当物体下滑速度小于传送带转动速度时,物体相对传送带向上运动,则物体所受滑动。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三章第3讲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课件高三全册物理课件
2021/12/9
第四页,共四十八页。
2.判断超重和失重的方法 当物体所受向上的拉力(或支持力)大于重力时,物
从受力的 体处于超重状态;小于重力时,物块处于失重状态;
角度判断 等于零时,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
从加速度 当物体具有向上的加速度时,物体处于超重状态; 的 具有向下的加速度时,物体处于失重状态;向下的
3.整体法、隔离法的交替运用:若连接体内各物体具有相同的加 速度,且要求物体之间的作用力时,可以先用整体法求出加速度,然 后再用隔离法选取合适的研究对象,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求作用力.即 “先整体求加速度,后隔离求内力”.若已知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则 “先隔离求加速度,后整体求外力”.
2021/12/9
第二十二页,共四十八页。
2021/12/9
第十二页,共四十八页。
(2018·全国卷Ⅰ)如图,轻弹簧的下端固定在水平桌面上, 上端放有物块 P,系统处于静止状态.现用一竖直向上的力 F 作用在 P 上,使其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以 x 表示 P 离开静止位置的位移, 在弹簧恢复原长前,下列表示 F 和 x 之间关系的图象可能正确的是
第十页,共四十八页。
考点 2 动力学图象问题
1.图象问题的类型 (1)已知物体受的力随时间变化的图线,要求分析物体的运动 情况. (2)已知物体的速度、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要求分析物 体的受力情况. (3)由已知条件确定某物理量的变化图象.
2021/12/9
第十一页,共四十八页。
2.解题策略 (1)分清图象的类型:即分清横、纵坐标所代表的物理量,明 确其物理意义,掌握物理图象所反映的物理过程,会分析临界点. (2)注意图线中的一些特殊点所表示的物理意义:图线与横、 纵坐标的交点,图线的转折点,两图线的交点等. (3)明确能从图象中获得哪些信息:把图象与具体的题意、情 境结合起来,应用物理规律列出与图象对应的函数方程式,进而 明确“图象与公式”“图象与物体”间的关系,以便对有关物理 问题作出准确判断.
近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第3讲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学案(2021年整理)
2019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第3讲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学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第3讲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学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第3讲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学案的全部内容。
第3讲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微知识1 超重和失重1.实重和视重(1)实重:物体实际所受的重力,它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2)视重:测力计所指示的数值.2.超重、失重和完全失重比较微知识2 整体法和隔离法1.整体法当连接体内(即系统内)各物体的加速度相同时,可以把系统内的所有物体看成一个整体,分析其受力和运动情况,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对整体列方程求解的方法。
2.隔离法当求系统内物体间相互作用的内力时,常把某个物体从系统中隔离出来,分析其受力和运动情况,再用牛顿第二定律对隔离出来的物体列方程求解的方法.3.外力和内力如果以物体系统为研究对象,受到系统之外的物体的作用力,这些力是该系统受到的外力,而系统内各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为内力。
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时不考虑内力。
如果把某物体隔离出来作为研究对象,则内力将转换为隔离体的外力。
一、思维辨析(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1.超重是物体的重力变大的现象.(×)2.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时,物体的重力消失了。
(×)3.物体处于超重状态时,加速度方向向上,速度方向也向上.(×)4.整体法和隔离法是指选取研究对象的方法。
高中物理一轮复习教案 第3章 牛顿运动定律 第3节 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
返回 [深化理解] 1.不管物体的加速度是否沿竖直方向,只要其加速度在竖直 方向上有分量,物体就会处于超重或失重状态。 2.发生超重、失重现象时,物体的重力依然存在,且不发生 变化,只是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发生了 变化,即视重发生了变化。 3.整体法和隔离法的选取与所研究的问题及连接体的组成特 点有关。如用滑轮连接的两物体加速度大小相同,但方向 往往不同,常采用隔离法。
整体的加速度 a 减小,因为 m、m′不变,所以 Tb 减小,Ta
增大,A、D 正确。
答案:AD
返回
二 研究好——题型·考法·技巧
返回
高考对本节内容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对超重和失重的理 解、临界极值问题分析、整体法与隔离法的应用,通常以选 择题的形式呈现,难度一般,而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 规律分析板块模型和传送带模型问题,既是难点,又是热点, 题型有选择题,也有计算题,难度较大。
橡皮泥以后,两段绳的拉力 Ta 和 Tb 的变化情况是 ( )
A.Ta 增大
B.Tb 增大
C.Ta 减小
D.Tb 减小
解析:设最左边的物体质量为 m,最右边的物体质量为 m′,
整体质量为 M,整体的加速度 a=MF ,对最左边的物体分析,
Tb=ma,对最右边的物体分析,有 F-Ta=m′a,解得 Ta=F -m′a。在中间物体上加上橡皮泥,由于原拉力 F 不变,则
最大加速度,处于超重状态,故 A、D 错误;由 F-mg=ma,
可得 F=mg+ma,则当 a=1.5 m/s2 时体重计的示数最大,
故 C 正确,D 错误。
答案:C
3.(多选)如图所示用力 F 拉 A、B、C 三个
高三第一轮复习-牛顿运动定律第3讲
《金版新学案》
第三章 第3讲 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
夯实 双基 考点梳理 基础自测 一 两类动力学的基本问题
考向 聚焦
方法 荟萃 考能 提升
《金版新学案》
二 动力学中的图像问题
三 对超、失重的分析及理解 名师支招 攻克难点
知能演练
导航页
结束放映 结束放映
考向一 两类动力学的基本问题
a2
x3
x2
返回导航页
《金版新学案》
结束放映
考向二 动力学中的图像问题
《金版新学案》
返回导航页
结束放映
《金版新学案》
返回导航页
结束放映
《金版新学案》
返回导航页
结束放映
《金版新学案》
返回导航页
结束放映
《金版新学案》
返回导航页
结束放映
《金版新学案》
返回导航页
结束放映
《金版新学案》
返回导航页
( 《金版新学案》
返回导航页
结束放映
《金版新学案》
返回导航页
结束放映
《金版新学案》
返回导航页
结束放映
《金版新学案》
返回导航页
结束放映
《金版新学案》
返回导航页
结束放映
《金版新学案》
返回导航页
结束放映
《金版新学案》
返回导航页
结束放映
分析过程
v0=8 m/s
a1
x1 6.5 m
v0=8 m/s
《金版新学案》
返回导航页
结束放映
名师支招 攻克难点—牛顿运动定律中的临界 和极值问题
《金版新学案》
返回导航页
结束放映
高考物理第一轮复习教案 第三章 牛顿运动定律
考力和运动的综合题,重点考查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如为使物体变为某一运动状态,应选择怎样的施力方案;
二是联系实际,以实际问题为背景命题,重点考查获取并处理信息,去粗取精,把实际问题转化成物理问题的
能力。
§1 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三定律
一、牛顿第一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的内容 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看,要求准确理解牛顿第一定律;加深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熟练掌握其应用,尤其是物体受力分析的方法;理
解牛顿第三定律;理解和掌握运动和力的关系;理解超重和失重。本章内容的高考试题每年都有,对本章内容
单独命题大多以选择、填空形式出现,趋向于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生活、科技、生产实际问题。经常与电场、
磁场联系,构成难度较大的综合性试题,运动学的知识往往和牛顿运动定律连为一体,考查推理能力和综合分
45
高考物理第一轮复习教案
第三章 牛顿运动定律
张建设编写
这个定律有两层含义: (1)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是物体的固有属性;物体的运动不需要用力来维持。 (2)要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即速度包括大小和方向)改变,必须施加力的作用,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 原因,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2.牛顿第一定律的几点说明 (1)物体不受外力是该定律的条件。 (2)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是结果。 (3)惯性: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性质。 惯性是一切物体都具有的性质,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与物体的运动状态及受力情况无关。 惯性反映了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惯性大的物体运动状态不容易改变)。 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惟一量度。 (4)牛顿第一定律描述的是物体在不受任何外力时的状态,而不受外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物体不受外力 和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是有区别的。 (5)牛顿第一定律成立的参考系是惯性参考系。 (6)应注意: ①牛顿第一定律不是实验直接总结出来的,是牛顿以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为基础,加之高度的抽象思维, 概括总结出来的,不可能由实际的实验来验证; ②牛顿第一定律不是牛顿第二定律的特例,而是不受外力时的理想化状态。 例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运动得越快的汽车越不容易停下来,是因为汽车运动得越快,惯性越大 B.小球在做自由落体运动时,惯性不存在了 C.把一个物体竖直向上抛出后,能继续上升,是因为物体仍受到一个向上的冲力 D.物体的惯性仅与质量有关,质量大的惯性大,质量小的惯性小 解析: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仅由质量决定,与它的受力状况与运动状况均无关。一切物 体都有惯性。答案:D 例 2. 火车在长直水平轨道上匀速行驶,车厢内有一个人向上跳起,发现仍落回到车上原处(空气阻力不 计),这是因为 A.人跳起后,车厢内的空气给人一个向前的力,这力使他向前运动 B.人跳起时,车厢对人一个向前的摩擦力,这力使人向前运动 C.人跳起后,车继续向前运动,所以人下落后必定向后偏一些,只是由于时间很短,距离太小,不明显而 已。 D.人跳起后,在水平方向人和车水平速度始终相同 解析:人向上跳起,竖直方向做竖直上抛运动,水平方向不受外力作用,由于惯性,所以水平方向与车速 度相同,因而人落回原处。 答案:D 例 3. 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一定不受外力的作用 B.物体的速度为零时一定处于平衡状态 C.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时,一定受到外力的作用 D.物体的位移方向一定与所受合力方向一致 解析:物体不受外力时一定处于静止或匀速运动状态,但处于这些状态时不一定不受外力作用,所以 A 错; 物体是否处于平衡状态是看其受力是否为零,而不是看它的速度是否为零,如竖直上抛物体到达最高点时速度
物理学案 人教版高考一轮复习第3章牛顿运动定律学案及实验教学
第1讲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三定律[目标要求]核心知识素养要求1.牛顿运动定律理解牛顿运动定律,能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释生产生活中的有关现象、解决有关问题。
2.超重和失重通过实验,认识超重和失重现象,并能解决生活中的超重、失重问题。
3.单位制知道国际单位制中的力学单位。
了解单位制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意义。
4.实验:探究加速度与物体受力、物体质量的关系通过实验知道控制变量法、数形结合法及“化曲为直”思想。
第1讲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三定律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42页一、牛顿第一定律1.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2.意义(1)指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即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2)指出了一切物体都有惯性,因此牛顿第一定律又称惯性定律。
3.惯性(1)定义:物体具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2)量度: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质量小的物体惯性小。
(3)普遍性: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与物体的运动情况和受力情况无关。
二、牛顿第三定律1.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2.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三同、三异、三无关”(1)“三同”:①大小相同;②性质相同;③变化情况相同。
(2)“三异”:①方向不同;②受力物体不同;③产生的效果不同。
(3)“三无关”:①与物体的种类无关;②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③与物体是否和其他物体存在相互作用无关。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42页命题点一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及应用自主探究1.牛顿第一定律的意义(1)明确了惯性的概念: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一切物体所具有的一种固有属性——惯性。
(2)揭示了力的本质: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3)理想化状态:牛顿第一定律描述的是物体不受外力时的状态,而物体不受外力的情形是不存在的。
2021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三单元牛顿运动定律第3讲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学案新人教版
第3讲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考纲考情核心素养►超重和失重Ⅰ►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Ⅱ►超重、失重的概念、条件.►内力、外力的概念.物理观念全国卷5年9考高考指数★★★★★►整体法、隔离法在连接体问题中的应用.►拆分思想在综合问题中的应用.►临界法在临界、极值问题中的应用.科学思维知识点一超重与失重1.实重和视重(1)实重:物体实际所受的重力,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2)视重:①当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或放在水平台秤上时,弹簧测力计或台秤的示数称为视重.②视重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所受物体的拉力或台秤所受物体的压力.2.超重、失重和完全失重的比较超重现象失重现象完全失重现象概念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大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等于零的现象产生条件物体的加速度方向向上物体的加速度方向向下物体的加速度方向向下,大小等于重力加速度g(续表)超重现象失重现象完全失重现象原理方程F-mg=maF=mg+mamg-F=maF=mg-mamg-F=ma=mgF=0运动状态加速上升或减速下降加速下降或减速上升以a=g加速下降或减速上升知识点二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1.整体法:当连接体内(即系统内)各物体的加速度相同时,可以把系统内的所有物体看成一个整体,分析其受力和运动情况.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对整体列方程求解的方法.2.隔离法:当求系统内物体间相互作用力时,常把某个物体从系统中隔离出来,分析其受力和运动情况,再用牛顿第二定律对隔离出来的物体列方程求解的方法.3.外力和内力(1)如果以物体系统为研究对象,受到系统之外的物体的作用力,这些力是该系统受到的外力,而系统内各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为内力.(2)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对整体列方程时不考虑内力.如果把某物体隔离出来作为研究对象,则内力将转变为隔离体的外力.例:如图所示,光滑水平地面上有两块完全相同的木块A、B,质量均为m,在水平推力F的作用下运动,用F AB代表A、B间的相互作用力.则:对A、B整体,如图甲,有:F=2ma__F N=2mg;对B,如图乙,有:F AB=ma__F N B=mg.1.思考判断(1)物体向上运动时超重.( ×)(2)支持力小于重力称为完全失重现象.( ×)(3)传送带上的滑块所受摩擦力方向与传送带运动方向相同.( ×)(4)重力属于内力.( ×)(5)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进行整体分析时,不需要分析内力.( √)(6)完全失重时,物体受到的重力变为零.( ×)2.如图所示,某跳伞运动员正减速下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运动员处于失重状态B.运动员处于超重状态C.伞绳对运动员的作用力小于运动员的重力D.伞绳对运动员的作用力大于运动员对伞绳的作用力解析:跳伞运动员减速下落,则加速度的方向向上,所以运动员处于超重状态,选项A 错误,B正确;运动员处于超重状态,合外力向上,所以伞绳对运动员的作用力大于运动员的重力,选项C错误;伞绳对运动员的作用力和运动员对伞绳的作用力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选项D错误.3.(多选)一人乘电梯上楼,在竖直上升过程中加速度a随时间t变化的图线如图所示,以竖直向上为a的正方向,则人对地板的压力( AD )A.t=2 s时最大B.t=2 s时最小C.t=8.5 s时最大D.t=8.5 s时最小解析:当电梯有向上的加速度时,人处于超重状态,人对地板的压力大于重力,向上的加速度越大,压力越大,因此t=2 s时,压力最大,选项A正确;当有向下的加速度时,人处于失重状态,人对地板的压力小于人的重力,向下的加速度越大,压力越小,因此t=8.5 s时压力最小,选项D正确.4.(多选)如图所示是某同学站在力传感器上做下蹲—起立的动作时记录的压力F随时间t变化的图线.由图线可知该同学( AC )A.重力约为650 NB.做了两次下蹲—起立的动作C.做了一次下蹲—起立的动作,且下蹲后约2 s起立D.下蹲过程中先处于超重状态后处于失重状态解析:当该同学站在力传感器上静止时,其合力为零,即压力等于该同学的重力,由图线可知,该同学的重力约为650 N,A正确;每次下蹲,该同学都将经历先向下加速(加速度方向向下)、后减速(加速度方向向上)的运动,即先经历失重状态,后经历超重状态,读数F 先小于重力,后大于重力;每次起立,该同学都将经历先向上加速(加速度方向向上)、后减速(加速度方向向下)的运动,即先经历超重状态,后经历失重状态,读数F先大于重力、后小于重力.由图线可知C正确,B、D错误.5.(多选)如图(a)所示,在电梯内轻绳AO、BO、CO连接吊着质量为m的物体,轻绳AO、BO、CO对轻质结点O的拉力分别为F1、F2、F3.现电梯竖直向下运动,其速度v随时间t的变化规律如图(b)所示,重力加速度为g,则( AD )A.在0~t1时间内,F1与F2的合力等于F3B.在0~t1时间内,F1与F2的合力大于mgC.在t1~t2时间内,F1与F2的合力小于F3D.在t1~t2时间内,F1与F2的合力大于mg解析:对轻质结点O,因没有质量,故其在任何状态下,F1、F2、F3三个力的合力都为零,即F1与F2的合力与F3等大反向,选项A正确,选项C错误;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其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mg和竖直向上的绳子的拉力F3,在0~t1时间内,电梯加速向下运动,物体处于失重状态,F3<mg,即F1与F2的合力小于mg,选项B错误;在t1~t2时间内,电梯减速向下运动,物体处于超重状态,F3>mg,即F1与F2的合力大于mg,选项D正确.考点1 动力学图象问题1.常见的图象类型vt图象根据图象的斜率判断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进而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解合外力Fa图象首先要根据具体的物理情景,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然后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推导出两个量间的函数关系式,根据函数关系式结合图象,明确图象的斜率、截距或面积的意义,从而由图象给出的信息求出未知量at图象要注意加速度的正负,正确分析每一段的运动情况,然后结合物体受力情况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Ft图象要结合物体受到的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加速度的大小,分析每一时间段物体的运动情况2.图象类问题的实质是力与运动的关系问题,以牛顿第二定律F=ma为纽带,理解图象的种类,图象的轴、点、线、截距、斜率、面积所表示的意义.题型1 根据图象分析物理过程,求未知量1.(2019·全国卷Ⅲ)(多选)如图(a),物块和木板叠放在实验台上,物块用一不可伸长的细绳与固定在实验台上的力传感器相连,细绳水平.t=0时,木板开始受到水平外力F的作用,在t =4 s 时撤去外力.细绳对物块的拉力f 随时间t 变化的关系如图(b)所示,木板的速度v 与时间t 的关系如图(c)所示.木板与实验台之间的摩擦可以忽略.重力加速度取10 m/s 2.由题给数据可以得出( AB )A .木板的质量为1 kgB .2 s ~4 s 内,力F 的大小为0.4 NC .0~2 s 内,力F 的大小保持不变D .物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解析:本题考查牛顿第二定律与图象的结合.设木板质量为M ,物块质量为m ,在0~2 s 内,结合(b)(c)两图可知在力F 作用下,木板与物块之间有摩擦力作用,细绳对物块的拉力与静摩擦力平衡,可知力传感器测量的f 的大小等于摩擦力的大小,随着f 逐渐增大,木板保持静止状态,对木板和物块整体分析,可知力F 逐渐增大,当力F 大于木板与物块间的最大静摩擦力时,两者开始相对滑动,C 错误;2 s 后木板与物块之间有滑动摩擦力,大小为μmg =0.2 N ,在2~4 s 内,以木板为研究对象,利用牛顿第二定律有F -μmg =Ma ′,由图(c)可知a ′=0.4-04-2m/s 2=0.2 m/s 2,在4~5 s 内木板只在滑动摩擦力作用下做匀减速运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μmg =Ma ,由图(c)可知a =⎪⎪⎪⎪⎪⎪0.2-0.45-4 m/s 2=0.2 m/s 2,联立解得F =0.4 N ,M =1 kg ,由于物块质量不确定,所以动摩擦因数的大小不确定,故选项A 、B 正确,D 错误.2.(多选)如图甲所示,地面上有一质量为M 的物体,用力F 向上提它,力F 变化而引起物体加速度变化的函数关系如图乙所示,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BD )A .当F 小于图乙中A 点值时,物体的重力Mg >F ,物体不动B .图乙中A 点值即为物体的重力值C .物体向上运动的加速度和力F 成正比D .图线延长线和纵轴的交点B 的数值的绝对值等于该地的重力加速度解析:当0≤F ≤Mg 时,物体静止,选项A 正确;当F >Mg 时,即能将物体提离地面,此时F -Mg =Ma ,故a =F M-g ,A 点表示的意义即为F =Mg ,所以选项B 正确;B 点数值的绝对值为g ,选项D 正确. 题型2 根据物理过程选择或画出图象3.如图,轻弹簧的下端固定在水平桌面上,上端放有物块P ,系统处于静止状态.现用一竖直向上的力F 作用在P 上,使其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以x 表示P 离开静止位置的位移,在弹簧恢复原长前,下列表示F 和x 之间关系的图象可能正确的是( A )解析:假设物块静止时弹簧的压缩量为x 0,则由力的平衡条件可知kx 0=mg ,在弹簧恢复原长前,当物块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k (x 0-x )-mg =ma ,由以上两式解得F =kx +ma ,显然F 和x 为一次函数关系,且在F 轴上有截距,则A 正确,B 、C 、D 错误.4.在地面上以初速度v 0竖直向上抛出一小球,经过2t 0时间小球落回抛出点,其速率为v 1,已知小球在空中运动时所受空气阻力与小球运动的速率成正比,则小球在空中运动时速率v 随时间t 的变化规律可能是下图中的( A )解析:小球向上运动时,加速度a 1=mg +kv m 随速度减小而减小;小球向下运动时,加速度a 2=mg -kv m 随速度增大而减小,上升和下降的位移大小相等,则上升、下降对应图线与t 轴围成的面积相等,将在t 0时刻前到达最高点,选项A 正确.名师点睛解决图象综合问题的三点提醒1分清图象的类别:即分清横、纵坐标所代表的物理量,明确其物理意义,掌握物理图象所反映的物理过程,会分析临界点.2注意图线中特殊点的物理意义:图线与横、纵坐标的交点、图线的转折点、两图线的交点等.3明确能从图象中获得的信息:把图象与具体的题意、情境结合起来,再结合斜率、特殊点、面积等的物理意义,确定从图象中提取出来的有用信息,这些信息往往是解题的突破口或关键点.考点2 应用整体法和隔离法解决连接体问题1.整体法的选取原则及步骤(1)当只涉及系统的受力和运动情况而不涉及系统内某些物体的受力和运动情况时,一般采用整体法.(2)运用整体法解题的基本步骤: 明确所研究系统和运动的全过程 ⇨画出系统整体的受力图或运动全过程的示意图 ⇨选用适当的物理规律列方程求解2.隔离法的选取原则及步骤(1)当涉及系统(连接体)内某个物体的受力和运动情况时,一般采用隔离法.(2)运用隔离法解题的基本步骤.①明确研究对象或过程、状态.②将某个研究对象或某段运动过程、某个状态从系统或全过程中隔离出来.③画出某状态下的受力图或运动过程示意图.④选用适当的物理规律列方程求解. 将两质量不同的物体P 、Q 放在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体上,如图甲所示,在物体P 上施加沿斜面向上的恒力F ,使两物体沿斜面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图乙为仅将图甲中的斜面调整为水平,在P 上加相同大小的水平恒力F ;图丙为两物体叠放在一起,在物体P 上施加一竖直向上的相同大小的恒力F 使二者向上加速运动.三种情况下两物体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 甲、a 乙、a 丙,两物体间的作用力分别为F 甲、F 乙、F 丙.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 乙最大,F 乙最大B .a 丙最大,F 丙最大C .a 甲=a 乙=a 丙,F 甲=F 乙=F 丙D .a 乙>a 甲>a 丙,F 甲=F 乙=F 丙【解析】 本题考查同一连接体在不同情境下的运动问题.以P 、Q 为整体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甲图:F -(m P +m Q )g sin θ=(m P +m Q )a 甲,解得a 甲=F -m P +m Q g sin θm P +m Q,乙图:F=(m P+m Q)a乙,解得a乙=Fm P+m Q,丙图:F-(m P+m Q)g=(m P+m Q)a丙,解得a丙=F-m P+m Q gm P+m Q,由以上三式可知a乙>a甲>a丙;对Q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甲图:F甲-m Q g sinθ=m Q a甲,解得F甲=m Q Fm P+m Q ,乙图:F乙=m Q a乙=m Q Fm P+m Q;丙图:F丙-m Q g=m Q a丙,解得F丙=m Q Fm P+m Q,综上所述,可知D正确.【答案】 D高分技法整体法、隔离法的使用技巧1不能把整体法和隔离法对立起来,而应该将两者结合起来.解题时,从具体问题的实际情况出发,灵活选取研究对象,恰当地选择使用整体法和隔离法.2当系统有相同的加速度时,可依据所求力的情况确定选用整体法还是隔离法.若所求的力为外力则用整体法,若所求的力为内力则用隔离法.但在具体应用时,绝大多数情况是将两种方法相结合应用:求外力时,一般先隔离后整体;求内力时,一般先整体后隔离.先隔离或先整体的目的都是求解共同的加速度.1.如图所示,光滑的水平地面上有三块木块a、b、c,质量均为m,a,c之间用轻质细绳连接.现用一水平恒力F作用在b上,三者开始一起做匀加速运动.运动过程中把一块橡皮泥粘在某一木块上面(不影响木块间的动摩擦因数),系统仍加速运动,且始终没有相对滑动.则在粘上橡皮泥并达到稳定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无论粘在哪块木块上面,系统的加速度都不变B.若粘在a木块上面,绳的张力和a、b间摩擦力一定减小C.若粘在b木块上面,绳的张力一定增大,a、b间摩擦力一定减小D.若粘在c木块上面,绳的张力和a、b间摩擦力一定都增大解析:本题考查多体系统的板块问题.系统始终没有相对滑动,故将a、b、c看成一个整体,那么合外力即为F,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无论橡皮泥粘在哪块木块上面,系统的加速度都相同,但是比没有粘橡皮泥时要小,故A 错误;对a 、b 、c 分别进行受力分析可知绳子张力即c 受到的合外力,a 、b 间摩擦力为a 、c 的合外力;那么由加速度减小可得若粘在a 或b 上,绳子张力减小;若粘在c 上,绳子张力增大;若粘在a 或c 上,摩擦力增大;若粘在b 上,摩擦力减小;故B 、C 错误,D 正确.2.(多选)如图所示,2019个质量均为m 的小球通过完全相同的轻质弹簧(在弹性限度内)相连,在水平拉力F 的作用下,一起沿光滑水平面以加速度a 向右做匀加速运动,设1和2之间弹簧的弹力为F 1-2,2和3间弹簧的弹力为F 2-3……2018和2019间弹簧的弹力为F 2018-2019,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D )A .F 1-2F 2-3…F 2018-2019=123…2018 B .从左到右每根弹簧长度之比为123…2018C .如果突然撤去拉力F ,撤去F 瞬间,第2019个小球的加速度为F m,其余每个球的加速度依然为aD .如果1和2两个球间的弹簧从第1个球处脱落,那么脱落瞬间第1个小球的加速度为0,第2个小球的加速度为2a ,其余小球加速度依然为a解析:本题通过弹簧连接体考查多物体系统运动问题.以整体为研究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F =2 019ma ,解得a =F2 019m;以后面的第1、2、3…2 018个小球为研究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F 1-2=12 019F ,F 2-3=22 019F …F 2 018-2 019=2 0182 019F ,则F 1-2F 2-3…F 2 018-2 019=123… 2 018,故A 正确;因为每根弹簧的劲度系数相等,根据胡克定律可知,从左到右每根弹簧伸长量之比为123…2 018,但是总长度之比不等于123…2 018,故B 错误;突然撤去F 瞬间,因弹簧的弹力不能突变,可知除第2 019个球所受合力突然变为2 0182 019F ,加速度为2 018F 2 019m,其他球的合力未变,所以其他球的加速度依然为a ,故C 错误;如果1和2两个球间的弹簧从第1个球处脱落,那么脱落瞬间第1个小球受到的合力为零,则加速度为0,第2个小球受到的合力变为2F 2 019,则加速度为2F2 019m =2a ,其余小球受到的合力不变,加速度依然为a ,故D 正确.考点3 动力学临界、极值问题1.临界或极值条件的标志(1)有些题目中有“刚好”“恰好”“正好”等字眼,即表明题述的过程存在着临界点.(2)若题目中有“取值范围”“多长时间”“多大距离”等词语,表明题述的过程存在着“起止点”,而这些起止点往往对应临界状态.(3)若题目中有“最大”“最小”“至多”“至少”等字眼,表明题述的过程存在着极值,这个极值点往往是临界点.(4)若题目要求“最终加速度”“稳定速度”等,即是求收尾加速度或收尾速度.2.“四种”典型临界条件(1)接触与脱离的临界条件:两物体相接触或脱离,临界条件是弹力F N=0.(2)相对滑动的临界条件:两物体相接触且处于相对静止时,常存在着静摩擦力,则发生相对滑动的临界条件是静摩擦力达到最大值.(3)绳子断裂与松弛的临界条件:绳子所能承受的张力是有限度的,绳子断与不断的临界条件是绳中张力等于它所能承受的最大张力,绳子松弛的临界条件是F T=0.(4)加速度变化时,速度达到最值的临界条件:加速度变为0时.如图所示,一轻绳上端系在车的左上角的A点,另一轻绳一端系在车左端B点,B点在A点正下方,A、B距离为b,两绳另一端在C点相结并系一质量为m的小球(可视为质点),绳AC长度为2b,绳BC长度为b.两绳能够承受的最大拉力均为2mg,g为重力加速度.则:(1)绳BC刚好被拉直时,车的加速度是多大?(2)为不拉断轻绳,车向左运动的最大加速度是多大?【解析】(1)绳BC刚好被拉直时,小球受力如图甲所示.因为AB=BC=b,AC=2b故绳BC方向与AB垂直,cosθ=22,则θ=45°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 tanθ=ma解得a=g.(2)小车向左的加速度增大,AC、BC绳方向不变,所以AC绳的拉力不变,BC绳的拉力变大,当BC绳的拉力最大时,小车向左的加速度最大,小球受力如图乙所示.由牛顿第二定律得T m+mg tanθ=ma m因T m=2mg,所以最大加速度为a m=3g.【答案】(1)g(2)3g高分技法解决动力学临界、极值问题的常用方法方法1:数学极值法,将物理过程通过数学公式表达出来,根据数学表达式解出临界条件.方法2:极限分析法,把物理问题或过程推向极端,从而使临界现象或状态暴露出来,以达到正确解决问题的目的.方法3:假设分析法,临界问题存在多种可能,特别是非此即彼两种可能时,或变化过程中可能出现临界条件,也可能不出现临界条件时,往往用假设法来解决问题.3.如图所示,质量均为m的A、B两物体叠放在竖直弹簧上并保持静止,用大小等于mg 的恒力F向上拉B,运动距离h时,B与A分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 .B 和A 刚分离时,弹簧长度等于原长 B .B 和A 刚分离时,它们的加速度为gC .弹簧的劲度系数等于mg hD .在B 与A 分离之前,它们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解析:A 、B 分离前,A 、B 共同做加速运动,由于F 是恒力,而弹簧弹力是变力,故A 、B 做变加速直线运动,当两物体要分离时,F AB =0,对B :F -mg =ma ,对A :kx -mg =ma .即F=kx 时,A 、B 分离,此时弹簧仍处于压缩状态,由F =mg ,设用恒力F 拉B 前弹簧压缩量为x 0,则2mg =kx 0,h =x 0-x ,解以上各式得k =mgh,综上所述,只有C 项正确.4.如图所示,木板与水平地面间的夹角θ可以随意改变,当θ=30°时,可视为质点的一小木块恰好能沿着木板匀速下滑.若让该小木块从木板的底端以大小恒为v 0的初速度沿木板向上运动,随着θ的改变,小木块沿木板向上滑行的距离x 将发生变化,重力加速度为g .(1)求小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2)当θ角为何值时,小木块沿木板向上滑行的距离最小?求出此最小值.解析:(1)当θ=30°时,木块处于平衡状态,对木块受力分析可得mg sin θ=μF N ,F N-mg cos θ=0解得μ=tan θ=tan30°=33. (2)当θ变化时,设沿斜面向上为正方向,木块的加速度为a ,则-mg sin θ-μmg cos θ=ma0-v20=2ax得x=v202g sinθ+μcosθ=v202g1+μ2sinθ+α令tanα=μ则当α+θ=90°时x最小即θ=60°,对应最小值x min=v202g1+μ2=3v204g.答案:(1)33(2)60°3v204g。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讲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知识点连接体问题Ⅱ1.连接体多个相互关联的物体连接(叠放、并排或由绳子、细杆联系)在一起构成的01物体系统称为连接体。
2.外力与内力(1)外力:系统02之外的物体对系统的作用力。
(2)内力:系统03内各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
3.整体法和隔离法(1)整体法:把04加速度相同的物体看做一个整体来研究的方法。
(2)隔离法:求05系统内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时,把一个物体隔离出来单独研究的方法。
知识点临界极值问题Ⅱ1.临界或极值条件的标志(1)有些题目中有“刚好”“恰好”“正好”等字眼,即表明题述的过程存在着01临界点。
(2)若题目中有“取值范围”“多长时间”“多大距离”等词语,表明题述的过程存在着“起止点”,而这些起止点往往对应02临界状态。
(3)若题目中有“最大”“最小”“至多”“至少”等字眼,表明题述的过程存在着极值,这个极值点往往是临界点。
(4)若题目要求“最终加速度”“稳定速度”等,即是求收尾加速度或收尾速度。
2.四种典型的临界条件(1)接触与脱离的临界条件:两物体相接触或脱离,临界条件是03弹力F N=0。
(2)相对滑动的临界条件:两物体相接触且相对静止时,常存在着静摩擦力,则相对滑动的临界条件是04静摩擦力达到最大值。
(3)绳子断裂与松弛的临界条件:绳子所能承受的张力是有限度的,绳子断与不断的临界条件是绳中张力等于05它所能承受的最大张力,绳子松弛的临界条件是06F T=0。
(4)加速度变化时,速度达到最值的临界条件:速度达到最大的临界条件是07a=0,速度为0的临界条件是a达到08最大。
知识点多过程问题Ⅱ1.多过程问题很多动力学问题中涉及物体有两个或多个连续的运动过程,在物体不同的运动阶段,物体的01运动情况和02受力情况都发生了变化,这类问题称为牛顿运动定律中的多过程问题。
2.类型多过程问题可根据涉及物体的多少分为单体多过程问题和多体多过程问题。
3.综合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知识解决多过程问题的关键首先明确每个“子过程”所遵守的规律,其次找出它们之间的关联点,然后列出“过程性方程”与“状态性方程”。
一堵点疏通1.整体法和隔离法是确定研究对象时常用的方法。
( )2.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进行整体分析时,需要分析内力。
( )3.轻绳在伸直状态下,两端的连接体沿绳方向的速度总是相等的。
( )4.相互接触的物体分离时的临界状态是两者没有共同的加速度。
( )答案 1.√ 2.× 3.√ 4.×二对点激活1.如图所示,物体A叠放在物体B上,B置于光滑水平面上,A、B质量分别为m A=6 kg、m B=2 kg,A、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开始时F=10 N,此后逐渐增大,在增大到45 N 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拉力F<12 N时,物体均保持静止状态B.两物体开始没有相对运动,当拉力超过12 N时,开始相对滑动C.两物体从受力开始就有相对运动D.两物体始终没有相对运动答案 D解析当A、B间达到最大静摩擦力时两者开始相对滑动,以B为研究对象,设临界加速度为a,由牛顿第二定律得:μm A g=m B a,得a=6 m/s2。
由整体法得:F=(m A+m B)a=48 N,所以F增大到45 N的过程中,两物体始终没相对运动,B、C错误,D正确。
由于地面光滑,故一开始物体就加速运动,A错误。
2.(人教版必修1·P77·科学漫步改编)在探索测定轨道中人造天体的质量的方法过程中做了这样的一个实验:用已知质量为m1的宇宙飞船去接触正在轨道上运行的火箭组m2(后者的发动机已熄灭)。
接触后,开动宇宙飞船的推进器,使飞船和火箭组共同加速,如图所示。
推进器的平均推力为F ,推进器开动时间为t ,测出飞船和火箭组的速度变化是Δv ,求火箭组的质量m 2。
答案FtΔv-m 1 解析 根据a =Δv Δt 得,m 1、m 2的共同加速度为a =Δvt,选取m 1、m 2整体为研究对象,则F =(m 1+m 2)a ,所以m 2=FtΔv-m 1。
考点细研 悟法培优考点1 应用整体法和隔离法解决连接体问题1.连接体的类型 (1)弹簧连接体(2)物物叠放连接体(3)物物并排连接体(4)轻绳连接体(5)轻杆连接体2.连接体的运动特点(1)轻绳——轻绳在伸直状态下,两端的连接体沿绳方向的速度总是相等。
(2)轻杆——轻杆平动时,连接体具有相同的平动速度;轻杆转动时,连接体具有相同的角速度,而线速度与转动半径成正比。
一般情况下,连接体沿杆方向的分速度相等。
(3)轻弹簧——在弹簧发生形变的过程中,两端连接体的速度不一定相等;在弹簧形变最大时,两端连接体的速率相等。
3.连接体的受力特点轻绳、轻弹簧的作用力沿绳或弹簧方向,轻杆的作用力不一定沿杆。
4.处理连接体问题的方法(1)整体法若连接体内各物体具有相同的加速度,且不需要求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整体,分析整体受到的合外力,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加速度(或其他未知量)。
(2)隔离法若连接体内各物体的加速度不相同,或者要求出系统内各物体之间的作用力时,就需要把物体从系统中隔离出来,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解。
(3)整体法、隔离法交替运用若连接体内各物体具有相同的加速度,且要求物体之间的作用力时,可以先用整体法求出加速度,然后再用隔离法选取合适的研究对象,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求作用力。
即“先整体求加速度,后隔离求内力”。
若已知物体之间的作用力,求连接体外力,则“先隔离求加速度,后整体求外力”。
例1 如图所示,在水平面上,有两个质量分别为m1和m2的物体A、B与水平面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m1>m2,A、B间水平连接着一轻质弹簧测力计。
若用大小为F的水平力向右拉B,稳定后B的加速度大小为a1,弹簧测力计示数为F1;如果改用大小为F的水平力向左拉A,稳定后A的加速度大小为a2,弹簧测力计示数为F2。
则以下关系式正确的是( )A.a1=a2,F1>F2 B.a1=a2,F1<F2C.a1=a2,F1=F2 D.a1>a2,F1>F2(1)两种情况下整体受的合外力大小是否相同?提示:相同。
(2)F1、F2的大小与μ有关吗?提示:无关。
尝试解答 选A 。
以整体为研究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F -μ(m 1+m 2)g =(m 1+m 2)a 1, F -μ(m 1+m 2)g =(m 1+m 2)a 2,得到a 1=a 2。
当F 拉B 时,以A 为研究对象,则有F 1-μm 1g =m 1a 1, 得到F 1=m 1m 1+m 2F ;同理,当F 拉A 时,以B 为研究对象,得到F 2=m 2m 1+m 2F ;由于m 1>m 2,则F 1>F 2。
所以A 正确,B 、C 、D 错误。
应用整体法和隔离法的解题技巧(1)如图所示,一起加速运动的物体系统,若力作用于m 1上,则m 1和m 2的相互作用力为F 12=m 2Fm 1+m 2。
此结论与有无摩擦无关(有摩擦,两物体与接触面的动摩擦因数必须相同),物体系统在平面、斜面、竖直方向运动时,此结论都成立。
两物体的连接物为轻弹簧、轻杆时,此结论不变。
(2)通过滑轮和绳的连接体问题:若要求绳的拉力,一般都必须采用隔离法。
绳跨过定滑轮,连接的两物体虽然加速度大小相同但方向不同,故采用隔离法。
[变式1-1] 如图所示,小车上有一定滑轮,跨过定滑轮的轻绳一端系一小球,另一端系在弹簧测力计上,弹簧测力计固定在小车上。
开始时小车向右运动,小球的悬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1,若小球的悬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减小为θ2(θ1、θ2均保持不变),则夹角为θ2时与夹角为θ1时相比( )A .小车的加速度、弹簧测力计读数及小车对地面的压力均变大B.小车的加速度、弹簧测力计读数及小车对地面的压力均变小C.小车的加速度、弹簧测力计读数均变小,小车对地面的压力不变D.小车的加速度、弹簧测力计读数均不变,小车对地面的压力变大答案 C解析由题可知ma=mg tanθ,F T=mgcosθ,则随着θ减小,小车的加速度a和绳子的拉力(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均减小,由整体法可知小车对地面的压力等于整体自身的重力,故C 正确。
[变式1-2] 如图所示,在粗糙的水平杆上套着一个滑块A,用轻质细绳将A与一小球B相连,A、B的质量均为m,A与杆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现用水平拉力F向右拉A,使A、B 一起向右运动,此时细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α;若增大水平拉力,使A、B一起运动时,细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增大为2α,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细绳的拉力变为原来的2倍B.A、B的加速度变为原来的2倍C.水平拉力F变为原来的2倍D.A受到的摩擦力不变答案 D解析对B受力分析,其加速度大小为a=g tanα,细绳拉力大小T=mgcosα,经分析可知,当α增大为原来的2倍时,a和T不一定是原来的2倍,A、B错误;对A、B整体受力分析,竖直方向上,支持力N=2mg,当α增大为原来的2倍时,支持力保持不变,则摩擦力f=μN不变,水平方向有F-f=2ma,得F=2μmg+2mg tanα,经分析可知,当α增大为原来的2倍时,F不一定变为原来的2倍,C错误,D正确。
考点2 动力学中的临界、极值问题1.基本思路(1)认真审题,详尽分析问题中变化的过程(包括分析整体过程中有几个阶段)。
(2)寻找过程中变化的物理量。
(3)探索物理量的变化规律。
(4)确定临界状态,分析临界条件,找出临界关系。
2.思维方法极限法把物理问题(或过程)推向极端,从而使临界现象(或状态)暴露出来,以达到正确解决问题的目的假设法临界问题存在多种可能,特别是非此即彼两种可能时,或变化过程中可能出现临界条件,也可能不出现临界条件时,往往用假设法解决问题数学法 将物理过程转化为数学表达式,根据数学表达式解出临界条件例2 如图所示,质量为M =2 kg 的长木板位于光滑水平面上,质量为m =1 kg 的物块静止在长木板上,两者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5。
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10 m/s 2,物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两者之间的滑动摩擦力。
现对物块施加水平向右的力F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水平力F =3 N 时,物块m 将保持静止状态B .水平力F =6 N 时,物块m 将在长木板M 上滑动C .水平力F =7 N 时,长木板M 的加速度大小为2.5 m/s 2D .水平力F =9 N 时,长木板M 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5 N(1)m 和M 相对滑动的临界条件是什么?提示:m 和M 之间的摩擦力达到最大静摩擦力。
(2)如何求使m 和M 发生相对滑动所对应的临界外力F? 提示:先隔离M 再整体分析。
尝试解答 选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