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古代文化常识练习题(教师版)
古代文化常识测试100题(教师用卷)
古代文化知识测试题1.以下文学知识表述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D)A.李白的作品集《李太白全集》是以作者的谥号命名的。
(字号)B.北宋司马光撰写的《资治通鉴》是一部对后代产生深远影响的纪传体通史。
全书二百九十四卷,取材宽泛,文风谨慎清楚。
(编年体)C.韩愈《师说》中的“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中的“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 。
(诗、书、礼、乐、易、春秋)D.“二十四史”是从《史记》到《明史》的二十四部纪传体史册。
记录了从黄帝到明末共四千余年的史事,此中《史记》是通史,其余的都是断代史。
2.若是小明和小强从小一块长大,感情十分要好,能够说亲如兄弟。
长大后小明发达了,小强十分贫穷,但两人友情并未所以改变,那么两人之间的友情不可以够称为( D)A.车笠交(不分贵贱贫富)B.存亡之交(特别要好、齐心合意)C.金兰之交(齐心合意、存亡与共) D.竹马之交3.以下文学知识表述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B)A.《二十四史》,从《史记》到《明史》的二十四部编年体(纪传体)通史,被称为“正史” ,康熙年间编定。
B.《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原名《太史公书》,东汉此后始称《史记》,西汉司马迁撰。
C.《资治通鉴》,南宋司马光撰,全书共二百五十四卷,是一部对后辈产生很深影响的纪传体(编年体)史册。
D.《太平广记》,着名类书,由南宋李昉独自编写(等14人奉宋太宗之命),因成书时代天下升平,故名。
4.以下哪个选项是欧阳修的谥号( D)A.欧阳永叔B.少陵野老 C.醉翁 D.欧阳文忠公5. 以下诗文集不是以作者字、号命名的是(D)A.《文山(文天祥的道号)先生全集》B.《稼轩长短句》C.《王子安(王勃的字)集》D.《范文正公(范仲淹的谥号)集》6.我们常说的“两姓之好”指的是( B)A.兄弟父亲母亲之间亲情深沉 B.指两姓联婚C.朋友之间关系交好 D.国家与国家和平共处7.“三省六部”中的“三省”分别为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这“三省”分别管的是(A)A.决议权、审议权、履行权 B.审议权、履行权、审议权C.履行权、审议权、决议权D.履行权、决议权、审议权8.先人常以十二地支配十二个月,每个地支前要加上特定的“建”字,那么阴历十月被称为(C)A.建子月 B.建酉月 C.建亥月 D.建丑月【阴历十一月为建子月】9.以下节气次序摆列正确的选项是( C)①芒种②惊蛰③小满④谷雨A.①②③④ B.③②①④ C.②④③① D.④③②①【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 , 夏满芒夏暑相连 , 秋处露秋寒霜降 , 冬雪雪冬小大寒】10.以下作品属于《礼记》中的是( A)A.《大学》B.《论语》C.《春秋》D.《孟子》【《大学》从《礼记》中抽出第四十二篇独自成文。
语文教考衔接-高中统编教材(必修+选必共5册)文化常识汇总练(教师版)
【高考一轮复习考点专题精练】高中统编教材文化常识汇总练(必修上下+选必上中下)1.有关文言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全称《春秋左氏传》,别称《左氏春秋》,和《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B.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春秋初期,周天子分封天下,一般就是功劳大的,分得土地多,爵位就高,就可以分封为公爵,比如晋文公、秦穆公、齐桓公等。
C.子:古代对长辈的的尊称。
D.寡人:诸侯谦称,寡德之人。
【答案】C【解析】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2.有关文言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执事:是执行法律与裁决的官吏。
B.大夫:官职等级名。
夏商周时,官分卿、大夫、士三级,大夫又分上、中、下三等。
后来成为对有官位者的通称。
C.《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学名着。
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又称《国策》。
由西汉刘向所整理编写,共33篇,分为十二策。
《国语》是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D.《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学名着。
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又称《国策》。
由西汉刘向所整理编写,共33篇,分为十二策。
《国语》是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答案】A【解析】执事:办事的官吏,也用于对对方的敬称。
3.有关文言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卿:古代对人的敬称。
如燕人称荆轲为荆卿。
B.竖子:对人的蔑称。
除此之外还有“童仆”和“小孩”的意思。
C.祖:临行祭路神,引申为饯行和送别。
D.古代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
变徵是徵的变调,音调欢畅;羽,声调平和。
【答案】D【解析】古代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
变徵是徵的变调,音调悲凉;羽,声调激愤。
4.有关文言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庶子:管理国君的车马之类的官。
B.郎中:宫廷的侍卫。
民间又称医生。
C.箕踞:坐在地上,两腿张开,形象像箕,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
教师学生必读国学常识200题含答案转
教师、学生必读国学常识200题(含答案)(转)XX整理1. “希望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其中婵娟指的是什么?(A)A、月亮B、姻缘2. 王先生的QQ签名档最近改成了“庆贺弄璋之喜”,王先生近来的喜事是:(C)A、新婚B、搬家C、妻子生了个男孩D、考试通过3.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里的“屠苏”指的是:(C)A、苏州B、衡宇C、酒D、庄稼4. “拱手而立”表示对长者的尊重,一般来讲,男子行拱手礼时应该:(A)A、左手在外B、右手在外5. 我国的京剧脸谱色彩含义丰硕,红色一般表示忠勇侠义,白色一般表示阴险奸滑,那么黑色一般表示:(A)A、忠耿正直B、刚愎自用6. 《三十六计》是表现我国古代卓越军事思想的一部兵书,下列不属于《三十六计》的是:(B)A、混水摸鱼B、反戈一击C、口蜜腹剑D、反客为主7. “床前明月光”是李白的千古名句,其中“床”指的是什么?(C)A、窗户B、卧具C、井上的围栏8. 1932年,清华大学招生试题中有一道对对子题,上联“孙行者”,下面下联中最适合的是:(A)A、胡适之B、周作人C、郁达夫D、唐三藏9.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描述的是哪个传统节日?(B)A、中秋节B、元宵节C、端午节D、七夕节10. 我国古代有很多计量单位,比如诗句“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中的“仞”,一仞约相当于:(B)A、一个成年人的高度B、成年人一臂的长度11. 下列哪一句诗描述的场景最适合采用水墨画来表现?(C)A、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B、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C、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D、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12. 下列哪个成语典故与项羽有关?(D)A、隔岸观火B、暗渡陈仓C、背水一战D、破釜沉舟13. 《百家姓》中没有下面哪个姓?(C)A、乌B、巫C、肖D、萧14. “生旦净末丑”是京剧的行当,其中“净”是:(A)A、男角B、女角15. 咱们常说的“十八般武艺”最初指的是什么?(A)A、利用十八种兵器的技术B、十八种武术动作16. 假设你的一首五绝诗被杂志社采用,依照正文部份每字5元来计算,你应得多少稿费?(B)A、50元B、100元C、200元17. 下面哪个字常常利用作表示顺序的第五位?(A)A、戊B、戍C、戌18. 诸子百家中名家的特点是注重逻辑辩证,以下哪个典故能表现名家的这一特点?(A)A、“白马非马”B、“指鹿为马”19. 前人的婚礼在什么时间举行?C()A、早上B、中午C、傍晚20.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包含的道理和下列哪句话最相似?(B)A、后发先至,而胜于蓝B、蓬生麻中,不扶而直C、公生明,偏生暗2一、“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出自:(A)A、《孟子》B、《庄子》2二、我国书法艺术博大精深,请问“欧体”是指谁的字体?(B)A、欧阳修B、欧阳洵23、文学史上被称作“小李杜”的是杜牧和谁?(B)A、李贺B、李商隐24、“大禹治水”的故事众所周知,大禹治理的是哪个流域的洪水?(B)A、长江流域B、黄河流域2五、古代宫殿大门前成对的石狮一般都是:(A)A、左雄右雌B、左雌右雄2六、“结发”在古时是指成婚时:(C)A、丈夫把头发束起来B、妻子把头发束起来C、把夫妻头发束在一路27、“鄂尔多斯”在蒙古语中是什么意思?(C)A、大草原B、盛产羊毛的地方C 、众多宫殿D、美丽的地方2八、《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型是:(A)A、玄奘B、鉴真2九、唐朝诗人贾岛“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诗句是:(A)A 、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
人教版高中语文古代文化常识试题
古代文化常识选择题(1--14套)汇总集(2017-03-27 09:57:52)转载▼分类:语文基础、语言运用、名句古代文化常识练习题一1、下面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五教,是指、父、母、兄、弟、子五者之间的封建关系准则,即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B.七出,是指封建社会遗弃妻子的七种借口:不顺父母,无子,淫,妒,有恶疾,口多言,盗窃。
又叫“七去”、“七弃”。
C.三从四德,“三从”指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D.伯仲叔季,是古代兄弟之间依长幼排行时,习惯上以伯、仲、叔、季为序。
一般来说,“伯”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最小的。
2、下面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五常,即“五伦”,是封建礼教所规定的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之间的伦理关系,五伦中君臣关系居于首位。
故叫“大伦”。
“五行”,指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
“五行”,也指仁、义、礼、智、信。
B.三纲,封建时代的一种道德规范。
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合称,是一套锢人们思想的封建教义。
C.太庙,是天子的祖庙。
七庙,是历代诸候为维护宗法制度,设七庙供奉七代祖先,太祖庙居中。
左三昭,右三穆,后以“七庙”为诸候的代称。
D.期功,古代丧服的名称。
期,服丧一年。
功,指大功和小功。
大功是九个月,小功是五个月。
3、下面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丧服,旧时居丧时穿載的服饰。
根据与死者关系的亲疏,分为五等,称作“五服”。
习惯上以五服以内为亲,五服以外为疏。
B.昭穆,古代宗法制度下宗庙排列的次序。
始祖庙在中间,以下各代按辈分,分别列于两侧一边为昭,一边为穆。
后来也泛指一般宗族的辈分。
C.考妣,旧时父亲称为“考”,母亲称为“妣”。
D.亲戚,在古代,只有儿女对父亲才可以称“亲”。
“戚”,表示亲戚关系时比“亲”疏远一些。
使用得也少一些。
古代文化常识
硬核知识| 高考语文文化常识全集(教师版)一、官职沿革(一)官职制度判断下列相关内容的解说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古代帝王把帝位让给贤能的人称为禅让,是原始社会末期部落首领的选举制度。
(√)2.我国古代常取爵名封赐大臣,分别为“公、侯、伯、子、男”五等,一直沿用到清代。
(√)3.三省六部:三省为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各部长官称尚书。
六部制从隋唐开始实行,一直延续到清末。
(√)[拓展]隋唐时,三省同为最高政务机构,一般中书省管决策,门下省管审议,尚书省管执行。
中书省长官称中书令,门下省长官称侍中,尚书省长官称尚书令。
尚书省下辖六部,吏部(管官吏的任免与考核等)、户部(管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等)、礼部(管典礼、科举、学校等)、兵部(管军事)、刑部(管司法刑狱)、工部(管工程营造、屯田水利等),各部副职称侍郎。
4.(2016·全国卷Ⅱ)吏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官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长官为吏部尚书。
(√)5.(2016·全国卷Ⅲ)礼部为六部之一,掌管礼仪、祭祀、土地、户籍等职事,部长官称为礼部尚书。
(×)[拓展]“礼部”,在明代有尚书一人,左、右侍郎各一人,下设四司,分别为:仪制清吏司,掌嘉礼、军礼及管理学务、科举考试事;祠祭清吏司,掌吉礼、凶礼事务;主客清吏司,掌宾礼及接待外宾事务;精膳清吏司,掌筵飨等事务。
6.(2015·全国卷Ⅰ)兵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
(√)7.“举孝廉”是古代一种自下而上的选官制度,即中央和地方一定级别的官吏根据考察情况,将未有官职的士人推荐给中央政府。
(√)8.“征辟”是古代一种自下而上的选官制度。
被征辟者经过试用,确有能力,就正式授予官职。
(×)[拓展]“征辟”是自上而下的选官制度。
一般由皇帝派人去聘任特别有名望的人叫作征召,三公以下召举布衣入仕叫作辟除,合称为“征辟”,为汉代选用官吏的一种制度。
古代文化常识练习100题(附参考答案)
古代文化常识练习100题(附参考答案)一、古代文化常识练习100题1-251.文中涉及一些中国文化常识,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润例:过去请人作诗文书画的酬劳称之为润笔,而将所定的标准就称为润例或润格。
B.阳文:指采用刀刻等传统技术方法,在器物或印章表面上形成的凹下的文字或图案。
C.金石:中国古代以前朝的铜器和碑石为研究对象,涉及文字、历史、书法、文学等。
D.闲章:中国传统文人常自拟词句或撷取格言警句来镌刻成章,内容广泛,意趣盎然。
2.下列对文言文中有关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矣”作为古代文言助词,用于句末与“了”相同。
在矣作通假时,通“也”;在本文言文中主要表示感叹。
B.“鲁”既可以指古国鲁国;也可作姓氏,如工匠祖师鲁班;在现代汉语中多指山东省的简称。
C.在中国汉代、南北朝时南海称为涨海、沸海。
清代以后逐渐习称南海。
文中南海指佛教圣地普陀山。
D.《四库全书》是在乾隆皇帝的主持下,由纪昀等多位高官、学者编撰。
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
基本上囊括了中国古代所有图书,故称“全书”。
3.下列对文言文中有关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六宗”一般指的是古所尊祀的六神,有时也指汉文帝(太宗)、汉武帝(世宗)、汉宣帝(中宗)、汉元帝(高宗)、汉明帝(肃宗)、汉章帝(显宗)。
文中指的是尊祀的六神。
B、四邻各族(九夷、八狄、七戎、六蛮)的居住区称为“四海”,“五湖四海”也泛指全国各地、天下。
C、楚辞是屈原创作的一种新诗体,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集。
其经历了屈原的作品始创、屈后仿作、汉初搜集、至刘向辑录等历程。
对《楚辞》及其研究史作研究的学科,今称为“楚辞学”。
D、“姬”姓,中华上古八大姓之一,得姓始祖为华夏民族的人文初祖——黄帝,黄帝因长居姬水,以姬为姓。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受禅,也叫禅让制,是中国上古时期以来推举首领的一种方式,即群体中个人表决,以多数决定。
高考语文:文化常识试题精选40题!(教师版+学生版)
高考语文:文化常识试题精选40题!(教师版+学生版)【学生版】一、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戊申晦”(《登泰山记》)兼用干支纪日法、月相纪日法。
“晦”是指农历每月的最后一日,此类纪日法依序还有朔、既望、望。
B.“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琵琶行》),古有贵右贱左之说,故称贬官为“左迁”。
白居易由京官贬黜至地方,因官职低而着“青衫”。
C.中国古典诗歌包括古体诗和近体诗。
“歌”“行”“吟”是古体诗的文学体裁;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律诗二、四、六、八句押韵。
D.古人的名与字之间往往是有联系的,有的相同或相近,如姚鼐字姬传、白居易字乐天、苏轼字子瞻;有的含义相反,如韩愈字退之。
二、对文中所涉及的文学常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唐宋八大家”是唐宋两代八个散文代表作家的称号,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B.进士,贡士参加殿试录为三甲都叫进士。
考中进士,一甲二甲即授官职,三甲学习三年再授官职。
C.博士,古为官名,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D.卒,这里指死亡之意。
据《礼记·曲礼》所记,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三、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军旅,指军队,后引申为指有关军队及军队作战的事情。
文中便是军队作战之义。
B.家庙,指儒家为祖先立的庙。
古时有官爵者才能建家庙,作为祭祀祖先的场所。
C.拜舞,指跪拜与舞蹈,下跪叩首之后舞蹈而退,这是古代朝拜的一种礼节。
D.持节,指古代使臣奉命出行,必执符节以为凭证,也可指官名。
文中便是后者之义。
四、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继室”指元配死后续娶的妻子,“继”意为“续娶”。
B.“一肩”意为“一担”,文中指砍柴的数量,“肩”指“担”。
高中语文必修选修教材文化常识选择题教师版
高中语文必修三文化常识选择题1.下列有关古代文化知识表述正确的一项:A.孝悌:孝,指兄弟姐妹的友爱;悌,指对父母还报的爱,也包括和朋友之间的友爱。
孔子非常重视孝悌,认为孝悌是做人、做学问的根本。
B .君子:特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君子”一词出自《易经》,被全面引用最后上升到士大夫及读书人的道德品质,始自孔子,并被以后的儒家学派不断完善,成为中国人的道德典范。
C.统治天下的君主、帝王均称为“皇帝”,又称为“天子”。
古人认为君主、帝王是上天的儿子,其政权是受天命建立的。
D.连衡:苏秦游说六国诸侯实行联合,一起对抗强大的秦国的政策。
B(A.孝,指对父母还报的爱;悌,指兄弟姐妹的友爱C.“皇帝”始于秦王嬴政。
公元前221年嬴政统一六国,建立秦王朝,其臣下依据三皇之名,上尊号为秦皇。
嬴政自以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自称为“始皇帝”。
此后,历代封建君主均称为“皇帝”,俗称皇上。
D.连衡:秦国采用的一种离间六国,使它们各自同秦国联合,从而各个击破的策略。
也作“连横”.选项说的是“合纵”)2. 下列有关古代文化知识表述错误的一项:A.汉中:位于陕西省西南部,古称梁州、南郑、天汉,是汉王朝的发祥地,长江第一大支流汉江的源头,秦巴山片区三大中心城市之一,有“汉家发祥地,中华聚宝盆”的美誉。
B 战国“四公子”:以养“士”著称的有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赵国的孟尝君田文、齐国的平原君赵胜、楚国的春申君黄歇。
因其四人都是王公贵族(一般是国家君王的后代),后人称之为战国“四公子”。
C.百越:古代越族居住在桂、浙、闽、粤等地,每个部落都有名称,统称百越。
也叫“百粤”。
D.阡陌:在广袤田野上呈南北走向和东西走向并且相互交错的田埂。
阡,南北走向的田埂;陌,东西走向的田埂。
B应为齐国的孟尝君田文、赵国的平原君赵胜3.有关文言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八荒:八方最偏远的地方,也代指天下。
B.郡:古代的行政区域。
秦统一天下设三十六郡,隋唐后州郡互称,明清称府。
教师传统文化试题及答案
教师传统文化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个节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A. 圣诞节B. 感恩节C. 端午节D. 万圣节答案:C2. 中国古代的“四书”指的是?A. 《诗经》《尚书》《礼记》《易经》B.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C. 《春秋》《左传》《国语》《史记》D. 《老子》《庄子》《列子》《荀子》答案:B3. 中国古代的“五经”中不包括以下哪部著作?A. 《诗经》B. 《尚书》C. 《礼记》D. 《道德经》答案:D4. 以下哪位诗人被称为“诗圣”?A. 李白B. 杜甫C. 王维D. 白居易答案:B5.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中不包括以下哪项?A. 造纸术B. 指南针C. 火药D. 印刷术E. 丝绸答案:E6. 以下哪个成语与“卧薪尝胆”出自同一历史故事?A. 破釜沉舟B. 背水一战C. 指鹿为马D. 完璧归赵答案:A7.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出自哪位诗人之手?A. 李白B. 杜甫C. 王安石D. 苏轼答案:B8. 中国古代的“六艺”指的是?A. 礼、乐、射、御、书、数B. 诗、书、礼、乐、易、春秋C. 琴、棋、书、画、诗、酒D. 经、史、子、集、诗、词答案:A9. “春江水暖鸭先知”出自哪位诗人的诗作?A. 王之涣B. 王勃C. 杜甫D. 苏轼答案:D10. 以下哪位历史人物与“负荆请罪”的故事有关?A. 刘备B. 曹操C. 廉颇D. 诸葛亮答案:C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 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又称为_________。
答案:农历新年2. 中国古代的“四书五经”中,“五经”不包括_________。
答案:《道德经》3. 古代的“六艺”指的是礼、乐、射、御、书、_________。
答案:数4.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自宋代词人_________的《水调歌头》。
答案:苏轼5.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中,_________的发明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高中语文必修2文化常识选择题(教师版)
高中语文必修2文化常识选择题《诗经》两首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又称“诗三百”,共收诗305篇。
内容分为“风”“雅”“颂”,主要手法是“赋”“比”“兴”。
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创作手法的先河。
《诗经》“六义”指的是风、雅、颂、赋、比、兴,前三者指的是诗的不同体制;后三者指的是诗的不同表现手法。
朱熹在《诗集传》中解释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
2、古代少年男女把头发扎成丫髻,叫总角,后来用总角指代少年时代。
《离骚》1、《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
“楚辞体”是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的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以《离骚》为典型代表,故又称“骚体”。
《离骚》开创了我国浪漫主义创作手法的先河。
2、《诗经》和《楚辞》分别是先秦时期北方中原文化和南方楚文化的辉煌结晶,中国文学史上往往将“风”、“骚”并称,“风”指《国风》,代表《诗经》;“骚”,指《离骚》,代表《楚辞》。
《诗经》与《楚辞》分别是中国文学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传统的两大源头。
《孔雀东南飞》1、《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汉民族最长的叙事诗。
它与北朝的《木兰诗》(别称《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
乐府三绝:《孔雀东南飞》、《木兰诗》与唐代韦庄的《秦妇吟》。
2、结发:古代成婚之夕,男左女右共髻束发。
后称原配为结发夫妻。
3、秦罗敷:“秦”是古诗中美女常用的姓,“罗敷”古代美女的通称。
4、伏惟:下级对上级或晚辈对长辈说话表示恭敬的习惯用语。
5、床:古代的坐具。
6、新妇:古代年轻妇女对夫家的长辈或平辈的自称。
7、初阳岁:冬至以后,立春以前。
8、下九:古代农历每月十九为下九,是妇女欢聚的日子。
二十九为上九,初九为中九。
9、六合:古人结婚要选好日子,要年、月、日的干支(干,天干,指甲、乙、丙、丁……;支,地支,指子、丑、寅、卯……;年月日的干支合起来共六个字,例如甲子年,乙丑月,丙寅日)都相适合,叫六合。
高中语文必修教材古代文化常识训练40题(含详解答案).doc
高中语文必修教材古代文化常识训练题1.下列关于《诗经》的相关知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共收录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又称《诗三百》。
汉代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后始称《诗经》。
B.《诗经》以四言为主,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
C.《诗经》主要的表现手法是赋、比、兴。
按音乐及内容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有十五国风,大多是各地民歌。
“雅”分大雅、小雅,是宫廷乐歌。
“颂”分周颂、鲁颂和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D.《诗经》的赋、比、兴、风、雅、颂合称为《诗经》的“六义”。
《诗经》是我国浪漫主义风格文学创作的源头。
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白与杜甫齐名,杜甫曾夸赞李白“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相传杜甫读罢李白的《蜀道难》称李白为“谪仙”。
B.杜甫是我国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登高》被称为“七言律诗第一”,这首诗通过描绘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
C.白居易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D.李商隐《锦瑟》中“庄生迷蝶” “望帝托心” “沧海泣珠” “蓝田玉烟”等典故烘托出诗人希望破灭后凄凉孤寂而又沉郁的心境。
3.下列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人把宫、商、角、徵、羽,称为五声或五音。
成语“五音不全”就是嘲讽唱歌时走音、跑调的人。
B.相传尧时禹平洪水后,分天下为九州,即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
现在这些州名大多存在,但地域多有改变。
C.汉朝实行郡县制,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后来又增加桂林、象郡、南海等四郡,共为四十郡。
郡是比县高一级的行政区域名。
D.周朝实行封建制,所谓“诸侯有国,大夫有家”。
到了汉朝,“国”也存在,是诸侯王的封地,大小相当于“郡”,所以“郡国”并称。
4.下列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轲:不是车子的组成部分,而是阻止车轮移动的一块木头。
传统文化教师考试试题
传统文化教师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部作品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A.《史记》B.《汉书》C.《后汉书》D.《三国志》2.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不属于其中的是:A.造纸术B.印刷术C.火药D.指南针3. 以下哪位诗人被誉为“诗圣”?A.李白B.杜甫C.白居易D.王维4. 以下哪个节日不属于中国传统节日?A.春节B.圣诞节C.中秋节D.端午节5. 以下哪位思想家不属于儒家学派?A.孔子B.孟子C.荀子D.老子6. 以下哪个朝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A.秦朝B.汉朝C.唐朝D.宋朝7.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出自以下哪部经典?A.《诗经》B.《尚书》C.《周易》D.《论语》8. 以下哪个乐器不属于中国古代的“八音”?A.琴B.瑟C.笛D.钢琴9. “桃李满天下”是形容哪位历史人物的?A.孔子B.孟子C.荀子D.老子10. 以下哪个成语与“卧薪尝胆”意思相近?A.破釜沉舟B.悬梁刺股C.画饼充饥D.刻舟求剑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中国古代的“四书”包括《大学》、《中庸》、《论语》和______。
2. 京剧的四大行当是生、旦、______、丑。
3. 中国古代的“六艺”包括礼、乐、射、御、______、数。
4. “洛阳纸贵”这个成语与古代的______有关。
5. 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有“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诗句,其中“白日”指的是______。
6. 古代的“四大美女”指的是西施、王昭君、______、杨玉环。
7. 古代的“四大名著”指的是《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和______。
8. 古代的“四大发明”指的是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______。
9. “岁寒三友”指的是松、竹、______。
10. “四书五经”中的“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______。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中国古代的“二十四节气”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文化常识选编50题(教师版)
文化常识选编50题(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诏是天子下达臣属的文体,分为即位诏、遗诏、表诏、密诏、手诏、口诏等,属于命令文体。
B.古代举行仪式,授予官职称作“拜”如《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拜相如为上夫”。
C.古人对人身故有多种描述方式,最常见的是“卒”,早亡一般用“殇”,而“薨”则专指帝王之死。
D.嗣在古文里常作动词,意为继承、继位等。
如嗣王,意为继位之王;嗣君,意为继位的君主。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牙门与牙旗一样,源起都有古人借猛兽利牙的图案彰显荣耀和威武之意。
B.丁母丧是指遭逢母亲丧事。
旧制,父母死后,子女要守丧,谓之“丁忧”。
C.征、辟指征召布衣出仕,与“察茂才”“举孝廉”一样,是自上而下选拨官吏的制度。
D.乡、闾在古代各指一种行政区域名,合在一起还可以泛指家乡故里、父老乡亲。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孝廉”是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考试,以任用官员的一种科目,孝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
后代,“孝廉”这个称呼,也变成明朝、清朝对举人的雅称。
B.“拜”指授予官职。
古时表示官职变动的词语有“迁”“谪”“转”“徙”“改”“移”“补”等,其中“迁”“谪”都指贬官。
C.古人对死的称谓等级森严,“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朱治地位较高,故死为“卒”。
D.《三国志》和《史记》《汉书》《后汉书》并称“前四史”,其中《史记》分为“本纪”“世家”“列传”“表”“书”五部分。
(4)下列对文言文中有关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尤未能也”中“尤”通“犹”。
通假字,是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的意思,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
B.“卒于鲁也传之”中“鲁”指“鲁钝的曾参”曾参虽然天资鲁钝,但勤奋努力,日三省其身。
新教材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练案二十五古代文化常识(含解析)新人教版
古代文化常识一、对点练1.(2020·全国Ⅰ卷)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主司既可指主管某项事务的官员,又可特指科举的主试官,文中指后者。
B.殿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最高一级的考试,在殿廷举行,由丞相主持。
C.司农是官名,又称为大司农,主要掌管农桑、仓储、租税等相关事务。
D.当轴,指做官处在重要的位置,当轴者则指身居显赫职位的当权官员。
2.(2020·全国Ⅱ卷)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方士,又称方术士,指中国古代好讲神仙方术、从事巫祝术数活动的人。
B.保任,意思是担保或担保者,文中特指因向朝廷推荐人才而负担保责任。
C.禁中,又称禁内,指皇室宗族所居之处,因所居宫室严禁随便进出得名。
D.四六之制,即骈文,因在发展中逐渐成为相对整齐的四六句式而有此称。
3.(2020·全国Ⅲ卷)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守是郡一级的最高行政长官,主要掌管民政、司法、军事、科举等事务。
B.立嗣可指无子而以同宗之子承继,又可指确立王位继承人,文中则指后者。
C.周公是周文王之子,周武王之弟,曾辅佐周武王讨伐商纣王最终夺取天下。
D.居摄是指古代帝王因年幼不能亲政,大臣代居其位来处理政务的一种制度。
4.下列有关古代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举人”原指被荐举的人,唐宋时指地方推举赴京应科考者,明清时指在每年一次的乡试中合格者。
B.“刑部”又称“秋官”“宪部”,与吏、户、礼、兵、工并称六部,负责审定律令及审核刑狱。
C.“河阳”中“河”专指“黄河”,古人认为“山南水北谓之阳”,故“河阳”指黄河北岸的某地区。
D.《国语》是我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共二十一卷,分记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事件。
5.下列有关古代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迁客”,指被贬谪在外的官吏,如范仲淹《岳阳楼记》:“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课本中的古代文化常识训练题(教师版)
“青矜”是周代读书人的服装,这里指代有学识的人, 。 18.“祭酒”是古代的官职,指首席、主管,陶渊明就曾做过江州祭 酒;王右军是指王羲之,因为他曾做过右军将军; “遣丞为媒人,主 簿通语言”中的“丞”是古代的佐官名,一般为主官的副职, “主簿”
是古代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的佐吏; “司马”是州刺史的副职,唐 时实为有职无权的闲职了,白居易就曾被贬为江州司马。 19.“山阴”是现在的浙江绍兴,“夏口”是现在的湖北武昌, “锦城” 即锦官城,是指现在四川的成都,“夔州”是现在的重庆奉节,“钱塘” “临安”都是现在的浙江杭州, “建康”“金陵”“石头城”都是现在 江苏的南京。 20.“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修禊事也”中,“禊”是古代的一种祭礼, 古时以三月上旬的“巳”日为修禊日。 “禊事”是古代的一种风俗, 三月三日人们到山上洗濯,嬉游,以祈福消灾。 21.“浮图(或浮屠)”是指和尚,“单于”是匈奴的最高首领,“阏氏” 是匈奴单于配偶的称号,如同王后, “独有女弟二人”中的“女弟” 是指妹妹;“行李之往来” 中的“行李”是指出使的人;“府君得闻之” 中的“府君”是汉代对太守的称呼;“周郎赤壁”“刘郎才气”中的“郎” 都是古代对年轻男子的美称。 22.“华山之阳”是指华山的南面, “汉阳”是指汉水之北, “衡阳” 是指衡山之南,“江阴”是指长江之南, “洛阳”是指洛水之北。 23.“庐陵萧君圭君玉”中的“庐陵”是籍贯, “萧”是姓,“君圭”
野,如参星对应蜀,井星对应秦。 31.“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中的“宵柝”是夜间巡逻 时用的梆子,“筹”是更筹,是敲击报时用的竹签,另外, “筹”也是 古代计数和占卜用的工具。 32.“谨庠序之教”中的“庠序”都是学校,其中,夏代叫校,商代 叫序,周代叫庠;“观太学”中的“太学”是古代设在京城的全国最 高学府。 33.“战国四公子”,是指齐国的孟尝君田文,赵国的平原君赵胜,楚 国的春申君黄歇,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皆以招揽宾客著称。 34.“黎民不饥不寒”“穷年忧黎元”“氓之蚩蚩”“然陈涉瓮牖绳枢之 子,氓隶之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中的“黎民” “黎元”“氓”“氓 隶”“布衣”都是指平民百姓。 35.成语“端木遗风”中的端木是指孔子的学生端木赐,字子贡,善 经商,有“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之风;同样善经商的还有春秋时越 国的范蠡,他自称陶朱公, 因善经商而成巨富, 所以后人常以 “陶朱” 作为富人的代称。 3文6辞.“语授意之已书尽而处习为其句句,读未”尽中而的须“停句顿读的”地是方古为人读指;文辞“休文止房和四停宝顿”处是。指 笔、墨、纸、砚;“花中四君子”一般指梅、兰、竹、菊。 37.“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是指《诗》 《书》《礼》《乐》
古文化常识题(带有教师版标准答案)
高二古代文化常识练习1.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才起的。
B.谥号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据其生平事迹评定的称号,如武帝、哀帝、炀帝。
C.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囯封建王朝通常实行长子继承制,君位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
D.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可借指宫廷:“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
2.A.明清形成了完备的科举考试制度,共分四级:院试、乡试、会试和殿试。
考中会试的称为进士。
B.舅,文中是指丈夫的父亲。
有如“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C.古代人的名字和现代有很大的差别。
名是出生后不久父母起的,供长辈呼唤;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或行笄礼时才起的,以表示对本人尊重或供朋友称呼。
D.除,是任命,授职,如“除徽州推官”;擢,是在原官职上提拔,如“擢礼科给事中”。
3.A.举进士中第:又称为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朝廷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
B.服除:指守丧期满。
古时父母去世,在朝做官的儿子要辞官回家为父母守丧。
C.六经:指孔子晚年整理的《诗》《书》《礼》《易》《乐》《论语》六部儒家经典。
D.庆历:是宋仁宗的年号。
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名号,始于汉武帝。
4.A.“元敬”是戚继光的字,古代男子成人,不便直呼其名。
故另取一与本名涵义相关的别名,称之为字,以表其德。
凡人相敬而呼,必称其表德之字,所以也称字为表字。
B.“勒石”是碑刻术语。
指将法书钩摹本背面加朱复印到石面上的工序。
唐代碑刻上常有专款记载勒石者。
C.“郊庙”是指帝王、诸侯在郊外祭祀。
古代祭祀讲求置办三牲祭礼,“三牲”包括猪、牛、马。
D.“三十六年”、“四十年”属于年号纪年法。
中国古代的纪年法包括干支纪年、年号纪年、生肖纪年等等。
5.A. 翰林是我国古代官职名。
它的由来可以一直追溯到唐朝。
由于翰林学士参与机要,有较大实权,当时号称“内相”。
B. 河东代指山西西南。
因黄河流经山西省的西南境,则山西在黄河以东,故这块地方古称河东。
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精练1-4教师版
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精练(1)1、寿联多是祝愿寿者长寿,称颂寿者的品德与功绩。
寿联多为五字或七字,也有达数十字或数百字的。
寿联切事、脱俗、工整而有韵味,选用恰切的词句,注以流畅的气势,使人看了即了解其意义,引起共鸣。
例如:“花甲重逢,外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还多一度春秋。
”这幅寿联写的老人岁数是:()A、60岁B、70岁C、100岁D、141岁答案:D解析:花甲,即60,花甲重逢就是120;增加三七岁月,就是再加三七二十一,就是141;古稀,即70,古稀双庆就是140;更多一度春秋,加起来就是141。
2、下列描写古代历史名人名家的对联,说法错误的是:()A、盛唐诗酒无双士,青莲文苑第一家。
——颂李白B、诗史数千言,秋天一鹄先生骨;草堂三五里,春水群鸥野老心。
——颂杜甫C、枫叶四弦秋,棖触天涯迁谪恨;浔阳千尺水,勾留江上别离情。
——颂白居易D、云过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茵。
——颂王昭君答案:D解析:“云过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茵”是唐代温庭筠的《苏武庙》说的苏武的事,而颂王昭君的对联是“青冢有情犹识路,平沙无处可招魂”。
3、对联集句对大多非原创,是从已有诗文句子中选句配对,推陈出新。
与“劝君更尽一杯酒”(唐·王维)对仗工整的是:()A、天涯涕泪一身遥。
(唐·杜甫)B、与尔同消万古愁。
(唐·李白)C、八骏日行三万里。
(唐·李商隐)D、替人垂泪到天明。
(唐·杜牧)答案:B解析:题干“劝君更尽一杯酒”是唐代王维的《渭城曲 / 送元二使安西》诗句,“劝君”与“与尔”有第二人称相对,“更尽”与“同消”有动词相对,“一杯酒”与“万古愁”数量词相对,所以选B项。
A项“天涯涕泪一身遥”是唐代杜甫《野望》中的诗句;B、“与尔同消万古愁”是唐代李白《将进酒》中的诗句;C、“八骏日行三万里”是唐代李商隐《瑶池》的诗句;D、“替人垂泪到天明”是唐代杜牧《赠别》的诗句。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判断题148道(教师版)
一、官职沿革(一)官职制度判断下列相关内容的解说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古代帝王把帝位让给贤能的人称为禅让,是原始社会末期部落首领的选举制度。
(√)2.我国古代常取爵名封赐大臣,分别为“公、侯、伯、子、男”五等,一直沿用到清代。
(√)3.三省六部:三省为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各部长官称尚书。
六部制从隋唐开始实行,一直延续到清末。
(√)[拓展]隋唐时,三省同为最高政务机构,一般中书省管决策,门下省管审议,尚书省管执行。
中书省长官称中书令,门下省长官称侍中,尚书省长官称尚书令。
尚书省下辖六部,吏部(管官吏的任免与考核等)、户部(管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等)、礼部(管典礼、科举、学校等)、兵部(管军事)、刑部(管司法刑狱)、工部(管工程营造、屯田水利等),各部副职称侍郎。
4.(2016·全国卷Ⅱ)吏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官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长官为吏部尚书。
(√) 5.(2016·全国卷Ⅱ)礼部为六部之一,掌管礼仪、祭祀、土地、户籍等职事,部长官称为礼部尚书。
(×)[拓展]“礼部”,在明代有尚书一人,左、右侍郎各一人,下设四司,分别为:仪制清吏司,掌嘉礼、军礼及管理学务、科举考试事;祠祭清吏司,掌吉礼、凶礼事务;主客清吏司,掌宾礼及接待外宾事务;精膳清吏司,掌筵飨等事务。
6.(2015·全国卷Ⅱ)兵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
(√)7.“举孝廉”是古代一种自下而上的选官制度,即中央和地方一定级别的官吏根据考察情况,将未有官职的士人推荐给中央政府。
(√)8.“征辟”是古代一种自下而上的选官制度。
被征辟者经过试用,确有能力,就正式授予官职。
(×)[拓展]“征辟”是自上而下的选官制度。
一般由皇帝派人去聘任特别有名望的人叫作征召,三公以下召举布衣入仕叫作辟除,合称为“征辟”,为汉代选用官吏的一种制度。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测试10 文学文化常识 教师版
基础知识测试10 文学文化常识教师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100分)1.(4分)下列对课文中相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荀子》为战国末期思想家荀况所作,一小部分出于其弟子之手的散文集。
B. “君子”一语,广见于先秦典籍,是古代统治者和一般贵族男子的通称,强调政治地位的崇高。
后孔子为“君子”一词赋予了道德的含义,如本课“君子曰:学不可以已”中的“君子”即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C. “骐骥”是千里马的别称。
千里马的别称还有“赤兔”“的卢”等。
D. 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即半步;跨两脚为“步”。
【答案】C;【解析】C.“赤兔”“的卢”都只是古代名马的名字,并非千里马的别称。
2.(4分)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司马迁编著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作者持“实录”的精神将人物写得真实丰满,有血有肉。
B. “秀才”和“孝廉”都是汉代察举制度的科名,《陈情表》中的“秀才”也是此义。
C. 《长亭送别》出自元代戏曲家王实甫的《西厢记》,整折戏由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联成一套曲子。
D. “象笏”即象牙做的笏。
笏是封建时代官员上朝时用的手板,有事可记在上面。
【答案】B;【解析】B.《陈情表》中的“秀才”是优秀人才的意思,与科举的“秀才”含义不同。
3.(4分)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表是中国封建时代的一种公文文体,即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
战国时期统称为“书”,如李斯《谏逐客书》。
到了汉代,这类文字被分为四个小类,即章、奏、表、议。
表的主要作用就是表达臣子对君主的忠诚和希望。
B. “东宫”指中国古代太子所居之所,因为在皇宫东边,所以称为东宫。
“东宫”有时也被用作代称太子。
C. 月相纪日法,指用“朔、朏、望、既望、晦”等表示月相的特称来纪日。
每月第一天叫“晦”,每月初三叫“朏”,月中叫“望”,“望”后这一天叫“既望”,每月最后一天叫“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版古文化常识练习题1、有关文言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汉民族最长的叙事诗。
它北朝的《木兰诗》(别称《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
B.乐府三绝:《孔雀东南飞》、《木兰诗》与唐代韦庄的《秦妇吟》。
C.结发:古代成婚之夕,女子要束发。
后称原配为结发夫妻。
D.秦罗敷:“秦”是古诗中美女常用的姓,“罗敷”古代美女的通称。
1.选C.结发:古代成婚之夕,男左女右共髻束发。
后称原配为结发夫妻。
2、有关文言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伏惟:下级对上级或晚辈对长辈说话表示恭敬的习惯用语。
B.床:古代的坐具。
C.新妇:古代年轻妇女对夫家的长辈或平辈的自称。
D.初阳岁:指刚入夏天。
2.选D.初阳岁:冬至以后,立春以前。
3、有关文言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下九:古代农历每月十九为下九,是妇女回娘家的日子。
二十九为上九,初九为中九。
B.六合:古人结婚要选好日子,要年、月、日的干支(干,天干,指甲、乙、丙、丁……;支,地支,指子、丑、寅、卯……;年月日的干支合起来共六个字,例如甲子年,乙丑月,丙寅日)都相适合,叫六合。
又指东、西、南、北、天、地。
C.青庐:用青布搭成的篷帐,是举行婚礼的地方。
盛行于东汉到唐。
D.箜篌:古代的一种弦乐器,23弦或25弦,分卧式、竖式两种。
3.选A.下九:古代农历每月十九为下九,是妇女欢聚的日子。
二十九为上九,初九为中九。
4、有关文言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妾:旧时男人对女人的称呼。
B.公姥:公公和婆婆。
C.适:出嫁。
(始适还家门:刚出嫁不久就被休回娘家)D.黄昏:十二时辰之一,是戌时(相当于现在的19时至21时)。
4.选A.妾:旧时妇女谦卑的自称。
5、有关文言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人定:是亥时(相当于现在的21时至23时),这里指夜深人静的时候。
B. 十二时辰制,西周时就已使用。
汉代命名为鸡鸣、夜半、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
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寅时,依次递推。
C. 古代夜晚分为五个时段,称为五更或五夜。
D. 建安:汉献帝年号。
中国古代的帝王除有姓名之外,往往还有庙号、谥号、尊号和年号。
这些称号多见于史书。
5.选 B.十二时辰制,西周时就已使用。
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6、有关文言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庙号:庙号始于西汉,止于清朝,是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
B. 一般开国的皇帝称祖,后继者称宗,如宋朝赵匡胤称太祖,其后的赵光义称太宗。
C. 也有个别朝代前几个皇帝皆称祖,如明朝朱元璋称太祖,其子朱棣称成祖。
D. 清朝努尔哈赤称太祖,福临(顺治)称世祖,玄烨(康熙)称圣祖。
E. 但是在隋以前,并不是每一个皇帝都有庙号,因为按照典制,只有文治武功和德行卓着者方可入庙奉祀。
F. 唐以后,每个皇帝才开始都不再有庙号。
6.选F. 唐以后,每个皇帝才都有了庙号。
7、有关文言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谥号:谥号是后人根据皇上生前事迹评定其生平的一种称号,有褒贬之意。
所谓“谥者,行之迹”,“是以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
行出于己,名生于人。
”B. 谥号有帝王之谥,由礼官议上;有臣属之谥,由朝廷赐与。
C. 还有称谥,是门徒弟子或是乡里、亲朋为其师友上的谥号。
D. 帝王将相之谥在西周时即已出现。
秦时曾一度废除,汉代恢复,直至清末。
E. 私谥可能始于东汉,或谓春秋时期已有。
民国以后,称谥在一段时间内仍存在。
F. 谥法有固定用字,如慈惠爱民曰文,克定祸乱曰武,主义行德曰元等,这是美谥;G. 杀戮无辜曰厉,去礼远众曰炀,好祭鬼怪曰灵等,这是恶谥;还有表示同情的哀、愍、怀等。
H. 一般人的谥号多用两字,如岳飞谥曰武穆,海瑞谥曰忠介。
7.选 A.谥号:谥号是后人根据死者生前事迹评定的一种称号,有褒贬之意。
所谓“谥者,行之迹”,“是以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
行出于己,名生于人。
”8、有关文言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年号:年号是中国皇帝纪年的名号,由秦朝秦始皇首创,他的第一个年号为“建元”。
B.“建元”以后每个朝代的每一个新君即位,必须改变年号,叫做改元。
C. 明朝以前,封建皇帝每遇军国大事或重大祥瑞灾异,常常改元。
如汉帝在位五十四年,先后用了建元、元光、元朔、元狩、元鼎、元封、太初、天汉、太始、征和、后元十一个年号。
D. 唐高宗在位三十三年,先后用了永徽、显庆、龙朔、麟德、乾封、总章。
咸亨、上元、仪凤、调露、永隆、开耀、永淳、弘道十四个年号。
E. 明朝自第一代皇帝朱元璋开始,包括明、清两代,每一个皇帝不论在位时间长短,只用一个年号,如明太祖只用洪武,清高宗只用乾隆。
8.选A. 年号:年号是中国皇帝纪年的名号,由西汉武帝首创,他的第一个年号为“建元”。
9、有关文言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杜康:相传是最早造酒的人,后世将杜康尊为酒神,制酒业则奉杜康为祖师爷,有“酒圣”之称。
后世常以“杜康”借指酒。
B. 子:对对方的尊称。
衿:古式的衣领。
青衿:是周代读书人的服装,这里指代有学识的人。
C. 阡陌:阡,东西向的小路;陌,南北向田间小路。
D. 建安风骨是以曹氏父子为中心形成的文人集团所表现出的共同的文学倾向,他们高扬政治理想,展示强烈个性,具有浓郁的悲剧色彩,展现了东汉末年动荡的时代,形成了慷慨激昂、刚健有力的诗歌风格,所以称为“建安风骨”。
9.选C. 阡陌:阡,南北向的小路;陌,东西向田间小路。
10、有关文言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又称“诗三百”,共收诗305篇。
内容分为“风”“雅”“颂”,主要手法是“赋”“比”“兴”。
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创作手法的先河。
B.《诗经》“六义”指的是风、雅、颂、赋、比、兴,前三者指的是诗的不同体制;后三者指的是诗的不同表现手法。
C.朱熹在《诗集传》中解释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
D.古代女孩把头发扎成丫髻,叫总角,后来用总角指代少女时代。
10.选D.古代少年男女把头发扎成丫髻,叫总角,后来用总角指代少年时代。
11、2. 有关文言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三径:古代隐士住处的代称。
隐居之地的代称常见的还有:墙东、五柳、沧浪等。
B. 帝乡:皇帝居住的地方,也即所谓都城。
C. 三江:泛指长江中下游。
五湖:泛指太湖区域的湖泊。
一说,指太湖、鄱阳湖、洞庭湖、青草湖、丹阳湖,南昌在五湖之间。
D.下榻:在某地住宿。
榻,狭长而低矮的坐卧用具。
典故:豫章太守陈蕃素来不接待宾客,专为徐稚设一榻,平时挂起,只有徐稚来访才放下。
因此后世有“下榻”之说。
11.选B. 帝乡:天帝居住的地方,也即所谓仙境。
12、有关文言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钟鸣鼎食:指大家世族。
古代贵族吃饭时要鸣钟列鼎,鼎中盛食物。
B. 东隅:日出的地方,表示早。
C. 桑榆:生长树木的地方,表示乡村。
D. 请缨:请求皇帝赐给长缨(长绳),去缚住敌人。
后用此指投军报国。
12.选C. 桑榆:日落的地方,表示晚。
13、有关文言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弱冠:指20岁,古代以20岁为弱年,行冠礼,为成年人。
B. 投笔:投笔从军。
后人把班超投笔于地、参军作战的故事叫做“投笔从戎”,比喻弃文从武,有志报国。
C. 晦:阴历每月的第一日;朔:阴历每月最后一日。
D. 六气:阴、阳、风、雨、晦、明。
13.选C. 晦:阴历每月最后一日;朔:阴历每月的第一日14、有关文言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
B.“楚辞体”是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的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以《离骚》为典型代表,故又称“骚体”。
C.《离骚》开创了我国浪漫主义创作手法的先河。
D.《诗经》和《楚辞》分别是先秦时期北方中原文化和南方楚文化的辉煌结晶。
F. 中国文学史上往往将“风”、“骚”并称,“风”指《国风》,代表《诗经》;“骚”,指《离骚》,代表《楚辞》。
G. 《诗经》与《楚辞》分别是中国文学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传统的两大源头。
14.选G.《诗经》与《楚辞》分别是中国文学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传统的两大源头。
15.有关文言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全称《春秋左氏传》,别称《左氏春秋》,和《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B.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春秋初期,周天子分封天下,一般就是功劳大的,分得土地多,爵位就高,就可以分封为公爵,比如晋文公、秦穆公、齐桓公等。
C.子:古代对长辈的的尊称。
D.寡人:诸侯谦称,寡德之人。
15.选C.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16.有关文言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执事:是执行法律与裁决的官吏。
B.大夫:官职等级名。
夏商周时,官分卿、大夫、士三级,大夫又分上、中、下三等。
后来成为对有官位者的通称。
C.《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学名着。
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又称《国策》。
由西汉刘向所整理编写,共33篇,分为十二策。
《国语》是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D.《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学名着。
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又称《国策》。
由西汉刘向所整理编写,共33篇,分为十二策。
《国语》是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16.选A.执事:办事的官吏,也用于对对方的敬称。
17.有关文言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卿:古代对人的敬称。
如燕人称荆轲为荆卿。
B.竖子:对人的蔑称。
除此之外还有“童仆”和“小孩”的意思。
C.祖:临行祭路神,引申为饯行和送别。
D.古代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
变徵是徵的变调,音调欢畅;羽,声调平和。
17.选D.古代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
变徵是徵的变调,音调悲凉;羽,声调激愤。
18.有关文言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庶子:管理国君的车马之类的官。
B.郎中:宫廷的侍卫。
民间又称医生。
C.箕踞:坐在地上,两腿张开,形象像箕,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
D.《史记》是我国第一部国别体通史,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到汉武帝。
分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类,共130篇,50余万字。
18.选D.《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到汉武帝。
分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类,共130篇,50余万字。
19.有关文言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纪记帝王,世家述诸侯,列传叙人臣,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等,表记各个时期的简单大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