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启发性教学模式引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外启发性教学模式引介

作者:孙加影

来源:《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08年第02期

启发性教学模式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学习,并善于创新知识和提出独到见解。当前,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在知识与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学会如何思考、解决问题、创新知识,对学生而言,比掌握现有知识更加重要。我国许多学者在启发性教学发面做了研究、实践,积累了宝贵的经验。综观国内的研究,把启发性作为一种教学原则的观点居多,作为教学模式进行可操作性的探讨的却是不多见。本文着重介绍国外启发性教学模式的具体做法,希望能对改进创新我们的教学提供一点借鉴。

启发性教学模式历史发展轨迹

在欧洲,启发性教学模式从提出到现在已有几百年的历史。Wittrock将其追溯到柏拉图的对话教学。柏拉图认为真正的学问隐藏在事物的表象背后,只有通过对感官所获得的信息进行逻辑分析和论证,才能发现它们。因此柏拉图的对话教学呈现这样一种风格:师生共同参与理性争辩和对证据有效性的深思熟虑。在文字出现前,人类有价值的知识的存储,主要靠精确记忆。人们使用启发性记忆术把新的信息与已知的事物联系起来,例如应用想象、节奏和音乐,以及其他技术手段(如空间定位法)。

启发性教学模式形成于20世纪后期,主要归功于认知科学的发展和人们对行为主义教学模式的日渐不满。皮亚杰和布鲁纳的研究,将人们的注意力集中在孩子思维活跃的本性上。孩子的智力被看作是他们所领会的符合自然与社会行为方式规范的产物,进而得出这样的结论:训练学生更有效地分析和思考社会现实问题,能够促进他们的智力发育。传统的教学方式被认为轻视启发性,单一的讲授式教学长于传授知识,但是却不利于培养重要的质疑精神和探索在现代科学中暗含的思考的能力。

现代的启发性教学旨在启发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理解事物,自我调控学习。它的理论支柱是关于学生大脑如何进行智力活动的一些理念,这些理念不仅包括应该传递给学生什么启示,也包括教师所采用的传授方法。为了能更加灵活高效,教师也需要了解学生的头脑。例如,教师要清楚学生需要掌握多种不同的学习、思考的策略,以及在何时运用、如何运用这些策略。学生要善于沉思和规划,要不惧怕失败,并且对个人努力的成效信心十足。另外,学生还需要有广泛的知识背景,并且他作为一个优秀的自我调控学习者与思考者,受到过奖赏与支持(Borkowski and Muthukrishna,White)。

启发性教学模式几种类型

1.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教学

这类教学模式将学生看作是“认知学徒”(Collins et al)。需要给学生示范高效的专家型思考过程和学习者的认知特征,学生在成人引导帮助下模仿并掌握这个过程。对教师而言,最难的过程恐怕要数把认知过程清晰可见地呈现给学生,当然这通常要有专家指导(Brown and Campione )。Palincsar and Brown倡导教师示范或模仿一个认知过程(例如在读一篇记叙文的时候预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同时要解释他正在干什么以及他为什么要那样做。学生需要去尝试模仿,当学生尝试这个过程并且在运用这一模式过程中发展了技能,教师就终止提供示范并承担起教练的角色,提供暗示,提示,矫正性反馈以及鼓励。学生在成人帮助下学会自己控制认知过程,并且参与对自己表现的评价(Palincsar)。

教师的角色被认定为提供“脚手架”,学生尽可能多做,其余部分由教师完成(Cazden )。教师对于学生的水平和进步要敏感,教师要活动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Vygotsky)。如果教师的引导远远超越了学生的能力水平,那么教学成效会大打折扣。这类模式鼓励学生习惯性地沉思与规划。教师要营造一个认同沉思比完成任务或回答出问题更加有价值的环境。教师必须洞察学生的需要并鼓励他们评价和管理自己的学习。

2.自我暗示策略教学

为了帮助学生成为更好的自我教育者,Miller 和Brewster提出一个不同的给予学生启示的方法。更好的自我教育者是指他们知道影响他们认知的因素,知道如何控制他们的认知行为,确信认知努力会获取学术成就。自我暗示策略教学是要训练学生当在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进行自我暗示。由于有五种认知过程,因此需要教授五种自我教育的暗示语言:(1)分析任务和要达到的目标(“我要做什么?”)(2)形成行动计划(“我该怎么做?”)(3)评估计划中的每一步效果如何(“我做得怎么样?”)(4)给予每一步积极的反馈(“做得好!”)(5)处理障碍,采取正确的行动(“不完全正确”“保持冷静”“再试一下”)。

当学生掌握了这些言语暗示,教师就应该在真实的学习环境中,示范和展示各步骤和暗示语言,并作出解释为什么自我暗示是必要的以及它们会发挥多大的作用。自我暗示教育策略的培训需要保证能够联合自我激励与自我归因,以确保学生相信自己有能力控制自己的生活,并获取成功。

3.生成与交互式教学

生成式教学模式和交互式教学模式基于一种假设,即所有重要的学习都是生成或建构的过程。一切永恒的知识都是学生的背景知识、理念与体验交互作用的结果(Wittrock ,White)。基于这种假设,学生需要学习如何引导他们自己的知识建构过程。

Wittrock对于生成性教学模式的描述,是基于他对于大脑理解新经验和信息方式的分析。理解是一个识别和搭建新知识与已有知识,以及新知识的各组成部分间的联系的过程。例如,当阅读一篇文章时,学生需要识别文章的内容与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怎样联系起来,还要识别存在于文章中的单词、句子、段落和主题之间的联系。应用生成性教学模式进行教学的教师应由识别偏见、理念和学生带入学习情境的经验开始。教师需要组织课堂经验以帮助学生将新信息与他之前的知识相联系,并且建构一种新的理解或现象模式。教师必须帮助学生把自己看作是生成见解的角色,努力把课堂经验与真实世界的经验联系起来。学生控制并保证积极投入学习,通过教学生成新见解,并把成功归因于积极努力的学习(Wittrock)。因此,学生必须学会认知和自我调控的策略,他们需要指引自己认知和思考的过程。

Biddulph和Osbourne提倡的“交互教学”。如生成性教学模式那样,关注学生所学知识的广度和准确性。这种模式被分成五个连续的阶段。在第一阶段,教师要选出一个研究主题。它可以是学生当前关注的热点、兴趣,或者是难题。主题要能与学生每天感知事物的方式相关,并能够让学生觉得与自己生活中实际的社会重要事物相关。它也应该是属于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实际调查的范围内。第二阶段,教师鼓励学生思考和讨论主题。学生也可以参加一些探索性的活动,观察、阅读,找出相关的书面材料。在这个阶段教师要明确学生的想法和信念是有趣的、重要的。第三阶段,教师确认关于主题学生会愿意回答的问题。这些问题是逐步展开和明确澄清的,以便成为学生深入研究的基础。教师必须确保问题对学生很重要。第四阶段,学生逐步展开计划,调查并收集答案。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反思计划,考虑备选的调查方式。教师帮助学生思考备选的对于结果的解释,并计划下一步的研究。学生逐渐认识到他们自己的想法很有价值,他们有责任发展这些想法,这才是重要的。

4.逻辑争辩模式

有学者建议教学模式应集中于逻辑争辩般的思维训练上。这类教学模式要求教学生争辩的技能、形式,争论过程中的分析,以及为自己的主张辩护,抵御其他人的反诉。Kuhn给教师提供了一种具体化的方式,那就是讨论和修改内在的以及学生日常生活中使用的不易察觉的思维策略。然而,教师在课堂上介绍真正的关于有争议问题的辩论时是保持高度机警的,结果学生很少能有机会面临信念的挑战或是有机会经历真正的辩论。

启发性教学模式的主要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