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哲学有感 启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读康德所得的启思

在时代中的最重音大多数都是别树一帜的理论和思想,休谟的经验论如此,康德的先天综合判断理论更是如此。除了大家熟知的纯粹理性判断为首的三大批判给时代和众人带来的头脑冲击,更令我深思的是康德的独立思考。记得康德曾这样说过,启蒙最大的敌人就是懒惰和怯弱,这种懒惰与怯懦是一切愚蠢和蒙昧的根源。欧洲启蒙运动正是先锋者发觉不能再懒惰,将一切烦忧委诸他人,更是要面对挑战,乐于改变现状,这也正是启蒙运动的真谛所在,而这一切都应从独立思考开始。让思想再启蒙,从自己的未成年状态中走出来,让每个人勇于独立思考,勇于公开运用自己的理性。这种独立思考,更多的是要求人自觉运用自己的理性,对任何以往或现有的主流价值看法或者宗教信仰加以批判的看待,更是追问这个信仰价值所依存的根据。在审视的过程中,若只是局限于独立思考,未免会产生偏见,要公开的运用理性,将自己独立思考的产物公开发表,才有机会接受他人的批评和看法,从而缩小其局限性和片面性,才是有利于学问探讨研究的氛围。

“哥白尼式革命”是对康德理性批判的成果赞誉,哥白尼的地心说推翻了传统天文学理论,更是推翻了人们心中常识性的观点,指出真理是存在于一个新的,非常识性的观点。同样,纯粹理性批判不仅仅是驳斥了独断论和怀疑论的缺失,更是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关于主体和客体的关系,知识不是由客观对象所决定的,对象是由我们的主观认识能力所决定的。康德借着理性批判所推动的思想方式的革命,要求人类的理性要从常识性的成见解放出来。对客观知识的认识是来自于认知主体,而非客体,客体只是被认知主体感知后,经过知性转化为概念判断,再由理性将其归纳入思维的最高统一,才使经验成为可能,才是所谓常识性的客观知识。康德就是采用这种批判的方式,揭露经验之所以可能的先天条件,逻辑上先于经验又决定经验,更是确保了科学的客观性,这就是“先验”。

康德的批判向来被分为两面,消极的是思辨理性不能超越经验的界限,积极的是实践理性必须超越经验的界限。思辨理性被区分为感性、知性与理性,经由感性对象被给予,经由知性对象被思维,而理性作为最高的认识能力,将被知性处理过的概念判断纳入思维的统一。实质上,理性是一种规范性的原理能力,并不直接涉及对象或经验,只涉及知性,因此在知识的形成上不能提供任何建构性的原理,而超越经验的“超验”运用只会导致形而上学的混乱。然而当思辨理性逾越经验的界限就会产生二律背反,一个论断的正命题和反命题都同样有根据,能够证明相反命题的不成立性。这正是因为思辨理性逾越了经验的界限,思辨理性必须停留在经验的层面,这样才有对象通过感性呈现给我们,而感性不可能感受到对象的“物自体”,只是物自体所呈现给人的“现象”,也就是说“物自体”是“超感”的,我们只能认识到“现象”而不能认识到“物自体”。物自体并非倡导不可知论,而是给科学划定的范围界限,也是为意志自由、上帝存在与灵魂不朽等问题留有探讨的空缺。所谓理论理性是指涉及认识客观世界的理性,而实践理性则是涉及人的内心立意或者行为决定的理性,它们都是要求普遍且是必然有效的。从经验世界无法分析出普遍且必然有效的行为律则,只能超越经验的界限,才能得出普遍且必然有效的道德律,也就是“断言令式”。或者说,在思辨理性的领域内,纯粹理性固然不能提供任何建构性的原理,只能提供规范性的原理,但在实践理性的领域内,独立于经验之外的纯粹理性却具有建构性的作用。就如在《纯粹理性批判》中理论理性无法证明的意志自由、上帝存在和灵魂不朽,在《实践理性批判》中却作为实践理性的三个公设而被重新建立起来。

这就是我上此课得出的新的启思,一是更为宏观和另一种视角的看待新思想理论的提出,二是将知识成体系的串联起来,更加形成一种套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