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轮的检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六齿轮的检测

齿轮传动是应用最广泛的传动机构之一,它在机床、汽车、仪器仪表等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主要功能是传递运动、动力和精密分度等。齿轮传动的精度将会直接影响机器的传动质量、效率和使用寿命。本课题将结合齿轮的使用要求,研究齿轮的检测方法。

检测齿轮的目的有两种:(1)为了确定齿轮的使用性能,应综合研究齿轮的各部分误差对使用性能的影响,因为齿轮的几何参数较多,它们的误差可能得到相互补偿,宜采用综合检查法;(2)为了研究切削过程的正确性,应研究齿轮单独参数的误差大小,宜采用单项测量。

实验6-1 用齿轮径向跳动检查仪检测齿轮的齿圈径向跳动误差

一、实验目的

1.了解齿轮径向跳动检查仪的结构、工作原理

2.熟悉测量齿轮径向跳动误差的方法

3.加深理解齿轮齿圈径向跳动误差的定义及数据处理方法

二、测量原理及仪器结构说明

齿圈径向跳动△Fr是指在齿一转范围内,测头在齿槽内在轮齿上,与齿高中部双面接触,测头相对于齿轮轴心线的最大变动量。测量原理如图6-1所示。

图6-1测量原理

图6-2为齿轮跳动检查仪,它主要是由底座1,滑板2,顶尖座4,顶尖座锁紧手轮5,顶尖座锁紧手柄6,调节螺母7,指示表架8,指示表提升手柄9,指示表10组成。该仪器可测模数为0.3-5mm的齿轮,指示表的分度值为0.001mm。仪器备有不同直径的球形测量头,可以测量各种不同模数的齿轮。

图6-2齿轮跳动检查仪

1—底座;2—滑板;3—纵向移动手轮;4—顶尖座;5—顶尖座锁紧手轮;6—顶尖锁紧手柄;7—升降螺母;8—指示表架;

9—指示表提升手柄;10—指示表

d 1.68m式

为了使测头球面在被测齿轮的分度圆附近与齿面接近。球形的测头直径应按下式选取:

p

d为球形的测头直径,m为齿轮模数。

p

测量时,将测量头放入齿间,逐齿测出径向的相对差值,在齿轮一圈中指示表读数最大的变动量,即为齿圈径向跳动量。

三、测量步骤

1.将被测齿轮套在心轴上,心轴装在仪器的两顶尖之间,心轴与顶尖间的松紧要适当,以能灵活转动而没有轴向窜动为宜。

2.根据被测齿轮模数选择适当的球行测头,并安装在指示表10的测量杆下端。

3.旋转手柄3,调整滑板2的位置,使指示器测量头位于齿轮宽的中部,借升降调节螺母7和提升手把9,使测量头位于齿槽内,调整指示表10的零位,然后开始测量。

4.逐齿测量,每测一齿,须抬起提升手柄9,使指示表测量头离开齿间,测量一圈,记下指示表读数,将读数添在报告中。

5.处理测量结果,根据齿轮的技术要求,查出齿圈径向跳动公差Fr。判断被测齿轮的适用性。

五、思考题

1.齿圈径向跳动误差△Fr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它对齿轮传动有什么影响?

2.为什么不同模数的齿轮,测量时要选用不同直径的测头?

实验6-1 用齿轮径向跳动检查仪检测齿轮的齿圈径向跳动误差

名称分度值测量范围计量

器具

齿轮标注模数mm 齿数Z 齿圈径向跳动公差被测

齿轮

测量记录

序号读数序号读数序号读数

1 13 25

2 14 26

3 15 27

4 16 28

5 17 29

6 18 30

7 19 31

8 20 32

9 21 33

10 22 34

11 23 35

12 24 36

实测齿圈径向跳动误差△Fr

合格性判断

班级学号学生姓名指导老师成绩

实验6-2 用万能测齿仪检测齿轮齿距偏差及齿距累积误差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万能测齿仪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2. 练习齿距偏差∆pt f 及齿距累积误差∆P F 测量方法

3. 掌握控制齿距偏差及齿距累积误差的意义 二、测量原理及仪器说明 1.测量原理

齿距偏差∆pt f 是指分度圆上实际齿距与公称齿距之差。齿距累积误差∆P F 是指任意两同测齿廓在分度圆上的实际弧长与公称弧长的最大差值(取绝对值)。 齿距累积误差一般采用两种测量方法:相对法和绝对法。

本实验采用相对量法,相对测量法是以任意一个齿距为基准,将仪器指示表调至某一示值(通常为零),然后沿整个齿圈依次测量其它齿距对于基准齿距的偏差值(即相对齿距偏差),经数据处理后得出齿距偏差

∆pt f 和齿距累积偏差∆P F 。

2.仪器说明

万能测齿仪是应用比较广泛的齿轮测量仪器,除测量圆柱齿轮的齿距、基节、齿圈径向跳动和齿厚外,还可以测量圆锥齿轮和蜗轮。其测量基准是内孔。

图6-3为万能测齿仪的外形图。弧形支架7上的顶针可装齿轮心轴,工作台支架2可以在水平面内作纵向和横向移动。工作台上的滑板4能够作径向移动,借助锁紧装置3可固定在任意位置上。松开锁紧装置3,靠弹簧的作用,滑板4能匀速地移到测量位置,进行逐齿测量。滑板上的测量装置5上带有测头和指示表6。万能测齿仪的测量范围为模数m=0.5~10mm ,最大直径为150mm ,指示表的分度值i=0.001mm 。

图6-3万能测齿仪

1—底座;2—工作台支架;3—螺钉;4—滑板;5—测量装置;6—指示表;7—弧形支架;8—重锤

用万能测齿仪测量时,将套在心轴上的齿轮装在仪器上、下顶尖之间,调节测量滑架使活动测头与固定

测头沿齿轮径向大致位于分度圆附近,将仪器指示表凋零,重锤保证齿面和测头接触稳定可靠,测完一齿后,将测量滑架沿径向退出,使齿轮转过一齿后再进入齿间,直到测完一周后复到测量基准齿,此时仪器指示表仍指在零,必须注意,由于重锤的作用,每次将测量滑架退出时要用手将齿轮扶住,以免损坏测头。

三、测量步骤

1.将被测齿轮套到心轴上(无间隙),并一起安装在仪器的两顶尖上。

2.调整仪器的工作台和测量装置,使两测量头位于齿高中部的同一圆周上,与两相邻同侧齿面接触。在齿轮心轴上挂上重锤8,使产生测力,让齿面紧靠测头。

3.以被测齿轮的任一齿距作为基准齿距,调整指示表的零位。然后将测量头退出并进入被测齿面,反复三次,以检查指示表的示值稳定性。

4.按顺序逐齿测量各个齿距,记下读数。

四、数据处理

齿距偏差和齿距累积误差可以用计算法或作图法确定。计算法较为方便常用,下面举例说明。

为方便起见,可以列成表格形式(表6-1)。将测得的齿距偏差记入表中第二列,对测得值按顺序逐齿累积、记入第三列。计算基准齿距对公称齿距的偏差。因为第一个齿距是任意选定的,假设它对公称齿距的偏差为K ,以后每测一齿都引入了该偏差K ,K 值为各个齿距相对偏差的平均值,按下式计算:

∑∆=n

pt f k 1

相对/z =

10

5

+=+0.5m μ 将第二列齿距相对偏差分别减去K 值,记入第四列,其中最大值的绝对值,即为该被测齿轮的齿距偏差:

m f pt μ5.4-=∆

将实际齿距偏差逐一累积记入第五列,该列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即为被测齿轮的齿距累积误差。

m F p μ5.8)5.4()4(=--+=∆

表5-1 齿距偏差及齿距累积误差计算示例(齿数z=10) (m μ)

三 四 五 齿距序号

相对齿距偏差读数值

读数值累加

∑∆n

pt f

1

相对

齿距偏差

pt f ∆

齿距累积误差

p F ∆

1 0 0 -0.5 -0.5 2

+3

+3

+2.5

+2

相对

pt f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