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县东庐中学秋七年级语文上册 古代诗歌四首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第4课 《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 人教部编版2024)
涵泳古代诗歌邂逅四季之美——《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学习目标】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结合朗读展开想象,感受诗歌的情境。
2.联系写作背景,感悟诗歌中寄寓的情感,初步体会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
3.初步了解古代诗歌的一些常识,学习欣赏古诗。
【重点难点】1.感悟诗歌中寄寓的情感,初步体会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
2.结合朗读展开想象,感受诗歌的情境,学习欣赏古诗。
【任务群】任务一:备查·古诗新知任务二:遇见·四季之美任务三:涵泳·感悟哲思任务四:吟诵·声韵传情【学习过程】中国古代诗歌灿若繁星,学校文学社为了让我们更好的感受古诗词之美,准备以《古代诗歌四首》为内容,制作一期“涵泳古代诗歌邂逅四季之美”为主题的展板,请你帮助文学社完成展板设计的相关任务。
[课前学习任务]★任务一:备查·古诗新知展板第一展区为“备查·古诗新知”,请你根据下列知识链接、课下注释以及自己查找的资料,帮助完成第一展区的表格填写。
【知识链接】古体诗:古体诗是与近体诗相对而言的诗体,也称古诗、古风,古体诗格律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较宽,篇幅长短不限,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和杂言体。
四言体盛行于西周、春秋战国时期,是古代产生最早的一种诗体。
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格律诗,是一种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的诗歌体裁。
为有别于古体诗而有近体之名。
指初唐之后,形成的又一诗歌体裁。
近体诗包括绝句(绝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简称五绝,七言的简称七绝。
)、律诗(一般每首八句,五言的简称五律,七言的简称七律,超过八句的则称为长律或排律。
)。
元曲:元曲是继唐诗宋词后兴起的一种艺术形式,是一种新的诗体,包括杂剧和散曲两部分。
散曲又分小令和散套(又叫套曲、套数)。
小令在元代又名“叶儿”,每首能独立,相当于一首诗或一阕词;由于它是能歌唱的文字,所以就有不同的曲调;每个曲调都有一个名称,叫曲牌,表示不同的谱式,规定小令的字数、句数、平仄、韵脚;通常一首小令一个曲牌,但也有例外的;曲牌表示曲调,小令另有题目。
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县东庐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学案(无答
春学案学习重点、难点:1、感受春的形象,从中体会感情。
2、学习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描绘景物。
课前预习:1、根据拼音写汉字:xīnxīn()然朗rùn()软 miánmián() y ùnniàng()应hè()黄yùn() chēng()伞 dǒus ǒu()gēbo() liáo()亮 hōng()托2、填写文中..词语:繁花()叶呼()引伴()风流水披()戴()舒活()骨花()招展稀()疏疏一年之计在于()3、简介作者朱自清:4、反复朗读这篇课文,理清文章思路,列出......,并说说..本文的结构提纲你读了这篇文章之后的感受..。
5、从你学过的古诗中,搜集描写春的诗句。
课堂学习:一、导入二、检查交流预习情况。
三、感知课文:朗读课文,思考:文章重点描绘了春天的哪几幅图画?四、研读课文研读“盼春”:1、作者在文首就体现了对春天的盼望之情,这种盼春的心情还非常急切,除了对春有一种急切的盼望之情,还因为春的即将来临而流露了怎样的感情?研读“绘春”:(一)万物复苏1、哪一句话总写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情态,画出了春的轮廓?2、从哪几个方面把大地苏醒的景象写的形象动人?(二)春草1、在描绘春草时,有的字词用得特别好,生动形象的写出了草的特点,你认为是哪些字词?这些字词写出了春草的什么特点?2、写草和写孩子们的嬉戏有什么关系?(三)春花1、描写春花时,作者按什么顺序来写?2、在对树上花进行描写时,作者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写出了花的哪些特点?3、作者描写地上花时,为什么说它们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4、既是写花,为什么还要写蜜蜂、蝴蝶?写蜜蜂时有一个字用的特别好,你认为是哪个字,好在哪?(四)春风作者从哪些角度对春风进行了描写?写出了春风的什么特点?(五)春雨作者是如何来描写春雨的特点的?(六)春人对人们的迎春,争春现象,作者用一句话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并从中给予人们启迪,同时也从中抒发了自己的感情,你认为是哪句话?怎样理解这句话?研读“赞春”:作者在对春天进行赞美时,主要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它们分别表现了春天的什么特点?五、总结归纳文章中心思想:六、拓展延伸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七年级语文上册4《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
古代诗歌四首七年级语文导学案审批:主备李玉萍授课学生班级题目:古代诗歌四首教学目的:1.了解诗歌有关知识。
2.品味语言,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3.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并熟练地背诵、准确地默写。
4.理解诗的主要内容,培养热爱中国文化精华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字词含义和诗歌大意;2、了解一些古代诗歌常识。
教学难点:欣赏精彩文句,培养想象能力,体会诗歌意境和思想感情。
课前自学:要求熟读甚至背诵课文,借助注释理解诗歌大意,并划分诗歌节奏。
第一课时自学交流案一、教材助读:诗歌相关知识简介乐府是汉代封建王朝建立的管理音乐的一个宫廷官署。
乐府最初始于秦代,到汉时沿用了秦时的名称。
公元前112年,汉王朝在汉武帝时正式设立乐府,其任务是收集编纂各地民间音乐、整理改编及创作音乐、进展演唱及演奏等。
古人把这一乐府机构收集并制谱的诗歌,称为乐府诗,或者简称乐府。
唐代以后,即把指汉、魏、晋、南北朝的乐府诗称为古乐府。
后代模仿其体制的作品,有时也称古乐府。
律诗:中国近体诗的一种,格律要求非常严格。
常见的类型:五律、七律律诗形式: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首分别为五言、七言句,简称五律、七律律诗有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8句每首中间两联必须用对偶散曲是金元时期在我国北方兴起的一种新体诗。
我们通常所称的“元曲〞是指杂剧和散曲两种文学形。
散曲大致分为小令和套数两种二、走进文本〔借助工具书完成问题,看哪组又快又好〕1、了解古代诗歌常识通常所说的古代诗歌包括古体诗、乐府诗、律诗、绝句、词、曲等。
唐代以前出现的较少格律限制的诗体叫诗。
如本课的。
而把唐朝新出现的诗、叫近体诗。
如本课的和就是律诗。
律诗,因格律要求严格而得名,有言律诗、言律诗两种;律诗的格律有规定、限制了对仗,八句可分为四联,两联必须两两对仗,是两对对偶句。
五言律诗的节奏一般为,七言律诗的节奏一般为或。
曲是一种及词相近的韵文形式,出现于南宋和金代,盛于元代,是受民间歌曲的影响而形成的,句法较词更为灵活,多于口语,用于韵也更接近口语。
2019-2020学年(秋季新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4《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秋季新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4《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新人教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诗词有关知识,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并熟练地背诵,理解诗歌意。
能力目标:品味语言,体味诗词的意境。
情感目标: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重点难点】 1. 诵读并背诵,理解诗歌意思。
2. 品味语言,体会意境。
【方法手段】 1.诵读法 2.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观沧海》《次北固山下》一.新课导入古代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其中有很多佳作,不仅语言隽美,而且意境深远;它们有的充满了生活的情趣,有的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因此千百年来广为传诵,成了流传千古的名篇。
我们在课外已经接触了不少优秀的古代诗词,从今天开始,我们将陆续学习课本中的五首古代诗词,主要是领会古人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手法,和讲究炼字炼句的创作精神。
二.讲解《观沧海》【知识链接】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今安徽毫州)人,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建安时期的代表诗人之一。
东汉末年,在镇压黄巾起义军中,逐步扩充军事力量。
建安元年迎汉献帝到都许昌,用他的名义发号施令,“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
官渡之战大破军阀袁绍后,逐渐统一了北方。
建安十三年,进位为丞相,率军南下,被孙权和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
后封魏王。
曹操一生未称帝,他病死后,曹丕继位后不久称帝,追尊曹操为武帝。
他在北方屯田,兴修水利,解决了军粮缺乏的问题,对农业生产的恢复有一定作用;用人唯才,打破世族门第观念,罗致地主阶级中下层人物,抑制豪强,加强集权,所统治的地区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精于兵法,著《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书。
善诗歌,其诗内容较为丰富,风格慷慨悲壮,《观沧海》、《龟虽寿》、《短歌行》和《蒿里行》等篇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求贤若渴之心,或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苍劲悲凉。
七年级语文(上)古代诗歌四首学案
语文古代诗歌四首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有关文学知识。
2、理解每句诗的含义。
3、品味语言、体会诗歌的意境。
4、背诵并默写诗歌。
【学习重难点】品味语言、体会意境,诵读并背诵。
【预习形成】一、诗歌导读《观沧海》是曹操率军征乌桓时所作。
公元207年,曹操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七月出卢七寨,临碣石山。
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次北固山下》王湾的诗追求壮美的意境,具有北方诗派的风格。
但由于他“往来吴楚间”,所作诗也受到江南清丽山水的陶冶以及在开元初兴起的吴越俊秀诗风的影响,《次北固山下》就作于他游江南之时。
《钱塘湖春行》这首诗是长庆三或四年春(823或824年)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所作。
乐天在杭州时,有关湖光山色的题咏很多。
这首诗处处扣紧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恰到好处。
《天净沙.秋思》,这是一首散曲。
马致远描绘了一幅绝妙深秋晚景图,真切的表现出天涯沦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
一、、积累与运用。
1停顿节拍。
请给下列句子划分节拍:(1)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2)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3)江春入旧年 (4)断肠人在天涯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碣.石()澹.澹()竦.峙()萧.瑟()沙堤.()鸣chán( ) 枯téng( ) 归yàn()昏yā( ) chán ( )院3、.解释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 ) (2)、潮平两岸阔. ( ) (3)、风正一帆悬. ( ) (4)、海日生.残夜( ) (5)、乱花渐欲.迷人眼 ( ) (6)、最爱湖东行不足. ( ) (7)、枯藤老树昏鸦.. ( )(8)、次.北固山下 ( )4、作家作品(1)《观沧海》选自,作者字,末年家、家、诗人。
他的诗以见称。
(2)《次北固山下》选自,作者,洛阳人代诗人。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3无解答新人教版
《古代诗歌四首》学习目标1.教会学生诵读,让学生在吟咏之中加深理解,熟读成诵。
2.引导学生从形象入手,体会诗的意境,领会诗所表达的深刻的思想感情。
3.帮助学生了解有关诗歌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作者的生平、思想。
学习重点1.朗读并背诵诗歌。
2.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感情。
学习难点理解诗句蕴含的情理。
学法指导诵读课文过程中体会作者感情诗歌的意境及主旨。
知识准备预读练习册“我的瞭望台”备课组补充学习流程预习指导1、朗读诗歌,注意节奏。
2、搜集作者相关情况。
任务导学一、导入新课同学们,谁知道在我国的唐代、宋代、元代分别有哪种文学体裁发展得最有成就?(唐诗、宋词、元曲)的确,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诗的国度,以古老的《诗经》发端,优秀的诗歌作品浩如烟秒。
今天我们就学习一首唐诗《次北固山下》(板书课题)二、明确学习目标三、检查预习(温故知新)四、学习《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1.标题解说你从此诗的标题中知道了哪些信息?龙标:今湖南黔阳,唐时甚僻。
诗中指王昌龄,古人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
左迁:古尊右卑左,即贬官。
这首诗是作者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感愤、寄以慰藉的好诗。
2.背景介绍王昌龄是盛唐诗坛上一位以写边塞题材为主的著名诗人。
他特别擅长写七绝。
天宝初年,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与他便有密切的交往。
王昌龄一生遭遇坎坷,他的性格与李白的傲岸不羁有着相似之处。
据说李白从天宝三年离京漫游,到扬州时,听到王昌龄被贬龙标尉这个不幸的消息,便题诗抒怀,遥寄给远方的友人。
3.作家作品简介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著名诗人。
青年时曾漫游全国各地,后应诏入京,三年后离开,长期游历,安史之乱时,因参加王璘幕府,被流放夜郎,中途遇赦,晚年漂泊。
李白思想教复杂,总有报国之志,但一生遭遇坎坷曲折。
他是继屈原之后的最伟大浪漫主义诗人。
本诗是李白听到王昌龄遭贬远调时写给他的,表达了对他的同情。
4.整体感知:(1)听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并用“/”划分诗句的节奏。
2024秋季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新教材详案4 古代诗歌四首(名师教案)
4 古代诗歌四首【核心素养】◎文化自信:激发对中华优秀诗歌文化的热爱。
◎语言运用: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初步了解古代诗歌的一些文学常识。
◎思维能力:结合写作背景和景物描写,感悟诗歌中寄寓的情感,初步体会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
(重点)◎审美创造:学习欣赏古诗,结合朗读展开想象,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难点)【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准备】布置学生完成《状元大课堂》本课预习部分。
第1课时【课时目标】1.了解有关古代诗歌体裁的知识,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诗歌。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领悟诗歌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3.品味赏析诗句,初步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我国的诗歌文化源远流长,从《诗经》算起,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中华文明史上优秀的诗歌灿若繁星。
请大家自由说说你记得哪些优秀诗歌。
(学生自由回答)诵读古代优秀诗歌,我们的心灵能得到滋养,情感会变得细腻和丰富。
俗话说,听人说美味,总不如自己亲口尝一尝来得真切。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四首古代诗歌,学习古人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手法,领会古人讲究炼字炼句的创作精神,从中感受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
【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激活学生对诗歌的记忆,营造学习诗歌的氛围,点燃学生学习诗歌的热情,直接入题。
二、初读诗歌,了解诗歌体裁师:这四首优秀的古代诗歌体裁各不相同,有四言古诗、律诗、绝句、散曲。
根据以前学习诗歌的经验,你能准确区分它们的体裁吗?预设《观沧海》是四言古诗,《次北固山下》是律诗,《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绝句,《天净沙·秋思》是散曲。
师:这几种诗歌体裁各有何特点?(学生讨论后,教师补充)预设课件出示:古体诗:与近体诗相对而言的诗体,也称古诗、古风,有“歌”“行”“吟”三种载体。
古体诗格律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较宽,篇幅长短不限,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和杂言体。
四言体盛行于西周、春秋战国时期,是古代产生最早的一种诗体。
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四首》教案 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四首》教案新人教版○教学目标①了解诗词有关知识。
②品味语言,体味诗词意境。
③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并熟练地背诵。
④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品味语言,体会意境,诵读并背诵。
○课前准备唐宋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化的艺术瑰宝,多读多背必有好处。
课前让学生再搜集一些与之相关的诗词,以开阔视野,拓展思路,增加积累。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习《观沧海》、《次北固山下》、《钱塘湖春行》。
○教学设计观沧海曹操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生自由朗读,扫清文字障碍,教师正音。
学生带着问题,自主学习。
三、[问题组]①全诗以哪个字展开来写的?②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哪些诗句是写现实的?哪些诗句是想像的?③诗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学生四人小组交流学习,全班讨论明确:[明确]①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以下由“观”字展开,写登临碣石的所见所感。
②全诗写了三层意思。
第一层(开头两句):交代观海的地点,直陈其声,非常质朴,“观”字领全篇。
第二层(“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描写海水和山岛。
海水荡漾,山岛耸立——动静相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
树木百草,秋风洪波——静动相配,显示了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象。
这一层全是写现实中的实景。
第三层(“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借助奇特的想像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
是虚景,从两个“若”字可以看出。
最后两句是附文,是为和乐而加,与诗的内容无关。
四、研读与赏析“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诗句,诗人将自己这种昂扬奋发的精神融会到诗里,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怀。
基调苍凉慷慨,历来被视为“建安风骨”的代表作。
次北固山下王湾一、导入新课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因此乡愁成了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
二、感知内容:学生自由朗读,思考下列问题:①诗的四联各写了什么内容?四联之间有怎样的关系?②哪些诗句直接表达了思乡之情?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明确:①首联:诗人在船上,想像船到某某后,还要乘驿车到别处,暗含旅途奔波之劳。
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东庐初级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 散文诗两首》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散文诗两首
《荷叶母亲》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把握文章内容。
2、学习诗歌中借助某种具体的形象来抒发情感的写法。
3、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
学习重点:
反复诵读诗歌,把握文章基调;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或看拼音写汉字。
菡萏
..攲.斜并蒂.荫.蔽
姊.妹花ruì慈lián
2、收集作者冰心的有关资料,将重点信息整理在下面。
冰心:
3、初读课文,完成下列填空。
《荷叶母亲》抒写和歌颂的对象是,全文的点睛之笔是。
4、再读课文,说说诗歌内容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5、我国有许多表现“母爱”这一主题的古代诗词,请你默写一首。
(要写出题目和作者)
二、课堂研讨:
1、导入
2、检查预习
3、学习交流:
(1)正确、流利、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画出文中描写“荷叶”、“红莲”的句子,说说:这是一朵的红莲、这是一片的荷叶
并结合课文说说你的理由。
(2)再读课文,细读赏析:
①勾画出描写“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场景的句子进行品读,体会诗句描绘的意境。
②揣摩“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这句话的含义及其在全文中的作用。
③你还喜欢文中的哪些美句,将它画出并说说你的理解和感受。
三、拓展练笔
请你也写一段话或一首小诗,表现对父母的爱。
(可以学习诗歌中借助某种具体的形象来抒发情感的写法。
)。
七年级语文上册4《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新人教版
古代诗歌四首【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诗词有关知识,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并熟练地背诵,理解诗歌意。
能力目标:品味语言,体味诗词的意境。
情感目标: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重点难点】 1. 诵读并背诵,理解诗歌意思。
2. 品味语言,体会意境。
【方法手段】 1.诵读法 2.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观沧海》《次北固山下》一.新课导入古代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其中有很多佳作,不仅语言隽美,而且意境深远;它们有的充满了生活的情趣,有的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因此千百年来广为传诵,成了流传千古的名篇。
我们在课外已经接触了不少优秀的古代诗词,从今天开始,我们将陆续学习课本中的五首古代诗词,主要是领会古人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手法,和讲究炼字炼句的创作精神。
二.讲解《观沧海》【知识链接】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今安徽毫州)人,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建安时期的代表诗人之一。
东汉末年,在镇压黄巾起义军中,逐步扩充军事力量。
建安元年迎汉献帝到都许昌,用他的名义发号施令,“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
官渡之战大破军阀袁绍后,逐渐统一了北方。
建安十三年,进位为丞相,率军南下,被孙权和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
后封魏王。
曹操一生未称帝,他病死后,曹丕继位后不久称帝,追尊曹操为武帝。
他在北方屯田,兴修水利,解决了军粮缺乏的问题,对农业生产的恢复有一定作用;用人唯才,打破世族门第观念,罗致地主阶级中下层人物,抑制豪强,加强集权,所统治的地区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精于兵法,著《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书。
善诗歌,其诗内容较为丰富,风格慷慨悲壮,《观沧海》、《龟虽寿》、《短歌行》和《蒿里行》等篇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求贤若渴之心,或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苍劲悲凉。
散文亦清峻整洁。
著作有《魏武帝集》,今有整理排印本《曹操集》。
后人对其评价,尤其《三国演义》将其刻画为乱世奸雄形象,与历史颇有出入。
七年级上册 4《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无答案
《天净沙 秋思’》
一作者简介
马致远:号东篱,元代大都人,是当时著名的元曲作家,被人称为“元曲四大家”天净沙:曲牌名秋 思:题目
二 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三 感受诗歌的意象美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四 合作探究
1“小桥/流水/人家”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这样的画面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整体翻译:听说王昌龄被贬到龙标遥寄此诗。
2·作者。
李白:唐代伟大浪漫主义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人称“诗仙”。
3.王昌龄:唐代著名边塞诗人。诗家天子,七绝圣手。因“不护细行”被贬龙标(黔阳)尉
二听范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并用“/”划分诗句的节奏。
三 了解诗歌大意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2请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古道西风瘦马”所展现的画面。
3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4请写出这首散曲的主旨句及其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5积累思乡主题的诗句
练习作业:
1.这首《观沧海》是《步出夏门行》中的一章,作者,是时期著名的家,家、诗人。他的诗以见称。
2.给下面加点词释义:
8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所展现的画面。
9、“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运用什么修辞,蕴含什么哲理?
10、“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运用什么修辞,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1请写几句表现思乡之情的古诗
12.《天净沙·秋思》是一首散曲中的。天净沙是秋思是散曲的。
13.《天净沙·秋思》作者,是元代著名、。他与被称为“元曲四大家”。他的《天净沙·秋思》被称为“”。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古代诗词四首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古代诗词四首》教学目标:一、熟读并背诵、默写四首诗歌;二、了解一些古代诗歌常识;3、明白得诗歌字词含义和诗歌大意;4、初步学习欣赏出色文句;五、培育想象能力,体会诗歌意境和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一、明白得诗歌字词含义和诗歌大意;二、了解一些古代诗歌常识。
教学难点:欣赏出色文句,培育想象能力,体会诗歌意境和思想情感。
讲课方式:教学法,问答法,讨论法教学时数:3课时预习要求:熟读四首诗歌,阅读课文注释。
借助参考书,查出《观沧海》《次北固山下》。
里面不懂的字词。
尝试归纳两首诗歌的主旨。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教学一些古代诗歌常识。
疏通《观沧海》《次北固山下》字词和诗歌大意,熟读并背诵全文。
完成课后练习一之1。
教学步骤:一、导入:看图片,引发学生爱好。
导入本课的学习。
二、导读《观沧海》(一)简介作者,诗歌创作背景。
补充,八月,曹操统一了北方,九月,通过此地。
(二)熟悉诗歌。
听《观沧海》朗诵。
一、学生齐读《观沧海》。
二、教师点评,教正读音。
重点强调“碣”“澹”“茂”的字形。
(三)明白得字词。
沧(青绿色)临(到,登临) 碣石( )何(何等)澹澹(水波荡漾的样子) 竦峙( ) 萧瑟(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之(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成份,不译。
)行(运行)假设(仿佛)其(代词,指大海)星汉;灿烂(光荣鲜明耀眼)幸()至()以(连词,来)咏(以诗词等来赞颂或表达)(四)整体把握,疏通文意。
一、归纳诗歌要紧内容和主旨。
(讨论回答)内容:(开头两句)交待了观海的地址,直陈其事。
(水何澹澹—洪波涌起)描述海水的和山岛。
(日月之行—假设出其里)借助独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
(最后两句)直抒豪情。
主旨:刻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抒发了诗人博大的胸怀和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伟大理想。
(五)欣赏诗歌。
(讨论回答)一、完成课后练习一之1。
这首诗看似写景,实那么述志。
其中的日月之行四句,构思独具匠心,把大海塑造成能包容宇宙的博大宏伟的艺术形象。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教案新人教版
古代诗歌四首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体会作者用凝练的语言描述出的一幅幅美好的风光图,体味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2、体味诗句,感悟诗歌意境,学习诗人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培育学生赏读诗歌的能力。
进程与方式:1、在反复朗诵中启发阅读爱好,。
2、背诵四首诗,重点明白得诗词中景物描述和抒发情感的佳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增强学生古诗文修养,领会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教学重点:1、体会四首诗的意思。
2、体味诗、词的特点。
教学难点:1、培育感悟古代诗歌内容的能力。
2、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运用再造想像感悟诗歌内容。
教学方式:朗诵法、联想一想象法、讨论点拨法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师:同窗们,你们明白在我国的唐、宋、元、明清各个朝代,别离有哪几种文学文体进展得最有成绩?生: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师:的确,中国自古确实是一个诗的国度,以古老的《诗经》发端,优秀的诗歌作品浩如烟海,今天,咱们就来学习四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二、学习《观沧海》1、走近作者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郡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善诗歌,以慷慨悲壮见称。
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临竭后山。
他跃马扬鞭,登被骗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又当秋风萧瑟之际,心潮像沧海一样难以安静,触景生情写下这首壮丽的诗篇。
诗作融会自己昂扬发奋的精神,具有一种雄浑苍劲的风格。
2、朗诵(1)教师范读,学生听准字音、停顿(2)生齐读,师指导其不足的地方(3)生自读,读出自己的明白得3、研读诗歌(1)教师讲解: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
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作者开阔的胸怀,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理想。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开篇点题,交待了观看的方位、地址和观看的对象。
“观”字统领全篇,是诗的线索,以下十句写观海所见。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是写从碣石山往下看沧海的情形,从大处落墨,从全景写起,着力渲染大海那种苍茫动荡的气势。
七年级语文上册5古代诗歌四首学案新人教版(最新整理)
5。
古代诗歌四首【学习目标】1.了解古代诗歌体裁的有关知识,准确朗读并默写四首诗歌。
2.感知诗歌内容,理解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3.了解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
4.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意境;培养赏读诗歌的能力,增强古诗文修养。
【学习重点、难点】1.诵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语言美,领会诗歌的意境美。
2.培养赏读诗歌的能力,增强古诗文修养.【教学过程】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同学们,我国的唐代、宋代、元代分别有哪种文学体裁发展得最有成就(唐诗、宋词、元曲)?的确,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诗的国度,以古老的《诗经》发端,优秀的诗歌作品浩如烟海,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四首脍炙人口的诗篇.一、指导学习《观沧海》作者简介(多媒体显示)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郡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善诗歌,以慷慨悲壮见称。
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临竭后山。
他跃马扬鞭,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山,又当秋风萧瑟之际,心潮像沧海一样难以平静,触景生情写下这首壮丽的诗篇。
诗作融会自己昂扬奋发的精神,具有一种雄浑苍劲的风格。
汉代乐府诗一般无标题,《观沧海》这个题目是后人加的。
乐府诗原来是可以歌唱的,诗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和乐时加上的,是诗的附文,跟诗的内容没有联系。
(一)初读1.多媒体显示诵读节奏,要求学生把握四言诗的诵读节奏。
提示:诗歌节奏可以按音节兼顾意义来划分。
四言诗每句一般读成“二·二”节拍,如: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2.多媒体展示flash朗读,要求学生跟读.(二)细读1.学生借助注释,疏通诗歌内容.水何澹澹:何,多么。
澹澹,水波荡漾的样子。
以观沧海:以,表目的连词.山岛竦峙:竦,高。
峙,挺立。
高高地挺立.萧瑟: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
幸甚至哉:幸,庆幸。
至,极点。
庆幸得很,好极了。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若,像。
其,它,指沧海。
2.教师点拨:“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是古诗文中“互文见义”.即文字上只交待一方,而意义彼此互见.句中不但说“日月之行”,也说“星汉之行”;不但说“星汉灿烂",也说“日月灿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古代诗歌四首
教学目标目
标
表
达
制
定
依
据
课标考
纲
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
写景抒情的方法。
教材分
析
阅读这篇文章,感悟到作者对春的歌颂和赞美,掌握写景抒情的写法。
学情分
析
学生有
什么
有一定的生活体验
学生缺
什么
缺乏对生活的思考
教学重、难点重
、
难
点
表
述
品味语言,体会意境,诵读并背诵。
原
因
分
析
结合新课程理念,认真落实好新课程理念。
助
学
方
案
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教学阶段教师活动
学生
活动
设计
意图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观沧海》、《次北固山下》。
教学设计
观沧海曹操
导入新课
曹操,字孟德,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诗人当时正处在自己事业的最高峰。
他已削平了北方群雄,现在又打垮了乌桓和袁绍残部,消除了后患,统一了北方。
如果再以优势兵力去消灭南方割据势力,他就可以荡平宇内,一统天下了。
《观沧海》正是北征乌桓归途中经过碣石山时写的。
大战之前,身为主帅的曹操,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山,又当秋风萧瑟之际,他的心情像沧海一样难以平静。
他将自己宏伟的抱负、阔大的胸襟融会到诗歌里,借着大海的形象表现出来,使这首诗具有一种雄浑苍劲的风格,成为一篇流传至今的优秀作品。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学生自由朗读,扫清文字障碍,教师正音。
学生带着问题,自主学习。
[问题组]
①全诗以哪个字展开来写的? ②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哪些诗句是写现实的?哪些诗句是想像的? ③诗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
学生四人小组交流学习,全班讨论明确:
[明确]
①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以下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
②全诗写了三层意思。
第一层(开头两句):交代观海的地点,直陈其声,非常质朴,“观”字领全篇。
第二层(“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描写海水和山岛。
海水荡漾,山岛耸立——动静相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
树木百草,秋风洪波——静动相配,显示了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象。
这一层全是写现实中的实景。
第三层(“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借助奇特的想像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
是虚景,从两个“若”字可以看出。
最后两句是附文,是为和乐而加,与诗的内容无关。
研读与赏析
“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诗句,诗人将自己这种昂扬奋发的精神融会到诗里,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怀。
基调苍凉慷慨,历来被视为“建安风骨”的代表作。
次北固山下王湾
导入新课
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因此乡愁成了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
感知内容
学生自由朗读,思考下列问题:
①诗的四联各写了什么内容?四联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②哪些诗句直接表达了思乡之情?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明确:
①首联:诗人在船上,想像船到镇江后,还要乘驿车到别处,暗含旅途奔波之劳。
颔联:船上所见景色。
“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
“潮平”又为“江春”作铺垫。
颈联:既写景又点明了时令。
“残夜”指夜将尽而未尽之际,即将是天亮时的情景,残夜而东方海日已升,旧年而江上已是春天——时间过得太快了,诗人已来,少有此句。
尾联:诗人离家已久,尚不能归,见到此景,自然想到要借雁足来传递家书了。
这首五言律诗四联之间,相为因果,浑然一体。
②尾联直接表达思乡之情。
全诗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研读与赏析
学生自主探究想像“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怎样的情景。
如果你身临其境,将会有怎样的感受?
讨论明确:
“阔”是“潮平”的结果。
春潮涌涨,江水浩淼,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
船上的人视野也因之开阔。
此句写得恢弘阔大;“风正一帆悬”愈见精彩。
“悬”是端端直直高挂着的样子。
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光“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
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悬”,而“正”字兼包“顺”与“和”的内容。
可见写景极为传神。
全诗和谐优美。
作业
背诵这二首诗。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钱塘湖春行》、《天净沙秋思》
教学设计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导入新课
钱塘湖是西湖的别名。
提起西湖,我们自然会想起苏轼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读了白居易的这首诗,仿佛真的看到了那含睇一笑的西施面影。
诗中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喜悦的感情。
感知内容
学生自由朗读,扫清文字障碍。
教师正音,思考下列问题。
[问题组] ①诗的四联各写了什么内容?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是初春的景色?
②哪句诗说明诗人已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了?
学生自己合作探究明确:
[明确] ①首联:诗人从大处落笔,写行经孤山寺贾亭时看到的山光水色。
“初平”,写春水初生,略与堤平。
“云脚低”,写白云低垂,与湖水相连,勾出了早春的轮廓。
颔联:写莺燕,是诗人所见。
莺是春的歌手,都争着飞到向阳的树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已开始衔泥筑巢,一片生机勃勃之势。
颈联:写花草,着重表现诗人的感受。
马在浅草地上走得很轻快,看花的时间长了,眼前一片姹紫嫣红,使人目不暇接,会产生迷乱的感觉。
尾联: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
“行不足”,是因为看不足,说明诗人流连忘返。
②“最爱湖东行不足”一句说明诗人流连忘返,已完全陶醉在这美好的湖光山色中了。
研读与赏析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几处”为什么不是“处处”,“谁家”为什么不是“家家”?
讨论明确:诗人对周围事物的选择是典型的。
莺是歌手,燕是春的信使。
只因是初春,故不是处处,不是家家。
从这莺和燕的动态中,把春的活力,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出来,使人可以想像出,过不多久,姹紫嫣红开遍,草长莺飞的景色就会到来。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七百多年来,人们说起“乡愁”,就会想到这篇作品。
因为它极其出色地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将抒情主人公置于特定氛围中,使主观意绪和客观环境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这是一篇抒情作品,仅用28个字,就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悲哀。
感知内容
教师范读,学生仿读。
学生闭目,随着老师的描绘想像这幅画面,感悟内容,体会思乡之情——
深秋的黄昏,一个风尘仆仆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迎着一阵阵冷飕飕的西风,在古道上踽踽独行。
他走过缠满枯藤的老树,看到暮鸦在树梢上盘旋,昏鸦要归巢了;他走过横架在溪流上的小桥,看到“小桥流水人家”,炊烟缕缕,是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
这时太阳就要下山了,太阳也回家了;自己却还没有找到投宿的地方,迎接他的又将是一个漫漫难熬的长夜。
唉,自己有家难归,令人心碎肠断,更添悲愁。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学生交流自己想像的画面,及作者所表达的浓重的思乡情。
学生根据作品提供的信息作简笔画,加深思考。
研读与赏析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明确:
作品中前三行全写景,人物未出场,但每一个景物细节都意味着他的存在——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是主人公眼中的景物,景物紧紧扣着“情”;古道,是他的行经路;瘦马,是他所骑;而西风,也正吹在他身上,透着一种悲凉。
仅仅28个字,一个长期漂流他乡的游子的悲哀就这样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文字不多,然而思乡之情却绵绵柔长,缠绕在读者心头。
学生配乐朗读
拓展延伸
学生交流自己搜集的诗歌,可展开朗诵比赛,以提高朗读水平。
各小组可展开竞赛,看谁背诵的诗歌多。
反馈练习
背诵
将搜集的诗歌抄写下来,增加积累。
课后作业巩固练习展开想像,将《天净沙·秋思》改写成一篇散文,下节课交流。
预习设计
唐宋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化的艺术瑰宝,多读多背必有好处。
课前让
学生再搜集一些与之相关的诗词,以开阔视野,拓展思路,增加积
累。
反思与重建①写作练习:写故乡的冬天,抓住景物的特征。
②比较阅读:读郁达夫《故都的秋》。
(比较在感情、写法、语言等方面的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