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防治原则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损补兼顾:在阴阳偏盛的疾病过程中,一方的偏 盛,亦可导致另一方的不足,故在调整阴或阳的 偏盛时,应注意有没有响应的阳或阴偏率情况的 同时存在,如已经引起了相对一方的明显偏率, 在应用“损其有余”这一治法时,应兼顾其不足。
四、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因时制宜:根据不同的季节和气候特点,来 指导治疗用药的原则。
第一节 预 防 预防,是指采取一定的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
与发展。《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圣人 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
一、未病先防 调养身心,增强体质
加强锻炼 适应自然规律 注意饮食起居 药物预防及人工免疫
防止病邪的侵袭 二、既病防变
早期诊治 控制疾病的传变
第二节 治 则
治则,即治疗疾病的原则。它是在中医学的整体 观念和辨证论治理论指导下制定的,是用以指导 治疗方法的总则,对临床治疗立法、处方、用药 等,具有普遍指导意义。
一、治病求本 治病求本,就是说临床治疗疾病时,必须抓住 疾病的本质,并针对疾病的本质进行治疗。
临床应用时,必须注意“治标与治本”、“正 治与 反治急治标则”与治及治其“本标病治异同”三种情况。
缓则治其本 标本同治
正治与反治 正治 逆疾病的症象而治,又称“逆治”。
寒者热之:寒证出现寒象,用温热药治疗的一种方法。 热者寒之:热证出现热象,用寒凉药治疗的一种方法。 虚者补之:虚证出现虚象,用补益药治疗的一种方法。 实者泻之:实证出现实象,用攻逐药治疗的一种方法。
补其不足:对阴阳的偏衰,即一方或双方偏衰不 足的病证,临证时采用“补其不足”的方法治疗
在阴阳偏衰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可根据阴
阳对立互根的关系,灵活予以兼顾,如:“益 火之源,以消阴翳”;“壮水之主,以制阳 光”。“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 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 阳升而源泉不竭”(《景岳全书·新方八略》。
二、扶正祛邪
概念:扶正,即扶助正气,增强体质,
扶
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即“虚者补
正 适之应”证。:虚证
方法:补益药、针灸、气功、体育锻炼,及
精神调摄和补充饮食营养等。
概念:祛除邪气,削弱或祛除病邪的侵袭和
祛
损害,使邪去正安,即“实则泻之”。
邪 适应证:邪实为主的病证。
方法:发汗、攻下、清热、散寒、利湿、消导等 。
反治 疾病的临床表现与疾病的本质相反的情况下,
顺从疾病的假象而治疗的一种方法。
寒因寒用:以寒治寒,用寒性药治疗假寒症状的病证。
热因热用:以热治热,用热性药治疗假热症状的病证。
塞因塞用:以补开塞,用补益药治疗闭塞不通的病证。 通因通用:以通治通,用通利的药治有通泄症状的病证。
病治异同
同病异治:同一疾病由于证候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治法 异病同治:不同的疾病由于证候相同而采用相同的治法。
因地制宜:根据不同的地理环境特点,来指 导治疗用药的原则。
因人制宜:根据病人年龄、性别、体质、生 活习惯等,来指导治疗用药的原则。
运用扶正祛邪的原则时,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掌握,
或扶正,或祛邪;或先祛邪后扶正,或先扶正后祛邪;
或攻补兼使。但总的原则是“扶正而不留邪,祛邪而
不伤正”。
三、调整阴阳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调整阴阳,损其偏盛,补其偏衰,促使其阴平阳秘, 恢复相对协调平衡,是防治疾病的基本法则之一。
损其有余:对阴阳的偏盛,即一方过肾、有余的 病证,临证时采用“损其有余”的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