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新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管理制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1目的与适用范围

为科学地评价风险,合理划分风险责任区,建立风险点清单,辨识危险源,评价风险等级,制定风险控制措施,将风险降到可接受程度,实现管理关口前移、重心下移,做到事前预防,避免事故的发生,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各单位风险责任区的划分、风险点的建立、危险源的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管控措施的制订等活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2.1《山东省安全生产条例》(2017版)

2.2《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规范》(AQ3013-2008)

2.3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第40号令

2.4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DB37/T 2882-2016)

2.5 化工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DB37/T2971-2017)

3 术语和定义

3.1 风险:生产安全事故或健康损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的组合。

3.2风险责任区:根据临沂市两进四化要求,结合各单位网格化管理区域的划分,是责任区内风险点的集合。

3.3风险点:伴随风险的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以及在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实施的伴随风险的作业活动,或以上两者的组合。

3.4危险源:是指在风险点中存在的,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和(或)财产损失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它们的组合。

3.5危害因素:危害因素是指生产过程中可对人造成伤亡、影响人的身

体健康甚至导致疾病的因素。

3.6风险评价:对危险源导致的风险进行分析、评估、分级,对现有控制措施的充分性加以考虑,以及对风险是否可接受予以确定的过程。3.7风险分级:通过采用科学、合理方法对危险源所伴随的风险进行定性或定量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划分等级,进而实现分级管理。

3.8风险分级管控:按照风险不同级别、所需管控资源、管控能力、管控措施复杂及难易程度等因素而确定不同管控层级的风险管控方式。其基本原则是:风险越大,管控级别越高;上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级必须负责管控,并逐级落实具体措施。

3.9风险控制措施:企业为将风险降低至可接受程度,针对该风险而采取的相应控制方法和手段。

3.10两进四化:两进指风险分析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进班组、进岗位;四化指的是操作简便化、落实全员化、管控标准化、治理闭环化。

4 工作职责

4.1 HSE管理部是公司风险分级管控主管部门,负责编制公司风险分级管控制度、作业指导书和考核制度等相关制度;明确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的范围和评价标准,批准公司重大风险清单及管控措施;对各单位的风险分级管控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综合监督管理。

4.2 HSE管理部风险预控中心具体负责风险分级管控工作,组织各厂、各部门开展风险分级管控工作;负责建立公司一级风险点台账,定期进行一级风险点信息更新;对各单位的风险分级管控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综合监督管理,监督各单位落实相关制度并进行考核。

4.3 各厂、各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依据本制度建立风险分级管控组织机构,开展风险分级管控工作。组织风险分级管控相关知识培训;建立本厂、部门风险责任区、风险点台账,进行风险评价,制定分级管控

措施。

4.4 各专业科室依据分工开展风险分级管控工作,负责组织所属班组开展风险分析管控工作;各厂安全环保科负责本厂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协调,监督指导本单位的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及相关资料收集、整理、归档,组织职工培训、考试和考核及重大、较大风险的公示工作。

4.5 各班组依据本制度组织员工开展岗位的风险责任区划分、建立风险点台账、进行危险源分析、风险管控措施的制订,编制本岗位风险告知卡,开展岗位风险培训工作。

5 工作程序及内容

5.1 风险责任区的划分

5.1.1 风险责任区是为便于管理,结合网格化管理要求,以地理区域为依据确定的一个责任范围。

5.1.2 按照两进四化的要求,原则上以岗位分管的区域为依据划分风险责任区。

5.2 建立风险责任区台账

通过对风险责任区排查,形成风险责任区名称、区域位置的基本信息,按厂(部门)为单位建立风险责任区台账。

5.3风险点的确定,

对一个风险责任区内全部的设备设施和作业活动进行辨识,建立风险责任区内的风险点清单。风险点清单实际为作业活动清单和设备设施清单的总和。

5.4 建立风险点台账

对每个风险责任区内风险点进行排查,形成清单,进行汇总,按风险责任区建立风险点台账。

5.5危险源辨识

5.5.1 危险源辨识是指对设备设施和作业活动进行分解,找出在设备设施和作业活动中存在的危险源。

5.5.2 危险源辨识的范围应包括:规划、设计、建设、投产、运行等阶段;常规和非常规的作业活动;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所有进入作业场所人员的活动;原材料、产品的运输和使用过程;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品;工艺、设备、管理、人员变更;丢弃、废弃拆除与处置;气候、地址及环境影响。

5.5.3 分别对作业活动和设备设施进行危险源的辨识。

5.5.4 作业活动的危险源辨识:按照工作危害分析法(见作业指导书)进行,将作业活动划分为一系列的步骤,其中的每一个步骤作为一个危险源。

5.5.5 设备设施的危险源辨识,按照安全检查表法(见作业指导书)

进行,将设备设施内部构件的固有风险,外部可能存在的风险和因工艺、物料产生的风险都进行列表分解,每一个部位都作为危险源进行辨识。

5.6 风险管控措施

5.6.1 针对辨识出的危险、危害因素采取风险管控措施;

5.6.2 风险管控措施包括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培训教育措施,个体防护措施,在异常和事故状态下的应急处理措施(见作业指导书)。

5.7风险评价

5.7.1 风险评价的目的:确定风险点的风险等级,作为分级管控的依据。

5.7.2 风险评价的方法及准则:公司风险评价采用LEC法,评价准则见《作业指导书》。

5.7.3 风险评价的频次:公司每年对现有的运行装置、生产过程等设备设施、作业活动进行一次风险评价活动。

5.7.3 风险评价的步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