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坐骨神经解剖 - 副本 - 副本
坐骨神经解剖
02 坐骨神经的解剖结构
CHAPTER
坐骨神经的组成
01
坐骨神经是人体最粗大的神经之 一,由骶丛发出,经过臀部和大 腿后侧,支配下肢的感觉和运动 功能。
02
坐骨神经由多条神经纤维组成, 包括感觉神经纤维和运动神经纤 维,负责传递来自下肢和臀部的 信息到大脑。
坐骨神经的分支
坐骨神经在臀部和大腿后侧发出多个 分支,包括闭孔神经、股后皮神经、 腓总神经等,这些分支支配着臀部、 大腿和小腿的肌肉和皮肤感觉。
坐骨神经解剖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目录
CONTENTS
• 坐骨神经概述 • 坐骨神经的解剖结构 • 坐骨神经的应用解剖 • 坐骨神经的疾病与损伤 • 坐骨神经的研究进展
01 坐骨神经概述
CHAPTER
坐骨神经的定义
坐骨神经
坐骨神经是人体最粗大的神经,也是脊神经中骶丛的主要成分。它由腰神经和骶神经组成 ,起始于腰骶部的脊髓,在梨状肌下孔出骨盆,进入臀部,再下行入股后部,在腘窝上方 分为胫神经和腓总神经。
CHAPTER
坐骨神经与骨盆的关系
坐骨神经起源于腰骶神经丛, 穿过骨盆区域,支配下肢的运 动和感觉。
骨盆由髂骨、耻骨和坐骨组成 ,坐骨神经在骨盆中沿着骶髂 关节下行,位置相对固定。
骨盆骨折、炎症或肿瘤等疾病 可能损伤坐骨神经,导致下肢 功能障碍。
坐骨神经与下肢肌肉的关系
坐骨神经支配下肢的主要肌肉,包括大腿后侧和小腿的肌肉 群,如腘绳肌、小腿三头肌等。
这些研究为坐骨神经损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有望为患者带来更好的康 复效果。
坐骨神经与疼痛的关系研究
坐骨神经与疼痛的关系一直是研 究的热点,研究者们通过研究坐 骨神经的分布和功能,探讨其与
2021年最全神经系统解剖图
最全神经系统解剖图!欧阳光明(2021.03.07)导读:神经系统是人体内起主导作用的功能调节系统。
人体的结构与功能均极为复杂,体内各器官、系统的功能和各种生理过程都不是各自孤立地进行,而杲在神经系统的直接或间接调节控制下,互相联系.相互影响、密切配合,使人体成为一个完整统一的有机体,实现和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
同时,人体又是生活在经常变化的环境中,神经系统能感受到外部环境的变化对体内各种功能不断进行迅速而完善的调整,使人体适应体内外环境的变化。
可见,神经系统在人体生命活动中起着主导的调节作用,人类的神经系统高度发展,特别是大脑皮层不仅进化成为调节控制人体活动的最高中枢,而且进化成为能进行思维活动的器官。
因此,人类不但能适应环境,还能认识和改造世界。
神经系统由中枢部分及其外周部分所组成。
中枢部分包括脑和脊龍,分别位于颅腔和椎管内,两者在结构和功能上紧密联系,组成中枢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是由脑、脊髓、脑神经、脊神经、和植物性神经,以及各种神经节组成。
能协调体内各器官、各系统的活动,使之成为完整的一体,并与外界环境发生相互作用。
脑部脑干脑室系统大脑供血动脉3D扫描CT成像磁共振成像&人脑模型对比人脑区域图神经分布图小脑皮质结构小脑脑岛基底核海马和穹窿各种剖面图12对颅神经各自对应的脑区形象记忆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系统几种常见致死性脑病的CT表现脑损伤不同部位脑病的瞳孔变化常见的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品各种颅内出血几种类型脑出血的CT表现急性颅内高压所致脑疝的分型颅顶层次面神经一一一巴掌就能记住神经病变时瞳孔对光的反射脑脊液循环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和外展神经损伤的鉴别头痛困扰,你属于哪一种脊柱外周部分包括12对脑神经和31对脊神经,它们组成外周神经系统。
外周神经分布于全身,把脑和脊髓与全身其他器官联系起来,使中枢神经系统既能感受内外环境的变化(通过传入神经传输感觉信息),又能调节体内各种功能(通过传出神经传达调节指令),以保证人体的完整统一及其对环境的适应。
坐骨神经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坐骨神经的解剖结构,掌握坐骨神经的走行路径。
2. 观察坐骨神经的生理特性,学习神经传导的基本原理。
3. 掌握坐骨神经的实验操作方法,提高实验技能。
二、实验原理坐骨神经是人体最长的一对神经,起始于骶丛,向下延伸至下肢,支配下肢的肌肉运动和皮肤感觉。
本实验通过解剖坐骨神经,观察其结构,了解其走行路径;通过电生理实验,观察坐骨神经的生理特性,学习神经传导的基本原理。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青蛙、解剖器械、生理盐水、任氏液、电生理刺激器等。
2. 实验仪器:解剖显微镜、手术刀、剪刀、镊子、电极等。
四、实验步骤1. 解剖坐骨神经(1)将青蛙置于解剖盘中,用解剖显微镜观察坐骨神经的走行路径。
(2)沿坐骨神经走行方向,用手术刀在青蛙背部切开皮肤,暴露坐骨神经。
(3)用剪刀和镊子分离坐骨神经,观察其颜色、质地和分支情况。
2. 电生理实验(1)将青蛙的坐骨神经与电极连接,确保连接牢固。
(2)设置电生理刺激器,调节刺激参数。
(3)观察坐骨神经的生理特性,包括动作电位的产生、传导速度等。
(4)分析实验结果,总结坐骨神经的生理特性。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坐骨神经解剖本实验成功解剖出青蛙的坐骨神经,观察其走行路径、颜色、质地和分支情况。
坐骨神经起始于骶丛,向下延伸至下肢,支配下肢的肌肉运动和皮肤感觉。
2. 电生理实验(1)动作电位:在电生理实验中,当给予坐骨神经一定强度的刺激时,可以观察到动作电位的产生。
动作电位是神经传导的基本单位,其产生与神经细胞膜电位的变化有关。
(2)传导速度:本实验测得坐骨神经的传导速度为(数值)m/s。
传导速度是神经传导的一个重要指标,与神经纤维的类型、直径、髓鞘厚度等因素有关。
六、实验结论1. 本实验成功解剖出青蛙的坐骨神经,观察其走行路径、颜色、质地和分支情况。
2. 通过电生理实验,观察了坐骨神经的生理特性,包括动作电位的产生和传导速度。
3. 本实验验证了坐骨神经的解剖结构和生理特性,为神经生物学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
生理学实训报告坐骨神经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坐骨神经的解剖结构和功能。
2. 学习坐骨神经的生理特性及其在运动和感觉中的作用。
3. 通过实验操作,掌握坐骨神经刺激和传导的观察方法。
二、实验原理坐骨神经是人体内直径最大、长度最长的单根神经,发自骶神经丛,由第四对腰神经(L4)至第三对骶神经(S3)汇合而成。
坐骨神经包含腰骶神经丛的前股与后股成分,沿髋关节与大腿内侧走行至腘窝上方,分支为胫神经与腓总神经。
坐骨神经及其分支分布至小腿后侧及足部的皮肤与骨骼肌,以及大腿后侧肌群。
坐骨神经具有传导运动和感觉信号的功能。
在生理学实验中,通过对坐骨神经的刺激和传导观察,可以了解神经兴奋性、兴奋传导速度、不应期等特性,以及神经肌肉的兴奋-收缩耦联过程。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青蛙一只,生理盐水,任氏液,刺激电极,玻璃分针,蛙板,蛙钉,细线,培养皿,滴管,电子刺激器。
2. 实验仪器:显微镜,解剖镜,生理盐水浴槽,刺激器,记录仪。
四、实验步骤1. 准备青蛙标本:将青蛙置于生理盐水中浸泡,使其充分放松。
用蛙钉固定青蛙,使其背部向上。
2. 解剖坐骨神经:用剪刀和手术刀剪开青蛙背部皮肤,暴露坐骨神经。
用玻璃分针轻轻分离坐骨神经与周围组织。
3. 制备标本:将坐骨神经和腓肠肌用任氏液浸泡,使标本保持生理活性。
4. 连接电极:将刺激电极连接到坐骨神经上,确保接触良好。
5. 刺激坐骨神经:用电子刺激器对坐骨神经进行刺激,观察腓肠肌的收缩情况。
6. 观察传导速度:逐渐增加刺激强度,观察坐骨神经传导速度的变化。
7. 观察不应期:在连续刺激下,观察坐骨神经不应期的变化。
8. 记录数据:记录刺激强度、传导速度、不应期等数据。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坐骨神经刺激后,腓肠肌出现收缩反应,表明坐骨神经具有传导运动信号的功能。
2. 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加,坐骨神经传导速度逐渐加快,说明神经传导速度与刺激强度成正比。
3. 在连续刺激下,坐骨神经不应期逐渐延长,说明神经兴奋性受到抑制。
坐骨神经腓肠肌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坐骨神经与腓肠肌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
2. 掌握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制备方法。
3. 观察并分析坐骨神经刺激对腓肠肌收缩的影响。
4. 了解神经肌肉传导的基本原理。
二、实验原理坐骨神经是人体最粗大的神经,起源于腰骶神经丛,主要负责下肢的感觉和运动功能。
腓肠肌位于小腿后侧,是下肢的重要肌肉之一,主要功能是屈膝和伸踝。
在实验中,通过电刺激坐骨神经,可以观察腓肠肌的收缩反应,从而了解神经肌肉的传导过程和肌肉收缩的机制。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动物:蟾蜍或青蛙2. 实验仪器:手术剪、手术镊、手术刀、眼科剪、眼科镊、毁髓针、蛙板、固定针、滴管、培养皿、玻璃分针、锌铜弓、污物缸、粗棉线、任氏液、电子刺激器3. 实验药品:生理盐水、肾上腺素四、实验步骤1. 制备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 将实验动物麻醉后,固定于蛙板上。
- 用手术剪剪开皮肤,暴露坐骨神经和腓肠肌。
- 使用毁髓针破坏坐骨神经的髓鞘,使神经传导功能减弱。
- 将腓肠肌从骨骼上分离,保留其与坐骨神经的连接。
- 将腓肠肌和坐骨神经放入任氏液中,保持标本的生理活性。
2. 观察坐骨神经刺激对腓肠肌收缩的影响- 将锌铜弓分别连接在坐骨神经和腓肠肌上。
- 使用电子刺激器对坐骨神经进行电刺激。
- 观察腓肠肌的收缩反应,记录收缩幅度和持续时间。
- 改变刺激强度和频率,观察腓肠肌的收缩反应。
3. 分析实验结果- 比较不同刺激强度和频率下腓肠肌的收缩反应。
- 分析坐骨神经刺激对腓肠肌收缩的影响,探讨神经肌肉传导的原理。
五、实验结果1. 在低强度刺激下,腓肠肌出现短暂的收缩反应。
2. 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加,腓肠肌的收缩幅度和持续时间逐渐增大。
3. 当刺激强度达到一定阈值时,腓肠肌出现最大收缩反应。
4. 改变刺激频率,观察腓肠肌的收缩反应,发现低频率刺激时,腓肠肌收缩幅度较大;高频率刺激时,腓肠肌收缩幅度减小。
六、实验结论1. 坐骨神经刺激可以引起腓肠肌的收缩反应。
坐骨神经干标本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坐骨神经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
2. 学习制备坐骨神经干标本的方法。
3. 观察坐骨神经干在生理条件下的兴奋传导和不应期现象。
4. 掌握电生理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数据分析方法。
二、实验原理坐骨神经是人体最粗大的混合神经,起源于腰骶丛,负责下肢的感觉和运动功能。
在生理条件下,坐骨神经干具有兴奋传导和不应期现象。
本实验通过制备坐骨神经干标本,利用电生理学方法观察其兴奋传导和不应期现象,以了解坐骨神经的生理功能。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成年豚鼠一只。
2. 实验仪器:手术显微镜、手术器械、电生理记录仪、刺激器、电极、任氏液、生理盐水等。
四、实验步骤1. 制备坐骨神经干标本(1)将豚鼠麻醉后固定于手术台上,打开腹腔,找到腰骶丛。
(2)沿腰骶丛向下分离,找到坐骨神经干。
(3)用任氏液冲洗坐骨神经干,去除神经外膜和血管。
(4)将坐骨神经干固定于手术显微镜的支架上。
2. 连接电极(1)将电极插入坐骨神经干,分别连接刺激器和电生理记录仪。
(2)调整电极位置,确保电极与坐骨神经干良好接触。
3. 观察兴奋传导和不应期现象(1)给予坐骨神经干适宜的电刺激,观察并记录兴奋传导过程。
(2)重复给予电刺激,观察不应期现象。
4. 数据分析(1)记录兴奋传导过程中的动作电位幅度、潜伏期等参数。
(2)分析不应期现象,计算不应期持续时间。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观察到坐骨神经干在生理条件下能够传导兴奋,兴奋传导过程中动作电位幅度逐渐减小,潜伏期逐渐延长。
2. 在重复给予电刺激时,观察到不应期现象,不应期持续时间约为2-3秒。
六、实验结论1. 坐骨神经干在生理条件下能够传导兴奋,兴奋传导过程中动作电位幅度逐渐减小,潜伏期逐渐延长。
2. 坐骨神经干存在不应期现象,不应期持续时间约为2-3秒。
七、实验讨论1. 实验过程中,制备坐骨神经干标本时要注意去除神经外膜和血管,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2. 在观察兴奋传导和不应期现象时,要注意刺激强度和频率的调整,避免过度刺激导致神经疲劳。
神经系统解剖
内囊
内囊中上下行的纤维束
投射纤维
尾状核头
皮质核束 皮质脊髓束 背侧丘脑 丘脑中央辐射
内侧膝状体 外侧膝状体
丘脑前辐射 额桥束
豆状核 皮质红核束 顶枕颞桥束
听辐射
视辐射
(二)脑神经
脑神经名称 性质 核的位置 分布
功能
Ⅰ嗅神经 Ⅱ视神经 Ⅲ动眼神经
Ⅳ滑车神经 Ⅴ三叉N:
Ⅵ外展神经 Ⅶ面神经 Ⅷ听神经 Ⅸ舌咽神经
节段数
8 12 5 5
1
膨大部位 颈膨大
腰膨大
2、脊髓的内部结构:
脊髓灰质特征 纵行三根柱 横断似蝶舞 前动后感觉 中间要自主
(1)脊髓灰质
前角:含有前角运动神经元胞体,发出运动纤维组成前根。
支配骨骼肌随意运动。
后角:含有联络神经元,接受由后根的感觉冲动。
侧角: T1~L3节段有侧角。为交感神经节前神经元的胞体 其轴突加入前根,支配平滑肌、心肌和腺体。
Ⅹ迷走神经
Ⅺ副神经 Ⅻ舌下神经
感觉 感觉 运动
运动 混合
运动 混合
感觉 混合
混合
运动 运动
大脑半球 间脑 中脑上丘
中脑下丘 脑桥中部
脑桥 脑桥中下部
脑桥及延髓 延髓
延髓
延髓 延髓
鼻腔上部黏膜;
视网膜
眼的上、下、内直肌、下斜 肌提上睑肌、瞳孔括约肌、 睫状肌
眼上斜肌
咀嚼肌;脸部皮肤;上颌黏 膜、角膜、牙龈、舌前2/3 眼外直肌
锥体与橄榄体之间有舌下神经。 桥 延 沟:为脑桥与延脑间的腹面界沟,
有 展神经、面神经、位听神经发出。
脑神经
延髓的背侧面
薄束结节:延脑下部,后正中沟的两侧,内有薄束核。 楔束结节:薄束结节的外侧。内有楔束核。 绳 状 体:楔束结节的外上方。为脊髓、延髓入小脑的
医用局部解剖学-臀部-股后区-腘窝-小腿后区及足底
13
2021/11/14
中层(6块)
• 臀中肌 • 梨状肌 • 上孖肌 • 闭孔内肌肌腱 • 下孖肌 • 股方肌
14
2021/11/14
深层(2块)
• 臀小肌 • 闭孔外肌
15
2021/11/14
16
2021/11/14
臀部肌肉起止作用
肌肉附着点
17
2021/11/14
前面观
后面观
梨状肌上孔和下孔
• 坐骨小孔:骶棘韧带、 坐骨小切迹、骶结节韧 带,共同围成。
22
2021/11/14
(4)穿经坐骨小孔的血管和神经
阴部内动脉 阴部内静脉 阴部神经
23
股后区
2021/11/14
浅层结构:
股后皮神经(S1~3) 臀大肌下缘中点处 浅出,分支分布于 臀部下部、股后区、 腘窝和小腿区上部 皮肤。
内踝后上方,趾长屈肌腱越过胫 骨后肌腱浅面,斜向外侧至足底,并 与踇长屈肌腱形成“腱交叉”。
45
2021/11/14
• ⑶ 血管和神经
• 1) 胫后动脉
• 腘肌下缘处起于腘动脉→比目鱼 肌腱弓深面→小腿肌后群浅、深层 之间下降→跟腱内侧缘至内踝后方 →踝管→分成足底内、外侧动脉入 足底。
• 分支:肌支至邻近诸肌。腓动脉: 距起点不远处发出→胫骨后肌浅面 斜向下外→腓骨内侧缘下行→踇长 屈肌深面下降至外踝后上方参与内 踝网和外踝网的构成。
脉下行,经外踝后方,成为足背外侧
皮神经,分布于足外侧缘和小趾外侧
皮肤。
深层结构
⑴ 深筋膜: 较致密,与小腿 后肌间隔、骨间 膜、胫骨与腓骨 的后面围成后骨 筋膜鞘。又被小 腿后筋膜隔分为 浅、深后骨筋膜 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_______________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运动医学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运动医学科
• 大腿血管神经解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运动医学科
一 腹股沟浅淋巴结
位置: 腹股沟浅淋巴结分上、下两群。
收纳范围: 上群收纳脐以下腹壁、臀部、会
阴、外生殖器、肛门的淋巴。 下群收纳足和小腿内侧,大腿的
浅淋巴、臀部、会阴的部分淋巴。 注入部位:
腹股沟浅淋巴结的输出管注入腹 股沟深淋巴结或髂外淋巴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腹壁浅动脉
旋髂浅动脉
阴部外动脉
2. 浅静脉:
大隐静脉的5条高位属支。
3. 皮神经:
股神经前皮支
股神经内侧皮支
股外侧皮神经
闭孔神经皮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运动医学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运动医学科
坐骨神经所支配的肌肉
• 臀部:闭孔内肌、上下孖肌、股方肌、髋关节 • 大腿:大收肌、半腱肌、半膜肌、股二头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运动医学科
坐骨神经来源、走行
• 坐骨神经(L4、L5、S1-S3) • 最粗大、最长 • 出口:梨状下孔 • 走行:臀大肌深面
坐骨结节与大转子之间 在股二头肌深面 在腘窝上方分为胫神经和腓总神经 (可有变异:分支平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运动医学科
• 胫神经损伤表现为: 1 、由于小腿后群肌瘫痪,足呈背屈和外翻 位,呈现 “钩状足 ”畸形。 2 、运动障碍,足不能跖屈,不能屈趾,不 能以足尖站立,内翻力
减弱。 3 、感觉障碍主要在小腿后面及足底。
坐骨神经
• 坐骨神经是人体最粗大的神经,起始于腰骶部 的脊髓,途经骨盆,并从坐骨大孔穿出,抵达 臀部,然后沿大腿后面下行到足。管理下肢的 感觉和运动,由腰神经和骶神经组成。是所有 神经中最粗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运动医学科
_______________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运动医学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运动医学科
坐骨神经 :
支配大腿后群
腓神经 :
( 1 ) 、腓浅神经支配小腿外侧的腓骨长肌和腓骨短肌, 管理小腿
_______________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运动医学科
二 髋关节动脉网
以“臀部十字吻合”为 重点,位于臀大肌深面。
组成:
①两侧为旋股内、外侧动 脉的分支;
②上部为臀上、下动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运动医学科
• 坐骨神经经梨状肌下孔出骨盆到臀部,在臀大肌 深面向下行,依次横过闭孔内肌,上下籽肌及股 方肌的后方,支配这些肌肉,
• 并沿大收肌后面,半腱肌、半膜肌、股二头肌之 间下降,途中发出肌支至大腿的屈肌,坐骨神经 在到腘窝以前,分为胫神经和腓总神经,支配小 腿及足的全部肌肉以及除隐神经支配区以外的小 腿与足的皮肤感觉。
外侧皮肤感觉 。(2)、腓深神经支配小腿前群肌和足背 肌,第一趾
间隙背面的皮肤感觉。
胫神经:
胫神经支配小腿后群肌和足底肌鞋;皮支分布于小腿后 面和足底
皮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运动医学科
• 小腿和足 的全部肌肉
(除隐神经支配区以外的小腿与足的 皮肤感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运动医学科
• 腓总神经损伤表现 1 、由于小腿前、外侧群肌瘫痪,使足跖屈, 呈现“马蹄内翻足”畸形。 2、运动障碍:足和趾不能背屈,因足下垂, 患者步行时必须用力提高下肢,髋 、膝关 节高度屈曲,呈现跨阈步态。 3、感觉障碍,见于小腿前 、外侧面及足背 皮肤。
三股 部
一)股前内侧区
(一)浅层结构 (二)深筋膜(阔筋膜 ) (三)肌腔隙与血管腔隙 (四)股三角 (五)收肌管
二)股后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运动医学科
(一)股前内侧区
(一)浅层结构
1. 浅动脉:3条
坐骨神经解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运动医学科
坐 骨 神 经 解 剖 位 置 及 毗 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运动医学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运动医学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运动医学科
坐骨神经的感觉分布
• 胫神经:小腿后面和足底的皮肤 • 腓总神经:小腿外侧、足背、趾背的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