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逆反心理分析

合集下载

小学生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及矫治策略

小学生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及矫治策略

小学生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及矫治策略在学校的教育教学中教师经常会遇到学生不合作甚至恶作剧般地“唱对台戏”、“反控制”、“顶牛”等现象。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经常会这样说:“孩子为什么越来越不听话了?”“这孩子我说东他偏要说西。

”“我的孩子为什么变得不爱说话了?”“我的孩子为什么这么内向?”“我告诉他不能那样做,他偏要那么做,甚至还当面顶撞我。

”……其实孩子到了一定年龄,往往会产生与长辈对抗的心理,这些学生心里有什么话都不愿与父母、教师说,对于老师的批评和劝导也听不进去,甚至产生厌恶情绪,这其实就是孩子逆反心理的表现。

一、小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剖析1、小学生自身因素(1)小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心理上表现不平稳、幼稚、未成熟状态、容易冲动、情感外露等,这些都是导致逆反心理的直接原因。

(2)小学生对好奇心和求知欲表现出强烈的意向。

孩子对事物有好奇心是正常的,美国心理学家威廉·科克曾经指出,随着生理发育,孩子逐渐接触更多的事物,他们不管这些事物是否真的对自己适宜,而是仅凭情绪和兴趣来参与。

对任何事情都希望探个究竟,对于家长和教师明令禁止的事情更是如此,非要看看违反了以后会出现什么结果。

但由于小学生知识和经验的局限性,对事物看法不准确、不深刻,往往主观、片面和过于自信,会造成不必要的后果和负面的影响。

2、家庭教育的因素(1)溺爱使孩子在爱中“弱小”。

现在的家庭基本都只有一个孩子,个个都是“小公主”、“小皇帝”,他们沉浸在父母的溺爱中。

过渡的溺爱,使孩子出现了个性过于骄横、爱发脾气、爱使性子等坏毛病,容易形成逆反的心理和行为。

(2)过于严厉的要求是一把“双刃剑”。

家长对子女要求过严,教育方法简单粗暴,会导致子女的过大心理压力,出现逆反心理。

(3)望子成“龙”。

家长对孩子期望值过高,提出的要求与孩子自身的实际水平不相符,与孩子的发展潜能不一致,孩子便会采取自暴自弃的办法,对抗日趋升高的期望值。

这种拔苗助长的做法剥夺了孩子自由的活动空间,家庭缺乏平等、民主和尊重,所以很容易引起孩子的对立情绪,引起孩子对家长的不满,导致逆反心理和逆反行为。

小学生逆反心理成因及对策

小学生逆反心理成因及对策

小学生逆反心理成因及对策小学生逆反心理是指在日常生活中,孩子不愿意接受成人的指导和约束,表现出一种叛逆的心态。

逆反心理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是常见的,但是如果逆反心理过于严重或持续时间过长,就需要引起家长和老师的重视,并适时采取措施。

一、逆反心理成因分析1. 独立意识加强。

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生渐渐形成了自己的思想和意识,开始逐渐独立,希望得到更多的自由。

当他们感到受到过多的限制和约束时,就会产生逆反心理。

2. 家庭教育方式不当。

有些家长可能会过于溺爱孩子,放任孩子的任性行为,导致孩子产生了不受制约的心态。

而有些家长则过于严厉,严苛的教育方式会让孩子产生逆反情绪。

3. 学校环境的影响。

有些学校的教学环境和师生关系可能不够融洽,甚至存在一些不合理的规定和制度,导致学生产生逆反情绪。

4. 社会环境的影响。

社会上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不良信息和影响,有些小学生受到这些不良信息的影响,产生了逆反心理。

二、对策1. 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

家长和老师首先要与小学生建立起良好的沟通渠道,尊重孩子的意见和想法,理解孩子的诉求,不要轻易否定孩子的想法,给孩子足够的空间和权利来表达自己的意见。

2. 学会尊重孩子。

家长和老师在对待小学生的时候,要学会尊重孩子,不要一味地强调自己的权威,而是要尊重孩子的人格,尊重孩子的选择和决定。

3. 适度的约束和教育。

适度的约束和教育是必须的,但是要避免过于严苛的方式,要善于用言传身教的方式来教育孩子,让孩子从中获得正能量。

4. 提供正面榜样。

家长和老师要做好自己的榜样,不仅要言传身教,更要言行一致,做一个积极向上的正面榜样。

5. 指导孩子正确处理情绪。

人的情绪是复杂的,孩子在处理情绪上尤为脆弱,家长和老师应该指导孩子如何正确处理情绪,让孩子学会用正确的方式来发泄情绪。

6. 营造良好的家庭和学校环境。

家庭和学校的环境对孩子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家长和老师要共同努力,营造一个融洽和谐的家庭和学校环境,让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小学生逆反心理的案例分析

小学生逆反心理的案例分析

小学生逆反心理的案例分析近年来我们经常发现一些学生做出极端的事情,而且这些学生的年龄也越来越小。

这些学生的行为不是一刹那爆发的,跟他们平时的生活、学习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这些学生经常跟长辈对抗,心理话不愿意告诉父母和老师,对于老师的批评也经常是一副不以为然,甚至是厌恶。

我在跟家长接触的时候经常会听到类似我的孩子什么都不愿意跟我说,有什么事情也想告诉我。

其他老师有时候也会抱怨说:“有时候对学生要求高一点,他就越跟你唱反调。

”这些都是学生的逆反心理表现,学生一旦出现这种心理,老师和父母越是训斥,学生就越反感,他们跟我们的关系也会越来越疏远,时间一长就会形成恶性循环。

小轩,女,11岁,五年级学生,比较聪明,但是只有语文成绩比较好,班里担任小组长,性格倔强,个性刚强,自尊心比较强,一到五年级都是非常乖巧的孩子。

但是到了五年级逆反心理非常严重,经常顶撞父母,对于老师的批评置之不理,甚至还和老师顶嘴。

课堂上无心听讲,自己在桌子底下看小说,成绩下降明显,竟然亮起了“红灯”。

老师找她谈心,初步掌握了一些情况,家长态度非常配合老师,但是效果不明显,小轩顿时成了让老师和家长头疼的孩子。

一、原因剖析五年级的小轩正处在青春期,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逐渐形成,迫切希望摆脱家长和老师的监管,反感他们把自己一直当作孩子。

与此同时为了表现自己的与众不同,经常对任何事情持有批判的态度,因此产生逆反心理。

学生的逆反心理是一种消极的抵抗心理,这种心理一旦出现就会形成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对被人甚至是老师的教育都持否定的态度,教育经常达不到预期的效果,长期以往矛盾就会激化,小轩就是这样的情况。

因此我们一旦发现学生产生了逆反心理,就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疏导。

根据小轩的表现情况,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家庭教育方式欠佳。

小选的父母忙于做生意,让爷爷奶奶照顾小轩,和孩子交流甚少,出现问题经常打骂孩子,爷爷奶奶只关心小轩的饮食起居和学习成绩,忽视她的心理健康,认为小轩小时候很听话,所以一直相信她,逐渐放任不管了。

小学生逆反心理成因及对策

小学生逆反心理成因及对策

小学生逆反心理成因及对策小学生逆反心理是一个常见的现象,它不仅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困扰,也会让家长和老师感到很棘手。

那么,小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是什么呢?该如何应对呢?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

一、逆反心理的成因1.自我认同不足小学生正处于成长的过程中,他们需要不断地了解自己和接受周围的环境,这时候自我认同感不足会造成自卑感,从而表现出逆反心理。

2.情感交流不良家长或老师对小学生的情感交流,如果过分苛刻、冷漠无情,甚至忽略孩子的感受,会产生孤独感和不信任感,进而引发逆反心理。

3.环境不适应小学生的环境不一定适应他们的成长,可能存在环境压力、家庭关系纷争等问题,这些问题会影响孩子的成长,产生逆反心理。

4.教育方式不当教育方式不当,可能是由于老师给予的压力过大,或是给予的关注不够,也有可能是毒打、口出恶言等导致的,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

二、应对逆反心理的策略1.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家长和老师要主动了解和关注小学生的心理需求,肯定孩子的价值,让他们感受到存在感,从而增强孩子的自信和自尊,并减少逆反心理产生的概率。

2.教育方式与孩子相适应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和老师要注意教育方式的选择,要因人而异,了解小学生的性格和兴趣爱好,因情制宜地对待孩子,使孩子在教育中感受到温暖和认可。

3.培养孩子的自我认知和自我约束能力家长和老师要通过启发和引导,培养小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约束能力,帮助他们学会管理和控制自己的行为,从而减少孩子的逆反情绪。

4.理解和宽容孩子的情绪表达在家庭和学校中,家长和老师需要理解和宽容孩子的情绪表达方式,不可一味斥责或批评,要给予孩子情感的支持和理解,以便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

总之,小学生逆反心理是一个非常普遍的问题,它不是孩子的错,也不是家长或老师的过错,而是孩子与周围环境产生矛盾所引起的。

家长和老师要以人为本,不能用严厉的手段来压制孩子的逆反行为,而是要采取正确的策略,引导孩子走向正确的方向。

小学生逆反心理浅析

小学生逆反心理浅析

小学生逆反心理浅析一、逆反心理的原因小学生逆反心理的形成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的。

家庭环境对于小学生逆反心理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家庭环境的和谐与否,父母的教养方式等都会对小学生的心理产生深远的影响。

假如家庭环境不和谐,家长的教养方式过于严厉或者溺爱,都会导致小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同学之间的关系也是影响小学生逆反心理的因素之一。

小学生在与同学相处过程中,可能会受到同学的影响产生逆反情绪。

学习压力和情绪压力也是导致小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之一。

二、逆反心理的表现形式小学生逆反心理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对学习抗拒。

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对学习的抗拒情绪,不愿意按时完成家庭作业,不愿意参加课外辅导等。

2. 表现出懒散消极。

小学生逆反心理还会表现出懒散和消极的态度,不愿意参加体育锻炼和社交活动等。

3. 不听教导。

小学生在家庭和学校中都表现出不听教导的情况,总是倔强地拒绝遵守规则和纪律。

4. 对父母态度不好。

小学生在家庭中可能对父母态度不好,不愿意配合家长的安排,经常和父母发生矛盾。

5. 逃避责任。

小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经常逃避责任,不愿意承担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三、处理小学生逆反心理的方法处理小学生逆反心理首先需要教师和家长的配合。

对于家长来说,要善于倾听孩子的心声,了解他们的内心想法,培养良好的家庭氛围。

在日常生活中,给予孩子适当的自由,不要过于严格地限制他们的行为,给他们一定的空间和权利。

家长还要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与支持,尊重孩子的个性,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潜能。

对于老师来说,要善于引导和沟通,了解学生的内心想法,及时发现学生的逆反心理。

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和情感,进行差异化教育,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

在处理学生逆反心理的时候,要采取合适的方式和方法,避免过于严厉或者溺爱。

对于学生本身来说,要注重自我调节和情绪管理,学会换位思考,提升自我认知和情商。

了解小学生逆反心理的原因和表现形式,对于家长和教师来说非常重要。

关于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逆反心理的矫正论文.doc

关于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逆反心理的矫正论文.doc

关于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逆反心理的矫正论文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逆反心理的矫正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逆反心理的矫正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逆反心理论文的写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关系僵化,甚至对立,长而久之,学生就会听不进正确的教育和劝导,可能会酿成大错,甚至是违法乱纪走上犯罪道路,给学生一生及整个社会带来不可挽回的严重后果。

三、逆反心理产生的理由 1.认知方式变化影响小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随着知识经验的增加和认知方式的发展,思维视角已超越童年期简单和单一化的正向思维,向调查表明,小学生容易出现偏激、冷漠、做事任性、心理孤独等一些心理理由,在接受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正确舆论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特殊的心理活动现象,其中最突出的是逆反心理。

如何引导学生在产生逆反心理时学会自我调控,塑造健全人格,对小学生以后发展将会起到重要甚至是关键作用,也是当前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

一、逆反心理的界定逆反心理,是我国近年来教育实践中被人们关注的一种心理现象,它是指人们在接受教育过程中,因自身固有的传统定势和思维模式在特定教育情境下所产生的,与认知信息相对立的,并与一般常态教育要求相反的对立情绪和行为意向。

它是集正确与错误逆反于一体,逆反与认同相伴行的复杂心理现象,是一定社会关系实践的产物。

二、逆反心理的危害性逆反心理过重或自己不善于处理和自我调节,会带来过重的心理压力,引起心理障碍。

对小学生来讲还会造成感情失控,与家长、教师感情疏远,关系僵化,甚至对立,长而久之,学生就会听不进正确的教育和劝导,可能会酿成大错,甚至是违法乱纪走上犯罪道路,给学生一生及整个社会带来不可挽回的严重后果。

三、逆反心理产生的理由1.认知方式变化影响小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随着知识经验的增加和认知方式的发展,思维视角已超越童年期简单和单一化的正向思维,向着多向思维方面发展。

对事物和理由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对于越是禁止的事物,向往之情越为迫切,越想探个究竟,以致产生“你越不让我做,我就做做试试,你越不让我知道我就千方百计去探知”的逆反心理。

中小学学生的逆反心理及对应措施

中小学学生的逆反心理及对应措施

中小学学生的逆反心理及对应措施中小学学生的逆反心理是指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对权威、规则或期望产生的一种抵触或反抗的心理状态。

这种心理状态可能表现为对家长、教师或学校规定的抗拒,对学习的消极态度,或对同伴压力的盲目服从等。

逆反心理如果得不到适当的引导和解决,可能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学业成绩和社交能力产生负面影响。

逆反心理的原因:成长过程中的自然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开始形成自我意识,追求独立和自主,对权威产生质疑。

教育方式:过于严格或缺乏理解和支持的教育方式可能激发学生的逆反心理。

社会影响:同伴压力、媒体影响等也可能导致学生产生逆反行为。

个人性格:一些学生可能天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独立性和挑战权威的性格特质。

对应措施:1.建立良好的沟通:与学生建立信任关系,倾听他们的想法和感受。

通过开放式对话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意见和需求。

2.理解和尊重:尊重学生的个性和独立性,理解他们的成长需求。

设定合理的目标和期望,避免过高的压力。

3.积极的引导和教育:通过正面强化和鼓励,培养学生的积极行为和态度。

教育学生理解规则和权威的必要性,以及如何以建设性的方式表达不满。

4.提供自主性和选择:给学生一定的选择权,让他们在安全的环境中做出决策。

鼓励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承担责任,增强自我管理能力。

5.情绪管理和冲突解决:教授学生情绪管理技巧,帮助他们以健康的方式应对压力和冲突。

提供冲突解决的策略,如冷静下来、寻求帮助、协商和妥协等。

6.家庭和学校的合作:家长和教师应当保持一致的教育理念和规则设定。

家长应当支持学校的教育措施,同时提供温暖和理解的家庭环境。

7.专业支持:对于逆反心理较为严重的学生,可以寻求心理咨询师或学校心理辅导老师的专业帮助。

通过心理辅导帮助学生理解自己的行为,并发展更健康的应对机制。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管理自己的逆反心理,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和社交能力的发展。

同时,也能够为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提供更有效的教育方法和沟通策略。

运用行为主义的观点分析小学生逆反心理

运用行为主义的观点分析小学生逆反心理

运用行为主义的观点分析小学生逆反心理摘要:处于小学五六年级的孩子,开始强调自我,自主意识大大增强,逐渐进入第二逆反期。

他们适度的逆反是心理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的正常现象。

但如果逆反过度,则会给家长和学校老师带来很大的困扰,给学生个人的成长发展带来损失,甚至影响他们的人际关系。

所以教师要采取一定的策略。

首先,尊重学生,平等相待;情理交融,多多进行情感交流;家校沟通,协商解决办法;开展班级,全班教育。

让学生们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关键词:逆反心理;案例;分析;策略一、小学生逆反心理案例周五六年二班负责校园卫生清扫工作(俗称值周)。

早晨,劳动委员付某某(兼班长)带领大家整理校园卫生,西边教学楼之间的区域打扫接近尾声,东边操场稍慢一些。

刘老师来到东边和学生们一起扫地,付某某看这边慢也过来了。

他发现地上垃圾堆了几堆,而又没有用收垃圾,就跟张某某(女)同学说:“你去拿个簸箕来收垃圾好吗?”张某某立即大声说:“凭什么让我去!凭什么让我干!”刘老师大吃一惊:怎么会有这样的反应?紧接着反问了一句:“凭什么你不能去?需要有人去拿,难道非要是别人?如果别人能去,你为什么不能去?”过后,刘老师很后悔这么说。

二、案例背景张某某平时是一位善良温和聪明的女孩。

班级学生自从升入六年级后,班级还有三个学生在老师或班干部进行正常管理时也说过类似的话,刘老师意识到昨天早晨张某某所映射出来的这个问题有些严重:班级里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潜意识里有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进入六年级,自我意识表现得更加明显和强烈。

另外,小学高年级学生一般在10 到12 岁左右,在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同时心理和生理均不成熟,具有强烈的逆反心理。

如果不能对学生的逆反心理进行有效管理和疏导,将对他们的学习和成长造成严重影响。

小学班主任作为学生教育工作的主要执行者,有责任采取有效措施对小学高年级学生逆反心理进行教育与引导。

三、案例分析张某某的情绪化言行表现出了这种特性,是一种明显的逆反现象。

小学生逆反心理调研报告

小学生逆反心理调研报告

小学生逆反心理调研报告为了深入了解小学生逆反心理现象及其原因,本次调研针对某小学三年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共有100名学生参与。

通过统计和分析数据,得出了以下结论。

一、调查结果1. 对逆反心理的了解根据问卷结果显示,接受调查的小学生对“逆反心理”一词的理解程度较低。

约60%的学生表示对逆反心理不了解或知之甚少,只有约30%的学生在知晓或了解的程度上较高。

2. 存在逆反心理的程度根据问卷结果,大约50%的小学生承认自己曾经有过逆反心理的情绪体验,而40%的学生表示在某些特定情况下会表现出逆反心理。

只有约10%的学生声称从未经历过逆反心理的情绪。

3. 逆反心理表现形式调查结果显示,小学生的逆反心理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其中,约50%的学生会表现出拒绝合作、拒绝服从等行为,约30%的学生在父母要求做某事时经常表现出消极抵抗情绪。

此外,还有少部分学生表现为言语挑衅、情绪暴怒等行为。

4. 逆反心理的原因分析调查数据得出以下逆反心理原因:4.1 家庭环境:约40%的学生认为家庭环境不和谐是他们逆反心理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包括父母关系紧张、经常与兄弟姐妹产生矛盾等;4.2 学业压力:约30%的学生认为学业压力过大是导致逆反心理的关键原因之一,他们感到班级竞争激烈、考试要求过高等;4.3 情绪管理困难:约20%的学生表示自己在情绪上存在困扰,难以合理地处理自己的情绪,因此容易情绪失控并表现出逆反心理。

二、对策建议1. 加强教育宣传针对小学生对逆反心理概念的认识不足,学校和家长应积极加强相关教育宣传,让学生了解逆反心理的定义、表现形式和对自身的危害性,从而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意识。

2. 关注家庭教育环境学校和家长应共同关注孩子的家庭教育环境,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父母应亲近孩子,倾听他们的心声,多与孩子沟通,避免家庭矛盾对孩子造成消极影响。

3. 减轻学业压力学校应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减少小学生的学业负担,避免过度竞争。

同时,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鼓励和支持,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

小学生逆反心理成因及对策

小学生逆反心理成因及对策

小学生逆反心理成因及对策小学生逆反心理是指小学生出现对父母、老师等权威人物的反抗和抵触情绪。

逆反心理的成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个体因素:小学生正在个体发展和成长的过程中,处于不断追求自主和独立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他们渴望展示自己的能力和意识到自己的独特性,因此会有对权威的挑战和反抗的需求。

二、家庭环境:家庭对小学生的教养方式和亲子关系的建立与发展对逆反心理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家长过分溺爱或过度保护,限制了小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可能会导致小学生的逆反情绪。

三、学校环境:学校对小学生的教育方式和教师的教育态度也对逆反心理有一定影响。

如果学校的教育方式单一僵化,教师对学生没有耐心和尊重,只注重指令和规范,将会引发小学生的逆反情绪。

针对小学生逆反心理,可以采取以下对策:一、建立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家长要注重培养小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给予他们一定的自由和责任。

要与孩子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关系,尊重他们的意见和选择,同时制定合理的家规,让孩子明确自己的边界和责任。

二、改进学校教育方式: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小学生的个性和兴趣,提供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活动,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和自主选择中发展自己的能力。

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需求和特点,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和沟通,给予鼓励和正确引导。

三、教育学生情绪管理和冲突解决能力:学校可以组织一些情绪管理和冲突解决的培训活动,教育学生如何正确表达情绪、合理解决问题和处理冲突。

通过提高学生的情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降低逆反情绪的发生和频率。

四、加强学校和家长之间的合作:学校和家长应该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互相了解和尊重对方的意见和期望。

学校可以定期向家长传达学生的学习和行为情况,家长可以积极参与学校的活动和教育,共同关心和教育孩子。

针对小学生逆反心理,需要家长、学校和社会的积极参与和合作。

只有在正确的教育环境和引导下,小学生的逆反心理才能得到缓解和改善。

浅谈小学生逆反心理的预防和疏导

浅谈小学生逆反心理的预防和疏导

浅谈小学生逆反心理的预防和疏导近年来,人们对学生心理问题的关注不断提高,心理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小学生教育的突出问题,制约着教育教学的质量。

经过调查发现,逆反心理是现在大多数学生主要存在的心理问题,影响着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十分不利于小学生的成长。

本文将会对小学生的逆反心理问题进行分析,讲述小学生的逆反心理形成原因以及相关的预防措施等,希望通过分析讲述给广大的教师和家长提供参考,预防小学生的逆反心理,保证孩子的健康成长。

标签:小学生;逆反心理;预防;疏导;策略引言目前,逆反心理已经成为制约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重点问题,在广大小学生中十分常见。

这样的不健康心理,影响着小学生的学习效率以及学习质量,并且对性格也会有不利的影响,一旦形成不好的人格,将会对学生的终生产生严重的影响。

因此,我们必须要注重对学生的心理疏导,避免学生逆反心理的产生。

一、小学生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一)学生个人因素随着社会的发展,小学生们的独立意识在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小学生开始反感家长们将自己看作为小孩子,认为自己已经具有一定的独立能力和自我意识。

如果家长和教师们继续要求孩子一味地“听从”“服从”,就会致使他们在内心的反感情绪越来越强烈,久而久之,便会想要极力地摆脱家长以及教师的约束,从而滋生叛逆心理。

同时,由于小学生们的年龄在不断增长,他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望也会愈来愈强,师长们的限制会强烈地刺激他们去探知,越是禁止,越是好奇。

如果不能够及时的对小学生进行情绪疏导,继续严格的训斥管理,学生会更加的反感父母的管理,越来越叛逆,形成恶性循环。

(二)家庭原因由于经济的需要,越来越多的家长们不得不进城打工,留下了很多的留守儿童,这些孩子基本都是由爷爷奶奶来照顾,年龄差距过大,加上老人年龄的原因,往往缺少对孩子的关心,只注重孩子的温饱,忽视了孩子的内心发展,当孩子产生逆反心理时,更是无法及时发现,无法对孩子给予合理的情绪疏导。

另外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大多数的留守儿童都或多或少的在内心有一些自卑感,长期持续发展会形成不健康的性格,产生逆反心理。

小学生逆反心理的疏导策略研究

小学生逆反心理的疏导策略研究

小学生逆反心理的疏导策略研究一、介绍小学生逆反心理是指小学生在面对学习、家庭、社交等问题时,出现拒绝、抗拒、反抗的行为表现。

逆反心理不仅给孩子本人带来困扰,同时也给家庭和学校带来不小的压力。

为了有效应对小学生逆反心理,疏导策略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二、小学生逆反心理的表现1. 学习逆反:小学生在学习上表现出抗拒、排斥的态度,不愿意完成作业、不听从老师的教导、不愿意参加课外辅导等。

2. 家庭逆反:小学生在家庭中表现出抗拒、拒绝合作的态度,不服从父母的安排、不愿意做家务、经常与父母发生冲突。

3. 社交逆反:小学生在社交场合中表现出排斥、不合群的态度,不愿意与同学交往、经常独来独往、不愿意参加班级活动。

三、小学生逆反心理的原因小学生逆反心理的形成是多方面的,可能包括以下原因:1. 家庭环境:不良的家庭环境可能会让小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比如家庭内部矛盾、家长过度溺爱或者过度严厉等。

2. 学习压力:小学生可能在学习上遇到困难,导致逆反心理的产生,而这些学习压力可能来自于学校、老师或者家长。

3. 社交问题:小学生在与同学的交往过程中可能受到排斥、欺凌等问题,导致逆反心理的产生。

四、小学生逆反心理的疏导策略面对小学生逆反心理,家长和老师应采取一些疏导策略,引导孩子积极面对问题,促使其逐渐克服逆反心理,形成健康、积极的态度。

1. 善于倾听家长和老师在面对小学生的逆反心理时,应善于倾听孩子的心声,尊重孩子的意见,充分理解孩子的困惑和抗拒。

通过倾听和理解,可以帮助孩子释放情绪,缓解逆反情绪的紧张感,增强与孩子之间的信任和沟通。

2. 积极引导及时发现小学生的逆反心理,家长和老师应积极引导孩子转变态度,引导他们思考问题的根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可以通过给予孩子适当的鼓励和支持,让他们建立自信,克服困难,理清思路,形成积极的解决问题的态度。

3. 爱的教育爱是最好的教育方式,家长和老师应用爱心对待小学生的逆反心理,不要用严厉、冷漠的态度去对待孩子,而是要以理解、关爱的态度和方法去引导和疏导孩子。

多因素导致孩子逆反心理

多因素导致孩子逆反心理

多因素导致孩子逆反心理
孩子逆反心理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心理需求: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逐渐产生自我意识和自主性,希望
能够独立思考和决策。

然而,父母或老师往往会对孩子进行过度干预和限制,这会导致孩子产生逆反心理,试图反抗这种控制和干预。

2.家庭教育方式:家庭教育方式对孩子的逆反心理也有很大影响。

如果
父母缺乏民主意识,过于专制或溺爱,都会导致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专制型的父母会要求孩子无条件服从自己的意愿,而溺爱型的父母则会过度满足孩子的需求,这都会导致孩子缺乏独立性和自主性,进而产生逆反心理。

3.父母态度:父母的态度也会对孩子的逆反心理产生影响。

如果父母对
孩子的要求过高或过低,都会让孩子感到不满和反感。

过高的要求会让孩子感到压力巨大,无法承受;而过低的要求则会让孩子感到被忽视和轻视,从而产生逆反心理。

4.亲子关系:亲子关系的好坏也会对孩子的逆反心理产生影响。

如果亲
子关系紧张或缺乏沟通,孩子会感到被忽视或无法理解,进而产生逆反心理。

相反,如果亲子关系良好,孩子会感到被尊重和理解,逆反心理也会相应减少。

5.环境和社交压力:孩子所处的环境和社交圈也会对其逆反心理产生影
响。

例如,孩子在学校或社交圈中受到欺凌或排挤,或者面临过度的竞争压力,都可能导致其产生逆反心理。

综上所述,孩子逆反心理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心理需求、家庭教育方式、父母态度、亲子关系以及环境和社交压力等。

因此,家长应该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采取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同时关注孩子的环境和社交圈,以减少孩子的逆反心理。

小学生逆反心理成因及对策

小学生逆反心理成因及对策

小学生逆反心理成因及对策小学生逆反心理已经成为当今社会教育界的一大难题,不仅存在于学校教育中,更是涉及到家庭教育中。

逆反心理是一种为了获得自主权和自我掌控的心理特点,它是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

下面针对小学生逆反心理成因及对策进行分析。

一、成因1、家庭环境家庭环境是小学生逆反心理的主要原因。

当家庭中的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太高或者太低,或者过度保护,给小学生带来负面的心理压力,导致抵触家长和家庭环境,出现逆反心理。

2、学习环境在学校中存在某些线索,如不公平的评价、不合理的奖励制度、严格的规则等,会给小学生带来精神压力,从而对学校环境产生抵触情绪。

3、自身原因小学生自身个性差异也是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之一,个性比较倔强、固执、别出心裁的孩子更容易出现逆反心理。

4、社会环境小学生在接触社会环境时,会受到社会影响,容易产生一些消极的心理情绪。

这种影响会使小学生产生产生负面情绪,从而对社会产生逆反情绪。

二、对策1、家庭教育让小学生敞开心扉,与家长进行沟通,让家长讲出自己的观点和期望,让小学生了解家长的想法,同时家长也要主动去了解小学生的想法和感受。

家长应了解育儿原理和育儿技巧,能够更好地理解小学生,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2、学习环境学校应营造公开、公平、透明的评价机制,不仅关注学生学习成绩,更要着重关注他们的心理和行为。

学校应建立奖励机制,根据小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不同形式的奖励。

学校制度应该严格,但不能太死板,应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和学习阶段适度调整规则。

3、学生自我调整小学生应注重个人修养,拥有一定的自我控制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小学生应该接受教育的指导,调整自己的心态,学会自我控制。

4、社会教育社会应该加强公共教育,引导小学生走向正确的成长道路,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同时,社会应建立完善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机制,加强心理咨询,引导小学生积极应对生活中各种困难。

综上所述,小学生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复杂多样,同时也需要多方位的解决方案。

小学生逆反心理成因及对策

小学生逆反心理成因及对策

小学生逆反心理成因及对策小学生是一个处于人生成长阶段的群体,他们的身心发育还不成熟,主要以模仿和学习为主。

在成长过程中,有些孩子会表现出一定的逆反心理,即对成年人的规则和指导产生抵触情绪,表现出不愿意服从、不愿意合作的态度。

了解小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并对其进行相应的对策,有利于家庭和学校更好地引导孩子,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心理和行为习惯。

1. 自我意识的觉醒:小学生逐渐获得自我意识的觉醒,开始形成自己独立的个性和意见。

在这一过程中,他们可能表现出一些对成人的指导和规则产生抵触的行为,试图表达自己独特的想法和态度。

2. 物质丰富的社会环境:当代小学生生活在物质丰富的社会环境中,他们可能受到各种各样的诱惑和影响,导致他们产生对成人制定规则的抵触和不愿意服从的心理。

3. 家庭教育方式不当:有些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可能出现过于严厉或者过于溺爱的情况,导致小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过于严厉的家庭教育方式容易让孩子感到压抑和受到伤害,而过于溺爱的家庭教育方式则容易让孩子产生自私自利的态度。

4. 学业和社交压力:随着小学生升入不同的学习阶段,他们会面临越来越大的学业和社交压力,这种压力可能使一些小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表现为不愿意听从教师的安排和规定,甚至表现出挑衅和抗拒的行为。

二、小学生逆反心理的对策1. 建立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应该根据孩子的年龄和特点,采取相应的教育方式。

避免过于严厉或者过于溺爱的教育方式,建立民主、平等、理性的家庭教育氛围,让孩子在家庭中感受到爱和尊重,理解并接受家长的教育。

2. 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家长应该指导孩子学会自我管理,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让他们懂得如何自己调节情绪、解决问题,增强自己的责任感和自信心。

3. 注重教育的方式方法: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和老师应该注重教育的方式方法,采取耐心、理解、尊重的态度,倾听孩子的心声,理解他们的想法和情绪,给予他们适当的引导和支持。

正确对待“顶牛”,因势利导“逆反”——小学生“逆反心理”案例分析及对策探究

正确对待“顶牛”,因势利导“逆反”——小学生“逆反心理”案例分析及对策探究


小 学生逆 反 心理 的成 因
小学 生 逆反 心理 的形 成原 因 比较 复杂 , 有 的 是学 生 自身的 因素 造成 的 , 有 的是 家庭
的 因素造 成 的 ,有 的是 学校 的因素 造成 的 , 有 的是社 会 的 因素造 成 的 , 有 的是 几种 因 素
兼 而 有之 。 1 、教育 思想 不 当学 生 犯 了错不 是 当众 点名 批评 他 们 , 而是 采 取个 别劝 告 的方 式 , 不 揭 学生 过 去 的 短、 而是 着 眼于 多鼓 励 , 当学 生犯 错 误 时 , 不 也 易产 生逆 反心 理 。 比如 ,老 师 在处 理 问 题 时不 从 实 际 出 是想 着 怎样 整治 他 们 ,而是 向其讲 清 道理 , 发, 不坚 持 统 一标 准 , 对不 同的 学 生 采 取 不 使其 心 服 口服… … 同的 态 度 。 甚 至 未经 深 思 熟 虑 , 采 取 过 激 的 这 样 做 既 可 以解 决 学 生思 想 上 存 在 的 措施 , 这 就 很 容 易挫 伤 学 生 的 自尊 心 , 导 致 问题 , 又 不会 让 学 生 “ 丢面子” 。其效 果 往往 逆 反心 理 的产生 。家长 的教 育 方法 、 手 段见 是 出人 意料 的。 欠妥, 往 往 也容 易 导致 学生 的 逆反 心理 。如 2 、 尊 重 赏识 , 变歧 视 为欣赏 。 老师 对学 学 生 学 习成 绩 不 好 , 这 时 家 长会 很 急 , 断绝 生要 有 爱心 。对 有逆 反 心理 的学 生 多关 心 、 学 生与 外界 的一 切 来往 , 甚 至 反对 他们 的业 多鼓 励 、 多 表扬 , 多 吸 收有 他 们 参 加 集体 活 余 爱好 , 要 学生 一 心一 意搞 学 习 。有逆 反 心 动 。 诚 心实 意 的爱 会 使学 生形成 一 种强 大 的 理 的 学 生则 想 : 你 不 是 要 我学 习吗 , 我 就偏 内驱 力 , 促 使其 积极 进 取 , 奋 发 向上 。 不学, 气 死你 。 消极 情绪 占了上风 , 如 不加 以 3 、 对症 下药 , 变高 压 为疏导 。孩 子 渴望 引导, 容 易 产生 敌对情 绪 。 独立 自主 , 我 们 却想 让 他 言听计 从 。通 常情 况下 , 遇 到孩 子 “ 顶牛” , 我们 便 大耍 威风 , 强 二、 调 整小 学 生逆 反心理 的 对策 迫孩 子执 行命 令 。 这 样孩 子 自然不 会心 情舒 畅 。每逢 他 的意 见不 被 采纳 , 他 的反 抗情 绪 1 、 了解 沟通 , 变 被动 为主 动 。 在教 育 中 , 就更强, 甚 至 不惜 忍 受 责 骂与 体 罚 , 仍然 坚 活动 范 围扩 大 了 , 活 动 能力 增强 了 , 于是, 自 老 师“ 苦 口婆心 ” , 学 生 却置 之不 理 的现 象屡 持 “ 顶牛” 局面。所以, 处事 要 讲 民主 , 多商 主意 识萌 发 了 。 他们 要求 自己的事 情 自己决 见 不 鲜 。教 师 的 良苦用 心 得 不 到 学 生 的 理 量 , 对孩 子 的意 见 , 正 确 的应 采纳 , 切 勿 主 观 定, 自己的事 情 自己干 。这 些学 生 自尊 心很 解 ,这 反 映 出师 生 之 间的 感情 产 生 了 隔膜 , 武断 。 下 面谈 谈 笔者 处理 有逆 反心 理学 生 的 强 ,但 有 时 又不 能 正确 地维 护 自己 的尊严 , 需 要得 到有 效 的疏 通 。那 么 , 教师 该 如何 与 些 招术 。 还 有 些小 学 生 喜欢 钻牛 角尖 , 固执 己见 。 当 有 逆反 心理 的学 生 沟通 呢? 转 移 学 生 的注 意 力 。 如果 学 生 执 意反 教 师 平时要 和 学生 多谈 心 , 做 学生 的知 抗 , 他 们 屡 遭挫 折 、失 败后 就可 能 一蹶 不振 , 自 你就 必须 想 办法 转移 他 的注 意力 , 例如 : 暴 自弃 , 对老 师 、 同 学 的帮助 置 之不 理 , 甚 至 心朋友 , 多给他们一点温暖和体贴。并从思 让他 先 做其 他事 , 待 其情 绪好 转 时再 与他 沟 把 教 育 者的 劝说 看 成是 吹 毛求 疵 , 是对 自己 想 、 学 习、 生 活等 方 面 真心 实 意 地 去 关 心 爱 通 。不要 强 迫他 顺从 你 , 更 不要 威胁 他 或利 自尊 心 的伤 害 , 因而 把 自己放在 了教 育 者 的 护 他 们 ,帮 助 学 生去 发 现 自己的 长 处 和短 诱他 。 对立 面 , 继 而 产生 逆反 心理 。 处, 使 其 扬 长 避短 , 最 大 限度 地 发 挥 其 聪 明 因此, 我们要对小学生逆反心理应进行 自尊 心 强 本 是好 事 ,可是 如 果 自尊 过 才 智 , 进 而让 他 们感 受 到老 师真 诚 的体 贴 和 客观 的分 析 . 探 究 解 决 对策 , 消 除 和矫 正 其 度, 则 会很敏 感 , 对 于一些 常人都 可 以接 受 的 关 怀 。 当他们觉 得 老师值 得亲 近 、 信赖 时 , 就 不利 影 响 , 为 学 生健 康发 展 奠定 良好 的思 想 言论或 行 为 , 他却觉得 伤 害了 自 尊, 让 自己在 会 把 老 师 的教 育 认 为 是 出于 好 意 的 劝 导 而 和心 理基 础 。 同学或 朋友 面前抬 不起头 来 , 自然容 易产生 愿 意接 受 。 种抵 触 的情 绪 , 逆反 心理便 随之 产生 。 正 面进 攻 不 利 时 ,也 可 以采 用 迂 回 战 【 作者单位 : 德阳市黄河路小学 四川 】

小学生逆反心理成因及对策

小学生逆反心理成因及对策

小学生逆反心理成因及对策小学生逆反心理是指在与他人的互动中,表现出不服从、反抗或挑战他人权威的行为。

这种心理状态常见于小学阶段的儿童,成因复杂多样,需要采取正确的对策进行干预。

家庭环境是小学生逆反心理的重要成因之一。

家庭教育方式不当,如过于溺爱或过于严厉,都容易使小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家长应注意在教育孩子时切忌纵容孩子的一切需求,要建立适当的家庭规矩和家法,让孩子明白有哪些行为是不可接受的。

家长应当尽量给予孩子一定的自主权,让他们在合理范围内有权做出自己的选择和决定,以培养其独立性和责任感。

学校环境也可能导致小学生逆反心理的产生。

如果学校教育过于严格或者存在过多的不公平现象,会引发学生的不满和反抗情绪。

学校应当关注学生的感受,采取公正公平的教育措施,并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老师们应当尊重学生,给予他们适当的话语权,尽量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惑,并积极解决问题。

社交环境与小学生逆反心理有关。

如果孩子在同伴中遭受排斥或受到欺凌,会导致他们产生愤怒和逆反心理。

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培养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和自尊心。

家长和老师要在孩子面临困难时给予适当的支持和鼓励,提高孩子的自信心。

孩子们应当学会与他人友好相处,培养良好的交往技巧,增强适应能力。

为了处理小学生逆反心理,教育者可以采取一些有效的策略。

要建立起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

与小学生进行坦诚而理性的交流,了解他们的内心需求和困惑,并尽量给予帮助和指导。

要培养孩子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给予他们一定的自主权,让他们在某些事情上做出决定,并为错误承担后果,逐渐提高他们的责任感。

要进行适当的情绪管理教育。

教育孩子正确表达和调控情绪的能力,让他们学会用合适的方式发泄情绪,而不是通过逆反行为来表达。

要关注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心理需求,给予他们适当的支持和鼓励,让他们体验到成长的快乐和成就感。

解决小学生逆反心理需要综合考虑家庭、学校和社交环境等多个因素。

小学生逆反心理成因及对策

小学生逆反心理成因及对策

小学生逆反心理成因及对策小学生逆反心理是指小学生在心理、行为上表现出的对抗性、反抗性心理。

在日常教学和家庭教育中,逆反心理表现得比较明显,这给老师和家长的教育工作带来一定的困扰。

本文将就小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及对策进行阐述。

1. 家庭环境因素:家庭环境是小学生情感发展的重要场所,家庭环境稳定融洽、和睦温馨的家庭有利于小学生的健康成长,而家庭环境不和谐、父母关系紧张以及家庭成员间长期存在矛盾冲突等会使小学生情感受到伤害,增加小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可能性。

2. 学校环境因素:学校是小学生学习、生活的场所,学校环境的良好与否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如果学校教学环境、人际关系存在问题,会对小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产生不良影响。

3. 个体性格因素:每个小学生都有其独特的性格特点,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有些小学生天生较为敏感、倔强,对外界的压力、教育、要求有些畏惧与抵触,这些性格特点也会成为小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一个重要原因。

4. 家庭教养方式: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的言传身教对小学生的影响是重大的,如果父母对小学生的教育方式过于严厉、过分溺爱,或者对小学生进行责骂、打骂等,都容易造成小学生逆反心理的产生。

二、小学生逆反心理的对策:1. 增强家庭和睦氛围:家庭是小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之一,家庭氛围必须和睦,家庭成员之间要互相尊重、包容、关爱,营造出一个和谐的家庭氛围。

父母要注重营造温馨和睦的家庭环境,和小学生进行沟通交流,让小学生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关爱。

2. 老师耐心引导:老师是小学生日常接触最紧密的人,老师在教育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心理的关怀,要多方位、多层次地了解学生的心理,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教育。

对于产生逆反心理的小学生要耐心倾听、引导、理解。

3. 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班级是小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班级氛围良好与否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老师可以通过举行各种有意义的班级活动,增加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增强班级集体荣誉感,逐渐形成和谐的班级氛围。

小学生逆反心理的疏导策略研究

小学生逆反心理的疏导策略研究

小学生逆反心理的疏导策略研究小学生逆反心理是指在面对教育、学习、家庭生活等方面出现的一种反抗和抵触心态。

这种心理表现在小学生中较为常见,特别是青春期前后的孩子更加容易出现逆反行为。

逆反心理的表现形式包括不服从教师和家长的安排、抗拒学习、自卑自负、故意与人对着干等。

对于小学生逆反心理,家长和教师应该采取适当的疏导策略,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心理健康,下面将提供一些疏导策略供参考。

与小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

积极主动与孩子交流,关心他们的想法和感受,让他们感受到自己被关注和尊重,从而增强他们的安全感。

避免过度批评和指责,要耐心倾听他们的问题和烦恼,并合理引导他们表达自己的情绪。

培养小学生的自信心。

逆反心理往往源于对自我能力的低估或过高期望,家长和教师要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优点和潜力,并鼓励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价值。

在教育中注重赞扬和鼓励,通过及时表扬、奖励积极行为和进步,逐渐提升他们的自信心和动力。

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创造适宜的学习氛围,让学习变得有趣和有挑战性。

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

要根据孩子的特点和兴趣,采用个性化的教学方法,使他们能够主动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第四,制定明确的规则和约束。

为了维护学校和家庭的秩序,对于小学生的逆反行为,要及时制定明确的规则和约束,并严格执行。

在制定规则时要与小学生沟通,尊重他们的意见和想法,让他们意识到这些规则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第五,加强心理辅导和个性发展。

家长和教师可以定期进行心理辅导,帮助小学生认识自己的情绪和需求,帮助他们解决内心的矛盾和问题。

鼓励他们参加各种兴趣班和活动,培养他们的特长和才能,增强他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正确处理家庭教育关系。

家庭教育是小学生逆反心理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家长应该认识到自己在教育中的影响力和责任。

家长应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行为榜样。

与家长沟通,共同制定规则和约束,并保持家庭成员之间的良好关系和情感交流。

小学生逆反心理成因及对策

小学生逆反心理成因及对策

小学生逆反心理成因及对策小学生逆反心理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现象,主要表现为孩子们有意无意地与父母或老师进行对抗,表现出一定的不服从和反叛行为。

逆反心理的成因复杂多样,但与孩子的成长、家庭教育、学校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

在面对逆反心理时,家长和老师应采取合理的对策,帮助孩子摆脱逆反情绪,发展健康的成长态度。

逆反心理的成因:家庭环境的影响:家庭环境是孩子成长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如果家庭中存在过度管制、过度保护、过度干涉或压抑孩子个性的行为,会给孩子带来极大的压力,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学校环境的影响:小学生在学校的环境也会影响到他们的思维和行为。

如果学校教育行为过于僵化、无法满足孩子个性化和多样化需求,孩子也可能表现出逆反心理。

自我认知不足:小学生在自我认知上还不够成熟,对自己、对环境的认定存在很多不确定性。

如果孩子缺乏足够的自信心和自我认知,也会表现出逆反心理。

兴趣爱好难以满足: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如果父母和老师不能理解和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孩子也会产生逆反心理。

对策:了解孩子:家长和老师应该了解孩子,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优势和劣势。

通过了解孩子,可以更好地沟通和交流,避免产生逆反情绪。

尊重孩子:家长和老师应该尊重孩子,允许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给予他们足够的自由,让孩子感到被尊重和被理解。

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家长和老师可以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通过多种方式与孩子进行沟通,增强互信,理解孩子的需要,并主动向孩子传递正能量。

设置明确的规矩:家长和老师应该为孩子设置明确的规矩和要求,使孩子知道自己的行为会产生怎样的后果。

同时,应该根据孩子的情况和特征设计不同的规矩和要求。

总之,在对待小学生逆反心理的问题上,家长和老师应该采取正确的方法和对策。

既要尊重孩子,又要坚持原则和规矩,让孩子发展健康的成长态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生逆反心理分析
逆反心理在小学生中或许并不少见,但严重的就会影响学生健康发展,妨碍学习活动的正常进行。

据统计,当前有15%—20%的小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逆反心理倾向。

为了促进学生健康,作为教育者,我们必须探究学生逆反心理的化解艺术。

逆反心理的产生:
逆反心理是在一定外界因素作用下,对某类事物产生了厌恶、反感情绪,做出与该事物发展的常理背道而驰的举动的一种心理状态。

其主要特点是:你要我这样,我偏那样,你不准我做的事,我偏要去做——具有明显的“对抗”、“反控”情绪。

逆反心理是人适应外在环境的一种正常的心理机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自我价值保护逆反;2、超限逆反:超限逆反是指机体在过度接受某种刺激之后所做出的逃避反应;3、禁果逆反:不充分的禁止反而会激发人更强烈的探究欲望,这种心理反应又被称作“潘多拉效应”。

逆反心理是一种反常心理,虽然不同于变态心理,但也带有变态心理的某些特征。

小学生的逆反心理如果得不到及时纠正,后果将是严重的,不仅直接影响学习的顺利进行,而且严重影响学生自身的心理健康发展,甚至给家庭带来负面影响。

(一)主观原因
1、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精力充沛、思想活跃、独立意识日
益增强,希望摆脱家长和教师的管束。

他们讨厌仍被人视为“孩子”,具有很强的自尊心;为了表现出自己已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他们对周围事物常持批判态度。

2、受好奇心的驱使。

少年儿童多数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你越禁止我越要干,你越不让我看我越要看,越不让接触我越要接触一下。

好奇心过强就形成一种特殊的心理需要。

要满足这种需要,就往往对教师的要求表现出逆反。

教师管得越厉害,学生逆反心理就越强。

3、缺乏自我克制和分辨是非的能力。

少年儿童由于年龄小,知识经验不丰富,因而自我克制与分辨是非的能力较弱。

求知欲旺但易转移兴趣,自尊心虽强但又很脆弱,批判能力也往往是盲目的。

这些正是导致逆反心理滋生的主观原因。

(二)客观原因
1、教育方法失当
老师的工作方法欠佳。

教师教育方法简单、生硬,就会逐步形成师生感情上的冷漠、疏远、对立,这是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最直接的客观原因。

比如,有的教师在教育犯了错误的学生时,采用粗暴的态度,冷嘲热讽的语言等,触犯了学生的自尊心;有的教师不善于体察后进生的心情,一味的责备、训斥;有的教师抓住学生的一点过失不放,又写检讨,又上门“告状”;有的教师处理事情不公平,对不服的学生,采用高压手段,结果压而不服,引起学生的反感,凡此种种,都会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

2、家长对子女教育简单粗暴:
(1)成人不尊重孩子的人格孩子虽小,也有自尊心,成人应尊重他们,根据他们的身心特点进行教育,那种“棍棒底下出孝子”、讽刺、挖苦、辱骂、体罚,只能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2)遇事呼呼叨叨有些爸爸妈妈认为孩子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一会儿说注意这,一会儿说注意那,唠叨没完,时间一长,孩子就会厌烦,产生逆反心理。

(3)不顾孩子的个别差异和意愿,强行“定向”一些爸爸妈妈望子成龙心切,他们要孩子学这学那,如规定每天读多少单词、练几小时琴等,否则给予惩罚。

这种急于求成、拔苗助长的做法,容易引起孩子的对立情绪。

(4)家长缺乏与孩子经常的感情沟通家长缺乏对孩子的尊重,孩子也会以不尊重来对待家长。

其表现形式有粗暴和沉默两种。

(5)成人对孩子过分迁就孩子认为犯了错误不会受到批评,这种错误的信息让孩子不明是非,一旦家长想管教时,孩子就很不适应,必然出现逆反。

(6)家长式的作风专横式的教育使孩子感到不舒畅。

压抑,从而就以反抗来回答家长。

(7)孩子对家庭和父母不满意孩子认为家庭缺乏平等、民主和尊重,尤其父母感情不和会使得孩子心理发生障碍,往往以逆反行为来表示自己的不满,还有因父母没有榜样作用而感到没
有精神支柱而苦恼,也会以逆反情绪作为发泄。

(8)缺乏满足感由于种种原因父母不能经常和孩子在一起,尽管物质上极大丰富,但孩子在情感上却感到十分饥饿,时间长了,在缺少双亲爱的情况下就会以逆反和沉默来表示自己的不满。

3、教育内容单调
有的教师对学生总是陈词滥调,学生感到厌烦,导致逆反心理。

也有的教师调子唱得太高,教育上不从实际出发,也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4、学生成长过程中生理与现实矛盾
5、不良群体的影响
同龄或年龄相近的学生较易组成群体,他们有共同的心理感受和体验,有相近的爱好,以寻求心理平衡。

特别是中高年级的学生很容易受到怂恿,做一些不该做的事。

在学校敢于与老师顶嘴,在家勇于反抗父母定下的规矩,则被同学们称赞与吹捧,受到坏朋友的认可,使学生产生错觉。

那么,应该怎样正确地对待有逆反心理的学生,并对他们进行有效的教育呢?
根据产生逆反心理的主客观原因和学生的心理特征、个性特点,对学生的教育,归纳为以下几点原则和方法:
(一)了解学生,因材施教
了解学生是教育学生的前提条件。

(二)尊重学生,培养信心
自尊心人皆有之。

学生的自尊心是一个人要求受到社会和集体尊重的感情。

自尊心和自信心是学生进步的动力。

实际上,逆反心理正是自尊心的一种畸形表现。

教师要尊重他们的人格,培养其自尊心和自信心。

要特别注意发现他们身上的积极因素,抓住“闪光点”及时表扬好的思想苗头和行为,激起他们的自爱心,唤起他们走向先进行列的信念,增强克服缺点,改正错误的信心。

尊重学生是教师自身素质的一种体现,尊重学生是给予学生自新的一种机会。

(三)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者最可贵的品质之一就是人性,对孩子深沉的爱兼有母亲的亲昵的温存和睿智的严厉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那种爱。

”就是说,对学生要以爱动其心,以严导其行。

要求得到教师的爱抚,是小学生普遍的心理要求。

有的老师爱抚地摸一下学生的头,或深情地望一眼,或吩咐他一件事,他都感到是对自己一种鼓励与期望。

(四)正面引导,启发自觉
正面引导就是对思想问题要进行疏导,调动学生接受教育的内部动力,用积极因素去克服消极因素。

具体做法是:
1、坚持说服教育。

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耐心地进行教育疏导,帮助他们分清是非,提高认识,再具体指出前进的目标。

做这类学生的工作要坚持说服,反对压服,即使学生一时想不通,
坚持错误看法,也不要急躁,而要耐心地教育和等待,给他一段时间去思考,相通了是会转变的。

这时可以运用“留白”艺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采用冷处理,欲擒故纵,稍作停留,以使学生有一个余地,反思审视,自省自悟。

2、表扬为主。

有逆反心理的学生同时具有“失宠感”。

3、加强同辈群体的指导。

任何群体都会对个体产生一种心理压力,这种压力或者说是一种生存、生长环境对人的压力作用。

积极的群体对个体的正常心理产生的则是一种动摇力量。

为此,加强对同辈群体的正确指导,及时发现不良风气并做到尽早扭转是防范小学生逆反心理和不良习气滋生、扩大有效手段。

特别是对同辈群体中“领袖人物”者有效控制和指导,则更是必要的。

4、加强对社会文化现象的分析和导向
面对社会错综复杂的文化现象和社会问题,小学生往往还未具备正确的认知能力,常常是因为好奇心驱使进行模仿,难以辨清其实质或其中蕴含着的积极、合理因素。

这就需要我们教育者及时、有效、准确地把握这些现象和问题,把它提出来臵于被教育者面前,深刻分析其实质和其中的合理成份,帮助小学生建构正确的认知,避免盲目的追随,提高他们是非判断能力。

这也可预防、消除逆反心。

(五)施以宽容,给以师爱
宽容是处理人际关系的一种艺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达到
严格要求不能实现的境界。

宽容还是一种教育机智,面对有逆反心理的学生,训责呵斥,固然也能把学生推到对立面,他们当面听从,心理却大大不服气,这样会更加拉大师生之间的感情距离。

而宽容却能起到“以柔克刚”、“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犯了错误,大多数同学都会体会到潜藏在教师内心深处的信任和尊重,从而填补师生之间的空白,强化其改过图进的欲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