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课堂教学实录-参考模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虞美人》课堂教学实录

嵊州爱德外国语学校丁伟东

师:同学们,知不知道在我国历史上有这样一位皇帝:在政治上,他颓唐无能,荒淫无度,碌碌无为,最终导致了国破家亡,自己也沦为了亡国奴;但是他在文艺上,在艺术上,却是一位百年难得一遇的奇才,他诗文经史样样精通,棋琴书画无不通晓,尤其精通音律,擅长填词,他以一首首泣尽以血的绝唱成为了千古词坛上的“南面王”,奠定了他在中国词坛上杰出的地位。同学们,知道我说的是谁了吗?

生(齐声):李煜。

师:对。一位失败的政治家,一位绝对的才子,他就是南唐后主李煜。人们称之为李后主。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他在后期所创作的代表作《虞美人》。

(投影呈现李煜头像)有关李煜,大家了解他多少呢?后人评价他“做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做君王”。(出示幻灯片,学生了解有关李煜的知识)

师:李煜现存词44首,以降宋被囚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后期则充满了亡国之恨那么一首泣尽以血的绝唱就产生于千古词坛上面。后人这样评价他: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接下来,我们先来听这首词的录音,来感受一下《虞美人》的魅力。

(学生看幻灯片,听录音)

师:听了录音后,我们要对这首词有一个初步的印象和自己独特的感受。中国是一个诗歌的王国,古人对诗歌的本质早已有过精辟的概括和总结:“诗言志,歌咏言”,这里所说的“志”,指的是诗歌的内容和诗人的思想情感,他内心的真实的感受。诗歌是思想的反映,诗歌更是情感的产物。刚才,我们听了人家的朗读,接下来,我们再用我们自己的语言来感受一下《虞美人》,在这首词里边,诗人到底言了什么“志”,抒发了什么“情”

呢?希望我们通过朗读以后,来把它感受出来。

(学生齐声朗读课文)

师:李煜的这首词之所以能够成为千古流传的名篇,肯定是有它独到的地方。我们刚才已经说了:诗要言“志”,那么,这首词作者言了什么“志”呢?

(学生思考、讨论)

生1:我认为作者抒发了他的亡国之痛。

师:那么,具体在诗歌中是怎样体现的呢?

生1:比如最后一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他的愁郁积的像春水一样绵绵不尽地向东流去。

师:“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一句正是作者在这首词中的情感体现。生2: 作者通过词来表现对故国的深沉的怀念以及平日里不至于朝政而导致国破家亡的悔恨之情。

师:通过这首词来表现他国破家亡的悔恨之情和对故国的怀念。好的,请坐。那么,这种情感集中体现在诗歌中的哪一句话里呢?

生: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师:李煜这首词之所以能够千古流传,很大程度上就是取决于这结尾的这两句,引起了后世无数读者的共鸣。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理解一下,这两句话到底好在哪儿?请大家思考。生:我认为作者采用了一种化抽象为具象的手法,作者将绵绵无尽,浩荡无边的愁思比喻成具体的一江向东流的春水,将自己无穷无尽的情思形象恰切地表现了出来,意境十分的开阔,而且读者读了之后有一起为之动心的感觉。

师:好。这里作者采用了……

生:化抽象为形象的手法。

师:对,化抽象为形象的手法。抽象的是什么?形象的又是什么?

生:愁、一江春水。

师:把作者内心绵绵不绝、无穷无尽的愁思通过这种手法形象恰切地表现出来,而且它还让读者读了以后产生心理上的共鸣。

生:作者采用自问自答的方式,采用了设问,将自己满腔的愁绪比喻成一江春水,把自己内心的痛苦以及悲痛欲绝的心情形象地表达出来,从而看出作者对亡国的悔恨。

生:这句话运用了比喻和夸张,把一江春水和满腔愁绪相提并论,把自己的悲痛用极富感染力的艺术把它表现出来,然后让读者也感到十分悲痛。

师:说得非常好。让读者也感到悲痛,深深地被他的这种愁苦所感染。那么,这种感染是怎么来加以表现的?通过富有感染力的比喻来加以表现的。

生: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因为我们知道春水是春天的水,象征着美好的事物,而这里作者把一江春水比作了愁,我认为作者把美好的事物与自己内心的惆怅相对比,突出了他的惆怅。

生:我想在这里补充一下,这里作者把它比作春水,而不是夏水、冬水,我觉得春天应该三春雨泛滥的季节,水量比较大而且多,与作者内心的愁思之多比较吻合。

小结:这句话确实写得非常好,刚才几位同学理解得也很到位。这里作者把自己的愁比作一江春水,运用了比喻的手法。这哪里是一江春水啊,分明是作者所承载的满腔的愁绪啊。

一江春水倒不如说是一江愁水、一江苦水,作者自问自答,写出了自己无穷无尽的愁思,意境非常阔大,从而引起后世无数读者心灵上的共鸣。此词也因此得以千古传唱。(出示幻灯片,板书)

师:那么,刚才我们说到了什么手法来表现作者的愁绪的?化抽象为形象的手法。这里作者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作者内心的绵绵不绝、无穷无尽、奔流不息的愁绪。那么这类表现手法在古代诗人中是经常采用的,很受诗人们的钟爱。下面我们再来看一看其他古代诗人的诗句,他们是怎样来表达内心的情感的。(出示幻灯片)学生感受。

1、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师:这个愁啊,可以剪,可以理,但是剪也剪不断,理也理不顺,可见愁之多,深厚。

2、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师:把愁比作什么?

生:白发,有长度。

接下来我们来看其他几句诗:

3、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4、“驴鞭半袅,吟肩双耸,休问离愁轻重,向个马儿驮也驮不动”

5、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师生一起感受理解这几句诗,更深入地理解这种化抽象为形象的表现手法。3、4句写出了愁是有重量的,5句写出了情是有长度的。

师:这里,作者很形象地传达出了诗人们的内心的思想情感。我们以后也要学着运用这种手法。这种手法非常简单的说其实是运用了什么手法?

生:夸张。

生:比喻。

师:对,其实,这里就是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就非常形象地表现了作者的思想情感。只要我们运用比喻的手法,就能把抽象的东西转化为形象的具体的事物。刚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