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次人才问题原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存在问题及原因

一、存在问题

(一)高层次人才总量偏少,素质偏低。我市高层次人才只占全市各类人才总量1.3%。茂名在省内外学术界具有影响的领军人物、拔尖人才,或者能够支撑一个项目一个行业的科研领军人才寥寥无几。现有的高层次人才相当一部分专业单一,技术老化;真正会搞科研又善经营、把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人才尤为稀少。

(二)高层次人才分布不合理。发达国家70%的高层次人才在企业,30%在事业或其他单位,而我市高层次人才分布则倒置过来,70%多在事业(教育、卫生)单位,不到30%在企业。分布很不合理,高层次人才70%集中在城市,30%在基层,分布呈“倒金字塔形”,越到基层越少。

(三)中青年高层次人才断层。目前我市部分高层次才出现“老化”断层现象,如信宜市的玉器加工、松香加工、林业等行业的高级工程师人才面临空白,有的行业仅有1个高级工程师,加之年龄又大,年青的没有,青黄不接,后继乏人。

(四)高层次人才待遇偏低。调查显示,我市高层次人才普遍收入偏低,县(市、区)基层更低。目前县(市、区)基层,高级教师工资1700元左右,高级技术人员工资1500元左右,中级1300元左右,初级更低。生活环境方面,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在住房、社会保障、家属就业、子女入学方面后顾之忧多,难以集中精力工作。社会环境方面,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心理不平衡,这些因素都直接或间接影响人才的使用效率。

(五)高层次人才流失严重。流失的高层次人才大多为单位骨干,骨干人才流失对单位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如曾获得省“名牌产品”的电白县正红鸭蛋有限公司在湖北高薪招聘一名工程师,但干了不久因收入低就不辞而别,这位工程师走了,公司的核心技术也被带走了。据统计,从

2000-2007年,全市共调出各类高层次人才156人。

(六)人才市场建设滞后,市场机制难以发挥作用。目前我市各级人才市场各类功能不健全,集市型现场招聘活动很少。人才市场与劳动力市场相分割,没有相互贯通,影响人才资源配置的效率,不利于人才资源整体开发和优化配置。市场对人才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发挥不出来。同时,我市还没有建立起高层次人才库,网上人才市场也未形成,人才找工作大部分靠亲朋好友介绍,企业需要人才也靠同行同事去寻找。

(七)创新能力不强。主要体现在企业的自主创新、自主研发能力差,目前我市大部分高技术含量企业,是与国内高校、科研院所共同合作开发的,企业自主研发的知识产权、核心技术产品少,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在工业发展中主导作用不够明显。据了解,2006年我市大中型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值约35亿元,而惠州达367亿元,是我市的10倍多。在专利授权方面,我市2007年专利授权206个,其中发明专利只有11个,而惠州有726个,发明专利33个。在每年获得省级科技成果和科技进步奖方面,我市也是屈指可数。根据省区域创新能力课题组2004年对全省21个市创新能力综合评估的结果,茂名创新能力综合评估排列17位,处于最后一个层次,其中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综合评估列居最后一位,这应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八)非公经济人才的服务管理跟不上。近年来,我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较快,非公有制经济产值已占全市GDP的47%。非公有经济的大幅度增长给人才的培养与引进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传统的人事人才工作大都集中在国有经济上,对非公有制经济关注不够,在人才培养、引进政策导向上,队伍建设和人才规划往往忽视了非公经济人才。另外,我市非公经济企业普遍规模小,分散经营多,形不成产业链,企业发展本身不稳定,对人才的吸引力不强,因此,人才到非公企业不太安心,人才流动太快,留人太难,使本来人才短缺问题更是雪上加霜。据对全市民营人才队伍调查发现,民营企业中的中高层次人才,在企业工作年限普遍很短,一般为2-3年,长的也不过5年,即便是高薪,非公经济人才也不能长久留住。

二、原因分析

(一)人才观念淡薄。从调研的情况看,由于我市属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基础差,大部分企业是

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共同的弱点是,规模小、分散、科技含量少,高新技术少,对人才的容量和吸引都受到很大限制。许多民营企业对人才尤其是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不很迫切,加上目前许多民营企业尚属家庭式管理,传统用人观念,习惯依靠亲朋好友打天下。因此,对人才尤其是高层次人才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甚至有误区。许多民企普遍满足现状,错误地认为,企业暂时不需要高层次人才,有的甚至认为高层次人才不如低级工好用、好管理。还有的企业老板反映,现在企业最需要的是资金,不是人才,资金充足,企业做大做强,自然就有人才,认为资金比人才还重要。也有的说,企业不景气,引进人才也留不住。在这样一种人才认识误区的情况下,看不到人才的重要性、人才的效应、人才的贡献,更看不到引进一个优秀人才,能够带领一个单位、一个企业、一个行业、一个领域走进全省全国的先进行列,为企业创造出巨大效益。因此,人才观念淡薄,人才认识误区,是影响我市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人才工资待遇低。在调研中,大家普遍反映的问题就是工资待遇低,也是影响吸纳高层次人才的主要原因。许多企业单位的领导反映,近年来,企业经营不好,经济困难,拿不出高工资高待遇给人才,又怎么能吸引人才。一些领导和企业家在座谈时反映,先进地区人才工资待遇高,政府还给予资助补贴,人家的收入高几倍,人才怎么愿意来茂名,茂名又怎么能与人家竞争。如我们这次到省外无锡市调研了解,无锡市对来锡挂职锻炼的博士、硕士高层次人才除工资外,还分别给予每人每月4800元、4500元的生活补贴。我省的惠州市对引进的博士给予1万元的安家补贴,每月发给生活津贴1000元。河源市对省级以上学科带头人,市政府每月给予2000元的生活补贴,对科研项目给予5-20万元经费补助。对卫生人才,正高职称每月补助生活津贴2500元,副高职称或医学博士研究生每月补助2000元,医学硕士研究生每月补助1500元,乡镇卫生院全日制本科学历人员每月补助1000元。相比之下,我市工资低待遇低是影响吸纳高层次人才的主要原因。

(三)人才创业载体缺少。根据广东省2007年统计年鉴,我市2007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数只有635家,省级民营科技企业82家,高新科技企业28家,外商投资企业31家,全市县级以上政府部门所属研究与开发机构只有17家,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20家,其中省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2家。人才载体层次低、规模小、数量不足,科技竞争氛围不浓厚,高层次人才在我市的发展机会和进一步成长的空间不大。茂名学院一些博士、教授高级人才在调研中谈到,他们到茂名后,想同地方一些对口企业开展科研项目,找不到载体,有劲无处使,有技术转化不出来。因此,载体缺少、创业环境差、科研设施落后、学术交流气氛不浓等是制约我市高层次人才的瓶颈,也是影响吸引高层次人才的一个原因。

(四)人才培训机制不健全。在调研中,高层次人才除了关心创业发展和收入待遇问题外,另一个关注热点就是培训充电的问题。特别是民营企业的高层次人才,对培训提高方面要求强烈。据调查,近年来除了教育、卫生和建筑业高层次人才的继续教育培训比较正常外,其他一些行业、企业对高层次人才的继续教育培训很少。甚至有的用人单位对人才使用急功近利,存在注重人才的现时效应,讲究“立竿见影”,招聘人才就是使用人才,缺乏感情投资、培训投资的战略发展眼光,在这样一种“只想马儿跑,不给马儿草”的急功近利氛围下,人才难以提高和发展,也难以充分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甚至导致长期压抑,加大离心力。

(五)人才优惠政策滞后。这次调研,从上到下,从机关部门到企事业单位,普遍感到我市目前的相关人才政策和措施相对滞后。尤其是吸纳人才优惠政策和人才激励措施尚未健全。即使一些人才政策出台,对人才的吸引力不强,效益不明显。如2007年3月出台的《茂名市引进高层次人才暂行规定》,对引进高层次人才既没有安家补贴、月津贴补贴,也没有项目启动费和配套经费。出台没有优惠的人才政策,形同虚设。苏南四市目前出台的人才优惠政策,普遍都有安家补贴、购房补贴、月津补贴以及启动经费和配套经费。而且安家费和购房补贴高则100万元,少则6万元,月津贴高则5000元,少则1000元;项目启动费和配套资金多则几百万元。苏南四市现在都建立起一套完善的人才优惠政策体系。而我市的人才优惠政策人仅欠完善,而且现有的优惠政策也缺少吸引力。因此,我市要改变人才政策的滞后状况,应尽快修改、建立和完善人才优惠政策,特别是我市目前经济发展不景气的情况下,政府对引进高层次人才不给予切实可行的优惠政策,不给予资金扶持,不起示范带头作用,势必影响我市引进层次人才的吸引力。因此,我市目前人才优惠政策滞后,也是影响吸引高层次人才的一个重要因素。另外,人才工作经费投入少,目前除市100万元人才专项资金外,县(市、区)一级尚没有人才专项资金,加之一些用人单位财力不足或重视不够,导致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缺乏力度。因此,人才经费投入少也是一个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