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衡传优质课一等奖原创课件
2024年《张衡传》优秀课件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见解,通过互动交流,激发学生的探 究欲望和思维能力。
及时给予反馈
对学生的回答和提问给予及时、中肯的评价和反馈,引导学生形 成正确的认识和思考方向。
2024/2/29
28
小组讨论,分享心得体会
2024/2/29
分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围绕课文内容、人物形象、历史背景等方 面进行讨论,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感受。
《张衡传》优秀课件
2024/2/29
1
2024/2/29
• 引言 • 张衡生平事迹 • 《张衡传》文本解读 • 历史背景与文化知识 • 课件设计思路与教学方法 • 课堂互动环节设置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
2
01
引言
2024/2/29
3
课件背景与目的
背景
随着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深入,张衡作为东汉时期的杰出科学家和文学家,其 生平事迹和文学成就受到广泛关注。本课件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张衡的生平 、文学成就及其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21
05
课件设计思路与教学方法
2024/2/29
22
教学目标设定及依据
知识与技能目标
过程与方法目标
掌握《张衡传》中的文言实词、虚词及句 式,了解张衡的生平事迹和贡献。
通过阅读理解、分析讨论等方式,培养学 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教学目标设定依据
引导学生学习张衡的科学精神和品德,树 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表演展示
学生根据自己对角色的理解和想象进行表演展示 ,其他同学进行观摩和评价。
2024/2/29
30
拓展延伸,激发学生兴趣
2024年度《张衡传》优秀ppt课件
2024/2/2
1
2024/2/2
• 引言 • 张衡生平事迹 • 《张衡传》文本解读 • 历史背景与时代背景 • 知识点总结与拓展 • 思考题与课堂互动
2
01
引言
2024/2/2
3
课件背景与目的
2024/2/2
背景
介绍《张衡传》的历史地位和文 化价值,引出学习该课文的重要 性和必要性。
2024/2/2
6
02
张衡生平事迹
2024/2/2
7
早年经历与教育背景
出生时间与地点
公元78年,南阳西鄂(今 河南南阳市石桥镇)人
2024/2/2
家世背景
出身于名门望族,祖父张 堪是地方官吏,曾任蜀郡 太守和渔阳太守
教育经历
少年时期在故乡读书、游 学,后进入京师洛阳,在 太学学习
8
政治生涯与主要成就
特点
分析《张衡传》的写作特 点和语言风格,如客观纪 实、文笔简练等。
5
学习目标与重点
学习目标
明确本次课件的学习目标,包括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鉴赏文学作品的魅力等。
学习重点
指出本次课件的学习重点,如张衡的科学成就和文学贡献、文言文的阅读方法 和技巧等。同时,提醒学生注意课文中的难点和疑点,如生僻字词、句式结构 等,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
2024/2/2
20
张衡在时代中的地位
杰出的科学家
张衡是东汉时期杰出的科学家,他在 天文学、地学、数学、机械制造等领 域都有卓越的贡献。
文学成就
对后世的影响
张衡的科学成就和文学成就对后世产 生了深远的影响,他被后人誉为“科 圣”和文学巨匠,成为了中国历史上 的杰出人物之一。
张衡传--公开课市公开课获奖课件省名师示范课获奖课件
❖ 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史记·贾谊传》)
❖ 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范晔《后汉书 张衡传》)
❖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白居易《琵琶行》)
❖ 5、出、放:京官调任地方官。
❖ 既而胡即放宁夏知府。(梁启超《谭嗣同》)
❖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范晔《后汉书 张衡传》)
和德行)
文言文中表达“官职变迁”旳动
词
❖ 四、表达降低、撤职官职旳 ❖ 1、谪:贬官,降职并外放。 ❖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范仲淹《岳阳楼记》) ❖ 2、贬:降职并外放,与“谪”相近。 ❖ 贬连州刺史。(《旧唐书 刘禹锡传》) ❖ 3、黜: :与“罢、免、夺”都是免除官职。 ❖ 台臣惭,追受其牒,为复守官而黜臧使者。(高启《书博鸡
❖ 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 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下列莫不逾侈。衡乃拟 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 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 召不应。
下列句子中旳“善”与文中意思相同旳是(C )
❖ A.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 B.素善留侯张良 ❖ C.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 D.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拜官为著作郎。) ❖ 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范晔《后汉书·张衡传》) ❖ 3.征:征召,特指君招臣。由君王征聘社会出名人士充任官职。 ❖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范晔《后汉书·张衡传》)
文言文中表达“官职变迁”旳动
词
❖ 二、表达任命官职旳 ❖ 1、拜:授予官职。 ❖ 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 2、除:任命,一般指免除旧职授予新职。 ❖ 除臣洗马。(李密《陈情表》。洗马,官名) ❖ 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 3、授:予以官职。 ❖ 遣使者持黄金印……朱轮军,即军中拜授。(《汉书·翟方
《张衡传》优秀PPT课件
3
文化教育
兴办学校,推广儒家文化,提高民众素质。
军事才能与战绩
军事理论
精通兵法,著有《灵宪》、《算罔论》等军事理 论著作。
战绩卓越
多次领兵出征,平定叛乱,维护国家统一。
军事改革
提出军事改革方案,加强军队建设,提高战斗力。
05 思想文化影响
对儒家思想的传承与发展
科技为文学提供支持
现代科技手段如多媒体、虚拟现实等可以为文学创作提供更加丰富的表现形式和传播途径。
文学与科技的互动
文学作品可以描述科技发展的历程和成果,而科技也可以为文学创作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和 可能性。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文学造诣
阐述张衡在文学领域的成就,如《二京赋》、《归田赋》等 作品的创作背景、主题思想及艺术特色,展现其深厚的文学 功底和才华。
02 文学成就
《二京赋》等辞赋作品
01
02
03
《二京赋》
描写了东汉时期洛阳和长 安的繁华景象,展现了作 者对都市生活的细致观察 和独特表达。
《南都赋》
以南阳为背景,歌颂了当 地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 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深厚 感情。
地理探索
介绍张衡对地理学的探索,如绘制 地形图、测量地理数据等方面的成 就。
04 政治军事经历
历任官职及表现
郎中
初入仕途,展现才华,受皇帝赏 识。
太史令
掌管天文历法,精研学术,制定 新历法。
侍中
成为皇帝近臣,参与国家大事决 策,表现卓越。
治理地方政绩
1 2
治理河间国 打击豪强势力,整顿吏治,改善民生。
《张衡传》优秀PPT 课件
2024年度-《13张衡传》PPT课件部级优课
02
文本解读与赏析
7
文章结构梳理与段落大意概括
引言
简要介绍张衡的生平及成就,引出下 文。
02
第一部分
介绍张衡的求学经历和早期成就,包 括其对文学、数学、天文、地理等领 域的涉猎和研究。
01
结尾
总结张衡的卓越成就及历史地位,强 调其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巨大贡献。
05
03
第二部分
详细阐述张衡在文学领域的造诣,包 括其诗歌、散文的创作风格及代表作 品。
5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本课程采用讲授、图像解读、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注重 启发式教学和探究式学习,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思考。
教学手段
本课程使用PPT课件作为主要教学手段,配合相关历史图片、 科学原理示意图等辅助材料,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易 于理解。同时,鼓励学生利用互联网等资源进行课外拓展学习。
文学方面
张衡的《二京赋》是汉赋的代表作之一,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 影响。他的诗歌和散文也表现出高超的文学才华和深刻的思想内涵。
03
综合评价
张衡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和文学家,他的贡献不仅体现在具体的科技成
果和文学作品上,更在于他对于科学精神和文学传统的传承和发扬。
16
提问环节:针对课文内容或拓展知识进行提问
水平、文学风貌等。
24
作业布置及要求说明
背诵课文中的重要段落
要求学生背诵课文中描写张衡科学精神和文学才华的重点段落。
阅读相关文献和资料
推荐学生阅读与张衡和课文相关的文献和资料,如《后汉书·张衡 传》、地动仪的相关研究等。
思考并回答问题
提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问题,要求学生思考并书面回答问题,如 “张衡的科学创新精神体现在哪些方面?”等。
2024年度《张衡传》优秀课件
2024/3/23
21
现代价值观念的启示
2024/3/23
科学精神
张衡作为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其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精神对现代人 仍有启示意义。
人文关怀
张衡在文中表现出对人民的深切关爱,体现了人文关怀的精神。在现 代社会,我们也应关注人的需求和发展,尊重人的价值和尊严。
和谐共处
张衡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反对过度开发和破坏自然。这对现代社 会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提供了借鉴。
03
赞美了张衡的科学预言和验证能力。
9
艺术手法鉴赏
叙事简练
情感真挚
文章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叙述了张衡 的一生,重点突出,不枝不蔓。
文章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张衡的敬仰之 情,情感真挚动人。
刻画生动
通过对张衡求学、为官、科学研究等 事迹的生动描绘,展现了一个鲜活的 历史人物形象。
2024/3/23
10
03
《张衡传》优秀课 件
2024/3/23
1
contents
目录
2024/3/23
• 课文背景与作者简介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人物形象塑造及其特点 • 古代科技成就展示 • 思想内涵与价值观念探讨 • 知识拓展与延伸
2
01
课文背景与作者简介
2024/3/23
3
张衡生平及主要成就
01
02
03
早期经历
2024/3/23
个人遭遇
张衡在朝中受到排挤和打 压,深感仕途艰难,因此 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文学创 作和科学研究中。
创作目的
通过为张衡立传,表彰其 卓越的文学和科学成就, 同时表达对当时社会现实 的批判和反思。
5
文学地位与影响
张衡传(优质课) PPT课件
张衡,字平子,是南阳郡 西鄂县人。张衡年轻时就善 写文章,在故都长安及其附 近地区游学,并趁机前往京 城洛阳,到太学学习,于是 通晓了五经、六艺。虽然才 学比当时一般人高,却没有 骄傲自大的情绪。(他)总 是稳重得体,淡泊宁静,不 爱结交庸俗的人。(汉和帝) 永元年间,被推荐为孝廉, 没有去应荐;屡次被公府征
召,(他)也不去就任。 7
时天下承平日久, 自王侯以下莫不 逾侈。衡乃拟班 固《两都》作 《二京赋》,因 以讽谏。精思傅 会,十年乃成。 大将军邓骘奇其 才,累召不应。
当时社会长期太平无事, 从王侯直到下面的一般 官吏,没有谁不过度奢 侈的。张衡就仿照班固 的《两都赋》写了一篇 《二京赋》,就用(此) 来讽喻规劝。精心地构 思润色,(经过)十年 才完成。大将军邓骘认 为他是奇才,多次召请,
10
精读第4段
• 流畅自如阅读 • 疏通字句意义 • 掌握文言知识
11
阳嘉元年,复造 (顺帝)阳嘉元年,(张衡)又
候风地动仪。以精 制造了候风地动仪。是用纯铜铸
铜铸成,员径八尺,造的,圆直径有八尺,上下两部
合盖隆起,形似酒 分相合盖住,中间凸起,样子象
尊,饰以篆文山龟 鸟兽之形。中有都
个大酒樽。外面用篆体文字和山、 龟、鸟、兽的图案装饰,内部中 央有根粗大的铜柱,铜柱周围伸
妙尽璇机之正, 精妙地研究透了测天仪器的原
作浑天仪,著 理,制造了浑天仪,写了《灵
《灵宪》、《算 宪》、《算罔论》等关于历法、
罔论》,言甚详 数学方面的论著,论述十分详
明。
尽明白。
9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顺帝初,再 转复为太史令。 衡不慕当世, 所居之官辄积 年不徙。自去 史职,五载复 还。
张衡传公开课优秀课件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 衡少善属文,游于3辅,因 入京师,观太学,遂通5经,贯6艺
善:擅长,形容词作动词 属 zhǔ 文:写文章 属,连缀 游于3辅:在3辅1带游学 游,游历游学,指考察学习 下文“观太学”的“观”也是“游”的意思 3辅:3个地区在今陕西西安附近 京师:指洛阳 因:于是,就→接着 太学:古代设在京城的全国最高学府 5经:指《诗》《书》《礼》《易》《春秋》5部经书 6艺:指礼、乐、射、御、书、数6种学问和技能
张衡字平子,南阳郡西鄂县人 张衡年轻时就擅长写 文章,曾到3辅1带游学,接着进了京城洛阳,在太学学习,
于是通晓5经,贯通6种学问和技能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常从容淡静,不好交
接俗人 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虽……而……”,相当于“虽 然……但是……” 文言文里,前边分句用“虽”,后边分句有 时候用“而”“然”“犹”等词同它呼应 于,表比较 从容:言语举止适度得体 今:不慌忙 交接:和……交往,今:接管,移交 举孝廉不行: 被 举为孝廉,没有去 应荐 举,被推荐;汉朝由 地方官 太守 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被举荐的人 称为“孝廉” 不行,古今异义,不应荐 连辟 bì 公府:屡次 被 公府征召 辟,被征召 公府,3公 太尉、 司徒、司空 的公署
前4史:司马迁《史记》、班固《汉书》、范晔《后 汉书》、陈寿《3国志》
《后汉书》:是1部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 《史记》:由司马迁撰写的中国第1部纪传体通史 《汉书》:《汉书》,又称《前汉书》,由我国东汉时 期的历史学家班固编撰,是中国第1部纪传体断代史 《3国志》:西晋陈寿编写的1部主要记载魏、蜀、 吴3国鼎立时期的纪传体国别史
地震学
• 在地震学方面,他发明创造了“地动仪” 公 元132年 ,是世界上第1架测定地震及方位 的仪器,比欧洲早1700多年
2024年张衡传优秀课件-(带)
张衡传优秀课件-(带附件)张衡传优秀课件一、引言张衡,字平子,东汉时期著名的科学家、文学家、政治家,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不仅在科学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还在文学、政治等方面有着卓越的贡献。
本文将详细介绍张衡的生平事迹、科学成就、文学作品及政治贡献,以期为大家呈现一个立体、全面的张衡形象。
二、生平事迹1.家世背景张衡,公元78年出生于东汉南阳郡西鄂县(今河南省南阳市)。
其家族为当地名门望族,祖父张堪曾担任过东汉开国功臣,父亲张堪亦曾担任过郡守。
张衡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博览群书,才华横溢。
2.科学生涯张衡在科学领域有着极高的造诣,他精通天文、历法、地理、数学等多个学科。
公元132年,张衡发明了地动仪,这是世界上第一架能测验地震的仪器,比欧洲第一台地动仪早了1700多年。
他还发明了浑天仪,用于观测天体的运行,为后世的天文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3.文学成就张衡在文学方面也有很高的成就,他的文学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其中,《二京赋》被誉为汉代辞赋的巅峰之作,描绘了当时社会的繁荣景象,展现了张衡深厚的文学功底。
4.政治贡献张衡在政治上有着显著的贡献,他曾任郎中、太史令、河间相等职,为官清廉,勤政爱民。
在担任河间相期间,他积极治理水患,推广先进农业技术,提高百姓生活水平。
同时,他还敢于直言进谏,多次上书批评时政,为东汉政治的清明做出了巨大贡献。
三、张衡传优秀课件1.张衡生平事迹:详细介绍张衡的出生背景、成长经历、科学生涯、文学成就和政治贡献。
2.张衡科学成就:重点介绍张衡在天文、历法、地理、数学等领域的成就,以及地动仪、浑天仪等发明。
3.张衡文学作品:赏析张衡的文学作品,尤其是《二京赋》,领略其文学艺术魅力。
4.张衡政治贡献:阐述张衡在政治上的清廉、勤政、爱民等方面的表现,以及他对东汉政治的积极影响。
5.张衡精神传承:探讨张衡生平事迹和精神品质对后世的影响,以及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传承和发扬张衡精神。
《张衡传》优秀PPT课件
皆隐在尊中
覆盖周密无际
•
• 第5、6段
时政事渐损,权移 于下,衡因上疏陈事。 后迁侍中,帝引在帷 幄,讽议左右。尝问 天下所疾恶者。宦官 惧其毁己,皆共目之, 衡乃诡对而出。阉竖 恐终为其患,遂共谗 之。 衡常思图身之 事,以为吉凶倚仗, 幽微难明。乃作《思 玄赋》以宣寄情志。
当时政治越来越腐败,权力下移, 张衡于是给皇帝上疏陈述这些事 情。后来张衡升任侍中,顺帝任 用他入宫廷,在自己旁边对国家 的政事提出意见。顺帝曾经询问 张衡天下所痛恨的人。宦官们害 怕他说自己的坏话,都用眼睛瞪 着他,张衡没用实话回答,然后 出去了。宦官们还是担心张衡终 究会成为他们的祸患,于是就一 起毁谤张衡。 张衡也常思考图
骄尚之情。常从容 有骄傲自大的情绪。(他)
淡静,不好交接俗 总是从容不迫,淡泊宁静,
人。永元中,举孝 廉不行,连辟公府 不就。
不爱结交庸俗的人。(汉和 帝)永元年间,被推荐为孝 廉,没有去应荐;屡次被公 府征召,(他)也不去应召。
时天下承平日久, 当时社会长期太平无事,从
自王侯以下莫不 王侯直到下面的一般官吏,
整法度,阴知奸党 整顿法制,暗中探知一些奸党
名姓,一时收禽,
分子的姓名,一下子全都抓起 来,官民上下都很敬畏,赞颂
上下肃然,称为政 河间地区政治清明。张衡治理
理。视事三年,上 河间政务三年后,就向朝廷上
书乞骸骨,征拜尚 书。年六十二,永
的声音清脆响亮,守候仪器 的人因此知道发生了地震。
虽一龙发机, 而七首不动, 寻其方面,乃 知震之所在。 验之以事,合 契若神。自书 典所记,未之 有也。尝一龙 机发而地不觉 动,京师学者 咸怪其无征。
(地震发生时)虽然只有一 条龙的机关发动,另外七个 龙头丝毫不动,寻找它指示 的方向,就能知道地震的地 方。用实际发生的地震来检 验仪器,彼此完全相符,真 是灵验如神。从有典籍记载 以来,还从来不曾有过这样 的情形。曾有一次,一条龙 的机关发动了,可是(洛阳) 并没有感到地震,京城里的 学者都对它没有应验感到奇 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不慕荣利——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文本探究
2.张衡有哪些可贵的品质?
有钻研精神、创新精神 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研核阴阳,妙尽璇玑之正,作浑天仪…… 复造候风地动仪……未之有也
他观测记录了两千五百颗恒星,创制 了世界上第一架能比较准确地表演天象的 漏水转浑天仪。
他研究地震原理,创制了世界第一架 测试地震的仪器——候风地动仪。
他多才多艺,兴趣广泛,还制造出了指南车、自动 记里鼓车、飞行数里的木鸟等等。
为了纪念他的功绩,人们将月球背面的一环形山命 名为“张衡环形山”,将小行星1802命名为“张衡小行 星”。
文本探究
1.这篇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张衡的?文章记叙的重点 是什么?
①张衡的为人以及在文学方面的才能和成就。 ②在科学技术方面卓越的才能和贡献。 ③在政治上的突出作为。 文章记叙的重点是他在科学上的才能和贡献。
文本探究
2.张衡有哪些可贵的品质?
天资聪颖——少善属文 后天勤奋,注重实践,博古通今
关心国事,有政治才干 作《二京赋》,因以讽谏 政事渐损,权移于下,上疏陈事 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
洞察世情,小心谨慎 诡对而出 常思图身之事 上疏乞骸骨
文本探究
3.小结人物传记的写法 1、以时间为顺序组材,概括人物的生平 2、突出人物重要活动,详略安排得当
文化常识 官职专名
1、孝廉:被举荐的品行端正的人 2、公府:官署,指三公的官署,东汉以太尉(掌管军事)、 司徒(掌管政事)、司空(掌管工程)为三公,是当时最高的 官 3、大将军:位比三公,邓骘位在三公之上 4、公车:官署,总领天下征召事务,设公车令 5、郎中:分掌各司事务,其职位仅次于尚书、侍郎、丞相的高 级官员 6、太史令:兼管天文和国史 7、河间王(刘政)的相:类似太守 8、国王:指河间王;国,诸候国 9、尚书:协助皇帝处理政务的官员
文化常识
表示征召、举荐官职
1.举:推荐、推举,由地方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 举其偏,不为党。(《左传·襄公三年》。偏:指任副职的人 ) 2.辟:(bì)招用、征召。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举荐 ,任以官职。 初辟司徒府,除佐著作郎。(《晋书·谢安传》。当初受司徒 府的征召,拜官为著作郎。) 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范晔《后汉书·张衡 传》) 3.征:征召,特指君招臣。由君王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 。
读准字音
善属(zhǔ)文
连辟(bì)
帷幄(wéi wò) 辄(zhé)
蟾蜍 (chán chú) 篆(zhuàn)
骘(zhì)
契(qì)约
骸(hái)骨
璇(xuán)
逾侈(chǐ) 迁徙(xǐ) 伺(sì)者 倚(yǐ)靠
整体感知
(一)教师诵读课文,学生复述课文大意 (二)学生复述后,教师加以补充明确
文化常识
表示任命官职的
1、拜:授予官职。 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2、除:任命,一般指免去旧职授予新职。 除臣洗马。(李密《陈情表》。洗马,官名) 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3、授:给予官职。 遣使者持黄金印……朱轮军,即军中拜授。(《汉书·翟方进 传》) 4、起:起用人任以官职。 5、任:担负、担任。 恬任外事,而毅常为内谋。 (《史记·蒙恬传》)
解题
“传”:传记 。记述的内容是一个人的生平事迹。传记 要突出传主的特点。
作者简介
范晔(398-445)南朝宋顺阳(在今河南浙川东)人。他 根据前人撰述的几十种有关后汉的历史著作编写成的《后汉 书》,起于刘秀起兵推翻王莽,终于汉献帝禅位于曹丕,详 载了东汉195年的历史,与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 书》、陈寿的《三国志》合称“四史”,盛行于世。对我国 的文学、史学有很大影响。
20世纪中国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郭沫若对张衡的 评价是:“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 万祀千龄,令人景仰。”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文言词语、语法现象和特殊句式。 2.学习本文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人物的写法和详略得当的剪裁 方法。 过程与方法 1.诵读、自主学习掌握文言现象。 2.合作探究,分析人物形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习张衡刻苦钻研的精神,立志成才。
关心国事,有政治才干 作《二京赋》,因以讽谏 政事渐损,权移于下,上疏陈事 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
洞察世情,小心谨慎 诡对而出 常思图身之事 上疏乞骸骨
文本探究
2.张衡有哪些可贵的品质?
有钻研精神、创新精神 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研核阴阳,妙尽璇玑之正,作浑天仪…… 复造候风地动仪……未之有也
史书的体例
通史:连贯地记叙各个时代的史实的史书。如西汉司马迁的 <<史记>>等。 断代史:以朝代为断限的史书。如《汉书》、《后汉书》等。 编年体:按年月日顺序编写的史书体裁。如《春秋》、《左 传》、《资治通鉴》等。 国别体:分不同的国家编写的史书体裁。如《国语》、《战 国策》等。 纪传体:以人物传记为中心的史书体裁。如《史记》、《三 国志》等。
作者主要从张衡的品格和文学才能、科学成就、政治才 干四个方面介绍张衡。重点记述了他在科学方面的成就—— 候风地动仪。按时间顺序叙事。
理清层次
第一部分( 1节 ):介绍张衡品格和文学才能。 第二部分(2-4节):介绍张衡的科学成就。 第三部分(5-6节):介绍张衡的政治才干。
文言知识积累
要求: 1.自主梳理,自主思考。 2.难点讨论。 3.分组展示。
文史专名
(1) 五经:《诗》、《书》、《易》、《礼》、《春秋》 (2) 六艺:①礼、乐、射、御、书、数。 ( 学问和技能 ) ②《诗》《书》《礼》《义》《乐》《春秋》(说经的经文和传文) (3)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4)经、舒心:“经”批儒家的经典著作;“传”指注释、解说儒家经 典著作的文字。 (5)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6)史汉:《史记》、《汉书》。 (7)《汉书》:纪传体、断代史。 (8)纪传体:编年体;国别体。(例如:《史记》;《资治通鉴》; 《战国策》) (9)通史;断代史。(例如:《史记》;《汉书》) (10)《两都赋》和《二京赋》:《两都赋》的作者是班固,《二京赋》 的作者是范都城,西汉的都城长安和东汉的都城洛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