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与白日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家与白日梦
白日梦指人在清醒时,脑内所产生的幻想及影像,有时是未来的情景或计划,有时是过去的回忆,但通常都是开心的想法。

白日梦虽然不是梦,但它也是无意识欲望的产物,只是以可控制的思维反映出来。

白日梦里的情境或事件,都是用来满足做白日梦者的某种野心或欲望,包括性欲、情欲、权力欲、自私野心等。

做白日梦的时候,看起来像是在发呆,个人暂时脱离了与周遭有关的事情,只集中于自己的思想当中,注意力完全转向了对内在刺激的反应。

白日梦的形成原因有很多,除去生理和药物的影响,主要原因还是生存压力带来的焦虑。

当个体遇到挫折或难以解决的问题时,便把自己放到想象的世界中,以虚构的方式应付挫折,释放焦虑,并获得满足。

不要怀疑,莫言是焦虑的,蒲松龄也是焦虑的,魔幻小说作家都是焦虑的,而魔幻小说就是他们用来释放焦虑的白日梦。

蒲松龄的一生可以用“少年得意,一生失意”来概括。

他生在一个小康家庭,19岁时参加县府的考试,考了第一名,中了秀才,还受到了山东学政的夸赞,一时风头无二。

但这就是他人生的顶峰了,此后,他用了一辈子的时间来参加科举考试,却再也没有考中过。

伴随而来的贬损和巨大的心理落差让他抬不起头来。

因此,他虽然满腹学问,却只能靠教书来维持生计,终日为温饱挖空心思。

曾经的抱负和理想化为空谈,这其中有多少难以排遣的苦闷和郁结呢?
郁闷之极,大概就只有白日梦可用来宽慰了,一个名为《聊斋志异》的作品就此诞生。

蒲松龄在《聊斋志异序》中写道:“集腋为裘,妄续幽冥之录,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明确地表明了这是一部抒发孤愤之情的作品。

他一生坎坷,对现实极为不满,这就是创作《聊斋志异》的初衷。

但如果仅仅不满于现实,蒲松龄有再高的学问,也要就此沉寂了。

而白日梦这种一般人视为不健康、不务正业、好逸恶劳的心理活动,却给他打开了另一个天地。

这个天地是什么样的呢?白日梦的内容直接受到明显动机的支配。

文学心理学认为作家的创作动机有两种:一种是缺乏性动机,人因为生活中的某种缺失和痛苦而导致心理失衡,创作是为了重新取得平衡和自我疗伤;另一种是丰富性动机,创作是为了寻求刺激和满足,而不是为了解除痛苦,是一种自我实现的需要。

结合蒲松龄一生的遭遇,他的创作动机应该是缺乏性动机,那么他的白日梦的内容就是处处在弥补心理缺失,减少焦虑。

《聊斋志异》中离奇的故事情节,那些风姿绰约、千姿百态的狐鬼佳人们,以及那些穷困潦倒但有鸿鹄之志的文人,成了寄托蒲松龄人格理想的载体,以达到一场空前的自我救赎。

下面我们就从这些才子佳人的故事,一窥蒲松龄通过白日梦释放的焦虑,以及因此获得的满足。

1.释放尊严的焦虑
《聊斋志异》中的男主人公都是寒门士子、落魄文人,这些人苦有济世之才,却无经世致用之径,面对冷漠无情的现实社会,他们无力去做斗争,就如蒲松龄自己一样。

可是那些绝世佳人们却都嫌富爱贫,只对穷书生有好感,并在他们穷困潦倒之时伸出援手,给钱给物,还以身相许。

既有物质上的援助,也有精神上的支持。

不但如此,不论面对何种情境,佳人们都能为才子守身如玉,毫无怨言地等候他们。

穷书生成了人生赢家。

如果你只看到男女之爱,就狭隘了。

佳人对才子的认可,更多地象征了蒲松龄期望得到的社会认同和个人价值的实现。

在美女的绝对崇拜中,他对于尊严的焦虑得到了释放,获得了在现实中找不到满足感。

2.释放性的焦虑
《聊斋志异》的男女情爱中,主动的全都是女性,这与现实生活是完全相反的。

这些国色天香的女子在追求爱情之时大胆、开放、主动、热情,而且招之即来挥之即去。

这极大满足了男士的“意淫”心理,即想象的性行为。

现实中的落魄书生是少有人问津的,更不要说是红粉佳人,他们对于性的渴望和焦虑,通过想象得到了满足。

3.释放物质的焦虑
娶妻就娶聊斋妻,因为她们还具备发家致富的才能。

现实生活中蒲松龄的居住环境是“农场老屋三间,旷无四壁,小树丛丛,蓬蒿满之”,对物质的焦虑困扰着他的一生。

他的妻子也是贤惠的,蒲松龄外出给人当家庭教师的时候,妻子就在家里上养老,下育小,有一点儿好吃的,就给丈夫留着。

但是没有钱,日子真难过。

如果能出现一个像狐女红玉、青梅那样的会赚钱的贤内助,蒲松龄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4.释放不得志的焦虑
蒲松龄一定常常想,自己为什么如此倒霉呢?明明年少时意气风发,前途无量,怎么就一落千丈了呢?神怪的故事中带有极强的迷信和宿命论的思想,他相信“天意”就是导致他不幸的原因,一旦接受了命运的安排,心里的不平衡多少得到了抑制和缓解。

把责任推到外因,自己这个内因就好受了。

5.美德的满足
在《聊斋志异》中,绝世佳人们身上积聚了中国所有的传统美德,兼具形象美与心灵美,是
作者心中美的化身。

美人之美象征着道德之美,象征着蒲松龄对于儒家传统教义的追求。

现实社会腐败黑暗,人心势利,但美德自古常存,蒲松龄仍然相信人心向善,就如同故事中的书生终得认可,现实中的美德也不会消亡。

6.公平正义的满足
《聊斋志异》中很多篇目揭露了官府腐败和对人民进行的剥削和压榨。

然而,主人公的申冤,并不是单纯意义的报复,而是正义与邪恶的斗争、穷与富的较量,是被侮辱与被损害者的反抗,反映的是蒲松龄本人压制的反抗精神和对公平正义的向往。

总的来说,蒲松龄借《聊斋志异》建造了一个假想的世界,相对于那个令他失望的现实社会,这个地方是干净的、纯洁的,是一切寒门士子所向往的世外桃源,是蒲松龄白日梦中的一部分。

明末清初,蒲松龄这种释放焦虑的心理诉求,不仅仅是一种个人现象,而是一种时代性的心理现象。

《聊斋志异》除了有小说家自己的影子外,还反映出整个科举时代失意文人的悲哀与幻想。

于是,这一时期涌现出了大批才子佳人小说,“凡纸上之可喜可惊,皆胸中之欲歌欲哭”,这也是才子佳人小说的创作心理。

当社会、历史的苦难超出了人文的维度,变成野蛮、非理性的疯癫与暴力,也就很难判定小说与历史,哪种更接近现实,哪种更趋向魔幻了。

以此说来,白日梦还是有好处的,能调节心情。

白日梦的超现实情景,往往伴随着愉快的情绪,人们沉浸其中,暂时脱离了现实中的挫折,平衡了心理。

白日梦还能够激发想象力,特别是文学与艺术创作中,白日梦那不受约束的形式,往往会迸发出意料不到的灵感。

白日梦甚至能够帮助自我实现。

当人清醒时,永远只会用固定思维来看待自己和周遭,而做起了白日梦,一切的自尊、面子和得失都不再起作用,人有机会重新审视自己,找到更适合自我实现的行为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