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考必备知识手册:专题02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传统文明的发展(原卷版)

合集下载

专题02 秦汉时期—中国古代文明的“统一”和初步发展-2021届高三历史一轮通史复习备课

专题02 秦汉时期—中国古代文明的“统一”和初步发展-2021届高三历史一轮通史复习备课

教材补遗 2.九卿的特点 九卿中的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少府负责皇家财政及 官府手工业,宗正负责皇室宗族事务。由此可见九卿中大部分机构本 来是为皇帝和皇室服务的。这种设置既体现了“(皇)家” 与“国” 同治,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又体现大一统初期政治制度的 不成熟,之后这些机构逐步演变出新的专业的外朝官系统。
➢评价:(一分为二) ①“春秋大一统”思想充满唯心色彩,但统一是中国发展的主流。 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有助于维护统一,但禁锢了人们的思想,不利于 学术文化的自由发展。
③“天人感应”学说既宣扬了“君权神授”,又继承和发扬了儒家的民本思 想和“仁政”思想,有利于专制统治的长治久安,要一分为二地加以评价。 ④“三纲”思想充满专制等级色彩,应该扬弃;“五常”思想推崇仁、义、 礼、智、信,抛弃其专制等级成分,可以改造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 组成部分,应该弘扬。
三方互不相属,互相牵制
九卿 中央各重要部门的主管官员,分管国家和皇家的各种事务
教材补遗 1.三公九卿制的运作方式和作用 运作方式:一般先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诸卿进行朝议,最后由皇帝裁决。 作用:形成了一套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政府组织;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 君主专制下重大事务的决策失误,不同官职和机构之间相互配合,彼此 牵制,最后集权于皇帝。
(1)皇帝制度
特点
表现
皇位世袭 嬴政自称“始皇帝”,由子孙传承皇权,不可转移
皇权至上 秦始皇总揽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大权;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员都由皇帝任免
皇权独尊 皇帝有一系列专用称号:自称“朕”,命令称“制”或“诏”,玉印称“玺”等
(2)三公九卿制
官职
职责
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太尉主管军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 三公

2021届高考必备知识手册:专题02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传统文明的发展(原卷版)

2021届高考必备知识手册:专题02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传统文明的发展(原卷版)

专题02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华传统文明的发展【思维导图】【考点梳理】一、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和发展1.中央机构(1)秦朝①皇帝制度: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创立,皇位世袭、皇权至高无上是其突出特征。

②三公九卿制度: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分掌政事、监察、军务,彼此既相互配合又相互牵制,便于皇帝专制集权。

(2)汉朝:汉承秦制;形成了“中外朝制度”,君主专制得以强化。

(3)魏晋南北朝时期:三省机构已经出现,但是职责尚未定型,也不是正式的国家权力机关。

2.地方制度(1)郡县制: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秦朝在全国推行,加强了中央集权,这是我国地方行政制度上一个划时代的改革。

(2)郡国并行制:西汉初期在地方推行,酿成“七国之乱”,直到汉武帝实行“推恩令”,基本解决了王国问题。

3.选官制度(1)战国、秦朝和汉初:按照军功大小授予不同爵位,有利于国家选拔军事人才,满足了实现国家统一的社会需求。

(2)两汉:察举制。

按人口比例举“孝廉”,并加以考试选用,给中小地主阶级及其他社会阶层提供了参政机会。

(3)魏晋南北朝时期:九品中正制。

按照门第选拔官吏的制度,使世家大族长期垄断官僚职位。

4.监察制度(1)秦朝:中央设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监理国家监察事务。

(2)两汉:汉武帝设刺史监察诸侯和地方高官,东汉末年刺史成为州的最高长官。

二、经济:农耕经济的发展1.秦朝时期:统一货币、度量衡、修筑驰道等措施,促进了经济的交流和发展。

2.两汉时期(1)农业:牛耕逐渐普及,出现了耧车,代田法和二牛一人犁耕法;兴修漕渠、白渠等水利工程。

(2)手工业:西汉开始用煤做燃料冶铁;汉代中国丝绸远销欧洲并获“丝国”称号;东汉烧制出成熟的青瓷表明了手工业的进步。

(3)商业:专供贸易的“市”出现,但受重农抑商等政策影响,政府管理严格;西汉时开通海上和陆上丝绸之路。

3.魏晋南北朝时期(1)农业①土地制度:北魏至唐前期实行均田制。

②经济重心的变化:北方农耕经济一度遭到破坏,人口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江南得到初步开发。

秦汉魏晋南北朝文化常识

秦汉魏晋南北朝文化常识

秦汉魏晋南北朝文化常识秦汉魏晋南北朝文化常识秦汉魏晋南北朝文化常识1(一)秦统一六国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采取巩固统一的措施有:建立专制统治,地方实行郡县制;统一货币、文字和度量衡;加强思想控制,“焚书坑儒”;修筑长城;进军和开发岭南。

(二)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汉武帝时期,采取措施全面加强中央集权制度:政治上,建立“中朝”制约“外朝”,设置“刺史”以监控地方,削夺诸侯权力,严刑峻法;经济上,把地方的铸币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五铢钱;“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思想控制。

(三)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秦王朝是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秦在胜利击败匈奴贵族的侵扰之后,为了巩固在战场上取得的成果,始皇又命蒙恬主持修筑了我国历史上最大的军事防御工程——万里长城。

长城的兴修,始于战国年间,当时,魏、赵、楚、齐、燕、秦等国都筑过长城。

汉武帝时期恢复了秦朝的旧疆。

西汉建立西域都护府,西域三十六国归顺汉朝。

(四)三国鼎立和南北朝形成公元208年,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

280年至316年中国再次统一。

4世纪初到5世纪前期,北方进入十六国的长期战乱,南方则是偏安江东的东晋王朝。

439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以后分裂为东魏和西魏,东魏又为北齐代替,西魏为北周所篡夺。

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总称为“北朝”。

420年,刘宋取代东晋,此后历经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史称“南朝”。

南朝和北朝合称为“南北朝”。

(五)对外关系汉武帝时,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汉朝和西域各国经济文化交流由此频繁,开辟了著名的“丝绸之路”。

此外我国的铁器、漆器、铸铁和凿井技术也通过此路西传。

经此路由西方传入我国的物产有良马、香料、葡萄、石榴等。

公元97年,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抵达波斯湾。

公元166年,大秦首次派使臣来到东汉,这是欧洲国家同我国直接友好往来的开始。

东汉光武帝时,汉朝的铸铜、制漆和冶铁技术传入朝鲜、日本。

2021版高考历史教师用书:第1部分 第2单元 第3讲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与经济

2021版高考历史教师用书:第1部分 第2单元 第3讲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与经济
►探究2英雄不问出处——汉代“布衣将相”之局
史料西汉部分丞相出身表(单位:人)
时期
功臣
功臣子
外戚宗室
各级属吏
经学之士
其他
汉高祖
1
汉惠帝
3
汉文帝
4
汉景帝
4
1
汉武帝
5
3
1
3
汉昭帝
3
汉宣帝
4
1
汉元帝
2
汉成帝
1
1
3
汉哀帝
1
4
——张岂之《中国历史·秦汉魏晋卷》
表中内容能够反映汉代丞相任用的多种变化情况。指出其中一种变化情况并说明其原因。
由郡国并行制到“推恩令”,由专业的文官构成统治机构的主体
首创察举制,有利于人才选拔,但也存在一定问题
以家国情怀感悟我国古代制度创新与实践
材料王夫之认为封建论者是搞无益的争论:“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一如柳宗元所论,王夫之认为秦是行了大公,“秦之所灭者六国耳,非尽灭三代之所封也。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俾才可长民者皆居民上,以尽其才而治民之纪,亦何为而非天下之公乎?”王夫之认为,事物都有两面性,但郡县制与封建制相比要好得多,“为天下计,则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
2.西汉初年,刘邦实行郡国并行制,以长安为中心的周边地区被划分成十五个郡,实行郡县制;对燕、赵、齐、魏、楚等旧地,则分封同姓子弟与功臣,实行分封制。刘邦旨在()
A.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B.维护政权的稳定性和延续性
C.让郡县与王国之间相互牵制
D.推动汉初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B[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是为了加强统治,以确保政权的稳定性和延续性,故B项正确;封国制不利于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故A项错误;郡县与王国之间不是相互牵制的关系,故C项排除;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与材料主旨不符,故D项排除。]

2021版高考历史一轮第1部分 第2单元 第3讲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与经济

2021版高考历史一轮第1部分 第2单元 第3讲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与经济

第二单元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前221—589年)[时空坐标·单元概览[阶段特征]秦汉时期是我国封建大一统局面的形成时期,是封建社会形成和初步发展时期,奠定了中华文明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魏晋南北朝时期封建国家分裂和民族融合加强,江南经济发展,文学艺术成就突出,是古代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时期。

[时空坐标][整体感知]政治—秦朝建立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官僚政治逐渐取代贵族政治,汉承秦制并加强中央集权;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治上长期处于分裂的状态,士族制度盛行。

经济—秦汉时期,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农业、手工业、商业得到了较大发展。

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战乱,生产遭到破坏,商品经济水平低;江南经济进一步开发,对外贸易不逊前代。

文化—西汉时期儒家思想取得独尊地位,中华文化开始走向世界,与世界交流。

魏晋南北朝时期,特立独行的士人群体推动了书法、绘画、文学等艺术的发展。

第3讲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与经济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主干整合·厘清史实]一、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秦朝统一(1)条件①各诸侯国力图通过兼并战争统一天下。

②人民经受长期分裂和混战后,也渴望统一;春秋战国时期,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

③秦国经过商鞅变法,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日益强大。

(2)概况①统一六国: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

②北固边疆:北击匈奴,收复河套,修筑长城和“直道”。

③统一岭南:开凿灵渠,平定岭南并设郡。

④平定西南:在“西南夷”(今云贵高原和川西及甘南)地区,开辟“五尺道”,并设官吏。

(3)结果: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朝,定都咸阳。

2.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皇帝制度特点表现皇位世袭嬴政自称“始皇帝”,由子孙传承皇权,不可转移皇权至上秦始皇总揽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大权;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员都由皇帝任免皇帝独尊皇帝有一系列专用称号:自称“朕”,命令称“制”或“诏”,玉印称“玺”等秦朝皇帝制度的特征(2)三公九卿制度官职职责议政三公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太尉主管军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

高考历史热点重点难点专题透析课件专题2 中国传统文明的发展——秦汉、魏晋南北朝(101张ppt)

高考历史热点重点难点专题透析课件专题2 中国传统文明的发展——秦汉、魏晋南北朝(101张ppt)

收其田地和货物,这样做的目的是“以便农”。综合以上信息并结 合汉朝的“重农抑商”政策可以判断,D项符合题意,其他三项都从 属于D项。 【答案】 D
4.(2013· 福建文综,14)《春秋繁露》曰:“大富则骄,大贫则忧……使 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至于骄,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至于忧,以此为度而调
均之,是以财不匮而上下相安,故易治也。”在此,董仲舒提出的治国
5.(2013· 苏锡常镇四市二调)有学者说:“自秦开始,中国大一统的政 治局面已完成了其形式合理性的工作;及至汉代,则赋予这种体系以 价值合理性。”这里的“形式合理性”主要是指( A.结束七国混战,实现军事上的统一 B.以皇权为中心,三公既配合又牵制 C.废分封、置郡县,实行中央集权制 D.宣扬“君权神授”,实现了皇权至上 )。
本题考查汉代农业生产工具。据材料中的“下种挽耧
”,可知是用当时的播种工具耧车,所以选D项。 【答案】 D
【对症下药】 知识缺陷
●对中国文字的整体发展演变和自身的特征掌握不准。
●对秦灭六国的基本知识掌握不准,也没能理解秦统一时的“远交 近攻”战略。
●对汉代的经济政策掌握不全面,尤其是对重农抑商政策掌握不到位。
●对汉代的治国理念掌握不准,尤其是对汉代的安民政策掌握不全面。 ●对秦汉时期的政治体制掌握不准,尤其是对以郡县制为基础的中 央集权制度掌握不准。
●对汉代农业生产工具掌握不准,没能按类别区分和掌握。 技能缺陷 ●迁移运用历史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 如第1题,可调用所学知识中汉字的发展演变过程来说明甲骨文与 现今汉字有一些共同特征。 如第2题,据所学知识可知秦灭六国实行的是“远交近攻”策略,所 以最先灭掉的是距秦国最近的国家,并以此类推。 如第6题,据所学知识可知汉代的播种工具是“耧车”,调用此知识 可顺利解答。

2021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部分 第2单元 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 第3讲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

2021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部分 第2单元 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 第3讲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

第二单元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前221—589年)[时空坐标·单元概览[阶段特征]秦汉时期是我国封建大一统局面的形成时期,是封建社会形成和初步发展时期,奠定了中华文明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魏晋南北朝时期封建国家分裂和民族融合加强,江南经济发展,文学艺术成就突出,是古代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时期。

[时空坐标][整体感知]政治—秦朝建立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官僚政治逐渐取代贵族政治,汉承秦制并加强中央集权;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治上长期处于分裂的状态,士族制度盛行。

经济—秦汉时期,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农业、手工业、商业得到了较大发展。

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战乱,生产遭到破坏,商品经济水平低;江南经济进一步开发,对外贸易不逊前代。

文化—西汉时期儒家思想取得独尊地位,中华文化开始走向世界,与世界交流。

魏晋南北朝时期,特立独行的士人群体推动了书法、绘画、文学等艺术的发展。

第3讲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与经济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主干整合·厘清史实]一、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秦朝统一(1)条件①各诸侯国力图通过兼并战争统一天下。

②人民经受长期分裂和混战后,也渴望统一;春秋战国时期,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

③秦国经过商鞅变法,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日益强大。

(2)概况①统一六国: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

②北固边疆:北击匈奴,收复河套,修筑长城和“直道”。

③统一岭南:开凿灵渠,平定岭南并设郡。

④平定西南:在“西南夷”(今云贵高原和川西及甘南)地区,开辟“五尺道”,并设官吏。

(3)结果: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朝,定都咸阳。

2.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皇帝制度特点表现皇位世袭嬴政自称“始皇帝”,由子孙传承皇权,不可转移皇权至上秦始皇总揽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大权;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员都由皇帝任免皇帝独尊皇帝有一系列专用称号:自称“朕”,命令称“制”或“诏”,玉印称“玺”等秦朝皇帝制度的特征(2)三公九卿制度官职职责议政三公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太尉主管军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

这篇干货告诉你高考前需要记住的关于秦汉以及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所有重点!

这篇干货告诉你高考前需要记住的关于秦汉以及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所有重点!

秦汉时期的政治公元前221 年:秦朝建立(1)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2)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积极:①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发展。

②有利于维护小农经济的稳定。

③有利于中华文化的延续和传播。

④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

消极: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带有浓厚的人治色彩,容易造成个人专断,导致暴政,进而激化阶级矛盾。

*专制主义是一种决策方式,为此建立了大一统国家的元首制度---皇帝制,并成立了辅佐皇帝的中央政府机关,凸显以皇权为中心而构建的中央行政体制,充分体现了“家天下”特点。

*中央集权指中央控制地方、地方服从中央,为此建立了保障统一的地方行政制度和基层管理制度,即郡县制和乡里制度。

*官僚政治是一种与专制统治相结合的政治形态,是指官吏普遍以食禄任官为固定职业,对君主和上级负责。

公元前207年:秦朝灭亡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西汉初:在总体框架上继承了秦代制度,但地方上实行郡国并行制公元前154年:吴王刘濞联络六个诸侯国,起兵叛乱,史称“七国之乱”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注意削弱诸侯国的势力。

汉武帝时:采取一系列加强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的政治措施秦汉时期的经济秦朝:秦始皇统一货币、度量衡、车轨,修建驰道,这有利于经济交流,加强了各地的联系汉武帝时:采取一系列巩固中央集权的经济措施秦汉以来:统治者多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商业发展艰难实行的原因:①中国传统社会的经济基础是自然经济,其主要部门是农业。

②农业生产的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存亡。

③通过发展农业,国家可以征收稳定的土地税来保证财政收入,将农民紧紧地束缚在土地上,有利于社会的稳定。

积极影响:在封建社会初期,该政策有利于农业及社会经济的发展,维护了社会稳定,巩固了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权。

消极影响:抑商使商业资本流向土地,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土地兼并,激化了阶级矛盾。

到明清时期,商品经济有较大发展,但统治阶级依然坚持重农抑商政策,违反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导致了国家的落后。

【时间表2】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 - 副本

【时间表2】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 - 副本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时代特征该时期包括了两个阶段:封建大一统时期——秦汉(公元前221—公元220年)、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大融合时期——魏晋南北朝(220—589年)。

秦汉时期是春秋战国诸侯混战局面结束后的“大一统”时期。

这一时期,封建社会确立并初步发展,社会政治从天下大乱到天下大治,社会经济从停滞到恢复发展。

该时期确立了整个封建社会的基本政治框架,对后世影响深远的经济制度也逐渐形成,并确立了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儒家思想。

魏晋南北朝上承秦汉的强盛,下为隋唐的全面繁荣奠定了基础,是两大鼎盛时期的过渡阶段。

这一时期是封建国家大分裂、民族大融合时期,也是江南经济大开发的时期。

秦汉公元前221—公元220年魏晋南北朝220—589年秦汉时期的政治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法律制度:秦朝制定了选择和考察官员的制度以及严苛的法律——《秦律》公元前206年刘邦军“先诸侯至霸上”,子婴投降,秦朝灭亡公元前202年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公元前154年吴王刘濞联络六个诸侯国,起兵叛乱,史称“七国之乱”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开始削弱诸侯国的势力。

汉武帝时(公元前141—公元前87年在位)颁布推恩令(1)推恩令。

背景:①汉初,地方实行郡国并行制,导致王国势力大大膨胀,威胁到中央集权。

②汉景帝平定了“七国之乱”。

内容:规定诸侯王死后,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他子弟分割部分土地为列侯,列侯归郡统辖。

结果:王国越分越小,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2)中外朝制度。

背景:汉初丞相位高权重。

形成:汉武帝特意从身份低微的士人中破格选用人才,参与国家政治中枢的主要决策,让他们能够随侍左右,顾问应对,参议要政;皇帝亲自任命和直接指挥的高级将领也往往参议机要。

于是,与以丞相、御史大夫为首所构成的官僚机构“外朝”相对应的“中朝”得以形成。

作用: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2025年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02秦汉和魏晋南北朝时期(学生卷)

2025年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02秦汉和魏晋南北朝时期(学生卷)

专题02秦汉和魏晋南北朝时期1.(2024·湖北·高考真题)《岳麓书院藏秦简》记载:“丞相其以制明告郡县……毋令吏以苛徭夺黔首春夏时。

令皆明焉,以为恒。

不从令者,赀(处罚)丞、令、令史、尉、尉史、士吏、发弩各二甲(甲胄)。

”这表明秦朝()A.相权挑战皇权B.延续秦国耕战国策 C.统治残暴严苛D.崇尚儒家民本思想2.(2024·浙江1月·高考真题)以下是某时期洞庭郡行政管理体系示意图。

该时期是()A.春秋B.秦朝C.宋朝D.元朝3.(2024·浙江1月·高考真题)有史料记载:“往者,郡国诸侯各以其物贡输,往来烦杂,物多苦恶,或不偿其费;故郡国置输官以相给运,而便远方之贡。

”“大农之诸官,尽笼天下之货物,贵即卖之,贱则买之。

”以上史料反映的是()A.相地而衰征B.盐铁官营C.均输平准D.摊丁入亩4.(2024·浙江1月·高考真题)公元前60年,西汉在乌垒城设置管理西域的军政机构,该机构位于下图中的()A.①B.②C.③D.④5.(2024·浙江1月·高考真题)史载:“(西)汉成帝初置尚书五人,其一人为仆射,四人分为四曹:常侍曹(主公卿),二千石曹(主郡国二千石),民曹(主凡吏民上书),客曹(主外国夷狄)。

后又置三公曹(主断狱),是为五曹。

”由此可知()A.尚书台正式确立为新行政中枢B.汉成帝开始设立中朝削弱相权C.尚书各曹掌握朝廷的重要职能D.尚书仆射控制中朝威胁到皇权(2024·浙江1月·高考真题)中国天文学起步较早,成果丰硕。

下列成就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6.①创立延续至今的干支纪日法②编订新的历法《授时历》③僧一行测算地球子午线长度④张衡撰写天文学专著《灵宪》A.①④②③B.①④③②C.④②①③D.④①③②7.(2024·全国新课标·高考真题)三国魏代汉、西晋代魏,都通过“禅让”实现:权臣在切实掌握军政权力后,皇帝下诏表彰其功业、德行,表示尊重天意、民心,主动让位;公卿大臣则群起劝进,权臣再三谦退,“不得已”建立新政权。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课件二秦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华文明的发展时期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课件二秦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华文明的发展时期

2.经济 (1)农业:赵过推广耦犁,后来出现犁壁,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 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兴修水利(漕渠、白渠、王景治理黄河、 新疆坎儿井);耕作技术进步(代田法);土地兼并现象严重;东汉豪 强地主田庄经济。 (2)手工业:汉武帝实行盐铁专卖,西汉政府在长安设东西织室 (官办);汉代开始用煤做燃料冶铁、高炉炼铁和炒钢技术,东汉南阳 太守杜诗发明水排;东汉烧出成熟青瓷;开辟丝绸之路,产品外销。 (3)商业: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形成坊市制。
(4)中华文化开始走向世界与世界交流:一方面,借助丝绸之 路的开辟,中华文化开始传播到西方,对西方影响深远;另一方 面,外来文化也开始传入中国,如佛教文化的引进和传播。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 1.政治 封建国家分裂,民族大融合;三省体制逐渐形成;选官采用九 品中正制。 2.经济 江南迅速开发,中原发展相对缓慢;南北朝出现灌钢法,烧出 白瓷;出现“草市”。
模块一 农业文明时代的中国和世界
二、秦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 ——中华文明的发展时期
秦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大一统的时代,也是统一的多民 族国家的奠基时期。其开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为以后历代 封建王朝所沿袭;秦汉时期的农耕经济进一步发展;秦汉文化作为 先秦文化成就的总结和升华,为后世封建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 基础。魏晋南北朝时期,封建国家分裂,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江 南经济发展,文学艺术成就突出。
④统一文字,有利于国家统一和国内经济文化交流。 ⑤统一度量衡。 ⑥修筑以咸阳为中心的水陆交通。 ⑦对思想文化严加控制,实行焚书坑儒。 2.历史评价 (1)功:秦始皇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兼并六国,建立起中国历 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王朝,有利于人民生活的安定和社会生产的发 展,符合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2)过:兴建宫殿、陵墓,劳民伤财;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 摧残了文化。

中华文明的巩固与民族交融——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知识清单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

中华文明的巩固与民族交融——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知识清单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

第2讲中华文明的巩固与民族交融——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前221-公元581年)时空定位概览必过核心知识一、秦汉至魏晋时期的政治演进[线索·明]1.秦汉时期:秦朝实现统一,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官僚政治逐渐取代贵族政治,到西汉时得以巩固。

2.魏晋南北朝时期:(1)行政制度:逐步形成尚书省、中书省及门下省三省体制。

(2)选官制度:实行九品中正制,世家大族子弟依靠门第即可步入仕途。

[图示·解]二、秦汉至魏晋时期的经济[线索·明]1.秦汉时期:以农业为主导的封建经济初步发展;秦朝统一度量衡、货币与两汉的休养生息政策有利于经济发展;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沟通了中西方的贸易往来。

2.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但经济重心仍在北方;孝文帝改革,均田制实行。

[图示·解]三、秦汉至魏晋时期的文化[线索·明]1.焚书坑儒:秦始皇于公元前213年和公元前212年焚毁书籍、坑杀术士(术音述,术士,即儒士)的事件。

2.罢黜百家,尊崇儒术:董仲舒建议汉武帝实行的统治政策,是儒学在中国文化中居于统治地位的标志。

3.魏晋时期:佛教、道教冲击儒学统治地位。

[图示·解]必清核心问题[辨析·判正误]·历史现象1.三公九卿具有民主色彩。

(×)提示:三公九卿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君主专制下重大事情的决策失误,它仍然是封建君主专制,是一种“皇权下的民主”。

2.郡县制的创立是对分封制的否定;秦短期而亡是因为实行了郡县制。

(×) 提示:郡县制的建立是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发展与进步,并非完全否定分封制,如西汉初郡县制与分封制并存。

秦朝之所以短期而亡主要在于秦朝暴政,与郡县制无关。

3.“汉承秦制”意味着汉朝完全继承秦朝制度,主要表现为承袭了秦朝君主专制制度、郡县制、监察制度、赋税制度、官吏管理制度等。

(×)提示:“汉承秦制”并非完全继承,如地方沿袭秦朝的郡县制,同时又实行分封制,实行察举的选官制度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02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华传统文明的发展
【思维导图】
【考点梳理】
一、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和发展
1.中央机构
(1)秦朝
①皇帝制度: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创立,皇位世袭、皇权至高无上是其突出特征。

②三公九卿制度: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分掌政事、监察、军务,彼此既相互配合又相互牵制,便于皇帝专制集权。

(2)汉朝:汉承秦制;形成了“中外朝制度”,君主专制得以强化。

(3)魏晋南北朝时期:三省机构已经出现,但是职责尚未定型,也不是正式的国家权力机关。

2.地方制度
(1)郡县制: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秦朝在全国推行,加强了中央集权,这是我国地方行政制度上一个划时代的改革。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