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西南联大精神的思考
形势政策——西南联大精神

论文题目:对西南联大精神的思考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是中国抗日战争期间设于昆明的一所综合性大学。
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全面发动侵华战争。
为保存中华民族教育精华免遭毁灭,华北及沿海许多大城市的高等学校纷纷内迁。
抗战八年间,迁入云南的高校有10余所,其中最著名的是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西南联大是由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和私立南开大学联合而成的。
在这8年的风霜雪月里,西南联大凭借刚毅坚卓的精神品质生存了下来,并创下了可歌可泣的历史功绩。
纵然历史已故,而联大的精神永存。
重读西南联大垂世之精神,审视现代大学之关楔,杨西南联大之风骨,挺现代大学之脊梁,于当世之学人。
西南联大这一笔伟大而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我们永远传承、弘扬和发展。
西南联大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和西方现代大学精神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结晶,既体现了“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爱国、民主、科学的主流意识,又承接了北大、清华、南开三校的光荣历史传统,更突出了抗战烽火中联大自身的精神特质,堪称大学精神之典范。
作为一个当代大学生,我倍感西南联大精神给予我们学习文化知识,发展振兴中华的力量支点。
联大精神是什么?淑世为公,敬业乐群精神。
多难殷忧新国运,动心忍性希前哲。
日本侵略者的入侵,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历史的沧桑中也涌现了大批的爱国志士,劫难的年代终究不能动摇科学教育救国的至奉,艰难的生活也动摇不了联大人治学求学的执着与追求。
打开西南联合大学教师的名册,其阵容之豪华叫人瞠目结舌。
他们不惜摒弃国外优厚的待遇,不辞辛苦,不畏牺牲,跋山涉水来到云南,致力于学校人才的培养。
当时的中国,生活之艰苦让人无法想象,但他们毅然坚持了下来,用智慧和顽强引领联大学子探寻救国救民之道路,将毕生的心血挥洒在了这充满传奇的黄土高原。
自强不息,务实苦干精神。
千秋耻,终当雪,中兴业,须人杰。
西南联大在滇的八年时间里,正处于抗战的艰苦时期,因此生活环境异常艰辛,每个班没有固定教室,而且教室里只有椅子,没有桌子,根本无法摊开书本写字。
《西南联大》观后感

10D班观后感西南联大与我们作为西南联大的学生,有幸观看西南联大不平凡的历史,感到无比欣慰。
抗日战争的烽火催生了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这所特殊的学校。
看着一幕幕感人的画面,深刻感悟到师大“刚毅坚卓,明德睿智“的校训。
重温西南联大精神,忽然之间觉得自己成熟了许多,未来不再渺茫,我不再彷徨。
明白了今日大学不仅是传授专业知识、造就专业人才的地方,也是塑造完美人格,全方位拓展素质技能的地方,更是传承中华人文精神,培育先进理念的地方。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我们不仅需要持续不断地重温西南联大之优良传统,而且需要知行合一,广开新时代之新风气,敢于直言,勇于创造,自强不息,为社会,为国家奉献自己的力量。
信息学院10D 杨慧敏观《西南联大启示录》有感西南联大,是一个汇聚人才的大学,我国许多著名的学者、作家都曾是这所大学的子弟。
随着这些人的回忆,我们一起来到了那个承载着无数梦想,经历着多少风雨洗礼的胜地。
那时候的西南联大,可谓是简陋不堪的杂房。
但艰苦的环境造就非凡的人才。
在当时那样的学习环境,学生都不畏艰辛,兢兢业业地完成自己的学术。
而如今发达的社会,为现时代的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及住所,许多学生却不能珍惜,还不时埋怨。
真的,有时候要想想,到底良好的环境是为学生提供方便、快捷的条件,还是在增加他们的懒性。
其实不用觉得这很难感触到,有时候我们的父母也会谈起他们以前生活的艰辛,感叹现在生活改善了许多,但人却没有以前的勤奋。
学习氛围对于学生学习来说是很重要,当时西南联大的学子,有一个习惯,就是当没有学习场所时,就在茶馆那学习,泡上一壶清茶,一边品味茶香,一边细读书语。
良好的学习氛围感动着昆明的大街小巷,有时候老百姓也会给这些莘莘学者腾出一个地方,为他们泡上茶,让他们学习。
学校,无非就是一个提供给学生学习的场所,不在乎这个学校的大小,优势,只在乎它用好的学习气氛、好的校风,能带动学生们学习。
但是现在的学生,更看重的学校的名气,而非校风,追求的更多是物质的,而非精神上的享受。
西南联大心得体会

西南联大心得体会西南联大是一所位于中国重庆的顶级大学,我有幸在这里度过了四年的大学生活。
回顾这段难忘的时光,我不禁感叹自己的成长和收获。
以下是我在西南联大的心得体会。
首先,西南联大的学术氛围深深烙印在每一个学生的心中。
作为一所顶尖大学,西南联大聚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学生。
这里的学生都非常努力而且有着很高的学习热情。
在每一门课程中,教授们会要求学生深入思考并且提出自己的见解。
这让我学会了独立思考和深入研究问题的能力。
在与同学们的探讨中,我不仅学到了课本上的知识,还学到了如何与人进行良好的交流和合作。
其次,西南联大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学校积极与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了很多实习机会。
在我大四的时候,我有机会在一家国际知名的公司实习。
这个实习机会让我对工作的具体流程和技能要求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通过实践,我学会了如何运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这让我对自己的专业更加自信,并且为我的职业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此外,西南联大还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学校举办了很多培训和讲座,旨在帮助学生提升各个方面的能力。
我参加了一些领导力培训和就业指导讲座,这些活动让我明确了自己的职业规划并且为以后的就业做好了准备。
此外,学校还鼓励学生参与各类社团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组织能力。
我参加了学校的学生会,这个经历使我学会了如何组织和管理团队,并且让我认识到了团队协作中的重要性。
最后,西南联大的校园文化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学校坐落在风景秀丽的山区,空气清新,环境幽静。
每天早晨,我可以在校园里漫步,享受大自然的美景。
校园里的图书馆、运动场等设施一应俱全,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和娱乐环境。
此外,学校还组织了很多文化活动,如音乐会、话剧表演等,丰富了我们的课余生活。
我通过参加这些活动,结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这些友谊将会伴随我的一生。
总而言之,西南联大是我人生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这里不仅让我获得了优质的教育,还塑造了我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西南联大精神对大学生启示

西南联大精神对大学生启示西南联大精神对大学生启示「篇一」熔西南联大之精神,铸当代大学之脊梁我想大家对于西南联大也许并不陌生,在略读了《联大八年》、《西南联大行思录》、《未央歌》等书籍之后,对于联大精神我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与感悟。
溯既往,七十余年前的中国大地倭寇横行、暴力肆虐,尸骨遍野,欲致我民族于亡国灭种之境地。
时清华、北大、南开三校之精英乃辗转长沙,最终会集西南重镇——昆明。
以挥汗如雨,联袂为云之志建成“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这是一所真正的大学,存在前后不过九年,却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的一座丰碑。
建校于抗战之时,校外风雨如晦,战乱频仍;校内经费奇缺,条件恶劣。
联大的校舍出奇的简陋,除图书馆是瓦顶,教室是铁皮层顶外,宿舍则用茅草覆顶。
学生的穿着就更简单了,多数是褪了色的黄制服,天气冷了就加一件黑棉大衣,遮住了补了又补,缀着一层层各色补丁破褂子。
然而联大师生弦歌不断,笔耕不辍,治学不止。
当物质条件极其贫乏时,正是精神的光辉滋养着奋斗不息的心志,激励着联大人在最艰苦的环境下培养出对国家和民族作出卓越贡献的杨振宁、李政道、朱光亚、邓稼先等约8000人。
七十年弹指而过,历史已翻开新的一页,而联大精魂永存。
在中华民族踏上科学发展的新征程之时,在当代高等教育面临新机遇与新挑战之时,在时代发展对现代大学生寄予了更高期望之时,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难道不该继民族发展为己任吗?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和创业发展的时期,正是国家发展的机遇时期。
所以,把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联系起来,共同发展,便是一种责任。
有了这份责任感和使命感,方能成就小我,成就大家,成就一个国。
我们所就读的淮北师范大学位于国家园林城市,国家能源基地——安徽淮北市。
这里师资力量雄厚,学风浓厚。
也许你会说,这只是一所普通的二本类院校,远比不上清华、北大那样的一流大学。
可是我想说,自习室里奋笔疾书的身影,我看到了;思源广场早晨朗朗的读书声,我听到了;课堂上老师的博学多才,我领略到了。
史纲论文:浅谈西南联大之教育精神

浅谈西南联大之教育精神摘要:文章通过回顾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以下简称“西南联大”或“联大”)的历史及教育成果,根据史料分析西南联大的教育精神,从爱国主义精神、刚毅坚卓精神、教育独立精神和通识教育精神等四方面剖析西南联大教育成功的原因。
回顾历史更重要的意义在于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以改善现实。
因此,文章没有停留于分析联大的成功,而是对比当下高等教育及大学的现状,对当今高等教育模式提出一些改进建议。
关键词:西南联大;教育精神;高等教育模式;反思与传承1 选题缘由及讨论意义1.1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简介及其教育成果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先迁至湖南长沙,组成长沙临时大学,同年10月25日开学。
1938年4月又西迁昆明,改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自1938年5月4日开始上课,至1946年5月4日结束,设立文、理、法商、工、师范5个院26个系,两个专修科一个选修班。
北大、清华、南开原均为著名的高等学府,它们有各自独特的经历,有各自的教学作风,组成联大以后,荟集了一批著名专家、学者、教授,师资充实,人才济济。
他们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坚持严谨的治学态度,树立优良学风,是当时中国规模最大的著名高等学府。
西南联大在办学的8年中前后任教的教授有300余人,他们都是各个学科、专业的泰斗、顶级专家;学生有8000人,毕业生3343人,直接参军、从事抗战工作的有1100多人。
抗战胜利后,1946年西南联大解散,三校分别迁回北京、天津复校。
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西南联大培养出大批杰出人才,其中有许多是蜚声中外的一流科学家,他们对中国的建设事业、高等教育的发展和世界学术研究,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联大师生担任中央研究院首届院士27人、中国科学院院士154人(学生80人)、工程院院士12人(全是学生),8人获得两弹一星功勋奖,还有杨振宁、李政道2位华人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奖。
[1]1.2 选题缘由北京大学是西南联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校风学风、治学理念、教育精神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西南联大的发展。
参观西南联大心得体会

参观西南联大心得体会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瞬间如璀璨星辰,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总有一些记忆如激昂乐章,激荡我们的心灵。
西南联大,便是这样一段熠熠生辉的历史,一次震撼心灵的旅程。
当我踏入西南联大的旧址,仿佛穿越了时空,走进了那个战火纷飞却又激情燃烧的岁月。
眼前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承载着那段不平凡的历史,诉说着无数感人至深的故事。
那是一个民族危亡的时刻,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肆意践踏中华大地,山河破碎,生灵涂炭。
然而,就在这样的艰难困境中,西南联大应运而生。
一群心怀理想、追求真理的学者和青年学子,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汇聚而来,他们不畏艰险,不惧困难,在简陋的校舍里,在纷飞的战火中,坚守着教育的阵地,传承着知识的火种。
漫步在校园中,我看到了那些陈旧的教室和宿舍,想象着当年师生们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依然专心致志地教学和学习。
没有宽敞明亮的教室,没有先进的教学设备,甚至连基本的生活保障都十分匮乏。
但他们有着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凭借着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国家的热爱,克服了重重困难。
他们在油灯下苦读,在黑板上书写着理想,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刚毅坚卓”的校训。
西南联大的师资力量堪称豪华,朱自清、闻一多、陈寅恪、冯友兰等一大批知名学者在这里任教。
他们不仅传授知识,更传递着一种精神,一种为了学术自由、为了民族复兴而不懈奋斗的精神。
他们的课堂充满了智慧和激情,吸引着无数学子如饥似渴地汲取知识的养分。
在他们的教导下,培养出了一大批杰出人才,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参观过程中,我被一个个感人的故事所打动。
比如,闻一多先生在面对反动派的威胁时,毫不退缩,坚持正义,最终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他的英勇事迹,让我深刻体会到了知识分子的担当和勇气。
还有朱自清先生,尽管生活贫困,却坚决拒绝领取美国的救济粮,展现了高尚的民族气节。
这些前辈们的事迹,让我对“爱国”二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西南联大的学子们也以实际行动诠释了责任与担当。
西南联大观后感一千字

西南联大观后感一千字《西南联大观后感一千字》篇一看完西南联大的相关资料和纪录片后,我心里就像打翻了五味瓶,各种滋味涌上心头。
西南联大,那可真是一个传奇的存在啊!就像黑夜里的一颗璀璨明星,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你想啊,在那个动荡不安、枪林弹雨的时期,西南联大的师生们就像一群勇敢的候鸟,为了知识和理想,从四面八方汇聚到那片相对宁静的角落。
我仿佛能看到,那些师生们背着简单的行囊,走在崎岖的山路上,眼神中却透着坚定。
他们可能在想:“不管咋样,只要能有个地方读书做学问就成。
”这让我想起自己有一次参加一个课外学习活动,只不过是路程远了点儿,我就各种抱怨,一会儿嫌车坐得不舒服,一会儿嫌东西不好吃。
跟西南联大的师生们比起来,我可真是弱爆了,简直就是个“小娇包”。
西南联大的教学方式也很独特。
老师们那都是学界的大拿,可他们没有一点架子。
课堂上,就像一场自由的思想盛宴。
学生们可以随时站起来跟老师争论,就像朋友之间在唠嗑儿,只不过唠的是高深的学问。
这和我们现在有些课堂的死气沉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我们的课堂上,有时候大家都闷着头,生怕被老师点到名。
这是为啥呢?也许是我们顾虑太多,缺乏那种追求真理的纯粹劲儿。
而且啊,西南联大的条件那叫一个艰苦。
宿舍破破烂烂的,吃的也不好。
可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培养出了那么多了不起的人物。
我就纳闷儿了,他们是咋做到的呢?可能就是那种对知识的渴望,像一团火在他们心里燃烧,把周围的艰苦都给融化了。
我有时候在想,如果把我放到那样的环境里,我能坚持下来吗?我心里直打鼓,也许我早就哭着喊着要回家了。
西南联大的精神,我觉得就是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
就像一棵在石缝里生长的小草,不管环境多么恶劣,都要努力地往上长。
这种精神在现在这个时代,是不是有点缺失了呢?我们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可有时候却少了那种为了梦想不顾一切的冲劲儿。
我们是不是该反思反思呢?西南联大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的不足。
我真希望这种精神能像一阵春风,吹到我们每一个人的心里,让我们也能像那些前辈一样,在面对困难的时候,挺起胸膛,勇往直前。
西南联大心得体会

西南联大心得体会作为一名西南联大的学生,我有幸能够在这所历史悠久的学府中学习和成长。
在这里,我收获了很多,也体会到了很多。
下面,我将分享一些我在西南联大的心得体会。
学术氛围浓厚西南联大是一所以理工科为主的综合性大学,学术氛围非常浓厚。
在这里,我能够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学科和知识,不仅有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学科,还有计算机科学、电子信息、材料科学等前沿学科。
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的教授和研究生,他们在各自的领域里都有着深厚的造诣和丰富的经验。
在这样的学术氛围中,我不仅能够学到知识,还能够接触到学术前沿,了解到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
严谨的学风和教育西南联大的学风非常严谨,教育也非常注重素质教育和人文关怀。
在这里,我学到了很多知识,也养成了很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
教师们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科研和实践活动,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同时,学校也注重人文关怀,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成长,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多元化的文化和活动西南联大是一所充满活力和多元化的学校,这里有各种各样的文化和活动。
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艺术修养,每年都会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和艺术节,如音乐节、戏剧节、电影节等。
此外,学校还注重体育锻炼和健康生活,为学生提供了各种各样的体育活动和健身设施,如篮球场、游泳馆、健身房等。
这些活动和设施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还有助于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西南联大注重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和志愿服务活动。
学校设立了各种各样的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项目,如支教、环保、扶贫等,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和平台,让他们能够更好地了解社会、关心他人、贡献社会。
此外,学校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社会建设和发展,为国家和人民作出贡献。
总结在西南联大的学习和生活中,我收获了很多,也体会到了很多。
这里有浓厚的学术氛围、严谨的学风和教育、多元化的文化和活动、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等。
西南联大的心得体会

西南联大的心得体会西南联大是我参加的一次非常有意义的学习交流活动。
在这次活动中,我结识了一群优秀的青年学子,深刻感受到了西南联大为我们提供的学习与成长的平台。
在这里,我不仅学到了许多专业知识,还收获了许多宝贵的人生经验。
首先,西南联大为我们搭建了一个广泛交流的平台。
在这里,来自不同学校和不同专业的同学们可以相互学习、交流。
每天都有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涵盖了各个学科的知识点。
我还参加了数学建模、英语口语等课程,锻炼了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与此同时,我们还有机会与优秀的老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他们总是愿意分享自己的学术经验和思考。
通过与他们的交流,我受益匪浅,从中学到了许多实用的技巧和方法。
其次,西南联大注重实践和团队合作。
在课程中,我们常常会组成小组进行实践项目。
这些实践项目要求我们发挥团队合作精神,互相协作,共同完成任务。
在合作中,我学会了倾听他人的意见,尊重他人的观点,并提出自己的想法。
通过与团队成员的交流和合作,我提升了自己的组织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学会了如何发现和发挥每个人的优势,使团队能够更加高效地完成任务。
此外,西南联大还注重培养我们的综合素质。
在活动中,我们参加了多样化的文化和体育活动。
例如,我们参观了附近的历史名胜,学习了一些文化知识。
我们还进行了篮球、足球比赛等体育竞赛,锻炼了身体。
这些活动不仅让我们放松身心,还培养了我们的团队协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通过这些综合素质的培养,我深刻认识到一个人成功不仅仅依靠专业知识,还需要全面发展。
最后,西南联大带给我最大的收获是结交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
在这里,我遇到了许多热爱学习、追求进步的同学。
我们互相鼓励、互相学习,在这个团队中成长。
我们一起度过了忙碌而充实的日子,分享了喜怒哀乐,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这些朋友将成为我人生道路上的重要支持。
总之,西南联大是我一个宝贵的学习与成长的机会。
在这里,我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还锻炼了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西南联大精神的理解

西南联大精神的理解
嘿,朋友们!今天咱就来聊聊西南联大精神。
西南联大,那可是个超级厉害的存在!就好像是黑暗中的一束强光,照亮了那个艰难的时代。
你看啊,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那条件得多艰苦哇!但是西南联大的师生们却硬是在那样的环境下坚守着对知识的追求。
这就好比一个人在狂风暴雨中拼命抓住自己的梦想不放手,是不是超级牛?
我记得有一次和朋友聊天,说到西南联大,朋友就感叹:“那时候的人咋就那么有劲儿呢!”可不是嘛!他们有着无比坚定的信念,就像一群勇往直前的战士。
想想当时的教授们,为了给学生们传授知识,啥困难都不怕。
他们不在乎环境有多差,只在乎能不能把自己的学问教给学生。
这不就像是一位慈爱又勇敢的家长,拼尽全力要给孩子最好的吗?比如闻一多先生,那激情澎湃的讲课,感染了多少学生啊!
还有那些学生们,一个个都那么勤奋好学。
他们在简陋的教室里如饥似渴地吸收着知识,全然不顾周围的喧嚣和困难。
这多像在沙漠中极度渴望水源的旅人啊!而且他们还心怀天下,想着要为国家的未来出一份力。
西南联大精神到底是什么?在我看来,那就是坚韧不拔、追求卓越、心怀家国!这精神就像是一把火炬,照亮了过去,也应该照亮我们现在的路。
咱不能光嘴上说说,得真的把这精神传承下去啊!要像西南联大的师生们一样,不管遇到啥困难,都坚定地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都时刻想着为国家、为社会做点啥,你们说是不是呀!。
《西南联大》纪录片观后感

《西南联大》纪录片观后感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时刻如璀璨星辰,照亮人类前行的道路;总有一些事迹如激昂乐章,奏响时代的最强音;总有一些精神如不朽丰碑,永远屹立在人们的心中。
西南联大,便是这样一座精神的灯塔,它在民族危亡之际,汇聚了无数知识精英,为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坚守着教育的阵地,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杰出人才。
观看完《西南联大》纪录片,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仿佛穿越时空,亲身经历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岁月。
西南联大诞生于战火纷飞的年代,1937 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平津沦陷,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被迫南迁,先迁至长沙,后又西迁昆明,组成了西南联合大学。
在那个动荡不安的时期,物质极度匮乏,教学条件异常艰苦。
然而,师生们却怀着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国家的热爱,克服了重重困难。
片中,那简陋的校舍令人印象深刻。
教室是由茅草屋搭建而成,每逢下雨,屋内便滴滴答答地漏个不停。
学生们只能在这样的环境中认真听讲,做笔记。
宿舍也是拥挤不堪,几十个人挤在一间狭小的房间里,睡的是上下铺。
但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学生们依然充满了学习的热情。
他们清晨早早起床,在昏暗的灯光下读书;他们在课堂上积极思考,与老师展开激烈的讨论;他们课后还会自发组织学习小组,互相交流,共同进步。
这种对知识的执着追求,让人不禁为之动容。
西南联大的师资力量堪称豪华。
在纪录片中,我们看到了那些在学术领域有着卓越成就的大师们,如陈寅恪、朱自清、闻一多、沈从文等等。
他们不仅有着渊博的学识,更有着高尚的品德和强烈的爱国情怀。
陈寅恪先生在双目失明的情况下,依然坚持授课,凭借着惊人的记忆力和深厚的学术功底,为学生传授知识。
朱自清先生,即使生活贫困,也不肯接受美国的救济粮,展现了文人的铮铮铁骨。
闻一多先生,在演讲中慷慨激昂,呼吁学生们为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而奋斗。
沈从文先生,用细腻的文字,描绘着人性的美好和生活的希望。
这些大师们,用自己的言行,为学生们树立了榜样,激励着他们不断前行。
西南联大书籍读后感

西南联大书籍读后感西南联大是中国现代史上一段充满荣光的历史时期。
在这个特殊的历史背景下,有许多优秀学者和革命先驱在这所学校产生和成长。
我读完了关于西南联大的一本书籍,深受启发和感动。
这本书告诉了我关于西南联大的历史、它的办学理念以及对中国革命起到的重要作用。
书中描述了西南联大是如何迎接中国现代化教育的新潮流,并致力于培养高素质的国家栋梁之才。
这所学校追求真理、树立艰苦奋斗的精神,同时坚持民主、平等和团结的原则。
这些理念激发了一代又一代学生的热情和梦想,成为了中国革命的推动力量。
通过阅读书中描述的西南联大的故事,我真切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磅礴气势和西南联大师生们的伟大奉献。
这些学者和学生们,心怀报国之志,放弃了个人的享受和舒适生活,毅然投身到了为国家解放事业的烈火中。
尽管困境和困难重重,他们始终保持着对理想的信念和坚持不懈的奋斗精神。
同时,这本书也提醒我思考教育的本质和意义。
西南联大的教育理念和办学特点,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独立思考能力。
它注重传授知识的同时,更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格和社会责任感。
这让我对于教育的目标和价值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思考。
通过读完这本书,我也被西南联大师生的崇高精神所感染。
他们为了实现国家独立和民族复兴而奋不顾身,他们的精神鞭策着我在日常生活中更加勤奋学习,积极投身社会,并为国家和社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之,读完这本关于西南联大的书籍,我对这所学校的历史和奋斗精神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西南联大的办学理念以及学生们无私的奉献精神令人钦佩。
这本书让我对教育的意义和目标有了新的认识,激发了我为实现个人和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努力的动力。
关于西南联大精神的时评

关于西南联大精神的时评
西南联大精神源于20世纪30年代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在重庆成立的西南联合大学。
这所大学采用了协作办学的模式,集合了众多学者和知识精英,成为了当时中国抗战时期的一股重要力量。
西南联大的创办者们具有崇高的爱国情怀和坚定的责任感。
他们放弃了个人的成就和荣誉,选择了抗战的战场,为团结和壮大国家力量而努力奋斗。
这种精神就是西南联大精神的核心:坚守信念,勇于担当,以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为最高目标。
西南联大精神最根本的特点就是团结和协作。
在那个时期,各专业的学者们互相合作,共同研究解决抗战中遇到的问题。
这种合作不仅在学术上,而且在精神上也得到了体现。
在困难的岁月中,西南联大的学生们互相扶持,互相鼓励,形成了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风貌。
西南联大精神是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强调了独立思考和勇于负责的能力,鼓励学生勇于创新和实践。
这种精神也注重社会责任和对国家和社会的贡献,不仅追求个人的成功,而且要为国家和人民的进步而努力。
然而,时至今日,西南联大精神并不仅仅局限于西南联合大学的校园。
它已经发展成为一种社会价值和精神追求,影响着越来越多的人。
在今天复杂多变的社会中,西南联大精神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鼓励着人们勇于担当,坚守正义,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作出贡献。
总之,西南联大精神是一种强调坚守信念、勇于担当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它不仅是西南联大的传统,更是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价值在于激励人们勇往直前、追求真理、为国家和人民的发展进步做出贡献。
这种精神应该得到传承和发扬,成为我们共同追求的精神目标。
参观西南联大心得体会

参观西南联大心得体会西南联大,即西南联合大学,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座重要学府,也是中国共产党与革命的一段历史见证。
最近,我有幸参观了西南联大,并深受触动。
以下是我的参观体会和心得。
一、历史背景西南联大成立于1938年,是为了应对抗日战争而设立的一所综合性大学。
当时,中国正面临着日本侵略者的侵略,国家形势十分危急。
西南联大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战大后方文化教育运动的开展。
这所大学在当时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二、悲壮历史参观西南联大,我对这所学校的悲壮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由于战争的影响,西南联大多次迁徙,经历过灾难和磨难,但从未放弃。
特别是抗战胜利后,西南联大为新中国的建设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然而,在1951年,西南联大被解散,令人非常遗憾。
尽管如此,西南联大的精神却一直流传下来,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学子。
三、红色记忆在西南联大参观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红色记忆的力量。
西南联大是中国共产党和革命先辈们的圣地,曾经有许多杰出的党员、革命家和学者在这里学习、工作、战斗。
在红军校场上,我们感受到了那个年代的激情和豪情壮志。
而如今,这些红色记忆仍然鼓舞着人们,让我们铭记历史,感悟革命的力量。
四、英勇精神西南联大是英勇精神的象征。
在抗战年代,西南联大师生面对日寇的侵略,始终保持着坚定的信念和英勇的斗志。
他们在艰苦恶劣的环境下,毫不气馁地坚持抵抗,展示出了人类顽强拼搏的精神。
这种英勇精神让我们深受感动,并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有了新的认识。
五、人文景观除了历史和精神外,西南联大还有许多美丽的人文景观。
校园植被葱茏,湖水碧绿,让人身心愉悦。
而校园内的雕塑和纪念碑更是让人感受到革命先辈们的伟大。
在这些景观中,我们感受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
六、思考与启示参观西南联大后,我深思现代中国的历史与未来。
历史告诉我们,只有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斗志才能战胜一切困难。
我们要继承和发扬西南联大的精神,不断追求真理,努力成为更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传承西南联大精神作文

传承西南联大精神作文
说起西南联大,那可真是一段让人热血沸腾又心生敬意的历史啊!在那个
战火纷飞、物资匮乏的年代,西南联大却像一颗璀璨的星星,照亮了无数学子
的求学之路。
西南联大的精神,首先就是坚韧不拔。
想象一下,一边是炮声隆隆,一边
是老师们在黑板上奋笔疾书,学生们在下面如饥似渴地学习。
没有宽敞的教室,可能是在茅草屋里,甚至是在山坡上,那又怎样?大家心里有股劲儿,那就是
再难也要学,再苦也要坚持。
这种坚韧,就像是打不死的小强,无论环境多恶劣,都能顽强地生存下去,并且还能开出花来。
还有就是对知识的那种极度渴望和尊重。
老师们可都是当时学术界的大牛啊,他们放弃了舒适的生活,来到这艰苦的地方,只为了把知识传授给学生。
学生们呢,也明白知识的宝贵,把每一本书都当成宝贝,把每一堂课都当成生
命中的盛宴。
这种对知识的热爱,简直比追星还狂热!
再有就是团结协作。
不同学科的老师和学生聚在一起,互相交流,互相启发。
文科的和理科的能碰撞出火花,工科的和艺术的能找到共同语言。
大家不
分彼此,只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让知识的火焰燃烧得更旺,让国家的未来更有希望。
如今,咱们生活好了,条件优越了,但西南联大的精神可不能丢。
遇到点
困难就想放弃?不行!得学学西南联大的坚韧。
觉得学习无聊?那可不对!要
像西南联大的师生们一样,对知识充满激情。
与人合作的时候别只顾自己?要记得西南联大的团结精神!
让我们把西南联大的精神传承下去,让它在我们的生活中、学习中、工作中发光发热。
因为这精神,就是我们前进的动力,就是我们走向成功的密码!。
我眼中的西南联大精神小学生作文

我眼中的西南联大精神小学生作文我眼中的西南联大,精神就像是一个超级英雄一样!哇,他们可厉害了!
我在学校门口看到一群西南联大的小学生在排队,一个小男生高喊:“队列就是生命,要排队就要排得整整齐齐!”另一个小女生拍着手说:“我们要做文明小市民,从小培养好的习惯!”哇,他们好棒啊!
我走进教室,看到一位老师在教英语,一个小男生举手:“老师,我知道!”老师笑着说:“好样的,鼓励你!”周围的同学也跟着鼓掌,“太厉害了!”我心想,这老师真是
幸福,有这么聪明的学生们。
饭后,我看到一个小女生正在帮助扫地,她边扫边说:“我们要爱护学校,让学校
变得更加美丽!”我问她:“你怎么这么用心呢?”小女生笑着说:“因为我是一名西南联
大的小学生啊!”我不由得感叹,这就是西南联大的精神啊!
放学后,我看到一个小男生正在帮助老奶奶过马路,“老奶奶,我来帮您!”老奶奶感动地说:“小朋友,你真是个好孩子!”小男生笑着说:“我要做一个有爱心的西南联大小学生!”我感动得眼泪都快掉下来了。
在体育课上,我看到一群小朋友在跳绳,一个小女生跳的特别高,我问她:“你怎
么跳得这么厉害?”小女生自豪地说:“因为我是西南联大的小学生,我们要健康、快乐!”我忍不住给她鼓掌。
看着这些可爱的小朋友们,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西南联大精神的力量。
他们热爱学校,热爱生活,热爱帮助他人。
他们明白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努力拼搏的精神。
他们就像是一群小小的英雄,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西南联大的精神。
最后,我想对这些可爱的小朋友们说:“你们就是我们的未来,你们是最棒的!继
续努力,做一个有爱心、有担当的西南联大小学生!” 愿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像他们一样,活出西南联大的精神!。
《西南联大》纪录片观后感

《西南联大》纪录片观后感《<西南联大>纪录片观后感》在观看了《西南联大》这部纪录片后,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那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那一群怀揣着梦想与热血的师生,仿佛穿越时空,向我走来,让我对教育、对国家、对民族精神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西南联大,这所在战火中诞生的大学,承载着太多的苦难与辉煌。
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国土沦陷,硝烟弥漫,正常的教学秩序被打破,然而,就是在这样极其艰苦的条件下,西南联大却汇聚了当时中国最顶尖的学者和最有志向的青年学子。
他们不畏艰险,坚守着知识的殿堂,传承着文化的火种。
片中,那些教授们的身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们有的放弃了国外优越的条件,毅然回国,投身于祖国的教育事业;有的在颠沛流离中,仍然坚持着学术研究,不放弃对真理的追求。
闻一多先生在防空洞里给学生讲授《诗经》《楚辞》,朱自清先生饿着肚子写下《经典常谈》,陈寅恪先生在目盲的情况下口述完成了《柳如是别传》……他们不仅传授知识,更以身作则,教会了学生什么是坚守,什么是担当,什么是民族的脊梁。
西南联大的学生们同样令人敬佩。
他们在简陋的教室里,在昏暗的油灯下,刻苦学习,努力钻研。
他们深知,只有通过知识的力量,才能拯救国家于危难之中。
他们怀着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在各自的领域里发光发热。
有的投身于科研,为国家的科技发展贡献力量;有的奔赴前线,为保卫祖国英勇杀敌;有的深入基层,为民众的福祉奔走呼号。
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刚毅坚卓”的校训。
在纪录片中,我还看到了西南联大师生之间深厚的情谊。
老师们对学生关爱有加,不仅在学业上悉心指导,更在生活上给予帮助和支持。
学生们对老师尊敬爱戴,虚心求教。
这种亦师亦友的关系,让人感受到了教育的温度和力量。
在那个艰难的岁月里,他们相互扶持,共同前行,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西南联大的成功,不仅仅在于培养了一批杰出的人才,更在于它所孕育的精神。
这种精神是爱国精神,是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的担当;是科学精神,是对真理的不懈追求和探索;是团结精神,是师生之间、同学之间携手共进的力量;是创新精神,是在艰苦条件下不断开拓进取的勇气。
西南联大观后感范文(通用5篇)

西南联大观后感范文(通用5篇)西南联大观后感1“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不得不说,看完《西南联大》这部纪录片之后,我被它的氛围感染了。
西山苍苍,东海茫茫,文人言语之间,描绘出那令人神往的年代,还有时代文人可敬可叹的风骨。
所谓风骨者,置生死于度外,千金不改其志,万难不屈。
国难当头,又是“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各地爱国青年离开家乡,求学归来。
他们用先进的思想与杰出的才华,挽救水深火热中的中华民族。
他们在大学中传播西方先进文化,探索知识,冲击着旧中国的思想、文化、家庭与教育,同时还组织反抗着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战争。
日本发起全面侵华战争之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为躲避战乱,三所一流大学齐聚昆明。
“同无妨异,异不害同,五色交辉,相得益彰,八音合奏,终和且平”,在梅贻琦、蒋梦麟、张伯苓等人的带领下,三校团结到了最后。
在面对外敌入侵的情况之下,我们不再是一盘散沙,在有多少困难,都要克服,最后要把它联合到底。
正是这些大师,正是这些民族脊梁,把西南联大办好,培养了一代代像杨振宁、李政道这样的,在学术上有相当成就的人才。
“但我们若着眼于文化的更可贵的一方面,则八年多的西南联大,始终都在雍容和睦的气氛中长成,这非特是我们教育史上的佳话,亦是我们中华民族最有光辉的事情”。
这部纪录片,最终反映了西南联大为什么如此成功,同时也提现了我们作为大学生的使命。
西南联大与许多优秀的前辈体现出来的艰苦奋斗、敬业勤学的精神,现在尤其值得我们学习。
所以我认为现今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学者之谓也,应有学实也。
我们应该反省自身,坚定信仰,无畏无惧,忍辱负重,教书育人,著书立说,科研立国,为中华之崛起而奋力拼搏!西南联大观后感2观看了《西南联大》历史纪录片之后让我感触良多,现在回想起来还觉得挺惭愧的,我们现在的条件多好啊。
可是还在抱怨学校这样差那样差,甚至以这些借口来逃避我们应该学的很多专业知识,我们是幸运的,我们处在和平年代,可以放心的在学校里汲取丰富多样的知识,却不懂得珍惜,还经常想尽各种办法来逃课“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
西南联大观后感心得体会

西南联大观后感心得体会
爱国是西南联大的灵魂,是学者生命力的源泉,是其精髓和核心的所在。
刚毅坚卓是它的校训,更是抗日战乱中的突出表现,敢为天下先是各位联大学者共有的高贵。
西南联大,国难中诞生,苦难中坚守,是中国教育文化史上永远的辉煌,它是中国历史上最好的大学之一。
在战火纷飞的时代,西南联大培养出很多学术上的巨人,两弹一星获得者,国家最高科技奖科学家,更有杨振宁,李政道两位诺贝尔奖获得者。
在民族存亡的紧要关头,联大师生置任何困难困苦于不顾,教师为国振兴而教,学生为抗日建国而学。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刚毅坚卓的联大精神支撑着他们,在强敌深入,风雨如晦的日子里激情不减。
无问西东,世间再无西南联大,那是一个时代独有的灵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名称:大学理念与大学文化
论文题目:对西南联大精神的思考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是中国抗日战争期间设于昆明的一所综合性大学。
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全面发动侵华战争。
为保存中华民族教育精华免遭毁灭,华北及沿海许多大城市的高等学校纷纷内迁。
抗战八年间,迁入云南的高校有10余所,其中最著名的是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西南联大是由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和私立南开大学联合而成的。
西南联大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和西方现代大学精神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结晶,既体现了“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爱国、民主、科学的主流意识,又承接了北大、清华、南开三校的光荣历史传统,更突出了抗战烽火中联大自身的精神特质,堪称大学精神之典范。
作为一个当代大学生,我倍感西南联大精神给予我们学习文化知识,发展振兴中华的力量支点。
联大精神是什么?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碑文中言:“内树学术自由之规模,外来民主堡垒之称号,违千夫之诺诺,作一士之谔谔”。
在我看来,可以理解为大学必须培养学生放眼世界,开放思想,循多种角度思考的能力;大学要能雅量容纳一些特立独行的知名学者;大学更应该有自己的独立见解,引领社会。
从这种角度上来看,西南联大确实做到了许多在当时其他知名
高校无法比拟的,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西南联大在当时一枝独秀,独领风骚。
西南联大培育了许多优秀人才,有很多甚至享誉世界,诸如杨振宁、李政道、吴大猷、吴健雄等等,在中国教育史上,乃至全世界教育史上创造了奇迹。
在西南联大中,人人怀有牺牲个人、坚持合作的思想。
联大每一个人,都是互相尊重,互相关怀,谁也不干涉谁,谁也不打谁的主意。
学术上、思想上、政治上、校风上,莫不如此。
这句话体现了西南联大的办学原则,就是“坚持学术独立,思想民主,对不同思想兼容并包。
校方不干预教师和学生的政治思想,支持学生在课外从事核组织各种社团活动。
" 这也就是上面提及的西南联大精神,其实,西南联大精神也就是五四精神,即民主、科学、反帝反封建、爱国主义的精神的继承和发扬。
大学的灵魂,我以为其实就是那句至理名言: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没有自由思想,没有独立精神,即不能发扬真理,不能研究学术。
而在当今大学中,甚至于一些所谓的名牌大学并没有很好地认识到这一点,大学真正的精神理念在计划经济体制系统之下,在其严密的思想控制之下,亦逐渐丧失殆尽。
许多大学越来越追求科技论文的质量,科研成果的多少,而不是在乎学生的将来与学校对社会发展进步做出的贡献,甚至于有些大学已经演变成的另一种形式的盈利机构。
这样看来,不能不说是当今中国学术界的一种悲哀。
究其原因从根本上来看,就是现在的一些大学没有了独立的精神和自由的思想,不能尽到一所大学要对国家社会担负起的责任与义务。
大学之大,大在学生,学校唯有把学生的利益摆在一个突出的位置,为学生的发展创造良好地条件,才能更好的进行科学文化知识的继承与探讨。
在当下中国的这片文化土壤中要想产生昔日联大的精神还需假以时日,自由和民主的思想想要发展壮大仍需全国从上而下的改革与努力。
如今中国虽然生存在一个体制的时代,各种规章制度以及法律的约束某种程度上限制了思想的自由发展,但西南联大所遗留下来的思想的力量依然能显出它的生机和璀璨,让我们再次重温那句经典:“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
民主爱国的传统,敢想敢干日新月异,满腔热血追求民族独立、国家富强。
西南联大做到了通过严谨的教导,把文化知识中的瑰宝传给下一代,将之发扬光大,同时又做到了开展独立的科学研究,为文化的继承发展提供一个自由的空间。
西南联大高瞻远瞩,不仅培育出了当世许多爱国有志之士,更难能可贵的是它发展了影响深远的思想。
西南联大遗留下来的民主、爱国、自由、苦干的精神将是建成一所中国一流乃至世界一流的优秀大学的支点。
山东大学作为如今中国优秀大学之一,在一定程度上与西南联大的发展有相似之处,有相对开放的思想以及对学术自由发展的大力支持,前段时间由山东大学与美国航天局合作开发的奋进号航天飞机的升空就是对山大工作成就的伟大肯定,而山大在这一过程中担负了对AMS主要的防护职责,借助一层“棉衣”山东大学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但这并不是说山东大学已经达到了中国一流大学的水准,山大想要完成曾经的十年目标、二十年目标,建设成一所世界一流大学依旧
任重而道远。
理智的来分析,山大首先要培养出一种为人类服务的情操,学生,老师具有尊重理性、寻求真理文学和历史的激情;其次学者应该坦诚地追求知识,发掘新意,甚至牺牲个人的利益;作为一个山大人必须深知自己责任所在乃是为中国艺术人文的发展,思想精神的进步出一份力,要牢记今天我以山大为荣,明天山大以我为荣。
大学教育之目的,在于养成一国之人才。
联大在当时国家面对内忧外患之时,果断坚持自己的工作学习作风,为大学理念和大学文化的发展继承树立了一个良好的标杆。
它带来的不仅仅是对知识的探求与发展,更是对社会的一种影响与改变。
西南联大有“一代之盛事,旷百世而难遇”之标高,并不仅仅因为她为民族存续、奉献人才之功,亦不仅仅在于她关怀国事,时刻牵挂着本民族的命运,而更体现她是在一个民族最艰难的岁月,建立起了大学精神之卓绝。
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
专业:化学类
学生姓名:林建送
学号:20110011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