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十一 种群和群落课件
种群和群落(37张PPT)
在春、夏、秋、冬四季图片 中你都看到了些什么呢?
图片中又发生了哪些变化?
春季:枝条长出新叶,地面上草 本植物开始生长。
夏季:枝繁叶茂,林内阳光少。
秋季:叶片转变成黄色。 冬季:枝叶几乎落光了,地面上 被雪覆盖着。
森林群落 苔藓地衣层
乔木是指树身 高大的树木, 由根部发生 独立的主干, 树干和树冠 有明显 区分
根据群落的基本特征和其生活的环境,
将地球表面的群落分成陆生生物群落和水 生生物群落。
陆生生物群落中,根据不同环境下生物种 类组成与个体数量的区别,主要有六种类 型:
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针叶林、草原、 荒漠、沼泽
热带 雨林
常绿阔叶 林
针叶林
草原
荒漠
沼泽
各种群落及其特点 群落名称 分布区域 特点
主要生物种群
群落(生物群落): 在一定的环境中,有规 律的组合在一起的各种 生物的种群之和
群落的三要素: 1、多种生物种群
种群的三要素:
1.属于同一物种。
2.占据一定的地域或空间,可大 可小。
3.是同种生物个体集合而成的群 体。
三者缺一不可!
2、一定的环境 (范围可大可小)
3、种群间有规律地组合
一定区域内所有生物个体的总和
讨论: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看 到许多生物可以单独生活, 那么,生物是否也过着群居 生活呢?
赤麻鸭个体
多只赤麻鸭
睡莲个体
睡莲群体
同一物种的个体聚集在一起,
并且占有一定的地域或空间,就是 一个种群。
种群内的个体有什么特征?
种群:在一定空间或区域内, 同种生物的个体总和
种群的三要素: 1.属于同一物种。 2.占据一定的地域或空间,可大可小。 3.是同种生物个体集合而成的群体。 三者缺一不可!
2024版高考生物总复习:种群和群落第2讲群落及其演替课件
5.生态位 (1)概念: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_地__位__或__作__用_,包括所处的空__间__位__置__, 占__用__资__源__的情况,以及与其他__物__种____的关系等,称为这个物种的生态
位。
(2)研究某种生物生态位时,要注意的问题。 ①研究某种动物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的__栖__息__地__、__食__物__、__天__敌___ _以__及__与__其__他__物__种__的__关__系____________等。 ②研究某种植物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在研究区域内的__出__现__频__率__、__ 种__群__密__度__、__植__株__高__度____等特征, 以及____它__与__其__他__物__种__的__关__系______等。
知识点二 群落的主要类型 [自主学习]
1.陆地群落分类 (1)分类依据:__群__落__的__外__貌__和__物__种__组__成__等方面的差异。
(2)常见生物群落类型及其特点。
群落 类型 荒漠生 物群落
草原生 物群落
森林生 物群落
分布
极度干旱区,年降水量稀少 且分布不均匀 主要分布在半干旱地区、不 同年份或季节雨量不均匀的 地区
3.热图导析 如图a、b、c分别代表的是在-200~3 800 m的海拔内,山坡a、森林b、 海洋c三个不同的自然区域内植物的分布状况,请据图分析。
(1)a处不同高度的山坡上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这是群落的垂直结构 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提示:a处不同高度的山坡上的植物属于不同的生物群落,不 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属于植物的地带性分布 (2)b、c处的植物在垂直方向上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影响它们分布的 主要生态因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提示:b处森林中植物的垂直分层现象是受光照强度影响形成 的,c处藻类植物的分层现象是受光质(波长)影响形成的
种群和群落-文ppt课件
第2节 种群的数量变化
1s=20min
y=2n
一、建构种群增长的模式
数学模型: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
数学形式。 如:曲线图、数学方程式
一般步骤 ①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 ②做出合理假设; ③根据实验数据,用数学形式表达; ④检验或修正。
y=2n
二、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
自然界的确有类似细菌在理想状态下种群数 量增长的形式,如果以时间为横坐标,种群数量 为纵坐标画出曲线来表示,曲线则大致呈“J” 型。
裸岩阶段
地衣阶段
苔藓阶段
特别 森林阶段
灌木阶段
草本植物阶段
提醒
种群演替中,一些种群取代另一些种群,
通常是“优势取代”,而非“取而代之”。
讨论:
1.为什么先在裸岩上定居的是地衣而不是苔藓或草本植物? 2.地衣为苔藓的生长提供了什么条件?为什么苔藓能够取代地衣? 3.在森林阶段,群落中还能找到地衣、苔藓、草本植物和灌木吗?
A.种内互助 B.种内斗争 C.互利共生 D.竞争
四、群落的
1、垂直结构:是指群落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
植物:光照、温度 决定因素
动物:食物、空间/栖息地
群落中植物的分层现象决定了动物的分层现象
2、水平结构:在水平方向上不同生物分布于不
同地段,呈镶嵌分布的现象。
决定因素:地形的变化、光照的强度、土壤 的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等环境因素影响。
2、狼以兔为食,兔以草为食。捕食
种 群
个
➢下列生物的关系是共生还是寄生?
体 数
1、蚂蝗吸食动物血液 寄生
2、白蚁与它肠内的鞭毛虫 共生
时间
竞争
3、菟丝子与大豆 寄生 4、噬菌体和细菌 寄生 5、鸟与羽虱 寄生
专题十一 种群与群落-2024届高三大二轮生物学 (新教材)
基于大概念下的专题突破微专题1种群及其动态1.(2023·广东卷)某地区蝗虫在秋季产卵后死亡,以卵越冬。
某年秋季降温提前,大量蝗虫在产卵前死亡,次年该地区蝗虫的种群密度明显下降。
对蝗虫种群密度下降的合理解释是()A.密度制约因素导致出生率下降B.密度制约因素导致死亡率上升C.非密度制约因素导致出生率下降D.非密度制约因素导致死亡率上升解析:C气温对种群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无关,因此被称为非密度制约因素;蝗虫原本就会在秋季死亡,降温使它们死亡前没有产生后代,导致出生率下降,所以C合理。
2.(2022·全国甲卷)在鱼池中投放了一批某种鱼苗,一段时间内该鱼的种群数量、个体重量和种群总重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
若在此期间鱼没有进行繁殖,则图中表示种群数量、个体重量、种群总重量的曲线分别是()A.甲、丙、乙B.乙、甲、丙C.丙、甲、乙D.丙、乙、甲解析:D分析题图可知,随着时间变化,甲曲线先增加后减少,乙曲线呈“S”形,丙曲线下降,在池塘中投放一批鱼苗后,由于一段时间内鱼没有进行繁殖,而且一部分鱼苗由于不适应环境而死亡,故种群数量下降,如曲线丙;存活的个体重量增加,如曲线乙,种群总重量先增加后由于部分个体死亡而减少,如曲线甲。
(1)(2022·辽宁卷)人工草坪物种比较单一,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而杂草化。
双子叶植物欧亚蔊菜是常见的草坪杂草。
其中欧亚蔊菜入侵人工草坪初期,种群增长曲线呈“S”形。
(×)(2)(2022·山东卷)一个繁殖周期后的种群数量可表示为该种群的补充量。
某实验水域中定期投入适量的饲料,其他因素稳定。
图中曲线Ⅰ表示该实验水域中某种水生动物的亲体数量与补充量的关系,曲线Ⅱ表示亲体数量与补充量相等。
其中亲体数量约为1000个时,可获得最大持续捕捞量。
(×)(3)(经典高考题,节选)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在有限的空间中,每组酵母菌种群数量都会达到环境容纳量。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二部分专题十一种群和群落课件高三全册生物课件
专题十一 种群和群落
12/9/2021考情Biblioteka 接考法探究易错辨析
考纲原文
考情领悟
近几年全国高考题对种群的特征及数
量变化考查较多,注重借助种群增长曲线
(1)种群的特征(Ⅰ);(2)种群的 的物理模型及情境文字、表格等形式加以
数量变化 (Ⅱ);(3)群落的结构特 考查。备考时应特别关注明确定义,利用
12/9/2021
考情链接
考法探究
易错辨析
【考法微练】 1.(2017辽宁大连期末,17)某研究所对一个河流生态系统进 行了几年的跟踪调查,图甲表示某种鱼迁入此生态系统后的种 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D )
A.图乙两曲线中能反映鱼类种群数量变化的是B B.t0~t2期间该种群的年龄组成均为增长型 C.t1~t2期间为开发动植物资源的最佳时期 D.t2时该种群增长倍数为0
12/9/2021
考情链接
考法探究
易错辨析
【真题印证】(2014课标全国Ⅰ,6)某种植物病毒V是通过稻飞虱 吸食水稻汁液在水稻间传播的。稻田中青蛙数量的增加可减少该 病毒在水稻间的传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 A.青蛙与稻飞虱是捕食关系 B.水稻与青蛙是竞争关系 C.病毒V与青蛙是寄生关系 D.水稻和病毒V是互利共生关系
考情链接
考法探究
易错辨析
【解析】(1)种群的年龄组成包括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三种类型。 根据表格数据计算各年龄段的个体数量,0+、1+、2+的个体总数为 400,3+~8+的个体总数及9+与大于9+的个体总数均为400,所以 幼年、成年和老年3个年龄段的个体数的比例为1:1:1。推知该鱼种群的 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2)标志重捕法常用于调 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的种群密度。
人教版高中生物二轮复习 种群和群落 课件 (共24张PPT)
• 即:种群增长率= λ-1
•
种群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 曲线图:
增 长 率
J型曲线 增长率曲线
时间
J型曲线的种群增长率和种群增长速率的区别:
• 2.种群增长速率:种群在单位时间内增加的 个体数量 • 公式:增长速率=(下一年的种群数量-上一年 的 种群数量)/一年 • 曲线图:
增 长 速 率
J型曲线
时间
增长速率曲线
三、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 存在环境阻力———
自然条件(现实状态)——食物等资源 和空间总是有限的,种内竞争不断加剧,捕 食者数量不断增加,导致该种群的出生率降 低,死亡率增高。 当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时,种群的增长就 会停止,有时会稳定在一定的水平。
[例]生态学家高斯的实验: 种群经过一定时间的 增长后,数量趋于稳 定的增长曲线,称为 “S”型曲线.
K值:在环境条件不 受破坏的情况下,一 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 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 境容纳量。
大草履虫种群的增长曲线
K
K/2
(种群数量)
D: 出生率=死亡率,即 种群数量处于K值。 B: 出生率与死亡率之差 最大,即种群数量处于 K/2值。
6.群落演替的总趋势是( A ) A.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群落稳定性的提高 B.物种多样性的减少和群落稳定性的降低 C.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群落稳定性的降低 D.物种多样性的减少和群落稳定性的提高
根据实验数据,用适 当的数学形式对事物 的性质进行表达
通过进一步的实验或观察等, 对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
2023新教材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种群和群落课件
(3)K值的四种表示方法
图中A、B、C、D点所对应的种群数量为K值,A′、C′、D′点所对应 的种群数量为K/2。
特别提醒 与种群数量变化有关的3个“≠”
(1)λ≠增长率 λ指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λ=Nt/Nt-1)。根据Nt=N0λt,可 得t年后的种群数量。而增长率指一段时间结束时种群数量相对于初始种
群数量的增加部分占初始种群数量的比例,种群增长率=(Nt-Nt-1)/Nt- 1=Nt/Nt-1-Nt-1/Nt-1=λ-1。
(2)增长率≠增长速率
增长速率指的是单位时间内种群数量增加的数量,增长率是一个比值。 (3)最大捕捞量≠最大日捕捞量 ①种群数量达K/2时及时捕捞可以获得可持续利用的最大捕捞量,但不
8.[2022·全国甲卷]为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某研究小组对某林 地的动植物资源进行了调查。回答下列问题:
(1)调查发现,某种哺乳动物种群的年龄结构属于增长型,得出这一 结论的主要依据是发现该种群中_幼__年_个__体__数_多__,__老__年_个__体__数_少___。
(2)若要调查林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可以采用的方法是 __样_方__法___ ; 若 要 调 查 某 种 鸟 的 种 群 密 度 , 可 以 采 用 的 方 法 是 __标_志__重__捕__法__。
答案:D
6.[2022·全国乙卷]分层现象是群落研究的重要内容。下列关于森林
二轮复习-专题十一-种群群落-生态系统PPT课件
无关变量干扰(2015四川)
C 可以用数学模型Nt=N0λt表示 D 种内斗争导致酵母菌数量最后阶段增长缓慢
巩固练习:P68 第2.3题
.
14
常见生物数量调查的方法总结
1、植物,昆虫的卵,活动能力弱的动物种群 密度的研究方法为: 样方法 2、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标志重捕法
3、土壤小动物丰富度调查方法: 取样器取样法
(填“
不同”或“同一”)种群。
(2)草、鹿、兔、狼、狐等和土壤中的微生物共同形成一
个
群落 (填“种群”、“群落”或“生态系统”
)。
.
4
(3)为探究“鹿角效应”假说是否成立,某同学用狗(能
将抛入流水池中的漂浮物叼回来)、项圈和棍棒做了如下3
组实验:甲组同时向流水池中抛出2个相同的项圈,乙组同
时抛出2个相同的棍棒,丙组则同时抛出1个项圈和1个棍棒
D.该种成年鱼及其幼体在水中的分布构成群落的垂直结
构
.
19
1.填充群落的空间结构
种群密度
光照
食物 栖息
种群
(2)意义:有利于提高生物群. 落整体对 自然资源 的充分2利0 用
巩固练习:P69第1.2题 P68 典例
.
21
2.比较并填充下表中的群落演替类型
类型内容
初生演替
次生演替
原先从没有过植被 的 虽失去了原有 植被 ,但
起点 环境或曾经有过但被 仍保留了原有土壤条件及 彻底消灭了的环境 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
时间
经历的时间长
经历的时间短
速率 影响因素
缓慢 自然因素
较快 人类活动较为关键
实例
裸岩上的演替
弃耕农田上的演替
复习种群和群落ppt课件
比较“S”曲线和“J”曲线环境资源有限 环境资源无限
有无K值 曲线
有K值
数种 量群
无K值,持续增加
K值
种 量群
数
K/2值
种群增长速
增 率长
率曲线
速
K/2值
时间
长 率
种 群 增
K 时间
时间 时间 24
K值和K/2值的应用
注意事项 灭鼠
捕鱼
K/2(最大 灭鼠后,防止鼠 增长率) 的种群在_K_/_2__附
32
第3节 群落的结构 一.生物群落的概念
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 种群的集合(全部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 叫做群落.二.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㈠.物种丰富度 ㈡.优势种
㈢.种间关系
㈣.空间结构
㈤.群落的演替
33
三、种间关系 豆科植物和菌瘤根
㈠.种间互助
互利共生:
⑴特点:两物种相互依赖,彼 此有利,如果彼此分开,则双 方或者一方不能独立生存。在 数量上两种生物呈现出“同生 共死”的同步性变化。
⑵例子:大豆与根瘤菌、地衣。
数 量
个 体 数
坐
标
图
A B
时间
能
量
关
A
系
图
B
34
㈡.种间斗争
1.捕食: ⑴特点: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
捕食
物为食,数量上呈现出“先
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
减少”的不同步性变化。
⑵例子:羊和草、狼与兔、青蛙与昆虫。
个
体 数
A
B
A
B
时间
数量坐标图
能量关系图
35
2.竞争:
大象和狮子抢夺水源
高考二轮复习种群与群落课件(43张)浙江版
3.如图是种群数量特征的概念图,其中a、b是种群的其中两个数量特征,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C )
A.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出生率、死亡率 D.除上述数量特征外,种群还存在垂直结构等空间特征
答案 C 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A错误;任何一个种群的数量变化都会受到其种群 密度的影响,B错误;b为年龄结构,是预测种群数量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变化的主要依据,C正确;种群 有空间特征,包括集群分布、随机分布和均匀分布,垂直结构是群落的空间结构,D错误。
2.下列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 C)
B.在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时,演替在任何群落类型中都会发生
答案 C 群落演替是一些物种取代另一些物种、一个群落类型取代另一个群落类型的过程,A 正确;在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时,任何生物群落都会发生演替,B正确;当一个群落演替到与当地的气 候和土壤条件处于平衡状态的时候,只要没有外力干扰,演替就不再进行,C错误;次生演替经历的 时间比较短,其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说明次生演替的 速度较快与次生演替的基质和环境条件较好有关,D正确。
4.如图是某地新迁入的某种群的数量增长曲线,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D )
A.b点之后,开始出现环境阻力 B.c点时,种群年龄结构为稳定型 C.d点之后,种群数量不可能再增加 D.改变种群性比率,可能延长种群数量到达K值的时间
答案 D 因为资源和空间是有限的,种群增长过程中环境阻力一直存在,故在b点之前,已经存在 环境阻力,A错误;c点时,种群个体相对数量仍在增长,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B错误;d点时,种群 数量达到K值,d点之后,种群数量可能在K值上下波动,因此种群数量可能再增加,C错误;改变种群 性比率,会影响出生率,可能延长种群数量到达K值的时间,D正确。
(新高考适用)2023版高考生物二轮总复习 专题10 生物与环境 第1讲 种群与群落课件
(2)若要调查林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可以采用的方法是 ______样__方__法________;若要调查某种鸟的种群密度,可以采用的方法是 __标__记__重__捕__法____。
A.甲、丙、乙 B.乙、甲、丙 C.丙、甲、乙 D.丙、乙、甲
【解析】 分析题图可知,随着时间变化,甲曲线先增加后减少, 乙曲线呈“S”形,丙曲线下降,在池塘中投放一批鱼苗后,由于一段 时间内鱼没有进行繁殖,而且一部分鱼苗由于不适应环境而死亡,故种 群数量下降,如曲线丙;存活的个体重量增加,如曲线乙,种群总重量 先增加后由于捕捞而减少,如曲线甲。综上可知,D正确。
【解析】 该草地布氏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为32×36÷4÷2=144(只 /hm2),A正确;由于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这样使得第二次 捕获的个体随机性差一些,故计算所得的平均种群密度比实际的高,B 错误;根据两次捕获的田鼠中雌雄个体数可得种群中性别比例为雌/雄= (14+18)÷(18+18)=32/36=8/9,C正确;如经调查某草原的田鼠种群属 于增长型,可以预测,该草原鼠害将会严重,必须做好防治准备工作, D正确。
核心考点二 种群数量变化的 “J”形曲线和“S”形曲线
1.种群数量增长中的经典曲线:(科学思维:模型构建)
(1)甲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环境阻力,按自然选择学说,是生存斗争 中被淘汰的个体数。“J”形曲线无K值,而“S”形曲线有K值。
(2)乙图中:λ代表种群数量增长倍数,即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 数量的倍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
15
考点二 群落
1.群落中的种间关系分析
关系名称 生物量坐标图
特点
举例
相互依赖,彼此有利。
如果彼此分开,则双
方或者一方不能独立
互利共生
生存。数量上两种生 地衣,大豆
物同时增加,同时减
少,呈现出“同生共
死”的同步性变化
精品
16
与根瘤菌 寄生
竞争
对生则生得物更寄寄存有好主生,利有生而。害物寄如,难主果对以会分寄单生开生独活,蛔噬被细虫菌菌侵与体染人与的,
精品
12
(3)如在适当时间将鸭引入稻田,鸭能以稻田中的杂草、田螺 等有害生物为食,从而可以减少__农__药____使用,减轻环境污染。 稻田生态系统中的__分__解__者__(_或__细__菌__、__真__菌__等__)_能将鸭的粪便分 解成_无__机__物___以促进水稻的生长。
精品
13
解析: (3)稻田养鸭子,可有效控制害虫,减少农药施用,减轻环境 污染;鸭子产生的粪便被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分解形成大量无机 物,可促进水稻生长。
9
解析: (1)采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选取样方的关键是随机取样; 需要取各样方的平均值作为种群密度的估计值,为(15+18+15 +19+15+14)/6=16。
精品
10
(2)稻田中经控制后的有害生物密度与所需的防治成本有关, 并影响作物的价值。图中曲线___Ⅰ_____(填“Ⅰ”或“Ⅱ”)表示 将有害生物控制在不同密度时的防治成本。若将有害生物密度分 别控制在图中 A、B、C 三点,则控制在____B____点时收益最大。
Hale Waihona Puke 精品19(2)群落结构类型
比较项目
垂直结构
水平结构
生物群落在垂直方
含义 向 上 具 有 明 显 的 分 在水平方向上的配置状况
层现象
地形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
原因
陆生:光照、温度 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 水生:光、温度、O2 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
及人和动物的影响
表现
植物在不同高度的 分层,动物也随之具 有层次性
精品
14
考点命题研究: 因为种群数量增长的“S”型曲线在生产实践中有重要的指导 意义,所以该考点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和热点之一。分析近五年高 考试题,对该考点的考查较多,主要考查“S”型曲线的增长速率 以及与出生率、死亡率间的关系等。该考点涉及的题目难度较大, 较容易失分,在复习时是务必引起高度重视,并注意图表曲线的 分析能力和获取信息能力的培养。
精品
2
①随机取样② ①在被调查范围内捕获一 ①用一定规格的
计数每个样方 些个体并做标记后放回② 捕 捉 器 ( 如 采 集
方法 步骤
个体数③求解 一段时间后重捕③如下公 罐、吸虫器等)进
所有样方种群 密度的平均值
式
计
算
初次捕获标记数M 个体总数N
行取样②在实验 室借助放大镜或
即该种群的种 群密度
=重再捕次的捕标获记个个体体数数nm
显微镜进行观察 计数
①调查期内没有新的出生
注意 事项
和死亡,没有迁入和迁出② 必须随机取样 标志不能过分醒目,标志物
和标志方法必须对动物没
有伤害
精品
3
2.影响种群密度的因素分析 (1)
直接决定种群密度大小的是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 率。
精品
4
(2)其他影响因素
自然因素: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 人为因素人野工生控动制植种物群种不群断不增断加减少
大多群落生物呈集群分布或 镶嵌分布
(1)调查稻田中田螺种群密度时可采用样方法,选取样方的关 键是_随__机__取__样_。根据下面的取样调查表可估算出稻田中田螺的种 群密度为___1_6____只/m2。
样方编号 1 2 3 4 5 6 样方面积(m2) 1 1 1 1 1 1 田螺数量(只) 15 18 15 19 15 14
精品
精品
5
3.“S”型曲线与“J”型曲线形成条件与特点比较
“S”型曲线
“J”型曲线
前提 条件
环境资源有限
环境资源无限
曲线 比较
精品
6
种群 增长 速率 曲线
K值
有 K 值,K/2 时有最大 增长速率
无 K 值,增长速率逐渐 增大
曲线 形成 原因
种内斗争加剧,天敌数 量增多
无种内斗争,缺少天敌
精品
7
特别提醒:
数量上呈现出“你死 我活”的“同步性变 牛与羊,农 化”。两种生物生存 作 物 与 杂 能力不同,如图 a;生 草 存能力相同,如图 b
精品
17
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
物为食,数量上呈现出
“先增加者先减少,后
增加者后减少”的不
捕食
同步性变化。A、B 起 点不相同,两种生物数 量(能量)存在差异,分 别位于不同的营养级,
精品
11
解析: (2)横坐标为经控制后的有害生物密度,纵坐标为防治成本或 作物价值,从坐标图中可以看出,防治成本和作物价值都随着经 控制后的有害生物密度的减小而增加,但曲线Ⅱ有最大值,曲线 Ⅰ无限接近最大值。由于稻田中的作物价值有最大值,故曲线Ⅱ 为作物价值;经控制后的有害生物密度越接近于 0,所需防治成 本越高,且防治成本无上限,故曲线Ⅰ为防治成本。稻田收益是 作物价值减去防治成本,从图中可以看出,A、B、C 三点中,B 点时差值最大,则 B 点时收益最大。
专题十一 种群和群落
精品
1
考点突破·深度剖析
考点一 种群特征及数量变化 1.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方法比较
项目 样方法
标志重捕法
取样器取样法
适用 范围
植物、活动范围 小和活动能力 弱的动物
活动能力强和范围大的 动物如哺乳类、鸟类、爬 行类、两栖类、鱼类和昆 虫等动物
土壤或培养基 (液)中的微小动 物或微生物
①种群增长率=(本次总数-上次总数)/上次总数,如某种群 现有数量为 a,一年后,该种群数为 b,那么该种群的增长率为 (b-a)/a。
②种群增长速率=(本次总数-上次总数)/时间,如某种群现 有数量为 a,一年后,该种群数为 b,其种群增长速率为(b- a)/1(年)。
精品
8
【例 1】 (2013·山东卷)稻田中除水稻外,还有杂草、田螺 等生物。
狼与兔, 青蛙与昆
虫
在两个相邻的波峰(波
谷)中,前一个波峰(波
谷)所在曲线代表的生
物为被捕食者
精品
18
2.生物群落结构分析 (1)群落结构形成的原因及意义 ①原因:群落结构与环境中生态因素有关,群落结构的具体 表现都是在长期自然选择基础上形成的对环境的适应。 ②意义:生物在垂直方向及水平方向上的位置配置关系有利 于提高生物群落整体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