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氛围对人情绪的影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属于典型的人类学讨论的表演行为:个体进入特定环境(规定情境)——受到环境内群体行为的刺激——自我对行为进行控制调整——表演。你一个人的时候,不管在哪,环境都不太可能变成针对表演的规定情境,所以如果学习无法成为你的习惯与本能,那么就只能是一种表演行为,需要特定的群体构成情境来刺激你,而不是环境本身。意思是,只要你是一个人,哪怕在哈佛图书馆,你也不会好好学习的。

人多的时候,心里或许也有一种从众心理吧!就跟着去学习。而在家里,我认为家里是用来放松的。和许久没见的父母拉拉家常。自然而就不愿学习了。

这是营造了一个环境,一个潜意识标识物。我觉得这个问题的答案应该是“表演”理论和“环境”理论综合起来比较贴切。

state-dependent memory

环境对人的刺激造成了人的不同反应,暂且把环境设定为图书馆和家里吧。

图书馆·公共空间

图书馆里的氛围是大家基本都在看书,非常安静几乎没有人说话,很少有人走动,这个状态非常适合学习,大家来到这个地方就是来阅读或者去学习,目的高度一致因此就默认形成了一种社会规则和氛围,来到图书馆就相当于在软件安装协议上点了勾然后看进度条。所以来到这里你目的更加明确,事实上在图书馆你也只可能学习,看书,因为你不能出太大声音也不能讲话聊天,你要考虑其他人的感受,不能影响他人,而他人在干什么,在安静学习,而如果你来了又不打扰别人又不想学习,那你来这里干什么呢?

另一方面如果是学校自习室那种场所,你就更会受到其他人都在学习的压力,进入这个环境你就受到了刺激,必须做出回应,反应来适应这个至少看上去“竞争十分激烈”的周遭,大家都在埋头学习,我都来晚了肯定要加倍努力啊。慢慢就进入状态了,找到在这个群体和空间里属于自己的节奏和位置,它也赋予了你一种安全感,这种安全感是需要你去努力挣得的,通过融入新环境(一个相对陌生的公共空间)。

家·私人空间

家里则是完全不一样,家是属于你自己的,是熟悉的可以完全自由行动、卸掉了盔甲的地方,饿了去厨房翻翻冰箱,困了躺床上休息一会儿,无聊了翻翻手机电脑,可以做的事情太多了,选择也太多了。家的环境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起居生息的场所,所以在这个环境里我们就容易形成放松的心态,一切都是熟悉的我们自己设计安排的环境结构布局,家具装饰,我们感觉非常安全,几乎不会有警惕感,也没有其他人在周围刺激我们,相反刺激我们神经的是告诉我们应该不去学习(卧室,床),吃饭(厨房,餐桌),娱乐(客厅,电视),这种状态下要想专心学一定很难,跟在公共场合比效率低也就不难理解了吧。除非你常年在家专心工作,但大部分人在家里主要是吃饭睡觉休闲娱乐吧,所以家里不适合集中精力工作或学习。

公共空间的陌生约束了我们影响效率的私人/私密行为,同时给我们释放出工作的信号,加上群体压力刺激,这些都是家里不具备的条件,所以在图书馆这样的公共场所我们更容易被感染学习,在家里这样的私人会所,呵呵,也容易被感染,被感染得想睡觉、吃饭、娱乐。

如果可以,那么我的回答是:在这种环境中读书,是占用了已出售时间(也就是付薪水者买走的时间),如果能“偷回来”为己所用,自然倍加珍惜,争分夺秒。而在家里读书,占用的是自己用来消费和挥霍的时间,舍不得浪费在读书这种投资上,也是人之常情。

1.因为畏惧,所以趋同。人是群体动物,谁都不希望被孤立,谁都不希望被别人看成异类,如果别人都在学习,只有你一个人四处张望,必然被厌弃,这种心理驱使你也安静下来看书。

2.没有其他人和事来干扰,四周缺少诱惑,故能安静下来。正所谓,断网是第一生产力(断网才是第一生产力)。在一个学习和工作场合,除了看书之外你没别的事情可做,所以只好看书。而回到家自由度大大增加,可以逛街,可以会友,可以做饭,可以看电视,可以上网,可以睡觉,而这些可能比看书更有诱惑力。

《学习环境的理论基础》出版社是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1版(2002年9月1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