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皇帝的怠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神宗对明后期的影响

——从万历皇帝怠政的角度分析

摘要:万历皇帝的怠政是由诸多原因所造成的。其主要原因应从张居正及文官集团对皇权的压制、国本事件以及万历皇帝自身心理的方面来解读。由此而引发的怠政的表现、怠政对明朝历史发展的影响和万历皇帝的怠政对当下的启示及教训。即“勤政实为君之大本,怠荒实亡国之病源。”

关键词:万历皇帝怠政原因表现教训及影响

万历皇帝是明朝第十三位皇帝,讳翊钧,穆宗第三子也。母贵妃李氏。隆庆二年(公元1568年),立为皇太子,时方六岁。隆庆六年(公元1572年)继位,次年改元万历,在位长达48年之久,即从隆庆六年到万历四十八年(公元1620年),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但是在其在位的48年里,怠政就长达30年。著名明史专家孟森曾评价万历皇帝说“万历在位四十八年,历时最久,又可分为三期:前十年为冲幼之期。有张居正当国,足守嘉、隆之旧,而又或胜之。盖居正总揽大柄,帝之私欲未能发露,故其敢济可观,偏倚亦可厌,而若穆宗至嗜欲害政则尚无有,纯乎阁臣为政,与高拱之在穆宗朝大略相等。至居正卒后,帝亲操大柄,泄愤于居正之专,其后专用软熟之人为相。而怠于临政,勇于敛财,不郊不庙不朝者三十年,与外廷隔绝,惟倚阉人四出聚敛,矿使税使,毒遍天下。庸人柄政,百官多旷其职;边患日亟,初无以为意者。是为醉梦之期。至四十六年,清太祖公然起兵,入占辽、沈,明始感觉,而征兵征饷,骚动天下,民穷财尽,铤而走险,内外交乘,明事不可为矣。是为决裂之期。”而万历皇帝怠政的前因后果则显现无遗。

一、万历皇帝怠政的原因

万历皇帝从亲政之初的励精图治到后期的长期怠政的转变,是由诸多原因造成的。下面主要从明朝的历史渊源和政治背景出发,将万历皇帝怠政的原因归结为三个方面:

(一)文官集团对皇权的压制

万历皇帝怠政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文官集团对其皇权的压制,两者之间的矛盾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表现的越发的激烈,以至于达到顶峰。而两者之间矛盾的深化,最终导致了万历的长期怠政。

文官集团的则是以内阁首辅张居正为代表,万历亲政初十年,张居正对其的压制表现尤为突出,而万历皇帝只能作为学生受着帝师张居正的辅导和操控。张居正当时所表现出以天下为己任,在某种程度上忽视了万历的皇帝身份。在张居正辅政期间,明朝出现了暂时繁荣的局面。年幼的万历皇帝对于出现的大好局面表示欣慰,因而对张居正赏赐有加。但张居正利用皇帝年幼无法亲政,对皇权有极大地分割,从而导致日后的两者之间矛盾的尖锐。

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六月二十日,丙午,张居正卒,终年58岁。一代名相谢世,万历悲痛,下令辍朝一日,举国哀悼,赐祭九坛,礼视国公兼师傅,赠上柱国,谥文忠。明代身后得赠上柱国者,只有洪武朝武臣江阴侯吴良,永乐朝僧人太子少师姚广孝和张居正三人。然而,在张居正死后两年期间,神宗对他的态度马上就来了个大转弯。剥夺了张居正的一切政治荣誉,将其满门查抄,万历以此树立自己的威信。同时在对张居正的清算中,万历皇帝也了解到张居正阴暗的一面,明白了道德伦理和私心贪欲是一体的,而文官集团却常常向他展示阳

的一面,而极度掩饰阴的一面。皇权与文官集团的第一次矛盾的爆发,让万历皇帝不再完全信任文官集团,为以后的怠政埋下了伏笔。而文官集团中的言官们则使这种情况愈益的恶化。

张居正案之初,万历皇帝只想借言官之手去扳倒张居正,消除其留下的威信,建立自己的权威。但等万历达到自己的目的时,却发现自己失去的对言官的控制。在倒张运动中,言官们用道德上的辞藻作为装饰,背地里谋取自己的利益,让万历皇帝意识到自己不是倒张运动的最大受益者。洞悉真相的万历皇帝丧失对部分官员的信任,也对朝政渐生倦怠之心。而国本案的发生使事情再无转机。

(二)国本案激化君臣矛盾

万历十年八月丙申,以皇长子生,诏赦天下。皇长子朱常洛为恭妃王氏所生。万历十四年(1586年)正月初五,贵妃郑氏生皇三子朱常洵。但是恭妃王氏并不收到万历的宠爱,相反郑氏却集皇帝的宠爱于一身。因此万历皇帝对皇三子的喜爱远胜于皇长子,也将皇三子作为太子的人选。但无奈明朝的皇位继承实行的嫡长子继承制,此为礼法所规定。一心要立朱常洵为太子的万历与礼法的维护者和践行者之间就矛盾重重。

时皇三子满月之际,内阁首辅申时行就上《恳切宸断册立东宫以立国本事》,望万历能够立皇长子为太子。而万历则欲立郑氏为皇贵妃,同时企图用自己皇帝的身份立皇三子为太子,但当即遭到文官集团的反对和劝谏。期间万历试以缓兵之计来达到自己的目的,终未能如愿。

万历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冬十月己卯,立皇长子常洛为皇太子,诏书如下“朕长子,常洛孝敬宽仁,天钟粹美。奉朕谕教,时敏厥修。今德器日益端凝,学业日益精进,允勘弘爱,慰朕至怀。敬入奉于圣母,诹询十五日吉,授册宝威皇太子。仰承庙社之灵,俯顺臣民之望。”最终长达十余年的东宫之争尘埃落定。

通过国本案使万历认识到皇帝只是制度的产物,而文官集团则是制度的操作者。自己一旦有僭越,就会遭到他们的反对。而此时的万历就选择了荒怠政务来表达自己心中对文官集团的不满。

(三)万历的帝王心理所产生的影响

明神宗生性嗜酒好色、贪财好货、逢事疑事。其结果则是怠于朝政,委权与软熟之人;但又不放弃权力,事无巨细,必亲自独断。可见明神宗是一个集权力欲与怠于临朝与一身的皇帝。以下重点将其权力欲与怠于朝政进行阐述。

神宗究竟是一个怎样的皇帝,不同学者的意见不太一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众说纷纭。下面就几个主要观点罗列出来:晚明名士夏允彝(字彝仲)对神宗怠政的原因进行如下分析:“自(郑)贵妃宠盛,上渐倦勤,御朝日稀。”由此可见,神宗的怠政于宠爱郑氏有着一定的关联。明清史一代宗师孟森认为是:“专用软熟之人为相”,而这“软熟之人”的魁首就是申时行,因为申阁老:“遇事迁就,以成其过”,奏章留中,讲筵停罢,都是他开的先河。

笔者认为,神宗的怠政个中原因很多,最主要的一条就是他长期以来沉迷于酒色,以致于疾病缠身,使他对于繁忙的朝政感到力不从心。而且这一过程也是随着健康状况的不断恶化而加剧的。

二、万历皇帝怠政的表现

励精图治是君主治理天下应有的品德,然而神宗并没有继承明太祖和成祖勤于政事的优良传统,反而光大了其祖父世宗怠政的恶习,其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