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口的分类和愈合的分级

合集下载

伤口分类和愈合分级

伤口分类和愈合分级

伤口分类和愈合分级伤口分类和愈合分级伤口是指身体表面或内部组织受到外力或内部因素的损伤,包括擦伤、割伤、撕裂、挫伤等。

根据不同的原因和程度,伤口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并且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根据愈合情况进行分级。

一、根据原因分类1.机械性创伤:由于外力作用而产生的创伤,如割伤、挫伤、撕裂等。

2.化学性创伤:由于化学物质作用而产生的创伤,如酸碱灼伤等。

3.热性创伤:由于高温或低温作用而产生的创伤,如烧烫伤和冻疮等。

4.放射性创伤:由于放射线作用而产生的创伤,如放射性皮肤损害等。

二、根据深度分类1.浅表性损害:只影响皮肤表层,如擦挫和浅层割伤等。

2.中度损害:影响皮肤深层和部分软组织,如深层割伤和撕裂伤等。

3.深度损害:影响皮肤深层和全层软组织,如刀割伤、枪伤、烧伤等。

三、根据感染情况分类1.无菌性创口:没有感染的创口。

2.污染性创口:有外来细菌污染的创口。

3.感染性创口:已经发生感染的创口,如脓肿、败血症等。

四、根据愈合情况分级1.一期愈合:也称为原发性愈合,是指在手术或外伤后,伤口两侧组织直接连接并形成完整的结构,并且没有明显的缺损或畸形。

2.二期愈合:也称为次级愈合,是指在伤口不能原发性愈合时,通过清洁和填塞来促进组织生长和修复。

这种方式通常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完全恢复健康。

3.三期愈合:也称为再生性愈合,是指在组织缺损或畸形时通过移植或修复来恢复正常结构和功能。

这种方式需要更长时间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总之,伤口分类和愈合分级是在治疗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医生需要根据不同类型的伤口进行相应的处理,并根据愈合情况进行分级和调整治疗方案。

同时,患者也需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注意保持伤口清洁和卫生,以促进愈合和恢复健康。

外科手术切口分类与愈合分级

外科手术切口分类与愈合分级

手术切口分类与愈合分级根据创伤和各种手术中污染的可能性将切口分三类手术切口分为三类:Ⅰ类为无菌切口,Ⅱ类为可能污染切口,Ⅲ类为污染切口。

愈合等级分为三级:甲级为愈合优良,乙级为愈合欠佳,丙级为切口化脓。

对于个别分类确有困难的切口一般定为下一类:即不能确定为“Ⅰ”者以“Ⅱ”计,不能确定为“Ⅱ”者以“Ⅲ”计,以此类推。

一、分类标准:1、清洁切口,用“Ⅰ”代表,是指非外伤性的、未感染的伤口;手术未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以及闭合性创伤手术即缝合的是无菌切口,如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等。

2、可能污染的切口,用“Ⅱ”代表,是指手术时可能带有污染的缝合切口,手术进入呼吸、消化或泌尿生殖道但无明显污染,如胃大部切除术、无感染且顺利完成的胆道、胃肠道、阴道、口咽部手术等。

皮肤不容易彻底灭菌的部位、6小时内伤口经过清创术缝合、新缝合的切口又再度切开者,都属此类。

3、污染切口,用“Ⅲ”代表,是指临近感染区或组织直接暴露与感染物的切口、新鲜开放性创伤手术、手术进入急性炎症但未化脓区域、胃肠道内容有明显溢出污染、术中无菌技术有明显缺陷(如开胸心脏按压)者。

如化脓性阑尾炎手术、肠梗阻坏死的手术、局部含有坏死组织的陈旧性创伤伤口、有失活组织的陈旧创伤手术、已有临床感染或脏器穿孔的手术等。

按上述方法分类,不同切口的感染率有显著不同:据Cruse统计清洁切口感染发生率为1%,可能污染切口为7%,污染切口为20%,污秽感染切口为40%。

因此,切口分类是决定是否需进行抗生素预防的重要依据。

二、愈合的分级有三级1、甲级愈合,用“甲”代表,是指愈合优良,没有不良反应的初期愈合。

2、乙级愈合,用“乙”代表,是指愈合欠佳,愈合处有炎症反应,如红肿、硬结、血肿、积液等但未化脓。

3、丙级愈合,用“丙”代表,是指切口化脓,需切开引流。

三、临床中常出现以下几种情况:1、易将Ⅱ类(可能污染)切口混淆为Ⅰ类(清洁)切口的手术:剖宫产、宫颈锥切、子宫次全切、输卵管切开和结扎术、骨科开放骨折、断指再植术、泌尿外科输尿管切开术、膀胱肿瘤切除、睾丸鞘膜切除、膀胱造口术、肾囊肿切开、肾取石术、肾切除、包皮环切术、阴茎手术、胃癌根治术、总胆管切开取石、肺切除术、阑尾切除、胆囊切除术。

切口愈合等级

切口愈合等级

切口愈合等级1. 引言切口愈合等级是指根据切口的愈合情况,将手术切口分为不同的等级,用于评估手术切口的愈合程度和预测患者的康复情况。

准确评估和判断切口的愈合等级,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介绍切口愈合等级的定义、分类标准以及相关的影响因素和管理措施。

2. 切口愈合等级的定义和分类切口愈合等级是根据切口愈合的程度和时间,将切口分为不同的等级。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分类标准,切口愈合等级分为以下四类:2.1 一期愈合(Primary healing)一期愈合是指切口在手术后的数天内完全闭合,并且没有感染或其他并发症。

一期愈合通常是最理想的愈合情况,患者的切口疼痛和不适感较轻。

2.2 二期愈合(Secondary healing)二期愈合是指切口在手术后的数天内未完全闭合,但没有感染或其他并发症。

在二期愈合中,切口会在愈合过程中自然缩小,最终闭合。

相比于一期愈合,二期愈合的切口疼痛和不适感较重。

2.3 三期愈合(Tertiary healing)三期愈合是指切口在手术后的数天内未完全闭合,并出现感染或其他并发症。

三期愈合通常需要进行切口的重新清洁和缝合,以加快愈合过程并防止感染的扩散。

切口疼痛和不适感会进一步增加。

2.4 四期愈合(Quaternary healing)四期愈合是指切口在手术后的数天内未完全闭合,并出现严重感染或其他严重并发症。

四期愈合通常需要进行切口的大面积清洗和处理,可能需要进行切口的重新缝合或其他进一步的治疗措施。

切口疼痛和不适感非常明显。

3. 影响切口愈合等级的因素切口愈合等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患者的年龄、健康状况和免疫状态•切口的位置和大小•手术操作的技术和质量•麻醉的方式和效果•术后的抗感染和抗炎治疗措施了解这些影响因素对于预测患者的切口愈合等级和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4. 管理切口愈合等级的措施为了提高切口愈合等级,并降低切口愈合并发症的发生率,应采取以下管理措施:•术前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包括慢性病史、过敏史等,以预防术后并发症。

切口分类与愈合分级

切口分类与愈合分级

切口分类与愈合分级
1、“Ⅰ”代表。

清洁切口,是指非外伤性的、未感染的伤口;手术未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

既指的是缝合的无菌切口,如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等。

2、“Ⅱ”代表。

可能污染的切口,是指手术时可能带有污染的缝合切口,如胃大部切除术等。

皮肤不容易彻底灭菌的部位、6小时内伤口经过清创术缝合、新缝合的切口又再度切开者,都属此类。

3、“Ⅲ”代表。

污染切口,是指临近感染区或组织直接暴露与感染物的切口,如化脓性阑尾炎手术、肠梗阻坏死的手术、局部含有坏死组织的陈旧性创伤伤口等。

愈合的分级也有三:
1、甲级愈合,用“甲”代表,是指愈合优良,没有不良反应的初期愈合。

2、乙级愈合,用“乙”代表,是指愈合欠佳,愈合处有炎症反应,如红肿、硬结、血肿、积液等但未化脓。

3、丙级愈合,用“丙”代表,是指切口化脓,需切开引流。

记录方法:如甲状腺大部切除术后愈合优良,则记以“Ⅰ--甲”,胃大部切除术后切口发生血肿,则记以“Ⅱ--乙”,余类推。

肛肠手术要看具体手术名称,大多数是Ⅱ或Ⅲ级,至于愈合等级就要看道口愈合状况了。

手术切口分类与伤口愈合分级

手术切口分类与伤口愈合分级

手术切口分类与伤口愈合分级一:切口分类依据创伤和外科手术污染的可能性而区分切口的类型。

一般分为三类:1、无菌切口:用“Ⅰ”代表,是指非外伤性的、未感染的伤口;手术未进入空腔脏器(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腔部位);手术后没有引流的伤口。

如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开颅术、闭合性骨折切开复位术等。

2、可能污染切口:用“Ⅱ”代表,是指手术时可能带有污染的缝合切口。

⑴某些空腔脏器手术的切口可能遇到污染,可是在优秀控制条件下,没有发生异样污染的切口,如阑尾、胃、子宫等部位的手术。

⑵ 手术地区的皮肤不简单完全灭菌(阴囊、会阴部的手术)。

⑶新近愈合的切口需要再次切开的手术,如腹部手术出现并发症,需要再次切开探查的切口(如脾切除术后大出血需要再次开腹探查止血等)。

⑷伤口在六小时内已经进行清创缝合的切口,如比较齐整的刀伤。

3、污染切口:用“Ⅲ”代表,包含⑴切口直接裸露于感染地区或许周边感染区,如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手术、阑尾穿孔的手术、结核性脓肿或窦道切除缝合的切口。

⑵ 与口腔相通的手术,如唇裂、腭裂手术。

⑶ 某些腹腔内显然感染的手术,如胆囊积脓、肠绞窄坏死等手术。

三:切口愈合分级愈合分级是判断伤口愈合状况的标准。

分为三级:1、"甲级愈合:用“甲”字代表,是指愈合优秀,没有不良反响的早期愈合。

2、乙级愈合:用“乙:代表,是指愈合欠佳,愈合处有炎症反响,如红肿、硬节、血肿、积液等,但未化脓。

为了统计弊端的性质,可在“乙”字后边加括号注明详细状况,如“乙(血肿)”3、"丙级愈合:用“丙”代表,是指切口化脓,需要作切口切开引流。

四:切口等级 / 愈合类型:以下表:切口分类Ⅰ类切口等级 / 愈合类型切口等级 / 愈合意义Ⅰ/ 甲Ⅰ/ 乙Ⅰ/ 丙Ⅱ类切口Ⅱ/ 甲Ⅱ/ 乙Ⅱ/ 丙无菌切口,切口愈合优秀无菌切口,切口愈合欠佳无菌切口,切口化脓可能污染切口,切口愈合优秀可能污染切口,切口愈合欠佳可能污染切口,切口化脓Ⅲ类切口Ⅲ/ 甲Ⅲ/ 乙Ⅲ/ 丙污染切口,切口愈合优秀污染切口,切口愈合欠佳污染切口,切口化脓。

外科手术切口和伤口愈合的分级

外科手术切口和伤口愈合的分级

外科手术切口和伤口愈合的分级手术切口分类和伤口愈合的等级都是一个手术切口愈合的标志,对于患者创伤或者手术的预后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国际上,根据创伤和外科手术中污染的可能性将切口分三类,而伤口愈合的分级也分成三级。

一外科切口的分级:根据外科手术切口微生物污染情况,外科手术切口分为清洁切口、清洁-污染切口、污染切口、感染切口(一)清洁切口,用“Ⅰ”代表,是指非外伤性的、未感染的伤口;手术未进入感染炎症区,未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

即缝合的是无菌切口,如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等。

(二)清洁--污染的切口,用“Ⅱ”代表手术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但不伴有明显污染。

是指手术时可能带有污染的缝合切口,如胃大部切除术等。

皮肤不容易彻底灭菌的部位、6小时内伤口经过清创术缝合、新缝合的切口又再度切开者,都属此类。

(三)污染切口,用“Ⅲ”代表,是指临近感染区或组织直接暴露与感染物的切口,手术进入急性炎症但未化脓区域;开放性创伤手术;胃肠道、尿路、胆道内容物及体液有大量溢出污染;术中有明显污染(如开胸心脏按压)。

(四)感染切口。

有失活组织的陈旧创伤手术;已有临床感染或脏器穿孔的手术。

二伤口愈合的分级1、甲级愈合,用“甲”代表,是指愈合优良,没有不良反应的初期愈合。

2、乙级愈合,用“乙”代表,是指愈合欠佳,愈合处有炎症反应,如红肿、硬结、血肿、积液等但未化脓。

3、丙级愈合,用“丙”代表,是指伤口愈合不良,化脓,需切开引流。

记录方法:如甲状腺大部切除术后愈合优良,则记以“Ⅰ--甲”,胃大部切除术后切口发生血肿,则记以“Ⅱ--乙”,余类推。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伤口愈合等级分类标准

伤口愈合等级分类标准

伤口愈合等级分类标准
渗出性创伤口愈合等级分类标准反映了提高外科手术护理的水平。

对创伤口的评估有
助于预测愈合的进展状况并注意到愈合受阻的早期信号,使相应的护理措施得以实施,从
而控制和减少复发。

实际上,在评估创伤口的健康过程方面,渗出性创伤口的愈合等级分
类模式被广泛地采用和应用。

渗出性创伤口愈合等级分类标准,可将口球和口腔渗出性创伤口划分为四个等级:
1. 一级愈合:
一级愈合指的是口球和口腔渗出性创伤口呈灰褐颜色,无分泌物,表面有细小毛发,
周围有少量清洁的无菌垂疤,软组织活动度受损,缺德程度在1/4寸(5毫米)以下。

四级愈合指的是口球和口腔渗出性创伤口呈灰褐紫红色,表面有黄色分泌物,软组织
凹陷明显,表皮溃烂有痂皮脱落,或分泌物中带有白色晶体,缺损程度超过1英寸(2.3-2.5厘米)。

二、渗出性创伤口愈合等级评价护理措施
一级愈合阶段,创伤口表面清洁无分泌物,需进行排汗,控制炎症,保持创伤口湿润,周围皮外垂疤要清洁无菌,有用诸如硅油条、创伤口垫、创伤口护理凝胶等产品选择护理。

二级愈合阶段,创伤口表面有白色脓液、血性渗出物等,需要保持创伤口湿润,定期
清洁分泌物,采用不含硅油的药物处理,来减少外感症状,保护及改善创伤口组织,渗出
物应定期出检,有需要时加以抗生素治疗。

三级愈合阶段,创伤口表面可以清洁、微湿,分泌物具隔离性,定期清洁分泌物,有
必要时可以使用抗生素,渗出物应以定期出检为主,有需要时加以抗菌素治疗。

手术切口分类及愈合等级

手术切口分类及愈合等级

手术切口分类及愈合分级Ⅰ类切口(清洁切口)术前切口处无污染、无炎性病灶,即术中未违反无菌操作原则以及未进入呼吸、消化、泌尿、生殖腔道等的手术切口,以及闭合性创伤手术符合上述条件者。

Ⅱ类切口(沾染或污染的清洁切口)指进入呼吸、消化、泌尿、生殖腔道等,但无炎性病灶及感染的手术切口。

Ⅲ类切口(污染切口)包括①开放性、新鲜的各种损伤切口;②陈旧性有坏死组织和临床存在感染的伤口;③术中无菌状态遭受严重破坏,如开放性心脏按摩或胃肠手术其内容物溢出至伤口。

切口分类 / 愈合级别简表切口分类切口分类/愈合级别切口分类/愈合意义Ⅰ类切口Ⅰ/甲无菌切口 / 切口愈合良好Ⅰ/乙无菌切口 / 切口愈合欠佳Ⅰ/丙无菌切口 / 切口愈合化脓Ⅱ类切口Ⅱ/甲沾染切口 / 切口愈合良好Ⅱ/乙沾染切口 / 切口愈合欠佳Ⅱ/丙沾染切口 / 切口化脓Ⅲ类切口Ⅲ/甲感染切口 / 切口愈合良好切口愈合/ 感染切口乙/Ⅲ欠佳Ⅲ/丙感染切口 / 切口化脓正确掌握手术切口分类及愈合等级鉴定原则手术切口分类及愈合等级是评价手术质量的客观指标,因此要按统一标准予以鉴定,但在实际工作中很多医师对切口分类及愈合等级标准掌握不好,影响了无菌切口甲级愈合率、手术感染率、院内感染率等医疗指标的准确统计。

现参考手术切口分类及愈合等级鉴定中容易发生的问题及对策进行讨论。

一、手术切口分类界定中容易出现的问题1 把Ⅰ类无菌切口计为Ⅱ类可能污染切口。

例如:把单纯甲状腺切除,乳腺部分切除,内眼手术,单纯疝气修补术,非创伤性颅脑手术等计为Ⅱ类可能污染切口。

这些手术一般都做好充分术前准备,且从临床上看也符合无菌要求,应计为Ⅰ类无菌切口。

2 把Ⅱ类可能污染切口计为Ⅰ类无菌切口。

比如把胃次全切除术,阑尾单纯切除术,全宫切除术,输尿管切开取石等手术计为Ⅰ类无菌切口,这些手术必须切开或离断与体表相通并有污染可能的空腔脏器,应计为Ⅱ类可能污染切口。

另外,皮肤灭菌不易彻底的如开放性外伤手术、外阴手术以及泌尿系统手术均不属无菌切口,应计为Ⅱ类可能污染切口。

外科手术切口和伤口愈合的分级

外科手术切口和伤口愈合的分级

外科手术切口和伤口愈合的分级
手术切口分类和伤口愈合的等级都是一个手术切口愈合的标志,对于患者创伤或者手术的预后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国际上,根据创伤和外科手术中污染的可能性将切口分三类,而伤口愈合的分级也分成三级。

一外科切口的分级:
根据外科手术切口微生物污染情况,外科手术切口分为清洁切口、清洁-污染切口、污染切口、感染切口
(一)清洁切口,用“Ⅰ”代表,是指非外伤性的、未感染的伤口;手术未进入感染炎症区,未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

即缝合的是无菌切口,如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等。

(二)清洁--污染的切口,用“Ⅱ”代表手术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但不伴有明显污染。

是指手术时可能带有污染的缝合切口,如胃大部切除术等。

皮肤不容易彻底灭菌的部位、6小时内伤口经过清创术缝合、新缝合的切口又再度切开者,都属此类。

(三)污染切口,用“Ⅲ”代表,是指临近感染区或组织直接暴露与感染物的切口,手术进入急性炎症但未化脓区域;开放性创伤手术;胃肠道、尿路、胆道内容物及体液有大量溢出污染;术中有明显污染(如开胸心脏按压)。

(四)感染切口。

有失活组织的陈旧创伤手术;已有临床感染或脏器穿孔的手术。

二伤口愈合的分级
1、甲级愈合,用“甲”代表,是指愈合优良,没有不良反应的初期愈合。

2、乙级愈合,用“乙”代表,是指愈合欠佳,愈合处有炎症反应,如红肿、硬结、血肿、积液等但未化脓。

3、丙级愈合,用“丙”代表,是指伤口愈合不良,化脓,需切开引流。

记录方法:
如甲状腺大部切除术后愈合优良,则记以“Ⅰ--甲”,胃大部切除术后切口发生血肿,则记以“Ⅱ--乙”,余类推。

切口愈合的分级

切口愈合的分级

切口愈合的分级切口愈合是指手术后或其他创伤造成的皮肤及其深层组织裂开后,通过机体自身修复机制使其恢复原有结构和功能的过程。

在医学领域,我们通常根据切口的愈合情况将其分为不同的等级。

这些等级有助于医生评估患者的恢复状况,以及是否需要进一步的治疗或护理。

以下是切口愈合的分级标准及其相关说明:一、甲级愈合(优良愈合)•愈合等级:甲级愈合代表切口愈合的最佳状态。

•愈合情况:切口愈合平整,无不良反应,如红肿、疼痛、渗出等。

愈合后的疤痕相对较小,呈线性,颜色接近周围正常皮肤。

•愈合时间:通常在手术后的正常时间内完成愈合,如头颈部手术4-5天,下腹部、会阴部手术6-7天,胸部、上腹部、背部、臀部手术7-9天,四肢手术10-12天(近关节处可适当延长),减张缝线14天等。

二、乙级愈合(部分愈合)•愈合等级:乙级愈合表示切口部分愈合,但存在一些问题。

•愈合情况:切口处可能出现红肿、硬结、血肿、积液等炎性反应,但无化脓现象。

有时需要采取一些治疗措施,如局部引流、换药等,以促进愈合。

•愈合时间:愈合时间可能会比正常时间稍长,因为需要额外的处理和干预。

三、丙级愈合(不良愈合)•愈合等级:丙级愈合代表切口愈合不良。

•愈合情况:切口处出现化脓,需要切开引流或重新清创缝合等处理。

这种情况通常是由于感染、局部血供不足、异物反应等原因引起的。

•愈合时间:由于需要额外的治疗和护理,愈合时间通常会显著延长。

需要注意的是,切口愈合的分级标准并不是绝对的,有时可能存在介于两个等级之间的愈合情况。

此外,患者的年龄、营养状况、基础疾病、手术类型等因素也会影响切口的愈合速度和质量。

因此,在评估切口愈合情况时,医生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以促进愈合。

为了确保切口能够顺利愈合,患者在术后应遵循医生的术后护理建议,如保持切口清洁干燥、避免剧烈运动、定期更换敷料等。

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也有助于促进切口愈合。

如有任何不适或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咨询。

手术切口分类及愈合等级

手术切口分类及愈合等级

手术切口分类及愈合分级Ⅰ 类切口(清洁切口)术前切口处无污染、无炎性病灶,即术中未违反无菌操作原则以及未进入呼吸、消化、泌尿、生殖腔道等的手术切口,以及闭合性创伤手术符合上述条件者。

Ⅱ 类切口(沾染或污染的清洁切口)指进入呼吸、消化、泌尿、生殖腔道等,但无炎性病灶及感染的手术切口。

Ⅲ 类切口(污染切口)包括① 开放性、新鲜的各种损伤切口;②陈旧性有坏死组织和临床存在感染的伤口;③术中无菌状态遭受严重破坏,如开放性心脏按摩或胃肠手术其内容物溢出至伤口。

切口分类/愈合级别简表切口分类切口分类 / 愈合级别切口分类 / 愈合意义Ⅰ类切口Ⅰ / 甲无菌切口/切口愈合良好Ⅰ / 乙无菌切口/切口愈合欠佳Ⅰ / 丙无菌切口/切口愈合化脓Ⅱ类切口Ⅱ / 甲沾染切口/ 切口愈合良好Ⅱ / 乙沾染切口/切口愈合欠佳Ⅱ / 丙沾染切口/切口化脓切口愈合良好/感染切口甲 / ⅢⅢ类切口Ⅲ / 乙感染切口/切口愈合欠佳Ⅲ / 丙感染切口/ 切口化脓正确掌握手术切口分类及愈合等级鉴定原则手术切口分类及愈合等级是评价手术质量的客观指标,因此要按统一标准予以鉴定,但在实际工作中很多医师对切口分类及愈合等级标准掌握不好,影响了无菌切口甲级愈合率、手术感染率、院内感染率等医疗指标的准确统计。

现参考手术切口分类及愈合等级鉴定中容易发生的问题及对策进行讨论。

一、手术切口分类界定中容易出现的问题1把Ⅰ类无菌切口计为Ⅱ类可能污染切口。

例如:把单纯甲状腺切除,乳腺部分切除,内眼手术,单纯疝气修补术,非创伤性颅脑手术等计为Ⅱ类可能污染切口。

这些手术一般都做好充分术前准备,且从临床上看也符合无菌要求,应计为Ⅰ类无菌切口。

2把Ⅱ类可能污染切口计为Ⅰ类无菌切口。

比如把胃次全切除术,阑尾单纯切除术,全宫切除术,输尿管切开取石等手术计为Ⅰ类无菌切口,这些手术必须切开或离断与体表相通并有污染可能的空腔脏器,应计为Ⅱ类可能污染切口。

另外,皮肤灭菌不易彻底的如开放性外伤手术、外阴手术以及泌尿系统手术均不属无菌切口,应计为Ⅱ类可能污染切口。

外科手术切口分类与愈合分级

外科手术切口分类与愈合分级

手术切口分类与愈合分级根据创伤和各种手术中污染的可能性将切口分三类手术切口分为三类:Ⅰ类为无菌切口,Ⅱ类为可能污染切口,Ⅲ类为污染切口。

愈合等级分为三级:甲级为愈合优良,乙级为愈合欠佳,丙级为切口化脓。

对于个别分类确有困难的切口一般定为下一类:即不能确定为“Ⅰ”者以“Ⅱ”计,不能确定为“Ⅱ"者以“Ⅲ”计,以此类推.一、分类标准:1、清洁切口,用“Ⅰ”代表,是指非外伤性的、未感染的伤口;手术未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以及闭合性创伤手术即缝合的是无菌切口,如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等。

2、可能污染的切口,用“Ⅱ”代表,是指手术时可能带有污染的缝合切口,手术进入呼吸、消化或泌尿生殖道但无明显污染,如胃大部切除术、无感染且顺利完成的胆道、胃肠道、阴道、口咽部手术等。

皮肤不容易彻底灭菌的部位、6小时内伤口经过清创术缝合、新缝合的切口又再度切开者,都属此类。

3、污染切口,用“Ⅲ”代表,是指临近感染区或组织直接暴露与感染物的切口、新鲜开放性创伤手术、手术进入急性炎症但未化脓区域、胃肠道内容有明显溢出污染、术中无菌技术有明显缺陷(如开胸心脏按压)者。

如化脓性阑尾炎手术、肠梗阻坏死的手术、局部含有坏死组织的陈旧性创伤伤口、有失活组织的陈旧创伤手术、已有临床感染或脏器穿孔的手术等。

按上述方法分类,不同切口的感染率有显著不同:据Cruse统计清洁切口感染发生率为1%,可能污染切口为7%,污染切口为20%,污秽感染切口为40%。

因此,切口分类是决定是否需进行抗生素预防的重要依据。

二、愈合的分级有三级1、甲级愈合,用“甲"代表,是指愈合优良,没有不良反应的初期愈合。

2、乙级愈合,用“乙”代表,是指愈合欠佳,愈合处有炎症反应,如红肿、硬结、血肿、积液等但未化脓。

3、丙级愈合,用“丙”代表,是指切口化脓,需切开引流。

三、临床中常出现以下几种情况:1、易将Ⅱ类(可能污染)切口混淆为Ⅰ类(清洁)切口的手术:剖宫产、宫颈锥切、子宫次全切、输卵管切开和结扎术、骨科开放骨折、断指再植术、泌尿外科输尿管切开术、膀胱肿瘤切除、睾丸鞘膜切除、膀胱造口术、肾囊肿切开、肾取石术、肾切除、包皮环切术、阴茎手术、胃癌根治术、总胆管切开取石、肺切除术、阑尾切除、胆囊切除术.这些手术必须切开或离断与体表相通并有污染可能的空腔脏器,应分为Ⅱ类.另外,凡耳鼻喉、咽、消化道、呼吸道、泌尿道、阴道、阴囊、会阴部不易彻底消毒皮肤的切口也是Ⅱ类。

切口等级及愈合等级标准

切口等级及愈合等级标准

切口等级及愈合等级标准
切口等级标准
1. 一级切口:是指少量出血,表皮平整完好,无明显肿胀。

2. 二级切口:是指表皮裂开,有局部肿胀,出血较多,但未出现渗出液。

3. 三级切口:是指切口表皮持续破裂,局部肿胀明显,出血多及渗出液,组织间有明显区分,但未出现坏死或感染。

愈合等级标准
1. 好合级:切口恢复面正常,无分层,口腔粘膜正常,无肿胀、痛、
灼热感。

2. 中度合级:切口边缘膨胀,可见少量分层,轻微肿胀,无腐蚀症状,有灼热感、轻度痛感。

3. 差合级:切口边缘明显膨胀,可见明显层层撕脱,口腔粘膜脱落、
腐蚀,可伴有较严重的灼热感和痛感。

切口分类及愈合等级分类

切口分类及愈合等级分类

切口分类及愈合等级分类是手术中常用的一项重要技术,可以指导手术护理、评估外
科护理质量,及预测患者预后,是外科护理的基础。

切口分类是指根据外科手术切口的特点,将外科切口分为三类,即无创伤切口、简单
切口、复杂切口。

无创伤切口是指仅需一个无创伤手术口,手术切口在同一位置,只有组织层和皮肤组织受到创伤,可以使用较轻的术式完成手术,比如:无创心脏检查、无创腔镜手术等;简单切口是指仅需一次手术口,手术切口在同一位置,且只有深层组织受到创伤,比如:简单腹腔镜手术、简单的消化道手术等;复杂切口是指需要多次手术口,手术切口分布在多个位置,受到创伤的组织比较复杂,比如:肝移植手术、大范围切除肿瘤等。

愈合等级分类是指根据切口的特点,将切口愈合情况划分为不同的等级,分为0-4级,其中0级表示术后切口未愈合,1级表示术后切口愈合,但不平滑;2级表示术后切口愈合,并有炎症反应;3级表示术后切口愈合,炎症反应消失,但尚未完全平滑;4级表示
术后切口完全愈合,平滑无结痂。

切口分类和愈合等级分类在外科护理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可以为临床医师提供准确
的参考,指导手术护理,从而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患者的负担。

切口愈合等级

切口愈合等级

切口分类和愈合分级
切口分组
0类切口等级/愈合类别内涵
有手术,但体表无切口或腔镜手术切口
Ⅰ类切口Ⅰ/甲无菌切口/切口愈合良好Ⅰ/乙
Ⅰ/丙
Ⅰ/其他无菌切口/切口愈合欠佳无菌切口/切口化脓无菌切口/出院时切口愈合情况不确定
Ⅱ类切口Ⅱ/甲沾染切口/切口愈合良好Ⅱ/乙
Ⅱ/丙
Ⅱ/其他沾染切口/切口愈合欠佳沾染切口/切口化脓沾染切口/出院时切口愈合情况不确定
Ⅲ类切口Ⅲ/甲
Ⅲ/乙
Ⅲ/丙
Ⅲ/其他感染切口/切口愈合良好感染切口/切口愈合欠佳感染切口/切口化脓感染切口/出院时切口愈合情况不确定
根据创伤和外科手术中污染的可能性将切口分三类:
1、清洁切口,用“Ⅰ”代表,是指非外伤性的、未感染的伤口;手术未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

既指的是缝合的无菌切口,如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等。

2、可能污染的切口,用“Ⅱ”代表,是指手术时可能带有污染的缝合切口,如胃大部切除术等。

皮肤不容易彻底灭菌的部位、6小时内伤口经过清创术缝合、新缝合的切口又再度切开者,都属此类。

3、污染切口,用“Ⅲ”代表,是指临近感染区或组织直接暴露与感染物的切口,如化脓性阑尾炎手术、肠梗阻坏死的手术、局部含有坏死组织的陈旧性创伤伤口等。

愈合的分级也有三:
1、甲级愈合,用“甲”代表,是指愈合优良,没有不良反应的初期愈合。

2、乙级愈合,用“乙”代表,是指愈合欠佳,愈合处有炎症反应,如红肿、硬结、血肿、积液等但未化脓。

3、丙级愈合,用“丙”代表,是指切口化脓,需切开引流。

记录方法:
如甲状腺大部切除术后愈合优良,则记以“Ⅰ——甲”,胃大部切除术后切口发生血肿,则记以“Ⅱ——乙”,余类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据创伤和外科手术中污染的可能性将切口分三类:
1、清洁切口,用“Ⅰ”代表,是指非外伤性的、未感染的伤口;手术未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

既指的是缝合的无菌切口,如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等。

2、可能污染的切口,用“Ⅱ”代表,是指手术时可能带有污染的缝合切口,如胃大部切除术等。

皮肤不容易彻底灭菌的部位、6小时内伤口经过清创术缝合、新缝合的切口又再度切开者,都属此类。

3、污染切口,用“Ⅲ”代表,是指临近感染区或组织直接暴露与感染物的切口,如化脓性阑尾炎手术、肠梗阻坏死的手术、局部含有坏死组织的陈旧性创伤伤口等。

愈合的分级也有三:
1、甲级愈合,用“甲”代表,是指愈合优良,没有不良反应的初期愈合。

2、乙级愈合,用“乙”代表,是指愈合欠佳,愈合处有炎症反应,如红肿、硬结、血肿、积液等但未化脓。

3、丙级愈合,用“丙”代表,是指切口化脓,需切开引流。

记录方法:
如甲状腺大部切除术后愈合优良,则记以“Ⅰ--甲”,胃大部切除术后切口发生血肿,则记以“Ⅱ--乙”,余类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