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比例线段

合集下载

线段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基础练习

线段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基础练习

线段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基础练习一、基本概念线段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又称为线段的内分和外分定理,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之一。

它是指一条直线上的两个点把这条直线划分为三个部分时,两个点与这条直线上其他一点的距离之比等于这两个点所对应的线段之比。

二、成比例定理的表达方式在线段AB上取一点P,使得AP:PB = m:n,其中m,n为正实数。

根据线段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可得:AP / PB = AP / (AB - AP) = m / n。

三、基础练现在,我们来进行一些线段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基础练。

1. 练一已知AB = 12cm,AP:PB = 2:3,求AP和PB的长度。

解答:根据线段分线段成比例定理,我们有AP / PB = 2 / 3。

又知AB = AP + PB,代入已知条件可得:12 = AP + PB。

由此可得到方程组:AP / PB = 2 / 3,AP + PB = 12。

解方程组可得:AP = 4cm,PB = 8cm。

2. 练二已知AB = 15cm,AP:PB = 3:5,求AP和PB的长度。

解答:根据线段分线段成比例定理,我们有AP / PB = 3 / 5。

又知AB = AP + PB,代入已知条件可得:15 = AP + PB。

由此可得到方程组:AP / PB = 3 / 5,AP + PB = 15。

解方程组可得:AP = 5cm,PB = 10cm。

四、总结通过以上练习,我们可以进一步理解线段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应用。

在实际问题中,我们可以利用成比例定理快速求解未知长度或比例关系的线段问题。

熟练掌握线段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运用,有助于解决更复杂的几何问题。

专题10成比例线段(4个知识点3种题型2个易错点2种中考考法)(解析版)-初中数学北师大版9年级上册

专题10成比例线段(4个知识点3种题型2个易错点2种中考考法)(解析版)-初中数学北师大版9年级上册
2.比例中项:如果 a : b b : c ,那么 b 叫做 a 的比例中项,
【例 2】下列四组线段中,成比例线段的是( )
A.4,1,3,8 B.3,4,5,6
C.4,8,3,5
D.15,5,6,2
【答案】D
【分析】根据成比例线段的定义进行判断即可
解:A.∵ 4 :1 3 : 8 ,
∴ 4,1,3,8 不是成比例线段,不符合题意;
专题 10 成比例线段(4 个知识点 3 种题型 2 个易错点 2 种中考考法)
【目录】
倍速学习四种方法
【方法一】 脉络梳理法 知识点 1.形状相同的图形 知识点 2.两条线段的比(重点) 知识点 3.成比例线段(重点) 知识点 4.比例的性质(难点)(重点) 【方法二】 实例探索法 题型 1.比例线段的有关计算 题型 2.利用比例的性质求值 题型 3.关于写比例式的开放性问题 【方法三】 差异对比法 易错点 1 在求两条线段的比时忽略了要统一单位 易错点 2 判断线段是否成比例时,局限于字母的顺序而出错 【方法四】 仿真实战法 考法 1. 比例的性质 考法 2.成比例线段 【方法五】 成果评定法
n
CD
2.比例尺:在地图或工程图纸上,图上长度与它所表示的实际长度的比值通常叫比例尺,比例尺是两条线
段的比的一种.
注意!!!
(1) 在计算两条线段的比时,这两条线段的长度单位必须要统一。
(2) 两条线段的比是一个没有单位的正实数,该比值与线段的长度无关。 (3) 在地图或工程图纸上,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通常称为比例尺,因此比例尺也是两条线段的比
【学习目标】
1. 认识形状相同的图形,结合实例能识别生活中形状相同的图形。 2. 了解线段的比和成比例线段的概念,掌握两条线段的比的求法。 3. 理解并掌握比例的性质,能利用比例式变形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1比例线段1

4.1比例线段1
【变式】已知点(a,1),(a+2,a)在同一 个正比例函数的图象上,求:
(1)a的值; (2)这个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谢谢
bd f h b
成立吗?
若 a c m(其中 b d n 0 )
bd
n
ac
仍有
ma 吗?
bd n b
【例5】已知: bccaabk
ab c
,当 abc0时,求k的值。
若去掉限制条件呢?
课堂练习4
如果 a b ca b c a b c k
c
b
a
成立,那么k的值为( )
A.1
B.—2
例2 求比例式中x的值: x:(x+1)=(1-x):3
课堂练习1
1、《课堂冲浪》P.49——夯实基础:#2,#3 2、《课堂冲浪》P.49——夯实基础:#1,#4
3、《课堂冲浪》P.49——拓展提升:#1
【例3】已知 a c ,判断下列
bd
比例式是否成立,并说明理由。
(1 )abcd (2 )aac
4.1比例线段1
为什么翩翩起舞 的芭蕾舞演员要掂 起脚? 为什么身材 苗条的时装模特还 要穿高跟鞋?为什么 她们会给人感到和 谐、平衡、舒适、 美的感觉?
“黄金分割”
怎样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有关知 识测量旗杆的高度?
4.1 比例线段(1)
——比例的基本性质
比? 比例? 成比例?
知识琏接1—— 什么叫比?
bd
b bd
课堂练习2
1、《课堂冲浪》P.49—— 例题,夯实 基础:#5,#6
2、《课堂冲浪》P.49——拓展提升: #2,3,4,中考琏接
课堂练习3
已知 a 3 。求下列算式的值 b2

《3.1比例线段》作业设计方案-初中数学湘教版12九年级上册

《3.1比例线段》作业设计方案-初中数学湘教版12九年级上册

《比例线段》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设计旨在巩固学生对比例线段概念的理解,掌握比例线段的性质和基本应用,通过练习和思考,提高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作业内容1. 基础练习:(1)通过例题让学生熟悉比例线段的基本概念,包括外项与内项、外项积等于内项积等。

(2)提供几组线段长度,要求学生判断是否构成比例线段,并说明理由。

2. 概念运用:(1)设计应用题,让学生运用比例线段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测量物体的长度等。

(2)让学生通过绘制图形,理解并运用比例线段的性质。

3. 拓展提高:(1)设计一些综合性问题,提高学生对比例线段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2)提供一些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创新思维。

三、作业要求1. 完成基础练习部分,确保对比例线段的基本概念和性质有清晰的认识。

2. 在概念运用部分,要积极思考,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拓展提高部分,学生可根据自身能力选择完成,鼓励创新和探索。

4. 作业完成后,要自我检查,确保答案准确无误。

5. 按时提交作业,并附上解题过程和思路。

四、作业评价1. 教师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对基础知识和概念的理解程度进行评价。

2. 对学生在概念运用和拓展提高部分的创新和探索精神给予肯定和鼓励。

3. 对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和不足,及时指出并给予指导。

4. 将学生的优秀作业在班级内展示,供大家学习借鉴。

五、作业反馈1. 教师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和点评。

2. 对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出现的共性问题,进行重点讲解和强调。

3. 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和困惑,教师及时解答,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难题。

4. 作业反馈后,要求学生根据教师的点评和建议,对作业进行修正和完善。

六、后续教学建议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和反馈,教师可以对后续的教学内容和进度进行调整,以确保教学效果和质量。

同时,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初中数学知识点精讲精析 线段的比

初中数学知识点精讲精析 线段的比

4·1线段的比1. 线段的比:如果选用同一个长度单位量得两条线段AB 、CD 的长度分别是m 、n ,那么就说这注意点:(1)两线段的比值总是正数.(2)讨论线段的比时,不指明长度单位.(3)对两条线段的长度一定要用同一长度单位表示.3. 比例线段四条线段a 、b 、c 、d 叫做成比例线段,简称比例线段.(a 、d 叫做比例线段的外项,b 、c 叫做比例线段的内项) 4. 比例的基本性质. (比例线段中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反之也成立。

即如果ad =bc (a 、b 、c 、d 都不等于0),那么5. 合比性质.6. 等比性质7.线段的比和比例线段的区别和联系两条线段的比:=:或写成,其中,线段、分别叫做AB CD m n AB CD mn AB CD =这个线段比的前项和后项,如果把表示成比值,那么或。

m n k ABCDk AB k CD ==⋅2.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四条线段、、、中,如果与的比等于与的比,即,那么,这a b c d a b c d a b cd=如果,那么。

a b cdad bc ==a b cd =如果,那么。

a b c d a b b c dd =±=±如果,那么。

a b c d m n b d n a c m b d n a b ===+++≠++++++= ()0鹏翔教图1BCA 线段的比是指两条线段之间的比的关系,比例线段是指四条线段间的关系. 若两条线段的比等于另两条线段的比,则这四条线段叫做成比例线段. 线段的比有顺序性,四条线段成比例也有顺序性.如dcb a =是线段a 、b 、c 、d 成比例,而不是线段a 、c 、b 、d 成比例.8. 注意点:①a:b=k,说明a 是b 的k 倍;②由于线段 a 、b 的长度都是正数,所以k 是正数;③比与所选线段的长度单位无关,求出时两条线段的长度单位要一致; ④除了a=b 之外,a:b ≠b:a, b a 与ab互为倒数; ⑤比例的基本性质:若d c b a =, 则ad=bc; 若ad=bc, 则dc b a =1. 已知A 、B 两地的实际距离是80千米,在某地图上测得这两地之间的距离为1cm ,则该地图的比例尺为_____________,现量得该地图上太原到北京的距离为6.4cm ,则将两地实际距离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____________千米.(保留两个有效数字) 【解析】∴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比为1:8000000∴太原到北京的实际距离=6.4×8000000=51200000(cm )=512千米 点评:注意单位要统一.2.在某市城区地图(比例尺1∶9000)上,新安大街的图上长度与光华大街的图上长度分别是16 cm 、10 cm.(1)新安大街与光华大街的实际长度各是多少米?(2)新安大街与光华大街的图上长度之比是多少?它们的实际长度之比呢? 【解析】(1)根据题意,得808000000千米=cm太原到北京的图上距离太原到北京的实际距离=1800000090001=新安大街的实际长谎新安大街的图上长度90001=光华大街的实际长度光华大街的图上长度因此,新安大街的实际长度是 16×9000=144000(cm ), 144000 cm=1440 m; 光华大街的实际长度是 10×9000=90000(cm ) 90000 cm=900 m.(2)新安大街与光华大街的图上长度之比是16∶10=8∶5 新安大街的实际长度与光华大街的实 际长度之比是144000∶90000=8∶5 由例2的结果可以发现:光华大街的图上长度新安大街的图上长度光华大街的实际长度新安大街的实际长度= 3.在比例尺为1∶8000的某学校地图上,矩形运动场的图上尺寸是1 cm ×2 cm ,矩形运动场的实际尺寸是多少? 【解析】根据题意,得矩形运动场的图上长度∶矩形运动场的实际长度=1∶8000 因此,矩形运动场的长是 2×8000=16000(cm )=160(m ) 矩形运动场的宽是1×8000=8000(cm )=80(m )所以,矩形运动场的实际尺寸是长为160 m,宽为80 m4.为了参加北京市申办2008年奥运会的活动,如果有两边长分别为1,a (其中a >1)的一块矩形绸布,要将它剪裁出三面矩形彩旗(面料没有剩余),使每条彩旗的长和宽之比与原绸布的长和宽之比相同,画出两种不同裁剪方法的示意图,并写出相应的a 的值. 【解析】方案(1):∵长和宽之比与原绸布的长和宽之比相同,(*)∴1311a a = 解得:a =3图4-1方案(2): 由(*)得axa 112111-==∴x =a1,a =2 方案(3): 由(*)得211ya = ∴y =a21 且11z a = ∴z =a 1 由aa 211+=a 得a =621图4-2方案(4): 由(*)得an ab a 11111-==m a a a 11-= ∴b =a1 n =1-21am =a 2-1∵m +n =1 ∴1-21a+a 2-1=1∴a =2522+(负值舍去)55.(1)如图,已知d c b a ==3,求b b a +和d dc +; (2)如果dc b a ==k (k 为常数),那么d dc b b a +=+成立吗?为什么? 【解析】(1)由dcb a ==3,得 a =3b ,c =3d .因此,bbb b b a +=+3=4 ddd d d c +=+3=4 (2)d d c b b a +=+成立. 因为有dcb a ==k ,得a =bk ,c =dk .所以b bbk b b a +=+=k +1, dddk d d c +=+=k +1. 因此:ddc b b a +=+. 6. 在菱形ABCD 中,∠B =60°,求AC 与BD 的比值.【解析】设AO =x7.下图(1)中的鱼是将坐标为(0,0),(5,4),(3,0),(5,1),(5,-1),(3,0),(4,-2),(0,0)的点O ,A ,B ,C ,D ,B ,E ,O 用线段依次连接而成的;(2)中的鱼是将(1)中鱼上每个点的横坐标,纵坐标都乘以2得到的.AB O DCAC BD ABO B AB AO x ⊥∠=∠===,,则123022又菱形中 ABCD AC x =2BO AB AO x x x=-=-=222223()∴==BD BO x 223∴===AC BD x x 2231333图4-4(1)线段CD 与HL ,OA 与OF ,BE 与GM 的长度分别是多少?(2)线段CD 与HL 的比,OA 与OF 的比,BE 与GM 的比分别是多少?它们相等吗? (3)在图(2)中,你还能找到比相等的其他线段吗? 【解析】(1)CD =2,HL =4,OA =415422=+, OF =41281022=+ BE =52122=+, GM =524222=+(2)2141412,2142====OF OA HL CD , 21525==GM BE . 所以,21===GM BE OF OA HL CD . (3)其他比相等的线段还有21====GL BD GH BC FG AB OM OE 8. 已知四条线段a =8cm ,b =4cm ,c =2.5cm ,d =5cm ,试判断它们是否成比例(若a =8cm ,b =0.05m ,c =0.6dm ,d =10cm 呢)? 【解析】分析先按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然后比较最大和最小两线段长度的乘积与中间两条线段长度的乘积是否相等.(1)从小到大排列为c 、b 、d 、a ac =8×2.5=20,bd =4×5=20 ac =bd ∴成比例(2)先化成同一单位,并从小到大排列为b 、c 、a 、d b =5cm ,c =6cm ,a =8cm ,d =10cm bd =5×10=50,ac =6×8=48 bd ≠ac ∴不成比例9.(1)如果dc b a =,那么d dc b b a -=-成立吗?为什么? (2)如果f e d c b a ==,那么baf d b e c a =++++成立吗?为什么? (3)如果dc b a =,那么d dc b b a ±=±成立吗?为什么. (4)如果d c b a ==…=nm (b +d +…+n ≠0),那么b an d b m c a =++++++ 成立吗?为什么.【解析】(1)如果dc b a =,那么d dc b b a -=-. ∵d cb a = ∴d cb a =-1-1 ∴dd c b b a -=-. (2)如果f e d c b a ==,那么baf d b e c a =++++ 设fe d c b a ===k ∴a =bk ,c =dk ,e =fk ∴bak f d b f d b k f d b fk dk bk f d b e c a ==++++=++++=++++)((3)如果dc b a =,那么d dc b b a ±=±∵d c b a = ∴d c b a =+1+1 ∴dd c b b a +=+ 由(1)得ddc b b a -=- ∴dd c b b a ±=±. (4)如果d c b a ==…=n m(b +d +…+n ≠0)那么b a n d b m c a =++++++设d c b a ==…=nm =k ∴a =bk ,c =dk ,…,m =nk ∴bak n d b m d b k n d b nk dk bk n d b m c a ==++++++=++++++=++++++ )(10.已知:d c b a ==fe=2(b +d +f ≠0) 求:(1)f d b e c a ++++;(2)f d b ec a +-+-;(3)f d b e c a 3232+-+-;(4)fb e a 55--.【解析】∵d c b a ==f3=2 ∴a =2b ,c =2d ,e =2f∴(1)f d b f d b f d b f d b f d b e c a ++++=++++=++++)(2222=2(2)fd b f d b f d b f d b f d be c a +-+-=+-+-=+-+-)(2222=2(3)f d b f d b f d b f d b f d b e c a 32)32(2326423232+-+-=+-+-=+-+-=2(4)f b f b f b e a 510255--=--=fb f b 5)5(2--=211.已知a ∶b ∶c =4∶3∶2,且a +3b -3c =14. (1)求a ,b ,c (2)求4a -3b +c 的值. 【解析】(1)设a =4k ,b =3k ,c =2k ∵a +3b -3c =14 ∴4k +9k -6k =14 ∴7k =14 ∴k =2 ∴a =8,b =6,c =4(2)4a -3b +c =32-18+4=1812的面积.精析:根据比例的性质及已知条件求出a 、b 、c 的值,然后由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解.【解析】解之得:k =5∴△ABC 是以a =15cm ,b =20cm 为两条直角边,以c =25cm 为斜边的直角三角形.点评:比例实际上是比例性质的应用问题。

[++初中数学]成比例线段第2课时++等比性质课件+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

[++初中数学]成比例线段第2课时++等比性质课件+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
3
典例精析
a b c
ab
例3已知 ,则
的值为 1
2 3 5
c
.
解:设 a b c k ,
…… 设元
则 a = 2k,b = 3k,c = 5k .
…… 表示
a b 2k 3k

1.
c
5k
…… 消元
2
3
5
课堂练习
7
1
ab
ab
a 4
1.(1)已知 b 3 ,那么 b = 3 , b = 3 .
c
a
b
求 k 的值.
a +b b+c c +a


k ,
解:当 a + b + c ≠ 0 时,由
c
a
得 a + b + b + c + c + a k ,则 k = 2.
b
a +b+c
当 a + b + c=0 时,则有 a + b = -c.
a + b c
1.
此时 k
c
c
综上所述,k 的值是 2 或-1.
解:
= , −3 = 2 × 9, = −6
9

(2)若 a = -3,b= 3 ,c = 2,求 d.
−3
解: 3
=
2
,

-3d=2 3, d=
2 3
3
当堂小结
基本
性质
比例的
性质
a c
如果 b d ,那么 ad = bc.
如果 ad = bc (a,b,c,d 都不等于 0),

初中数学竞赛——比例线段初步

初中数学竞赛——比例线段初步

第4讲 比例线段初步知识总结归纳一.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如下图,如果1l ∥2l ∥3l ,则BC EF AC DF =,AB DE AC DF =,AB ACDE DF=. l 3l 2l 1FE D CB A二.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推论:如图,在三角形中,如果DE BC ∥,则AD AE DEAB AC BC==三. 平行的判定定理:如上图,如果有AD AEAB AC=,那么DE BC ∥.四. 两个常见模型:如图,已知直线EF BC ∥,直线EF 分别与直线AB 、AC 、AD 相交于E 、F 、G 点,则BD EGDC FG=.G FE DCBAADAEGFCED CBAB D AE C典型例题一. 比例式的计算【例1】 已知35a b =,求(1)b a ;(2)a bb +的值.【例2】 已知513b a =,则a ba b-+的值是( ) A .23 B .32 C .94 D .49【例3】 已知()()73a b a b +-=::,求(1)ab;(2)222ab b a b ++.【例4】 已知425x y z==,那么3223x y zx y-+=+______;若(2)4x y y +=:,那么(32)(45)x y x y -+=:______.二. 基础训练【例5】 如图,已知直线a b c ∥∥,直线m 、n 分别与a 、b 、c 交于A 、C 、E 、B 、D 、F .若4AC =,6CE =,3BD =,则BF =_______.【例6】 如图,12l l ∥,25AF FB =::,41BC CD =::,则AE EC =:_______.CF D BAEnbam cE FG AD C B2l1l【例7】 如图,DE BC ∥,且DB AE =,若510AB AC ==,,求AE 的长.EDCBA【例8】 证明下列各组问题,并对各组的两个图形进行比较:(1)如图,已知直线EF BC ∥,直线EF 分别与直线AB 、AC 、AD 相交于E 、F 、G 点,求证:BD EGDC FG=.(2)如图,已知DE BC ∥,EF CD ∥,求证:2AD AF AB =⋅.【例9】 如图,已知ABC △,作DE BC ∥交AB 于D ,交AC 于E ,连CD 、BE 交于点F .求证:(1)DF AD CF AB =;(2)1BD EFAB BF+=.FEDCBAG FEDCBABDAEGFCFEDCBACBFDEA【例10】 如图,已知AD 为ABC △的BC 边上的中线,P 为线段BD 上一点,过点P 作AD 的平行线交AB 于Q ,交CA 的延长线于R .求证:2PQ PR AD +=.【例11】 如图,AB BD ⊥,CD BD ⊥,垂足分别为B 、D ,AC 和BD 相交于点E ,EF BD ⊥,垂足为F .证明:111AB CD EF+=. FEDCBA【例12】 如图,在梯形ABCD 中,AB CD ∥, 129AB CD ==,,过对角线交点O 作EF CD ∥交AD BC ,于E F ,,求EF 的长.OFED CBA三. 巩固提高【例13】 如图,在梯形ABCD 中,AD BC ∥,396AD BC AB ===,,,4CD =,若EF BC ∥,且梯形AEFD 与梯形EBCF 的周长相等,求EF 的长.F E DCBAQDPBCA R【例14】 如图,在ABC △中,D 、E 为AC 、AB 上的点,BD 、CE 相交于O ,取AB 的中点F ,连结OF .若12AD CD =,12AE BE =.求证:OF BC ∥.【例15】 如图,ABCD □中,AC 与BD 交于O 点,E 为AD 延长线上一点,OE 交CD 于F ,EO 的延长线交AB 于G ,求证:2AB ADDF DE-=.【例16】 在四边形ABCD 中,AC 、BD 相交于.O .,直线l BD ∥,且与AB 、DC 、BC 、AD 及AC的延长线分别相交于点M 、N 、R 、S 和P ,求证:PM PN PR PS ⋅=⋅.CES RNPC OD BAMlO E DCBAF【例17】 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 ,两组对边延长后交于E 、F ,对角线BD EF ∥,AC 的延长线交EF 于G .求证:EG GF =.G FECDBA【例18】 已知O 是平行四边形ABCD 内的任意一点,过点O 作EF AB ∥,分别交AD 、BC 于E 、F ,又过O 作GH BC ∥,分别交AB 、CD 于G 、H ;连结BE ,交GH 于P ;连结DG ,交EF 于Q .如果OP OQ =,求证:平行四边形ABCD 是菱形.【例19】 已知:P 为ABC △的中位线上任意一点,BP 、CP 的延长线分别交对边AC 、AB 于D 、E ,求证:1AD AEDC EB+= PNME D CBA思维飞跃【例20】 如图,已知梯形ABCD 中,AD BC ∥(AD BC <),AC 和BD 相交于M ,EF AD ∥,且过M ,EC 和FB 交于N ,GH AD ∥,且过N .求证:1212AD BC EF GH+=+.【例21】 如图,AD 是ABC △的中线,过CD 上任意一点F ,作EG AB ∥,与AC 和AD 的延长线分别交于G 和E ,FH AC ∥交AB 于点H ,求证:HG BE =.作业1. 已知238x y z ==,求(1)22x z y z +-;(2)2345x y zx+-.DHG F ECBANH MG F E CBD A2. 如下两个图中,已知EF BC ∥,FG DC ∥,分别证明:AE AGAB AD=.3. 已知:如图,在梯形ABCD 中,AB CD ∥,M 是AB 的中点,分别连接AC 、BD 、MD 、MC ,且AC 与MD 交于点E ,DB 与MC 交于F . (1)求证:EF CD ∥(2)若AB a =,CD b =,求EF 的长.FEMDCBA4. 在梯形ABCD 中,AB CD ∥,AC 与BD 交于O ,MON AB ∥,且MON 交AD 、BC 于M 、N .若1MN =,求11AB CD+的值.EF GD CBA CGE BAF5. 如已知DE AB ∥,2OA OC OE =⋅,求证:AD BC ∥.DOECB A6. 如图,已知D 、E 是AC 、AB 上的点,BD 、CE 交于O 点,过O 点作OF CB ∥交AB 于F ,12AD CD =,12AE BE =,求证:F 为AB 的中点.7. 设D 为ABC △的边BC 的中点,过D 作一条直线,交AB 、AC 或其延长线于E 、F ,又过A 作AG BC ∥,交EF 的延长线于G ,则EG FD GF DE ⋅=⋅.F OECB ADFC DB EGA8. 凸四边形ABCD 中,ADC ∠,90BCD ∠o >,BE 平行于AD 交AC 延长线于点E ,AF 平行于BC 交BD 延长线于点F ,,连接E 、F .证明:EF CD ∥.9. 如图, 在直线l 的同侧有三个相邻的等边三角形ABC △、ADE △、AFG △,且G 、A 、B 都在直线l 上,设这三个三角形边长分别为a 、b 、c ,连结GD 交AE 于N ,连BN 交AC 于L ,求AL 的长.10. 如图,D 、E 、F 分别是ABC △中BC 、CA 、AB 的中点,过A 任作一直线DE 、FD 分别交于G 、H ,求证:CG BH ∥.CDOF EBA LNFE DC lBGAHG FED C BAP。

2024-2025学年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湘教版)教学课件3.2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

2024-2025学年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湘教版)教学课件3.2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

由已知 AB 2 , 得 1 AB 1 BC.
BC 3
2
3
由于
AD
DB
1 2
AB

BE
EF
FC
1 3
BC.
因此 AD DB BE EF FC .
知识讲解
由于a∥d∥b∥e∥f∥c, 因此 A1D1=D1B1 =B1E1 =E1F1 = F1C1. 从而 A1B1 2 A1 D1 2 .
第3章 图形的相似
第3章 图形的相似
3.2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
学习目标
1 了解平行线等分线段成比例的基本事实. 2 掌握由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所得的推论.(重点) 3 掌握由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所得的推论.(重点) 4 会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事实和推论解决
相关的计算和证明问题.(难点)
知识回顾
1.比例线段的概念
解: ∵ 两条直线被三条平行线所截,

,
即 4x = 3×7 ,
.
随堂训练
5.如图,已知直线 a∥b∥c,分别交直线 m,n 于点 A,C,E, B,D,F,AC = 4,CE = 6,BD = 3,求 BF 的长.
解:∵a / /b / /c
AC BD CE DF
即4 3 6 DF
4DF 36 DF 18 = 9
∴ 2 AC 1.8 ,
3
AC
∴ 2AC 3( AC 1.8).
解得 AC 5.4.
随堂训练
1.如图,已知l1∥l2∥l3,下列比例式错误的是( D )
A. —ACCE—= —BDDF— B. A—C—= —BD—
AE BF C. C—E—=—D—F
AE BF D. A—E—=—BD—

湘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3.1《比例线段》说课稿1

湘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3.1《比例线段》说课稿1

湘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3.1《比例线段》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3.1《比例线段》是整个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是对比例的基本概念和性质的进一步延伸。

本节内容通过比例线段的概念,引入了线段之间的比例关系,让学生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材从生活实例出发,引出比例线段的概念,然后通过大量的例题和练习,使学生掌握比例线段的性质和运用。

教材在编写上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比例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对数学知识有一定的积累。

但是,对于比例线段的理解和运用,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三. 说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比例线段的概念,掌握比例线段的性质,并能运用比例线段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比例线段的概念及其性质。

2.教学难点:比例线段的运用和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为了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将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启发式教学法、讨论法、案例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和教具,辅助教学,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形象化、直观化。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从生活实例出发,引出比例线段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比例线段的性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3.案例分析:分析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比例线段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4.课堂练习: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初中数学初三数学上册《由平行线截得的比例线段》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数学初三数学上册《由平行线截得的比例线段》教案、教学设计
注意事项:
1.作业难度要适中,既要保证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巩固,又要适当提高,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
2.作业量要合理,避免过多导致学生负担过重,影响作业质量。
3.鼓励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
4.对于作业中的疑问,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提问,及时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2.创设情境:接着,我会通过一个实际情境问题来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例如:“在我们的城市规划中,设计师经常需要考虑到道路的宽度和建筑物的比例关系。如果有一条马路被两条平行的绿化带截成了三段,我们知道这些截得的线段之间是否存在某种关系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由平行线截得的比例线段》。”
3.提出问题:通过情境创设,我会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例如:在建筑设计中,如何利用平行线截得的比例线段来计算建筑物的比例关系?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比例线段的性质,小组内分享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教学活动:
(1)引导学生观察平行线截得的线段,探讨其比例关系。
(2)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平行线截得的比例线段的性质。
(3)各小组汇报研究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学生在学习本章节之前,已经掌握了比例线段的基本概念,具有一定的几何图形识别和推理能力。此外,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平行线的性质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这为学习平行线截得的比例线段奠定了基础。
然而,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还未能将比例线段的知识与生活实际有效结合,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引导。此外,学生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面的能力有待提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精讲精练,突破难点:针对教学难点,教师进行针对性讲解,并设计有层次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自学初中数学资料 比例线段、相似的性质

自学初中数学资料 比例线段、相似的性质

自学资料一、比例线段【知识探索】1.比例线段的基本性质:(1)如果,那么.(2)比例线段的比例式中,只要乘积形式不变,、、、的位置可以灵活变化.若,则、、、、、、.【注意】(1)对于实数、、、,如果成立,则不一定成立;如果,则一定成立.(2)对于线段长度、、、,如果成立,则一定成立;如果,则也一定成立.第1页共24页自学七招之日计划护体神功:每日计划安排好,自学规划效率高非学科培训第2页 共页自学七招之错题本锁骨术:巧用智能错题本,错题定期反复练非学科培训第3页 共页自学七招之智慧树神拳:知识内容体系化,思维导图来助力非学科培训(2)已知线段a、b、c,a=4cm,b=9cm,线段c是线段a和b的比例中项.求线段c的长.【答案】解:(1)∵a、b、c、d是成比例线段,∴a:b=c:d,∵a=3cm,b=2cm,c=6cm,∴d=4cm;(2)∵线段c是线段a和b的比例中项,a=4cm,b=9cm,∴c2=ab=36,解得:c=±6,又∵线段是正数,∴c=6cm.4.已知线段a=0.3m,b=60cm,c=12dm.(1)求线段a与线段b的比.(2)如果线段a、b、c、d成比例,求线段d的长.(3)b是a和c的比例中项吗?为什么?【答案】解:(1)∵a=0.3m=30cm;b=60cm,∴a:b=30:60=1:2;(2)∵线段a、b、c、d是成比例线段,∴ab =c d,∵c=12dm=120cm,∴12=120d,∴d=240cm;(3)是,理由:∵b2=3600,ac=30×120=3600,∴b2=ac,∴b是a和c的比例中项.二、黄金分割【知识探索】1.与的比值称为黄金分割数,简称黄金数.第4页共24页自学七招之错题本锁骨术:巧用智能错题本,错题定期反复练非学科培训第5页 共24页自学七招之智慧树神拳:知识内容体系化,思维导图来助力非学科培训【说明】黄金分割数是一个无理数,在应用时常取它的近似值.【注意】 (1)不是黄金分割数; (2).(3)称为黄金分割数或简称黄金数;它的倒数称为黄金比.【错题精练】例1.已知如图,点C 是线段AB 的黄金分割点(AC >BC ),AB=2,则AC 的长为( ) A. √5−1 B. √5+1C. √5−2D. 3−√5【解答】解:∵C 为线段AB=5的黄金分割点,且AC >BC ,AC 为较长线段, ∴AC=√5−12×2=√5−1,故选:A .【答案】A例2.把1米的线段进行黄金分割,则分成的较短的线段长为( ) A. 3−√52 B. √5−12 C.1+√52D.3+√52【解答】解:较短的线段长=1×(1-√5−12)=3−√52; 故选:A .【答案】A例3.美是一种感觉,本应没有什么客观的标准,但在自然界里,物体形状的比例却提供了在匀称与协调上的一种美感的参考,在数学上,这个比例称为黄金分割.在人体躯干(由脚底至肚脐的长度)与身高的比例上,肚脐是理想的黄金分割点,也就是说,若此比值越接近0.618,就越给别人一种美的感觉.如果某女士身高为1.65 m ,躯干与身高的比为0.60,为了追求美,她想利用高跟鞋达到这一效果,那么她选的高跟鞋的高度约为( ) A. 2.5 cm B. 5.3 cm C. 7.8 cm D. 8.5 cm【解答】解:根据已知条件得下半身长是165×0.6=99cm ,第6页 共24页自学七招之错题本锁骨术:巧用智能错题本,错题定期反复练非学科培训设选的高跟鞋的高度是xcm ,则根据黄金分割的定义得:99+x165+x =0.618, 解得:x≈7.8cm . 故选:C .【答案】C例4.如果C 是线段AB 一点,并且AC >CB ,AB =1,那么AC 的长度为( )时,点C 是线段AB 的黄金分割点. A. 0.618; B. 1−√52; C.√5−12; D.3−√52.【答案】C例5.实数a,n,m,b 满足a <n <m <b ,这四个数在数轴上对应的点为A ,N ,M ,B (如图),若AM 2=BM·AB ,BN 2=AN·AB ,则称m 为a,b 的“大黄金数”,n 为a,b 的“小黄金数”,当b −a =2时,a,b 的大黄金数和小黄金数只差m −n =__________【答案】2√5−4例6.如图,在△ABC 中,AC=BC ,在边AB 上截取AD=AC ,连接CD ,若点D 恰好是线段AB 的一个黄金分割点,则∠A 的度数是______.【解答】解:∵点D 是线段AB 的一个黄金分割点, ∴AD 2=BD•AB , ∵AD=AC=BC , ∴BC 2=BD•AB ,即BC :BD=AB :BC , 而∠ABC=∠CBD , ∴△BCD ∽△BAC ,∴∠A=∠BCD,设∠A=x,则∠B=x,∠BCD=x,∴∠ADC=∠BCD+∠B=2x,而AC=AD,∴∠ACD=∠ADC=2x,∴x+2x+x+x=180°,解得x=36°.故答案为36°.【答案】36°例7.如图,△ABC中,AB=AC,∠A=36°,CE平分∠ACB交AB于点E,(1)试说明点E为线段AB的黄金分割点;(2)若AB=4,求BC的长.【答案】(1)证明:∵AB=AC,∠A=36°,∴∠ACB=12(180°-36°)=72°,∵CE平分∠ACB,∴∠BCE=12∠ACB=12×72°=36°,∴∠BCE=∠A=36°,∴AE=BC,又∵∠B=∠B,∴△ABC∽△CBE,∴ABBC =BC BE,∴BC2=AB•BE,即AE2=AB•BE,∴E为线段AB的黄金分割点;(2)∵AB=AC,∠A=36°,∴∠B=∠ACB=72°,∴∠BEC=180°-72°-36°=72°,∴BC=CE,由(1)已证AE=CE,∴AE=CE=BC,第7页共24页自学七招之智慧树神拳:知识内容体系化,思维导图来助力非学科培训第8页 共24页自学七招之错题本锁骨术:巧用智能错题本,错题定期反复练 非学科培训∴BC=√5−12•AB=√5−12×4=2√5-2.【举一反三】1.如图,点C 是线段AB 的黄金分割点(AC >BC ),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 ACAB =BCAC B. BC 2=AB•BC C. ACAB =√5−12D. BCAC ≈0.618【解答】解:∵AC >BC , ∴AC 是较长的线段,根据黄金分割的定义可知:AB :AC=AC :BC ,故A 正确,不符合题意; AC 2=AB•BC ,故B 错误,AC AB=√5−12,故C 正确,不符合题意;BCAC≈0.618,故D 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 .【答案】B2.如图是著名画家达芬奇的名画《蒙娜丽莎》.画中的脸部被包在矩形ABCD 内,点E 是AB 的黄金分割点,BE >AE ,若AB=2a ,则BE 长为( )A. (√5+1)aB. (√5-1)aC. (3-√5)aD. (√5-2)a【解答】解:∵点E 是AB 的黄金分割点,BE >AE , ∴BE=√5−12AB=√5−12•2a=(√5-1)a . 故选:B .【答案】B3.如图,P是线段AB的黄金分割点,PA>PB,若S1表示以AP为边正方形的面积,S2表示以AB为长PB为宽的矩形的面积,则S1、S2大小关系为()A. S1>S2B. S1=S2C. S1<S2D. 不能确定【解答】解:∵P是线段AB的黄金分割点,且PA>PB,∴PA2=PB•AB,又∵S1表示以PA为一边的正方形的面积,S2表示以长为AB,宽为PB的矩形的面积,∴S1=PA2,S2=PB•AB,∴S1=S2.故选:B.【答案】B4.已知点C在线段AB的黄金分割点,且AB=10cm,则线段AC的长为______【答案】5√5−5或15−5√55.如图,AD是△ABC的外角平分线,且ABAC =√5+12,求证:C是BD的黄金分割点.【答案】证明:过C作CE∥AD,交AB于点E,∵CE∥AD,∴∠1=∠3,∠2=∠4,∵AD平分外角,∴∠1=∠2,∴∠3=∠4,∴AE=AC,第9页共24页自学七招之智慧树神拳:知识内容体系化,思维导图来助力非学科培训∵CE∥AD,∴ABAE =BD CD,∴ABAC =BD CD,∵ABAC =√5+12,∴BDDC =√5+12,∴BD=√5+12CD,∴CD=√5−12BD,即C是BD的黄金分割点.6.如图,在△ABC中,AB=AC,∠A=36°,CD是∠ACB的平分线.(1)△ABC和△CBD相似吗?为什么?(2)AD、AB、BD之间有什么关系?为什么?【答案】解:(1)相似,理由如下:∵AB=AC,∠A=36°,∴∠ABC=∠ACB=72°,∵CD平分∠ACB,∴∠DCB=∠DCA=∠A,且∠ABC=∠CDB,∴△ABC∽△CBD;(2)由(1)可得△ABC∽△CBD,∴CDAB =BD BC,又由(1)可知AD=CD=CB,∴AD2=AB•BD.三、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知识探索】第10页共24页自学七招之错题本锁骨术:巧用智能错题本,错题定期反复练非学科培训1.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两条直线被三条平行直线所截,如果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相等,那么在另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说明】“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是“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特例.【错题精练】例1.已知直线a//b//c,直线m交直线a,b,c于点A,B,C,直线n交直线a,b,c于点D,E,F,若ABBC =12,则()A. 13B. 12C. 23D. 1【答案】C例2.D、E分别为△ABC中BC、AC边上的点,且BD:DC=1:3,AE:EC=2:1,则AF:FD=()A. 3:1B. 5:1C. 8:1D. 9:1【解答】解:过点A作AG平行BC交BE延长线与G,∴△AGE∽△CEB,∴AGBCEC=2,∴AG=2BC,∵BD:CD=1:3,∴BC=4BD,∴AG=8BD,∵△AGF∽△DBF,∴AFDF=AGBD=8,故选:C.【答案】C例3.如图是小刘做的一个风筝支架示意图,已知BC∥PQ,AB:AP=2:5,AQ=20cm,则CQ的长是()A. 8cmB. 12cmC. 30cmD. 50cm【解答】解:∵BC∥PQ,∴△ABC∽△APQ,∴ABAP=ACAQ∵AB:AP=2:5,AQ=20cm,∴AC20=25,解得:AC=8cm,∴CQ=AQ-AC=20-8=12(cm),故选:B.【答案】B例4.如图,已知直线l1、l2、l3分别截直线l4于点A、B、C,截直线l5于点D、E、F,且l1∥l2∥l3.(1)如果AB=4,BC=8,EF=12,求DE的长.(2)如果DE:EF=2:3,AB=6,求AC的长.【答案】解:(1)∵l1∥l2∥l3.∴DEEF=ABBC例5.如图,△ABC中,DE∥BC,若AD:DB=2:3,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A. DEBC =23;B. DEBC =25;C. AEAC =23;D. AEEC =25.【答案】B【举一反三】1.如图,已知直线a∥b∥c,直线m分别交直线a、b、c于点A、B、C,直线n分别交直线a、b、c于点D、E、F,若AB=2,AD=BC=4,则BECF的值应该()A. 等于13; B. 大于13;C. 小于13; D. 不能确定.【答案】B2.如图,在△ABC中,AB∥EF∥GH,AE=GC,EF=14,GH=5,那么∴y=95x,∴5AB=x2x+y=x2x+x95=519,∴AB=19.故答案为:19.【答案】193.如图,在△ABC中,DE∥FG∥BC,AD:DF:BF=1:2:3,BC=10cm.(1)求AE:EG:GC的值;(2)求DE与FH的比.,∴FH=25×10=4,∴DEFH=53534=512.4.如图,D是BC上一点,E是AB上一点,AD、CE交于点P,且AE:EB=3:2,CP:CE=5:6,那么DB:CD=()A. 1:2B. 1:3C. 2:3D. 1:4【解答】解:作EF∥BC交AD于F,如图,∵EF∥BD,AE:EB=3:2,∴EF:BD=AE:AB=3:5,∴BD=53EF,∵EF∥CD,∴EF:CD=EP:PC,而CP:CE=5:6,∴EF:CD=1:5,∴CD=5EF,∴BD:CD=53EF:5EF=1:3.故选:B.【答案】B5.如图,已知直线l1,l2,l3分别交直线l4于点A,B,C,交直线l5于点D,E,F,且l1∥l2∥l3,若AB=4,AC=6,DF=9,则DE=()A. 5B. 6C. 7D. 8【解答】解:∵l1∥l2∥l3,AB=4,AC=6,DF=9,∴ABAC =DEDF,即46=DE9,可得;DE=6,故选:B.【答案】B6.如图,在△ABC中,点D、E分别在边AB、AC上,AE2=AD•AB,∠ABE=∠ACB.(1)求证:DE∥BC;(2)如果S△ADE:S四边形DBCE=1:8,求S△ADE:S△BDE的值.【答案】(1)证明:∵AE2=AD•AB,∴AEAD =ABAE,又∵∠EAD=∠BAE,∴△AED∽△ABE,∴∠AED=∠ABE,∵∠ABE=∠ACB,∴∠AED=∠ACB,∴DE∥BC;(2)解:∵DE∥BC,∴△ADE∽△ABC,∴S△ADES△ABC =(ADAB)2,∵S△ADES四边形DBCE =18,∴S△ADES△ABC =19,∴(ADAB )2=19,∴ADAB =13,∴ADDB =12,∴S△ADES△BDE =12.7.如图,已知直线l1,l2,l3分别交直线l4于点A,B,C,交直线l5于点D,E,F,且l1∥l2∥l3,若AB=4,AC=6,DF=9,则DE=()A. 5;B. 6;C. 7;D. 8.【答案】B1.△ABC中,已知点D、E分别为BC、AC的中点,△ABC的面积是12,则△CDE的面积为________【答案】3.2.(浙江杭州市中考22)(本题满分12分)如图,在△中(),,点在边上,于点.(1)若,,求的长;(2)设点在线段上,点在射线上,以,,为顶点的三角形与△有一个锐角相等,交于点.问:线段可能是△的高线还是中线?或两者都有可能?请说明理由.【解答】【答案】(1)(2)略.3.如图,梯形ABCD中,AD∥BC,对角线的交点为O,CE∥AB交BD的延长线于E,若OB=6,OD=4,则DE=()A. 12B. 9C. 8D. 5【解答】解:在梯形ABCD中,由分析可知BO:OE=AO:OC=OD:OB,即:OD:OB=BO:OE,又OB=6,OD=4,即4:6=6:OE,解得OE=9,又OD=4,所以DE=5,故选D.【答案】D。

初中数学与圆有关的比例线段

初中数学与圆有关的比例线段

初中数学与圆有关的比例线段
与圆有关的比例线段
《宫长路》
弦切角定理:弦切角等于它所夹的弧所对的圆周角.
圆周角定理:圆上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圆心角定理:圆心角的度数等于它所对弧的度数.
推论1:在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反之,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也相等.
推论2: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反之,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
——相交弦、切割线、切线长定理
五与圆有关的比例线段
一、下面我们首先沿用从特殊到一般的思路,讨论与圆有关的相交弦的问题. 探究1:如图1,AB 是⊙O 的直径,CD⊥AB,AB 与CD 相交于P,线段PA、PB、PC、PD 之间有什幺关系?
证明:连接AD、BC.
则由圆周角定理的推论可得:∠A=∠C.
∴Rt△APD∽Rt△CPB.
探究2:将图1中的AB 向上(或向下)平移,使AB 不再是直径(如图2),结论(1)还成立吗?
证明:连接AD、BC.
则由圆周角定理的推论可得:∠A=∠C.
∴Rt△APD∽Rt△CPB.。

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4.1《比例线段》说课稿4

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4.1《比例线段》说课稿4

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4.1《比例线段》说课稿4一. 教材分析《比例线段》是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4.1的内容,本节课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理解比例线段的定义,掌握比例线段的性质和应用。

在教材中,通过引入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探究比例线段的关系,从而让学生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材内容由浅入深,逐步引导学生掌握比例线段的知识,为后续学习相似三角形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初中阶段的基本数学知识,对图形的认识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比例线段这一概念,学生可能较为陌生,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引导,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可能对实际问题中的比例关系有一定的了解,但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运用比例线段解决问题,还需要在本节课中进行引导和培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理解比例线段的定义,掌握比例线段的性质,能运用比例线段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猜想、验证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比例线段的定义及其性质。

2.教学难点:比例线段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学习法、探究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几何画板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关注比例线段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新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猜想、验证等过程,发现并总结比例线段的性质。

3.应用拓展:让学生运用比例线段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比例线段的概念和性质。

5.布置作业: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初中九年级数学 4.1比例线段3

初中九年级数学 4.1比例线段3
你知道芭蕾舞演员跳 舞时为什么要掂起脚 尖吗?
芭蕾舞演员的身段是苗条 的,但下半身与身高的比 值也只有0.58左右,演员 在表演时掂起脚尖,身高 就可以增加6-8cm.这时比 值就接近0.618了,给人以 更为优美的艺术形象.
实际 应用
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
高468m,上球体是塔身
468
的黄金分割点,它到塔
BC
A
☆顶角为36°的等腰三角形称为
黄金三角形
☆点D是线段AC的黄金分割点.
E
D ☆再作∠C的平分线,交BD于E,
△CDE也是黄金三角形……
B
C
4.1 比例线段(3)
复习旧知
取一张长与宽之比为 2 :1 的长方形,将它对 折,请判断图中两个长方形长与宽这4条线段 是否成比例,如果成比例,请写出比例式
b
c b
a
ab
bc
这个比例式 有什么特别 之处吗?
一般地,如果三个数a,b,c满足比例 式 a b (a : b b : c),则b就
5a
1 5 x2 2 a



设 AP x,则PB AB AP AB AB • x AB
由 PB AP , 得 AB AB • x AB • X
AP AB
AB • x
AB
即 1 x x化 简, 得x2 x 1 0 x
解得: x1
5 1
1
2 ,x2 2
5 不合题意, 舍去
m
底部的距离大约是多
少米(精确到0.1m)?
?
468×0.618≈289.2m
A
B
你们知道如何确定线段AB的黄金 分割点所在的位置吗?
例5:

初中数学重点梳理:比例线段

初中数学重点梳理:比例线段

比例线段知识定位比例线段这部分内容较多,例如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角形一边的平行线的性质定理、判定定理,圆中的比例关系等,极为精彩。

在数学竞赛中,它容易与相似三角形、三角形重心的性质、切割线定理等相结合,内容杂,难度也比较大,经常会涉及证明及计算,需要引起足够重视。

知识梳理知识梳理1:比例线段相关定理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如下图,如果1l ∥2l ∥3l ,则BC EF AC DF =,AB DE AC DF =,AB ACDE DF=. l 3l 2l 1FE D CB A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推论:如图,在三角形中,如果DE BC ∥,则AD AE DEAB AC BC==平行的判定定理:如上图,如果有AD AEAB AC=,那么DE BC ∥. 两个常见模型:如图,已知直线EF BC ∥,直线EF 分别与直线AB 、AC 、AD 相交于E 、F 、G 点,ED CBAB DAE C则BD EGDC FG=.知识梳理2:圆中的比例线段角在圆中能灵活转化,为寻找构造相似三角形,得到比例线段提供了可能;而圆幂定理实质上反映两条相交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性质定理,其本质是与比例线段相关。

相交弦定理、切割线定理、割线定理统称为圆幂定理。

1、相交弦定理如图①,若圆内两条弦AB 、CD 交于点P ,则PD PC PB PA •=•。

2、切割线定理如图②,若从圆外一点P 引圆的切线TP ,和割线PAB ,则PB PA PT •=2。

3、割线定理如图③,若从圆外一点P 引圆的两条割线PAB 、PCD ,则PD PC PB PA •=•。

例题精讲【试题来源】【题目】如图,在梯形ABCD 中,AB ∥CD ,AC 与BD 交于O ,MON ∥AB ,且MON 交AD 、BC 分别于M 、N 。

若MN=1,求11AB CD+的值。

G FE DCBAADAEGFCPOC ABAOPBTAOPBCD【答案】2【解析】【知识点】比例线段【适用场合】随堂课后练习【难度系数】2【试题来源】【题目】如图,△ABC中,AC=BC,F为底边AB上的一点,BFAFmn=(m,n>0),取CF的中点D,连结AD并延长交BC于E,⑴求BEEC的值;⑵如果BE=2EC,那么CF所在直线与边AB有怎样的位置关系?证明你的结论;⑶E点能否为BC中点?如果能,求出相应的BFAFmn=的值;如果不能,证明你的结论。

线段比例定理

线段比例定理

线段比例定理线段比例定理(线段分比定理)是我们初中数学学习中的一个重要定理,用于解决线段之间的比例关系。

线段比例定理也被称为“线段分割定理”或“辅助线定理”,它可以帮助我们求解直线上的任意一点将线段分割成两个比例相等的部分。

线段比例定理的表述如下:在直线上取一点P,将线段AB分割成AP和PB两部分。

若AP:PB的比例为m:n,则有AB:m+n 。

线段比例定理的证明较为简单,我们可以通过画一条辅助线,构造相似三角形,然后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来进行推导。

根据相似三角形的边长比定理,我们可以得到AP与AB的比例等于AP与PB的比例,即AP:AB=AP:PB。

进一步推导就可以得到定理的结论。

线段比例定理在实际问题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计算地图比例尺时,我们可以利用线段比例定理来确定两个距离之间的比例关系。

又如,在建筑设计中,我们需要按照比例绘制建筑平面图,我们也可以利用线段比例定理来求解不同线段之间的比例关系。

在求解实际问题时,我们可以运用线段比例定理的逆定理,即如果在直线上取一点P,使得AP与PB的比例为m:n,则线段AB被点P分割的比例即为m:n。

这样,我们可以通过已知线段之间的比例关系,通过线段比例定理来求解未知的线段长度。

除了直线上的线段比例定理,我们还可以推广它到平面内的比例定理。

在平面内,我们可以取三个点A、B、C,并画出平行于线段AB的线段DE与线段AC相交,得到线段比例定理的推广形式。

通过推广,我们可以在平面内的更复杂情况下应用线段比例定理解决问题。

线段比例定理是初中数学中的重要定理,通过合理运用,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线段之间的比例关系以及实际问题。

它不仅仅在数学上具有重要意义,也在物理、建筑、地理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我们学习和应用线段比例定理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理解定理的含义,灵活运用定理进行问题求解,以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通过数学学习,我们可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思维能力,拓宽我们的视野与思维方式。

初中数学课件《比例线段

初中数学课件《比例线段
初中数学课件《比 例线段》
目录
• 比例线段的定义与性质 • 比例线段的判定与性质定理 • 比例线段与相似三角形的关系 • 比例线段的综合应用
01
比例线段的定义与性 质
比例线段的定义
比例线段的定义
如果四条线段a, b, c, d满足a/b=c/d ,则称这四条线段为比例线段。
比例线段的表示方法
比例线段的性质
相似三角形性质
在三角形中,如果两个角 相等,则对应的边成比例 ,即形成比例线段。
比例线段在生活中的应用
地图绘制
在地图上,不同地区的尺寸是通 过比例尺来表示的,而比例尺就
是应用了比例线段的原理。
建筑设计
在建筑设计中,常常需要使用比 例线段来设计建筑物的各个部分
,以确保整体的美观和协调。
摄影构图
在摄影中,摄影师常常使用比例 线段来构图,以使照片更加美观 和平衡。例如,黄金分割就是一 种常见的构图方法,它利用了比
在相似三角形中,对 应边之间的比例关系 即为比例线段。
相似三角形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01
02
03
04
测量
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以 测量无法直接到达的物体的高
度或距离。
建筑设计
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可以利用 相似三角形来计算建筑物的尺
寸和比例。
物理学
在物理学中,可以利用相似三 角形来研究光学、力学等问题

工程学
在工程学中,可以利用相似三 角形来研究机械运动、流体动
力学等问题。
04
比例线段的综合应用
比例线段在几何图形中的应用
相似三角形
比例线段是判断三角形相似的重要依据,通过比较对应边长比例,可以判断两 个三角形是否相似。

《22.1比例线段》作业设计方案-初中数学沪科版12九年级上册

《22.1比例线段》作业设计方案-初中数学沪科版12九年级上册

《比例线段》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通过本次作业,使学生巩固并熟练掌握比例线段的概念和基本性质,学会应用比例线段进行相关计算,加深对数学实际运用的理解和感受,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题技巧。

二、作业内容一、基本练习题1. 掌握比例线段的概念及符号表示。

2. 练习判断给定线段是否成比例,并说明理由。

3. 运用比例线段的性质,解决简单的线段比例问题。

二、应用练习题1. 结合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如建筑比例、地图比例等,运用比例线段知识进行计算。

2. 练习通过比例线段解决几何图形中的线段比例问题。

三、作业要求1. 作业量适中,题目难度梯度设置合理,既包括基础知识的巩固题,也包括提高能力的综合题。

2. 题目设计应具有启发性,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3. 作业内容应具有实践性,注重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

4.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并注意解题过程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四、作业评价1. 教师批改作业时,应注重解题思路的正确性及解题步骤的规范性。

2. 结合学生解题过程中的错误和困难,分析学生在知识掌握和应用上存在的问题,并制定相应的辅导措施。

3. 给予学生鼓励和肯定,激发学生的学趣和自信心。

五、作业反馈1. 教师根据作业批改情况,及时向学生反馈学习成果和存在的问题。

2. 针对学生在作业中出现的共性问题,进行课堂讲解和答疑,帮助学生解决疑惑。

3. 对学生的个性问题,教师可通过个别辅导、课后辅导等方式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

4. 通过作业反馈,教师可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六、附加建议1. 鼓励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完成作业,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2. 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参考书籍等途径拓展学习,丰富知识面。

3. 家长可参与孩子的作业过程,关注孩子的学习进展,给予支持和鼓励。

作业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作业目标本节作业设计的目标是巩固学生对比例线段概念的理解,并能够灵活运用比例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湘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比例线段专题

湘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比例线段专题

比例线段专题1.线段的比定义:在同一长度单位下,两条线段的长度的比叫做这两条线段的比。

说明:(1)统一单位:如果用同一长度单位量得线段a 、b 的长度分别是m 、n ,那么n m b a ::=或nmb a =。

(2)前项后项:在b a :或ba 中,a 叫比的前项,b 叫比的后项。

(3)应用:(比例尺)若实际距离是250m ,图上距离是5cm ,求比例尺. 解析: 比例尺=实际距离图上距离,50001250005=∴, ∴比例尺为1:5000.注意:(1)若k b a =:,说明a 是b 的k 倍;(2)两条线段的比与所采用的长度单位无关,但求比时两条线段的长单位必须一致。

(单位要统一);(3)两条线段的比值是一个没有单位的正数; (4)线段的比是有顺序性,即a b b a ::≠。

2.比例线段定义:在四条线段中,如果其中两条线段的比等于另外两条线段的比,那么,这四条线段叫做成比例线段,简称比例线段。

图解:注意:(1)顺序性:如dcba=叫做线段a、b、c、d成比例,而不能说成是b、a、c、d成比例。

如dcba=中,线段d叫做a、b、c的第四比例项,而不能说成“线段d 叫做b、a、c的第四比例项”。

3.比例性质(1)基本性质:adbdbbabcaddcba=⇔==⇔=2::::(简称:外项积等于内项积)深层推导:①dcba=⇒②dbca=(交换bc);③acbd=(交换ad);④cdab=(上下对称);⑤badc=(左右对称);⑥cadb=(左右对称);⑦bdac=(左右对称);⑧abcd=(左右对称)。

(2)更比性质:①dcba=⇒②dbca=(交换bc);③acbd=(交换ad)。

(3)合比性质:dcba=⇔ddcbba+=+(4)分比性质:dcba=⇔ddcbba-=-(5)合分比性质:dcdcbaba-+=-+或dadcbaba+-=+-深层解析: 方法一:解析: d c b a =∴11+=+d cb a ∴dd c b b a +=+……① 同理,ddc b b a -=-……② 由①÷②得,d c dc b a b a -+=-+ 由②÷①得,da dc b a b a +-=+- 方法二: dcb a =∴可令k dcb a ==,则bk a =,dkc =∴11-+=-+=-+k k b bk b bk b a b a 同理,11-+=-+k k d c d c 故,d c dc b a b a -+=-+ 同理,da dc b a b a +-=+- (6)等比性质:d c b a =⇔)0(≠+++==d b db ca d cb a深层解析: 方法一:d cb a = dbc a =∴(更比性质)d d b c c a +=+∴(合比性质)dc d b c a =++∴(更比性质) 故,)0(≠+++==d b db c a d c b a方法二:dc b a = ∴可令kd cb a ==,则bk a =,dkc =∴k d b dk bk d b c a =++=++ 故,)0(≠+++==d b db c a d c b a深层推导:)0(≠+++===n d b n m d c b a ⇔b an d b m c a =++++++解析: )0(≠+++===n d b n md c b a∴可令k nmd c b a ==== ,则bk a =,dk c =,…,nk m =∴k n d b nk dk bk n d b m c a =+++++=++++++ 故,ba n db mc a =++++++4.经典习题考点1:比例基本性质1. 若4x=5y,则x ∶y = .( 45) 2. 已知3∶x =8∶y ,求yx = (83)3. 等腰直角三角形中,一直角边与斜边的比是 .(2:1)4. 正方形对角线的长与它的边长的比是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授课目的:
1,理解和应用比例的性质、
2,掌握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并能熟练应用
二、授课内容:
知识考点:
本节知识在历年中考的考题中,主要涉及用比例的性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由于比例的性质在应用时有其限制条件,一些中考题又以此为背景设计分类求解题。
精典例题:
【例1】已知 ,那么 =。
分析:此类问题有多种解法,一是善于观察所求式子的特点,灵活运用等比性质求解;二是利用方程的观点求解,将已知条件转化为 , ,代入所求式子即可得解;三是设“ ”值法求解,这种方法对于解有关连比的问题十分方便有效,要掌握好这一技巧。
3、如图,在△ABC中,AC=BC,F为底边AB上一点, ( 、 >0),取CF的中点D,连结AD,并延长交BC于E。
(1)求 的值;
(2)如果BE=2EC,那么CF所在的直线与边AB有怎样的位置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3)E点能否为BC的中点?如果能,求出相应的 的值;如果不能,说明理由。
4、如图,已知梯形ABCD中,AD∥BC,AB=DC=3,P为BC上一点,PE∥AB交AC于E,PF∥CD交BD于F,设PE、PF的长分别为 、 , 。那么当点P在BC边上移动时, 的值是否变化?若变化,求出 的范围;若不变,求出 的值,并说明理由。
答案:
变式1:已知 ,若 ,则 =。
变式2:已知 ,求 的值。
变式3:已知 ,则 的值为。
答案:(1) ;(2)3;(3)1或-2;
【例2】如图,在△ABC中,点E、F分别在AB、AC上,且AE=AF,EF的延长线交BC的延长线于点D。求证:CD∶BD=CF∶BE。
分析:在题设中,没有平行的条件,要证明线段成比例,可考虑添加平行线,观察图形,对照结论,需要变换比CF∶BE,为了变换比CF∶BE,可以过点C作BE的平行线交ED于G,并设法证明CG=CF即可获证。
跟踪训练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 ,4,8,14;2、2或-1;3、 或 或12等;4、2∶5;
二、选择题:CBBB
三、解答题:
1、 ;垂直平分AB;(3)E不能是BC的中点;
4、 的值不变化,为定值, 。
分析:要证 ,一般只要证BD、DC与AB、AC或BD、AB与DC、AC所在三角形相似,现在B、D、C在同一条直线上,△ABD与△ADC不相似,需要考虑用别的方法换比。我们注意到在比例式 中,AC恰好是BD、DC、AB的第四比例项,所以考虑过C作CE∥AD交BA的延长线于E,从而得到BD、CD、AB的第四比例项AE,这样,证明 就可以转化为证AE=AC。
证明:过C作CE∥AD交BA的延长线于E
CE∥AD ∠E=∠3
AE=AC
CE∥AD

(1)上述证明过程中,用了哪些定理(写出两个定理即可);
(2)在上述分析、证明过程中,主要用到了三种数学思想的哪一种?选出一个填入后面的括号内()
①数形结合思想②转化思想③分类讨论思想
答案:②转化思想
(3)用三角形内角平分线性质定理解答问题:已知AD是△ABC中∠BAC的角平分线,AB=5cm,AC=4cm,BC=7cm,求BD的长。
∵BM=MC,∴四边形BPCQ是平行四边形
∴CD∥BQ,BE∥QC

∴DE∥BC
(2)过B作BQ∥CD交AM的延长线于Q
∵DE∥BC,∴
∴ ,∴BE∥QC
∴四边形BPCQ是平行四边形
∴M是BC的中点
探索与创新:
【问题】请阅读下面材料,并回答所提出的问题:
三角形内角平分线性质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平分线分对边所得的两条线段和这个角的两边对应成比例。如图,△ABC中,AD是角平分线。求证: 。
二、选择题:
1、已知如图,AB∥CD,AD与BC相交于点O,则下列比例式中正确的是()
A、 B、 C、 D、
2、如图,在△ABC中,AD=DF=FB,AE=EG=GC,FG=4,则()
A、DE=1,BC=7 B、DE=2,BC=6
C、DE=3,BC=5 D、DE=2,BC=8
3、如图,BD、CE是△ABC的中线,P、Q分别是BD、CE的中点,则PQ∶BC=()
A、1∶3 B、1∶4 C、1∶5 D、1∶6
4、如图, ∥ , ,BC=4CD,若 ,则 =()
A、 B、2 C、 D、4
三、解答题:
1、已知如图,AD=DE=EC,且AB∥DF∥EH,AH交DF于K,求 的值。
2、如图,□ABCD中,EF交AB的延长线于E,交BC于M,交AC于P,交AD于N,交CD的延长线于F。求证: 。
本例为了实现将比CF∶BE转换成比CD∶BD的目的,还有多种不同的添画平行线的方法,它们的共同特征都是构造平行线截得的线段成比例的基本图形,请你们参考图形,自己去构思证明。
变式1:已知如图,D是△ABC的边BC的中点,且 ,求 的值。
变式2:如图,BD∶DC=5∶3,E为AD的中点,求BE∶EF的值。
答案:(1) ;(2)13∶3;
【例3】如图,在△ABC中,P为中线AM上任一点,CP的延长线交AB于D,BP的延长线交AC于E,连结DE。
(1)求证:DE∥BC;
(2)如图,在△ABC中,DE∥BC,DC、BE交于P,连结AP并延长交BC于M,试问:M是否为BC的中点?
解析:(1)延长AM至Q,使MQ=MP
答案: cm
评注:本题的目的主要在于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跟踪训练:
一、填空题:
1、若 ,则 =;若 ,且 ,则 =, =, =。
2、若 ,则 =。
3、已知数3、6,请再写出一个数,使这三个数中的一个数是另外两个数的比例中项,则这个数是。
4、如图,在□ABCD中,E为BC上一点,BE∶EC=2∶3,AE交BD于点F,则BF∶F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