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期末复习资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语文重点篇目整理》

张若虚,唐代诗人。

卢梭,梭罗,美国作家、哲学家,被一些人尊称为第一个环境保护主义者。

曹雪芹,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

余秋雨,浙江余姚人,著名作家文化学家,《山居笔记》、《霜冷长河》、《千年一叹》。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

席慕容,现代著名画家、诗人、散文家。

杜甫(712-770),字子美,唐朝,自号少陵野老,也称杜少陵,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诗圣。

莫言,原名管谟业,他的《红高粱》是上世纪80年代中国文坛的里程碑之作,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是:“通过幻觉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丰子恺,浙江,中国现代画家、作家、翻译家和美术与音乐教育家。漫画《子恺画全集》翻译:《初恋》、《苦闷的象征》。

舒婷,中国当代女诗人,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

冯梦龙,明代文学家、戏曲家。

莎士比亚,英国最杰出的戏剧家,全世界最卓越的文学家,被称为“时代的灵魂”、“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唐宋八大家之一。

蒋防,唐代文学家,字子徵

歌德,诗人、自然科学家、文艺理论家和政治人物。

林语堂,中国现代著名学者、文学家、语言学家。福建漳州。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笔名老舍,北京满族。

《春江花夜月》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主题句: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祗相似。

《春江花月夜》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作,它沿用陈隋乐府旧题,抒写真挚动人的离情别绪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语言清新优美,韵律宛转悠扬,洗去了宫体诗的浓脂艳粉,

给人以澄澈空明、清丽自然的感觉。

整篇诗由景、情、理依次展开,第一部分写了春江的美景。第二部分写了面对江月由此产生的感慨。第三部分写了人间思妇游子的离愁别绪。

前半部重在写景,是写实,但如“何处春江无月明”、“空里流霜不觉飞”等句子,同时也体现了人物的想象和感觉。后半部重在抒情,这情是在景的基础上产生的,如长江流水、青枫白云、帘卷不去、拂砧还来等句,景中亦自有情,结尾一句,更是情景交融的名句。全篇有情有景,亦情亦景,情景交织成有机整体。

总而言之,诗人凭借对春江花月夜的描绘,尽情赞叹大自然的绮丽景色,讴歌人间纯洁爱情把游子对思妇的同情扩大开来,与对人生哲理的追求、对宇宙奥秘的探索结合而来,从而汇成一种情、景、理水乳交融的优美而邈远的意境。

1、写景真正用意是什么?

答:写景的真正用意是写月,用景物衬托月光的皎洁。

2、“人生代代无穷己,江月年年只相似”有什么哲理意义?

答:诗句感慨的是人生与宇宙的话题。这个话题古人早已有之,如曹植“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露”,感叹的是人生短暂、宇宙永恒。从个人来说,个人的生命是短暂易逝的,但人类的存在是绵延长久的,因而“代代无穷己”的人生和“年年只相似”的明月共存,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颓废与绝望,因为他有对人生的追求和期待,所以是“哀而不伤”。

《瓦尔登湖》

书中记录了作者隐居瓦尔登湖畔,与大自然水乳交融,在田园生活中感知自然重塑自我的奇异历程。读本书,能引领人进入一个澄明、恬美、素雅的世界。

《瓦尔登湖》“繁华而宁静中惬意,身心共有的富足”的主题,显示出更深的人文意义。梭罗的生态学世界观,让读者眼中自然与人的关系发生了重塑。梭罗崇尚的自然是一种原生态的自然,是与人相对的大自然中万物。他深情的描写了大自然中让他愉悦、宁静的一切。大自然在梭罗的笔下,成为了令人身心愉悦,飘扬着无拘无束的心灵牧歌。

《红楼梦》第五回

《红楼梦》第五回除用诗暗喻人物的命运外,还用歌曲暗喻人物的命运。在此摘取并作简要诠析。

作者将这些精致器物集中放置于秦可卿的屋中,彰显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它们是古典文化传统的符号化象征,生动承载了中国传统文人的审美观念。

第五回是全书故事情节发展的总纲领。本回主要讲述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利用画册、判词及歌曲的形式,隐喻的将《红楼梦》众多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发展、结局交代出来。同时还向读者隐隐透露了作品的悲剧主题倾向。

第一段对文章内容的表达有什么作用?

首段写作者游都江堰前的心态,欲扬先抑(或“与游览后的震撼和陶醉形成对比”),(2分)既突出了都江堰难以抗拒的魅力,(2分)又使文章波澜起伏。(1分)

第三段浓墨重彩,对都江堰的水流作了极为生动的描绘。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表现水的魅力,赞美水的强悍生命力,(2分)显示出都江堰水坝工程的神奇功效,肯定了都江堰的游观价值,(2分,写出都江堰的价值即可),为下文写李冰精神作铺垫。(1分)

本文写了在都江堰水利工程前的所见所闻所感,请探究作者的创作意图。

①歌颂都江堰,高度评价李冰从实践中总结治水经验的巨大作用,歌颂了古代水利科学的伟大成就;②赞美李冰为民做实事的献身精神,充分肯定李冰为利民、富民,既做官又做水利专家的政治道路;③称颂李冰父子为民服务的伟大精神永世长存,并代代相传。

在这篇散文中,作者描绘了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壮观,对李冰父子兴修水利,为民造福的举措作了高度评价和赞扬。在文章中,作者传达了对中国文化的独特观念,在作者眼中,都江堰不是一个单纯的建筑,更是一个中国文化因子的载体。

长城与都江堰的对比:

在作者眼中,长城和都江堰是中国文化系统中两种文化的象征,长城代表的是统治者的文化,是一种雄壮、蛮横、残忍的文化,而都江堰苍生的文化,是一种消灾、滋润、濡养的文化,更是一种实在具体的惠泽苍生的文化,通过对比,讴歌了都江堰在作者心目中高大伟岸的形象。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当他看到贪官污吏的腐败,愤怒地上书《论辅臣科臣疏》,抨击了朝政,被贬。受到政敌的弹劾,和上级官吏的挑剔。控诉社会不公平,批判封建礼教害人和揭露社会黑暗的正义的力量,才赋予了作品讴歌真善美的进步思想和审美观念。

《牡丹亭》剧中歌颂了青年男女大胆追求自由爱情,坚决反对封建礼教的精神,揭露、批判了程(程颐、程颢)朱(朱熹)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虚伪和残酷,形成了反封建社会没落时期思想、文化专制的一次冲击。

一是以情反理,反对处于正统地位的,肯定和提倡人的自由权利和情感价值。

二是崇尚个性解放,突破禁欲主义。肯定了青春的美好、爱情的崇高以及生死相随的美满结合。

三是在商业经济日益增长、市民阶层不断壮大的新形势下,对于正在兴起的个性解放思潮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第一,用浪漫主义手法,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生死离合的爱情故事,讴歌了反对封建礼教和要求个性解放的精神。

第二,用现实主义手法,批判了封建礼教害人,展现了社会动荡、民不聊生的社会生活。第三,优美的文字和唱词,情景交融地委婉地表达了主人公伤感情怀,成为千古绝唱。

《游园》由六支曲子组成。前三支曲子主要写杜丽娘游园前的心理活动,后三支曲子主要写丽娘游园中的所见所感。游园惊梦是牡丹亭里中间的部分,写杜丽娘和书生在梦中相会。整个梦境,既充满了原始泵房的生命气息,有表达了对人间理想秩序的向往。也因如此,这样的梦,真实却遥不可及。它在带来想象的愉悦的同时,也带来了更为深沉的感伤意味。

一棵开花的树

诗之灵魂在于情,情真意切才有诗。席慕容的《一棵开花的树》把一位少女的怀春之心表现得情真意切,震撼人心。作者对其的看法是在生命现场里所得到的触动,是山峦高高处那阵阵芳香,是油桐内心处孤独的忧伤。而更多人将其视为一首美丽的情诗。跨过尘世荆棘丛生的藩篱,酝酿了一生的痴情与渴望,带着征途中的疲倦遇上恒,在如花之年静候这场千年的爱恋。

秋兴八首

风格:沉郁顿挫

时代苦难,羁旅之感,故园之思,君国之慨,杂然其中

主旨:诗人感物伤怀,借深秋衰惨冷寂之景抒写人之暮年,知交零落,漂泊无依,空怀抱负的悲凉心境,表达了深切的身世之悲、离乱之苦和故园之思。

背景:安史之乱,动荡不安,杜甫生活失去凭依,恰已老年多病,壮志难酬,愤懑难平,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