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对等理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根据奈达的翻译理论,文化差异的处理是与 从语义到文体将源语再现于目的语紧密相联的。 只有当译文从语言形式到文化内涵都再现了源语 的风格和精神时,译作才能被称作是优秀的作品。)
特点

一、思维活跃、不囿成见,对翻译理论时有新 的阐发。译者将源语的深层结构转换成目的语 的表层结构,即用目的语中相应的词汇直接说明、 解释原文的内涵,以使译文读者更易接受译作。
例如:“He thinks by infection , catching an opinion
like a cold. ”“人家怎么想他就怎么想,就像人家得了 伤风,他就染上感冒。” 在此句的英文原文中,原文 的内涵并不是靠词汇的表面意义表达出来的,而是 隐藏在字里行间里。
直译:他靠传染来思维,象感冒一样获得思想。

三、翻译通过译语将源语的含义传达出来, 使译语符合说话者的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 例如:如果A被欺负了,向B诉苦,B说 “Don’t worry, I’ll clean his damn clock.” 如果按照形式对等的要求翻译为:“别担心, 我会擦他的那块儿破表的。”就会让人不知 所云,无法理解上下文。因而要翻译为: “别担心,我会好好收拾他的。”
《翻译科学探索》 《语言与文化——翻译中的语 境》
主要功绩在于:
1、把信息论与符号学引进了翻译理论,提出了 动态对等的翻译标准; 2、把现代语言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应用到翻译理 论中 来; 3、在翻译史上第一个把社会效益(读者反应)原 则纳人翻译标准之中,他提出的动态对等这一开 放式的理论,打破中国传统译论中静态分析翻译标 准的局面,为我们建立新的理论模式提供了方向。

四、在对等理论的翻译中,译者着眼于原文 的意义和精神,而不拘泥于原文的语言结构。 动态对等翻译不等于传统上的“自由翻译” 或“活译”,它要求译文在不同的语言结构 里尽可能完满的再现原文意旨;而自由翻译 或活译则没有此种要求,自由翻译往往是译 者没有节制的自由发挥。

我们在翻译时,要注意很重要的一点:切莫 望文生义。而奈达的动态对等理论恰好提醒 我们翻译时要做到:理解正确、表达得体, 既要提倡使用对等的翻译做到形似神似,又 要防止生搬硬套。
例如:西湖(the West Lake);
五指山(the Five Finger Hill);
珠江(the Pearl River); 白天鹅宾馆(the White Swan Hotel); 南天门(the South Heavenly Gate)。

第二,如果意义和文化不能同时兼顾,译 者只有舍弃形式对等,通过在译文中改变原文的形式 达到再现原文语义和文化的目的。
但是我们从文化上来看中可以译作“白如蘑菇”
(white as fungus) ,“白如霜”(white as frost)。 (奈达认为,功能对等强调的是语言之间、文化之 间能通过寻找翻译对等语,以恰当的方式重新组 织信息的形式和语义结构而进行交际。)

第三,如果形式的改变仍然不足以表达原 文的语义和文化,可以采用“重创”这一翻译技巧来 解决文化差异,使源语和目的语达到意义上的对等。 “重创”是指将源语的深层结构转换成目的语的表 层结构,也就是将源语文章的文化内涵用译语的词汇 来阐述和说明。
英语成语“spring up like mushroom”中
“mushroom”原意为“蘑菇”, 但译为汉语多为 “雨后春笋”,而不是“雨后蘑菇”,因为在中国 文化中,人们更为熟悉的成语和理解的意象是“雨 后春笋”。
例如,英语谚语“white as snow”翻译成汉语可以
是字面意义上的“白如雪”。

二、文化差异的处理是与从语义到文体将源语 再现的目的语紧密相联的。只有当译文从语言 形式到文化内涵都再现了源语的风格和精神时, 译作才能被称作是优秀的作品。
ຫໍສະໝຸດ Baidu

例如:“I am a college student.”可直接译 为“我是一名大学生。”译语和源语基本 对等。但这仅仅是翻译的最低标准—形式 对等。而汉语、英语属于两种完全不同的 语系,差异很大翻译中过分强调形式对等 往往导致费解。
动态对等理论 ( dynamic equivalence )


杨XX 吴XX 王X
一、简单介绍尤金· A· 奈达(Eugene A. Nida)及 “动态对等”。 二、遵循原则 三、特点
尤金A· 奈达(Eugene A.Nida),语言学 家,翻译家,翻译理论家。当代翻译理论 的主要奠基人,其理论核心是功能对等。
+
+ +
1. 词汇对等。
+
+
2. 句法对等。 3. 篇章对等。
4. 文体对等。
+
+ +
奈达有关翻译的定义指明翻译不仅是词汇意 义上的对等还包括语义、风格和文体的对等,翻译 传达的信息既有表层词汇信息也有深层的文化信 息。
目的:为了更准确地再现源语文化和减小文化之
间的差异。

第一,努力创造出既符合原文语义又体现 原文文化特色的译作。但是,两种语言代表着两 种完全不同的文化,文化可能有类似的因素,但不 可能完全相同。
“动态对等”翻译理论,即“功能对等”。
所谓“功能对等”,就是说翻译时不求文字表 面的死板对应,而要在两种语言间达成功能上的 对等。 动态对等翻译观,其主要思想是把中心放在 译文读者的反应上,强调译文对译文读者或听众 所起的作用,与原文对原文读者或听众所起的作 用基本相同。动态对等理论高度重视目的语与源 语的契合程度,对翻译实践具有很强的指导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