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与通信发展带来的变化教学设计
《交通与通信发展带来的变化》教学案2(鲁教版必修2)
A.世界各地的聚落分布形态差别不大B.交通运输只对城市扩展方向产生影响
C.交通运输由内河向外海迁移时,城市也由内地向沿海迁移
D.铁路对城市的形态没有产生影响
7.下列有关商业中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东北的森林地区由于林产品丰富,所以容易形成商业中心
知识梳理第三节交通与通信发展带来的变化
一、交通与通信发展带来的变化
1、交通、通信工具的发展
(1)时空距离缩短,促进化。
(2)交通运输和的变化导致:①聚落______的改变;②商业网点______的变化
(3)列表比较电子邮件和普通邮件的差别
项目
传递网络
通信方式传递速度成本Fra bibliotek电子邮件
普通邮件
二、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
(2)目前该市的城市形态呈_____状,形成原因是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影响该市城市空间形态发生变化的原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读图4-3-2,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⑴甲、乙、丙、丁四大商业中心的共同区位因素是_______提供的条件。
A.铁路和公路的发展,促使城市街区沿交通干线两侧不断地向外延伸和扩展
B.近、现代城市交通的发展为城市规模的急剧扩大提供了条件
C.私家车的普及和快速道路系统的建立使不少城市的空间形态呈星状
D.随着地铁和高架公路的发展,城市空间形态的变化更加灵活、多样
5、图4-3-4中能正确反映城市形成和发展的一般规律的是( )
4、读图4-3-3“我国重要商业中心的分布”,完成下列各题:
⑴填出图中数码代表的商业中心名称
鲁教版地理必修2《交通与通信发展带来的变化》word教学设计
鲁教版地理必修2《交通与通信发展带来的变化》word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结合自己的体会,举例说明近现代交通、通信的进展对促进全球化的重大推动作用。
2、了解在不同时期聚落空间形状与交通运输布局的关系。
通过案例(专门是所在地的实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进展变化对聚落空间形状的阻碍。
3、调查自己所在社区的商业网点,明白得交通进展对商业网点的分布和密度的阻碍教学重难点:1.交通干线如何成为聚落的要紧进展轴。
2.商业网点的区位分析。
教学方法:师生互助式教学方法、观看法、比较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复习上节课相关内容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提问:电子邮件和一般邮件的差别,了解近200年来由于交通和通信事业的进展带来的人与人之间、地区间、国家间交往形式的变化,并完成填充。
讲述:重温有关聚落的差不多知识和重温聚落的形式和空间形状的知识说明:交通干线的“分布”与“扩展”的区别。
资料分析:分析课本相关资料。
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地分析在交通线变化时所带来的阻碍。
小结:交通干线成为聚落的要紧进展轴,交通线的变化会带动聚落形状的变化。
过渡:从日常的商店中看商业活动的客源和货源与交通线的紧密关系。
摸索:读中国铁路图和中国公路图,分析商业中心与交通运输的关系。
总结:说明交通运输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并结合周围的实际,在日常生活中感受交通运输布局所带来的种种阻碍。
板书设计第三节交通与通信进展带来的变化一、交通工具的进展二、、对聚落空间形状的阻碍1.聚落分布:沿交通干线分布2.交通线的进展变化3.交通线的衰落三、对商业网点分布的阻碍1.阻碍商业网点的分布2.阻碍商业网点的密度3.阻碍商业中心的分布4.阻碍集镇的繁荣与衰落。
鲁教版地理必修2《交通与通信发展带来的变化》word教案
鲁教版地理必修2《交通与通信发展带来的变化》word教案【镇定说课】在前两节的教学中,师生共同学习和研究了“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要紧方式”和“交通运输布局”两大内容。
在“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要紧方式”一节中学生了解了交通运输五种方式及选择依据、交通运输的进展方向;邮政通信、电信通信的要紧业务及自然障碍;还有商业贸易。
在“交通运输布局”一节中,学习了阻碍交通运输线的区位选择的要紧因素;交通运输站点和交通枢纽;港口的区位条件和都市交通网等内容。
所有这些,差不多上本节课学习的前提和基础。
从那个意义上来说,本节内容是前两节的连续和进展。
本节教材内容共三目,即交通运输和通信进展与全球化、交通进展与聚落形状、以及交通进展与商业网点布局三个方面。
教材第一目简要分析了交通和通信进展与全球化的相互关系。
教学时能够通过对学生周围事例的分析,让学生感受到交通和通信的进展对不同地区的人们之间联系所产生的庞大作用,明白得交通和通信的进展对全球化的促进作用。
因此,在操作时既可让学生列举周围事例自由发言,也可由教师自己举例说明。
如通过13世纪时马可·波罗从意大利的威尼斯来到中国元朝的大都用了3年半的时刻,到1784年,“中国皇后号”商船从美国纽约来到中国黄埔港,用了6 个月零7天的时刻,再到现在,从美国旧金山坐飞机到中国上海,只要13个小时就行了,如通过互联网进行联系,可实现面对面的交流。
等等事例,均能关心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
交通进展对聚落形状、商业网点布局的阻碍既是本节的重点,以是本节的难点。
这两部分内容,教材表述言简意赅,在教学过程中要认真加以分析、说明且有必要进行延伸和拓展。
运用交通运输的进展对聚落形状和商业网点布局阻碍的有关理论,分析聚落形状和商业网点布局特点,让学生在明白得基础知识的同时又把握了差不多原理。
在对教材内容进行处理时,要充分利用教材的图表,加以对比分析和归纳,还要补充一些有关交通进展与聚落形状、商业网点布局的案例,运用案例分析的方法带动知识的学习和依据原理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能够在现实的情境中运用有关原理进行分析和评判。
第三节 交通与通信发展带来的变化 学案
【寄语:没有伞的孩子,必须努力奔跑。
】第三节交通与通信发展带来的变化学案地理好望角学案第4期第四单元第三节交通与通信发展带来的变化学案一、交通和通信发展与全球化1、交通和通信的作用:生产与消费、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的桥梁,是地区与地区、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纽带2、交通和通信的发展:(1)工业革命后:轮船、火车、飞机等交通工具的相继出现使人们可以到达更好更远的地方(2)当今社会移动电话、传真等使际交往更加快捷,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网络通信,促进了全球化进程。
二、交通发展与聚落形态1、聚落:是人类各种形式的聚居地的总称,可以分为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
运输方式分布形态水运江、河是交通运输的主要通道,城市沿河道伸展紧凑的带状陆路沿陆路分布交点发展为城市紧凑的块状铁路、公路城市沿公路和铁路等交通干线两侧分布。
交通枢纽发育为城市星状高架公路、高速铁路更灵活形态更多3、交通工具的变化对城市空间形态有什么影响?时期运输方式的变化城市分布城市形态古代步行—马车时期交通工具不发达,以人力、畜力和风力为主要动力,城市居民几乎都集中在城区内沿陆路、水路及其交点形成与发展紧凑的带状或块状近代火车—电车时期交通的发展,城市居民可在较大范围内选择居住地,城市郊区沿主要交通干道扩展沿公路、铁路分布星状现代汽车时期私人汽车,使人们出行更方便,城市范围进一步扩大沿交通线分布,城市密度增大城市郊区沿交通线向外扩展,并在外围形成次级城镇(多层次星状)高速公路时期地铁、高架公路的发展使城市空间由平面向立体化方向发展城市规模和密度进一步增大城市空间联系加强,出现城市群(立体化城市群)三、交通运输布局的变化与商业网点1、交通对商业中心的影响:交通便利的地方,商业比较容易得到发展,商业中心往往与交通枢纽结合在一起,通过交通枢纽集散周围地区的各种产品,因此,_沿江、沿海及铁路、公路沿线_,水陆交通便利的枢纽地带或地理位置适中的边境线附近地区,为商品流通提供了优越的条件,易形成商业中心,原因是什么?1)有利于货物集散2)为其他社会经济活动提供了便利的场所。
高中地理_交通与通信发展带来的变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4.3 交通与通信发展带来的变化通过设计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导入新课,让学生交流不同历史时期交通通信发展变化,同事展示相应图片资料,让学生感悟、认识。
结合自身的体验,说明交通和通信发展对生活的影响,引出本节课的课题。
结合投影,展示学习目标,教师分析,明确本节课学习目标。
并通过视屏京广高铁通车让学生感悟,体验,交通运输发展对我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自主合作学习:1、学生结合学案学习情况,先做及时巩固。
小组内一对一相互检查提问自主学习状况。
强化对基础知识的学习掌握,通过这个环节,争取让学生合作学习,掌握本节课的大部分基础知识。
由于大部分学生从课本中能自己学会,找到答案,自学完全可以。
2、对学生自学中不懂的问题先记下来,让学生在本节课的学习中逐步解决。
通过学生的自学及相互检查学习后,教师结合学生的学案学习情况,展示需要学生合作探究的题目,通过投影展示,并提出讨论要求,大约五分钟时间,根据学生学生合作学习状况,3、待学生对学案中的问题合作学习完成后,及时展示学生展示要求,分配各小组的展示题目,在展示同学集中展示过程中,通过投影肥城市区规划图,让学生查找肥城市区主要的商场超市,并分析布局的位置及原因。
4、学生展示完成后,及时分配点评学习小组,并提出点评要求,学生逐个点评,学生们及时提出自己看法,教师结合学生的点评内容,精讲点拨,及时引导学生,加深对知识的认识理解。
第一个探究内容:为什么交通和通信发展促进了全球化进程?让学生明确交通和通信发展变化的作用,明确在缩短空间和时间,促进人与人交往,进而对全球化的影响。
第二个探究题目不同历史时期交通方式的变化对聚落形态的影响明确不同类型的聚落形态,通过图片让学生体会认识,并简要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变化对聚落形态的影响?并引导学生思考影响聚落形态的因素。
根据学生的展示,通过投影,展示不同时期.交通工具与城市空间形态。
通过扬州的兴衰进一步让学生理解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交通与通信发展带来的变化优秀教学案例
1.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关于“交通与通信发展带来的变化”的短文。
2.作业反馈:收集学生作业,进行批改和反馈,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
五、案例亮点
1.结合生活实际,提高学生兴趣:通过展示生活中的交通和通信工具,让学生感受到科技的发展与生活息息相关,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节课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关注交通和通信领域的问题,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培养团队精神:通过小组合作探讨问题解决方案,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
4.启发式教学,培养科学思维:本节课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对交通和通信技术的发展进行观察、分析和总结,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
3.创设情境:通过一个故事,讲述一位父亲几十年间如何带着孩子旅行,让孩子感受到交通方式的变化。
(二)讲授新知
1.交通发展:讲解从自行车、摩托车到汽车、高铁、飞机等交通方式的发展历程,以及相关的科技原理。
2.通信进步:介绍从书信、电报到电话、手机、互联网等通信手段的演变,以及相关的科技创新。
3.互动提问:穿插提问,让学生分享他们所了解的交通和通信发展情况,以增强实感。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关注交通和通信领域的问题,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
2.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了解交通和通信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和局限。
3.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4.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对交通和通信技术的发展进行观察、分析和总结,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
二、教学目标
交通与通信发展带来的变化教学设计
3.培养学生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价值观,激发创新精神。
4.通过学习交通与通信发展带来的变化,使学生认识到合作、共享、共赢的重要性,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二、学情分析
在本章节的教学中,学生处于对交通与通信发展有一定了解,但尚不深入的阶段。他们已经掌握了基本的交通工具和通信方式,但对于这些发展背后的原因、影响及未来趋势的认知相对有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关注以下几点: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结合实际案例,进行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为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提供依据。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将通过以下过程与方法提升自身能力:
1.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地考察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交通与通信发展带来的变化,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2.通过对历史变迁的回顾,使学生认识到科技进步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提高历史唯物主义观念。
2.讲解各种交通工具和通信手段的特点,分析它们对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3.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了解交通与通信发展对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如购物、出行、交流等方面。
4.阐述交通与通信发展背后的科技推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交通与通信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便利和问题?”
6.鼓励学生关注国内外交通与通信领域的最新动态,选取一个感兴趣的话题,进行课外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读和研究,并在课堂上分享学习心得。
作业布置时,教师需注意以下几点:
1.作业难度要适中,既要巩固课堂所学,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鼓励学生发挥个性,创新完成作业,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第13课?交通与通讯的变化教案
第13课交通与通讯的变化教案第13课交通与通讯的变化【学习目标】1.知道中国近代交通变化的情况和原因。
2能说出近代中国通讯事业的变化史实。
【知识预习】一.铁路,更多的铁路1.19世纪后半期我国铁路发展的原因及具体情况。
2.19世纪末20世纪初铁路得到初步发展的原因是什么?20世纪以来发展缓慢的原因又是什么?二.水运与航空1.水运的诞生和发展情况如何?2.试说出航空的起步与发展情况。
三.从驿传到邮政1.归纳晚清时期和民国时期邮政发展的情况。
2. 近代中国电报电话发展怎样?3.交通与通讯变化产生的影响如何【探究与点拨】1.试归纳中国近代交通运输业发展的特点。
【巩固练习】一、选择题1.新式交通工具轮船开始进入中国应该发生在a.洋务运动后b.鸦片战争后c.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d.辛亥革命后2.标志着打破列强垄断中国江海运输业的是a.上海轮船招商局的成立b.福州船政局的成立c.江南制造总局的建立d.发昌机器厂成立3.标志着中国铁路诞生的是a.京汉铁路的修建b.淞沪铁路的修建c.唐山到胥各庄铁路的修建d.京张铁路的修建4.中国铁路史上的里程碑是a.京张铁路通车b.紫光阁铁路c.京广铁路d.包兰铁路5.1876年,美国庆祝独立一百周年而在费城举办国际博览会,有37个国家参展。
英国展出最新的蒸汽机车,美国展出大功率电动机和发电机,德国展出加工枪炮的精密机床,中国展出的是纯银打制的27套件耳挖勺和小脚绣花鞋。
这说明a.西方人喜欢中国的传统文化b.中国有着悠久传统文化c.中国还未跨过近代科学门槛d.中国生产产品工艺落后6.下列不属于通讯工具变迁和电讯事业发展影响的是a.信息传递快捷简便b. 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c.阻碍了人们的感情交流d. 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7.1877年,福建巡抚丁日昌架设了中国第一条电报线,这是中国人自办有线电报的开端。
这条电报线位于今天的a.广东省b.福建省c.台湾省d.江苏省8.进入近现代社会之后,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①一定程度上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②加快了信息的传递速度③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④使人们的生活多姿多彩。
高中地理_交通与通信发展带来的变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交通与通信发展带来的变化【教学目标】1.了解交通和通信对全球化的促进作用。
2.通过举例分析,了解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
3.通过实例分析,掌握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重难点】1.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聚落形态的影响2.商业网点的区位分析。
【教学方法】观察法、比较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教学过程】导入:在今天的新课开始前请同学们听一首优美的歌曲。
播放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主题曲《我和你》。
让学生说一说给自己留下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或一个词是什么?生:“我和你心连心,共住地球村。
”“地球村”师:为什么?生:师:如何实现心连心?学习新课:一、交通和通信发展与全球化1.交通与通信的桥梁纽带作用:联系了生产与消费,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地区与地区,国家与国家。
2.交通与通信事业的发展产生的影响:促进了全球化的发展[思考归纳]有人把今天的世界经济称为“地球村经济”,你觉得有道理么?为什么?二、交通运输布局变化与聚落形态1.聚落:人类各种聚居地的总称,它不单是房屋建筑的集合体,还包括与居住直接有关的其他生活设施和生产设施。
聚落既是人们居住、生活、休息和进行各种社会活动的场所,也是人们进行生产的场所。
一般分为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
2.聚落形态:块状,带状,星状。
聚落的形态和分布深受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影响,因而不同的交通运输时期,聚落的空间形态不同。
[探究活动1]阅读课本104页的文字并结合图4-3-3,完成表格,了解交通方式和布局与城市空间形态的历史进程。
[典题训练1] 4-3-1中某市城市空间形态的变化,分析回答:(1)1949年以前,影响株洲市的主要区位因素是____________ (2)株洲市的城市空间形态往往沿____________扩展,基本呈__________状,这说明交通条件对城市_________的影响很大。
(3)株洲城市形态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思考归纳]交通运输是如何影响聚落的?三、交通运输布局变化与商业网点一个地区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吸引大量消费人口,促进商业网点的的形成、发展和繁荣;交通运输方式的改变、线路的调整,使其交通区位发生改变、会导致商业网点的衰落和密度的下降。
交通与通信发展带来的变化教案
第三节交通与通信发展带来的变化课程标准:结合实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店布局的影响。
教学目标:1、结合自己的体会,举例说明近现代交通、通信的发展对促进全球化的重大推动作用。
2、了解在不同时期聚落空间形态与交通运输布局的关系。
通过案例(特别是所在地的实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发展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
3、调查自己所在社区的商业网点,理解交通发展对商业网点的分布和密度的影响教学重难点:1.交通干线如何成为聚落的主要发展轴。
2.商业网点的区位分析。
教学方法:师生互助式教学方法、观察法、比较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复习上节课相关内容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提问:电子邮件和普通邮件的差别,了解近200年来由于交通和通信事业的发展带来的人与人之间、地区间、国家间交往形式的变化,并完成填充。
讲述:重温有关聚落的基本知识和重温聚落的形式和空间形态的知识解释:交通干线的“分布”与“扩展”的区别。
资料分析:分析课本相关资料。
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地分析在交通线变化时所带来的影响。
小结:交通干线成为聚落的主要发展轴,交通线的变化会带动聚落形态的变化。
过渡:从日常的商店中看商业活动的客源和货源与交通线的密切关系。
思考:读中国铁路图和中国公路图,分析商业中心与交通运输的关系。
总结:说明交通运输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并结合身边的实际,在日常生活中感受交通运输布局所带来的种种影响。
板书设计第三节交通与通信发展带来的变化一、交通工具的发展二、、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1.聚落分布:沿交通干线分布2.交通线的发展变化3.交通线的衰落三、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1.影响商业网点的分布2.影响商业网点的密度3.影响商业中心的分布4.影响集镇的繁荣与衰落教学反思:1.重视课本图形的阅读讲解。
2.学生先学,教师点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鲁教版高中必修Ⅱ第四单元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第三节《交通与通信发展带来的变化》【课标要求与教材分析】〖《课程标准》要求〗结合实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教材分析〗本节为第四单元《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的第三节,主要介绍了交通和通信方式对全球化、城市聚落的分布及形态、商业网点布局等方面产生的影响。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交通和通信所产生的作用和意义;能够结合实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同时培养学生联系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是课程标准明确要求的内容,也是对前面所学城市区位因素、城市功能区等一些内容的补充,在本单元乃至整册教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教材的第一部分简要分析了交通和通信的发展与全球化的相互关系。
主要阐述交通和通信事业的发展缩小了时间、空间距离,极大地方便了不同地区人们之间的联系,加快了社会运转的节奏,促进了全球化的进程。
这部分内容具有概述和引导、铺垫的作用,为进一步讲述交通发展与聚落形态和交通发展与商业网点布局做准备。
教材的第二部分主要从两个方面分析交通发展与聚落形态的关系,一是交通运输方式的变迁和交通运输布局的发展,对城市分布的影响;二是交通工具的发展对城市空间形态的影响。
并且进一步利用课堂活动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说明交通工具与城市空间形态的关系。
教材的第三部分讲述交通发展,主要是交通位置与商业网点布局的关系。
包括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分析交通便利的地区有利于发展成为商业中心的原因。
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因为有利于货物集散;另一方面是为其他社会经济活动提供便利。
第二部分,举出交通便利的地区类型,主要有沿江、沿海以及铁路、公路沿线交通枢纽或地理位置适中的边境线附近地区。
教材通过“中国唐代商业城市和现代商业中心城市分布”图,突出了交通运输方式变化对商业网点的影响,并设置活动“上海地铁一号线与商业网点”使学生在分析具体实例的基础上理解交通发展对于商业网点布局的具体影响。
【学情分析】高中学生的认知能力能力已大加强,不满足于了解简单的地理现象,但不能全面认识知识内在联系,无法建立自己的知识结构;对社会对人生有自己一定的见解,不满足于接受一个现成的答案,但对问题的本质把握能力仍有欠缺;独立性格初步形成,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仍有不足。
有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读图能力、分析能力以及通过各种正确途径搜集相关资料的能力。
所以,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资料、课本的地图等,加强学生对本节内容的理解。
【教学目标设计】〖知识与技能〗1.了解交通和通信事业的主要作用及其发展对全球化的推动作用。
2.理解交通运输布局和技术的发展对城市聚落的分布及形态的影响,了解不同交通时期聚落的形态特征。
3.理解交通运输的发展与商业网点布局的关系,掌握交通位置对商业中心形成的重要作用。
4.运用图表分析交通与通信的发展变化带来的社会影响。
〖情感和价值观〗1.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地理与科学技术的关系,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
2.通过学习交通发展的变化对家乡经济、聚落空间形态、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树立优先发展交通的意识。
【重难点分析】本节的重难点是交通发展对聚落形态、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这两部分内容文字叙述言简意赅,讲述的比较概括和简洁,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加以分析,说明并做必要的延伸,使学生理解基础知识和掌握基本原理,对教材内容处理时,要充分利用图表,加以分析和归纳,还要补充一些有关交通发展与聚落形态、商业网点布局的案例,使学生能够在现实的情境中运用有关原理进行分析和评价。
【评价设计】1.新课程要求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主动学习,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材的生动内容,增加教学趣味,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扩大学生视野,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去探究学习。
2.运用合作学习的理念,提高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团体合作精神,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亲自参与探究活动,并通过同学之间的合作,互相学习和促进,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掌握知识的喜悦。
3.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学生演示,课堂讨论等形式,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注意相关的学科知识的教学渗透,同时教学中注意联系实际进行分析,使学生感到地理课学而有用。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案例讨论法、小组研讨学习法【教学过程设计】导入新课[教师]我们一起来欣赏杜牧的《过华清宫》播放配乐诗朗诵--《过华清宫》[教师]这首诗讲述了杨贵妃喜欢吃荔枝,唐玄宗命人用快马从四川,广州给她运来这件事。
荔枝做为南方的水果,当时在我们北方很难吃到,但是现在,却是比较常见的了,这是因为现在的交通运输比当时更加快捷,那么,交通与通信的发展还带来了哪些变化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四单元《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的第三节《交通与通信发展带来的变化》。
〖板书课题,出示教学目标〗[教师]公元前490年,希腊人和波斯人在希腊的马拉松进行了一场激烈的战争,结果希腊人取得了胜利。
为了把胜利的消息很快地送到首都——雅典,就派了一个叫菲利比第斯的战士,从马拉松一直跑到雅典。
当他到达雅典时已经筋疲力尽,传达了胜利的消息以后便死去了。
后来为了纪念这位战士,以后就把这个距离作为正式马拉松跑的距离,并列入了历届的奥运会比赛。
如果在现代,你会用什么方法把这个消息通知大家以及公告世界呢?[学生]打电话、发E-mail、QQ、电视媒体、打手机、发短信。
[教师点评](略)〖讲授新课〗在当代,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交通与通信的方式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也给我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变化。
首先我们来学习交通和通信的发展对全球化产生和影响。
一、交通和通信发展与全球化请同学们看课本第一部分,说出交通和通信事业的意义和作用及对全球化产生和影响。
[学生看书,回答](略)[归纳小结]交通和通信是联系生产与消费、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地区与地区、国家与国家桥梁纽带。
随着交通和通信的发展,人类联系日益密切。
[基础练习]下列事物和技能中,能为“地球村”村民之间提供快捷信息交流的是()①手机短信②电子邮件③视频聊天④移动电话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教师]在学习《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一部分内容时我们知道,交通运输方式的变化往往对城市的分布及发展带来很大的影响。
我们一起来二、交通发展与聚落形态[教师]世界各地城乡聚落形态各异,从乡村到城市的演变进程中,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深刻地影响着聚落形态及其扩展方向。
那么在不同的时期,由于交通方式的不同,城市的布局和形态有何不同?请同学们看课本并完成下面时间交通特点城市空间形态古代近代现代[典型例题]根据图中某市城市空间形态的变化,分析回答:(1)1949年以前该市的城市形态呈______状,街区沿________伸展,这是因为当时该地的主要运输方式以 _____为主。
(2)目前该市的城市形态呈_____状,形成原因是?(3)影响该市城市空间形态发生变化的原因主要是?[基础练习]图12所示聚落空间形态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内河航运和公路运输的发展 B.工业生产和金融贸易的发展C.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 D.城市管理方式和环保的要求[教师]“烟花三月下扬州”,随着京杭大运河的修建,扬州成为古代重要的商业中心。
但是随着铁路、公路的兴起,海运的发展,运河地位下降,加之大运河的淤塞等因素,导致扬州日渐衰落,在全国的商业地位不断下降。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交通运输布局的变化也影响着商业网点的形成和发展。
三、交通运输布局变化与商业网点[教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商业中心形成的条件是什么?[学生看书,回答][教师点评](略)[教师]交通便利的地区有利于成为商业中心主要是因为一方面有利于货物的集散,另一方面为其他社会经济活动提供便利。
交通便利的地区主要有沿江、沿海以及铁路、公路沿线,交通枢纽或地理位置适中的边境附近。
那么城市商业网点布局有什么原则呢?市场最优:分布在交通便利的市中心和街道两侧。
交通最优:布局在市区环路边缘或市区边缘的高速公路入口附近北京著名的王府井大街就是市场最优的原则,而辽宁省的西柳服装市场则因沈大高速公路、中长铁路、海沟铁路在西柳纵横交错,交通便利而符合交通最优的原则。
〖活动探究〗请同学们读课本图4-3-4“中国唐代商业城市和现代商业中心城市分布”分析比较:唐代的商业城市分布和城市分布各有什么特点?[学生小组讨论,回答]略[归纳小结]唐代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是马车和帆船,所以主要的城市分布在驿道两侧和河流的两岸;而现代铁路和海洋运输的兴起,使主要的商业中心城市沿铁路、公路线、沿海、沿江分布。
[教师]上海是我国最大的商业中心,它的形成自身和外部的条件是分不开的,那么上海成为我国最大的商业中心的原因有哪些呢?[学生小组讨论,回答]略[教师点评](略)[归纳小结]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可以知道交通便利地方有利于商业网点和聚落的形成。
随着交通运输科技的进步,交通工具日趋现代化、大型化、加快了商品调运的速度,加上商品冷冻技术的提高,包装技术的发展,有利于易腐易损商品的长途运输,促进了商品流通。
同时电子计算机等新技术在商业活动中的应用和推广使商业网点发生了新的变化,例如在有些地区,人们可以采取电视或网上购物的方法,在家中享受商业网点的服务;在街头、巷尾分布着无人自动售货机,便于人们消费。
随着交通与通信技术的发展变化,我们的生活、生产活动、生活空间都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希望同学们将来能用自己的双手把我们的世界装扮的更美好。
典型例题读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交通位置是影响商业中心形成的重要区位因素。
⑴甲、乙、丙、丁四大商业中心的共同区位因素是________提供的___________________条件。
⑵乙地商贸发展前景比甲地广阔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基础练习1.一些城市在城区外环路附近建大型批发商场,这样做的原因有()①地价相对较低②环境相对僻静③交通比较方便④人口密度大,商业活动范围大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2.上海成为国内最大的商业中心,最主要的原因是()A.地形条件优越B.优越的交通条件C.强大的科技力量D.拥有较强的商品生产能力和商品经济发达的广阔腹地〖反馈练习〗1.关于交通发展与聚落形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水运为主的时代,城镇多沿河、沿海集聚B.在以水运为主的时代,城镇多呈片状发展C.现代交通运输方式下,城市形态呈带状发展D.公路和铁路的发展,使城市呈点状发展2.紧凑式的城市空间形态在什么时期比较常见()A.现代城市B.未来城市C.古代城市D.近代城市3.影响商业网点形成的重要区位因素是()A.社会因素B.政策因素C.自然因素D.交通位置4.当今地球“越来越小”,最能体现“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是()A.电视技术B.高速铁路技术C.现代通讯技术D.航空技术5.当前信息领域发展最快,作用最大,影响最广的通信网络是()A.电话通信B.无线寻呼C.卫星通信D.国际互联网6.上海徐家汇地区成为多功能、高层次的商业区,是因为这里()A.人口密度较大B.位于地铁及街道交叉路口,交通方便C.上海市的政策导向影响D.本区居住有较多的高层次消费群7.读右图回答下列问题:(1)我商业网点的分布特点______________,主要位于地形_________,海拔______________的第____________级阶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