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疾病护理_常规

合集下载

ICU护理常见病护理常规

ICU护理常见病护理常规

ICU护理常见病护理常规ICU(重症监护室)护理是一项高度专业化和复杂的护理工作,主要是为病情危重及有生命危险的患者提供全面、综合和个体化的护理。

在ICU中,常见的疾病包括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

接下来,我将介绍ICU护理中的常见疾病护理常规。

1.心血管疾病护理常规:-监测病人的心电图、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并及时评估心脏功能。

定期观察心脏超声图像。

-监测血液动力学,例如通过测量中心静脉压、肺动脉压、肺动脉楔压等来评估心脏前负荷和后负荷状态。

-维护通畅的气道,提供适当的氧气供应并监测氧饱和度。

-管理心血管药物,例如血管加压药物、抗心绞痛药物、抗心律失常药物等。

2.呼吸系统疾病护理常规:-监测呼吸频率、呼吸深度、气道压力和血氧饱和度。

-维持通畅的气道,例如定期清除气道分泌物、拨通痰栓等。

-辅助通气,例如使用呼吸机进行机械通气。

-监测血气分析,评估氧合和二氧化碳排出情况。

-引导患者进行有效的呼吸训练,并提供必要的康复护理。

3.神经系统疾病护理常规:-监测神经系统状态,例如瞳孔大小和反应、神经肌肉状态等。

-管理脑压增高疾病,例如脑疝、颅内压增高等,通过降低颅内压力、维持脑供血等措施进行治疗。

-防止低氧缺氧,保持充足的氧供给,维护血氧饱和度。

-提供优质的护理环境,保证患者安静、避光、安静,减少刺激。

除了以上列举的常见疾病,ICU中还可能遇到其他疾病,例如感染、创伤、中毒等。

针对不同的疾病,护理常规也会有所不同。

总之,ICU护理是一项非常细致和复杂的工作,需要护士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

护士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并及时采取合适的护理措施。

此外,ICU护理还需要与医生、药师等多学科专业人员密切合作,确保患者能够得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常见疾病护理常规

常见疾病护理常规

常见疾病护理常规第一部分常见急诊病人护理常规一、急诊病人一般护理1、护士接诊病人,应迅速了解病情并通知急诊医生作紧急处理,同时配合医生做好急救处置工作。

2、一般急诊常规测量血压、脉搏、呼吸。

发热患者测体温。

3、遇有抢救的危重患者,在急诊医生未到达前,护士可先给予给氧、测血压、脉搏,建立静脉通道、配血、止血、吸痰、人工呼吸等处理,体温超过39℃给予物理降温,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行心肺复苏。

4、做好急诊患者登记,各种抢救工作记录应及时、真实、清楚、完整。

5、确定住院者应护送患者入病区,并与病房护士详细交接。

二、心、肺、脑复苏护理1、将病人安置在抢救室进行心、肺、脑复苏抢救。

2、维持有效循环⑴心电监护,密切观察心电变化。

⑵每15分钟测量脉搏、心率和血压至平稳。

⑶观察皮肤、口唇的颜色,四肢温度、湿度,指(趾他)甲的颜色及静脉的充盈情形,保证有效静脉灌注,维持血容量。

⑷有条件需测量中心静脉压。

3、呼吸系统监护⑴注意呼吸道湿化,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⑵应用呼吸机患者,按常规进行护理。

⑶密切观察病人的呼吸频率、节律、有无鼻翼扇动、呼吸困难等,以防呼吸衰竭。

14、脑缺氧监护⑴及早使用低温疗法及脱水剂。

头部降温保持在30℃左右,不宜低于30℃;体温保持适当水平。

⑵使用脱水剂治疗要严密监测血容量及电解质的变化。

⑶观察病人神志、瞳孔的变化和肢体活动。

有无意识、定向障碍、表情淡漠、嗜睡、发绀等症状,以了解脑缺血、缺氧状况。

5、留置导尿,严密观察尿量,记录24小时出入量,做好12小时小结、24小时总结。

观察尿的性质、颜色和比重,以了解肾功能。

6、观察有无出汗或大汗淋漓、烦躁不安、四肢厥冷等休克症状,以便采取相应措施。

7、预防继发感染⑴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注意病人及室内清洁卫生,定期空气消毒。

⑵注意无菌操作,物品器械必需消毒灭菌。

⑶如病情许可,应勤翻身拍背,保持皮肤干净干燥,防止褥疮及继发熏染的发生。

⑷注意口腔及五官的照顾护士。

常见疾病护理常规

常见疾病护理常规

常见疾病护理常规一、心脑血管疾病的护理常规1.高血压:定期测量血压,遵医嘱服用降压药物,保持心情舒畅,限制食盐和摄入高脂高糖食物,进行适量的体育锻炼,定期复查血压指标。

2.冠心病:定期进行心电图检查,密切观察心电图变化,遵医嘱规范用药,控制血脂和血压指标,避免劳累和精神紧张,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

二、呼吸系统疾病的护理常规1.支气管哮喘:避免接触刺激性物质,保持室内环境清洁通风,戒烟限酒,注意饮食,定期参加锻炼,按时服用药物,如吸入器使用等。

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落实氧疗,保持呼吸道通畅,每日定时清洁口腔、鼻腔,定期进行肺功能检查,控制感染源,合理应用抗生素等。

三、消化系统疾病的护理常规1.胃溃疡:饮食要清淡,忌辛辣刺激食物,经常进食,防止空腹,避免劳累和紧张、精神刺激等,定期复查胃镜,按时服药。

2.腹泻: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定期检查大便性状和颜色,注意清洁卫生,特别是饮食、饮水的卫生,定期缓解便秘,保持肛周清洁。

四、泌尿系统疾病的护理常规1.尿路感染:加强个人卫生习惯,保持阴道和外阴干燥清洁,避免肥皂、洗涤液等对阴道和外阴粘膜的刺激,保持规律排尿,大量饮水,避免尿滞留。

2.肾炎:提供适当的休息环境,保持尿液通畅,定期进行尿常规检查,避免接触感染源,限制蛋白质摄入,注意饮食搭配。

五、免疫系统疾病的护理常规1.类风湿性关节炎:适当锻炼关节,通过物理疗法缓解疼痛和消肿,定期复查血沉、CRP等指标,遵医嘱服用药物,控制病情,调整饮食,注意保暖。

2.系统性红斑狼疮:适当休息,避免日晒,保持良好心情,遵医嘱服用药物,避免感染,定期复查炎症指标等。

综上所述,对于常见疾病的护理常规,主要包括定期复查相关指标,规范用药,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注意饮食搭配,避免刺激性物质的接触等。

护士需要根据具体疾病的特点和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确保患者能够获得有效的治疗和护理。

常见疾病护理常规

常见疾病护理常规

目录第一部分总论第一章一般护理常规第一节入院护理常规第二节出院护理常规第二章级别护理常规第一节特别护理常规第二节一级护理常规第三节二级护理常规第四节三级护理常规第三章症状护理常规第一节高热护理常规第二节惊厥护理常规第三节休克护理常规第四节昏迷护理常规第五节咯血护理常规第四章急救护理常规第一节中暑护理常规第二节触电护理常规第三节中毒护理常规第四节溺水及窒息护理常规第五章麻醉护理常规第一节全麻护理常规第二节腰麻及硬膜外麻醉护理常规第三节低温麻醉护理常规第二部分专科护理常规第一章内科疾病护理常规第二章外科疾病护理常规第三章妇产科疾病护理常规第一节生理产科护理常规第二节病理产科护理常规第三节新生儿护理常规第四节妇科护理常规第四章五官科疾病护理常规第三部分常见疾病中医护理常规第一部分总论第一章一般护理常规第一节入院护理常规1、病房护士接到入院通知后, 根据病情准备床位及物品, 对急诊及危重病人, 应根据病情, 做好相应的抢救准备。

(1)病房护士应及与处置室护士做好交接工作, 并主动热情地接待病人, 送到指定床位。

(2)责任护士首先应做好自我介绍, 并为病人及家属做入院介绍。

(3)介绍主管医师及相关护理人员。

(4)介绍住院规则及有关病室制度。

(5)协助病人及家属熟悉病室环境及同室病人。

2、建立病历、诊断卡、床头卡, 测T、P、R、BP、身高、体重, 做好相应记录。

3、通知主管医师检查病人, 并及时执行医嘱。

4、主动了解病情及病人心理状态、生活习惯等, 并在24小时内完成入院评估, 拟定护理计划及措施并实施, 进行相关的健康教育。

5、入院后每日测量T、P、R3次并记录, 正常者改为每日2次, 如果发生病情变化, 应随时监测生命体征。

做好因时制宜护理, 每日询问大便次数1次并记录, 每周测量体重、血压1次并记录。

6、严密观察神志、面色、舌象、脉象变化, 做好辨证施护。

重症入院病人遵医嘱建立重症记录单, 密切观察病情并详细记录。

常见疾病护理常规

常见疾病护理常规

常见疾病护理常规
一、感冒
感冒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症状包括发热、咳嗽、流鼻涕等。

对于感冒患者的护理常规包括:
1.维持室内空气清洁,保持通风;
2.给患者适量添加水分,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
3.温暖的服装和舒适的环境;
4.依病情适当调整饮食,多吃易消化的食物。

二、腹泻
腹泻是指大便次数增多、质量偏稀或水样,并伴有腹痛等症状引起的一种疾病。

护理常规包括:
1.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适量补充口服补盐液或口服补液剂;
2.严格个人和环境卫生,防止交叉感染;
3.食谱调整,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和油腻食物;
4.给予充分的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三、高血压
高血压是指人体动脉血压长期持续升高的一种疾病。

对于高血压患者的护理常规包括:
1.控制饮食,低盐、低脂、低胆固醇的饮食;
2.减轻体重,适量控制摄入能量;
3.注重心理调适,保持心情愉快;
4.定期测量血压,控制血压在正常范围内。

四、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疾病,患者血糖浓度长期升高。

1.控制饮食,适量限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
2.定期测量血糖,及时调整用药;
3.注意口腔护理,防止口腔感染;
4.定期锻炼,控制体重。

此外,对于上述疾病患者的护理常规还包括定期复查,按医嘱规定正确服药,保持心情舒畅,适当运动等。

针对不同的疾病,护理常规可能会有所不同,但总体目标都是维护患者的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

护士和家属应密切配合,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和护理措施,及时处理疾病的并发症和意外情况,以便更好地帮助病人康复。

护理常规心内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

护理常规心内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

护理常规心内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心内科是医学的分支之一,主要研究心脏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

心脏是人体重要的器官之一,如果出现问题,将会严重影响整个身体的功能。

以下是心内科常见疾病的护理常规。

1.心绞痛:心绞痛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造成的心肌缺氧引起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其特征是胸闷、压榨样疼痛。

护理常规主要包括:-监测患者的心电图、血压和心率等生命体征的变化;-观察患者疼痛程度的变化,并及时记录;-保持患者平稳的情绪状态,避免患者过度劳累;-教育患者要注意饮食结构的合理搭配,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进行心功能的评估和药物的调整。

2.心肌梗死:心肌梗死是一种因冠状动脉血管阻塞导致心肌组织缺血坏死的疾病。

护理常规主要包括:-确保患者的呼吸道通畅,维持患者的呼吸循环稳定;-观察患者的心电图和血压等重要生命体征,监测心功能的恢复情况;-提供舒适的环境,减轻患者的疼痛和焦虑;-教育患者关于疾病的知识,指导患者进行心脏康复训练;-帮助患者建立积极乐观的心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3.心力衰竭:心力衰竭是一种由于心脏无法从全身组织提供足够的氧供而导致的疾病,其表现为呼吸困难、水肿等症状。

护理常规主要包括:-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包括呼吸频率、心率、体重等;-监测患者的氧饱和度和呼吸功能,给予适当的氧疗;-管理患者的液体平衡,保持体液的平衡;-帮助患者进行心脏康复训练,提高心脏的功能;-教育患者关于疾病的知识,如药物的使用和合理饮食等。

4.心律失常:心律失常是心脏电传导系统发生异常造成的心跳规律紊乱的疾病。

护理常规主要包括:-监测患者的心电图、血压和心率等生命体征的变化;-观察患者的症状,如胸闷、心悸等;-提供安静和舒适的环境,避免患者的情绪激动;-教育患者关于疾病的知识,如药物的使用和健康生活方式等;-定期复查患者的心电图,调整药物治疗方案。

除了以上常见的心内科疾病,还有其他一些疾病,如心肌炎、心包炎等。

对于这些疾病的护理常规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

常见疾病护理常规

常见疾病护理常规

常见疾病护理常规常见疾病是指人们日常生活中较为普遍发生的疾病,例如感冒、发烧、高血压等。

对于这些疾病,正确的护理常规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常见疾病的护理常规,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并预防这些疾病。

一、感冒的护理常规感冒是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症状包括咳嗽、鼻塞、流涕等。

以下是感冒的护理常规:1. 休息:感冒时,休息是最重要的。

合理安排时间休息,保持充足的睡眠,有助于增强身体免疫力。

2. 药物治疗:根据症状的轻重,可选用一些常用的感冒药物,如退烧药、止咳药等。

但使用药物需遵循医生建议,不可滥用。

3. 饮食调理: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柑橘类水果、蔬菜等。

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症状。

二、发热的护理常规发热是身体常见的症状之一,可能由感染、药物反应等多种原因引起。

以下是发热的护理常规:1. 体温监测:及时测量体温,掌握发热的程度,可通过体温计、额温枪等工具来实施。

2. 补充水分:发热时,身体会大量出汗,容易导致脱水。

因此,需要及时补充水分,可以多喝水、喝一些温开水或者适量的盐水来补充。

3. 着装:发热时,可以适量减少衣物覆盖,保持室内通风,并保持室内环境的适宜温度。

三、高血压的护理常规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容易造成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的发生。

以下是高血压的护理常规:1. 合理膳食:低盐、低脂、低糖的饮食是高血压患者的首选。

均衡饮食,多摄入蔬菜水果,并适量限制咖啡因摄入。

2. 定期测量血压:高血压患者需要定期检测血压,以了解血压的波动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 管理情绪:情绪波动会影响血压的稳定,患者需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和忧虑。

四、糖尿病的护理常规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人体胰岛细胞功能异常引起血糖升高。

以下是糖尿病的护理常规:1. 进食控制:病人需要控制饮食,低脂、低糖、高纤维的饮食是首选。

饭后额外活动有助于控制血糖。

2. 定期监测血糖:糖尿病患者需要定期监测血糖,掌握自己的血糖水平。

常见疾病患者护理常规

常见疾病患者护理常规

常见疾病患者护理常规
患者的护理对于其康复和健康非常重要。

下面是一些常见疾病患者的护理常规:
1. 糖尿病患者护理常规:
- 规律监测血糖并了解合理的血糖控制。

- 饮食要合理搭配,低糖低脂饮食,定时进餐。

- 定期进行体力活动以维持体重和血糖水平。

- 定期复查血糖、血压、营养状况等指标。

2. 高血压患者护理常规:
- 定期测量血压,记录并监测血压的变化。

- 饮食低盐、低脂,多食蔬果和全谷物。

- 定期进行体力活动,控制体重。

- 忌烟酒,避免过度劳累。

3. 心脏病患者护理常规:
- 监测心率和血压,记录异常情况。

- 饮食低盐低脂,忌煎炸和辛辣食物。

- 定期进行心电图和检查心脏功能。

- 定期服用抗心绞痛和降压药物。

4. 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护理常规:
- 定期监测呼吸频率和气体交换情况。

- 保持通风良好的环境,减少病原体感染。

- 帮助患者遵守吸入治疗和使用呼吸辅助设备。

- 定期进行肺功能和胸部X光检查。

以上是常见疾病患者的护理常规,每个患者的情况可能不同,具体的护理方式需要根据医生的指导和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执行。

护理常规儿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

护理常规儿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

护理常规儿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儿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主要是指对儿童常见疾病的护理要点和方法。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儿科疾病及其护理常规:1.儿童感冒:对于婴幼儿感冒,首先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受凉。

对于幼儿,应定期进行手卫生教育,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在感冒期间,要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多喝温开水。

同时,可以适量使用退热药物和清鼻剂,但要遵医嘱使用。

2.儿童腹泻:腹泻时主要依据病情进行饮食调整,如避免油腻食物、生冷食物,并适量增加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

同时要保持儿童肛周清洁,注意防止尿布疹的发生。

3.儿童伤害:在儿童活泼好动的阶段,经常会发生摔伤或其他外伤,为此,家长需保持房间的安全卫生,防止跌倒等事故的发生。

对于儿童的伤口处理,首先要及时止血,并保持伤口清洁,防止感染,最后进行适当的包扎处理。

4.儿童支气管哮喘:对于儿童的哮喘护理,首先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接触过敏原。

对于发作期,要及时给予支气管舒张剂,缓解哮喘症状。

在稳定期,要进行规范的药物治疗,并定期随访。

5.儿童中耳炎:对于儿童中耳炎,要保持鼻腔通畅,避免鼻塞。

同时要保持室内环境的清洁,减少细菌滋生。

对于有耳鸣、耳闷等症状的儿童,要及时就诊,进行相应的治疗。

除了以上常见疾病,还有其他一些老少皆宜的儿科常见疾病,如儿童疱疹、水痘、肺炎等。

对于这些疾病的护理常规,可以遵循以下原则: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维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适量增加营养摄入,定期进行药物治疗和复查等。

值得注意的是,儿童的特殊生理发育和免疫系统的不完善,使他们对各类疾病的易感性较高。

因此,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家庭卫生意识,增强孩子的免疫力和抵抗力,以预防儿童常见疾病的发生。

同时,定期带孩子进行儿童保健体检,及时发现和处理疾病,确保儿童的健康成长。

急诊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

急诊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

急诊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急诊科是医院中繁忙且重要的科室之一,负责接诊和处理急性疾病、创伤和其他紧急情况。

急诊护理人员在接受病人后,必须迅速而有效地评估和处理疾病,以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下面是急诊科常见疾病和护理常规。

1.心脏病急症:心脏病急症包括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等。

护理人员需要监测患者的心电图、血压和呼吸等生命体征,并及时给予相关药物治疗,如硝酸甘油、阿司匹林和β受体阻滞剂等。

2.呼吸系统急症:呼吸系统急症包括哮喘、肺炎和呼吸衰竭等。

护理人员需要监测患者的呼吸频率、氧饱和度和动脉血气分析等指标,并给予辅助通气和呼吸支持。

3.中毒急救:中毒急救包括药物、化学品和酒精中毒等。

护理人员需要快速获取中毒信息,评估中毒程度,并进行解毒治疗,如洗胃、给药和血液透析等。

4.创伤急救:创伤急救包括外伤、骨折和出血等。

护理人员需要及时评估创伤性损伤的程度,并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如止血、固定和输血等。

5.神经系统急症:神经系统急症包括中风、癫痫和脑外伤等。

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神经症状和体征,并及时进行脑部影像学检查和药物治疗。

6.腹痛急诊:腹痛急诊包括胆囊炎、胃溃疡和阑尾炎等。

护理人员需要评估患者腹部的疼痛性质、程度和位置,并根据情况给予药物治疗和手术干预。

除了以上常见疾病的护理常规外,还有以下一些护理注意事项:1.迅速评估:护理人员需要准确评估患者的病情和症状,及时获得相关病史和诊断信息。

2.紧急处理: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严重程度,护理人员需要立即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如氧疗、心肺复苏和内外固定等。

3.监测生命体征:护理人员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心率、呼吸、血压和体温等生命体征,并及时记录和反馈给医生。

4.给药管理:护理人员需要按照医嘱给予药物,并注意药物的剂量、途径和时间等。

5.与医生协作:急诊科护理人员与医生密切合作,共同制定诊疗方案,及时反馈患者信息,并参与急救措施的执行和效果的评估。

6.安全环境:护理人员需要确保急诊科的安全环境,做好消毒和隔离措施,并保证医疗设备和药品的储存和使用安全。

急诊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

急诊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

急诊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急诊科是医院中最紧急、最高压的科室之一,负责接收和处理各种突发疾病、急性疾病和危重病患者。

关于急诊科常见疾病的护理常规,重点包括以下几方面。

1.心血管急症:包括心肌梗死、心力衰竭、高血压危象等。

护理常规主要是维持患者的呼吸、循环、体温稳定,监测血压、心率、心电图等生命体征,给予氧气吸入、静脉通路,必要时进行心肺复苏等急救措施。

2.呼吸系统急症:包括哮喘、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炎等。

护理常规主要是监测患者的呼吸频率、呼吸深度和血氧饱和度,给予吸氧治疗、持续舒服呼吸、祛痰等措施,必要时进行气管插管或机械通气。

3.消化系统急症:包括急性胃肠炎、胃出血、急性胰腺炎等。

护理常规主要是保持患者的水电解质平衡,给予适当的液体和营养支持,监测患者的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必要时进行胃肠减压、导尿等操作。

4.神经系统急症:包括中风、癫痫发作、脑外伤等。

护理常规主要是监测患者的神经状态和意识水平,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或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脑水肿、脑疝等,必要时进行神经危重症的护理干预。

5.创伤急症:包括各种意外伤害、骨折、刺伤等。

护理常规主要是进行创伤评估,控制出血、疼痛和感染,保持患者的体温稳定,必要时进行伤口缝合或拆线等操作。

6.内科急症:包括糖尿病急症、肾衰竭、药物过量等。

护理常规主要是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血糖、电解质等指标,给予合适的药物治疗,必要时进行透析、洗胃等操作。

除了以上疾病的护理常规,急诊科的护理工作还包括疼痛管理、心理支持、家属沟通等方面的工作。

护士需要善于与患者和家属进行有效沟通,提供信息和安慰,帮助患者缓解疼痛和焦虑,保持良好的医患关系。

在急诊科工作中,护士还需要遵守相关的操作规范和医院制度,做好病历记录和医嘱执行,保障患者的安全。

同时,护士应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能够应对突发状况和紧急情况,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

总之,急诊科常见疾病的护理常规是多方面的,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护理技术和理论知识,保证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护理和治疗,最大限度地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

常见疾病护理常规

常见疾病护理常规

1.咳嗽:名词解释:病位在肺,涉及脾、肾。

呼吸道感染、急性及慢性支气管炎、肺炎、支气管扩张、肺结核、肺脓肿等可参照本科护理。

护理评估:1.咳嗽的声音、时间、性质及伴随症状。

2. 咳痰的性状、颜色和气味3.心理社会状况护理要点:一般护理1.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2.咳嗽严重者卧床休息,痰多者取侧卧位,经常变换体位,将痰排出,必要时协助翻身拍背。

情志护理:保持精神愉快,对久咳不愈和肝火犯肺咳嗽的患者,做好情志调护,避免精神刺激,学会自我调节。

2.便秘:名词解释:病位在大肠。

各种疾病引起的便秘均可参照本病护理。

护理评估:1.排便间隔时间、大便性状、便后有无出血。

3.既往饮食习惯。

护理要点:一般护理1.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鼓励并指导患者根据病情作适当腹肌锻炼,有利于促进肠蠕动。

情志护理:便秘患者常有焦虑、烦躁心理,要多给予心理疏导,消除疑虑,保持乐观情绪,积极配合治疗。

3.心悸:名词解释:病位在心。

神经官能症、心律失常、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可参照本病护理。

护理评估:1.心率、心律情况。

2.对疾病的认识程度及生活自理能力。

3.心理社会状况。

护理要点:一般护理1.饮食注意营养、水分和钠盐的摄入量,尤其对水气凌心水肿者,应限制水和钠盐的摄入。

2.饮食有节制,宜清淡可口,忌食辛辣、醇酒、咖啡之品。

3.便秘者给予润肠通便之物,多食含纤维素的食物。

情志护理:1.心悸发作时有恐惧感者,应有人在旁陪伴,并予以心理安慰。

2..平时多向患者讲解紧张、恐惧、激动、思虚对病情的不良影响。

3.指导患者掌握自我排解不良情绪的方法,如自慰法、转移法、音乐疗法、谈心释放法等。

4.水肿:名词解释:病位其本在肾、其标在肺、其制在脾,涉及膀胱、三焦。

肾性、心源性、营养不良性水肿等均可参照本病护理。

护理评估:1.水肿的部位、程度、消长规律。

2..生活自理能力3.心理社会状况护理要点:一般护理1.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重症患者绝对卧床休息,高度水肿而致胸闷气者,可取半卧位,下肢水肿者,适当抬高患肢。

感染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

感染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

感染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感染科是医院中负责处理传染病的科室,护理人员在这里有着重要的职责和任务,需要密切关注病情的发展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康复。

下面是感染科常见疾病护理的常规内容:1.病房环境清洁与消毒:感染科是一个高风险的医疗环境,护理人员需要确保病房环境的清洁与消毒。

病房应定期进行彻底的清洁和消毒,包括床单、衣物、地板和家具等物品都需要经过消毒处理,以减少病原体的传播。

2.患者个人卫生护理:护理人员应教导患者正确的个人卫生习惯,包括手卫生、洗澡、刷牙等日常护理。

特别是对于存在伤口或引流管的患者,要加强对伤口或引流管的清洁和护理,避免感染并促进伤口愈合。

3.患者隔离护理:病房应设立相应的隔离区域,对患有高传染性病原体的患者进行隔离护理,以减少感染的传播风险。

护理人员需要正确佩戴防护装备,如口罩、手套、护目镜等,避免接触患者体液或分泌物。

4.患者营养与饮食护理:5.患者药物管理:感染科患者通常需要长期服用抗生素等药物,护理人员需要仔细核对医嘱并正确给药,确保患者按时、按量服药。

同时,护理人员还需要监测患者的药物反应和不良反应,并及时报告医生。

6.患者病情观察与监测:对于感染科患者,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并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

特别是对于发热、呼吸困难、意识改变等症状,要及时报告医生,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7.患者心理护理:感染科患者由于疾病的特殊性,往往需要更多的心理支持和关怀。

护理人员需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并提供相应的心理支持和安慰。

总结:感染科常见疾病的护理常规主要包括病房环境清洁与消毒、患者个人卫生护理、患者隔离护理、患者营养与饮食护理、患者药物管理、患者病情观察与监测以及患者心理护理等。

这些护理措施的目的在于保证患者的安全和康复,在护理过程中护士们需要严格遵守相关操作规范,确保患者得到最佳的护理结果。

护理常见病护理常规

护理常见病护理常规

护理常见病护理常规一、感冒护理常规感冒是由于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

常见的护理常规包括:1.休息:患者应保持充足的休息,减少活动,以促进身体的恢复和免疫功能。

2.饮食:饮食应以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为主,注重补充维生素C 和水分,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和冷饮。

3.保持室内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积尘和细菌滋生,有助于减轻症状和提高病情恢复速度。

4.出汗疗法:通过适当运动、穿着适合的衣物,促进身体的排汗,帮助排除体内毒素,缓解症状。

5.合理用药:按医嘱使用退热、清热、止咳、润喉等药物,遵循药物使用方法和剂量,避免滥用抗生素。

6.加强个人卫生:勤洗手,咳嗽时用纸巾或肘部遮掩口鼻,避免交叉感染,保持环境的清洁和卫生。

二、高血压护理常规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血压持续或者间歇性升高为主要特点的疾病。

常见的护理常规包括:1.饮食调理:低盐饮食,减少对钠盐的摄入,多食用新鲜蔬菜水果和高纤维食物,限制饮酒和咖啡因的摄入。

2.生活方式调整:戒烟限酒,避免精神紧张和压力过大,保持良好的心态,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

3.适量运动:根据医生的建议,适当参加有氧运动,例如快走、游泳等,有助于降低血压和改善心血管功能。

4.定期测量血压: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需要定期测量血压,了解自己的血压情况,并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调整和管理。

5.定期复诊:遵医嘱定期复诊,检查肾功能、心脏功能、血脂水平等,及时调整用药和治疗方案。

6.药物治疗:按医嘱规律使用抗高血压药物,不可随意减量或停药,如出现不适或不良反应应及时就医。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者胰岛素作用阻滞引起的慢性代谢性疾病。

常见的护理常规包括:1.饮食调理:合理安排膳食结构,低脂、低糖、高蛋白的饮食模式,避免暴饮暴食和长时间空腹。

2.注意血糖监测:定时监测和记录血糖水平,根据监测结果和医生的建议进行调整饮食和用药。

3.合理用药:按医嘱规律使用降糖药物或胰岛素,避免滥用和停药。

常见疾病护理常规

常见疾病护理常规

脑出血护理常规1、执行神经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昏迷者执行昏迷护理常规。

2、对病人及其家属进行入院宣教。

3、病房安静、整洁、空气清新,温度适宜,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减少搬动,侧卧位,头部垫高15-30度,放置冰袋以免再出血。

4、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意识、瞳孔变化并注意呕吐物及大小便颜色及量的多少,另外还要注意观察瘫痪肢体的变化情况,有异常时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5、对颅内高压,使用脱水剂病人,应注意观察水、电解质平衡情况,遵医嘱随时抽血检查,为治疗提供依据。

6、对烦躁不安,血压持续过高者,应适当降压,中枢性高热,每四小时测体温、脉搏、呼吸一次。

7、保持呼吸道通畅,定时拍背吸痰,有义齿时取出,呼吸困难时吸氧。

8、维持营养,有喝水或吞咽困难者,应该给鼻饲流质,昏迷病人前三日每日输液量为1500毫升,三天后可给鼻饲饮食,每日口腔护理三次,准确记录出入量。

9、保持床铺平整干燥,每1-2小时翻身一次,防止压疮发生。

10、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每日通风2—3次,每次0.5—1小时,防止发生呼吸系统感染。

11、肢体护理,保持肢体功能位,急性期后每日2—3次肢体及语言的功能锻炼,防止肌萎缩或肌强直。

12、针对病情进行心理护理及有关疾病方面健康宣教。

13、做好出院宣教,定期门诊随访。

脑梗塞护理常规1、执行神经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2、对病人及其家属进行入院宣教。

3、急性期卧床休息,取头低侧卧位。

4、严密观察神经系统的症状及体怔,注意有无新的梗塞发生,如突然失语,意识逐渐不清,瘫痪肢体加重等。

5、呼吸困难给低流量吸氧,定时拍背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

6、使用血管扩张剂时,应注意观察血压变化,应用抗凝药时,注意观察皮肤、黏膜、大小便、呕吐物有无出血现象。

7、保持床铺平整干燥,定时翻身,防止压疮发生。

8、瘫痪肢体保持功能位,每日对瘫痪肢体进行功能锻炼,失语者进行语言功能锻炼。

9、针对病情进行心理护理及有关疾病方面健康宣教。

10、做好出院宣教,尤其嘱病人出院后坚持语言和肢体功能锻炼冠心病护理常规1、执行循环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第一部分总论第一章一般护理常规第一节入院护理常规第二节出院护理常规第二章级别护理常规第一节特别护理常规第二节一级护理常规第三节二级护理常规第四节三级护理常规第三章症状护理常规第一节高热护理常规第二节惊厥护理常规第三节休克护理常规第四节昏迷护理常规第五节咯血护理常规第四章急救护理常规第一节中暑护理常规第二节触电护理常规第三节中毒护理常规第四节溺水及窒息护理常规第五章麻醉护理常规第一节全麻护理常规第二节腰麻及硬膜外麻醉护理常规第三节低温麻醉护理常规第二部分专科护理常规第一章内科疾病护理常规第二章外科疾病护理常规第三章妇产科疾病护理常规第一节生理产科护理常规第二节病理产科护理常规第三节新生儿护理常规第四节妇科护理常规第四章五官科疾病护理常规第三部分常见疾病中医护理常规第一部分总论第一章一般护理常规第一节入院护理常规1、病房护士接到入院通知后,根据病情准备床位及物品,对急诊及危重病人,应根据病情,做好相应的抢救准备。

2、病房护士应及与处置室护士做好交接工作,并主动热情地接待病人,送到指定床位。

3、责任护士首先应做好自我介绍,并为病人及家属做入院介绍。

(1)介绍主管医师及相关护理人员。

(2)介绍住院规则及有关病室制度。

(3)协助病人及家属熟悉病室环境及同室病人。

4、建立病历、诊断卡、床头卡,测T、P、R、BP、身高、体重,做好相应记录。

5、通知主管医师检查病人,并及时执行医嘱。

6、主动了解病情及病人心理状态、生活习惯等,并在24小时内完成入院评估,拟定护理计划及措施并实施,进行相关的健康教育。

7、入院后每日测量T、P、R3次并记录,正常者改为每日2次,如果发生病情变化,应随时监测生命体征。

做好因时制宜护理,每日询问大便次数1次并记录,每周测量体重、血压1次并记录。

8、严密观察神志、面色、舌象、脉象变化,做好辨证施护。

9、重症入院病人遵医嘱建立重症记录单,密切观察病情并详细记录。

10、入院后,遵医嘱及时留取各种化验标本,协助病人做好各项检查。

第二节出院护理常规1、护士根据出院医嘱,预先通知病人及家属做好出院准备工作。

2、出院前对病人进行全面评估。

根据病情及具体情况实施具有个体化的出院指导,告之注意事项,征求病人意见,填写意见卡等。

3、护理人员根据医嘱停止病人的治疗,注销各类卡片并整理病历。

4、指导家属办理出院结帐手续。

5、护士接到出院结算单后,协助病人整理物品,收回并清点医院物品。

告之病人出院所带药物的服药方法等,送病人离开病区。

6、清理、消毒床单位,如死亡病人或传染病人出院,根据病情进行终末期消毒处理。

7、铺好备用床,准备迎接新病人。

第二章级别护理常规第一节特别护理常规(一)指征1、病情危重,随时需要抢救的病人。

2、复杂的大手术或新开展的大手术。

3、各种严重创伤。

(二)护理常规1、绝对卧床,设专人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备齐急救药品、器材,保证抢救物品性能良好。

2、制定护理计划,遵医嘱设重症护理记录单,根据病情严密观察生命体征,舌质、舌苔、脉象做好辨证施护,并做好记录。

准备记录液体出入量,注意保持水电解质平衡。

3、认真细致地做好各项基础护理及生活护理,保持口腔及皮肤清洁,定时翻身,严防并发症,确保病人安全。

第二节一级护理(一)指征1、病重、病危、各种大手术后及需要严格卧床休息,生活不能自理者。

2、各种内出血、高热、昏迷、肝、肾功能衰竭者。

(二)护理常规1、病人应严格卧床休息并做好周密细致地各项生活护理。

2、注意观察病人心理情绪变化,做好心理护理。

3、根据病情制定辨证护理计划,书写护理病历。

4、视病情变化随时巡视病人,密切观察病情及舌质、舌苔、脉象变化,定时测量T、P、R、BP,观察用药后反应及效果并做好记录。

备好各种抢救物品及药品。

5、加强基础护理,保持病室安静、整洁、空气新鲜,防止交叉感染。

第三节二级护理(一)指征1、病人急性期症状消失,大手术后病情稳定,但仍需卧床休息及生活不能自理者。

2、年老体弱或慢性病不宜过多活动者。

3、一般手术后或轻型先兆子痫等。

(二)护理常规1、卧床休息,根据病情可在床上或室内活动。

2、视病情1~2小时巡视病人1次,观察病情和特殊治疗或用药后反应及效果。

3、制定并实施护理计划及健康教育计划,做好恢复期护理。

4、根据病情变化,一般每日测T、P、R2~4次。

5、给予必要的生活护理及协助病人做好基础护理。

第四节三级护理(一)指征1、一般慢性疾病,生活能自理者。

2、手术前检查准备阶段的病人。

3、各种疾病术后、恢复期或即将出院的病人。

(二)护理常规1、按时巡视病房,每日测量T、P、R2次,了解病人病情及心理状态,适时做好心理护理。

2、督促遵守院规,保证休息,注意病人饮食,给予健康指导。

3、根据病情指导病人实施功能康复训练。

第三章症状护理常规第一节高热护理常规1、执行一般护理常规。

2、保证病人充分休息,重度高热病人应绝对卧床休息,给予舒适卧位。

3、病室保持适宜的温、湿度,定时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洁。

4、给予高蛋白、丰富维生素、适量碳水化合物、低脂肪的流质、半流质饮食。

做到少食多餐。

5、每4小时测体温1次,物理降温后半小时测体温,待体温恢复正常3日后,每日测量2次,注意脉搏、呼吸的变化。

6、增加水的摄入量,鼓励病人多饮水达每日3000ml,根据医嘱给予静脉补液。

7、保持口腔清洁,必要时给予特殊口腔护理。

8、超高热病人应给予物理降温。

9、注意发热规律、特点及伴随症状,出现惊厥应及时处置,出大汗时应防止虚脱。

第二节惊厥护理常规1、执行一般护理常规。

2、保持病室安静、光线适宜。

3、做好心理护理,减少诱发因素和刺激。

4、惊厥发作时,保持呼吸道通畅,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吸。

5、必要时用开口器、压舌板缠纱布垫于上、下磨牙间,防止舌咬伤。

6、根据病情给予氧气吸入。

7、密切观察神志、瞳孔、生命体征的变化。

8、根据医嘱及时给予镇静、抗惊厥药物。

9、做好安全防护,加床挡,抽搐时肢体给予适当约束,防止坠床和外伤。

10、昏迷病人执行昏迷护理常规。

11、依据原发病执行相应护理常规。

第三节休克护理常规1、执行一般护理常规。

2、给予休克卧位,注意保暖。

3、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相应氧疗。

4、建立适当数量静脉通道,保证静脉通畅,使用升压药者注意输液处皮肤情况。

5、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病情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做好重症监护记录。

6、留置尿管,监测尿量。

必要时监测每小时尿量。

7、必要时,做好血液动力学监测。

8、随时备好抢救物品及药品。

9、采用静脉插管者,执行相关护理常规。

第四节昏迷护理常规1、执行一般护理常规。

2、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肺部感染,必要时给予氧气吸入。

3、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神志并做好记录。

4、迅速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给予各种药物。

5、准确记录24小时液体出入量。

6、做好皮肤护理,按时翻身,防止褥疮发生。

做好眼部护理,眼睑不能闭合者用纱布遮盖眼部。

7、做好安全防护,加设床挡。

8、做好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避免感染。

9、根据医嘱给予胃肠内或胃肠外营养,保持水电解质平衡。

10、除去假牙及饰物,交其家属或代为妥善保存。

第五节咯血护理常规1、执行一般护理常规。

2、让病人绝对卧床休息,保持环境安静。

3、做好心理护理,缓解病人紧张、恐惧心理。

4、给予温凉易消化饮食。

5、密切观察,记录咯血量、颜色。

6、大咯血病人头偏向一侧,防止误吸及窒息。

7、密切观察窒息先兆,一旦发生窒息立即进行抢救,保持呼吸道通畅。

8、大量咯血者,应立即建立静脉通道。

遵医嘱给止血药及补充血容量。

第四章急救护理常规第一节中暑护理常规1、置病人于室温22~25℃阴凉通风房间,解开衣服,准确测量体温。

2、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

3、建立静脉通道,保持静脉通畅。

备好4℃葡萄糖盐水、冬眠合剂等抢救用药。

4、必要时遵医嘱给予冷水擦浴或冰袋物理降温,体温降至38℃时停止物理降温。

5、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神志、皮肤颜色、温度、湿度、尿量及出汗情况。

6、日射病病人头部放置冰袋或使用冰冒。

7、昏迷病人或接受冬眠治疗者,注意保持皮肤干燥、翻身,预防褥疮。

8、躁动病人,病床加床挡或使用约束带,保证安全。

第二节触电护理常规1、观察病人生命体征、神志、瞳孔的变化,呼吸、心跳停止者立即行心肺复苏,电除颤,立即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给强心药等。

2、清理呼吸道,保持呼吸道通畅,充足地供氧。

3、心电监护者至少连续观察24小时,便于及时发现,纠正心律失常。

4、局部创面严格消毒,无菌包扎。

注意受伤部位血运,肢体的颜色、皮温及气味。

5、留置尿管者,应准确记录出、入量。

6、加强复苏后生命体征监测,对昏迷病人严格执行昏迷护理常规。

7、躁动时使用约束带、加床挡。

8、注意做好解释,消除家属和病人的恐惧。

第三节中毒护理常规1、详细询问病人及陪同人员,毒物种类、剂量、中毒的途径及时间。

2、休克病人采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清除口腔、咽部、鼻腔分泌物、呕吐物;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吸氧;心跳、呼吸停止者,立即执行心肺复苏护理常规。

3、彻底清除体表毒物,脱去被毒物污染的衣物,用微温水清洗体表、头发、皮肤皱褶、甲缝,禁用热水。

4、胃肠道中毒者尽早使用催吐、洗胃、导泻等方法清理胃肠道毒物,洗胃过程应注意呼吸的变化,洗胃病人注意保暖。

腐蚀性毒物禁止洗胃。

5、留取呕吐物、洗胃液或血液标本及时送检,做好毒物鉴定。

6、密切观察血压、心率、呼吸、神志、瞳孔及尿量的变化,每15~30分钟记录1次。

7、根据中毒物的不同,遵医嘱给予相对应的解毒剂,注意观察药物反应并记录用药后反应。

8、随时注意排泄物(呕吐物、尿、大便)的性状、颜色、气味,有异常时及时送检。

9、神志不清或惊厥者,要有专人护理,加床挡,必要时使用约束带,防止坠床,昏迷者执行昏迷护理常规。

10、注意保护病人的隐私,安慰、体贴病人,给予同情、理解,还应避免病人独处,防止有自杀可能。

第四节溺水及窒息护理常规1、迅速控水。

呼吸心跳停止者,立即行心肺复苏。

清理呼吸道及口、鼻内污物或分泌物,防止舌后坠。

2、建立静脉通道,掌握输液速度,防止心衰。

3、及时取血标本,监测血气及生化变化,发现异常及时协助医生处理。

4、留置尿管者,准确记录出入量。

5、胃肠减压,吸出胃内容物。

6、体温过低,采取复温措施。

7、如有外伤、骨折严格执行相关护理常规。

8、昏迷病人,严格执行昏迷护理常规,注意定时翻身、拍背。

第五章麻醉护理常规第一节全麻护理常规1、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专人护理至清醒。

2、给予氧气吸入。

3、每15~30分钟测BP、P、R1次,并记录至清醒、生命体征稳定。

4、随时准备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

5、保暖及防止意外发生。

6、评估并及时解决出现的护理问题。

第二节腰麻及硬膜外麻醉护理常规。

1、评估病人对麻醉产生的心理问题,针对性的予以解决。

2、针对可能出现的护理问题进行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