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类、脂类、蛋白质

合集下载

七大营养素

七大营养素

作用: (1).辅助蛋白质、糖类、脂肪的新陈代谢。 (2).维护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称为精神维生素。B1、B6、B12在神经 传导中起着重要作用,叶酸降低婴儿神经管畸形的发生。 (3).维护造血机能:B6是血红素合成辅酶,B12促进红细胞合成,叶酸 促进血红蛋白合成。 (4).维护健康的皮肤:B2缺乏出现舌炎、皮炎,烟酸缺乏出现癞皮病。
(1).消化不良、有口臭。 (2).生活紧张、压力大。 (3).孕妇和乳母。 (4).吸烟、饮酒、吃垃圾食品者。 (5).病人。
食物来源: 1、深绿色蔬菜、小麦胚芽、全谷类食物、蛋黄、肝脏; 2、人体自 身产生(体内有益菌)。
五、矿物质 1.概述: 矿物质是指人体必需的矿物质营养素。人体不能合成,必须由膳食摄入, 用量少但生理作用很大,缺乏就会有相应的症状。 矿物质分为: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常量元素:每日需要在100mg以上,包括钙、镁、钾、钠、氯、硫等。 微量元素:铁、铜、锌、锰、硒等。
[锌] 人体内含锌总量为2-2.5克,分布于人体所有组织和器官中。 作用: (1).促进生长发育。 (2).促进性器官和功能的正常发育。 (3).维持生物膜结构和功能,减少毒素吸收,增加记忆。 (4).参与构成味觉细胞。
缺乏症状: (1).生长迟缓,性发育障碍。 (2).记忆力下降。 (3).味觉迟钝,食欲不好,偏食挑食。
三、糖类 (五谷杂粮)
1、作用 (1)提供能量。主要是提供能量,并可以以糖原的形式储存能量,储存 的能量一般在1200千卡左右,即一天的基本能量。人体的60-70% 能量靠糖类提供。 (2)构成人体组织。如糖蛋白、核糖、糖脂等。 (3)保护肝脏解毒。肝糖充足时,肝脏对乙醇、砷等有较强的解毒作用。 2.概述: 糖类即碳水化合物。(五谷杂粮) 糖类分单糖、双糖、多糖。 (1) 单糖是糖类的基本单位,能被人体直接吸收和利用,常见的食物中 有葡萄糖、果。 (2) 双糖是两个单糖组成,常见的有蔗糖、麦芽糖、乳糖。双糖基本上 能被人体全部吸收和利用。 (3) 多糖是由多个单糖分子构成的化合物,主要指食物中的淀粉、膳食 纤维。 多糖需要经过淀粉酶分解之后才能被人体吸收和利用。多糖中的纤维素因 人体内没有纤维酶而不能被人体吸收和利用。

人体需要的几大类营养包括维生素

人体需要的几大类营养包括维生素

人体需要的几大类营养包括:糖类、脂类、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等。

【糖类】首先强调一点,这里提到的糖类决不仅仅局限于日常以为的蔗糖,而是范围很广的一个群体。

糖是一种碳水化合物,它们的结构大多为(CH2O)n。

其中C就是碳,H2O是水的分子式。

这也是他们被称为碳水化合物的原因所在。

糖可以分为四大类:单糖(葡萄糖等),寡糖(蔗糖、乳糖、麦芽糖等等),多糖(淀粉、纤维素等)以及糖化合物(糖蛋白等等)。

可以看到,糖类物质包括的不只有蔗糖,还有作为主食之一的淀粉(面粉,米饭的主要营养成分)也属于糖类。

对于正常人来说,糖类是一种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

肌肉组织的营养来源主要是糖类而不是脂肪物质。

而且单糖对于体弱的病患来说则是最主要最快捷的营养来源,这正是医院里为无法进食的病人输葡萄糖的原因。

糖类食物可提高人体的血糖水平,并向肌肉供能。

多糖食物能够向脉搏率达到每分钟120-150次的中等运动程度的运动员提供直接的能量。

糖类还可使身体更有效地利用蛋白质,并有助于保持体内适宜的酸碱平衡。

【脂类】脂类更多的营养价值在于它是机体代谢所需能量储存运输的主要方式,与糖类所提供营养的区别主要体现在被利用的快慢上。

显而易见的,没有人身上会有许多糖类物质作为能量储存,反而如果血糖浓度过高还是一种病态——糖尿病,而几乎所有人都会有多余的脂肪组织,在需要的时候,这些脂肪可以被利用来“燃烧”产生人体所需能量。

女性个体较多的脂肪往往是为了储存生育下一代时所需的能量。

但是过多食用高脂肪食品,往往会引起各种疾病,如脂肪肝、肥胖症等等。

西方人的饮食结构比较单一,多是高脂肪的食品(烤肉、汉堡、牛奶等等),所以相对肥胖的人要比中国多得多,从而各种所谓“富贵病”的发病率也往往高于中国。

一般来说,多食用植物油(如花生油)比多食用动物油对人体更有好处。

【蛋白质】蛋白质在常人印象中,恐怕最容易联系到的是鸡蛋蛋清、豆奶、豆腐等食品了。

那么实际上这些食物提供给人体的蛋白质都有什么作用呢?蛋白质在人体内是一种极其重要的物质,几乎所有的生命活动都需要蛋白质的参与:不只是细胞的骨架,基因的载体DNA(脱氧核糖核酸)也需要它作为支撑骨架;所有的DNA的复制、基因的表达大多需要蛋白质来催化(这里的蛋白质叫作酶),而基因的表达产物也是蛋白质,不同的基因产生不同蛋白执行不同的生命功能,可以说,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

简述糖脂和蛋白质的营养功能

简述糖脂和蛋白质的营养功能

简述糖脂和蛋白质的营养功能
糖脂和蛋白质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必需的三大营养素之一。

它们不仅是人体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人体内许多生化反应不可或缺的物质,对人体的生命活动和健康状况有着重要的影响。

糖类是人体最重要的能量来源,它们可以被身体分解成葡萄糖,从而提供给身体所需的能量。

糖类的主要来源是含有淀粉质的食物,如米、面、面包、土豆、玉米等。

此外,水果、蔬菜和甜食等也是糖类的重要来源。

适量的糖类能够维持身体的正常代谢,增加身体的能量储备,提高身体的免疫力。

但是,过量的糖类摄入会导致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健康问题。

脂类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之一,可以为身体提供能量、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和构成细胞膜等。

脂类的主要来源是植物油、动物油、肉类、蛋类等。

脂类的摄入量应该适量,过多的脂肪会导致肥胖、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等健康问题。

但是,适量的脂类摄入可以帮助身体吸收脂溶性维生素,维持正常的神经系统和免疫功能。

蛋白质是人体组织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人体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

蛋白质的主要来源是动物食物,如肉、鱼、奶、蛋等,还可以从豆类、谷类中获取。

蛋白质对身体的作用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构成身体的骨骼、肌肉、皮肤、器官等组织;二是参与身体内的代谢和酶反应;三是提供能量。

蛋白质的摄入量应该适中,过多
的蛋白质会对肾脏造成负担,同时也容易导致肥胖等健康问题。

糖脂和蛋白质对人体的生命活动和健康状况有着重要的影响。

我们需要合理地摄入这些营养素,以保证身体健康和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同时,我们也需要注意适量控制这些营养素的摄入量,以避免患上各种健康问题。

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

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

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本周讲述的是三大营养物质:糖类、脂类、蛋白质在体内的代谢过程和相互关系,以及三大营养物质代谢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糖类代谢中,讲述食物中的糖类经过消化被吸收到体内后,所发生的三种变化。

食物中的脂类主要是脂肪,还有少量的磷脂和胆固醇,讲述了脂类的利用和脂肪肝的形成。

蛋白质的利用极为广泛,讲述了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及氨基酸的两种重要代谢的代谢过程,并总结了三种物质的相互转化关系。

同时在此基础上要掌握人体健康与代谢途径、转化的关系。

学习重点:1. 糖类、脂类和蛋白质的代谢。

掌握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过程2. 熟悉糖类、脂类和蛋白质三者之间的转化关系3. 三大物质代谢的意义4. 糖代谢的基本过程学习难点:1. 糖类、脂类和蛋白质的代谢过程2. 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关系3. 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意义学习过程:绿色植物能通过光合作用转化、固定能量,合成有机物,所以被称之为“自养”。

人和动物必须直接或间接地依存于绿色植物才能保证自身的能量供应和物质供应。

(一)营养物质的种类:七大营养物质:糖类、脂类、蛋白质、水、无机盐、维生素、纤维素(其中,纤维素属于糖类,但不被人和多数动物消化。

纤维素对于人体而言可以促进胃肠蠕动,对预防结肠癌等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六大生命必需要素外,纤维素被称为第七营养元素)。

(二)糖类的代谢:1. 食物中的糖类绝大部分是淀粉,还有少量的蔗糖、乳糖等。

2. 糖的消化吸收:主要发生三种变化:第一. 一部分随血液运往全身各处,被氧化分解利用。

第二. 一部分被合成糖元物质储存起来。

第二. 除以上变化外,多余葡萄糖转变成脂肪和某些氨基酸。

葡萄糖在体内的变化:(三)脂类代谢:1. 食物中的脂类:主要脂肪(甘油三脂)少量磷脂(卵磷脂,脑磷脂)、胆固醇2. 脂肪的消化吸收:脂肪吸收形式:甘油、脂肪酸。

运输:大部分被吸收后,在肠上皮细胞内重新合成甘油三脂,再被分泌出来进入中央乳糜管,经淋巴循环,进入静脉,随血液循环到达全身各组织器官中。

三大营养物质代谢

三大营养物质代谢

【自学导引】一、三大类物质的代谢1.糖类代谢2.脂类代谢3.蛋白质代谢二、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关系1.糖类、脂类和蛋白质是可以转化的思考:家畜饲养富含糖类的饲料可以育肥,说明糖类可以转化为脂肪。

2.糖类、脂类和蛋白质之间的转化是有条件的。

思考:只有在糖类供应充足的情况下,糖类才有可能大量转化为脂类,说明糖类可以大量转化为脂肪,而脂肪却不能大量转化为糖类。

3.糖类、脂类和蛋白质之间还相互制约着。

思考:三大类营养物质在人和动物体需要能量时,氧化分解供能的顺序是糖类、脂类、蛋白质。

三、三大营养物质代谢与人体健康1.糖类代谢与人体健康2.脂类代谢与人体健康3.蛋白质代谢与人体健康【思考导学】1.猪的育肥阶段,增加富糖类的饲料,可在短时间内催肥长膘,为什么?答案:在猪体内糖类可以大量转化成脂肪。

2.空腹喝牛奶,为什么营养价值会降低?答案:空腹喝牛奶时,因人体急需能量,氨基酸会通过脱氨基作用被氧化分解放能。

3.用蛋白质饲养患人工糖尿病的狗,经检测随尿排出的葡萄糖会大大增加,为什么?答案:蛋白质能够转变成葡萄糖。

4.偏食的人为什么会导致营养不良?答案:因人体所需的必需氨基酸只能从食物中获得,偏食会导致人体内氨基酸的种类不齐全,进而影响蛋白质的合成,故会导致营养不良。

【学法指导】1.掌握糖元的有关问题糖元是由许许多多葡萄糖组成的大分子多糖,它微溶于水,能通过氧化分解或酵解而迅速释放能量。

糖元除由葡萄糖合成以外,其他单糖如果糖、半乳糖等也能合成。

由单糖合成糖元的过程,就叫糖元的合成。

糖元的合成主要在肝脏和肌肉中进行。

糖元还可以由非糖物质如甘油、丙酮酸、乳酸、某些氨基酸转变而成。

由非糖物质转变成糖元的过程,就叫糖元的异生作用。

糖元的异生作用发生在肝脏中。

上述两个过程可以图解如下:糖元是一种可以迅速利用的贮能形式(脂肪虽然贮能最多,但不像糖元那样能被迅速利用)。

因此,糖元的合成和异生作用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

当大量的食物经过消化,其中的葡萄糖被陆续吸收入血液以后,血糖含量会显著地增加。

糖类、脂类、蛋白质

糖类、脂类、蛋白质

pK2=8.95
NH2
pK3=10.53
Lys++
Lys+
Lys±
Lys-
pI
8.95+10.53 2
9.74
(06年联赛)40.赖氨酸有3个pK值,pKl=2.1;pK2=9.0; pK3=10.5;赖氨酸的pI为
A.2.2 B.5.55 C.6.3 D.9.75 E.10.5
【参考答案】D 解析:氨基酸的解离特点是羧基解离度大于氨基,且 解离常数逐渐增大,pI=两性离子两侧pK的算术平均 值。赖氨酸含两个—NH2,所以,pK1(-COOH)为 2.1 ,pK2(-NH2)为9.0,pK3(-NH2)为10.5。 pK2 和pK3是两性离子两侧的pK。
天然氨基酸几乎都为L型。
(四)氨基酸的分类:
极性氨基酸
1.按侧链区分:
非极性氨基酸
2.按人和动物能否合成: 必需氨基酸(体内不能合成,必需通过食物摄取) 非必需氨基酸(体内通过转氨基等过程能合成) 必需氨基酸共8种:
赖氨酸(Lys) 色氨酸(Trp)
苯丙氨酸(Phe)亮氨酸(Leu)
异亮氨酸(Ile) 苏氨酸(Thr)
五碳糖和六碳糖等在溶液中大多不成上述的链式,
而成环式结构。
半缩醛碳原子或异头碳原子
-OH半缩醛羟基
分子内亲核 加成
透视式环状结构
(五)单糖的镜像异构体:
两个异构体的构象如同物体与镜中的像的关系。
天然葡萄糖都为D型,但由于第一位C(异头碳) 上—OH空间可存在于两个位置,从而又派生出两个 异构体。
三.多糖:
1.淀粉:植物细胞中储存态的糖。
通式: (C6H10O5)n n为α—D-G的数目 分类:
直链淀粉:G以1-4糖苷键连接,不分支,卷曲为螺旋形。

糖、脂类、蛋白质三大物质代谢的关系

糖、脂类、蛋白质三大物质代谢的关系
1.血糖含量与疾病
正常情况下,糖的来源和去路相对平衡,保持血糖相对稳定,含 量为80~120 mg/dL。
血糖含量
疾病症状
治疗(预防)措施
<60 mg/dL
低血糖早期症状
口服糖
<45 mg/dL
低血糖晚期症状
静脉注射糖
>130 mg/dL
高血糖
口服降糖药物
>160 mg/dL
糖尿病、糖尿
注射胰岛素
23
而脂肪酸几乎不能转变为糖。
20
三大营养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
(2) 糖类和蛋白质之间的转化关系 ② 所有氨基酸可转化为糖类 ① 糖类只能转化为12种非必需氨基酸
21
三大营养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
(2) 蛋白质和脂质之间的转化关系 ① 氨基酸可大量转化为脂肪 ② 脂肪不能直接转变为氨基酸
22
三大物质代谢与人体健康
第十五章 糖、脂类、蛋白质 三大物质代谢的关系
1
一、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
水分 无机盐 维生素
蛋白质 糖类 脂肪
有机或无机小分子可以被人体直接吸收
有机大分子,必须经过消化形成有机小分子才能 被人体吸收
吸收
食物的消化产物,水和无机盐等,通过消化管粘 膜上皮细胞进入血液和淋巴的过程。
2
2.消化系统—消化道、消化腺与消化酶
2.脂质代谢与疾病
疾病名称
原因
预防治疗措施
肥胖症
供能物质摄入多,消耗少, 遗传或内分泌失调
控制饮食 加强锻炼 就医治疗
高血脂
血浆中脂质含量过高
合理控制膳食 脂质物质摄入
脂肪肝
肝功能不好,磷脂等合成减 少,脂蛋白合成受阻,使脂 肪在肝脏中堆积
合理膳食 控制能量摄入

《糖类、脂类、蛋白质》课件

《糖类、脂类、蛋白质》课件
食品。
保湿剂
糖类具有较好的保湿性能,如淀粉 、果胶等,常用于食品的保鲜和加 工过程中保持水分。
增稠剂
糖类中的一些多糖类物质,如淀粉 、果胶等,可以作为增稠剂,提高 食品的粘稠度和口感。
脂类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01
02
03
食用油脂
脂类是食品工业中重要的 食用油脂来源,如动物脂 肪、植物油等,用于烹饪 和食品加工。
脂肪是体内最有效的储能物质 ,当体内能量需求增加时,脂 肪可以被氧化分解并释放出所
储存的能量。
维持体温
脂肪在体内可以起到隔热和保 温的作用,有助于维持体温。
保护内脏器官
脂肪可以填充在内脏器官周围 ,起到保护作用。
参与细胞膜构成
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 ,对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具有重
要作用。
脂类的来源与摄入
04
三大营养素的相互关系 与平衡
糖类、脂类、蛋白质的相互转化
糖类与脂肪的相互转化
当血糖浓度过高时,葡萄糖可将其中的特殊化学键转移给脂肪生成甘油三酯,这个过程称 为糖解作用。在饥饿或运动时,脂肪可将其中的甘油三酯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再通过糖 异生作用生成葡萄糖,满足机体对能量的需求。
糖类与氨基酸的相互转化
03
蛋白质
定义与分类
定义
蛋白质是生物体内重要的组成成分,是构成细胞和组织的主要物质之一,也是 生物体中不可或缺的活性物质。
分类
根据蛋白质的来源和组成,可以分为动物性蛋白质和植物性蛋白质。动物性蛋 白质主要来源于肉类、蛋类、奶类等,而植物性蛋白质主要来源于豆类、坚果 、种子等。
蛋白质的生理功能
维持生命活动
起酥油
起酥油是一种特殊的脂类 ,常用于糕点、饼干等食 品的制作,能够改善口感 和质地。

营养基础

营养基础
3.碳水化合物在人体中的生理功的形式被吸收利用。葡萄糠在体内能迅速被氧化并提供(释放)能量。每克碳水化合物在人体内氧化燃烧可放出4千卡热能。热能是人体维持基础代谢所必需的能量,对机体在完全休息状态下的内部生理活动(如呼吸运动,心脏跳动、肠胃蠕动等),对从事脑力和体力劳动所消耗的能量进行补充,维持正常体温,以及促进生长发育都有重大作用。
2.脂肪在人体中的生理功能:脂肪提供和贮存能量:人体每日所需热量大约有25%-30%是由摄入的脂肪产生的。脂肪还是人体内贮存能量的仓库。体内营养过多时,过剩的糠、蛋白质等可变成脂肪存贮起来,容易导致肥胖。脂肪保护重要的人体器官,对人体的一些重要器官起着支撑和固定的作用,比如对肾和心脏等起着固定其位置的作用。脂肪有防寒作用,人体皮下脂肪层是一种较好的绝缘物质,可以保持人体的正常体温。脂肪在人体胃内停留时间较长,因此摄入含脂肪高的食物,可使人有饱腹感,不易饥饿。脂肪还能协助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如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及胡萝卜素等,必须溶解在脂肪中,才能被输送和吸收。人体对脂肪酸摄入量的原则,要做到合理搭配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来源。
4.矿物质(无机盐) 在人体中的生理功能:存在于人体中的各种元素中,除碳、氢、氧和氮主要以有机物形式出现处,其余各种元素统称为矿物质,又名无机盐,或称灰分。在人的机体组织中有着重要且不同的生理功能:构成机体组织:如钙、磷、镁是骨骼和牙齿的重要成分,磷、硫是构成蛋白质的成分;维持酸碱平衡;维持神经肌肉兴奋性;组成某些特殊物质;输送氧。矿物质(无机盐)在机体内有着重要的生理功能,机体内每天都有一定数量的无机盐通过各种途径排出体外,因此必需通过膳食加以补充。(1)含钙丰富的食物:钙的食物来源比较丰富。动物性食物中的奶类含钙量丰富,每100克里含有120毫克的钙。虾、蟹、蛤蜊和蛋类也含有较多的钙。植物性食物的绿叶菜和豆类及其制品也是钙的重要来源。(2)含磷丰富的食物:磷在人体内的含量仅次于钙,居无机盐含量的第二位,约为成人体重的1%。体内含量占第六位。据测定,磷在人体内含量为650克左右。磷于骨骼生长、牙齿发育、肾功能和神经传导都不可缺少。60千克体重的正常人含磷总量约为600克,其中85%分布在骨骼和牙齿,其余15%公布在软组织和体液中。人体所需磷一般不必特殊供给,只要在日常饮食中注意多食用一些富含钙、磷的食物,完全可以满足人体对钙、磷的需要。如果人体缺钙,也可导致缺磷。(3)含铁丰富的食物:铁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在人体内有重要的物理功能。人体若长期缺铁或铁的吸收受到限制,就会产生缺铁性贫血。缺铁性贫血是世界上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因此,人们应特别注意在日常饮食中多食用含铁量丰富的食物,以利补充人体所需的铁,减少疾病,保持身体健康。(4)含碘丰富的食物:碘是最先被确认为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对人体营养极为重要,健康的成人体内,总共含有15-20毫克的碘。其中70%-80%存在于甲状腺。我国营养学会1988年所提供的营养素供给量标准中,人体对碘的要求是:成年人每日的适宜碘量为150微克,人体内碘缺乏对人体影响很大。(5)含锌丰富的食物:锌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与人类遗传和生命活动有密切关系,所以,人们把锌誉为“生命的火花”,可见其作用的重要。锌对处于正在生长发育旺盛期的婴儿、儿童和青少年有重要作用。儿童铠锌可导致生长以育不良,严重时可出现缺锌性侏儒症。孕妇缺锌,可使胎儿中枢神经畸形,婴儿脑发育不全,智力低下等。(6)含钾丰富的食物:钾占人体无机盐的5%,是人体生长和发育必需的元素。长期缺钾则引起细胞变性、萎缩。增加钾的摄入量还可以有效地减少高血压患者后代的高血压病。我们需要注意的是,日常饮食中,钾 、钠应保持平衡,比例大约为2:1,就是说,人体每日需要4克钾,钠的摄入量应该是2克。如钠摄入量过高,超过这一正常比例,就会导致机体缺钾。(7)含钠丰富的食物:钠是食盐的成分,人体缺乏钠或过多均会引起许多疾病。钠可以维持血压,调节细胞外液容量和水分。并对肌肉运动、必血管功能及能量代谢都有影响。钠还能维持酸碱平衡。(8)含镁丰富的食物:镁是构成人体重要无机盐的成分之一。1/2以上的镁在人体的骨骼内。镁能控制神经与肌肉交接处神经纤维的冲动传导,制止骨骼肌的兴奋和收缩,使肌肉放松,以利消除抽搐。还可阻止大脑和全身血管痉挛,降低血压,减轻头颅内部的压力,改善大脑缺氧状态,增加肾脏血流量和悄的排泄量。人体如果缺镁,可导致神经紧张、情绪不稳、肌肉活动力和耐力下降。所以特别是长期参加体育运动的人,每天要补充300毫克镁的维持量。(9)其他矿物质在人体中的生理功能及食物来源:钴、锰、硒、铜、铬、氯、氟、钼等矿物质,也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对人体的生命活动也有生理作用,在人的饮食中也宜注意补充,防止因缺少那一种而给人体健康带来影响。钴的生理功能及食物来源:钴在人体中是以维生素B12的特殊结合形成发挥作用的。钴的食物来源是蛤肉、小羊肾、火鸡肝、小牛肾、牛肝、牛胰、猪肾和其他脏器。锰的生理功能及食物来源:锰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对骨骼发育有影响。缺锰会使男性精子减少,性欲减退和不育;锰是体内多种酶的组成成分,又是酶的激活剂;锰还参与糖、脂肪、蛋白质的代谢。锰缺乏时,会使人体生长发育受到影响。锰的食物来源主要有糙米、米糠、河蚌、核桃和麦芽等。硒的生理功能及食物来源;硒是人体新陈代谢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硒参与人体免疫功能的维持;促进机体的生长和繁殖;保护心血管和心肌的健康,能降低心血管病的发病率;保护视觉器官的健全功能和视力等。硒的食物来源主要有芝麻、动物内脏、大蒜、蘑菇、海米、鲜贝、淡菜、金针菜、海参、鱿鱼、苋菜等。铜的生理功能及食物来源:铜是铁的助手。铜对于血红蛋白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铜缺乏或代谢异常可引起疾病,如缺铜性贫血、肝豆状核变性。婴儿自母体获得一定量的铜,但仅能维持6个月。由于人奶、牛奶中铜含量均较低,所以婴儿易发生铜缺乏。铜的食物来源有:动物肝脏、紫菜、黄豆、核桃仁、花生仁、虾类等。铬的生理功能及食物来源:铬在人体内主要起潜在性胰岛素作用,铬与脂肪代谢有关,有降低血清胆固醇的作用。铬的良好食物来源有肝、牛肉、面包、蛋类等。钼的生理功能及食物来源:人的牙釉质中含有丰富的钼,钼可增强氟的作用,降低龋齿的发病率。钼的主要食物来源是与地区土壤的含钼量有关,主要在动物内脏、肉类、豆类、叶类蔬菜、全谷类、麦芽、酵母及奶制品中。氯的生理功能及食物来源:氯是人体必需的一种元素,在人体内主要功能是合成胃酸,调节渗透压,也能维持酸碱平衡。含氯丰富的食物有酱油、虾米、菠菜、茼蒿、雪里蕻、榨菜、芹菜、茴香等。氟的生理功能及食物来源:氟主要分布在骨骼和牙齿中,其生理功能主要是预防龋齿和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其主要食物来源是海味和茶叶,如沙丁鱼、虾、大马哈鱼等。5.维生素在人体中的生理功能及来源:维生素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要素。维生素有其独特之处;维生素在人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的数量不能满足人体的需要,必须从食物中获利机体对维生素用量极少即可满足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需要,但绝对不可缺少。人们在日常饮食中要重视维生素的不断补充,因为维生素缺乏是引起人类疾病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人体对维生素需求量不大,但绝对不可缺少。体内维生素缺乏,会导致物质代谢障碍,影响正常生理功能,严重的还会由此而引起病症。几种主要维生素的功用及其缺乏症、过多症及补充来源见下表: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A功用:保护眼睛、保护其他上皮组织、间接抵抗感染。缺乏症:体重不增、全身各处上皮呈角质变化,以干眼病例为多。过多症:昏沉、头痛、呕吐、麻痹、毛发稀少、脱皮、四肢痛。来源:胡萝卜、甘薯、鸡蛋黄、肝等。——维生素D功用:促进钙磷吸收和骨化。缺乏症:儿童易得佝偻病、成人易得骨软化症。过多症:食欲不振、血钙过高、组织钙化、氮质血等。来源:肝、蛋、鱼肝油等。——维生素E功用:维持正常生殖功能,防止肌肉萎缩。缺乏症:人类未发现缺乏症,临床常用于习惯性流产。过多症:未明。来源:种子胚油、绿叶菜、豆、坚果。维生素K功用:促进正常肝脏合成凝血酶原等。缺乏症:阻碍血凝酶的形成,容易出血。过多症:新生儿时期容易发生溶血症、核黄疸。来源:肝、蛋、豆、青菜。水溶性维生素:维生素B(硫胺素)功用:助长发育,预防神经炎,调节碳水化合物代谢及全身各系统功能。缺乏症:食欲不振,增长停止,神经系统及心血管症状,水肿或消瘦。过多症:暂未发现。来源:米糠、麦麸、豆类、花生、酵母。维生素B2(核黄素)功用:促进细胞组织的氧化、防止皮、口、眼的炎症。缺乏症:口炎、舌炎、眼炎、皮炎。过多症:暂未发现。来源:绿叶菜、杂粮、肝、牛奶、酸乳酪。__烟酸功用:为组织吸收碳水化合物代谢中的重要辅酶。缺乏症:腹泻、神经症状。过多症:血管扩张,面红。来源:肝、肉。--维生素B1功用:构成氨基酸、转氨酶和脱羧酶的辅酶成分。缺乏症:停止生长、烦躁、惊厥、贫血、边缘神经炎、口角疮、舌炎。过多症:未明。来源:各种食物。——叶酸功用:生血。缺乏症:恶性贫血。过多症:未明。来源:各种植物绿叶、肝等。——维生素B12功用:生血。缺乏症:恶性贫血。过多症:未明。来源:肝酵母。——维生素C(抗坏血酸)功用:抗坏血病、保持正常生理作用,抵抗传染病。缺乏症:坏血症,抵抗毒素力减低。过多症:暂未发现。来源:桔、柚、番茄、各种水果蔬菜等。

生物大分子

生物大分子

生物大分子生物大分子指的是作为生物体内主要活性成分的各种分子量达到上万或的有机分子。

常见的生物大分子包括蛋白质、核酸、脂类、糖类。

糖类代谢与脂类代谢之间的关系应该清楚,糖类与脂肪之间的转化是双向的,但它们之间的转化程度不同,糖类可以大量形成脂肪,例如酵母菌放在含糖培养基中培养,细胞内就能够生成脂类,个别种类的酵母菌合成的脂肪可以高在这酵母菌干重的40%;然而脂肪却不能大量转化为糖类,例如某些动物在冬眠的时候,脂肪可以转变成糖类。

糖类代谢与蛋白质代谢的关系,首先使明确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的概念:所谓非必需氨基酸是指在人体细胞中可能合成的氨基酸;所谓必需氨基酸是指在人体细胞中不能合成的氨基酸,人体的必需氨基酸共有8种,它们是赖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苏氨酸、甲硫氨酸。

然后应指出糖类与蛋白质之间的转化也可以是双向的:糖类代谢的中间产物可以转变成非必需氨基酸,但糖类不能转化为必需氨基酸,因此糖类转变蛋白质的过程是不全面的;然而几乎所有组成蛋白质的天然氨基酸通过脱氨基作用后,产生的不含氮部分都可以转变为糖类,例如,用蛋白质饲养患人工糖尿病的狗,则有50%以上的食物蛋白质可以转变成葡萄糖。

蛋白质代谢与脂类代谢的关系,蛋白质与脂类之间的转化依不同的生物而有差异,例如人和动物不容易利用脂肪合成氨基酸,然而植物和微生物则可由脂肪酸和氮源生成氨基酸;某些氨基酸通过不同的途径也可转变成甘油和脂肪酸,例如用只含蛋白质的食物饲养动物,动物也能在体内存积脂肪。

糖类、蛋白质和脂类的代谢之间相互制约,糖类可以大量转化成脂肪,而脂肪却不可以大量转化成糖类。

只有当糖类代谢发生障碍时才由脂肪和蛋白质来供能,当糖类和脂肪摄入量都不足时,蛋白质的分解才会增加。

例如糖尿病患者糖代谢发生障碍时,就由脂肪和蛋白质来分解供能,因此患者表现出消瘦。

简述糖脂蛋白质代谢之间的联系

简述糖脂蛋白质代谢之间的联系

糖脂蛋白质代谢之间的联系一、介绍在生物体内,糖脂蛋白质是三种重要的生物大分子,它们在细胞内起着各种关键的功能作用。

糖脂蛋白质代谢是指生物体内糖类、脂类和蛋白质相互转化、合成和分解的过程。

糖脂蛋白质代谢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彼此相互影响和调控,共同维持着生物体的正常功能和稳态。

二、糖脂蛋白质代谢之间的联系1. 能量代谢糖类和脂类在代谢过程中可以转化为能量供给生物体的各种生命活动所需。

糖类主要通过糖酵解途径产生能量,在细胞质中分解为乳酸或产生ATP。

脂类则通过脂肪酸氧化途径产生能量,在细胞质中进行β-氧化反应产生乙酰辅酶A和ATP。

这些产生的能量可以通过氧化磷酸化作用制造更多ATP,供给细胞和整个生物体的各种生命活动。

2. 结构支持糖脂蛋白质作为生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提供了细胞和组织的结构支持。

糖脂蛋白质可以在细胞膜上形成双层结构,维持细胞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同时,脂质还可以形成胆固醇,调节细胞膜的流动性和通透性。

3. 信号传导糖脂蛋白质在细胞间传递信号起着重要的作用。

糖类和脂质可以通过糖基化和脂质调控细胞表面的受体和信号分子的结合和活性,参与到细胞信号传导的过程中。

这些信号可以调节细胞的生长、分化、凋亡和其他生物学过程,从而维持整个生物体的稳态。

4. 代谢调节糖脂蛋白质之间的代谢联系和调节是相互影响的。

例如,糖类和脂质的代谢能力会影响蛋白质的合成和降解速率。

糖类和脂质的合成需要消耗ATP,而蛋白质的合成和降解也需要能量的供给。

因此,糖脂蛋白质代谢之间的平衡和调节是相互依赖的。

三、糖脂蛋白质代谢异常与疾病关系1. 糖脂代谢异常糖脂代谢异常是一类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包括糖尿病、高血脂症等。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细胞对胰岛素反应不正常,导致血糖升高和碳水化合物代谢紊乱。

高血脂症是由于脂质代谢紊乱,血液中甘油三酯和胆固醇水平升高,容易引发心血管疾病。

2. 蛋白质代谢异常蛋白质代谢异常常见的疾病有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蛋白质过敏等。

糖类脂类和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解析

糖类脂类和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解析

糖类脂类和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解析糖类、脂类和蛋白质是生物体中常见的三类生物大分子,它们在维持生物体正常功能以及参与各种生物活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糖类、脂类和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进行解析。

一、糖类的结构与功能糖类是由碳、氧和水解析而成的,其结构包含一个或多个糖基团。

常见的糖类有单糖、双糖和多糖。

1. 单糖:单糖是最简单的糖类,包括葡萄糖、果糖等。

它们的结构由6个碳原子组成,呈环状结构。

单糖在细胞内参与能量代谢,是生物体分解食物和产生能量的重要物质。

2. 双糖:双糖由两个单糖分子通过酯键结合而成,如蔗糖、乳糖等。

双糖在食物中广泛存在,并在消化过程中被分解为单糖进入细胞。

3. 多糖:多糖由多个单糖分子通过糖苷键连接而成,如淀粉、纤维素等。

多糖在植物细胞壁、昆虫外骨骼等方面发挥重要功能,同时也是食物中常见的成分。

糖类在生物体中的功能主要有能量供应、结构支持和信息传递。

糖类是细胞内主要的能量来源,通过细胞呼吸产生ATP分子以提供细胞所需的能量。

此外,糖类还可参与细胞信号传导,调节细胞内的代谢和功能。

二、脂类的结构与功能脂类与糖类一样也是由碳、氢和氧组成的有机化合物,但脂类中的氧含量较少。

常见的脂类有甘油三酯、磷脂等。

1. 甘油三酯:甘油三酯是脂肪组织中常见的一种脂类,由一个甘油分子与三个脂肪酸分子通过酯键结合而成。

甘油三酯是生物体的重要能量储存物质,它们能够在需能量时被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供给细胞进行能量代谢。

2. 磷脂:磷脂由一个甘油分子、两个脂肪酸分子和一个磷酸分子组成。

磷脂是细胞膜的主要组成成分,它们形成细胞膜的双层结构,参与细胞的物质交换和信号传递。

脂类在生物体中的功能主要有能量储存、绝缘保护和细胞膜结构。

脂类以甘油三酯的形式在体内储存能量,同时在皮下脂肪组织起到绝缘保护的作用。

此外,磷脂作为细胞膜的主要组成成分,维持细胞内外环境的分隔,同时也参与细胞的信号传导和物质运输。

三、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蛋白质是生物体中最广泛的一类生物大分子,由氨基酸通过肽键连接而成。

糖、脂、蛋白、核酸与生物的关系

糖、脂、蛋白、核酸与生物的关系

糖类、脂肪、蛋白质、核酸与生物的关系
1、组成元素:糖类、脂肪、蛋白质、核酸
C、H、O C、H、O C、H、O、N C、H、O、N、P
(N、P)(Fe 、S···)
2、C、H比例 1:2 1:1(最高,分解放热最多,耗氧最多)3生理作用:主要能源物质储能物质生命活动体现物质遗传物质细胞内储能物质构成细胞膜、运输物质的载体 DNA或RNA
动物:糖元细胞器膜反应的催化剂以DNA
植物:淀粉维持动物体温细胞结构的 RNA为结
构成细胞壁供能主要物质和功能单位
(纤维素)(7%、50%)
调节血糖(肝糖元)维持正常代谢一些激素,
调节生命活动
供肌肉无氧耗能(胆固醇、性激素
(肌糖元)、维生素D)
4、有关结构式:葡萄糖核糖脱氧核糖蔗糖淀粉
氨基酸(脱氧)核糖核苷酸 DNA
肽键 mRNA tRNA
5、有关反应式:消化水解:淀粉、蔗糖、麦芽糖、脂肪、蛋白质
合成:淀粉、蔗糖、麦芽糖、脂肪、蛋白质、氨基酸、葡萄糖氧化分解:葡萄糖、氨基酸
6、蛋白质与核酸的关系:
DNA RNA 蛋白质(性状)空间结构:
基本单位:
存在部位:
特性及结构:
7、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与健康
(1)糖类:糖尿病、(胰岛素少,血糖浓度高,尿糖)低血糖
(2)脂类:肥胖、高血脂、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
(3)蛋白质:
(4)核酸(DNA)基因突变:如镰刀型贫血、白化病、色盲病、癌症等。

营养物7大类

营养物7大类

营养物7大类
营养物7大类:矿物质、脂类、蛋白质、维生素、碳水化合物、水和膳食纤维。

1、蛋白质蛋白质是一切生命的物质基础,在体内不断地进行合成与分解,是构成、更新、修补人体组织和细胞的重要成分,参与物质代谢及生理功能的调控,保证机体的生长、发育、繁殖、遗传并供给能量。

2、脂类脂肪是能量的重要来源之一,协助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保护和固定内脏,防止热量散失维持体温。

3、糖类(碳水化合物)糖类是人体主要能源物质,人体所需能量的70%以上由糖类供给,它也是组织和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

4、水水是维持生命所必需的,是人体内体液的重要成分,约占体重的60%,具有调节体温、运输物质、促进体内化学合成和分泌体内润滑肌肤和器官的作用。

5、维生素维生素是维持人体健康所必需的物质,需要量虽少,但由于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够,必须不断从食物中摄取。

维生素分脂溶性(维生素ADEK)和水溶性(除维生素ADEK外的其他维生素)两类。

它们对维持人体正常生长发育和调节生理功能至关重要。

6、矿物质矿物质是骨骼、牙齿和某些人体组织的重要成分,能活化荷尔蒙及维持主要酵素系统,具有十分重要的生理机能调节作用。

7、纤维素纤维素是指植物性食物中不能被消化吸收
的成分,是维持健康不可缺少的要素。

它能软化肠内物质,刺激胃壁蠕动,辅助排便,并能降低血液中胆固醇和葡萄糖的吸收。

糖类、脂类、蛋白质

糖类、脂类、蛋白质
一.细胞中的糖类分类与比较
种 类
结 构
存在或分布
作用或用途
性 质
单糖
六碳糖
葡萄糖Hale Waihona Puke 不能再水解的糖。C6H12O6
动、植物细胞
细胞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易溶于水,多数有甜味
果糖
植物细胞
半乳糖
动物细胞
五碳糖
核糖
不能再水解的糖。C5H10O4
主要在细胞质内
组成RNA
脱氧核糖
主要在细胞核内
组成DNA
二糖
植物
是构成生物膜的重要成分



胆固醇
从食物中获得或在体内合成
构成生物膜,参与脂质的运输
对生物体正常的代谢和生殖过程起调节作用
维生素D
促进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
性激素
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形成。
三.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概念名称
概念特征
单体
组成生物大分子的基本单位,如葡萄糖,氨基酸,核苷酸等
多聚体
由单体组成的生物大分子,如淀粉,蛋白质,核酸等
异同点
脂质
糖类
相同点
元素组成
都含有C、H、O三种元素(脂质中有少量的N,P)
代谢终产物
都有二氧化碳和水产生
能量代谢
氧化分解过程中都有能量的释放(生成ATP)



相同质量时,C、H元素所占比例不同


水解终产物不同
主要是甘油和脂肪酸
主要是葡萄糖
在相同质量,彻底氧化分解的差别
释放能量


产生的水


消耗氧气

糖,脂肪,蛋白质三者之间的关系

糖,脂肪,蛋白质三者之间的关系

糖,脂肪,蛋白质三者之间的关系
蛋白质、脂肪和糖类,糖类又称为碳水化合物,这三大营养素除了各自有其独特的生理功能之外,还都是产生能量的营养素,在能量代谢中互相配合、互相制约。

例如脂肪必须有碳水化合物的存在才能够彻底的氧化而不致因产生酮体造成酸中毒;又如当能量摄入超过消耗,不管这些多余的能量是来自于脂肪还是来自于蛋白质或者碳水化合物,都会转化成脂肪堆积在体内,引起肥胖;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在体内可以互相,转换互相替代。

而蛋白质是不能有脂肪或者是碳水化合物来代替的,但充裕的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供给可以避免蛋白质被当作能量的来源,从以上可以知道,饮食中必须把这三种营养素搭配好达到三者平衡才能使能量供给注意最好的状态。

三大营养素碳水化合物、脂类和蛋白质,因为这三种营养素对于人体,其需求量较大,并且功能非常强大,因此称为三大营养素,具体作用如下:
1、碳水化合物:每1g能够产生4kcal的热量,因此每天的能量,大部分是由碳水化合物提供。

因此对于经常体力劳动,或者经常进行体育锻炼的人,适当增加碳水化合物的供给量,具有缓解肌肉疲劳、恢复体力的作用。

2、脂类:脂类包括脂肪和类脂,脂肪能够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每1g脂肪能够产生9kcal的热量,在缓解疲劳、恢复体力方面,同样具有积极作用。

类脂包括固醇类的物质,可以为体内激素的合成,提供丰富原料。

3、蛋白质:蛋白质为体内免疫物质的形成,提供了丰富原料,因此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作用。

《糖类、脂类、蛋白质》PPT课件

《糖类、脂类、蛋白质》PPT课件
植物细胞壁之间的胞间层的主要成分
肽聚糖、琼脂、荚膜多糖都属多糖类
精选ppt
21
糖类的生物学作用:
1.作为生物体的结构成分
如: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果胶;属杂多糖的肽聚 糖;壳多糖
2.作为生物体内的主要能源物质
3.在生物体内转化为其他物质
有些糖是重要的中间产物,为合成其他生物分 子如氨基酸、核苷酸、脂肪酸等提供碳骨架。
(09年联赛) 24.麦芽糖由哪两个单糖分子连 接构成?
A.两个果糖 B.一个果糖和一个葡萄糖 C.两个葡萄糖 D.一个葡萄糖和一个核糖
精选ppt
14
2.蔗糖:
1分子α—葡萄糖和1分子β-果糖缩合而成。
植物中糖的运输形式。
精选ppt
15
3.纤维二糖:
2分子β-葡萄糖缩合而成。
是纤维素的基本单位。
4.作为细胞识别的信息分子
糖蛋白是一类在生物体内分布极广的复合糖。它
们的糖链可能起着信息分子的作用。
精选ppt
22
精选ppt
23
元素:C、H、O 但C、H比例远大于糖。
分类:
有的还含有N、P
1.中性脂肪和油:
组成: 甘油(醇)中-OH和脂肪酸中-COOH结合成的酯。
甘油
脂肪酸
三酰甘油(甘油三酯或脂肪)
溶解度大于淀粉。
3.纤维素:
β-D-G以1-4糖苷键连接。是不分支的长链。
和直链、支链淀粉及糖原主要的不同。
精选ppt
20
4.几丁质(壳多糖):
N-乙酰-D氨基葡萄糖(单糖的衍生物)以β (1-4)糖苷键缩合成的多糖。 是昆虫、甲壳类动物外骨骼的成分。
5.果胶:
也属于多糖,是半乳糖醛酸(单糖的衍生物)和 其衍生物的多聚化合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掌握葡萄糖、淀粉和蛋白质的鉴别方法。
【重点】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组成;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主要性质
【难点】葡萄糖与弱氧化剂氢氧化铜的反应;油脂的水解反应。
【学习过程】
1.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主要包括
、、、、、
2.人们习惯称、、为动物性和植物性食物中的基本营养物质。
3.[阅表]P71表3-3糖类、油脂和蛋白质代表物的化学组成
【达标检测】A层作业
1.下列物质中的主要成分不属于糖类的是()
A.棉花B.豆油C.木材D.小麦
2.下列两种物质不属于同分异构体的是()
A.葡萄糖果糖B.蔗糖麦芽糖
C.正丁烷异丁烷D.淀粉纤维素
3.从食品店购买的蔗糖配成溶液,做银镜反应实验,往往能得到银镜,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蔗糖本身具有还原性B.蔗糖被还原
①取少量淀粉和水制成溶液②加热煮沸③加入碱液中和酸性④加入新制Cu(OH)2⑤加入少量稀硫酸⑥再加热
A.①②⑤⑥④③B.①⑤②④⑥③
C.①⑤②③④⑥D.①⑥④⑤③②
6.将蔗糖放入试管中,加水和稀硫酸振荡,水浴加热5分钟,取水解液3ml加入新制的Cu(OH)2,加热后没有看到砖红色物质出现,这是因为()
元素组成
代表物
代表物分子
糖类
单糖
葡萄糖
CH12O6
双糖
麦芽糖
CH22O11
多糖
淀粉、
(CH10O5)
油脂

C、H、O
植物油
不饱和高级脂肪酸甘油酯

C、H、O
动物脂肪
饱和高级脂肪酸甘油酯
蛋白质
C、H、O、N、S、P等
酶、肌肉、毛发等
氨基酸连接成的高分子
【学与问】
1)根据表3-3,分析单糖、双糖、多糖在元素组成和分子式上各有什么特点?
A.葡萄糖浓度太大
B.加热时间不够
C.CuSO4溶液的量不够
D.NaOH溶液的量不够
5.青苹果汁遇到碘酒时显蓝色,熟苹果汁能与Cu(OH)2悬浊液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这说明( )
A.青苹果中只含淀粉
B.熟苹果中只含单糖
C.苹果转熟时单糖聚合成淀粉
D.苹果转熟时淀粉水解为葡萄糖
(教师“备注”栏或学生笔记栏)
蔗糖
C12H22O11+ H2O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麦芽糖
(C6H10O5)n+ nH2O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淀粉(或纤维素)
2)油脂的水解反应
阅读课本P80,试完成下列填空
(1)酸性条件: _________+________
(2)碱性条件——皂化反应
3.区别棉花和羊毛的最简单方法是()
A.加浓硝酸微热B.浸入水中看是否溶解
C.加碘水看是否变蓝D.在火上灼烧闻气味
4.淀粉和纤维素不属于同分异构体的原因()
A.组成元素不同B.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不同
C.包含单糖的单元数目n不相同D.分子结构不相同
5.下列物质不能发生水解反应的是()
A.蛋白质B.蔗糖C.油脂D.烷烃
A.加热时间不够B.蔗糖纯度不够
C.Cu(OH)2的量不足D.水解液未用碱液中和
【达标检测】B层作业
1.葡萄糖和蔗糖的混合物中氢的质量分数约为6.5%,则混合物中氧的质量分数为()
A.13.0%B.39.0% C.45.5% D.52.0%
2.酒精、乙酸和葡萄糖三种溶液,只用一种试剂就能将它们区别开来,该试剂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蛋白质的水解反应
_____________
【学习小结和反思】
【课堂练习】
1.下列哪种物质的元素组成与其它的不同的是
A.蛋白质B.糖类C.油脂D.淀粉
2.果糖之所以称为单糖,理由是()
A.糖类中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糖B.不能水解成更简单的糖
C.和葡萄糖互为同分异构体D易溶于水且比蔗糖甜的糖
2)葡萄糖和果糖,蔗糖和麦芽糖分别具有相同的分子式,但却有不同的性质,是推测其原因?
4.糖类和蛋白质的特征反应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葡萄糖
淀粉
蛋白质
【补充】葡萄糖在碱性、加热条件下,能与银氨溶液反应析出。
5.糖类、脂类、蛋白质的水解
1)双糖、多糖的水解反应
C12H22O11+ H2O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北 滘 中 学 导 学 案
年级高一学科化学
主备人张格娥审核人授课人授课时间
班级姓名
课题:糖类、油脂、蛋白质的性质课型:新授课课时: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组成,了解糖类和油脂的分类;
2.认识单糖、双糖和多糖的代表物,认识单糖和双糖的同分异构现象;
3.掌握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共同性质和特征反应;
A.金属钠B.石蕊试剂
C.新制的浊液Cu(OH)2D.NaHCO3溶液
3.用酒精消毒的原理是()
A.溶解作用B.还原作用
C.氧化作用D.变性作用
4.某学生做葡萄糖的还原性实验,4 mL 0.5 mol/L的CuSO4溶液和4 mL 0.5 mol/L的NaOH溶液,将它们混合后,滴入1.0 mL的10%的葡萄糖溶液,加热煮沸,结果没有看到红色沉淀生成。这是因为( )
C.实验过程中蔗糖发生水解D.在生产和贮存过程中蔗糖有部分水解
4.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用银氨溶液检验某病人是否患糖尿病B.酶不属于蛋白质
C.在植物油中滴入溴水,溴水褪色
D.在鸡蛋白溶液中滴入浓HNO3,微热会产生黄色物质
5.通过实验来验证淀粉水解可生成葡萄糖,其实验包括下列操作过程,这些操作过程的正确排列顺序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