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色的桦树林》教案

合集下载

银色的桦树林教案

银色的桦树林教案

银色的桦树林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应能够:1.学习诗歌《银色的桦树林》的背景知识;2.掌握诗歌的朗读技巧和语言表达方式;3.理解诗歌的主旨,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爱与敬畏之情;4.提高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培养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诗歌《银色的桦树林》的背景知识;2.诗歌的朗读技巧和语言表达方式;3.诗歌的主旨,学生对自然的爱与敬畏之情。

难点1.如何解读诗歌的深层意义;2.如何让学生领会诗歌带来的情感体验。

三、教学准备1.诗歌《银色的桦树林》;2.展示图片素材:桦树林的照片;3.播放音频素材:诗歌朗读。

四、教学内容和步骤第一步:导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给出桦树的形态特征,并询问学生对桦树林的印象。

然后,教师播放《银色的桦树林》的音频,让学生在沉浸式的氛围中感受诗歌的魅力。

第二步:诗歌背景介绍教师简要介绍作者和诗歌的创作背景,如:作者艾青曾担任解放军战士,参加过抗击美国援朝战争,对自然有着深厚感情。

作者在军队驻地附近看到了优美的桦树林,感受到自然的浑厚生命。

第三步:学习诗歌的韵律和语言教师可以领读诗歌,提醒学生注意每句的韵律和语言,例如:“桦树林立冬最后一片落又乱了满地”中“林”和“冬”、“落”和“地”呼应,内在的节奏感非常明显。

学生可以通过模仿、对比、单独朗读等方式体验语言的美感。

第四步:诗歌解释教师引导全班共同解释诗歌的意义,帮助学生理解作者表达的内在情感和思考。

例如,“一池青翠欲滴,半夜传来鹅鸣声”中表现了作者对生命的感悟,通过自然界的声音及色彩,引发学生对美的情感联想。

第五步:语言表现特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现诗歌中的各种表现手法和修辞技巧,如:对比、比喻、想象等。

然后让学生自己体验,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美感。

第六步:情感体验和反思在学生深入了解诗歌的表现手法与主旨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

学生可以分组寻找相近的情感交流,告诉同伴所感所想,营造优美的情感氛围。

第七步:个性化表达学生可以基于本课所学内容,自由发挥,进行独立创作。

《银色的桦树林》优秀教案

《银色的桦树林》优秀教案

《银色的桦树林》优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语文》教材第八册第四章《自然之美》。

详细内容为课文《银色的桦树林》。

通过学习,学生将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并学会欣赏散文的语言美。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热爱自然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形象描绘和抽象表达,体会散文的语言美。

2. 教学重点:通过阅读,感受作者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语文课本、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桦树林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之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并找出自己认为优美的句子进行品味。

3.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详细讲解,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课后习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5. 例题讲解:针对课文中的难点和重点,教师进行例题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6.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教师设计的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银色的桦树林》2. 内容:a. 课文结构b. 重点词语c. 修辞手法d. 情感体会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抄写生字词,并解释其含义。

b. 仿写课文中的一个段落,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c. 结合课文,谈谈你对自然之美的认识。

2. 答案:a. 生字词解释:略b. 仿写段落:略c. 谈论自然之美: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找出不足之处,为下次教学做好准备。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观察身边的自然景物,尝试用散文的形式记录下来,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观察能力。

2024年《银色的桦树林》教案设计

2024年《银色的桦树林》教案设计

2024年《银色的桦树林》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语文》教材第八册第二章,详细内容为《银色的桦树林》。

该文通过对桦树林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

教学内容包括: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学习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精彩词句;分析课文结构,了解散文特点。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题;学会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精彩词句,提高语文素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观察、思考、实践,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学习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精彩词句。

难点:分析课文结构,了解散文特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文朗读录音、黑板、粉笔。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组美丽的桦树林图片,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0分钟):学生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3. 小组合作(10分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结构,了解散文特点;分享学习心得,互相学习。

4.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选取课文中的典型例句,讲解修辞手法,引导学生学习精彩词句。

5.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随堂练习,巩固所学。

六、板书设计1. 《银色的桦树林》2. 主要内容:作者: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散文特点:形散神聚、意境优美、语言生动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2)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写一段描绘大自然美景的短文。

2. 答案:(1)示例:我最喜欢的精彩词句:①“桦树叶子在阳光下闪烁着银光,宛如一把把利剑,直指苍穹。

”②“林间小溪潺潺,仿佛在低声诉说着古老的故事。

银色的桦树林教案

银色的桦树林教案

银色的桦树林教案【活动目标】1、感受散文优美的意境,积极用语言及身体动作表达自己对散文的理解。

2、学习按散文中的句式进行仿编。

3、乐意参与散文欣赏,能与同伴合作表演。

【活动准备】1、与散文内容匹配的课件。

2、录制散文录音。

3、表演的头饰。

【活动过程】一、欣赏银色的桦树林图片,初步感知银色的桦树林的美。

小朋友,老师带你们去一个地方,听听这是什么声音?(哗哗的流水声)老师带来了一幅图,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到底是什么地方?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它们是什么样子的?启发幼儿用好听的词语来描述。

(雄壮、高耸、挺拔)二、欣赏散文,进一步感受散文优美的意境。

1、这么美的树林,老师忍不住想带你们一起去看看。

(播放散文录音)2、为什么说是银色的桦树林呢?谁来说说(播放散文录音,并提问)3、再仔细听听,谁还有新的发现?(播放散文录音,并提问)4、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再去欣赏一遍。

(播放配乐散文录音,并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现散文内容)5、你喜欢这篇散文吗?为什么?散文里用了很多优美的词句,你能用好听的话来形容一下吗?(播放散文录音,并提问)6、这么美的散文,我们一起来念念。

(分组念、个别念等)7、老师和小朋友一起表演。

(分组表演、个别表演等)8、我们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表演。

【活动延伸】家园共育: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在户外观察树叶的颜色和形状,让孩子学着散文里的句式说话,比如“绿色的树叶像舞者的裙摆,随风轻轻摇曳”。

这不仅有助于孩子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和观察能力的提高,还能丰富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银色的桦树林教案【活动目标】1、感受散文优美的意境,积极用语言及身体动作表达自己对散文的理解。

2、学习按散文中的句式进行仿编。

3、乐意参与散文欣赏,能与同伴合作表演。

【活动准备】1、与散文内容匹配的课件。

2、录制散文录音。

3、表演的头饰。

【活动过程】一、欣赏银色的桦树林图片,初步感知银色的桦树林的美。

小朋友,老师带你们去一个地方,听听这是什么声音?(哗哗的流水声)老师带来了一幅图,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到底是什么地方?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它们是什么样子的?启发幼儿用好听的词语来描述。

银色的桦树林教案

银色的桦树林教案

银色的桦树林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学习和掌握关于银色的桦树林的基本知识;2. 了解桦树林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4. 培养学生的爱护自然环境和保护植物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学习和掌握关于银色的桦树林的基本知识;2. 了解桦树林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图片或视频资源,展示银色的桦树林;3. 实验器材,用于展示桦树的特点。

四、教学过程【导入】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银色的桦树林,激发学生的兴趣;2. 引导学生表达对银色的桦树林的第一印象。

【知识讲解】1. 讲解桦树林的特点和形成原因;2. 介绍桦树林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3. 探讨桦树林的重要价值。

【实践操作】1.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桦树的特点;2. 引导学生动手制作一幅桦树林的手工作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知识巩固】通过问答形式,巩固学生对桦树林的学习理解:1. 桦树为什么会有银白色的树皮?2. 桦树林在生态环境中有什么作用?3. 桦树林的重要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拓展延伸】1. 带领学生进行户外活动,在校园或附近的自然环境中观察并记录其他树种;2.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察心得,加深对植物的认识和了解。

五、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银色的桦树林的特点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希望同学们能够爱护自然环境,保护好我们身边的植物,共同营造健康的生态环境。

六、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回家观察自家周围的植物,并写一篇关于植物保护的短文,发挥所学知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七、教材参考教材:《自然与生态》教辅:《植物保护知识手册》以上是《银色的桦树林教案》的内容,通过合适的格式和构架,帮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条理地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相关知识,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动手能力。

2024年小学音乐展示课《银色的桦树林》优秀教案

2024年小学音乐展示课《银色的桦树林》优秀教案

2024年小学音乐展示课《银色的桦树林》优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音乐教材第四册第六单元《美丽的森林》,具体内容为《银色的桦树林》。

通过学习,学生将了解桦树林的美丽景色,感受音乐与大自然的完美结合。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歌曲《银色的桦树林》的演唱技巧,提高音乐表现力。

2.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歌曲中高音区的演唱技巧,以及音乐与画面的结合。

教学重点:歌曲的旋律、节奏、歌词,以及音乐表现力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电子琴、多媒体设备、教学课件。

学具:音乐课本、歌词单、画纸、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桦树林的美丽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引出课题《银色的桦树林》。

2. 新课内容学习(15分钟)(1)教唱歌曲,注意高音区的演唱技巧。

(2)分析歌曲的旋律、节奏、歌词,理解歌曲表达的情感。

(3)学生跟随老师学唱歌曲,注意音乐表现力。

3. 实践情景引入(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创作一幅描绘桦树林的画。

要求学生在创作过程中,结合歌曲的音乐元素,如旋律、节奏等。

4.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10分钟)(1)选取歌曲中具有代表性的乐句,进行讲解与示范。

(2)学生跟随老师练习,注意音乐表现力。

5. 小组合作演唱(10分钟)每组学生将创作的画作与歌曲相结合,进行演唱展示。

六、板书设计1. 歌曲名:《银色的桦树林》2. 歌曲旋律、节奏、歌词要点3. 桦树林画作展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所学歌曲,创作一幅描绘桦树林的画。

2. 答案:学生作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歌曲的掌握程度,以及对实践情景引入的反馈。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激发他们对音乐创作的兴趣。

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音乐活动,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歌曲中高音区的演唱技巧,以及音乐与画面的结合。

音乐教案银色的桦树林

音乐教案银色的桦树林

音乐教案银色的桦树林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体验《银色的桦树林》这首歌曲的音乐风格和特点。

2. 通过学唱歌曲,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引导学生感受歌曲中的情感,培养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歌曲《银色的桦树林》的曲调、歌词及意义。

2. 歌曲的演唱技巧和表现手法。

3. 歌曲的情感体验和欣赏。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歌曲《银色的桦树林》的学唱及表现。

2. 教学难点:歌曲中的一些音准和节奏的把握。

四、教学准备1. 教学音频设备。

2. 乐谱和歌词。

3. 教学录音机或音响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银色的桦树林》的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2. 讲解:向学生介绍歌曲的背景、曲调和歌词的意义。

3. 学唱:引导学生跟唱歌曲,注意纠正发音和音准问题。

4. 分组练习: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唱练习,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5. 展示:每组选出一名代表进行演唱展示,鼓励其他学生给予掌声和鼓励。

6. 总结: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强调歌曲中的难点,鼓励学生在课后多加练习。

7. 延伸:可为学生推荐其他类似风格的音乐作品,供他们在课后欣赏和学习。

六、教学策略1. 采用分组教学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合唱练习,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2. 运用模仿教学法,让学生模仿优秀演唱者的演唱风格,提高演唱技巧。

3. 采用情感体验教学法,引导学生感受歌曲中的情感,提升音乐欣赏能力。

七、教学步骤1. 让学生初步感受《银色的桦树林》歌曲的美感,对歌曲产生兴趣。

2. 向学生介绍歌曲的背景、曲调和歌词的意义,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歌曲。

3. 引导学生跟唱歌曲,注意纠正发音和音准问题,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演唱方法。

4. 分组进行合唱练习,让学生在团队协作中提高演唱水平。

5. 举办演唱展示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6. 对学生的演唱进行点评,强调歌曲中的难点,为学生提供改进方向。

7. 推荐类似风格的音乐作品,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年级上音乐教案银色的桦树林_新湘教版-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三年级上音乐教案银色的桦树林_新湘教版-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银色的桦树林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惯用正确的歌唱姿势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2、培养先生的演唱程度、表演程度、用打击乐器伴奏的能力。

3、培养先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歌曲中的切分节奏型和后十六节奏型,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教学过程:一、创设轻松自在的学习氛围。

1、教师播放《银色的桦树林》伴奏音乐,伴着着欢快的音乐迎接先生进入教室。

2、师生拍手随音乐进入指定地位。

3、教师琴声引导彼此问好。

二、激趣导入,切入难点,节奏练习。

1、课件中出现的叫卖声“卖汤——圆”、“羊——肉串”谁能模仿一下,这三个字中哪个音又长又重?2、这类节奏在音乐中叫切分音:x x x3、引导先生模仿。

4、在生活中也有这类节奏的言语,你来想一想,如果想出来告诉老师。

三、学习歌曲。

1、先生欣赏歌曲,感受歌曲的风格。

2、按节奏读歌词。

难点:最初一句的十六分音符和延音线的三拍节奏要精确。

解决:拍手满练,老师帮着数拍子,并模仿老师的节奏。

3、演唱歌曲旋律。

4、学唱歌词。

5、随琴轻声唱歌词,先生边唱歌词边加入拍手。

6、重点点拨:大家想一想歌曲中的“蓬得得……”模仿的是甚么声响?我们该当怎样唱呢?7、银色的桦树林葱苍茂密,强壮的驯鹿来来常常,清清的湖水中河狸在自在穿梭,如此美丽的一幅画卷,请用你的歌声来表达你的心情,集体唱一遍。

四、表现歌曲。

1、乐器伴奏。

2、师:孩子们,让我们跟着这轻松愉快的音乐跳起来吧!先生跟着老师边继续听音乐边自在地创编动作。

3、师生展现。

四、本课小结,激发先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1、银色的桦树林是那样美丽,把世界点缀得这样多姿多彩,美好的世界需求我们大家来共同努力,让我们把这世界打扮得更美!2、唱着歌曲律动伴随《银色的桦树林》音乐走出教室。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用平稳、悠久的气息和柔和、连惯的声响富有表情地歌唱,表达对家乡的迷恋及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2、学习弱起大节的含义和他在音乐中的表现效果。

教学重点、难点1、进步先生对音乐的审美能力,让他们热爱本人的家乡。

《银色的桦树林》教案

《银色的桦树林》教案

《银色的桦树林》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通过阅读《银色的桦树林》,了解作者、作品背景及内容。

(2)培养学生对散文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3)提高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表现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采用问题引导法,激发学生对作品的思考和讨论。

(2)通过分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利用绘画、写作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态环境的观念。

(2)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怀念之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银色的桦树林》的作者、作品背景及内容。

(2)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自然景观描绘能力。

(3)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怀念之情。

2. 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中的情感表达。

(2)如何培养学生对散文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悉《银色的桦树林》的作品背景、内容和相关知识。

(2)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和素材。

(3)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评价标准。

2. 学生准备:(1)预习《银色的桦树林》作品。

(2)了解作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对《银色的桦树林》的兴趣。

2. 作品欣赏:(1)让学生阅读《银色的桦树林》,感受作品的美感。

(2)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的主题、情感和艺术特色。

3. 作品分析:(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2)教师点评,总结作品的特点和优点。

4. 实践活动:(1)让学生进行绘画或写作,表现自己对作品中自然景观的理解和感受。

(2)分组展示,互相评价,教师点评。

五、课后作业1. 根据课堂学习,完成《银色的桦树林》的作品鉴赏心得体会。

2. 选择一幅自己喜欢的自然景观,进行绘画或写作表现。

3.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准备参与课堂讨论。

《银色的桦树林》优秀教案

《银色的桦树林》优秀教案

《银色的桦树林》优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第七册《银色的桦树林》一文。

教学内容包括:教材第四章“自然奇观”中的第一节“美丽的树木”,详细内容主要围绕桦树林的生态特征、作者的所见所感以及桦树林的环保意义展开。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桦树林的生态特征,感受作者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信息提取、思维拓展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提高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对桦树林的赞美之情,体会文章的意境美。

教学重点:掌握桦树林的生态特征,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情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一组桦树林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引出课题《银色的桦树林》。

2. 自主学习:学生朗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同时关注文章中对桦树林的描绘。

4. 例题讲解:教师针对文章中的难点和重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

5.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课题:《银色的桦树林》2. 主要内容:a. 桦树林的生态特征b. 作者的赞美之情c. 桦树林的环保意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根据文章内容,绘制一幅桦树林的图画。

b. 写一篇关于赞美大自然的作文。

2. 答案:a. 图画:展现桦树林的银色美景,标注生态特征。

b. 作文:以《我眼中的大自然》为题,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桦树林的生态特征有了深入了解,但对文章赞美主题的理解尚有不足,今后教学中需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组织学生开展“寻找身边的自然美景”活动,鼓励学生观察大自然,培养审美情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3. 板书设计4. 作业设计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关系到教学目标的实现,需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和文章特点进行合理规划。

《银色的桦树林》教案

《银色的桦树林》教案

《银色的桦树林》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册,第三单元《美丽的自然》中的《银色的桦树林》。

本课详细内容主要围绕对桦树林的描绘,通过作者对桦树林的生动刻画,让学生感受自然之美,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感受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 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引导学生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词汇和修辞手法的掌握。

难点: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环保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桦树林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自然之美,引出本课的主题《银色的桦树林》。

2. 课堂讲解:a. 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b. 对课文进行逐段分析,解析词汇和修辞手法。

c. 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

3.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幅美丽的自然景色,运用课文中学到的词汇和修辞手法。

4. 例题讲解:分析一篇关于自然景观的作文,讲解如何运用词汇和修辞手法进行生动描绘。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写一段关于自然景观的描绘,要求运用课文中的词汇和修辞手法。

六、板书设计1. 课文《银色的桦树林》2. 重点词汇和修辞手法3.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心中的自然”为主题,写一篇描绘自然景观的作文。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掌握程度,对教学方法的调整和改进。

2. 学生反馈: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对作业的完成情况进行反馈。

3.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观察身边的自然景观,尝试用所学知识进行描绘,提高语文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

音乐教案银色的桦树林

音乐教案银色的桦树林

音乐教案——银色的桦树林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学生对桦树林景象的想象和感受。

1.2 教学内容:欣赏歌曲《银色的桦树林》,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的美感。

1.3 教学方法:聆听法、讨论法。

1.4 教学步骤:Step 1:教师播放歌曲《银色的桦树林》,让学生初步聆听并感受音乐。

Step 2:教师引导学生谈论对桦树林的想象和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Step 3:教师简要介绍歌曲的背景和作者,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

Step 4:播放歌曲,让学生更深入地感受音乐的美感。

第二章:基本乐理知识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一些基本的乐理知识,如节奏、音高、音色等。

2.2 教学内容:歌曲《银色的桦树林》中的基本乐理知识。

2.3 教学方法:讲解法、实践法。

2.4 教学步骤:Step 1:教师讲解歌曲中的基本节奏、音高、音色等乐理知识。

Step 2: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实践,加深对乐理知识的理解。

Step 3:教师选取歌曲中的片段,让学生进行分析、讨论和实践。

第三章:歌曲学唱3.1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演唱歌曲《银色的桦树林》,培养学生的歌唱能力。

3.2 教学内容:歌曲《银色的桦树林》的歌词和旋律。

3.3 教学方法:示范法、练习法。

3.4 教学步骤:Step 1:教师演唱歌曲《银色的桦树林》,让学生跟随哼唱。

Step 2: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歌词,让学生熟悉并记住歌词。

Step 3:教师教授歌曲的旋律,让学生学会演唱歌曲。

Step 4:分组练习,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学习和交流。

Step 5:全班学生一起演唱歌曲,检查学习效果。

第四章:音乐欣赏与分析4.1 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培养学生的音乐分析能力。

4.2 教学内容:歌曲《银色的桦树林》的音乐特点和表现手法。

4.3 教学方法:聆听法、讨论法。

4.4 教学步骤:Step 1:教师播放歌曲《银色的桦树林》,让学生聆听并感受音乐。

小学音乐展示课《银色的桦树林》优秀教案

小学音乐展示课《银色的桦树林》优秀教案

小学音乐展示课《银色的桦树林》优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音乐教材第四册第七单元《美丽的森林》,具体内容包括《银色的桦树林》歌曲学习及欣赏。

教材中详细阐述了桦树林的美丽景色,通过歌曲让学生领略自然之美。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银色的桦树林》歌曲的旋律和歌词,能够独立演唱。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和欣赏能力,了解音乐与自然的关系。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通过合唱形式展示歌曲。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歌曲中部分旋律的演唱,合唱部分的协调性。

教学重点:《银色的桦树林》歌曲的学习,自然景观与音乐的联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音响设备、教学课件。

学具:音乐教材、合唱谱、笔、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桦树林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景色,引发学生对自然之美的兴趣。

2. 新课学习:教授《银色的桦树林》歌曲,分步骤教唱,讲解歌词含义。

3. 例题讲解:分析歌曲中出现的旋律特点,讲解合唱技巧。

4. 随堂练习:学生分组练习,教师指导并纠正演唱中的问题。

5. 合唱展示:各组学生进行合唱展示,互相观摩学习,教师点评。

六、板书设计1. 《银色的桦树林》2. 歌曲旋律简谱及歌词3. 合唱技巧及注意事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演唱《银色的桦树林》歌曲,录制视频。

2. 答案:正确演唱歌曲,旋律准确,歌词清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下收集关于自然景观的歌曲,下节课分享交流,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同时,组织学生参加户外活动,实地感受自然之美,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歌曲中部分旋律的演唱,合唱部分的协调性。

2. 教学重点:《银色的桦树林》歌曲的学习,自然景观与音乐的联系。

3. 例题讲解:分析歌曲中出现的旋律特点,讲解合唱技巧。

4. 随堂练习:学生分组练习,教师指导并纠正演唱中的问题。

银色的桦树林教案

银色的桦树林教案

银色的桦树林教案1. 课程简介本课程主要涉及自然地理和环境保护知识,适合小学三年级以上学生学习。

通过参观银色的桦树林,学生将深入了解自然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并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 教学目标•了解森林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特征•掌握自然生态系统与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影响•提高对环境保护意识,重视环境保护工作3. 教学内容与过程3.1 银色的桦树林银色的桦树林位于山区,覆盖面积较大,环境优美,有着丰富的生态资源。

通过树海中的漫步,可以观察到各种树木、植物、动物等自然生态系统环境,了解森林的多元结构和功能。

此外,还可以了解森林的生态平衡、维护成本等方面的知识。

3.2 森林的功能和生态平衡通过亲身体验,教师可以教育学生,介绍森林的功能和生态平衡,讲解森林的自净能力和自身修复能力,引导学生了解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3.3 森林对人类的意义和影响森林具有孕育文明,向人类提供重要资源和提高生命质量等功能。

但人类的活动也在影响着森林生态系统,引起水土流失、滞留土壤等问题。

因此,教师需要向学生介绍森林保护意义,激发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提高环保意识。

4. 教学方法•观察式学习法:学生通过直接体验、观察与探究,深刻感受自然生态系统,并探讨森林的功能和生态平衡;•案例教学法: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实际环境问题,讲解生态环境保护的科学知识和实践应用过程,提高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合作学习法:学生在不同学习场景下自我学习,教师适时引导、批判和总结,提高学生在团队协作中的学习效果。

5. 教学评估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参观情况、听课做笔记、小组讨论、工作报告等形式,来进行评估。

同时,还应适时检查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如森林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的知识领域、森林地质地形和气象特点等。

6. 参考书目1.《自然地理基础》(郭爱国,俞兴旺编著,山东出版社)2.《生态环境保护》(刘毅,辛志强编著,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3.《自然保护区管理》(卢峰,李超编著,中国环境出版社)。

《银色的桦树林》教案设计

《银色的桦树林》教案设计

《银色的桦树林》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银色的桦树林》。

详细内容包括:单元导入、课文学习、生字词掌握、句子解析、主题探讨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本课的生字词,理解课文大意,感受作者对桦树林的赞美之情。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引导学生关注自然,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课文内容的学习、生字词的掌握、句子解析。

难点:对课文主题的理解,以及对自然美的感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桦树林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的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课文学习:带领学生阅读课文,讲解生字词,解析重点句子,理解课文大意。

a. 自读课文,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初步了解。

b. 逐段讲解,解析生字词,让学生掌握课文内容。

c. 案例分析:选取课文中的典型句子,进行深入解析。

3. 主题探讨: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感悟作者对桦树林的赞美之情,理解课文主题。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用本节课学到的知识进行句子仿写,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1. 课题:《银色的桦树林》2. 主要内容:a. 生字词b. 句子解析c. 课文主题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以“我眼中的大自然”为主题的作文。

2. 答案:学生需在作文中运用本节课学到的句子仿写技巧,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关注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程度,以及对主题的理解。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自然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重点和难点解析1. 生字词的掌握2. 句子解析3. 课文主题的理解4. 随堂练习的设计与实施5. 作业设计一、生字词的掌握1. 对于生字词的讲解,要结合课文语境进行,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和记忆。

2. 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生字词,增加视觉冲击力,帮助学生加深印象。

《银色的桦树林》教案设计

《银色的桦树林》教案设计

《银色的桦树林》教案设计《银色的桦树林》是加拿大的民歌,作为教师的你,知道《银色的桦树林》教案设计是什么样的吗?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银色的桦树林》的教案设计,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银色的桦树林》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认知:学习用正确的歌唱姿势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2、能力:培养学生的演唱水平,表演水平、用打击乐器伴奏的能力。

3、情感: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方法1、演唱法2、表演法教学过程一、唱歌《银色的桦树林》1、导入新歌:请你说一说我们生活中的污染源。

2、范唱(录音)3、带领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歌词,边读边表演。

4、播放录音范唱,随着音乐一起表演。

5、教师范唱。

6、教师领唱,学生轻声模唱歌曲。

7、小声跟琴学唱歌曲。

8、跟着钢琴伴奏唱歌。

9、说一说歌曲所表达的意思。

10、单独练习最后一句,注意节奏的不同。

11、请学生演唱最后一句。

12、放《银色的桦树林》录音范唱。

13、指导学生创编动作进行表演。

14、学生上台表演。

15、播放录音范唱,带领学生歌表演。

16、分组,练习歌表演《银色的桦树林》。

17、分组让学生上台表演,下边学生伴唱,伴奏。

18、练习用打击乐器伴奏。

19、老师上台和学生一起表演,底下学生模仿、伴唱,伴奏。

二、下课。

小结,对学生进行想教育。

《银色的桦树林》教案设计二教学目标:1、学习歌曲《银色的桦树林》,能生动地演唱歌曲,用富有表现力的声音唱出歌曲的意境。

2、能在演唱中充分体现速度、力度等音乐要素的表现作用。

3、在学习中了解加拿大的森林概况,以此来联想护林人的生活,使歌唱更加贴近歌曲的意境。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用富有表现力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1、切分音的演唱。

2、大跳音程的演唱。

3、歌曲中力度的表现。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今天的音乐课,我要考验一下同学们的耳朵,老师用歌声向同学们问好,你们呢也模仿我这样向老师问好,好吗?(师生问好,学习切分音型)同学们的模仿力真强,接下来,我们再来听一段很短的音乐,看看哪位同学能用嘴巴模仿这段声音?(播放音乐片段,学生模仿) 这位同学听得很仔细,而且学得很像,让我们再来听一次。

《银色的桦树林》教案

《银色的桦树林》教案

《银色的桦树林》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语文》教材第八册第四章《自然奇观》,详细内容为《银色的桦树林》。

通过描述我国大兴安岭地区桦树林的独特景观,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大兴安岭地区桦树林的地理特点,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2. 学习并掌握本课的重点词汇、成语和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成语和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2. 教学重点:掌握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情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朗读录音、课文学习单、词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大兴安岭桦树林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奇观,激发学习兴趣。

a. 学生观察图片,谈谈自己的感受。

2. 课文学习:a.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b.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效果。

c. 逐段讲解课文,分析重点词汇、成语和修辞手法。

d. 课堂讨论:分析文章中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3. 例题讲解:a. 出示例题,要求学生运用课文中的成语和修辞手法进行仿写。

b. 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4. 随堂练习:a. 完成课文学习单,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课题:《银色的桦树林》2. 地理特点:大兴安岭地区、桦树林3. 情感表达:赞美大自然4. 重点词汇、成语、修辞手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根据课文内容,运用成语和修辞手法,写一段描绘自然景观的文字。

b. 查阅资料,了解我国其他地区的自然奇观。

2. 答案:a. 学生作品示例:在大兴安岭的深处,有一片银色的桦树林。

这里的桦树高大挺拔,枝繁叶茂,犹如一支支银色的画笔,描绘着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

b. 学生查阅资料后,进行课堂分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导入、课文学习、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环节,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了课文内容,提高了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情趣。

音乐教案银色的桦树林

音乐教案银色的桦树林

音乐教案《银色的桦树林》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学习歌曲《银色的桦树林》,感受俄罗斯歌曲的风格特点。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3. 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和联想,体会歌曲中的意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习歌曲《银色的桦树林》,体会俄罗斯歌曲的风格特点。

2. 教学难点:歌曲中的一些音高和节奏的把握。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歌曲《银色的桦树林》的相关图片和音乐。

2. 教学乐器:钢琴或其他键盘乐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俄罗斯的自然风光图片,引导学生想象自己置身于美丽的桦树林中。

2. 学唱歌曲:教师范唱《银色的桦树林》,学生跟随琴声学唱。

重点指导学生掌握歌曲中的音高和节奏。

3. 欣赏与讨论:学生欣赏歌曲,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歌曲的风格特点,如旋律、节奏、音色等。

4. 分析歌曲: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结构,了解歌曲的背景和创作意图。

5. 实践活动: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乐器,根据歌曲的旋律和节奏进行演奏。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熟练地演唱歌曲《银色的桦树林》。

2. 学生能简要描述歌曲的风格特点和意境。

3. 学生能在实践活动中学以致用,运用所学的音乐知识进行创作和表演。

六、教学拓展:1. 邀请专业的俄罗斯音乐教师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俄罗斯音乐文化。

2. 组织学生观看俄罗斯音乐舞蹈表演,感受俄罗斯艺术的魅力。

3. 引导学生进行音乐创作,以《银色的桦树林》为灵感,创作自己的歌曲。

七、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练习演唱歌曲《银色的桦树林》,并尝试分析歌曲中的音高和节奏。

2. 家长参与评价,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音乐学习情况。

八、课程反馈:1. 教师在课后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

2. 学生填写课程反馈表,提出对课程的意见和建议。

九、课程调整:1.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2. 在后续课程中,增加更多关于俄罗斯音乐文化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和欣赏俄罗斯音乐。

《银色的桦树林》优秀教案

《银色的桦树林》优秀教案

《银色的桦树林》优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语文》教材第八单元《大自然的色彩》,具体内容为《银色的桦树林》。

课文描绘了秋天桦树林的美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示了桦树林在秋天的银装素裹之美。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秋天的景色特点,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学会运用优美词语描绘景物。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阅读、感悟、体验来欣赏大自然之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学会描绘秋天的景色。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感悟大自然的美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语文课本、笔记本、彩色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秋天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秋天的景色特点,引出本课《银色的桦树林》。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读课文,找出自己认为优美的句子,做好批注。

3.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引导学生感悟课文描绘的景色。

4. 实践活动:学生分组讨论,选择一个秋天的景色,用课文中的优美词语进行描绘。

5. 例题讲解:分析课文中的一段描写,讲解如何运用修辞手法描绘景色。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写一段描绘秋天景色的文字。

六、板书设计1. 《银色的桦树林》2. 主要内容:秋天的景色特点课文生字词描绘秋天的优美句子修辞手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运用课文中的优美词语和修辞手法,写一篇描绘秋天景色的短文。

2. 答案示例:秋天来临,大地换上了金黄色的外衣。

田野里,稻谷弯腰,一片金黄;树林里,树叶飘落,如诗如画。

我漫步在林间小道,欣赏着这如梦如幻的秋色,陶醉在大自然的怀抱。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感悟、体验,让学生学会了描绘秋天的景色。

但在课堂活动中,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银色的桦树林》教案
设计思路
这是一首借景抒情的歌曲,速度是中速,情绪轻松自然,这与乡村音乐的风格极其吻合,根据这一特点,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尝试着重组教材,将教材以外的经典外国歌曲引入了课堂教学,设计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课程标准中指出: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

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在设计本课的教学内容时,我创设了参加乡村聚会的情境,这一情境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学生非常感兴趣,在这个情境中解决了本课的难点。

例如:利用编集体舞的方法,使学生在无意中掌握了“蓬得得……”的节奏和音准,全体学生都参与了教学活动。

另外,通过组织乡村小乐队这个环节,调动了学生学习歌曲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例如:为乐队选歌手,学生为了做乡村歌手,积极主动的自学歌曲。

在看完丹佛的表演后,学生能利用自己的感受为乐队提出建议,这个过程丰富了学生的审美体验。

在学习歌曲时,为了让学生熟悉歌曲的旋律,掌握音准,我多次在学生无意注意时进行渗透。

例如:用吉他与学生合作;学生跳集体舞;乡村乐队演出;看录像,都有歌曲的旋律出现,学生经过多次聆听,学会了歌曲的旋律。

课程标准中同样指出以审美体验为核心。

在本课的教学中,学生始终是在音乐的氛围中进行学习活动的,充分的让学生感受、体验乡村音乐的风格和特点,为学生表现音乐做铺垫。

例如:听《故乡的路》边跳边走进教室;改编《红河谷》;认识吉他;创设乡村俱乐部聚会的场面;看录像片等,都在围绕着乡村音乐的特点而进行。

这节课,我还运用了两样道具,牛仔帽、丝巾,这是乡村歌手特有的装束,营造了演唱乡村歌曲的气氛,也调动了学生学习歌曲的积极性和表演欲望,使学生在轻松自由的学习氛围中了解、感受、表现了乡村歌曲。

教学目标:
1.师生共同创设情境,欣赏、演唱乡村歌曲,引起学习兴趣。

2.模仿并学会运用轻松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了解乡村歌曲典型的伴奏形式。

3.认识乡村音乐的特色乐器“吉他”,熟练准确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氛围
师带领学生听着乡村音乐自由地进教室
师:说说你听这段音乐走进教室你的心情怎么样?(生:略)
师:今天我们就带着这种心情选择你觉得放松的姿势共同完成这节课(生:略)。

师:我们再来静静地听一遍这首歌,看看这位歌手是用怎样的方法唱的,让我们有了这种感受?(播放《故乡的路》)
师:我们就用《红河谷》(可视当地学生情况改变曲目)来找一找这种感觉。

(师生共同尝试)
设计意图:感受轻松自由的课堂氛围。

在实践中,使学生初步感受乡村歌曲的特点。

二、认识“吉他”感受音乐
师:在美国,流行着一种音乐,情绪大多是这种轻松自由的感觉,人们亲切地称它为“乡村音乐”
正是因为乡村音乐听起来轻松自然,所以在美国乃至世界都受到很多人的喜爱。

现在就让我们看一看乡村歌手的演唱(播放录像)。

师:你们都看到了什么?谁能模仿一下?
师:歌手唱歌时手里拿的是什么乐器呀?(吉他)
师:老师也带来了一把吉他,谁想来弹一弹?
(师生合作)
设计意图:视听结合,初步感受乡村歌手的音乐活动。

激起学习兴趣。

认识吉他,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通过师生合作,给学生以自信。

三、创设情境,学习、表现歌曲。

师:乡村俱乐部里的人能歌善舞,现在我们就去乡村俱乐部参加一个PARTY,我们将和乡村歌手一起表演。

大家可以根据我唱的这段旋律先来编几个动作。

(师范唱衬词部分,生创编动作)师:为了能让大家跳得更起劲儿,我需要两个搭档来演奏打击乐。

和我组成一个小乐队为大家伴奏!看谁的节奏感最好?
师:你想怎样用铃鼓为这段弦律伴奏呢?(出示铃鼓,生自由练习,然后全班模仿)
师:大家听一听我演奏的节奏和你们的节奏有什么联系?(师用无皮铃鼓与全体同学合奏)(生答略)
师:我把这首歌完整的唱一遍,请大家注意听,你应该在什么时候跳舞,什么时候加入打击乐器?
师:俱乐部里的演出就要开始了(教师戴上牛仔帽,丝巾),我现在就是一名乡村歌手,让我们一起加入到这个令人轻松快乐的聚会之中!(师生合作表演)
师:我看到有很多同学表演得很投入,我相信如果让你来演乡村歌手一定会比我还要出色!我这儿有这首歌曲的歌谱,看谁能最快的把歌曲唱熟,来做乡村歌手。

(生自主练习,再随琴演唱)师:大家想一想歌曲中的“蓬得得……”模仿的是什么声音?我们应该怎样唱呢?(生答略)
师:注意驯鹿越走越远了!(生在唱的同时,师加以指导)
师: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录像,用你的歌声来表达你的心情。

(录像内容:桦树、河狸、驯鹿)
学生叙述看到的景色;集体唱一遍,选出歌手和乐队表演。

师:我们的乐队已经组成了,但还要追求更好,我们欣赏一段录像吧,看看能有多少启发。

(播放录像)
师:这段录像中,你印象最深的有哪些?请同学们出出主意,帮助我们这个乡村乐队提高。

(生自由发言)
设计意图: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参与音乐活动的机会,培养合作意识和创编能力,同时,解决节奏难点。

师生合作,即兴创编节奏,熟悉歌曲旋律,掌握乡村音乐的典型伴奏形式。

营造氛围,激励竞争。

调动自主学唱歌曲的积极性。

加深对歌曲内容的理解,帮助学生记忆歌词。

通过观看美国乡村歌手的表演,进一步了解乡村歌曲的特点,培养学生的模仿能力和观察能力。

四、问题与思考
师:舞台上只有丹佛在演唱吗?(生答略)
师:乐手们都在唱。

好!现在我们的乐队应该比“丹佛”更强大。

你可以选择你喜欢的乐器进行模仿,你的表演要比那些乐手更投入,比一比,谁是最佳乡村歌手。

师:其实《银色的桦树林》这首歌不是美国的乡村歌曲,它是一首加拿大的民歌。

但是通过我们的改编,使这首歌有了另外一种感觉。

师:我知道云南是一个多民族的地区,我想一定也会有很多好听的民歌,谁愿意为大家唱一唱?
师:同学们会唱这么多好听的民歌,我想你们一定希望更多的人都会唱我们云南的民歌吧?我相信随着同学们不断的学习音乐,有一天你一定会用自己的方式使我们的民歌也能象乡村音乐一样,被更多人喜爱!你们有信心吗?下课!
设计意图:通过评选激励的方法,引导学生更加热爱音乐的学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