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法文献综述

合集下载

税收学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税收学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税收学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在现代社会中,税收作为一种财政手段和国家治理的重要工具,对于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税收学作为研究税收的学科,涵盖了税收的原理、政策、制度、管理等多个方面。

本文旨在通过对税收学领域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探讨税收学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及其中的重要理论框架和方法。

一、税收学的研究领域及发展历程税收学作为一门学科,其研究领域涉及广泛,包括税收的目标与功能、税收原理和理论、税收政策与制度、税收管理与征收等方面。

税收学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但现代税收学的形成主要集中在19世纪后半叶。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剧和国际税收竞争的日益激烈,税收学的研究逐渐趋向国际化。

二、税收学的重要理论框架1.税收目标与功能理论税收目标与功能是税收学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相关理论主要探讨税收的宏观与微观目标,如促进经济发展、调节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与公正等功能。

2.税收原理与理论税收原理与理论主要包括公平原则、效率原则和可行性原则等。

公平原则涉及纳税人的权益保护和税收的合理分配;效率原则关注如何最大化税收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可行性原则则强调税收政策的可操作性与可持续性。

3.税收政策与制度税收政策与制度研究主要涉及税种选择、税率设计、税收优惠、税收避税与逃税等。

相关理论分析税收政策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4.税收管理与征收税收管理与征收研究关注税收的执行与管理机制,包括税收征管体制、纳税人合规行为、税务稽查等方面。

理论研究旨在提高税收征收效率和减少违法行为。

三、税收学研究的方法与技术税收学研究常常运用多种方法与技术,以深入分析税收政策与实践的问题。

其中,文献研究、实证研究、比较研究、案例研究等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税收学领域。

四、税收学研究的现状与趋势目前,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的加深和国际税收规则的变化,税收学研究呈现出以下几个趋势:1.国际化和跨学科研究的趋势:国际税收竞争、跨国税收规则以及全球治理等问题引发了税收学研究国际化和跨学科研究的趋势。

我国个税改革方向研究文献综述

我国个税改革方向研究文献综述

我国个人所得税改革方向研究文献综述摘要: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制度自1980年建立以来,在调节收入分配,缩小贫富差距,增加财政收入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在税制模式、课税标准、税率、起征点方面日益暴露出其存在的问题。

文章认为,建立分类和综合相结合的混合税制,依据物价指数和国家经济形势的发展适时调整费用扣除标准和个税起征点,适当降低边际税率、调整级距是当前个人所得税制度改革需要研究的问题。

关键字:个人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制,收入调节现行的个人所得税税制自1994年实施以来,逐渐暴露出许多弊端和漏洞。

我国的贫富差距不断拉大,个人所得税并没有充分发挥其应有的收入功能和调节功能。

现行的个人所得税制已经不能适应现今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亟待改革。

本文针对现行个人所得税存在的缺陷,提出一些改革意见。

1个税改革研究背景与意义俞佳颖教授在《浅析我国个人所得税的改革方向》中指出,近年来,我国的贫富差距正不断拉大。

我国收入最高10%群体和收入最低10%群体的收入差距,从1988年的7.3倍已经上升到如今的23倍。

收入分配不公已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是政府面临的巨大挑战。

个人所得税对于调节社会成员收入分配,缩小贫富差距,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目前中国的个人所得税由于税制法规不完善,征收手段落后,公民自觉纳税意识不强等多方面的原因,其收入调节分配作用大大弱化。

在某种程度来说,其不仅没达到调节收入分配差距、促进公平分配的立法初衷,而且还有可能加剧了个人收人分配不公的状况。

所以,我们应加快个人所得税制的整体系统的改革,而不应单停留在调整个税起征点上。

2个税改革面临的问题近年来,我国个人所得税无论从收入的绝对规模还是相对规模来看,都已成为继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和营业税之后的第四大税种。

个税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是经济发展,水涨船高带来的回报,而非制度本身的优势,为了充分发挥个税在调节收入分配方面的功能,必须要正视我国现行个税制度设计上的种种缺陷,并予以改革和完善。

完善税收政策重要性的文献综述范文

完善税收政策重要性的文献综述范文

完善税收政策重要性的文献综述范文一、引言。

税收,这个看似有些枯燥但却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东西,就像一个无处不在的精灵,在经济社会这个大舞台上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税收政策要是完善了,那可就像是给经济的快车装上了超级引擎,还能给社会公平这块大蛋糕切得更加均匀合理呢。

所以,咱们来好好聊聊关于完善税收政策重要性的那些事儿,看看各路大神在文献里都是咋说的。

二、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1. 资源配置优化。

很多文献都指出,完善的税收政策就像是一个超级指挥家,能够巧妙地引导资源的流向。

比如说,通过税收优惠政策,就可以鼓励企业投资那些新兴的、有潜力但风险较高的产业,像现在热门的可再生能源领域。

企业一看,搞太阳能、风能这些项目,能少交点税呢,那还不赶紧的。

这样一来,资源就从那些传统的、可能已经有点饱和的产业,慢慢流向了新兴产业,整个社会的资源配置就更加合理、高效了。

就好比是给资源这个大部队重新排兵布阵,让每个士兵(资源)都能在最需要的战场上(产业)发挥最大的作用。

2. 促进经济增长。

从宏观经济增长的角度来看,税收政策的完善也是一把“金钥匙”。

合理的税收水平能够给企业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要是税收太高了,企业就像是背着重重的壳的蜗牛,走得特别艰难,哪里还有心思去扩大生产、创新产品呢?相反,要是税收政策能恰到好处,企业就有更多的资金可以用来投资新技术、招聘新员工,这就像给企业打了一针强心剂,整个经济也就跟着蓬勃发展起来了。

就像种庄稼一样,税收政策就是土壤的肥力,肥力合适,庄稼(企业)就能茁壮成长,最后迎来大丰收(经济增长)。

3. 稳定经济波动。

税收政策在经济波动的时候还能充当“稳定器”的角色。

在经济过热的时候,政府可以适当增加税收,把市场上过多的钱收回来一些,就像给经济这匹跑得有点疯的马勒紧缰绳。

而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呢,减少税收,让企业和老百姓手里能多留点钱,刺激消费和投资,这就好比给经济这个有点病恹恹的病人喂点补药。

《纳税人筹划研究的文献综述2100字》

《纳税人筹划研究的文献综述2100字》

纳税人筹划研究的国内外文献综述1.1 国外研究现状纳税人的筹划最早可能诞生于西方较发达国家。

19世纪中期,这一专业领域的税务专家首次主要出现在意大利,为中国企业和其他个人客户提供企业税务管理咨询服务。

这种企业税务政策咨询服务就是把企业纳税服务筹划和外来咨询作为其主要的服务内容,这样也便是原始传统意义上的企业纳税服务筹划。

Scott Rick(2022)笔者认为,也正是美国美国联邦企业所得税的高度复杂性,使得为提高企业会员提供纳税相关性的一系列企业纳税政策筹划咨询服务得以发展到成为一种专门的税务职业,且大多数的创业公司都已经聘请了一批具有丰富相关纳税专业知识的资深税务会计专家,研究相关税法对创业公司日常生产以及经营的直接影响,从而发现采取一定的减税措施可以减少企业税款的超额缴纳。

除一些税务咨询专家外,还有一些税务中介机构,比如说好像执业律师事务所、会计师助理事务所、审计师助理事务所等,他们提供的服务中纳税筹划占据很大的比重[3]。

Mario Morger(2022)通过系统性地梳理与分析归纳了跨国纳税公司每年纳税财务筹划的具体内容,其中所述的具体的公司纳税财务筹划管理技术对跨国纳税公司实际经营管理影响颇深。

markatkinson和mrdavidtywell(2023)从税收转让筹划定价的理论角度,对我国税收转让筹划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对企业转移资产定价的基本理论、方法、具体操作性和技能以及定价相关实际问题案例进行了深入的理论阐述和案例分析。

Malhotra (2021)通过对国外企业购销业务的研究,认为税收筹划是企业经营活动成败的关键。

salvadorbarrios等(2020)税收探寻问题讨论国内和国际东道国的相关税收政策对亚洲地区经济选择和决策制定的重要影响。

manxiayuan(2021)本文解释了实行税收合理经济筹划在以后经济发展的巨大重要性,对实行税收合理筹划的主要原因后果进行重点强调。

会计与税法差异文献综述

会计与税法差异文献综述

前言会计制度和税收法规的关系问题,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

会计制度与税收法规的处理不仅是税务部门与企业的重要工作,而且对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也有重大的影响。

如何处理会计制度与税收法规之间的关系,既是会计制度与税收制度设计的理论问题,也是征纳双方确定征纳税额和反映会计信息的实践问题。

我国在计划经济时期,会计制度以税收法规为导向,强调会计要依附于财政、税收等法规。

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以及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我国会计制度与税收法规也进行了重大改革,在新的会计制度和税收法规中,都体现了会计制度与税收法规各自相对独立和适当分离的原则。

会计制度与税收法规的分离是必要的,但是会税分离所形成的差异,一方面增加了纳税人的财务核算成本,另一方面也不利于税收征管机构的征收管理。

因此如何协调会计制度与税收法规之间的差异就显得十分重要。

近年来,美国安然、世界电信等财务造假和欺诈案件频频发生,这些企业虚报盈利水平,人为推动股份泡沫,最终导致投资者利益损失与国家税收流失。

笔者认为“会税分离”模式是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

正是这种“会税分离”模式削弱了税法对会计信息质量的保护作用和监督作用。

那我国在主张“会税分离”模式时,该如何对待“会税分离”所造成的相关问题呢?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布了39项企业会计准则(1项基本准则、38项具体准则),规定2007年1月1日率先在上市公司执行,2009年我国所有的企业都要执行新准则。

新会计准则的发布和实施,使中国企业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所指定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之间,实现了“实质性趋同”。

2007年3月16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全票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规定自2008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

新企业所得税法适用于各类企业,统一了内外资企业的税率,统一和规范了税前扣除办法和标准以及税收优惠政策。

此次改革力度之大,势必影响到每一个企业。

以此为契机,本文对“我国会计制度与税收法规之间的差异及协调”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论证。

个人所得税国内外文献综述

个人所得税国内外文献综述

年 )提 出应该实行综合制与分类制相结合 的个人所得 税税制模式 .将 综合制与分类制的优点相结合 .同时也能削弱综合 制与分类制各 自的
个人所得税应该实行累进税率制.但是不应对最高收入者实行 100%的边 缺点 .扬长避短 总结来看 ,目前世界各 国针对个人所得税 的三种征 收
际税率 .最高收入者的边际税率应该为 0 Mirrlees的研究结果还表面对 模式 .都结合各 自国情选择 了适合 自身发展 的税 收征收模式 学术 界
导致税负不公 ,不能缩小贫富差距 .激化矛盾 。而过于重视公平却忽 视 护者.个人所得税的分类征收制对纳税人 的不 同来源收入分类征收.实行
效率 .可能会导致税务机关办事效率低下 .影 响经济发展 因此 .在制 不 同的征税标准 .更能体现公平原则 。他们认 为个人 所得税实行分类
定税制时 ,应考虑权衡公平与效率 最优所得税理论具体包括最优 企 制是个双赢 的方式 。首先 .分类征收制能有效 的避 免纳税人 的偷漏税
首先 ,国外有些学者支持 家庭 申报制 .认 为家庭 申报 制能使家 庭福利 很看重 家庭 ,提倡 尊老爱 幼。家庭 申报制 是以家庭为单位 ,将家庭各成
最高收入者施加很重的课税会造成高收入者的不满 .抑制高 收入者的 针对三种征收模式孰优也是各持 己见 .百家争艳
劳动激情 ,同时也并不能提高低收入者的福利水平 Stern(1977年 )制
定 了 Stern Mode1.被 广 泛 应用 于最 优个 人 所 得 税理 论 研 究 stem M0del 2 国 内个 人 所 得 税 文 献 综 述
大 的启发作用 ,但是 因其存在大量前提假设 ,是一种理想化状态 ,与蓬 革 的话题越 来越火热 。财政部长 楼继伟 (2015年 )明确指 出个税 的改

《税收执法风险防范研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3900字

《税收执法风险防范研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3900字
[17]张轶,周吉.风险管理理论综述[J].科技视界,2013(11):23-24.
[18]刘建兵,徐丽.如何有效防范税收执法风险[J].经济与法,2015(24):186-188.
[19]王建红.税收管理风险与防范机制研究[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5(9):186-188.
[20]江西省地方税务局督察内审课题组.新常态下税务部门内部控制与审计的思考[J].审计与理财,2016(4):54-57.
5.税收执法风险对策
5.1体系建设
5.2主体加强
5.3机制完善5.4环境构建 Nhomakorabea6.结论
本文主要运用文献研究、比较分析方法进行研究,来提炼税务机关税收执法中存在的风险以及防范这些风险的对策建议。
四、研究进度安排
撰写开题报告,进行开题答辩,开题报告定稿 :2022年3月21日-2022年3月31日
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学习、调研、实验等 :2022年4月1日-2022年4月24日
[5]谢旭人.中国税收管理[M].北京:中国税务出版社,2007.
[6]张成福.公共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7]刘钧.风险管理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82-99.
[8]郭延安.风险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9]刘明虎.防范税收执法风险指引[M].北京:中国税务出版社,2011.
郑宇(2017)列举了造成基层税务机关税收执法风险的三方面主要原因:第一,税收法律体系不健全;第二,税收征管体制不完善;第三,基层税务机关执法人员素质良莠不齐。
黎昌忠,黎开金,高玮(2017)等人的观点是:由于执法能力不足、税法遵从度不高、执法行为不规范和行政协调协作力度不够是基层税收机关的税收法制风险成因。

有关纳税遵从的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有关纳税遵从的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2、深入探讨新技术对纳税遵从的影响及其应对策略,如人工智能、大数据 等技术在纳税遵从管理中的应用;
3、特定群体和地区的纳税遵从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以便制定更有针对性的 政策措施;
4、结合实际案例,对纳税遵从的政策法规及其落实情况进行深入研究,为 政策制定和执行提供理论支持;
5、从纳税人角度出发,深入研究纳税遵从风险及其挑战,为提高纳税遵从 水平和风险管理能力提供指导。
2、纳税遵从的影响因素及其影 响机制
影响纳税遵从的因素众多,包括税收制度、税收征管、纳税人意识、企业文 化等。国内学者通过实证研究和案例分析,深入探讨了各因素对纳税遵从的影响 机制和实际效果。研究发现,税收制度和税收征管是影响纳税遵从最重要的因素 之一,
而纳税人意识和企业文化等因素对纳税遵从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结论
本次演示通过对纳税遵从的国内研究文献进行综述,全面梳理了该领域的研 究现状、研究方法、研究成果和不足之处。在此基础上,本次演示指出了研究的 空白和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为后续研究提
供了有益的参考。为了推动纳税遵从领域的发展,未来研究可以以下几个方 面:
1、加强跨学科交叉研究,引入更多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丰富纳税遵从 的研究视角;
5.发挥社会监督作用:建立健全社会监督机制,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纳税 遵从监督,形成全社会的共同监督氛围。
感谢观看
通过案例分析,我们发现纳税遵从问题的产生与税收征管、纳税服务、社会 监督等环节密切相关。例如,税务机关执法不力、缺乏有效的咨询服务以及社会 监督的缺失等是导致纳税遵从问题的主要原因。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相应的 解决方案和建议。
结论
本次演示从文献综述、问卷调查和案例分析三个角度对纳税遵从问题进行了 全面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纳税遵从问题的产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税法制 度、纳税服务、纳税人意识、税收征管力度以及社会监督等。为了提高纳税遵从 水平,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个人所得税子女教育专项附加扣除研究文献综述2500字》

《个人所得税子女教育专项附加扣除研究文献综述2500字》

个人所得税子女教育专项附加扣除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1.国外研究现状从18世纪起,亚当·斯密就提出了纳税人应按其实际承受能力纳税,而纳税人的基本生活费用又不能从纳税人的实际负担能力中减除的观点,国外有关扣除理论的研究成果起源于[1]。

Haigrm(1921)认为税收优惠应以综合分类计税[2]。

根据Simons(1938)的观点可以看出,净资产的增长值和实际消费金额是个人的收入,它是潜在的收入,并不是税收的基础,而真正的税收基础是实际的收入[3]。

Roger(2014)的研究认为,个人税应从家庭的角度出发,根据家庭共同收入向夫妇征税,并允许他们扣除家庭的必要生活开支[4]。

2.国内研究现状关于个税改革的国内研究,根据2019年1月1日正式推行个税专项附加扣除政策,分为两个阵营。

此前的学者大多对改革的建议进行研究;此后由于有了具体的法案,学者们转而研究政策的实施情况,并提出完善建议。

(1)个税改革前对改革的建议研究个人所得税改革前,孙健夫(2018)提出了一种想法是以自行申报为主,代扣代缴为辅[5]。

杨澜(2018)对比美国的税收政策,认为我国也可以实行在以婚姻状况为基础下的税前扣除法[6]。

李旭红(2018)认为,税收的专项扣除是对基本生活扣除的补充,它的征收管理和执行都必须利用先进的“互联网+税务”的手段[7]。

钱稳稳等(2018)指出我国应对综合收入进行征税,不断地去升级和改善个税的征收机制,努力让个税表现出公平与正义[8]。

王泽莹(2018)认为房屋消费专项附加扣除影响房价,进而推动经济增长、促就业,减轻缴税压力[9]。

(2)个税改革后对政策的讨论自2019年1月1日新个税实施以来,许多学者都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宋春霞(2020)认为在税改时,虽然想到了纳税人负担和纳税的人性化,为个税增加了专项扣除,但对中国国内情况考虑的并不充分,改革还存在着一些不足需待完善[10]。

杨广莉等人将改革后的专项扣除与国外的政策进行对比,做出了改善婴幼儿儿童教育和抚养的扣除方法、扩大专项附加扣除的范围等建议[11]。

关于纳税遵从研究文献综述

关于纳税遵从研究文献综述

纳税遵从研究文献综述引言纳税遵从是一个国家税收制度中至关重要的概念。

纳税遵从是指个人和企业按照税法的规定,主动履行纳税义务的行为。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纳税遵从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税收收入的多少,影响着国家财政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因此,纳税遵从的研究长期以来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旨在综述当前国际上关于纳税遵从的研究文献,分析不同观点和主要发现,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展望。

纳税遵从的定义和意义纳税遵从是指个人和企业主动遵守国家税收法律法规的行为。

它是税收制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对于维护税收制度的公平、公正和有效性起着重要作用。

纳税遵从程度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国家税收收入的多少,影响着国家财政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同时,纳税遵从还涉及到税收法律的执行效率、社会公正以及税务部门的合法权益等问题,具有广泛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纳税遵从的影响因素经济因素经济因素是影响纳税遵从的重要因素之一。

个人和企业的纳税遵从程度往往与其经济利益相关。

如果个人或企业觉得自己纳税后的经济利益不受保障,或者收益和成本之间的比例失衡,他们可能更倾向于逃避纳税义务。

因此,税收制度的设计和税率的合理性对于提高纳税遵从度具有重要意义。

信任和公平因素信任和公平是纳税遵从的重要动因。

研究发现,个人和企业在对税收机构的信任程度和认为税收制度的公平性是纳税遵从的重要影响因素。

如果个人和企业觉得税收机构没有透明度、廉洁度和公正性,他们可能会选择逃避纳税义务。

因此,加强税务机构的诚信建设、提高税收制度的公平性对于提高纳税遵从度具有重要意义。

社会文化因素社会文化因素也对纳税遵从起着重要作用。

一部分研究表明,个人和企业的纳税意识和遵从程度与社会文化背景和价值观息息相关。

社会对于纳税道德的重视程度、公民责任感以及诚信的传统观念等都会影响纳税遵从度。

因此,加强社会纳税意识的培育和弘扬,推动纳税道德的形成对于提高纳税遵从度具有重要意义。

纳税遵从的研究方法研究纳税遵从的方法通常包括实证研究和理论研究两种类型。

税务风险文献综述范文

税务风险文献综述范文

税务风险文献综述范文
《税务风险文献综述》
税务风险是企业经营中不可避免的问题,对企业的经营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现代商业环境中,税收政策的频繁变化、税法的复杂性、税务管理的严格性等因素使得企业面临着诸多税务风险。

针对这一问题,学者们对税务风险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并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和建议。

首先,有学者从税收政策的角度来探讨税务风险。

他们认为,税收政策的不确定性是导致税务风险的主要原因之一。

税收政策的频繁变化和不确定性给企业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使得企业难以有效规划和控制税务风险。

因此,他们建议企业应加强对税收政策的监测和分析,及时调整经营策略,预防和化解税务风险的发生。

其次,还有学者从税法的复杂性角度对税务风险进行了研究。

他们指出,税法的复杂性使得企业难以理解和应对相关的税务规定,导致了税务风险的增加。

因此,他们建议企业应加强对税法的学习和理解,健全内部税务管理制度,提高税务风险的防范能力。

此外,还有学者从税务管理的角度对税务风险进行了研究。

他们认为,企业在纳税申报、税收筹划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风险,需要加强内部税务管理,规范纳税行为,避免税务风险的发生。

他们建议企业建立健全的税务管理制度,加强内部控制,提高税务合规能力,降低税务风险。

综上所述,税务风险是企业经营中需要高度重视和有效应对的问题。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述,我们可以看到学者们对税务风险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学者对税务风险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为企业提供更科学和有效的税务风险管理建议。

所得税会计方法文献综述论文

所得税会计方法文献综述论文

所得税会计方法文献综述论文
所得税会计方法文献综述
【摘要】所得税在我国经济生活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会计和税制改的不断深入,所得税会计再次成为人们讨论的热点。

伴随我国经济的不断对外放,向境外筹资的上市公司也逐渐增多,按照国际会计标准进行所得税确认与计量已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因此,对所得税会计方法的研究显得尤为必要。

【关键词】所得税会计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资产负债观;综述
一、所得税会计方法比较研究
目前,国内外较为成熟的所得税会计基本理论有所得税归属理论,企业收益确认理论,差异确认理论和暂时性差异处理理论。

基于以上理论基础所得税会计的确认有两种观点:费用观和收益分配观。

依据是否进行跨期分配,费用观下产生了以下几种所得税会计确认方法:应付税款法,递延法,债务法(包括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和损益表债务法)和税款净额法。

其中应付税款法不进行所得税的跨期分配,后面几种方法则必须进行。

我国会计界的专家针对各种观点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1)刘斌(2007)对应付税款法和纳税影响会计法进行了对比分析。

一直以来,是否对所得税进行跨期分配以及如何分配在所得税会计处理中都存在争议,他提出应付税款法是主张不对所得税跨期分配观点的代表,纳税影响会计法是主张对所得税跨期分配观点的代表。

(2)张蓓(2005)对递延法和债务法的进行了比较分析,她提出递延法是将本期暂时性差异产生的影响所得税的金额,递延和分配到以后各期,并同时转。

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文献综述

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文献综述

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文献综述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日渐成熟和各项法律法规的日益完善,依法纳税逐渐被我国大多数企业所认识和重视。

为了在税法规定的范围内充分利用税收政策来达到节约税收成本的目的;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增强市场竞争力,企业进行纳税筹划的需求越来越强烈。

企业所得税作为我国税收制度中的一个重要税种,在企业所上缴的税收中所占的比重也很大,因而对其进行筹划对于企业来说意义重大。

本文主要介绍了国内外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的发展历史和国外税收的研究现状,并以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为基础,分析了国内所得税纳税筹划的研究现状。

关键字:所得税纳税筹划历史发展国内外研究现状引言:古今中外,税收都是遵循“无商无税,无税无国”的运行轨迹而变化和发展的,因而我们可以看出税收同经济,税收同国家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王延明在《所得税会计与纳税筹划》(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年2月第1版)一书中提到纳税人对税收的筹划不是起源于纳税人本身,而是起源于中介服务机构,即税务咨询事业,纳税筹划是税收咨询业务的一项重要内容。

提供税务咨询的服务活动,最早产生于意大利。

税收筹划的学术研究在纳税筹划业务的稍后便开始出现。

德国伐克主编的《德国与国际税收百科全书》所引用的最早文献是H.肖肯霍夫编写的《企业纳税筹划》他刊载于1959年出版的《工业企业计划》文集里,被认为是“纳税筹划”一词比较早的出现。

在20世纪50年代里,纳税筹划开始从企业经营计划里独立出来,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并由此带动了对包括个人纳税筹划的全面研究,开辟出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

20世纪80年代以后,在纳税筹划业务广泛开展的同时,纳税筹划的理论研究,文章,刊物,书籍更是不断出现,新作频频,这进一步推动了纳税筹划的深入研究和快速发展。

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的对等性,体现在税收征纳上,即纳税人是缴纳税款的义务人,同时也享有一定的权利,这个权益的表现形式就是纳税筹划。

在国外,纳税筹划是企业经营中要考虑的一项重要内容。

会计准则与税法差异分析文献综述

会计准则与税法差异分析文献综述

会计准则与税法差异分析文献综述我国关于会计与税收相关问题的研究始于1993年会计的改革和1994年的税制改革。

21世纪初在美国频繁爆发重大财务丑闻,引发了世界范围内对美国税务会计模式的质疑,会计和税收相关问题在我国也一再成为会计理论工作者探讨的重点。

纵观国内学者对会计制度与税收法规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关于会计制度与税法诸关系认清会计、会计准则与的关系税务法规是认识它们的差异与进行二者协调性研究的起点。

施先旺(2002)全面分析了我国会计准则制定的税务背景,认为在制订我国会计准则时,主要是学习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会计准则,而我们却忽略了建立起一个与会计准则相一致相配套的税务法规环境,这也是导致在西方发达国家行之有效的会计准则移植到我国效果却并不理想的原因之一。

2、关于会计制度和税法的差异对税务法规和会计制度差异的研究是进行两者协调性研究的基础。

盖地(2006)比较了税务会计准则和财务会计准则后认为,税务会计是以税法为导向的,因而税务会计原则一般都隐含在税法当中,而且较之于财务会计原则,略显不明确的税法原则却在刚性及其硬度方面明显高于财务会计原则。

在对历史成本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相关性原则、配比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谨慎性原则进行具体的比较之后,认为两者差异的存在是必然的,如何使两者的差异保持一个“合理的度”,协调两类原则的差异,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

3、关于会计与税收差异形成原因的经验研究会计制度与税务法规之间的差异对会计报表最直接的影响,表现为会计收益与应税收益之间的差异。

国外关于会计收益与应税收益二者之间差异的经验研究,主要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通过财务报表和纳税申报表上的数据进行分析,另一类是仅利用财务报表的数据进行分析。

对于造成会计收益和应税收益之间差异的原因的探讨,讨论的焦点主要集中于三个方面:会计制度和税收法规的差异、盈余管理和所得税避税行为。

4、关于会计制度与税收法规的协作戴德明、张妍和何玉润(2005)从税会关系模式、会计制度本质等方面入手,评价了会计制度与税收法规的协作历程。

个人所得税与收入分配的文献综述

个人所得税与收入分配的文献综述

个人所得税与收入分配的文献综述目前关于个人所得税与收入分配的关系,国内外的学者早就关注到了这一问题,并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不小的成果,并且在实践中形成了一些宝贵的经验,这些都值得我们虚心的学习,从而更好的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个人所得税制度,更好地发挥其在收入分配中的作用。

20世纪30年代之后,凯恩斯流派盛行。

凯恩斯在其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认为在不同经济周期时使用不同的措施应对是能够调节收入分配的问题的,他认为在存在工资刚性的情况下,当出现,经济衰退时就应当降低工资来达到刺激投资,促使经济复苏的目的。

与此同时为了克服有效需求不足,应当提高对富人个人所得税的征收。

20世纪70年代的边沁和穆勒父子则是主张功利主义。

边沁认为政府的最重要的目的是要实现全社会所有成员的效用最大化。

穆勒则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认为政府应当对社会收入进行分配,以实现社会的公平。

20世纪90年代的米德认为要改善收入分配不公的情况应当采用课征累进所得税,辅之以劳动所得的优惠,这样的政策效果将会更加显著,除此之外他还提出了其他一些税收方面的措施,希望能够实现社会分配公平的目的。

同时代的哈耶克则,对累进税制进行收入再分配来达到社会公平持怀疑态度。

哈耶克认为试图改变收入再分配不单是对民主的不负责任,同时还牵扯到政体方面的问题,所以他主张通过比例税制来完善收入分配问题,他认为累进税制过分强调重税,不利于资本的有效运转,从长远来看可能会对社会的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其很可能会使得社会的不公平长久持续的存在。

,世纪之初的弗里德曼主张通过负所得税来调整收入再分配以期望达到社会公平的目的。

弗里德曼认为政府过往所运用的累进所得税并没有解决收入再分配问题,所以他提出了征收负所得税观点。

一般来讲负所得税就是通过补贴穷人的收入来扩展所得税,而补充的数额就是穷人未曾使用过的所得税减免份额。

国内研究综述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一是个人所得税功能及其对收入分配的作用研究。

《税收服务问题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3000字

《税收服务问题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3000字

税收服务问题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目录税收服务问题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 (1)1 国外研究现状 (1)2 国内研究现状 (2)3 文献总评 (3)参考文献 (3)1 国外研究现状税收服务的基本理论是,国外对税收制度的理论研究要比中国快得多。

17世纪中叶,英国古典统计学家威廉·佩蒂(税制)在其《税收》一书中提出,税收应遵循税收公平、税收类型决策、税收便利决策和税收成本最小化四项原则。

后两项原则需要降低行政成本,以提高税收质量和效率。

1986年,英国政府宣布了《纳税人权利宪章》。

20世纪80年代,新公共管理理论成为政府改革的一种思潮。

其核心思想是将市场机制引入公共管理,强调政府、社会和市场的关系,弱化政府职能,鼓励公共管理社会化。

美国登哈特夫妇(2010)也对新公共管理理论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政府不能站在公民的对立面。

想要管理公民,作为服务提供者,他们需要及时了解公民的需求。

在优化纳税服务方面,美国Devriesetal(2013)对政府工作绩效评价方面研究了税务机关和纳税人的关系,他认为做好纳税服务工作,必须要加强纳税服务体系的建设,税务部门要想得到纳税的认可,必须加强服务,满足纳税人实际需求。

Nabila Nisha(2016)在研究过程中强调,电子政务快速发展的同时,发达国家已经建立起独立的电子税务局,对部分较为落后的地区来说,体系还不够完善,尤其是孟加拉国之类的发展中国家。

在她看来,电子化申报的便利方式更能够满足纳税人的基本要求。

越来越多纳税人希望能够通过互联网的便捷渠道来解决税务申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通过研究相关的因素,该学者发现网络安全需求和创新绩效等各个部分都能够影响到税务具体建设情况,也是影响纳税人满意度的重要因素。

他的研究还指出,电子政务服务的具体落实必须要建立在前期分析的基础之上,只有这样才能够提供更好的规划和实施意见。

Hall,Joshua C(2018)提到美国有着丰富的地方政府税收历史和良好的规定。

税收政策文献综述

税收政策文献综述

税收政策文献综述09国经1班吴琼32009032121税收政策是指国家为了实现一定历史时期任务,选择确立的税收分配活动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它是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篇文献综述针对我国财政政策的发展历史,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方向,结合税收政策作为经济政策的一种手段所产生的作用对当前的发展趋势做出总体的概括。

中国税收政策的形成和发展与中国的社会经济建设紧密联系在一起。

不同时期的税收政策有鲜明的时代特点。

建国初期和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税收政策,由于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决定把党的工作中心从乡村转到城市,以生产建设为中心任务。

因此税收工作重点也开始由农村向城市转移。

此后,中央人民政府有针对性地制定了统一税政、平衡财政收支的总的税收政策。

具体体现在1950年1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发布的《关于统一中国税政的决定》的通令文件。

明确规定了新中国的税收政策、税收制度、管理体制、组织机构等一系列重大原则,建立了新中国第一个统一税收制度。

对于中国财政经济的好转和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1952年底,中国胜利地完成了恢复国民经济的任务。

国营经济和合作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提高了,商品流转和经营方式也发生了变化,同时,认为“多种税、多次征”的复杂税制不利于国家的计划管理和国营企业经济核算。

因此,提出了“保证税收,简化税制”的原则,税收政策开始配合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综合各类文献,总结中国税收政策的现状,自1994年税制改革,确立了中国的税收基本政策是:统一税法、公平税负、简化税制、合理分权。

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在汲取我国传统税收文化中优良因素的基础上,随着财税体制的规范、税收征管的完善、税法的普及以及纳税人和税务人员素质的提高,我国公开、公平、公正的税收法制环境逐步取得成效,良好的税收文化已在我国初步形成。

然而,在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作为政治文化一部分的税收文化也随着经济体制的变迁而处于变革之中。

税收管理论文文献综述

税收管理论文文献综述

税收管理课题文献综述一、课题研究背景及目的现代税收制度的本质是税收治理的现代化。

现代税收制度具有税收法定、公开透明、各税种协调配合、动态优化和征管高效等特征,具体包括税收理念和税收理论的现代化、税收治理制度环境的现代化、税法制订过程的现代化、税制体系的现代化和税收管理现代化五个方面。

其中,税收治理现代化的核心是贯彻税法制订和执行全过程的税收法治现代化。

现代化是一个涉及经济、政治、社会和心理等多层面的“总体转变”,不同学科对“现代化”有不同角度的解读。

总的来看,相对于“传统”而言的“现代”描述的是一个基于生产力快速发展并继而影响整个经济、社会、文化、心理等多个领域,以“理性”为特征的,具有“整体性”的社会状态。

现代化强调的是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过程。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日渐成熟,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现行税制与当前社会经济环境之间的矛盾日渐突出,到了急需解决的时刻。

税收立法的不规范,立法层次太低,税收管理体制缺乏权威性的法律规范,由于没有一部完整的《税收基本法》,我国税收立法机构和其立法权限的划分一直没有一个统一、稳定的原则,于是就无法形成一个国家完整的税法体系,难以对税收管理体制作出国家法律性的规定.税收管理权限内容划分不清,从目前中央和地方税收管辖权来看,貌似划分的清楚明了,而由于未形成一个系统的法律体系,税收管理权限内容的划分缺少了法律的支持。

地方税收管理权限法制性差、内容杂乱、权限有限,现阶段,我国地方税管理权限没有一个专门的完整的法规或制度来确定或划分地方税收管理权限,地方税收管理权限相当有限,税收管理的权限与政府事权、职责不挂钩,目前地方政府主要的财政收入是税收,但是在现行的地方税种中,却没有能承担主体的税种,这也是制约地方税收收入重要的因素。

目前我国税收管理体系存在诸多问题,我国的税收制度偏重“管理”,为了改善现状,可以从“治理”这个新的角度来看待税收管理问题。

二、研究现状(一)税收管理与税收治理的区别“治理”一词最早出自西方政治学家和管理学家所主张用“治理”替代“统治”而提出的概念。

2023年税法研究综述

2023年税法研究综述

2023年税法研究综述作者:肖京穆红梅来源:《西部学刊》2024年第11期摘要:2023年税法研究在继续深入推进税法领域重点问题探讨的同时,突出对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研究。

在税法总论领域,相关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服务中国式现代化、促进高质量发展、推进共同富裕、税法法典化、税收优惠政策等方面。

在税收实体法领域,相关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财产税等主要税种的法律制度完善。

在税收程序法领域,相关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数字税收征管和新技术在税务领域的应用。

此外,还有学者从国际税法完善的视角,对“双支柱”方案和实施“一带一路”倡议中的税法问题进行了研讨。

关键词:税法研究;税法法典化;税收实体法;税收程序法;国际税法中图分类号:D922.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916(2024)11-0043-07Overview of 2023 Tax Law ResearchXiao Jing1Mu Hongmei2(1. Institute of Law,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Beijing 100720;2. School of Law, 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Beijing 100102)Abstract: While continuing to further promote the study of key issues in the field of tax law,the research of tax law in 2023 highlights the research of implementing the guiding principles of the 20th CPC National Congress. In the field of general tax law, relevant research results are mainly focused on serving Chinese modernization, promoting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promoting common prosperity, codification of tax law, and preferential tax policies. In the field of tax substantive law, relevant research results mainly focus on the improvement of the legal system of value-added tax, corporate income tax, individual income tax, property tax and other major taxes. In the field of tax procedure law, relevant research results mainly focus on digital tax collection and administration and the application of new technologies in the tax field. In addition, some scholars discussed the tax law of the Two-Pillar Solution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mproving international tax law.Keywords: tax law research; codification of tax law; substantive tax law; tax procedure law; international tax law2023年是全面貫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税法文献综述
题目:增值税转型对企业效益的影响
一、概述
国务院常务会议近日批准了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提交的增值税转型改革
方案,决定自2009年1月1日起,在我国所有地区、所有行业推行增值税转型改革,由生产型增值税转为国际上通用的消费型增值税。

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负责人2008年11月11日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指出,这一改革的核心内容是允
许企业抵扣其购进设备所含的增值税,此举将消除我国当前生产型增值税制产生的重复征税因素,降低企业设备投资的税收负担,在维持现行税率不变的前提下,是一项重大的减税政策。

本文对此作出了概述,并简要分析这一举措对企业效
益的影响。

二、主题
目前,世界上绝大多数征收增值税的国家都实行消费性增值税,只有中国
和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实行生产型增值税。

从满足财政收入需要看,生产型增值
税因进项税额扣除的范围小,税基较大,在税率相同的条件下,比消费型增值
税能取得更多的财政收入。

但也存在一些缺陷:
一是纳税人购进固定资产所含的税款不予抵扣,造成了谁投资谁就要纳税,不利于鼓励投资;
二是资本有机构成不同的企业之间税负不平衡、不公平,特别是高新技术
产业和基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大,税收负担重,不利于产业政策的实施。

另外,对进口国内不能生产的先进设备可以免税,而国内生产的设备所含
税款不能抵扣,也影响内资企业的竞争能力。

为消除重复征税因素,刺激投资,拉动内需并推动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自2004年7月1日起,对东北地区的装备制造业等八大行业实施了增值税转型试点,并通过采取投资过快增长行业
暂不纳入试点范围和实行增量抵扣等办法,较好地解决了部分行业过热和财政
减收两个突出问题。

从试点情况看,改革效果已初步显现,今后将逐步在全国
范围内推开。

在现行的生产型增值税税制下,企业所购买的固定资产所包含的增值税税金,不允许税前扣除;而如果实行消费型增值税,则意味着这部分税金可以在
税前抵扣。

世界上采用增值税税制的绝大多数市场经济国家,实行的都是消费
型增值税。

因为它有利于企业进行设备更新改造,因而颇受企业的欢迎。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08年将继续推进增值税转型改革试点,研究制定
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方案。

增值税转型其实是给企业减负,导向上是鼓励企业设
备更新和技术升级,有利于提高企业整体竞争力。

增值税转型对纳税企业到底会有什么影响?这种影响是否仅涉及到所得税?对于这些问题的回答需要把生产型增值税(税改前)和消费型增值税(税改后)税基进行比较:
如甲企业购入机器一台,价值10万元,增值税1.7万元。

假设该机器设备的正常使用寿命为10年,预计净残值为0,采用平均年限法对其计提折旧,所
得税税率为33%
在生产型增值税形式下,甲企业在购入机器设备时不允许抵扣增值税,会
计处理是增加固定资产11.7万元。

在该机器设备的正常使用寿命里,每年的折旧额为1.17万元。

该笔费用可以冲减利润,即每年可以使甲企业少缴所得税
1.17×33%=0.386万元,折算成年金现值为0.386×6.1446(年金现值系数)
=2.3724万元。

随着机器设备的使用,它的价值转移到产品当中去,并随着产品的销售而
形成销项税额,这部分销项税额虽然不是甲企业负担而是由甲企业产品的购买
方负担,但税务机关确实对该机器设备重复计征了增值税。

总的看来,甲企业
购买机器设备实际上缴的税款为增值税1.7万元,折旧抵减收入共少缴所得税2.3724万元。

在消费型增值税形式下,甲企业在购入机器设备时的增值税允许作为进项
税额抵扣,会计处理是增加固定资产价值10万元。

在该机器设备的正常使用寿命里,每年的折旧额为1万元。

该折旧额每年可以使甲企业少缴所得税
1×33%=0.33万元,折算成年金现值为0.33×6.1446(年金现值系数)=2.0277万元。

由于在购入时增值税已作为进项税额抵扣,因此不存在重复计征的问题。

对于甲企业来讲,它没有负担增值税,折旧额抵减收入共少缴所得税2.0277万元。

从以上实例可以看出,生产型增值税向消费型增值税转变对企业纳税的影
响不仅涉及到增值税,还涉及到所得税;不仅涉及到购买机器设备的当期,而
且涉及到机器设备整个寿命期。

这种转变可以使甲企业因为避免重复计征增值
税而少缴1.7万元,但从折旧抵减收入得到少缴所得税的好处却减少了0.3447
万元(2.0277-2.3724)。

因此,甲企业一共可以获得税收上的好处是1.3553
万元(1.7-0.3447),而不是1.7万元。

总之,与生产型增值税税基相比,消费型增值税税基可以使企业享受更多
的收益。

如果全面推行增值税改革,将会增强企业的投资热情,提高企业的投
资效率。

东北税改的成效是有目共睹的。

在对财政收入影响方面,税改前预计东北
税改试点的成本是150亿元。

但统计数据表明:从2004年下半年税改开始到2006年,试点地区的试点企业新增固定资产增值税进项税额121.9亿元,共抵
扣增值税90.62亿元,比150亿元的预计税改成本少了近60亿元。

减少部分的税收收入,不会对整体财政收入造成重大影响。

在对企业影响方面,由于企业
购进固定资产允许在税前抵扣,降低了增值税的课税基数,减少了企业的税收
负担,有利于企业固定资产的升级换代,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

截至目前,东
北地区的增值税改革正在健康、有序地进行,改革取得了成功,应该继续推进。

从2007年7月1日开始,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出台的《中部地区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暂行办法》在中部6省的26个老工业基地城市的8个行业中全面实施。

继2004年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实行增值税转型试点改革之后,中部6省成为第二批实行该项改革试点的地区。

这意味着,国家有在全国推行增值税改
革的构想。

以山西省为例,山西省国税局调查测算显示,被列入试点的山西省
太原、大同、阳泉和长治4个省辖市的8大行业将有3122家企业从政策中受益,1年多增加抵扣近15亿元。

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的政策效应将集中体现在三个
方面。

其一,新政策将降低企业税负。

据测算,4市的3122家企业增值税总体税
负将由目前的平均6.14%下降到5.16%,下降0.98个百分点。

其二,新政策将促进老工业基地城市的战略调整、改造和资源型城市的转型,促进大型国有控股企业加大技改投入,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和产品竞争能力。

其三,新政策将有利于促进老工业企业加快节能降耗,淘汰落后产能,减
少环境污染。

我国中部地区承东接西,较之东北三省有着较大的投资环境成本
优势和地缘优势,而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的税收政策优惠,势必“零距离”吸
引东部资金流向中部,也将促使越来越多的东部优势产业转移到中部地区,进
一步加快中部的产业升级。

三、总结
看似简单的问题在深入研究后,越发显得复杂。

国内关于增值税理论研究
的文献并不多,对于商品课税的累退性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全面审视;
目前我国正处于新一轮税制改革的进程当中,增值税制度的改革问题远远没有
结束,公共部门、农业、金融、住房服务等部门的增值税的问题是将来必须面
对的。

参考文献:
[1]彭勃,彭功庆.增值税转型改革对企业的影响[J].冶金财会,2010,
(1):7-9.
[2]任强.浅议增值税改革对企业财务的影响[J].中国商界,2008,(6):23.
[3]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Z].2008-11-05.
[4]马文.增值税转型对企业负税的影响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9,(10):339-340.
[5]高瑞.增值税转型之我见[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11):124-125.
[6]鲍平.我国增值税转型问题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0,22(5):200-201.
[7]张雯佳,孟全省.浅议增值税转型及对企业财务的影响[J].会计之友,2010,(9):89-91.
[8]何伟,从财务会计角度看增值税转型改革对企业的影响. [J].中国商界,2008,(6):23.
[9]周瑞,马广奇.浅谈增值税改革的影响. [J].财会学习,2009,(2):36-3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