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病相关分子检测-华大基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液病临床分为三大类型:红细胞疾病、白细胞疾病、出血和血栓性疾病。临床上常见的疾病有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血小板减少症、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骨骼纤维化、血友病、地中海贫血等。

JAK2基因检测

骨髓增殖性疾病(myeloproliferative diseases, MPD)是一组造血干细胞肿瘤增生性疾病。在骨髓细胞普遍增生的基础上有一系或多系细胞尤其突出,呈持续不断的过度增殖和外周血中成熟细胞数量增多为特征。其临床表现具有异质性,但各亚型几乎都伴有白细胞、血小板及巨核细胞增多,后期出现骨髓纤维化和骨髓衰竭,随病程进展部分可转化为其他疾病。其经典的分类主要分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genous leukemia, CML)、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olycythemia vera, PV)、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ssential Thrombocythemia, ET)以及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rimary myelofibrosis, PMF)等。JAK2是酪氨酸蛋白激酶的一种,可以影响基因的转录调节。JAK2基因特定位点的突变将破坏正常JAK2蛋白酪氨酸激酶活性的自我抑制作用,导致造血细胞的异常增生。

JAK2V617F突变发生在65%~97%的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23%~57%的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及35%~57%的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患者中。根据JAK2突变与骨髓增生性疾病的密切关系,在修订的2008世界卫生组织(WHO)分类系统中,JAK2突变成为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MPD)主要的诊断指标。

检测JAK2基因突变,对诊断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和白血病都有重要意义。华大基因临床检验中心,可以对JAK2基因的多个突变位点进行检测,不仅自动化、精确度高,还可以检测新突变基因。

STR嵌合体检测

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目前临床上治疗白血病、骨髓瘤、淋巴瘤、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和地中海贫血等血液系统疾病的根本手段。根据来源,造血干细胞移植可以分为自体、异体同基因(如双胞胎)、异基因(如父母、同胞或无血缘关系的供者)移植。随着移植技术的进步以及骨髓库的完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异基因干细胞移植的目的是为受者建立供者型的正常造血与免疫功能,以取代原有的异常的造血及免疫系统。为判断移植是否成功并及时地实施免疫抑制治疗和预后,人们需要对移植后受体体内形成的供、受者外周血细胞嵌合体进行检测以观察其变化趋势。

造血细胞嵌合体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供者和受者血细胞共存于受者体内的现象。在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造血嵌合体一般分为3种类型:当供者细胞占受者的骨髓或外周血的比例大于95%时,供者细胞完全植入,称为完全的供者嵌合状态;若移植后,受者细胞仍出现在骨髓或外周血中,供者细胞占25%—95%时,称为混合嵌合状态;若供者细胞占比小于25%,则称为微嵌合状态。供者细胞嵌合率与移植物排斥及疾病的复发呈负相关,因此移植后动态检测嵌合状态对判断移植效果、实施临床干预尤为重要。

如今,嵌合体的监测已成为同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患者的常规检测项目,检测方法已由传统的细胞学和遗传学方法发展到分子生物学方法。STR基因检测法敏感性高,可靠性好,定量精确,已成为目前国际骨髓移植登记处(IBMTR)推荐的检测供受嵌合状态的“金标准”。

STR,即短串联重复序列(short tandem repeat,STR),也称做微卫星DNA,是由几个碱基对作为核心单位串联重复形成的DNA 序列。STR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基因组中,具有高度的多态性,按孟德尔规律呈共显性遗传,是目前最理想的DNA遗传标记。在医学亲子鉴定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

华大基因临床检验中心是国内少数几家掌握STR检测技术的临床检验中心。采用该技术,可以及时准确地动态观察嵌合体的变化,为早期预测移植排斥和白血病复发提供依据;还可以准确判断出复发是供者型还是受者型,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白血病相关融合基因定量检测

白血病(leukemia)属于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是一组高度异质性的恶性血液病,其特点为白血病细胞呈现异常增生伴分化成熟障碍。临床出现不同程度的贫血、出血、发热及肝脾、淋巴结肿大,可危及生命。

白血病融合基因(fusion gene),是白血病的分子生物学特异性标志。近年来,由于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对白血病细胞分子遗传学改变的了解也不断深入。迄今报道白血病涉及至少数十种融合基因。已经认识到大部分的白血病中存在着染色体结构畸变,包括缺失、重复、倒位、易位等,导致原癌基因及抑癌基因结构变异,原癌基因激活或抑癌基因失活,产生新的融合基因,编码融合蛋白。有些基因是调控细胞增殖、分化和凋亡的转录因子,当基因发生变异,直接影响了下游信号传递途径,导致细胞增殖能力增强、凋亡障碍,分化障碍等,产生白血病表型。

一些典型的白血病融合基因是某种白血病的特异性分子诊断标志,如BCR-ABL 融合基因,可出现在95%以上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预后效果的好坏,与融合基因的类型有一定关系,如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特有的PML-RARa融合基因,对APL患者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缓解治疗,其预后非常好,复发率低。而有些基因,如MLL相关融合基因,预后差,死亡率高。

白血病微小残留病,是指在白血病经诱导化疗获完全缓解后或是骨髓移植治疗后,体内仍残留有少量白血病细胞的状态。这些残存的白血病细胞将可能成为白血病复发的根源。白血病一旦复发,病情将更加严重。所以,定期检测白血病微小残留病很有必要。通过检测微小残留病融合基因表达水平,可更早预测白血病的复发;指导白血病的临床治疗,根据融合基因表达水平的多少,决定是否继续化疗;有利于评价药物治疗效果,是否耐药,并依此指导临床更换治疗方案;评价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净化效果。

华大基因临床检验中心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基因检测法检测白血病的相关融合基因,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可以为白血病的诊断、分型、临床治疗和预后判断提供可靠的依据。

人类白细胞抗原(HLA)高分辨基因分型检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