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 节奏与旋律
大班奏乐《谁是我的菜》第十一届音乐公开课教案
大班奏乐《谁是我的菜》第十一届音乐公开课教案教案目标:1.让学生通过演奏乐器,掌握简单的节奏和旋律。
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提高音乐素养。
3.培养学生合作、分享、创造的意识。
教学重点:1.掌握《谁是我的菜》的节奏和旋律。
2.学会合作演奏,感受团队协作的快乐。
教学难点:1.学生对乐器的熟练程度。
2.学生对节奏和旋律的把握。
一、导入1.教师播放《谁是我的菜》的音乐,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2.教师与学生互动,询问他们对这首歌曲的感受,引导学生关注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二、基本节奏教学1.教师引导学生用拍手的方式感受歌曲的节奏。
2.教师示范,让学生跟随模仿,逐渐掌握歌曲的基本节奏。
3.教师分组让学生练习,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熟练掌握基本节奏。
三、旋律教学1.教师引导学生用唱的方式感受歌曲的旋律。
2.教师示范,让学生跟随模仿,逐渐掌握歌曲的基本旋律。
3.教师分组让学生练习,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熟练掌握基本旋律。
四、乐器演奏教学1.教师介绍本次公开课使用的乐器,如钢琴、小提琴、手风琴等。
2.教师示范如何使用乐器演奏《谁是我的菜》的旋律和节奏。
3.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乐器,跟随教师学习演奏。
4.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演奏错误,帮助学生提高演奏水平。
五、合作演奏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种乐器。
2.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演奏,让学生感受团队协作的快乐。
3.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演奏比赛,评选出最佳合作小组。
2.学生展示自己的演奏成果,与同学们分享自己的喜悦。
3.教师为学生颁发奖品,表彰他们在本次公开课中的优秀表现。
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感受、模仿、练习,让学生掌握了《谁是我的菜》的节奏和旋律。
2.通过乐器演奏和合作演奏,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造意识。
3.学生在课堂中积极参与,表现出极高的热情,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4.不足之处:部分学生对乐器的熟练程度不够,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
初中音乐课节奏与旋律教案
初中音乐课节奏与旋律教案课程目标:1. 了解音乐的基本要素:节奏和旋律。
2. 掌握节奏和旋律的概念及其在音乐中的作用。
3. 能够分析并欣赏音乐作品中的节奏和旋律。
4.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1. 节奏和旋律的概念及其在音乐中的作用。
2. 分析并欣赏音乐作品中的节奏和旋律。
教学难点:1. 节奏和旋律的辨别和分析。
2. 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音乐作品示例。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听一首歌曲,让学生感受音乐的美妙。
2. 提问:你们觉得这首歌曲美在哪里?二、节奏与旋律的概念(10分钟)1. 讲解节奏的概念:节奏是指音乐在时间上的组织,包括节拍和速度。
2. 讲解旋律的概念:旋律是指长短、高低、强弱不同的一连串乐音有组织地进行。
3. 示例:展示一首歌曲的节奏和旋律,让学生感受和理解。
三、节奏与旋律的作用(10分钟)1. 讲解节奏在音乐中的作用:节奏是音乐的骨架,能够给音乐带来动感和发展。
2. 讲解旋律在音乐中的作用:旋律是音乐的灵魂,能够表达情感和主题。
3. 示例:展示一首歌曲的节奏和旋律,让学生分析其作用。
四、欣赏音乐作品(10分钟)1. 展示一首歌曲,让学生欣赏并分析其节奏和旋律。
2. 引导学生讨论:这首歌曲的节奏和旋律有哪些特点?它们如何相互作用?五、实践活动(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首歌曲,分析其节奏和旋律。
2. 每组汇报分析结果,分享他们的发现和感受。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节奏和旋律的概念及其在音乐中的作用。
2. 提问:你们觉得节奏和旋律在音乐中重要吗?为什么?教学延伸:1. 让学生回家后,找一首自己喜欢的歌曲,分析其节奏和旋律,并写在日记中。
2. 鼓励学生参加学校的音乐活动,如合唱团、乐队等,实践中感受节奏和旋律的魅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示例、欣赏和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了音乐中的节奏和旋律的概念及其作用。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课 节奏与旋律|辽海版
教案标题: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课节奏与旋律|辽海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节奏与旋律的概念,理解音乐与美术的相互关系。
2.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3. 引导学生运用美术表现手法,创作出具有音乐韵味的作品。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1. 节奏与旋律的概念2. 音乐与美术的相互关系3. 音乐欣赏与分析4. 美术创作实践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节奏与旋律的概念,音乐与美术的相互关系,美术创作实践。
2. 教学难点:音乐欣赏与分析,美术创作实践。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节奏与旋律的概念,音乐与美术的相互关系。
2. 欣赏法:欣赏音乐作品,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创作法:引导学生运用美术表现手法,创作出具有音乐韵味的作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优美的音乐,引导学生闭上眼睛,感受音乐的美妙。
然后提问:“你们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引出本课的主题——节奏与旋律。
2. 知识讲解(10分钟)讲解节奏与旋律的概念,让学生了解音乐的基本要素。
接着讲解音乐与美术的相互关系,引导学生认识到音乐与美术之间的紧密联系。
3. 音乐欣赏与分析(10分钟)欣赏一段具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节奏与旋律。
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音乐作品中的节奏与旋律特点,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4. 美术创作实践(10分钟)引导学生运用美术表现手法,创作出具有音乐韵味的作品。
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也可以给出一些创作提示,如:以音乐为主题,运用线条、色彩、形状等元素表现音乐的节奏与旋律。
5. 作品展示与评价(10分钟)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引导学生从节奏、旋律、创意等方面进行评价。
同时,鼓励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借鉴,提高自己的创作水平。
6. 总结与拓展(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音乐与美术的相互关系,以及美术创作实践的重要性。
小学二年级音乐教案学习简单的节奏和旋律
小学二年级音乐教案学习简单的节奏和旋律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简单的节奏和旋律,培养他们的音乐感知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 音乐教室- 音乐乐器(如小型打击乐器、钢琴等)- 儿童歌曲资源教学过程:第一步:热身活动为了让学生调节好状态,首先进行一些简单的热身活动。
可以利用音乐乐器或教室里的物品进行节奏性打击,让学生随着节奏拍手或做简单的舞蹈动作。
第二步:介绍节奏和旋律的概念通过简单的语言解释,介绍节奏和旋律的概念给学生。
可以使用一些具体的例子,比如锣鼓声就是节奏,歌曲的旋律就是旋律。
第三步:学习简单的节奏选择一个简单的儿童歌曲,例如《两只老虎》,给学生演示如何拍打节奏。
先教会学生音乐中的基本时间单位,例如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
然后,在学生们的配合下,教师敲打乐器来演示整首歌曲的节奏。
第四步:学习简单的旋律选择一首简单的儿童歌曲,例如《小星星》,给学生演示如何唱出旋律。
先教会学生歌曲的基本音高,然后请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唱歌。
可以先唱一小段,然后逐渐延伸,直到整首歌曲。
第五步:练习合并节奏和旋律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合作,演奏一首简单的歌曲。
每个小组负责拍打节奏或唱出旋律的一部分,然后全组一起合奏。
教师可以辅助指导,确保每个小组的演奏和合奏连贯流畅。
第六步:展示和表演让每个小组在全班前表演他们的合奏曲目。
通过这个环节,学生可以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并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教学延伸:如果学生对于节奏和旋律的学习进展顺利,可以考虑引入更复杂的音乐元素,例如不同的节拍、多声部的合奏等,以提高他们的音乐表达能力。
教学评估: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听力反应以及表演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
并及时给予学生指导和鼓励,以促进他们的学习进步。
以上是小学二年级音乐教案学习简单的节奏和旋律的一个示范性教学过程。
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拓展,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通过音乐教学的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提高他们的集体协作和表达能力,让他们在快乐中感受音乐的魅力。
《节奏与旋律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道德与法治统编版》
《节奏与旋律》导学案第一课时一、导学目标:1. 了解什么是节奏和旋律,以及它们在音乐中的作用;2. 能够分辨不同的节奏和旋律,并能够运用到自己的音乐创作中;3. 增强对音乐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二、知识导入:1.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自己平时最喜欢的歌曲,有哪些是因为它的旋律吸引了你?有哪些是因为它的节奏让你跟着一起抖腿?这就是节奏和旋律在音乐中的作用。
2. 聆听一段简短的音乐,让学生们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这段音乐中的节奏和旋律是什么样的。
三、学习重点:1. 节奏的概念及作用;2. 旋律的概念及作用;3. 节奏和旋律在音乐中的配合和运用。
四、教学过程:1. 节奏的学习:a. 介绍什么是节奏,节奏是音乐中有规律的重复强弱变化,是音乐的基本要素之一;b. 聆听不同风格的音乐,让学生们分辨其节奏的快慢、强弱,同时可以让学生们模仿打拍子;c. 安排学生们通过打鼓、跳舞等方式感受和表达节奏,在活动中锻炼他们对节奏的感觉。
2. 旋律的学习:a. 介绍什么是旋律,旋律是音乐中一系列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音符,是音乐的灵魂;b. 聆听不同旋律优美的音乐,让学生们分辨其高低跃动、起伏变化,同时可以让学生们尝试用乐器演奏简单的旋律;c. 安排学生们通过口哨、演唱等方式感受和表达旋律,在活动中培养他们对旋律的感知。
3. 节奏与旋律的配合:a. 培养学生们分辨音乐中节奏和旋律的关系,以及它们在音乐中如何和谐共处;b. 让学生们尝试设计自己的音乐作品,结合节奏和旋律,体验创作的乐趣;c. 鼓励学生们在活动中展示自己的作品,共同欣赏和评价。
五、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对节奏和旋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提高了对音乐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以后的音乐学习和创作中,更好地运用节奏和旋律,创作出属于自己的音乐作品。
六、课后作业:1. 听一首自己喜欢的歌曲,分析其中的节奏和旋律是如何运用的;2. 设计一首自己的音乐作品,结合节奏和旋律,展示给同学们。
《节奏与旋律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道德与法治统编版》
《节奏与旋律》导学案第一课时导学目标:1. 了解节奏和旋律在音乐中的重要性;2. 掌握节奏和旋律的定义及其区别;3. 能够分辨不同节奏和旋律的特点;4. 能够运用节奏和旋律进行音乐创作。
导学内容:一、节奏的定义及特点1. 节奏是音乐中的重要元素之一,是音乐中时间的分割和组织方式。
2. 节奏可以通过时间长度的长短、强弱来表现。
二、旋律的定义及特点1. 旋律是音乐中的另一个重要元素,是由一系列音符按照一定规律组成的。
2. 旋律可以通过音符的音高、音程等来表现。
三、节奏与旋律的区别1. 节奏是关于时间的,旋律是关于音高的;2. 节奏是音乐的基础,旋律是音乐的灵魂。
四、节奏与旋律的联系1. 节奏和旋律相互依存,节奏为旋律提供了基础;2. 节奏和旋律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完整的音乐作品。
导学活动:一、听歌识曲1. 播放几首不同风格的音乐,让学生听一段时间后,分辨出其中的节奏和旋律;2. 让学生描述每首音乐的节奏和旋律特点,加深对节奏和旋律的理解。
二、节奏练习1. 给学生发放节奏器材,让他们在指导下练习不同节奏的打击;2. 让学生自由组合不同的节奏,创作出自己的节奏乐曲。
三、旋律编曲1. 给学生发放乐器,让他们在指导下演奏简单旋律;2. 让学生自由发挥,创作出自己的旋律乐曲,并与同学分享。
导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节奏和旋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分辨不同的节奏和旋律特点,也能够运用节奏和旋律进行音乐创作。
同时,学生也意识到节奏和旋律在音乐中的重要性,为以后的音乐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希望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继续努力,不断提升自己的音乐素养。
第二课时导学目标:1. 了解音乐中的节奏与旋律的概念和特点;2. 掌握节奏与旋律在音乐中的作用和重要性;3. 能够分辨不同节奏与旋律,并在音乐中运用。
导学内容:一、节奏与旋律的定义和特点1. 节奏是音乐中有规律的时间分布,是音乐中的基本元素之一,能够给音乐带来动感和活力。
节奏与旋律-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
节奏与旋律-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音乐节奏与旋律的基本概念。
2.学习音乐家族的种类及各自特点。
3.了解不同音乐家族的表现力和造就背景,感知各自的美。
教学重难点1.难点:音乐家族的种类及其特点。
2.重点:掌握音乐节奏和旋律的基本概念,理解它们在音乐中的作用。
教学准备1.图书《音乐家族》。
2.钢琴或其他乐器。
3.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导入环节1.通过播放音乐,让学生听一段没有节奏和旋律的曲子,引导学生发现其中没有任何节奏或旋律。
2.让学生分享他们在听到那段曲子时的感受和想法。
3.向学生介绍音乐节奏和旋律的基本概念,解释它们在音乐中的作用。
讲授环节1.通过多媒体展示各个音乐家族的种类及其特点,介绍其在音乐中扮演着的角色。
2.通过演奏钢琴或其他乐器,演示不同节奏和旋律的表现力和特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它们在音乐中的作用。
3.让学生听一些代表性的音乐曲目,让他们从中感受各个音乐家族的美。
实践环节1.让学生分成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音乐家族进行掌声伴奏演奏,感受各自的美。
2.让学生在小组中自由发挥,尝试用中文或英文介绍自己所喜欢的音乐家族的特点和造就背景。
3.让学生积极表现,获得自信和快乐。
总结环节1.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再次理解音乐节奏和旋律的基本概念。
2.以学生为中心,让他们在班上分享自己所喜欢的音乐家族和曲目,以期促进学生的文化交流和学习。
拓展活动1.将音乐与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分享他们喜欢的歌曲及其背景和感受。
2.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欣赏各类音乐,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音乐节奏和旋律的基本概念,学习各类音乐家族的特点和表现力。
通过实践演奏,学生可以提高对音乐的理解和鉴赏能力,同时也可以获得快乐和自我认同感。
节奏与旋律(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六年级下册
教案标题:节奏与旋律课程名称:美术年级:六年级下册时间:2023-2024学年教材版本:《人美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音乐与美术之间的联系,掌握音乐节奏与旋律的表现形式。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3. 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学会运用美术元素表现音乐节奏与旋律。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与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音乐节奏与旋律的表现形式。
2. 美术元素在音乐节奏与旋律中的运用。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将音乐节奏与旋律融入美术作品中。
2. 如何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准备:1. 音乐播放设备。
2. 美术用品:画纸、画笔、颜料等。
3. PPT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一首具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引导学生聆听并感受音乐的节奏与旋律。
2. 学生分享自己对音乐的感受,教师总结并引入本课主题。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音乐节奏与旋律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了解音乐与美术之间的联系。
2. 学生跟随教师学习音乐节奏与旋律的表现形式,如音符、节奏型等。
3. 教师展示美术作品中运用音乐节奏与旋律的案例,引导学生欣赏并分析。
三、实践环节(15分钟)1. 教师分组,每组发放一张画纸和音乐作品。
2. 学生根据所给音乐作品,运用美术元素表现音乐节奏与旋律。
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学生完成作品后,进行组内交流与评价。
四、作品展示与评价(15分钟)1. 各组展示作品,分享创作思路和心得。
2. 学生互相评价,教师总结并给予鼓励性建议。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强调音乐与美术之间的联系。
2. 学生分享本课收获,提出改进意见。
3.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一幅音乐主题的美术作品。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音乐与美术的结合,让学生了解音乐节奏与旋律的表现形式,并学会运用美术元素进行创作。
《节奏与旋律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道德与法治统编版》
《节奏与旋律》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节奏与旋律在音乐中的重要性;2. 掌握节奏与旋律的基本观点和特点;3. 能够通过练习感受和理解节奏与旋律的魅力;4. 提高声乐欣赏和表演能力。
二、导学重点:1. 节奏与旋律的定义和区别;2. 节奏与旋律的基本元素;3. 节奏与旋律的表现形式;4. 节奏与旋律的练习方法。
三、导学内容:1. 节奏与旋律的定义和区别:节奏是音乐中的时间感,是音符之间的间隔和重复规律,是音乐中的“心跳”。
而旋律则是音乐中的主题,是由一系列音符组成的乐曲主体,是音乐的灵魂。
节奏和旋律在音乐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音乐的完备性。
2. 节奏与旋律的基本元素:节奏的基本元素包括拍子、节拍、节奏型、速度等;旋律的基本元素包括音高、音程、音符等。
通过掌握这些基本元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表现节奏与旋律。
3. 节奏与旋律的表现形式:节奏可以通过重复、变化、加速、减缓等手法来表现;旋律可以通过起承转合、高下升沉、情感表达等方式来表现。
不同的节奏与旋律形式会给人不同的感受和体验。
4. 节奏与旋律的练习方法:可以通过打击乐器、口语节奏练习、音阶练习等方式来训练节奏感和旋律感;也可以通过唱歌、演奏乐器、音乐欣赏等活动来提高节奏与旋律的表现能力。
持之以恒地练习是提高声乐能力的关键。
四、导学方法: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有节奏和旋律的音乐,引发学生对节奏与旋律的兴趣和好奇;2. 梳理:讲解节奏与旋律的定义、基本元素和表现形式,让学生对音乐基本观点有个整体的了解;3. 实践:组织学生进行节奏和旋律的练习活动,让他们亲身感受和体验音乐的魅力;4.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今天学到的知识,加深对节奏与旋律的理解。
五、导学延伸:1. 鼓励学生多参与音乐活动,提高节奏和旋律的表现能力;2. 鼓励学生多听音乐,培养对音乐的审美能力;3. 鼓励学生多练习,不息提升音乐水平。
六、导学反馈:1. 请学生回答几个关于节奏与旋律的问题,检验他们的掌握水平;2. 观察学生在练习活动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节奏与旋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节奏与旋律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道德与法治统编版》
《节奏与旋律》导学案第一课时导学目标:本节课将主要讲解节奏和旋律的基本概念,帮助学生理解音乐中这两个重要元素的作用,提高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和音乐表演技巧。
一、导入(5分钟)1. 提问:你们在平时的生活中是否能感受到音乐的节奏和旋律?这两个元素分别是什么意思?2. 播放一段旋律优美的音乐,让学生闭目聆听,感受音乐带来的情感和意境。
二、学习节奏(20分钟)1. 介绍节奏的定义:节奏是音乐中有规律的时间感。
即音乐中一段时间内,各个音符的持续时间和强度的长短、重轻规律的组合。
2. 演示不同的节奏型,让学生模仿拍手或者跟唱,掌握基本的节奏感。
3. 练习:播放一个简单的节奏,让学生用敲鼓或者拍手的方式跟随节奏,加深对节奏的理解。
4. 总结:通过实践操作,学生了解到节奏是音乐中的基本组成元素,掌握了基本的节奏表达技巧。
三、学习旋律(30分钟)1. 介绍旋律的定义:旋律是音乐中音高的变化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形成的悦耳的音乐形式。
2. 分析旋律的构成:高音、低音、音程、音符等。
3. 演示一个简单的旋律,让学生跟唱,并讨论其中的音高变化。
4. 练习:播放一段简单的旋律,让学生重复并尝试唱出来,提高他们的旋律感知和表达能力。
5. 总结:通过学习旋律,学生不仅能够感受音乐中的音高变化,还能够通过自己的声音表达出旋律的美感。
四、课堂互动(10分钟)1. 学生们分组进行小合唱,一组模仿老师演唱节奏,另一组模仿老师演唱旋律,体验合作和表达的乐趣。
2. 学生自由演唱自己喜爱的音乐片段,展示学习成果。
五、课堂评价(5分钟)1. 回顾本节课的内容,每位学生都积极参与了节奏和旋律的学习吗?2. 学生觉得自己在本节课中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需要加强的地方?导学案结束。
希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对音乐中的节奏和旋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能够更好地欣赏和表演音乐作品。
愿学生在音乐的世界里尽情舞动,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和美好。
第二课时导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节奏和旋律在音乐中的作用,提高对音乐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初中节奏与旋律教案
初中节奏与旋律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节奏与旋律的基本概念,知道人在多个集体中承担多重责任,学会处理个人节奏与集体节奏之间的关系,理解小群体与集体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对节奏与旋律的感知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处理个人与集体以及集体中小群体关系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增强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学会在集体中与他人和谐共处。
教学重点:1. 怎样处理不同集体中的多重责任。
2. 怎样认识集体中的小群体与集体的关系。
教学难点:1. 怎样让个人的节奏与集体的节奏和谐统一。
2. 怎样在集体中处理好个人与小群体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各种节奏与旋律的例子,引导学生关注节奏与旋律的概念。
2. 提问: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有哪些集体?在不同的集体中,你们扮演着怎样的角色?二、新课讲授1. 教师讲解节奏与旋律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了解节奏与旋律的关系。
2. 举例说明人在多个集体中承担多重责任的情况,让学生认识到处理个人节奏与集体节奏之间关系的重要性。
3.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小群体与集体的关系,学会在集体中处理好个人与小群体的关系。
三、实践环节1.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节奏与旋律的实践,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知和体验节奏与旋律的魅力。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在不同集体中的角色和责任,讨论如何处理个人节奏与集体节奏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认识小群体与集体的关系。
四、总结与反思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明确个人在集体中的责任和角色。
2. 学生反思自己在集体中的表现,思考如何更好地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如何让个人的节奏与集体的节奏和谐统一。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学生对节奏与旋律的认知和掌握程度。
2. 评价学生在实践环节的表现,了解学生处理个人与集体以及集体中小群体关系的能力。
《节奏与旋律》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道德与法治统编版
《节奏与旋律》导学案第一课时一、导入引导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主题是《节奏与旋律》。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音乐无处不在,而音乐中的节奏和旋律是构成音乐的两个重要元素。
通过学习这两个元素,我们将更好地理解音乐的本质,并能够更好地欣赏和表达音乐。
二、观察体验1. 观察声音的起伏,感受节奏的变化。
请大家闭上眼睛,听音乐,感受音符之间的间隔和持续时间的长短,体会音符之间的节奏变化。
2. 观察不同乐器演奏的方式,感受旋律的特点。
请大家观察不同乐器演奏时的动作和声音,体会不同乐器带来的旋律特点。
三、知识拓展1. 节奏的概念:节奏是音乐中的时间感,是音符之间的有序排列和时间分配。
常见的节奏有4/4拍、3/4拍、6/8拍等等,通过不同的节奏组合可以形成不同的节奏风格。
2. 旋律的概念:旋律是音乐中的旋转感,是音符之间的音高关系和走向发展。
旋律是音乐最核心的部分,它通过不同的音程和音符组合表达出不同的情感和意境。
3. 节奏和旋律的关系:节奏和旋律密不可分,节奏是旋律的基础,旋律是节奏的表现。
通过合理的节奏安排和旋律发展,可以使音乐更加富有层次和韵律感。
四、实践探究1. 合奏演练:请同学们分组进行合奏演练,其中一组负责节奏部分,另一组负责旋律部分。
通过合作演练,可以更好地体会节奏和旋律的合理组合和配合。
2. 创作实践:请同学们尝试编写一段自己的音乐作品,其中要包括明显的节奏和旋律元素。
可以尝试不同的乐器和音色,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五、总结反思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节奏与旋律在音乐中的重要性和作用,也体验了节奏和旋律的组合和表现方式。
希望大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多加欣赏音乐,感受节奏与旋律带来的美妙感受。
下次再见!感谢大家的参与和配合!第二课时【导语】音乐是一门艺术,它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内涵,而节奏与旋律则是音乐的灵魂。
通过学习《节奏与旋律》,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音乐的本质,感受音乐的魅力。
本次导学案将带领同学们一起探索节奏与旋律的奥秘,感受音乐的无穷魅力。
幼儿园小班音乐公开课教案《有趣的节奏》3篇
幼儿园小班音乐公开课教案《有趣的节奏》幼儿园小班音乐公开课教案《有趣的节奏》精选3篇(一)幼儿园小班音乐公开课教案《有趣的节奏》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通过参与有趣的节奏活动,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感受力。
2. 培养幼儿的动手动脑能力,提高他们的节奏感和爆发力。
3.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通过团队合作完成一些节奏活动。
二、教学内容:1. 音乐节奏概念的引入和讲解。
2. 音乐节奏活动的组织和实施。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一段有趣的音乐,让幼儿听一听,感受一下音乐的节奏。
2. 引入(10分钟):教师向幼儿引入音乐节奏的概念,解释什么是音乐节奏,并和幼儿一起尝试用手拍打出一些简单的节奏。
3. 活动一:音乐动作游戏(1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进行音乐动作游戏,例如,当听到快节奏的音乐时,幼儿做出快速的跳跃动作;当听到慢节奏的音乐时,幼儿做出缓慢的摆动动作。
4. 活动二:节奏打击乐器(15分钟):教师发放一些简单的乐器,例如小鼓、木鱼等,幼儿们轮流拿起乐器,按照教师的指导,跟随音乐的节奏进行打击。
5. 活动三:合作节奏游戏(15分钟):将幼儿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拿着手鼓,按照教师给出的节奏,合作完成一首简单的节奏曲。
6. 结束(5分钟):教师与幼儿一起回顾今天的活动,提醒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音乐,享受音乐带来的快乐。
四、教学资源:1. 音乐设备:音乐播放器。
2. 乐器:小鼓、木鱼等。
3. 教具:手鼓。
五、教学评价:教师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评价他们的参与程度、动手动脑能力以及合作意识等。
幼儿园小班音乐公开课教案《有趣的节奏》精选3篇(二)目标:通过游戏《猫捉老鼠》,培养幼儿的音乐感知能力和合作意识。
材料:1. 音乐:《猫捉老鼠》的配乐。
2. 道具:猫耳朵、老鼠耳朵、尾巴等道具。
活动过程:1. 导入(5分钟)a. 让孩子们坐在圆形的地方,让他们想象自己是小猫,让他们发出“喵喵”的声音,触摸自己的耳朵和尾巴。
教案节奏及旋律范文
教案节奏及旋律范文教案节奏及旋律指的是音乐教学中对于节奏以及旋律的教学安排和组织。
节奏和旋律是音乐的基本元素,对于学习音乐至关重要。
一个好的教案应该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节奏和旋律的概念,并通过系统性的练习和活动来提高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
在设计教案节奏及旋律时,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确定学习目标:在制定教案之前,首先要明确学习目标,明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例如,学生要学习掌握不同节奏类型的演奏和准确的旋律演唱。
2.引入知识:在引入节奏和旋律的概念之前,可以通过展示一段具有明显节奏和旋律的音乐作品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并让学生分析其中的节奏和旋律元素。
3.解释概念:向学生解释节奏和旋律的概念。
节奏是音乐中有规律的时间分配,旋律是音高的连续变化。
可以通过示范和比较来帮助学生理解和区分这两个概念。
4.练习节奏:通过教师的示范和学生的模仿,逐步练习和掌握不同的节奏类型,如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等。
可以结合击鼓或拍手的方式进行实际操作和演奏。
5.练习旋律:通过教师的演唱和学生的模仿,练习和掌握不同的旋律线条,如上行、下行、波浪式等。
可以结合唱歌和器乐表演来进行旋律的实践演练。
6.组合节奏和旋律:通过合奏或合唱的形式,将节奏和旋律进行组合,让学生能够同时演奏和演唱。
7.引入变化和扩展: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的节奏和旋律后,可以逐渐引入变化和扩展,如使用复杂的节奏组合、增加音程的变化等,进一步挑战学生的音乐能力。
8.应用和创作:通过应用和创作活动,如编写简单的乐曲、创作和演唱歌曲等,让学生将所学的节奏和旋律运用到实际创作和表演中。
9.总结和评价:在教学的最后,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
可以通过个人演奏或表演的方式,让学生展示所学的成果,并对其进行评价和指导。
综上所述,教案节奏及旋律应该包括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引入概念、练习和应用、评价和指导等步骤,通过有序而系统的教学安排,帮助学生逐步掌握和提高节奏和旋律的表达能力。
部编版九年级音乐下《理解节奏和旋律》教案模板
部编版九年级音乐下《理解节奏和旋律》教案模板教案名称:部编版九年级音乐下《理解节奏和旋律》课时:1课时教材分析:本节课所使用的教材为部编版九年级音乐下册,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将更深入地理解音乐中的节奏和旋律要素,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教材中包含了丰富多样的音乐作品,既有经典的民族音乐,也有现代流行音乐,旨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不同音乐风格的魅力。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节奏和旋律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本节课中,需要学生进一步深化对节奏和旋律的理解,学会分析不同音乐作品中的节奏和旋律特点,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音乐中的节奏和旋律要素,认识它们在音乐作品中的重要作用。
2. 培养学生对不同音乐风格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3. 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培养音乐审美。
教学重点:1. 节奏和旋律在音乐作品中的表现形式和特点。
2. 分析不同音乐作品中的节奏和旋律,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1. 深入理解节奏和旋律的内涵,把握它们在音乐作品中的关系。
2. 学会欣赏和分析不同音乐风格的作品。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一首学生熟悉的音乐作品,引导学生关注其中的节奏和旋律。
2. 学生分享自己对这首音乐作品中节奏和旋律的感受。
二、新课内容展示(15分钟)1. 教师介绍节奏和旋律的定义及它们在音乐作品中的作用。
2. 教师通过示范演奏或播放音乐作品,展示不同节奏和旋律的特点。
3.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体会节奏和旋律的魅力。
三、案例分析(15分钟)1. 教师播放一首具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节奏和旋律。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这首音乐作品中节奏和旋律的理解。
3.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实践活动(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首音乐作品,分析其中的节奏和旋律。
2. 各组汇报分析成果,教师点评并指导。
3. 学生根据分析结果,尝试创作一首具有自己特色的作品。
托班美术教案感受音乐的旋律和节奏
托班美术教案感受音乐的旋律和节奏教案主题:托班美术教案——感受音乐的旋律和节奏教学目标:1. 学习认识音乐的旋律和节奏,培养幼儿的音乐感知能力。
2. 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激发他们对美的热爱。
3. 通过画画的方式,让幼儿更好地表达对音乐的感受。
教学准备:1. 音乐播放器和音乐素材。
2. 图画纸、颜料和画笔。
3. 幼儿专用画桌和椅子。
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教师在课堂中播放一段节奏鲜明的音乐,让幼儿感受音乐的节奏和旋律。
观察幼儿的反应,引导他们说出自己的感受和表达方式。
2. 制作画板:为每个幼儿准备一张画板,教师帮助幼儿将纸固定在画板上,并为其提供画笔和颜料。
3. 给予音乐创作的启发:播放一段特定的音乐,并引导幼儿用画笔随着音乐的节奏画。
在音乐起伏的地方,可以用快速的线条,表示兴奋或快乐的情感;在音乐缓慢细腻的地方,可以用柔和的线条抒发对音乐的感受。
4. 制定音乐表达主题:教师提问幼儿,询问他们对音乐的感受和想象。
在集体讨论的基础上,共同确定一个音乐表达主题,如“欢乐的旋律”或“舒缓的节奏”。
5. 自由创作:根据音乐表达主题,教师启发幼儿自由创作画作。
可以提供一些具体的创作思路,如画一幅欢快的舞蹈图画或画一幅柔和的风景图画。
6. 绘画完成后,教师鼓励幼儿展示他们的作品,并邀请他们用口头语言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和创作的意义。
课堂延伸活动:1. 绘制音乐图谱:引导幼儿观察自己绘画作品中的线条与颜色,激发他们将音乐的旋律和节奏转化为视觉元素的能力。
教师可以帮助幼儿将其创作的线条和颜色整理成一份简易的音乐图谱。
2. 配乐动画:将幼儿的绘画作品与之前所听的音乐进行配乐。
教师可以记录下幼儿对每一部分音乐的感受,然后使用音乐制作软件或教学工具,将音乐与绘画作品进行合成,制作出一段配乐动画。
教学评价: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观察幼儿的参与度、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通过观察和记录,教师可以评价幼儿对音乐旋律和节奏的感知能力、审美情趣以及对美的热爱程度。
中班音乐律动公开课教案范文《玩具兵进行曲》
《玩具兵进行曲》中班音乐律动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感受音乐《玩具兵进行曲》的节奏与旋律,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
2.培养幼儿的节奏感,提高幼儿的音乐表现力。
3.培养幼儿合作意识,增强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感受音乐的节奏,学会用身体动作表现音乐。
2.教学难点:掌握音乐节奏,用动作准确表现音乐。
三、教学准备1.教学材料:《玩具兵进行曲》音乐CD、音响设备。
2.教学工具:玩具兵模型、彩色气球、小鼓、小铃铛等。
四、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播放《玩具兵进行曲》,让幼儿初步感受音乐。
教师出示玩具兵模型,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玩具兵的特点。
2.感受音乐教师再次播放《玩具兵进行曲》,引导幼儿说出音乐的节奏特点。
教师用手势表示音乐的强弱,让幼儿跟随音乐做出相应的动作。
3.学习节奏教师示范用小鼓敲击节奏,让幼儿模仿。
教师引导幼儿用身体动作表现节奏,如拍手、跺脚等。
4.分组练习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出一个组长。
各小组长带领组员一起练习用身体动作表现音乐节奏。
5.合作用操教师出示彩色气球,引导幼儿用气球做道具,进行集体律动。
教师示范动作,幼儿跟随音乐进行集体律动。
6.展示与评价各小组进行展示,其他小组进行评价。
教师针对本次活动进行反思,提出改进意见。
五、教学反思1.本次活动中,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和表现能力有所提高,但部分幼儿在节奏表现上还需加强练习。
2.在集体律动环节,幼儿合作意识有所增强,但部分幼儿在动作协调性上还需加强。
3.教师在评价环节要注重激励性评价,让幼儿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六、教学延伸1.在课后,教师可以布置家庭作业,让幼儿和家长一起用身体动作表现音乐节奏。
2.教师可以组织家长开放日,让家长观看幼儿的音乐律动表演,增进亲子关系。
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你们听到音乐中的‘滴答’声了吗?它像小鼓在敲,我们一起来模仿一下好吗?”“这首曲子有时候快有时候慢,你们能告诉我哪些地方是快的,哪些地方是慢的吗?”2.在教授节奏时,教师可以这样引导:“我们的小手可以拍出音乐的节奏,一起来试试,一强一弱,就像心跳一样。
乐理基础知识-完整版公开课教学设计
基本乐理基础知识一、基础知识基本乐理的基础知识是作曲家创作乐曲,也象文学家写诗歌、小说一样,有一套表情达意的体系,那就是音乐语言。
音乐语言包括很多要素:旋律、节奏、节拍、速度、力度、音区、音色、和声、复调、调式、调性等。
一首音乐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美,要通过多种要素才能表现出来。
【旋律】又称曲调,它是按照一定的高低、长短和强弱关系而组成的音的线条。
它是塑造音乐形象最主要的手段,是音乐的灵魂。
【节奏】各音在进行时的长短关系和强弱关系。
由于不同高低的音同时也是不同长短和不同强弱的音,因此旋律中必须包括节奏这一要素。
【节拍】强拍和弱拍的均匀的交替。
节拍有多种不同的组合方式,叫quot;拍子'',正常的节奏是按照一定的拍子而进行的。
【速度】快慢的程度。
为使音乐准确地表达出所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必须使作品按一定的速度演唱或演奏。
【力度】强弱的程度。
音的强弱变化对音乐形象的塑造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音区】音的高低范围。
不同音区的音在表达思想感情时各有不同的功能和特点。
【音色】不同人声、不同乐器及不同组合的音响上的特色。
通过音色的对比和变化,可以丰富和加强音乐的表现力。
【和声】两个以上的音按一定规律同时结合。
和弦进行的强和弱、稳定与不稳定、协和与不协和,以及不稳定、不协和和弦对稳定、协和和弦的倾向性,构成了和声的功能体系。
和声的功能作用,直接影响到力度的强弱、节奏的松紧和动力的大小。
此外,和声的音响效果还有明暗的区别和疏密浓淡之分,从而使和声具有渲染色彩的作用。
【复调】两个或几个旋律的同时结合。
不同旋律的同时结合叫做对比复调,同一旋律隔开一定肘间的先后模仿称为模仿复调。
运用复调手法,可以丰富音乐形象,加强音乐发展的气势和声部的独立性,造成前呼后应、此起彼落的效果。
【调式】从音乐作品的旋律与和声中所用的高低不同的音归纳出来的音列。
这些音互相联系并保持着一定的倾向性。
而调性则是调式的中心音(主音)的音高。
7.2 节奏与旋律 教学设计
课 题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七课第二框《节奏与旋律》
一、教材解析
本节课是部编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七课的第二课时,本课时主要是分析个人节奏与集体旋律的关系及小群体的作用,在集体生活中如何解决矛盾和冲突。第一目“我在多个集体中”。本目针对学生角色冲突问题展开分析,力图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本目主要表达了两层意思。其一,在不同集体中,我们有不同的角色和不同的责任。其二,排解由于角色冲突带来的烦恼的方法。第二目“集体中的小群体”。教材中的这部分肉容反映了当前学生的真实生活。初中学生生理发育十分迅速,但心理发展的速度则相对滞后,学生的身心处于一种不平衡状态,种种心理发展上的矛盾,使得他们的人际交往出现新的特点。本目主要表达了两层意思。其一,小群体的形成及积极影响。其二,小群体与集体的关系。
2.设问:你在哪些不同的集体中,分别承担什么责任。
3.教师多元化点评学生回答,提问:你最享受哪一个集体中的时光?不同集体中的角色有冲突时,你是怎么做的?
4.教师根据学生生成回答,总结基础知识点:个人节奏与集体旋律的关系。
5.教师呈现顾方舟与周恩来总理的对话,并播放视频,接着展示疫苗成果及顾方舟的遗言。
预设过程(15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播放顾方舟团队合作与追忆往昔的视频。
2.小组合作,讨论设问:这是一个怎样的集体?社会是个大群体,家庭是个小群体,顾方舟的家庭在疫苗研制过程中起着什么样的作用?假如顾方舟的妻子并不支持他的科研工作,又会产生什么影响?
3.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并展示成果,教师多元化点评学生回答。
③自己的兴趣、爱好 ④任务的紧迫程度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当遇到班级、学校等不同集体之间的矛盾时,我们应( B )
节奏与旋律-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
节奏与旋律-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1.节奏与旋律的基本概念及其在音乐中的作用;2.音乐对人们情感和心理的影响;3.歌曲歌词的含义和背后的思想。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节奏与旋律的基本概念及其在音乐中的作用;2.歌曲歌词的含义和背后的思想。
2. 教学难点音乐对情感和心理的影响。
三、教学准备1.播放器和音响;2.本单元教材;3.相关引导问题。
四、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音乐,让学生感受音乐的节奏和旋律,并问学生对音乐的感受。
2. 教学内容(1) 节奏与旋律1.定义:节奏指音乐中有规律的、有节制的时间间隔,旋律是一段由单个或多个音符组成的,有一定节奏的音乐片段。
2.作用:音乐中节奏和旋律不断交替,有节奏的旋律将音乐的情感和节奏感更好地传达给人们。
3.实践:让学生通过唱歌和打拍子来感受节奏和旋律,并让学生动手创作一个简短的旋律。
(2) 音乐对情感和心理的影响1.大多数人都喜欢音乐,因为音乐有助于缓解压力,提高情绪,让人体验到幸福和愉悦的感觉。
2.音乐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和情感反应,并有助于塑造人们的个性和性格。
3.研究表明,听一些特定类型的音乐能够帮助人们改善睡眠、缓解紧张和焦虑等情绪问题。
4.实践:让学生用音乐来改善自己的情绪或情感。
(3) 歌曲歌词的含义和背后的思想1.指导学生阅读歌词,理解歌词背后的含义和思想;2.帮助学生探究歌曲所包含的故事和情感。
3. 布置作业1.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歌曲的歌词含义和背后的思想;2.让学生写一篇关于他们最喜欢的歌曲的文章,分析歌曲中的情感和思想,并讲述与他们个人之间的联系。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有助于学生了解音乐和歌曲的基本概念,并探究音乐对情感和心理的影响。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更加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和互动;通过让学生动手创作来增强学生对音乐的了解和感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活动三 议一议:
情景二、小倩两周前写了一封信,在信中,她结合自己 所在班级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学校工作的建议,她的 做法得到校长的肯定,却遭到一些同学的讥讽,有人甚 至认为她“出卖”了班集体。 • (3)小倩遇到了角色冲突吗?她是否“出卖”了班集 体,为什么?
当遇到班级、学校等不同集体之间的矛盾时,我们应从 整体利益出发,自觉地让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个人 利益服从集体利益。
二 集体中的小群体 • 1.小群体:
• 形成:由一些志趣相投、个性相似,或者生活背景相似的同 学自觉或不自觉的形成。
活动四:寻找小群体 ②与小群体中的同伴交往后,你有怎样的变化?
③你认为小群体对我们的健康成长有什么积极影响?
• 1.小群体:
• 形成:由一些志趣相投、个性相似,或者生活背景相似的同 学自觉或不自觉的形成。
3.正确解决角色冲突的方法
①考虑自己更关注哪个集体,或在其中的角色和责任的重 要性,考虑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任务的紧迫程度等。
②当遇到班级、学校等不同集体之间的矛盾时,我们应从
整体利益出发,自觉地让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个人利 益服从集体利益。
二 集体中的小群体
活动四:寻找小群体
①你是否生活在小群体中?你所在的小群体是怎样形成的?
•
②如果你在集体生活中遇到这样的情形,你会怎么做?
活动五:夸一夸
根据你所在集体的表现,请你表扬一下我们班维护集体荣 誉和利益的好人好事。
维护集体荣誉和利益,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
节 奏 与 旋 律
我在多个 集体中
1.不同角色,不同责任 2.个人节奏与集体旋律的关系 3.正确解决角色冲突的方法
集体中的 小群体
• (1)在上述情境中,有哪些集体?
• (2)你觉得老师为什么没有同意小鑫请假? • (3)小倩是否“出卖”了班集体,为什么?
活动三 议一议:
情境一、小鑫因为。 • (2)你觉得老师为什么没有同意小鑫请假? •
考虑自己更关注哪个集体,或在其中的角色和责任的重要 性,也会考虑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任务的紧迫程度等。
交响乐演奏
节奏大师
第三单元 在集体中成长
第七课 共奏和谐乐章
第2框题 节奏与旋律
活动一 说一说: 梳理一下你在不同集体中的角色,各承担着什么责任?
一
我在多个集体中
1.不同角色,不同责任
活动二 做一做: 欣赏歌曲“保卫黄河”,在欣赏中通过击掌方 式感受其节奏,体会个人节奏与集体旋律的 关系。
2.个人节奏和集体旋律的关系:
• ①当自己的节奏和集体的旋律和谐时,我们就可以 顺利地融入集体。 ②当自己的节奏和集体的旋律存在差异时,我们 需要调整自己的节奏。
③当我们面对不同集体中的角色无法统一角色时, 角色的冲突就可能给我们带来烦恼。
活动三 议一议:
情境一、小鑫因为参加家人的婚礼向老师请假两天,老 师没有同意,小鑫有些苦恼。 情景二、小倩两周前写了一封信,在信中,她结合自己 所在班级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学校工作的建议,她的 做法得到校长的肯定,却遭到一些同学的讥讽,有人甚 至认为她“出卖”了班集体。
意义: 在小群体中,大家相互接纳,相互欣赏,找到自己的位 置,体会到归属感和安全感。在小群体中,同伴之间相 互理解、沟通,在与同伴的交往中学习交往,在与同伴 的互学共进中增长技能。
2.维护集体利益,反对小团体主义:
• 某学校有一个出了名的“小帮派”,小舟为“大哥”,其他几 个人都听小舟的指挥。他们“重义气”,不爱学习,不遵守纪 律,对班干部看不顺眼,跟老师对着干,甚至逼着同学给他 们零花钱…… ①这样的小群体有什么危害?
1.小群体的形成 意义
2.维护集体利益,反对小团体主义
课后自我反思:
找找自己生活中的不同角色,想想自己 做的怎么样?今后如何改进?
知识结构:
1、集体与角色 2、个人节奏与集体旋律 我在多个集体中
3、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
节奏与 旋律
集体中的“小集体”
1、小群体的产生 2、小群体的作用 3、小团体主义